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
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元生: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提出了记者的“四种能力”。
擅长写时事通讯,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1918年10月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新闻研究机构,旨在研究新闻原理,增加新闻经验,寻求新闻事业的发展。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
后来由陆定一主编。
《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短回答问题(每个问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始于原始社会。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类通过声音、动作、符号、图片、雕刻、结、烟花、物理表意文字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语言产生后,主要依靠口头交流。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出现后,新闻有了一个便捷的载体。
《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记载了新闻的传播,但许多信息仍以口头传播为主。
2.描述中国早期广播业的诞生。
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本文简要介绍了延安新华电台的设立和宣传情况。
延安火车站建立于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
广播公司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
该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广播。
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40分)1.试着分析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影响。
(15分)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2版)配套模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2版)配套模拟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癸丑报灾”2.“苏报案”3.“拒检运动”4.“红中社”5.邹韬奋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与思想。
2.简述我国新闻业务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的发展。
3.民国初年,《申报》在企业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论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2.论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试论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癸丑报灾”答:“癸丑报灾”是指袁世凯对民初报业的大肆迫害与摧残的事件。
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把国民党诬指为“乱党”,大规模地摧残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
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被扣上“乱党报纸”的罪名而遭查封,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被殃及。
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家锐减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史称“癸丑报灾”。
2.“苏报案”答:“苏报案”是中国新闻史上有名的报案。
《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1899年后被当时在政治上倾向改良派的革职官员陈范所接办。
1903年5月,章士钊出任《苏报》主笔。
6月,《苏报》刊文介绍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署名“爱读革命军者”的论说《读(革命军)》和章太炎所作《革命军序》,公开倡言革命。
同时,《苏报》还在“新书介绍”栏介绍章太炎撰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了其中部分文字,不仅痛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还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帝为“载活小丑”。
这一切,当然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
6月30日,清政府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7人实行拘捕,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自动投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篇一:《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xt>第一章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第二章3、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①作用:②影响: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合,并使一批中国人爱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5、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江苏苏州人,在传教士麦都思办的墨海书馆,协助外国传教士译书,参加《六合丛谈》工作,因涉及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受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赏识。
协助戚翻译中国典籍并主编《近事编录》。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著有《弢园文录外编》等。
主要贡献:鼓吹国人办报,重视报刊政论,致力于革新文风。
第三章2、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刊。
木刻雕版印刷。
→《中外纪闻》《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基本内容为谕旨、奏折、论说、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
《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湘学新报》《湘报》在长沙谭嗣同唐才常《国闻报》于1897年在天津创刊,严复3、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①原因:康有为等仁人志士不仅继王韬等资改良主义思想家后,再次公开提出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还一度付诸实践。
②特征: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
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中国新闻事业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 做一个史官就必须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不能善善,不能恶恶。
A:对B:错答案:A2. 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知人论世。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革是A:语言B:网络C:文字D:造纸术答案:C2. 我们现在仍然处在电子传播时代当中。
A:错B:对答案:B3. 一个非常典型的介于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的证据是A:三字经B:西游记C:诗经D:竹简答案:C4. 北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央形态的官报是A:小报B:塘报C:敦煌进奏院状D:邸报答案:D5. 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有A:都进奏院B:提塘C:六科D:通政司答案:BCD6. 北宋出现的以刊登新闻和时政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的出版物是A:告示B:进奏院状C:小报D:邸报答案:C7.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
A:错B:对答案:B8. 中国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西晋D:南宋答案:A9. 元代民间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是A:布告B:小本C:邸报D:小报答案:B10. 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A:知识分子B:官员C:士大夫D:布衣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 现代意义上近代化的报刊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A:欧洲B:南美洲C:北美洲D:日本答案:A2.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创办人为A:马礼逊B:麦都思C:郭士立D:米怜答案:C3. 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A:《蜜蜂华报B:《子剌报》C:《香港钞报》D:《德臣报》答案:A4. 鸦片战争以后哪个地方迅速地发展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报业中心。
A:香港B:上海C:南京D:澳门答案:A5. 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英文报纸是A: 《万国公报》B:《北华捷报》C:《六合丛谈》D:《字林西报》答案:B6. 关于《六合纵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B:梁启超也曾参加该刊编务C: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D:上海的第一家传教士报刊答案:B7. 1874年9月5日, 《中国教会新报》改名为《万国公报》,转型主要表现在A:更加注重报纸的可读性和时效性B:内容改变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C:其内容改变为以介绍西学知识为主D:读者对象由教徒教友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答案:CD8. 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的时代背景有A:报刊之间竞争激烈B:对商业广告的需求大增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D: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答案:BCD9. 路透社远东分社的成立是中国通讯社之始A:对B:错答案:A10.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六甲,它的创办掀开了中国在欧洲出版报刊的序幕。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答: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中国古代报纸特征:在内容、形式、发行和传递上三个方面不同于现代报纸,具体来说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
总之其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答:“开元杂报”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其性质是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报纸。
而“归义军进奏院状”是主管(节度官)的文书,内容并不是朝廷公分所载的,而是进奏院管院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性质,并且其在进奏院发出前、传递过程中、主官收到后,都有可能被抄录、传阅,因此它实际上发发挥了新闻传播的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管报纸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作用。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趋近于规范化,基本内容为: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上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门。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及详解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中兴日报》(98名)2.《民报》3.“国新社”(01新名)4.《新民丛报》5.《中央日报》6.《湘江评论》7.开元杂报8.“一报三禁”报禁(04传名)9.《遐尔贯珍》(99新名)10.牌报二、简答:1.从同盟会成立至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哪些报刊?对其五种简介。
(93,01新论涉及)2.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3.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的《申报》的进步与改革。
4.简述新华通讯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三、论述:1.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2.试述大革命时期中共报刊的发展和办报思想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中兴日报》(98名)答: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
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创办,[胡汉民]、[汪精卫]等担任该报主笔。
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2.《民报》答: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 年11 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份[综合性月刊]。
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它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3.“国新社”(01新名)答:1938年9月,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范长江]以[“青记”]骨干为基础,在汉口筹办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即国新社。
4.《新民丛报》答: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
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22秋】中国新闻事业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答案:对2.我国明代朝廷默许民间报房翻印并出售,人们称之为京报答案:对3.唐代进奏院状报是一种新闻信,具有时效性答案:错4.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代答案:对5.《开元杂报》是全世界最早的印刷报纸答案:对6.中国报纸(官报)起源于汉代答案:错7.两汉时期已进入文字传播的为主的时代答案:对8.我国在秦朝时期统一了文字答案:对9.1942 年3月 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答案: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增强报纸的党性;增强报纸的群众性;增强报纸的战斗性10.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设在首都南京的某些中央宣传机构,成为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心,机构有()答案:《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11.五四时期,我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著名副刊是()答案:《晨报副镌》;《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12.1926年,相继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震惊全国的事件的著名记者有()答案:邵飘萍;林白水13.《资政新篇》中所反映的洪仁玕的新闻思想有()答案: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14.手抄新闻内容包括答案:航期;行情;战争;政治宗教15.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等专门机构答案: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16.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的主要优点是()答案: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宜于表达深刻的内容17.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形势中,法律的控制包括哪几项答案:维护国家安全;报道内容真实;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严禁传播污染精神的内容18.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的记者是()答案:范长江19.《中央日报》1932 年实行社长制,首任社长是()答案:程沧波20.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叙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是()答案:《中国报学史》21.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及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是()答案:《向导》22.1918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是()答案:胡政之23.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是()答案:黄远生24.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答案:副刊25.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答案:定本制度26.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原因是答案:厌恶报纸党争,大众生活丰富27.党的政治机关必须由()来引导答案:党28.《庶民的胜利》是()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答案:李大钊29.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答案:毛泽东30.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答案:徐宝璜31.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要求是答案:真实3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机构是()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33.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思想被概括为()答案:人民报刊思想34.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答案: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35.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答案:点—面传播36.中国报纸最早出现于()答案:唐代37.中国古代最早和最常用的传播手段是()答案:口头传播38.()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答案:林则徐39.《天下新闻》,月刊,于()在马六甲创办答案:1828。
专升本模拟题答案-新闻学-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1-35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答:(1)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答: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个门科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徐宝潢任系主任。
他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著作。
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知道会员的实习。
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答:第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各方发表的观点在报刊上都可以发表,有的报刊还把各种观点的材料汇集起来,供读者分析;第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多种形式,使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三、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的文风焕然一新,另外,《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第四、副刊的革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使副刊受到更大的重视,报纸副刊革新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报纸的副刊实际成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阵地。
五四时期副刊的改革,为办好报纸副刊提供了有益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国内外重大新闻占据了头版头条,报纸专栏增多,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有的报纸聘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通讯社是()A. 国闻通讯社B. 新华社C. 中央通讯社D. 申明通讯社答案:A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新华社社长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胡乔木D. 陆定一答案:D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范长江所著?()A. 《中国的西北角》B. 《赛金花》C.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D. 《西行漫记》答案:D4. “文革”期间,中国新闻事业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下哪项不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A. 新闻媒体被大量关闭B. 新闻内容受到严格控制C. 新闻工作者被批斗D. 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答案:D5.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哪项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A. 新闻媒体数量的增加B. 新闻报道内容的多样化C. 新闻审查制度的加强D. 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A. 党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独立性原则答案:A B C7. 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包括()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监督政府D. 娱乐大众答案:A B C D8.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事件?()A.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闻报道B.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宣传C.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改革D.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闻控制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国家建设的成就,团结人民,教育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时,新闻事业还承担着对外宣传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政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的任务。
10.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出现了更多的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深度;三是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四是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大学试卷)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A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A适用专业:闭卷试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一般认为,中国的古代报纸最早出现于( )A 、西汉B 、隋朝C 、唐朝D 、明朝 2、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 ) A 、光明日报集团 B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C 、广州日报集团 D 、 南方日报集团3、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一张报纸,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不久该报成了《申报》的劲敌,这张报纸是( ) A 、《字林沪报》 B 、《新闻报》 C 、《上海新报》 D 、《华字日报》 4、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 5、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A 、日本横滨B 、美国旧金山C 、日本东京D 、香港 6、《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胡适D 、鲁迅 7、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 、《热血日报》 B 、《政治周报》 C 、《向导》 D 、《前锋》8、我国最早的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的时间是( ) A 、1958年5月1日B 、1978年5月1日 C 、1968年10月1日D 、1958年9月2日9、国统区曾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的报人不包括( )A 、史量才B 、张季鸾C 、成舍我D 、张竹平 10、抗战胜利前夕第一本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的著作是( ) A 、《延安归来》 B 、《延安一月》 C 、《中苏文化》 D 、《变法通议》11、1874年,王韬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 )。
A 、《循环日报》 B 、《万国公报》 C 、《时务报》 D 、《清议报》12、1900年1月在香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创办了第一份机关报是( )A 、《中国日报》B 、《神州日报》C 、《大陆》D 、《苏报》 13、1918年创办《京报》,写作《实际应用新闻学》的著名报人是( )。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4,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革新举措。
5,简述《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新闻管制斗争的情况。
二,论述题1,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二)一,简答题1,简述19世纪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2,简述1904年《时报》的革新举措。
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
4,简述国统区“拒检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
二,论述题1,试述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三)一,简答题1,简述19世纪我国中文宗教报刊的发展。
2,简述“苏报案”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简述民国初年我国新闻业务在逆境中的发展情况。
4,列举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名称、时间、地点、主持者、主要内容)。
5,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二,论述题1,试评述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
中国新闻事业史 模拟题(一)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4,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革新举措。
5,简述《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新闻管制斗争的情况。
6,简述范长江两次西北采访的经过和成果。
二,论述题1,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2,试评述1942年《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运动(背景,经过,意义)。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二)一,简答题1,简述19世纪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2,简述1904年《时报》的革新举措。
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
4,简述国统区“拒检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
6,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内容。
二,论述题1,试述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2,试述维新改良派在晚清时期所创办的主要报刊的情况(至少三种)。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三)一,简答题1,简述19世纪我国中文宗教报刊的发展。
2,简述“苏报案”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简述民国初年我国新闻业务在逆境中的发展情况。
4,列举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名称、时间、地点、主持者、主要内容)。
5,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6,简述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内容。
二,论述题1,试评述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2,试评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背景,方针,经过,收获)。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四)一,简答题1,简述香港早期中文商业报刊的兴起与影响。
2,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的特点。
3,举例简述民国初年著名记者及其成就。
4,简述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5,简述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新闻中心迁转的情况。
6,简述晚清大约百年间政府对报业活动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二,论述题1,请评述解放前新华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A卷及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A卷及答案【考试试卷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A适用专业:闭卷试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是当时中国的新闻力量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2、反“客里空”运动的最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党加强了对报纸的领导。
3、军事的失利、宣传上的破产以及经营上的失败是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溃败的最主要原因。
4、从宋朝开始的小报是中国古代最有生命力的媒体,但最终仍未能摆脱消亡的命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小”。
5、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并播出节目,标志电视作为一新的大众传媒在中国正式出现。
6、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真正的记者。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四不方针2、黄远生三、材料分析题(第1小题15分,共15分)1、阅读材料(1)去塞求通,厥道非一, 而报馆其道端也。
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
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功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这,则报馆之谓也。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2)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二曰通中外之故。
如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
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如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
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籥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严复《国闻报缘起》)(3)“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章……,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梁启超)(4)毁谤官长,攻讦隐私,不但干国家之律令,亦实非报章之公理,凡有涉于此者,本馆概不登载。
即有冤抑等情,借报章申诉,至本馆登上告白者,亦必须本人具名,并有妥实保家,本馆方许代登。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30道,每题1分,共30分)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D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是( C )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D.小报3、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A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C )A.《广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林则徐受命到广州查禁鸦片时,派人到澳门搜集外文报刊并把其中一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
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B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自西徂东》D.《夷情备采》6、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意在倡导( D )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莠言乱政D.变法自强7、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C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8、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 )A.唐才常B.康广仁C.谭嗣同D.熊希龄9、因“苏报案”而受迫害的章太炎出狱后前往日本主编的报刊是( A )A.《民报》B.《新民丛报》C.《民立报》D.《清议报》10、1906~1907年间,与《民报》就革命和改良问题展开大论战的是( A )A.《新民丛报》B.《新中国日报》C.《苏报》D.《政论》11、1909—1910年间,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的革命报人是( C )A.孙中山B.黄兴C.于右任D.章太炎12、1911年,因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和《亡中国者和平也》两篇评论而被查封的报纸是( A )A.《大江报》B.《楚报》C.《大汉报》D.《商务报》1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14、宣扬“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的是( D )A.《民生报》B.《不忍报》C.《群报》D.《民权报》15、民国初期,著名通讯《外交部之厨子》的作者是( A )A.黄远生B.邵飘萍C.徐宝璜D.陈独秀16、《新青年》杂志最初的主张是( A )A.反对中国儒家专制文化,倡导西方自由民主文化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尊王攘夷D.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7、“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杂志刊文指出,这场运动是( D )A.“铲伦常,覆孔孟”的恶果B.胁迫治安的行为C.妄图颠覆政府的行为D.“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行动18、《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邹韬奋1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 C )A.国闻通讯社B.申时电讯社C.中兴通讯社D.中央通讯社20、中国第一个广播电台是由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建于( B )A.1922年初B.1923年初C.1924年初D.1926年初21、在国共合作展开大革命时期,担当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首任主编的共产党人是( C )A.瞿秋白B.张国焘C.毛泽东D.李立三22、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是( B )A.《共产党》B.《向导》C.《红旗日报》D.《前锋》23、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实行社长负责制后的首任社长是( D )A.萧同兹B.叶楚伧C.徐恩曾D.程沧波24、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创办的新闻机构是( A )A.红色中华社B.红星社C.红色新闻社D.红色新华社25、1934年11月,因主持的《申报》转向进步而惨遭暗杀的是( A )A.史量才B.戈公振C.杨杏佛D.李公朴26、上海“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大美晚报》副刊的编辑接到敌伪的恐吓信后,发表公开信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智慧树知到《中国新闻事业史》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国传统新闻传播体系与近代化报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问题:下列哪个不属于“小报”的特点选项:A:以刊载新闻和时政材料为主,不定期,非官方。
B:手抄与印刷兼有C:由中央统一管理,统一编发。
D:读者范围很广答案: 【由中央统一管理,统一编发。
】2、问题:关于“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邸报”是官方报纸,中央管理,统一发行。
B:“小报”为民间报纸,政府查禁,非法出版。
C:“报房京报”读者以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为主。
D:“报房京报”为官方报纸,政府许可,接受管理。
答案: 【“报房京报”为官方报纸,政府许可,接受管理。
】3、问题:关于《万历邸抄》、《天变邸抄》和《急选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急选报》天启年间邸报对北京一次灾异事件的报道记载B:都是明代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C:《天变邸抄》明人所抄万历年间邸报内容D:《万历邸抄》万历八年吏部选官事报道答案: 【都是明代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问题:关于明代“邸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名称不一,没有固定报头B:主要内容有社会新闻C:很可能是宋“小报”的延续D:读者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答案: 【很可能是宋“小报”的延续】5、问题:元代民间新闻的主要传播活动是选项:A:小本B:书籍C:科举信息D:商业广告答案: 【小本】6、问题: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言禁比宋代更甚。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问题:元朝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中央统一的官报发行体系,新闻传播活动更多的是以民间形式出现。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8、问题:现在能够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代的中央官报叫做邸报。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9、问题:中新史的学习方法是从想象出发,而非从材料出发。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10、问题:烽燧是古代常见的新闻传播手段。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见面课:报刊与中国社会的划时代变革1、问题:关于《遐迩贯珍》的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不在海外发行B:销行于港澳,广东,厦门,宁波、福州、上海等地C:有据可查的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简答论述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简答论述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
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
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
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
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
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B、唐C、宋D、明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A、《中国丛报》B、《广州周报》C、《广州记录报》D、《蜜蜂华报》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A、《上海新报》B、《字林西报》C、《申报》D、《新闻报》4、《申报》创刊于()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D、唐才常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严复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A、“开民智”、“造新民”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大公报》B、《时报》C、《大江报》D、《民报》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徐凌霄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蔡元培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A、《觉悟》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4B、1918·10C、1920·12D、1919·12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A、《东方杂志》B、《北京大学月刊》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周刊》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B、广州C、上海D、浙江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A、《劳动周刊》B、《工人周刊》C、《真报》D、《中国青年》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A、吴鼎昌B、胡政之C、张友鸾D、张季鸾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A、1920B、1922C、1923D、1924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A、北京B、上海C、南京D、浙江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A、红色中华社B、红色中华通讯社C、中央通讯社D、国闻通讯社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A、《红色中华》B、《红星报》C、《斗争》D、《青年实话》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A、《生活日报》B、《生活》周刊C、《抗战》三日刊D、《全民抗战》27《新华日报》创刊于()A、1939B、1941C、1937D、1938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A、邹韬奋B、史量才C、成舍我D、严宝礼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
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
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
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
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
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
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
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
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
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
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
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
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
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
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他任教授,后任系主任。
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
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来改名《新闻学》)于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
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
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
学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
当时,毛泽东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探求革命真理,他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
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好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刊》、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1)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
新旧思潮的激战;三次著名的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伪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学术、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的讨论(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常用述评形式,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是一大创造。
《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时评,又称杂文,后来发展成常用文体之一。
(3)新文风的出现。
《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4)副刊的革新。
“四大副刊”。
(5)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头版头条已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专栏增多。
重视直接采访报道。
4,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革新举措。
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
1932年《申报》连发了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鲜明反对内战其次,革新副刊《自由谈》,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主编,改变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
《自由谈》成为反文化“围剿”的进步文化阵地;再次,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培养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此外,创办《申报》月刊,俞颂华主编;发行《申报年鉴》。
这一系列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
5,简述《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新闻管制斗争的情况。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1947年2月28日被查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个中共中央机关报.重庆时期在周恩来为首领导下,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等他,成为一把插在国民党心脏的尖刀,采取“有理有利有节”原则,被誉为“新华军。
”《新华日报》运用合法和非法手段从三个方面同国民党进行斗争。
①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的斗争。
”让你办报但不让你说话”.开天窗,算帐,不送检直接刊登,如,周恩来的在《新华日报》上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②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
通讯员,改写中央台消息,民主人士.③反对国民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
”让你办报但不让你发行”.雇佣100 多名贫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作用巨大.二,论述题1,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
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
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 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 万份。
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
同年3 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 天自动停刊,8 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
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
在狱中8 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
1937 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 号起一度改名《抵抗》。
《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 月复刊,1941年12 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二)一,简答题1,简述19世纪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1) 外人在华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 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客观促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3) 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
2)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
3)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
4)外报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近代中文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5)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中国。
2,简述1904年《时报》的革新举措。
将《新民丛报》所创的报章文体“时评”移植于日报,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三个栏目,聘请陈景韩、包天笑和雷奋分别主持评论国内大事、外埠新闻和本埠新闻。
这种应时而发、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文体颇受人欢迎;2)率先将一张报纸分为1-4 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页式报纸的痕迹;3)率先采用1-6 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借家圈点以为识别”使版面编排“务求醒目”;4)率先创办报纸周刊,即在每周固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7 个专版,分别聘请专家负责编辑。
这些业务手段后来为各报所效法,一直沿袭至今。
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
新闻、评论、副刊与广告全面出现与报纸上;新闻:标题、分类、摄影图片、号外;评论:短评、按语出现副刊:《中国日报》的《鼓吹录》;《申报》的《自由谈》等版面设计更现代化。
4,简述国统区“拒检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经过: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以“非常时期”为借口,制定一系列出版审查条例,实行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
1945 年7 月 1 日,国民参政会的 6 位参政议员去延安访问,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没有送审就出版,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8 月7 日,重庆《宪政》等16 家杂志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原稿不再送交国民党审查。
这一行动得到了重庆新闻出版界的响应,8 月27 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举行集会,33 家杂志社发表声明,—致拒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