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教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6(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6e23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f.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6(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恒星、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可能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进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的概念。
2.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小组讨论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分析教材中的实例,探讨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强调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分享,让学生了解宇宙探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5篇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f85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6.png)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瀚之后,借助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重点学习和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并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了解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按照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望远镜。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资料或意见。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测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从而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制作望远镜的材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浑天仪图片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1:制作自己的望远镜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学生讨论交流。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精编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02988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3.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以及其中的一些基本组成。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地球、月球等。
但他们对宇宙的认知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宇宙模型3.相关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模型,加深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基本天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宇宙探索的实践作业,如观察星空、了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等。
8.板书(5分钟)宇宙的起源、结构及基本天体。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探索宇宙》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教学情境。
统编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ab3e3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6.png)
2.引导学生梳理和提炼人类探索宇宙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观察方法有什么不同?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3.先独自阅读资料卡并完成记录单。
4.再小组讨论完善信息和组织语言,统一小组意见。
5.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什么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有什么影响,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态度是如何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索宇宙有一定的兴趣。
2.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集体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资料卡、板贴每人一份资料卡、实验记录单
统编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宇宙
总(7)课时
课题
7探索宇宙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2.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三、研讨分享,梳理信息
1.人类探索宇宙历程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在探索未知宇宙的过程中,有十多位航天员以身殉职,感受人类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展示我国重大太空探索工程代表图片、工程名以及工程代号。(2)在太空探索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c29cd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9.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宇宙的认识相对较为浅显。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地球、太阳等基本的天文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掌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及其演化过程。
2.恒星、行星等天体的特点和区别。
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图表等教学素材。
2.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宇宙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奥秘。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恒星和行星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巩固知识点。
3.7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7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aac5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b.png)
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是由所有的天体和空间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流星、星际尘埃等。宇宙是无限的,它的范围和边界目前还无法确定。
2. 宇宙的组成:宇宙主要由星系组成,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卫星、黑洞、星际尘埃等组成的。宇宙中的物质主要包括气体、尘埃、岩石和金属等。
8. 宇宙的未来:目前对宇宙的未来有很多不同的预测,包括宇宙的膨胀、宇宙的收缩、宇宙的大撕裂等。
9.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宇宙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的起源地,也是人类探索的极限。宇宙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奥秘,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资源和能源。
10. 宇宙的挑战:宇宙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宇宙的观测技术、宇宙的计算模型、宇宙的物理定律等。这些挑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了问题或设置了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环节为后续的新课呈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我注重清晰、准确地讲解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3.7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中的“3.7 探索宇宙”,属于科学学科,主要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以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节课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9(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9(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6fb9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0.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19(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星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但宇宙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主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星系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星系等基本知识。
2.难点:理解宇宙的起源和组成,以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宇宙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问题和建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2.呈现(15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星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宇宙的起源和组成,以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宇宙的基本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提出问题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思维。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宇宙的结构图,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星系或天体。
8.板书(5分钟)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星系等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75分钟课堂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76b12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0.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并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观测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
但同时,他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
2.难点:宇宙的观测方法和相关仪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望远镜等。
2.素材:相关宇宙的图片、视频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宇宙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哪些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恒星、行星或银河系,分析其特点和奥秘,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探索宇宙?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和观测方法。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编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612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a.png)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宇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对于宇宙的起源、结构等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宇宙的科学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恒星、行星等天体的特点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一些宇宙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宇宙探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恒星、行星等天体的图片,让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如宇宙的起源是什么?恒星和行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宇宙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宇宙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探索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探索宇宙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基本知识和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宇宙探索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
![科学《 探索宇宙 》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4dfc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探索宇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为小学阶段“地球世界”最后一课。
【学情分析】经过近四年的科学和电脑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和计算机使用基础,但教师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并不完全熟悉。
【设计理念】本课的关键在于“探索”二字——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但绝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探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宇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学生自备:记录本,笔等。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创设乘坐太空飞船遨游宇宙的学习氛围,各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本课角色。
〈设计意图:营造愉悦宽松学习环境,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在众多听课者环境下学习的紧张感。
组长等职位采用轮流制,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
〉一、复习导入回忆太阳系知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入手,为以下认识更广阔的宇宙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宇宙1、提出活动任务任务一:宇宙有多大?你能用简单图文表示宇宙的结构吗?任务二: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状态吗?任务三:恒星的一生如何变化?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了解的宇宙。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3620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9.png)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0ec7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2.png)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渠道收集宇宙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二)新课讲授1、认识宇宙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宇宙的初步印象。
讲解宇宙的概念,包括宇宙的范围、组成等。
2、常见的天体依次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常见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明,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太阳系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等特征。
4、银河系讲解银河系的概念,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从古至今,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过程,如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来推测天体的运行规律。
介绍现代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宇宙探索的成就,如发射卫星、探测器等。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8bc06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0.png)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教科版(2024秋)六年级下册3.7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2024秋)六年级下册3.7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dcc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8.png)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科普书籍,如《宇宙简史》、《黑洞与时间弯曲》等,以深入理解宇宙的奥秘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观看科普视频资源,如探索宇宙的纪录片、太空探索的直播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景象和恒星的运动规律。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3.太阳系的特点:学生要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宇宙的探索:学生需要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地面和太空观测设备的发展,以及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宇宙图片、模型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科学探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的一生、太阳系的特点等,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宇宙图片、模型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恒星、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支持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2e3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3.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宇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明确宇宙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充满好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组成2.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心得。
3.观察法:学生观察宇宙图片、图表,加深对宇宙现象的理解。
4.实例分析:教师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宇宙探索的历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宇宙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探索的相关实例和故事。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学生回答,共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探索宇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探索宇宙》](https://img.taocdn.com/s3/m/ada573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5.png)
在本次《探索宇宙》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通过提问和讨论,他们表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极大兴趣。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部分,部分学生对宇宙大爆炸等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实验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3.恒星与行星:探讨恒星和行星的形成、特点以及生命周期。
4.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介绍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包括著名的天文学家、太空探险家等。
5.宇宙的未来:展望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探索宇宙奥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恒星与行星的形成及生命周期:解释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概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包括著名的天文学家、探测器、太空任务等。
举例:在讲解太阳系结构时,教师应着重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行星的比较,使学生对地球的特殊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2.教学难点
续关注宇宙科学发展的态度。
3.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太阳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
4.科学技术与社会: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5.环境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型制作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3173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1223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b.png)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了解宇宙的奥秘和广袤无垠引言: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8《探索宇宙》的教案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星球的特点,以及科学家们对宇宙的研究。
一、知识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和星云等;2. 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特点;3. 了解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和推测。
二、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组成;2.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特点;3. 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和推测。
三、教学难点:1. 对宇宙的基本组成进行系统的介绍;2. 解释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2. 模型或实物,如地球仪、太阳等;3. 宇宙的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导入(20分钟)1. 引入宇宙的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宇宙是无限广袤的。
2.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讲到的太阳、火星、木星等行星,并提问学生宇宙中是否只有行星存在。
探究(3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和星云等。
解释宇宙中这些天体的特点和作用。
2. 制作模型或使用实物,如地球仪和太阳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中的各类天体。
3. 安排小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合作探究,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如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渺小感和宇宙的奥秘。
总结(20分钟)1.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宇宙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宇宙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和推测,如黑洞、星系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并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外部材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探索宇宙的更多奥秘和研究成果。
2. 鼓励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天文馆,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六、作业安排:1. 布置合适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宇宙的问题,并写出自己对宇宙的感想;2.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夜空、拍摄星空照片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566ef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png)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2b1ba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8.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探索宇宙》教案19(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科书通过介绍宇宙的组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此外,教科书还通过观察和分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浓,但宇宙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主题,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来帮助他们建立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恒星的形成和死亡过程,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难点:恒星的形成和死亡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的技术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PPT、视频、实践活动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科书,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宇宙的组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如恒星的形成和死亡过程,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技术和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讨论宇宙探索的技术和原理等。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5、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小结: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4、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板书
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
教学
后记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板书课题:探索宇宙
2、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教师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教案
学 科
科学
单 元
第三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新课
课 题
探索宇宙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3、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4、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探究
问题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应用
作业
作业练习:同步练习册
实践应用: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文化
阅读
阅读有关宇宙的相关知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4、教师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
5、教师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
6、教师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1、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