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2届)题目: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学院:工学院专业:交通运输学生姓名:陈潇学号:08570201指导教师:李磊职称:讲师合作导师:职称:完成时间:2012年5月20日成绩: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 (2)1.2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3)1.2.1研究目的 (3)1.2.2研究内容 (3)2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3)2.1国外研究现状 (3)2.2国内研究现状 (4)3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 (5)3.1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 (5)3.2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与不足 (6)4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7)4.1系统设计策略 (7)4.2设计方法 (8)4.2.1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0)4.2.2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分析 (11)5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9)5.1管理功能模块分析和设计 (9)5.2管理业务流程分析和设计 (11)5.2.1应急预案功能模块设计 (11)5.2.2应急资源功能模块设计 (12)5.2.3预防预警功能模块设计 (13)5.3系统信息发布处理流程分析及设计 (14)6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输入界面设计 (15)6.1应急预案输入设计 (15)6.2应急资源输入界面设计 (15)6.3预防预警输入界面设计 (16)7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输出界面设计 (16)7.1应急预案输出设计 (16)7.2应急资源输出设计 (17)7.3预防预警输出设计 (18)8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19)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陈潇(08570201)指导老师:李磊(讲师)摘要: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国家倡导的交通出行方式,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节能和节省用地等特点。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应急管理体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应急管理体系的案例研究
01
应急管理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 建立的一套有效的预防、预警、处置 和恢复的体系,旨在减少突发事件带 来的损失和影响。
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 协调、指挥、调度各方面的应急 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
应急管理体系的评估与改进
1 2 3
定期评估
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其运行状况 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 行修订和完善。
案例总结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注重系统性、预防性和实战性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社会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案例名称
某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体系
案例描述
该市针对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 体系,包括疫情监测、 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 公开等方面,有效应对 了多次公共卫生事件,
资源整合与调配
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在突发事件 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
资源储备与维护
对应急资源进行储备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资源信息管理
建立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应急组织与人员
01
组织架构与职责
建立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 的职责和分工,确保组织的高效 运转。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阪神大地震的教训

因为信息不通畅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内 阁安全保障室在紧急关头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 中央政府应急管理中枢机构的作用,而且日本 政府反应迟钝,措施不当,把7级大地震当作 一般的灾害来处理,最终导致6000多人死亡及 失踪,受伤人数高达4万多,房屋损坏近25万 幢,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 最大的一次,引起了公众舆论的强烈指责。
震后1-2分钟



电视:东北地区发生地震,从电视台预先架在 楼顶的摄像机拍下的录像可见震中城镇大片房 屋摇晃,从直升机转播可见仙台市一栋小楼起 火。 警察厅和岩手、宫城、山形等县警察总部启动 灾害警备对策总部,从地方警察机构收集灾害 信息。 消防厅启动对策总部,按预案要求,了解和掌 握情况。 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总参谋部进入非常状态, 并派人到灾区。


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科瑞讯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广州市110社会联动系统 上海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鼎天应急指挥系统 清华紫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摩托罗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指通过采用统一的公众报告 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的平台,整合城市各种应 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 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 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 或抢险救灾行动,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综 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 一期工程,110/120/119/122 二期工程,123特服号资源 三期工程,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

黑龙江林火信息管理与火灾损失评估


火场信息定位查询 火灾扑救力量信息查询 火灾损失评估

基于UML的台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基于UML的台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第24卷第4期工程管理学报V ol. 24 No. 4 2010年08月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ug. 2010 基于UML的台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模型研究邓中美1,施延2(1. 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福建厦门 361024,E-mail:zmdeng@;2. 厦门海迈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8)摘要:台风应急指挥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应对突发灾害的处置能力,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

文章简要介绍UML的建模概念和特点,并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基础,对台风应急管理系统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台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构建,并利用UML用例图、类图等进行详细描述。

从而为台风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开发集成奠定基础,实现防台抗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高效化。

关键词:UML;应急管理;系统架构;用例图;类图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0)04-408-04UML-Based Typhoon Emergency Command Management SystemDENG Zhong-mei1,SHI Yan2(1.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E-mail:zmdeng@;2. Xiamen Haimai Technology Co.Ltd.,Xiamen 361008,China)Abstract:Typhoon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can improve city's disposal capacity of dealing with unexpected disasters and reduce disaster losses.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model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UML,the func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emergency comm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analyzed. A typhoon emergency comm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using UML use case diagram and class diagram for the description,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This system achieves the anti-typhoon working procedures,standardiz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Keywords: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emergency management;system architecture;use case diagram;class diagram由于应对台风涉及部门多、区域广,指挥和协调难度非常大,因此建立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应急指挥体制,是快速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

智慧应急指挥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应急指挥平台解决方案

通讯录
语音调度
视频调度
辅助调度
融合通信系统
智能语音点名、智能语音通知、智能语音指令发布、应答统计
固话、手机、单兵等① 发起语音点名、语音通知或语音指令:• 业务对象:接入系统的任意集群手台、公网固话、公网手机、单兵等终端;• 发起方式:调度台自主选择单个终端或临时编组或固定预案组、值班管理模块或其他业务平台名单,通过软件界面一键派发;• 通知内容:录音文件、现场录音、文本转语音或第三方平台推送的文字/语音;② 终端接收和确认方式:• 固话/手机以接电话方式接收通知,集群手台以自动语音方式接收通知;• 话机/手机通过数字按键回复确认接收或重听,集群手台通过按PTT键回复确认接收;若没有回复确认则系统自动重复追播;• 终端确认接收通知成功后,系统会向终端播放确认语音;③ 确认后统计:• 系统支持统计应答情况名单,并生成应答情况柱状图和应答率饼状图;通过柱状图显示每次点名的应答数与实答数,通过饼状图显 示每次点名的应答率(实答数/应答数),通过列表直观的呈现单次点名中报备人员应答情况。
现场处置
融合通信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公共数据中心 公共信息平台
智慧城市
智慧政务
智慧城管
智慧交通
智慧环保
智慧教育
智慧社区
智慧旅游
智慧停车
海绵城市
精准扶贫
物理场所
基础配套
应急平台建设思路
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构建省、市、县(区)三级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应急平台架构
厅级应急平台:1)向应急管理部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及汇接数据,配合上级平台进行统一 调度;2)接收下级平台事件上报、数据汇接;3)对下级平台进行统一指挥调度;4)联 动公安、气象、交通等部门进行协同救援;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时,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参与协同应对的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旨在加强灾害风险管理,提升应急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组成,各级负有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责。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以国务院应急管理机构为核心,省、市、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则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级的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分别负责灾害防治、救援救灾、应急管理规划、预警预报、信息通信、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是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核心组织,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设立了灾害应急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研判预警中心、信息通信中心等部门,以保障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各级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都承担着不同形式的应急管理职责。

政府部门作为主体,发挥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专业机构发挥着技术支撑、救援救灾的作用;企业单位负有自救互救的责任,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社会组织作为公益机构,参与志愿服务和灾后重建等工作。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在国际应急救援行动中,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积极参与,为世界各国提供经验分享、技术援助和人员支持。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成熟和有效运作,有效提高了国家的安全防范和救援能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和各类安全风险不断增加,我国应急管理体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应急资源的整合和互通共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全面提高国家的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水平。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Ab ta t sr c :W i o u n t e s e ,e re c n g r a l t n in t o ul me e c n g me t n t fc so a t h h f y meg n y ma a e sp y mo ̄at t o h w t b i e r n y ma a e n — ' e o o d g i fr t n s s m .F rt , t e s u c f e r e c no ai s a a z d S c n l , te c n t cin o me e c oma i y t o e i l h o r e o me n y ifr t n i l e . e o dy h o s u t fe r n y sy g m o n y r o g ma a e n no ain sse i b i .L sl ,te f n t n o me e c a a e e tifr t n s s m i e p t t . n me ti r t y tm u l a t h ci f g fm o s t y u o e r n y m n g m n oma o y t s x ai e g n i e ad T e p p r a ep e re c n g r ul meg n y ma a e n no a i y tm ,te i o t t o tn f — h a e n h l me n y ma a e t b i e re c n me t f r t n s s C g s o d g i m o e h mp r n n e t a c o e
有助于各 级政 府建 立应 急管 理系统 , 为应急体系建设 打下基础 。 关键词 : 应急管理 ; 息系统 ; 信 总体架构 ; 应急功能

智慧司法-司法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2023

智慧司法-司法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2023

智慧司法司法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XX月XX日目录一系统概述 (4)二系统架构 (4)三系统功能 (5)3.1 数据可视化 (5)3.1.1 多维度数据展现 (5)3.1.2 可视化资源库 (5)3.1.3 触控式操作 (5)3.1.4 数据可视化驾驶舱 (5)3.1.5 数据屏显信息管理 (6)3.1.6 可视化展示应用 (6)3.1.7 人机交互 (6)3.1.8 动态切换类型 (6)3.1.9 多级风险展示 (6)3.1.10 维度分析 (7)3.2 应急指挥调度 (7)3.2.1 任务管理 (7)3.2.2 应急多级联动 (7)3.2.3 应急保障管理 (8)3.2.4 应急事件跟踪 (8)3.2.5 应急综合调度 (8)3.3 智能辅助方案 (11)3.3.1 应急预案管理 (12)3.3.2 应急模拟演练 (12)3.3.3 应急指挥地图 (12)3.3.4 应急模拟演练评估 (13)3.3.5 辅助决策 (13)3.4 应急监测防控 (13)3.4.1 视频管理监控 (13)3.4.2 监测信息汇总分析 (14)3.4.3 信息查询展示 (14)3.5 综合业务管理 (14)3.5.1 信息报送 (14)3.5.2 信息接报 (15)3.5.3 值班室日志 (15)3.5.4 值班报告 (15)3.5.5 值班表管理 (16)3.5.6 接警报警中心 (16)3.5.7 事件登记 (16)3.5.8 事件查询 (16)3.5.9 报警记录查询 (17)3.5.10 重要岗位督察 (17)3.5.11 通讯录 (17)3.6 通讯融合管理系统 (18)应急指挥需满足一下需求:多架构:应急指挥系统须支持C/S、B/S两种架构;预案动态调整:须支持手动和自动进行预案处置,支持在预案处置过程中动态调度各种应急资源;通讯融合:司法应急指挥系统与通讯融合调度机的联动使用:实现包含但不限于手机、固话、对讲等设备,有线、无线、计算机网络等场景的实时统一调度、融合通讯;业务联动:预案处置过程中的数据联动:演示系统可在电子地图中展现在押人员个人各类业务信息;视频督查:在进行监控巡查时,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在对应问题监控点快速登记异常信息;安全指标:对下级单位各项安全指标参数采集功能,包括人员异常信息、设备异常信息和日常异常信息进行自动化检测。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建研究
所应该具有 的基本组成部分 ,并针对各 子系统 建设模式及功 能
图 1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四层 架构 图
为 了便于理解 ,图 1中把信息 系统架构 主要划分为 四个层
感知层主要应用 R F I D、 E D I 、 条码 、 E O S 、 P O S等先进技术 , 实 模式进行 了探讨 。蒋长兵等 ( 2 o l o ) 认为基 于数 据仓库技术 的应 次 。
关键词 : 应急物流 信 息 系统 物联 网技术


引言
于G I S的应 急物 资调运信 息系统 , 并对系统 的总体结 构 、 工作 流
( 2 0 1 2 ) 探讨 了物联 网层次结构及物联 网技术 在物流信息系统 中 的应用 , 认为智慧城市 的建设 , 将综 合运用物联网时代 的各种先 进技术 。
基于物联 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构建研究
■申风平 蔡克绳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获 兰州理 工大 学校 基金资 助

要: 物联 网、 物流业信息化取得 了 较 大的发展 , 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 建设应急物流信息 系统, 提高我国的救 灾反应速度和能力。文中
分析 了基 于物联 网的应 急物流 信 息 系统 的救 灾流程 , 给 出了总体视 图和 四层 架构 图 , 最后 对 系统进 行 了功 能模 块划 分。
物联 网(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 I O T ) , 也称 We b o f hi T n g s ) , 被视 为
在灾难突然 降临时, 指挥系统 只有依靠现代化 、 网络化 的信
互联 网的应用扩展 。 2 0 0 5年 ,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 世界峰会 息技术 , 才能有 的放矢 , 合理安排好 救灾 资金 物资的筹集 、 采购、 上, 国际 电信联 盟发 布了( ( I T U互联 网报告 2 0 0 5 : 物联 网》 , 正 式 流通 、 配送 等各项工作 , 第一 时间开展救灾工作 。 提出了“ 物联 网” 的概念 。物联 网是通过射频识 ̄ J ( S r T D ) 、 红外感 应器 、 全球定位 系统 G P S 、 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 , 按约定 的协议 , 把任何 物品 与互 联 网连接起 来 , 进行信 息交换 和通讯 ,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背景介绍二、建设目标 三、平台功能一目录 五、实施计划四、应急指挥场所规划1、建设背景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22号)通知中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指导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扎实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落地,确保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保护人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特下发《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特别指出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需包括“突发事件接报、值班值守、预案管理、协同会商、指挥调度、救援资源等主要业务功能”。

多系统融合一体化应用场景化驱动智能化调度灵活分级组网多方协同指挥全新产品形态与交互设计可视化扁平化移动化一体化更长的应用链条更快的响应要求更广的资源协同2、业务理解围绕“大应急”指挥机制和联动机制的需求,从应急管理实战出发,整合多种通信手段,构建全面呈现、统一指挥、平战结合的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

常态非常态事件接报、初步研判、启动预案、事件处置、任务跟踪事后评估消防巡检、智能监控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救援培训、日常监管贯穿全过程:融合通信保障&应急值守&指挥救援&风险指数&综合保障&培训演练智能化的警情分析、警情调派、警情分析、评估预判、线路规划、救援力量跟踪、救援沙盘推演事件处置救援闭环应急业务管理闭环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值班值守救援中心救援大队救援站事发现场区救援指挥中心覆盖“应急救援(常态、非常态、全过程)” +“处置救援(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

2、业务理解一、背景介绍建设目标三、平台功能二目录四、应急指挥场所规划五、实施计划按照国家、省级应急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当前信息规划和成果,利用物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构建起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最终实现承上启下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中心的“三个中心”建设目标。

电力应急管理系统

电力应急管理系统

▪ 网络安全
1.防火墙设置:在系统网络边界部署有效的防火墙,过滤非法 访问和恶意攻击。 2.数据加密: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 露和篡改。
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考虑
系统冗余
1.备份设备:为电力应急管理系统配备备份设备,确保在主设 备故障时,系统能够迅速切换到备份设备,保证服务连续性。 2.数据同步:实现主备设备间的数据同步,确保数据一致性。
电力应急管理需求分析
▪ 电力应急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力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提高电力应急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电力应急管理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
▪ 电力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需求
1.需要加强电力应急管理的组织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电力应急管理 的整体水平。 2.加强与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联动,提高电力应急管理的协同能力。
▪ 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
1.提出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包括系统设 计、开发、测试、部署等阶段。 2.分析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应 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3.强调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电力企业 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建设方案。
电力应急管理系统
电力应急管理需求分析
▪ 电力应急管理政策法规需求分析
1.需要完善电力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为电力应急管理工 作提供法制保障。 2.加强电力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电力应急管理 的认识和意识。
▪ 电力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需求分析
1.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 国电力应急管理的水平。 2.积极参与国际电力应急管理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电力应 急管理的共同发展。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探讨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探讨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探讨摘要:本文依据省域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的业务特征、具体要求,探讨了构建应急救援综合框架体系的相关技术路线、科学构建策略,对夯实基础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结构的稳定、安全、高效、可行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安全生产救援框架体系1 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工作业务特征及相关要求安全生产救援应急工作涉及面较广,相关指挥行业包括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及道路交通安全、农业机械、建筑施工、渔业、铁路、电力、民航等,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部门。

由纵向层面来看,该工作主体包含应急响应、管理、应急评估、救援、灾后恢复等业务。

由应急业务流程的关联性又可将其分为针对突发事故的救援应急指挥流程、针对日常应急的准备流程以及应急演练的模拟流程等。

针对国民经济安全生产的救援应急指挥单位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随着各类工作的深入开展,主体承担的业务将不断变化更新,而其他行业、部门、单位对该类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平台的综合功能需求则会持续丰富,因而该类平台框架的构建应具有较强的弹性、并能实现功能无缝扩展从而满足未来持续丰富的业务需求。

针对安全生产的应急救援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实时的联动过程,因而对各类通信软件、网络、接口的相关标准具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普通政务网络、电信、电话网络的支持,还需集成视频会议、卫星通信等高科技功能。

软件层面关键系统应全面包含各类实时功能,可在广域网络畅通、高速运行,并能深入至各类市、县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指挥部门及企业中。

2 构建安全生产救援应急框架体系的科学技术路线我们采用先进性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方法学,并应用管理学SOA为框架设计的科学指导理念与方法。

在软件实践进程中SOA构建了包含开发、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分散逻辑规范单元,注重其与复用单元形成一种松耦合。

在管理层面SOA思想强调对业务综合需求的全面分析以及对系统涵盖业务功能的细化描述,同时对系统单元在实践业务中的可分析性与可理解性做出肯定。

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协同:结构响应、机制运行与效能输出

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协同:结构响应、机制运行与效能输出

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协同:结构响应、机制运行与效能输出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数字赋能应急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3)三、应急管理协同结构响应 (4)1. 应急管理体系结构 (6)1.1 总体架构设计 (7)1.2 关键组成部分 (8)2. 应急响应流程优化 (10)2.1 预警预测机制建设 (11)2.2 响应流程标准化 (13)3. 数字技术在结构响应中的应用 (14)3.1 大数据分析技术 (15)3.2 物联网技术应用 (16)四、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运行 (17)1. 应急管理机制概述 (18)1.1 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20)1.2 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功能 (21)2. 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流程 (22)2.1 预案制定与执行 (23)2.2 资源调配与指挥协调 (24)3. 数字技术在机制运行中的支持作用 (25)3.1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6)3.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 (27)五、效能输出评价与提升策略 (29)1. 效能输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1.2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3)2. 效能输出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方法论述实际案例的应用情况和分析结果34一、内容简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应急管理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从预防准备到响应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作业。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协同”详细阐述其结构响应、机制运行以及效能输出三个关键方面。

结构响应强调的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智能化的数字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调度和决策支持的集中化,从而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这种结构上的转变不仅加快了信息的流转速度,还为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可能。

机制运行是数字赋能应急管理的核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应急管理部门能够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风险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发布和应急资源的快速调配。

应急指挥系统总体架构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总体架构方案
0 6
执行与反馈负责执行指挥中心的指令, 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
架构组成
01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协调、调度 等管理工作
03
数据中心:存储、处理、分析各类数据, 提供决策支持
05
安全保障: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等措施
02
通信网络:提供通信保障,包括有线、 无线、卫星等
04
应用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应急救援、 应急保障等各类应用
04
接口组成
01
数据接口:用于传输和处理数据
02
控制接口:用于控制设备和系统
03
通信接口:用于通信和网络连接
04
安全接口:用于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系统接口:用于不 同系统之间的数据 交换和通信
接口关系
接口类型:包括同 步接口、异步接口、 实时接口等
接口规范:包括接 口协议、数据格式、 传输方式等
进措施
0 1
确定系统目标:明确系统的功 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实施方案设计
0 2
设计系统架构:包括硬件、软 件、网络和存储等组成部分
0 3
制定实施计划:包括项目进度、 资源分配和成本预算等
0 4
编写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 设计文档和测试报告等
0 5
组织培训和推广:确保系统使 用者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 方法
汇报人:XX
目录
建设背景
应急指挥系统是 应对突发事件的 重要保障
提高应急响应速 度和效率,降低 损失
整合各部门资源, 形成协同作战能 力
提高政府形象和 公信力,增强社 会稳定
建设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应急指挥 效率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范文前言:一、总体目标与原则:1.总体目标:保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网络与信息的稳定与可靠。

2.原则:(1)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防止受损扩大。

(3)协同作战,强化合作与信息共享。

(4)依法治理,保护公众合法权益。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设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工作。

2.设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负责信息收集、分析和应急响应。

3.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参与应急工作,配合指挥部和响应中心的工作。

三、应急响应流程:1.预警与监测:(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

(2)收集、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相关信息,判断事件的威胁程度与影响范围。

(3)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事件处置:(1)快速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分析、定位和评估。

(2)采取紧急措施,遏制事件扩大,保护关键信息系统的安全。

(3)调查事件起因与目的,并及时收集证据。

(4)归档、整理事件信息,为后续总结与改进提供依据。

3.恢复与修复:(1)对受到攻击或破坏的系统和数据进行修复与恢复。

(2)加强对受影响的系统和数据的监控,确保其安全与稳定。

(3)改进防御措施,强化安全意识与培训,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4.总结与改进:(1)总结应急响应过程与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2)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与补充。

(3)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提高整体防范能力。

四、危机应对:1.网络攻击与病毒事件:(1)对重要系统和关键数据进行备份,确保在受到攻击或感染病毒时能够进行快速恢复。

(2)加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与病毒事件。

(3)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信息泄露事件:(1)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加密存储和传输,限制访问权限。

(2)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信息泄露事件。

(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信息保密意识。

智慧应急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应急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的
本技术方案旨在为智慧应急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套完整、可行的技术方案,以提 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智慧应急系统概述
定义
智慧应急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 息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 等,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全方位、全时空的监测、预警、
响应和处置。
功能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数据备份
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备份策略
制定详细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存储 位置和备份数据类型。
数据恢复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确保 业务的连续性。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负载均衡
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处 理能力。
缓存技术
数据流程与交互
数据流程
系统数据流程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分析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
数据交互
系统支持与其他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库等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 作。同时,系统还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03
关键技术与应用
大数据技术应用
01
02
03
备份与恢复
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系 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测试与验证方法
功能测试
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 确保功能正常、符合需求。
性能测试
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负 载测试、压力测试等,确保系 统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安全测试
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包 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确 保系统的安全性。
智慧应急应急综合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
汇报人:xxxx

当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前景探索

当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前景探索

第 33 页信息调研2024/4 (下) 总第433期当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前景探索文/长春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及安全监管信息中心 高杰【摘要】文章从整体和全局角度阐述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困境,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积极探索了应急管理“四化”的前景和出路,对于应急管理部门着眼长远、立足实际、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困境;前景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发展之路,借助强大的信息化技术,加快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目标。

在此重大指示下,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明确了信息化建设方向,并为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努力。

当前,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由于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特性,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暴露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标准不一、重复建设等,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现有体系还存在一些痼疾短板,阻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因而,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数据荷载、信息救援、智能执法等新型业务的开展和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建设投入不均衡、信息平台不兼容,应急指挥不统一、人才队伍不匹配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完善,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四化”水平。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困境(一)建设投入重“硬”轻“软”。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投入。

但从资金投向看,大多用于采购先进的硬件设备,在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软”件和“硬”件不匹配,一方面,会出现数据库和软件资源不配套的问题,实际应用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调试和排故,应急管理平台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信息化人才队伍难以有效成长,发达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常设的首席信息官(CIO)和信息化总体架构师(EA)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部门中尚未设置,缺乏专业人才的参与成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短板[1]。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导向,聚焦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十项行动”。

未来五年,摆在我市应急管理部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安全与发展,服务保障“十项行动”。

为此,应急管理部门要聚焦体系建设和重点领域,聚焦公共安全“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能力生成,聚焦制约职能作用发挥、影响应急事业长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点问题,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把散落在多元主体内的应急能力串成线、连成片、形成面,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化大都市治理需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从信息化视角看现阶段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1.“难统筹”。

组建应急管理部门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统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救援和事后恢复工作,但在实际中,应急管理部门无论手段、效力都缺少“一竿子插到底”的权威力度和全链条盯办以及高频次督办的量化能力。

从横向看,应急管理部门肩负“三委三部”办公室统筹责任,由于各行业领域均有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很难深入行业具体业务中进行安全监管和应急准备。

从纵向看,由于应急管理部门不是垂管部门,市区两级应急管理业务还需进一步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不系统”。

应急管理业务多数仍基于改革前原责任部门的流程链条,新的闭环机制尚不完善。

行业主管部门接受应急管理部门牵头部署的任务后,在本领域层层分解,最后结果再层层汇总到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流程串联多、并联少、决策链长,并且大多数需人工联动,部门横向之间缺少统一工作平台。

3.“缺智慧”。

智慧应用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精准滴灌效果尚未完全建立。

“拉网式”检查、“地毯式”排查、全员上岗“热备”等人海战术仍是主要手段,导致基层人员疲劳不堪,管理对象疲于应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往往质量不高,现场处置层层核报信息。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方案目录CONTENTS建设内容03总体架构020104场景案例公司简介建设背景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编制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以及《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0年建设任务书》的相关指示,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是部里下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8/22/2023402010403现阶段应急指挥工作面临的问题•源、重要防护目标,底数是否清晰、 状态是否明了,在哪里、怎么调用、 怎么联系、能力如何?⚫如何快速确立应急指挥体系?如何•实现应急联动?⚫如何准确获取和传递现场信息,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面对跨领域、跨层级、跨时空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快速协同会商、综 合协调和高效处置?•监测与预警•如何掌握重大危险源、风险源,城•市生命线工程和环境致灾因子的状态和 异变情况,及时、精准预警并发布到公 众和应急责任人?•事后恢复与重建•全面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的记录,如•何量化评价应急能力,如何形成案例应急资源、应急队伍、重大危险应急处置与救援预防与准备功能架构部里统建突发事件接报、救援资源调度子系统,供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用,灵活配置、功能拓展。

省级统筹协同会商、指挥调度等子系统建设。

科信部门提供数据融合、底层计算、语音调度等基础设施,业务处室负责本领域的业务需求、数据来源等,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配套建设基础支撑和物理场所。

数据架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应实现统一 专题研判、灾情报告、信息发 布、协同会商、指挥调度等功 能,其中,突发事件接报、应 急资源管理使用应急管理部统建系统功能。

数据 交换事 资 值件 源 班接 调 值报 度 守指 协 专挥 同 题调 会 研度 商 判。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流程架构数据治理和服务提供强大支撑应用支撑 组件空间地理 服务算法模型 工场知识图谱通用服务专题服务标签魔方应急智搜全息档案“一张图” 应用知识图谱其他危化品扩散模型事故风险评 估模型应急灾害链分析应急灾害推演应急预案推荐其他数据资源池资源库主 题 库事件事故管理对象应急力量应急资源其它专 题 库危化品监管专题防汛抗旱专题煤矿安全监察专题数据可视化专题基础地理信息专题机关司局部属单位地方省厅外部委互联网社会单位其他专题库资源服务总线协同 会商指挥 救援 子系 统挂接挂接挂接挂接服务服务服务服务辅助 决策指挥 调度综合 分析体系 管理指挥 演练专题 研判案例 推演数字 预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1、前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事故、灾害、突发重大事件多发和危害增大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2002年我国发生各类事故107.5万起,死亡13.93万人,大部分发生在城镇[1]。

一些事故在国际上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吉化公司发生毒气泄漏,造成70人受伤,数万人疏散以及松花江的污染。

如何应对这些天灾人祸,能否尽可能的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灾难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害发生的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科学的评估?能否做出最迅速最及时的应急反应决策?能否将有限的可以用于救灾的人力物力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能否尽快的开展恢复重建工作?这些都需要一个计算机系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使应急管理部门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掌握重大危险源信息变化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代表政府综合管理安全工作的职能。

同时,系统使应急指挥决策化、科学化、智能化。

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目标,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准确、快捷和高效。

总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可以有效集成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信息,在应急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各种应急资源,并进行定位。

②可以实现对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应急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采取有效的措施。

③可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

④可以提高规划能力。

⑤计算相应的事故所造成的事故后果,在事故应急时,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

⑥在事故后果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供应急指挥者参考,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⑦为应急恢复提供规划和管理工具。

发达国家在公共安全科技的各个方面及层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安
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预防和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际上一般由国务院层级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牵头,整合中央政府各个危机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为统一的国家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突破“数据孤岛”的弊病。

系统在国家层级上统一指挥和协调具有危机管理职能的部门执行任务和开展日常管理。

“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建立“国家应急反应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尤其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在国土安全部专设一位主管科技的副部长,负责从预防、准备、响应到恢复等应急全过程的技术开发。

美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公共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美国应急联邦管理局(FEMA)制定了“E-FEMA”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框架下构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此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和效率[2]。

FEMA在1998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1.0版,于2001年修订为 2.0版本,并着手开发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NEMIS:NationalEmergenc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美国建立了多种基于GIS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如RIMS、FEMIS、HAZUS、WebEOC、Blue292、CRISIS™、EM2000、EOCSystem、E-Team、IncidentMasterandInfoBook、LEADERS、OpsCenter、RAMSAFE、RESPONSE等。

德国研究和技术部组织开发了基于检测的有毒物质泄漏评估系统(SMART)供消防队现场使用。

该系统包括指挥车辆、个人计算机、相关软件、输入和输出设备、气象天线和带有吸收管的三个使用非常简单的测量设备。

日本政府为了把各种行政机构的防灾信息系统有机地整合,制定了行政内部信息共享的综合性推进战略,在2003年的中央防灾会议上确定了“防灾信息系统完善的基本方针”,作为今后完善防灾信息体制的基础[5]。

英国开发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RISKAT系统。

国内很多专家对应急信息系统的组成和架构进行了分析,对于应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台湾政府也将开发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以后应急救援的主要内容之一。

南宁市是我国首先开始应急救援信息资源整合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十五”期间,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反应,但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