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登岳阳楼》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ɡ霪yín
霏fēi 樯qiánɡ薄暮bó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汀tīng 怒号háo 楫jí冥mínɡ偕xié皓月hào
甫fǔ坼chè乾坤qián kūn 戎马rǒng 凭轩xuān 涕泗tì sì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4. 词语
谪:贬官,降职。
具:通“俱”,全,都。
增:扩大。
属:通“嘱”,嘱咐。
作文:写(一篇)文章。
夫:指示代词,那。
怒号: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
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注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这种以部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
而或:或者,有时。
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
影:月影。
璧:圆形玉。
偕:一齐。
把:端。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或许,或者。
物:外物,这里指环境遭遇。
庙堂:指朝廷。
江湖:僻远地区,这里指不在朝做官。
进:做官。
退:隐退。
微:没有。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眼泪。泗,鼻涕。
5.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他的诗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 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三)写作能力目标
写一篇游记,看看是否也能从游山玩水中获得某种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思想教育
能从文章的语言文字着手,理解思想内容。
三、教师建议
《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什么比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能打动、激励人?
原因为:既承认个人的欢乐,更愿奉献牺牲,又抱负于救助天下,后民而乐,无限的责任是无限的忧国忧民,其精神更为崇高,胸襟更为博大,悲壮情怀突出。语言工整中有变化,意味较丰富,节奏更舒展上口。并随名篇《岳阳楼记》而流传。详见练习一、二、三。
《登岳阳楼》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四、课文讲解
《岳阳楼记》
(一)文章主旨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文章思路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三)重点语句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本段是全篇的重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令人感叹。
(四)写作特点
1.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2. 句式骈散结合。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