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研讨课教案_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研讨课教案_1

7. 《傅雷家书两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通过整体感知比较两封家书,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之情。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一、预习导学1、【链接材料】——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上海人。
1927年冬离沪赴法,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1931年秋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文革”刚开始,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含冤而死。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
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
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 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
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傅聪:傅雷的儿子,钢琴演奏大师。
七岁半开始学钢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演奏的足迹遍及几乎整个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日本、大洋洲各地。
成为最早也是最令全世界注目的华人音乐大师。
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
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
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2、给加线字注音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 )横流、重蹈( )覆辙( )、舐( )犊()之情扶掖()二、整体感知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第一封信讲了哪3个方面的内容?说说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公开课教案_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生字词比拼)——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生词过关。
要求手到心到。
二、情景导入同学们,回顾回顾,每当你要返校或每当父母打电话来时,交代最多的是哪句话?最使你感动的又是哪句话?傅雷家书两则(板书标题)三、出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学生能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作者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品味语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四、研讨与学习(一)基础知识检测与过关1、检查预习:蓝体注音。
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灰烬涕泗横流羲皇上人2、品读课文,如何理解“就是要你把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温馨提示:注意解题思路)参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诉他的儿子,对待往事应保持平衡的心态,平静的心绪。
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也是作者的人生感悟,对儿子的谆谆教导。
3、导读提纲(课前预习,速读课文,整体感知):A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B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二)重难点精讲11、(想象)品读第一封信,看看作者是怎样鼓励安慰儿子的?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中找)2、品读课文,如何理解“就是要你把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三)重难点精讲23、品读第二封信,了解傅雷对儿子寄予了怎样的期望?4、品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提出的问题。
(1)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为什么说“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参考:(1)表达了作者赞赏和欣喜之情。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公开课教案_1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对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后,理解并能阐述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关于傅聪:“钢琴诗人”的华人音乐家。
傅聪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西洋国际音乐比赛大奖的钢琴家。
早于六十年代已被美国《时代周刊》: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他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
《玛祖卡》是肖邦的著名曲目,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傅聪所演奏的《玛祖卡》舞曲。
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傅聪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约50张唱片;他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四十七年。
他的演奏中蕴涵了对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把握,因此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
他的成功,特别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钢琴音乐文化融合的出色演绎,与他的父亲傅雷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2、关于傅雷: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数百万字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
“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位名人传。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老实人》、《天真汉》等。
他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家教成功的典范。
他到底如何培养出如此出色的这么一个儿子,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傅雷家书》两则中可以略知一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研讨课件_21

综合以上的分析,请大家说说傅 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பைடு நூலகம்
}坚强{ 第一封:精神消沉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时
败不馁 胜不骄
期望:保持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
在矛盾中不断进步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胜
不骄败不馁,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
伏跌宕,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爱国之心,对艺术不懈追求。
第一封:精神消沉之时。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2.两封信都有一个共同话题, 请大家找出来。
坚强
作者对“坚强”有自己的理解,在 两封信中都有具体阐述,请找出相关语 句,然后用一个熟语概括。
第一封:败不馁 第二封:胜不骄
3.读第二封信看看傅雷还对儿 子有哪些期望?找出相关语段和关 键短语。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做新中国的钟声
次要目标:1.理解比喻修辞格和比喻论证。 2.体会傅雷父子关系,正确对待自己和长 辈之间的关系。
1.这两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 境下写的?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
2.两封信都有一个共同话题,请大 家找出来,并找出具体阐述的语句。
3.读第二封信看看傅雷还对儿子有 哪些期望?找出相关语段和关键短语。
1.这两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 境下写的?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
延伸: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自由发言)
二、 第一封信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 并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 死庄稼。
修辞手法: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只
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修辞手法: 比喻 作用: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公开课教案_3

单元的文体为演讲与书信,这篇课文是书信。这两封家书,第一
封家书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欣喜
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
动人的舐犊之情和父亲以平等而亲密的朋友关系对儿子的叮咛和
引领。阅读这两封家书,除了可以充分感受到傅雷那份动人的舐
犊之情和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做怎样的一个人有极大启示外,还可
在过也都
是在口头上,浅浅地说说而已。读完《傅
雷家书二则》,是不是在你的心头,有
一些话已经盘旋太久,需要找到一个出
拓展迁移
BD
口?来吧,同学们,我们试着就某一话
学以致用
题,用适合的语气及语言对着父母表达
自己的心声。
写完后展示(据时间而定)
1、把你写的向父母表达心声的片段继续加工,以完整的书信的形
课时备课模板
课题 课型
课标要求
《傅雷家书》两则
本课为 1 课时
新授 备课人
时间 2018 年 5 月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目标和任务
《傅雷家书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 7 课。本
主题,省时明 家书》,接着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
了。
快速阅读两封家书,思考:
1、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 用问题引导,
信的?他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 把握文章内容,
什么?
明确文章主旨。
2、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在学生回答时适时板书)
1、跳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公开课教案_8

7 《傅雷家书》两则第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记住作家作品、感受家书主题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舐犊深情和教子方法。
3.能够做到败不馁、胜不骄,做一个坚强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突破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尤其是第一封信),学生容易理解,所以不必详讲,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学生可能会因为缺少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神体验而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尤其是面对成功的时候更要坚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作一些适当的点拨。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的讲解提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上课前,我们来听一首来自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现在能否谈谈,你们都听出了些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谈谈?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沟通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思念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傅雷家书》。
(设计意图:调节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二、首先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有目标学习。
)三、学生展示搜集积累的情况1.谁来说说有关傅雷、傅聪、《傅雷家书》的相关情况。
师也展示相关资料。
2.疏通难读、难懂字词相信大家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读、难懂的字和词。
下面进行字词小测试环节,组长发放测试卷。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相关字词。
)(设计意图:培养独立学习、查阅资料、敢于表达等各种能力。
)过渡语:课下我们自学了第一封家书,知道它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那么第二封家书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第二封书信。
三、朗读课文,感受父爱1.速读课文,独立感知。
第二封家书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阅读7傅雷家书两则1955年1月26日》公开课教案_2

傅雷家书》第 1 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2、深情诵读体味感情3、对比阅读感知差异4、综合概括抓关键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蕴含在书信中的感情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盼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钢琴家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财富。
那一封封家信,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父子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动人的旋律吧!二、作家作品: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
译著主要有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
这些家信编汇成册,即《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三、疏通字词扶掖枘凿凭吊庸碌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气吞斗牛惊心动魄自知之明四、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1、简述两封家书各自的创作背景和目的?家书一:写于傅聪精神消沉时,傅雷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家书二:写于傅聪在音乐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时,傅雷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攀艺术至境。
2、阅读家书一:①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聪,亲爱的孩子。
”:语气温情亲切疼爱,儿子在打击之下,精神消沉,父亲用这样的语气劝慰儿子,会让儿子强烈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会更好地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②当傅聪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傅雷是如何劝解的?举例说明。
劝解可分为三层: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7 傅雷家书两则 1955年1月26日》研讨课教案_9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积累与掌握主要字词,了解傅雷傅聪父子俩在学术和音乐方面的成就概况;⑵通过演讲和书信语言的比较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⑶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揣摩其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⑷学会用诚恳真诚的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不依赖于老师的讲解,自主阅读逻辑性较强的文章;⑵进一步增强朗读的兴趣,养成朗读习惯。
⑶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品味和积累其中意味深长的句子,并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入中外伟人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感受激、品味哲理,初步思考事业、艺术、爱情等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坚强”的含义。
【教学难点】两封信的联系和文中有深意的句子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入课文。
启发:你觉得这段旋律表现的是人类在什么情形下的精神状态?如果结合这两封信,你觉得作为哪一封信的背景音乐最符合傅雷对儿子的期望?明确:应该更符合第一封信,这是一首表现人类的奋斗和抗争的音乐作品,充满和勇气和力量,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介绍一下这部交响曲又名“欢乐颂”)。
引导:这一首旋律是如此的欢快,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读第二封信吗?二、比较阅读1、两封家书分别针对儿子哪两种情况而写的?两封家书共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明确: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第二封家,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
共同表达的主题:希望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傅雷家书两则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由傅雷写给儿子的很多信构成。
关于写这些信的目的,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融会贯穿两封信的主旋律就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
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第2课时
一、从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心得导入新内容
学生自由谈与父母共同阅读的感受。
站在儿子的角度默默地充满感情地品读:
朗读,具体感悟:
读后用“从……一(几)句,我读到了……”的句式谈感悟。
(1)朗读指导:
站在“儿子”的角度,则应细心揣摩儿子在收阅两封信时的不同情绪、不同心境下的语音、语调、语态等。
如第一封信应读出在父亲的慈爱、劝慰和鼓励下重又感到自信、振作、愉快、充满信心的情绪;第二封信应读出父亲为儿子取得成功感到的激动和骄傲之情,读出父亲要求儿子在艺术人生之道上保持谦卑不断追求的殷殷期望之情。
(2)感受示例:
从“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几句,一方面我读到了人生充满了起伏跌宕的曲折经历,对此应该尽量处之泰然,保持心态平衡;另一方面我读到了父亲书信语言表达的优美贴切、比喻的形象生动,从中窥见了父亲作为一个翻译家其学识之渊博、语言功底之深厚。
这启发了我,一定要多读多积累多运用。
三、比较阅读,拓展思路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比较阅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爱有时是非常、非常寂寞的,不可说的。
它是一条潜伏在海洋最深处的一股暖流,无声息的、无波浪的、缓缓的,却是永恒的流动。
——杨子
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后比较:
《十八岁和其他》与《傅雷家书两则》两篇文章,作者都是以写给自己儿子的书信的形式,对子女进行教育,于细微中见深广,个例中见一般,在洒脱而深沉、光洁而又伟大的父
爱中沐浴着时代的柔风细雨。
引导学生试从语言特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杨子推心置腹,朴素、真挚,真实再现内心的体会、朴素的心情,提出真挚的建议,充满浓郁的家庭生活气息。
傅雷的文字含蓄、凝重,平实却寓意深刻。
(二)教育的内容:都教孩子如何堂堂正正做人。
杨子洋溢着对孩子的理解、期望和深爱,傅雷深深地懂得,这爱不能只停留在父子之情上,而应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关爱儿子之机,给予了儿子更多的艺术砥砺,也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让他知道艺术的尊严、国家的荣辱,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
(三)教育的方式:只有平等对话和理解,才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所以家庭教育,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开展。
我们看到,两位父亲都在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
四、学生讨论交流,多角度评说人物
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围绕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
“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
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
“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
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在进行艺术和心灵的交流。
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激励”——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家庭环境与成长”——傅雷给了傅聪以爱。
既是慈爱,也是严爱。
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在赞赏孩子的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终生地追求,苦练。
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崇高的目标,才塑造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话题说一句话。
示例:父爱是你做错事时重重的一巴掌。
……
五、活动互动,体验亲情
1.畅所欲言:我爱我家。
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通过美好的回忆,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也再一次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
2.分享升华。
分享感人的亲情故事《母亲的牙托》,讨论以下问题:
说一说:
(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
(2)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们听。
(3)面对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你打算怎样做呢?
想一想:
(1)“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谈谈你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心语放送: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
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交流分享。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六、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与《贝多芬传》等书。
2.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3.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并记录下你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