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有答案)

合集下载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阐明生态平衡的概念,并说明生态平衡的特点,关注自然或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3.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联系与区别。

4.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则和措施,形成生态意识。

知识点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法1 生态平衡的概念考法2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知识点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考法1 两种稳定性的判断考法2 总稳定性曲线图分析知识点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考法1 提高稳定性的措施知识点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考法1 生态缸的设计和应用知识点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点: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①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①收支平衡: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3)实质:动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2)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①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一般越强,如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①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微点拨】➢森林生态系统物种比较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荒漠生态系统物种比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

(3)负反馈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①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答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征——动态平衡。

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

③收支平衡。

(3)调节机制——负反馈机制。

①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②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判断正误(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2)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3)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答案(1)×(2)√(3)×任务一: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过程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简要描绘高原鼠兔的数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和森林火灾多发的原因及灾后恢复的过程。

提示如图所示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状态D.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B错误。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8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重点)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实例1: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②实例2:森林。

a.调节过程b.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3)基础: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探讨错误!:请思考并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及稳定性的关系。

提示: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探讨错误!:甲、乙两地森林都发生了虫灾,甲地大量使用杀虫剂,害虫短时间得到控制,后来又发生虫灾.乙地引入灰喜鹊,害虫被逐步控制,后来有虫但不成灾。

(1)甲地再度出现虫灾原因是什么?提示:杀害剂的使用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剂的杀虫作用降低.(2)乙地为什么能有效控制虫灾?提示:乙地害虫与灰喜鹊之间的反馈调节,使森林有虫不成灾.错误!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说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知识点预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________并使自身________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原因: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3)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反之则越高。

______能力有一定限度,越过限度,________就遭到破坏。

3、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________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

(3)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是________的。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实施相应的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关系。

1、恢复功能2、(1)干扰结构(2)自我调节(3)小低自我调节生态系统3、(1)恢复原状(2)自我调节能力(3)相反4、(1)干扰程度(2)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思考题】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说明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种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仅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吗?不是,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也有负反馈调节3、为什么马尾松丛林容易发生松毛虫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发生?混交林中物种较多,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比较复杂,可以有多种天敌来控制一种害虫的数量的发展【预习自测】1、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 )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为什么很快会恢复清澈?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什么能力?答案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恢复清澈。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分析森林中食虫鸟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调节过程(1)由上述调节过程归纳什么是负反馈调节?答案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哪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负反馈调节。

(2)该种调节方式只在生态系统中存在吗?答案不是,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均有体现。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基础是什么?答案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分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2)在下图中绘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随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增高的变化曲线。

答案如图(3)苔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稀少,丰富度低,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很高,对吗?答案不对。

因为苔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温度低,生物生长缓慢,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所以,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二、学习方法1、结合正反实例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2、通过建构负反馈调节模型理解生态系统如何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完成自我调节。

3、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三、重、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四、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链接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何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的能力。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含答案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

(2)基础:反馈调节。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食物网,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

2.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的能力。

(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的。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察其稳定性1.制作小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的条件。

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1 -新知﹒巩固﹒展示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 .生产者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B .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C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反比关系D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关系3.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 )A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 .森林中剩余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C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4.在下列4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 .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5.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 )A .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 .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 .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6.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学案设计-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配人教新课标)

学案设计-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配人教新课标)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能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简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阐明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列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形成生态平衡的观点。

6.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或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___。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答案:(1)保持恢复能力(2)自我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_________、化学分解和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_________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_________,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_________。

(2)基础:_________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答案:(1)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不会数量增多抑制(2)负反馈(3)有限超过一定限度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_________(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越多,食物网越__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_。

(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_后恢复到_________的能力。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编号:2023-45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和处于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3、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4、负反馈调节机制是指: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或自身与处于的能力。

7、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的能力是(有限or无限)的。

8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做法原理:(上表中的“关键决定因素”)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B.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总是大于恢复力稳定性C. 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设计生态缸不需要考虑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3.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C. 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D. 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C.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D.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沙漠生态系统的快5.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其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l)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

高中生物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寄语:勤学苦练,慎思笃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重点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难点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

什么是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如图5-13: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有答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有答案)

1种群数量时间c b a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阐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重点)2. 通过比较,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二者的关系。

(难点)3.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导学脉络问题探讨 P 109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讨论: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不需回答。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原因 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是一种状态。

2. 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才能表现出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

成熟阶段的表现有:(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

(2)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

(3)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3. 稳定性的表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发生、发展、稳定的几个阶段。

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是生态系统发展的结果,是生态系统发展成熟的标志。

(1)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消费者(b )和分解者(c )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

一般相关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如:当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气候变化,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构建负反馈调节模型。

2.通过实例分析,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生产和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探究学习】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同种生物种群内二十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驼鹿的种群数量是如何逐步达到稳定的?请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

其调节机制是 。

2.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间请完善雪兔种群与猞猁种群之间数量调节关系图其调节机制是 。

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森林局部大火后,为什么植株能较快生长? 其调节机制是 。

探究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对比下面两个食物网,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大量减少,对哪个食物网所在生态系统影响更小?为什么呢?请从生态系统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关系角度分析。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2.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2)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草原生态系统()(3)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3.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图中填写适当词语探究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2年4月,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巨大气魄启动第三轮竹皮河流域综合治理。

新一轮竹皮河综合治理本着科学治理的态度,坚持走专家路线,规划提出了“水清、水满、水生态、成景观”的治理战略思路,明确了“截污、清淤、提标、治污、补水、修复”的治理步骤,其中截污是重中之重的首要工程。

2014年10月8日,竹皮河城区截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思考:I.作为本地居民,你应怎样支持该治理工程?II.如果你是化肥厂负责人,你又如何支持该工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高二生物组集体备课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受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的能力。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控能力越强,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例题讨论]【例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答案】C【例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分析】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A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稳定性差,所以最容易退化。

【答案】A【例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二者成负相关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破坏后重建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生物的种类多少。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知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自主回扣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问题:一个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会自动复原,但如果受到严重破坏就不再恢复,说明了什么?小结: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练习: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物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知识点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强弱与何有关?小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和两个方面,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越复杂,则其越强,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关系。

练习: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知识点3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另一方面,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练习: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考点解析考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归纳总结: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成熟稳定阶段)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包括和两个方面。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且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训练案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平衡C.生态系统黄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3.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A. 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存在于生物群落中D.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强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7.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被杀绝,鹿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 )A.迅速持续上升B.缓慢持续上升C.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8.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为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10.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11.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错,扩大放牧数量12.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破坏了( )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生态平衡 D.食物链13.下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呼伦贝尔大草原B.人工蔬菜大棚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 青海湖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15.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1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人教版生物必修3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3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按要求阅读课本部分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预习案)内容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做好疑难问题反馈。

完成时间20分钟。

2.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3. ★C 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 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

预 习 案 【模块1:回顾前期知识和技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00多年前,位于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北缘的凯巴森林是美国最美丽的森林之一,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等乔木构成,还生长着多种草本植物。

这片森林中大约生活着4000只黑尾鹿,每年秋天,印第安人捕猎黑尾鹿,用于制作食物和衣服,森林中的狼也以黑尾鹿为食,凶狠的美洲狮常常捕猎狼和黑尾鹿。

森林中阳光普照、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温度适宜…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森林里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仔细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凯巴森林________(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2.文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提到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由草本植物、黑尾鹿、狼、美洲狮和印第安人组成的食物网。

4.为了保护黑尾鹿,如果大量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和美洲狮,会造成什么后果?【模块2:新知学习(课前)】任务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情境: 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和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导学案装订线正常功能。

5-5 (1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及课堂练习

5-5 (1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及课堂练习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及课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①稳定是相对的,总处于动态变化中。

②结构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③功能的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2.形成原因:(1)实例(书P109)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基础: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正反馈: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偏离原有水平)②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回归到原有水平,保持相对稳定)(3)特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表现(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外界干扰因素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特点:(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___________的能力。

②特点:联系:特例: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强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书P112)1、制作目的2、设计要求课堂练习1、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自我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稳力定性低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4、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5、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渐递减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7、下列四项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8、池塘养鱼,若要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A.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B.大量地投入鱼饵料C.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D.大量地增加池塘水量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阐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重点)2. 通过比较,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二者的关系。

(难点)3.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问题探讨 P 109 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 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 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 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讨论: 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不需回答。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原因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保持 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 。

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而不 是一种状态。

2. 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 成熟 阶段,它的 结构 和功能 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才能表现出保持或恢复自身 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 结构与功能 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

成熟阶段的表现有:( 1)生产者 、消费者 和分解者 三大功能类群齐全。

( 2)能量 的输入保持稳定。

(3)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3. 稳定性的表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发生、 发展、 稳定的几个阶段。

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是生态系统发展的结果, 是生态系统发展成熟的标志。

( 1)结构相对稳定 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a ) 、消费者 ( b )和分解者 ( c ) 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

一般相关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如:当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 抗气候变化,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

( 2)功能相对稳定 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若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则生态系统处于发展阶段;若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 则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能量的输入小于能量的输出,说生态平衡已被破坏。

种群数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黄伟 编 必修 3《稳态与环境》学案每个营养级生物的种类数量相对稳定结构稳定 有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 保证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对稳定────功能稳定( 输入、输出相对平衡 )种内 斗争来实现。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 调节基础: 负反馈 调节。

负反馈调节 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 能力的基础。

2. 实例分析实例 1: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 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实例 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种群的增 长就会受到抑制。

物理沉降 生物 种类和 鸟类数量增加河流轻微污染 化学 分解 消除污染 数量 不会受 害虫数量 增加 害虫数量 减少 微生物 分解 到明显影响 鸟类数量减少3. 特点( 1)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依靠 自我调节能力 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例如,一场火灾过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 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 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许多种子萌发后, 迅速长成新植株。

(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有限的 ,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迅速丧 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例如,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 鲜明例子。

(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呈 正相关 。

拓展深化 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区别 类型 项目 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3)稳定性图解4. 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 能力。

这种自我调节主要依靠群落内部的种间关系 ( 主要是 捕食 关系 ) 及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 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例如,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

(2)特点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例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

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②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例如,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实例分析①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②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能很快恢复。

③河流被严重污染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3)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例如,如果河流与土壤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如果被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自身的净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这些河流或土壤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同样,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极度放牧后,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靠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竞争实现的。

③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持”还是“恢复”。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黄伟 编 必修 3《稳态与环境》学案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

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与保护1.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流行病 等。

( 2)人为因素① 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系统 稳定性 被破坏,人类对 自然资源 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常常造成森林毁灭、 草原荒废。

② 食物链 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人类对野生生物的大肆捕捉破坏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 。

③ 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有毒物质、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对自 然资源的污染使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丧失其恢复力稳定性的能力。

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能力。

如: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适当栽种防护林,可有效防止风沙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适当放养青蛙、赤眼蜂等可有效抑制农业害虫,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结构和功能 的相对稳定。

( 3)在遵循生态系统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朝向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 发展。

如:建立生态农业。

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指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 性是无意义的。

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③在生物种类相同的情况下,生物的数量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规律方法 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的判断五、【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 目的要求: 设计并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

2. 实验原理1)在有限空间内, 依据生态系统原理, 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 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

2)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设计时要注意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3)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取决于它的 物种 组成、 营养 结构和 非生物 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4)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 生存状况 和 存活时间 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P1124. 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5. 生态缸的观察指标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方法技巧生态缸稳定性大小的判断步骤①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否齐全。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否合理。

③生态系统的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否正常进行。

课后练习 P112一、基础题1.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 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 )(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 √ )(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 √ )2. 地球上有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 1) 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荒漠生态系统;( 4)湖泊生态系统;(5) 苔原生态系统;(6) 农田生态系统;( 7)果园生态系统;( 8)海洋生态系统;( 9)池塘生态系统;(10) 湿地生态系统;(11) 人工林地生态系统;(12)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1、8)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 ;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1、2) ,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9) ,恢复较慢的是( 8) 。

二、拓展题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