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当代社会生活 的需求的时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 主要内容而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20世纪以后: 博比特:课程与教学应当对社会的需要作出反应, 并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 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 活动。 查特斯和塔巴等人:“活动分析法”课程编制技术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 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也 反映了这种取向。

在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时,需要 确立以下基本观念:
• (1)首先,学习者是课程与教学开发的主体,学习者经 验的选择过程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个性差异的过程。 • • (2)师生是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实施者。
• (3)树立学习者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的观念和学习者创 造着社会生活经验的观念。
课程与教学内容三种取向的特点
• 对该取向的评价

实质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安排,实质 是从知识本身出发,强调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 体系,突出体现在学生手中“教材”的规定内容。
• 优点——这样把重点放在学科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到各门学 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 学工作有据可依。 • 缺点——(1)忽视了对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思 维、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课程资源,以及无处不在的 潜课程。 • (2)忽视了师生对课程与教学内容开发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
非机动车道
注意信号灯
注意儿童
消防水泵接合器
当心车辆
禁止机动车辆驶入
我志愿加入学校安全宣传组,成为一名小 小宣传员,在 平时的学习、 生活中, 从我做 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大家宣传安 全知识,保护身边的安全设施,时刻提醒自己 和身边的同学注意公共安全,减少意外伤害事 故的发生,为把我们学校创建成“平安校园” 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宣誓人:
学内容的取向,在教育史上和当代的教育实
践中都大量存在。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例如,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政治 统治人才服务的,而当时统治者用于从事政 治活动的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 典,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 书”“五经”。 • 再如,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社会生活要求学 校培养军人,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 军事方面的内容。 • 又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生活 以政治斗争为主的,由于强调学校教学内容 要符合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学校教学内容 中,有关政治斗争的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对该取向的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源于当 代社会生活经验,这是对“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材”的挑战。
• 特点——学习活动的取向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什么上而不是放 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 优点——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特别注意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它关注 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 缺点——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应该避免仅仅关注学生外显 的活动及表面上的热烈,更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及 全面发展。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在道德主义取向中,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 是以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为主。至于其他内 容如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则没有涉 及,或者很少涉及。这种道德主义取向在中
国古代是很典型的。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
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于道德的方面,因此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道德来选择的。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此外,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教学 内容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从历史 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 型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 百科全书取向
教学内容 选择的不同 取向
文化复演取向 形式训练取向 唯科学取向 经验取向 社会取向
四川省某校上体育课的学生回教室,和上完电脑课下楼的高年级学生在楼梯 上发生拥挤,二楼的楼梯发生坍塌,许多学生从二楼摔下,造成一名学生当场死 亡,十多名学生受伤。
安徽省某小学,当第四节课上课铃打响,在操场活动的学生往楼上教室 赶,而楼上几个班的学生要上体育课,一大群人也往操场冲,结果导致在一 楼楼梯间发生了学生拥挤堵塞事件,杨晴皓等同学当场被撞翻在地。事发后, 该校老师紧急疏散学生,将摔倒的学生抱出。 这次事故中有10名学生受伤, 其中4名伤势较严重。
我们的态度: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倾向于比较广义的方 式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我们应集百家之长,用辩证的观点 考虑与 处 理三种 取向的关系 ,把三种取向相互对立起 来.或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去看待 某种因素或价值,这都是不可取的。
•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 (一)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的调适 • (二)课程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调适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台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 详细的分科 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 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 活动
对以上三种取向的评价
合理性:不论是“学科知识”、“当代生活经验”还是 “学习者的经验”,它们对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实用价值。 局限性:三种取向是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的社会要求和 对受教育者的认识而提出并实施的,都带上了社会的烙印, 都是不同的哲学观、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在具体实施 中的体现,所以往往都是强调一方的重要性而忽视或轻视 另一方的重要性及作用。
• 例如,朱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包含 在他晚年所组织编写的《礼仪经传通解》一 书中,该书由六部分组成:家礼、乡礼、学 礼、邦国礼、王朝礼和丧祭礼,其中学礼是
基本的部分。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社会取向主张,学校教学应该直接满足当前
社会生活需要,为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
服务,因此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当 前社会生活需要为主要的依据。这种选择教
来自百度文库
与安全标志和设施做朋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
燕小洁
真是触目 惊心呀!
据资料统计: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 位对全国各地的调查发现,意外 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 14 岁以下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 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 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 40 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 交通事故或其他安全事故。是发 达国家的 3 至 11 倍!究其原因, 学生缺乏必要的应急避险的意识 和能力,是其中重要因素。教育 专家认为,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 约有80%的事故可以通过预防措 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
200 年 月 日
安全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楼道安全最重要。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 你拍三,我拍三,遇上拥挤停三分。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靠右行走不要跑。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乱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特点
学科 知识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学习 经验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刘翔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案例)

一篇有关刘翔的新闻特写被收人上海市的小学语文教 材。“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课文以饱含感情的文字向学生们介绍了体育明星刘翔。这篇 课文取名《跨越新纪录》,讲述了刘翔创造世界纪录的故事, 还附上了刘翔“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 刘翔进入教科书也引来了各方讨论。一部分人认为将刘 翔的胜利写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部分人 认为中小学教材中涉及个人的篇目中的绝大多数主人翁都是 “盖棺定论”了的,刘翔作为尚未完全定型的年轻人,将来 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不适合写进教材。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重点:学科知识体系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重点:学生做些什么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重点:学习者的需要
• 1.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 发展的时候,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要 内容。 • 历史上: 我国的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欧洲的 “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 • 近现代: •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引进苏联凯洛夫主编的 《教育学》

• • • • • •
3.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习者的需要 的时候,学习者的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者的 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说是学生对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意义建构 。 代表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论”及相应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杜威——“进步教育论”及相应的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强调: 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 主动的参与者。学生之所以参与,是因为教育环境中某些 特征吸引他,学生是对这些特征作出反应。所以,教师的 职责是要建构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教育情境,以 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2)“主动适应论” 主张: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 会也是互动、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 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典型代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 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观点: (1)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教育是一个社会 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成人生活的被动准备。 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使人的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 调起来的问题。 (2)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把重视个人经验的课程 改造为重视集体经验、社会经验的课程,把重视个人智能 发展的课程改造为重视集体意志统一的课程,把指向当前 社会经验的课程改造为指向未来社会经验的课程。
专题六 课程与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
1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
2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3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4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调适
5
•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意义(涵义和取向)
•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 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 的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 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 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 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构成的体系。

• •
• •
• 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的三种典型的观点
• (1) “被动适应论” 涵义:所谓“被动适应论”是指教育只是社会生 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 具。 典型代表:博比特和查特斯 代表主张:主张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作为课程与教 学的主要内容,认为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 要为根本宗旨,教育在本质上是为有效的成人生活作准 备。
1、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安全设施被损坏的
情况,想办法做一些标志提醒人们,避免 安全事故发生。
2、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安全标志和设 施的损坏有没有是我们小学生造成的。如果有, 我们给这些同学写一封信,提提建议吧。
编者小悟
• 我们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而 我们有时候只是缺少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追求,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 中求进步应是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追求 • 学生的亲生经历实践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是 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逐步形成正 确的社会态度,社会价值观
(3)“超越论” 主张:认为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 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应主动选择社 会生活经验,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 应不断地构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 • 评价:较以往两种理论有更大的进步。“被动适应论” 和“主动适应论”都没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及课程的工具 地位,只有“超越论”课程与教学内容观的提出,才使 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