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引言: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中国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指导,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中国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1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1.2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2.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2.1 中国绘画艺术2.2 中国音乐艺术2.3 中国舞蹈艺术2.4 中国戏曲艺术3. 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3.1 春节3.2 清明节3.3 端午节3.4 中秋节3.5 元宵节等4.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4.1 《论语》4.2 《道德经》4.3 《红楼梦》4.4 《诗经》等5. 中国文化的地域差异与多样性 5.1 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5.2 西南地区的文化5.3 西北地区的文化5.4 南部地区的文化5.5 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差异等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
2. 互动式授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现状。
4. 学生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手工制作等活动,通过展示作品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四部分: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旨在评估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讨论、作业评价、实践表现等。
结语:中国文化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中国文化课程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4. 分析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的概念与内涵a. 文化的定义及分类b.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特征2.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a.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文化b. 汉唐盛世的文化繁荣c. 宋明清时期的文化传承3.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a. 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播b.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4.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价值观念a. 中华礼仪文化的传统b. 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c. 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讲授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民俗体验等活动;3. 讨论研究:开展学生讨论、展示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思想交流;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素养培养,如参观博物馆、观赏传统戏曲等。
五、考核安排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20%;2. 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3.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六、教材参考1. 《中国文化概论》(主编:XXX)2. 《中国文化史》(主编:XXX)3. 《中国文化发展论》(主编:XXX)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中国文化概念与内涵2. 第二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先秦时期)3. 第三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汉唐盛世)4. 第四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宋明清时期)5. 第五周: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6. 第六周: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与价值观念7. 第七周:复习与期中考试8. 第八周: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9. 第九周:总结交流与期末考试八、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国文化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文化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全球化的趋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学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诚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社会交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学大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应用,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教学大纲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事件。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
通过教学大纲,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对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教学大纲还强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精神追求的体现。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大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国文化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最后,教学大纲还强调了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整合。
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
为了更好地教授中国文化,教学大纲鼓励教师们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化之一,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传统习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了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制定了以下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2.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3. 掌握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关系;4. 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转变;5. 培养对中国文化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核心价值观2.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文化的主导与士人文化的兴盛- 中国文化的入世与开放3. 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变革的相互作用-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与互动作用4.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转变- 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 现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变迁5. 跨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信与传承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学生互动:组织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促进学生交流与思考;- 视听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
2. 评价方式- 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重要内容的理解进行考核;-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特定话题的文化分析报告,考察学生对于文化的深入思考能力;- 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和对问题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对中国文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资源及参考文献1. 教学资源- 图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 视频:电视纪录片《中国文化之旅》等;- 网络资源: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况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况是是一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社会、艺术、科技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同时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将掌握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历史发展、传统文化、人文思想、艺术特色、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3、情感目标:学生将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古代礼仪制度等。
2、历史发展:从夏商西周到明清,重点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
3、人文思想: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艺术特色:涵盖诗词、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5、科技成就:讲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
6、当代文化:分析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报告,根据报告质量给予评分。
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形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论文,根据论文质量给予评分。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36个学时,每学期安排18个学时,每周2个学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代码:CULT1001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文化的定义和范围-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范畴2.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典范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影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4.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传承5.跨文化交际与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对比与交流-中国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与影响6.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与挑战-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化创新与传统继承的平衡方法-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播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文化表演等。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
其中,平时表现占30%,期中考试占40%,期末论文占30%。
五、参考教材1.纪宝成,《中国文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2.李光辉,《中国文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六、参考网站以上是《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1.1 课程意义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选修课,旨在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2.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2.1.1 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1.2 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2.2 中国古代文化2.2.1 先秦文化2.2.2 儒家文化2.2.3 道家文化2.2.4 儒家与道家的并称2.2.5 唐宋文化2.3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2.3.1 中华礼仪之美2.3.2 传统节庆文化2.4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2.4.1 中国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2.4.2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2.5 中国传统文学2.5.1 古代诗词及其韵律美2.5.2 传统戏曲艺术2.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6.1 儒家思想2.6.2 道家思想2.6.3 佛家思想2.7 中国现代文化2.7.1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变革2.7.2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3.1.1 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1.2 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3.1.3 熟悉中国传统礼仪、艺术、文学和思想的基本特点3.1.4 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3.2 情感态度价值观3.2.1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3.2.2 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2.3 培育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情感态度3.3 实践能力3.3.1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觉3.3.2 培养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能力四、教学安排4.1 教学方式4.1.1 理论教学4.1.2 实践教学4.1.3 讨论交流4.1.4 多媒体辅助教学4.2 课程设计4.2.1 开设讲座、展览等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4.2.2 安排参观实习、实地调研等实践环节4.3 评价方式4.3.1 平时表现4.3.2 期中考试4.3.3 作业4.3.4 期末考试五、教材及参考书目5.1 主要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5.2 参考书目《中国文化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人民出版社六、其他事项6.1 注意事项6.1.1 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1.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视野6.2 教学团队6.2.1 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6.2.2 配备专门的助教和实验助理,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帮助6.3 课程更新6.3.1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6.3.2 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和改进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上即为《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对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可能因不同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通常涵盖的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的示例:1. 课程简介-介绍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
-概述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和多样性。
2.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古代中国的文化起源、发展和演变。
-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3.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
-孝道、礼仪、忠诚、诚信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4. 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古代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剧和舞蹈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风格。
5.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朝代。
-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和思想家。
6.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和传说故事。
7. 当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电影和音乐的发展和风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 中西文化比较与交流-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相通之处。
-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
9.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和挑战。
10. 课程总结与展望-对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总结回顾。
-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大纲,实际教学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需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来进行调整和安排。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详解:深度探索华夏文明的精髓一、引言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更是一个对中国五千年文明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和重要历史时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模块1. 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从远古神话到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形成,再到秦汉至明清的朝代更迭,详细解析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变迁。
2. 哲学思想:介绍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文学艺术:重点讲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
4. 社会生活与习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节日、饮食、服饰等方面,揭示中国文化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5. 传统科技与智慧:探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习兴趣。
2. 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将包括课堂参与度、研究报告、小组讨论、文化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五、结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一个立体且丰富的框架,它旨在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1、课程宗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宗旨是,以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态度和眼光,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介绍作为灿烂中华文明结晶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悠久深邃的思想文化,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明成就,中华民族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精神实质有所了解,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成为新时期勇于和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善于学习和思考,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课程内容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以中国思想文化为其中最为核心课程,另设置有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为主,兼及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立足社会现实和先进文化建设,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本课程体系由1门核心课程与其它专题性子课程组成,中国思想文化为核心课程,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为专题性子课程。
核心课程与专题性课程各自单独为一个体系,合起来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
本课程核心课程“中国思想文化”课堂讲授部分主要由18讲课程组成,每讲2课时,根据历史顺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历史演变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介绍和提炼总结,力求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各讲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为:第一讲《中国思想的起源》,本讲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记载,探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主要特点及史前文明发展的历史线索,加深对中国上古文明的认识。
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本讲以“礼乐文明”的产生及其内涵为主线,考察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思想文化的内容与特色,以及礼乐文明的影响及历史贡献,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60962B/06131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一、课程的教学目标1、中国文化概论是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2、本课程旨在系统、简明地介绍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传播学专业本科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有鉴别有比较地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3、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民族之魂。
学习中国文化也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地对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二、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将分成若干专题,重点讲授中国文化的产生土壤,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宗教及其特点,中国的礼乐文化及其意义,中国的史学传统及其意义,中国的哲学及其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等。
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如中国古代科技、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均作为选学内容,由学生自学。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取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交换意见。
本课程将指定学生阅读中国文化的经典和相关参考书,课上进行讨论。
本课程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最鲜活的资料。
3、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开卷笔试。
平时成绩由两篇作业组成。
一篇是经典读书笔记,要求从《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周易》中任选一本,认真阅读,写一篇1500字读书笔记论文。
另一篇作业是从指定的5部作品中挑选一部,认真阅读,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化精神或中国思维方式的论述。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文化概说一、“文化”的涵义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三、文化的功能四、中国文化的简要历程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本讲重点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基本分层、中国文化的基本分期,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中国文化》是涉外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又丰富的传统文化,扩展知识,理清脉络,从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在了解、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与精神,引发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准备必要的人文素质。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有认真务实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阅读,尤其是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献,并将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为主,并提出问题,在课堂内外开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
留心考察社会,包括文物古迹以及存留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习俗、宗教礼仪、道德规范等。
外出考察古代文化遗存及博物馆;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四、大纲内容
导言
一、文化的定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争
三、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
一、赫赫始祖的业绩
二、从刻画符号到文字发明
三、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一、天人之学
二、变易之学
三、会通之学
第三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一、传统美德
二、中国史学的特色
三、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第四章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一、佛教传入与中外文化的的融合
二、道教的兴起与多种文化的融合
三、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第五章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一、玉器的文化特征
二、铜镜的文化价值
三、金银器的文化内涵
四、青铜器、陶器、瓷器与中国古代文化
第六章艺术精品——中国书法、绘画
一、中国书法概说与书法精品
二、国画与传统文化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二、对“李约瑟问题”的探讨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主要参考书:
《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新编》,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