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仅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仅指防治环境污染C、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环境污染、生态修复与重建等方面D、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人类活动无关2、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范畴?A、植树造林B、推广节水灌溉技术C、建立自然保护区D、发展工业生产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修筑梯田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地表径流B、提高降水量C、减轻流水侵蚀D、增加土壤厚度4、下列关于人为因素对图示区域生态环境的正面作用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大规模建设水电站,调节河流水量,保障下游用水;B、大力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促进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C、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实施大量修建水库工程,调整区域水资源分配。
5、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说法错误的是:A. 三北防护林工程旨在防止沙漠化、荒漠化B.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C. 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D.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6、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以下措施中属于根本性措施的是:A. 建设节水灌溉系统B. 建设生态保护区C.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D.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7、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措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A. 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B.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C. 增加畜牧业的规模以促进经济收入D. 减少工业污染排放8、下列哪个地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A. 华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东北平原9、下列关于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西北地区的沙漠化B. 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C. 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D.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10、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态修复的范畴?A. 植被恢复B. 土壤改良C. 水资源保护D. 城市绿化11、下列关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生态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
【高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回归教材重难点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地盐碱化,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路径作出简要解释(人地协调观),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河北高考的第1-2题,2022年天津高考的第10-11题,2022年全国乙卷第4-6题等都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判断材料中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易错02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易错03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易错04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一、选择题(2022·天津·高考真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
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
回答下列1-2小题。
1.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D.1990~1999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2.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A.矿区生态修复B.退耕还林还草C.沙漠裸地农垦D.生活环境治理(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课件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3)说明在流动沙丘分布区使用草 方格固沙的好处。
(6分)(4)概括当地光伏发电立体化产业带来的效益。
(6分)
考向探究一:
01
荒漠化的成因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 会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
就地 取材
关键词
02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漢,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库布齐地区 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库布齐人民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 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被。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 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4分)
D.盐碱化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举一反三2
【课堂练习】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
原1.上断的流洼期地间增,多山增前大平。原据上此的完洼成地1增-2多题增。大(是20由19于新课A标.II)地面小沉尺降度 个性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盘点
高考真题 2020山东,19(3) 2020新课标III,37
分值
命题情境
4分 西柳沟流域考察的图文资料
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沙地与沼泽等的转变和要素统计图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生态建言及献策方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以期彰显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并为之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启示。
现状分析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环境保护政策不够完善:当前环保政策主要集中在治理污染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对于生态保护的投入还不够多。
2.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土地开发破坏了大片自然生态环境。
3.短期效益导向:由于政府和企业的短期效益导向,一些开发商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给后代留下了许多不好的遗产。
建言及献策方案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生态建言及献策方案:1. 完善环保政策强化生态保护,制定出全面、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社会能够共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均衡的自然资源。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不仅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水平、环保认知,使更多人能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环保。
3. 建设休息区建设自然生态休息区,把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享受自然的美景。
通过生态景观、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大自然,加深人们对环保的认识。
4. 保护林木和水源加强林木和水源保护,控制森林砍伐和水源的过度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永续发展,不断地提高生态保护的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使生态建造文化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还是一种美好精神追求。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必修3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网 络
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再次敲响了水土流失的警钟。它表明,水土流失,
· 仍是中国大地之痛,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国因水土
构 建
流失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高达100万亩。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
高 考
后东北黑土区1 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 ·
题
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届时有近1亿人失去 型
热 点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 研
材料二 在舟曲老一辈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常被冠以“不二 究
· 扬州”、“陇上小江南”的美誉。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县境内的森林
命
题 ,经30多年的采伐,许多林场森林资源告罄,无林可伐。植被破坏严
· 视
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过度的采伐和盗采不仅破坏了三眼峪
角 沟的植被,同时也破坏了整个舟曲的生态,更可怕的是为可预见的灾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
知
识
·
网
络
·
构
高
建
考
·
题
型
·
热 点
研 究
·
命
题
·
视
角
菜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知
识
·
网
络
·
构
高
建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究是地理高考命题中的热点 考
·
及高频考点,命题时,往往选取世界或我国的某一区域,提供相关的
题 型
热 点 ·
· 题
算。可见,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相辅相成、共 型
考点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9张PPT)
自主课堂
互动课堂
双基夯实作业31
知能升华作业32
研
基础自主筛查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认识荒漠化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成因:荒漠化是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和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编 号 ① ②
结构模式 林网—粮食—蘑 菇 林网—粮食—蔬 菜
投入产 出比
产值(元/ 亩)
1:2.44 1 032.70 1:2.67 1 170.00
A.② C.④
B.③ D.⑤
解析: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值,计算出各种模式的投 入金额,再用产出减去投入即为净收入。经过计算得出模 式⑤每亩净收入达1 172元,为最高。
②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 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 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 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 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 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答案:D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 回答6~7题。
6.目前bc地区的森林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 C.建设宫殿和陵墓 B.兴修水利 D.毁林开荒 (
)
7.图中a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有 A.植树造林 C.退耕还湿 B.建立保护区 D.禁止人类活动
2.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上课用
1、生态破坏表现: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2、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 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 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 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 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土 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 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 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 低洼地。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 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 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 症。。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 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 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
D.过度砍伐
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 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破坏 D.大面积水土流失 √ C.斑点状荒漠化圈 斑点状荒漠化圈 大面积草场破坏 斑点状水土流失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 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图2.14)。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地理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
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自然区域被破坏和消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区域生态建言献策方案。
1. 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并举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城市新区或者进行工业化进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我们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特别是在大型工业企业和重点污染源的管理上要加强力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同时,在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程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按照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特性进行治理,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3.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向健康生态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有效促进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应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如“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等项目,全面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农业生态经济区。
4.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是维护社会生态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点,可以有效地保护水源、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沉降等。
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避暑、休闲、观赏及科研教育等功能。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投入力度和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发展。
5. 整合生态环境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整合,是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摒弃“各自为政”的思路,打破“相关部门不协同、不配合”的瓶颈,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动机制,促使生态问题的综合治理和改善。
6. 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促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开展环保公益宣传和普及生态知识等形式,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态环境。
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考试成绩,更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过度放牧、滥垦荒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大片土地逐渐变成了荒漠。
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则是困扰当地生态的一大难题。
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每逢暴雨,大量的土壤被雨水冲走,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还导致河流泥沙淤积,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南方一些地区,酸雨问题较为突出。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森林资源的减少、湿地的萎缩、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等问题也在不同的区域存在着,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往往更加显著。
以土地荒漠化为例,气候干旱是其自然原因之一,但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等人类活动则是加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牧区,牲畜数量远远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退化;而在一些农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大量开垦草原和荒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
水土流失的产生,除了黄土高原本身的土质疏松和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以及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中的植被破坏,都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森林资源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火灾、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滥砍滥伐和非法采伐。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环保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 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重点任务与措施安排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
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水污染防治
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保障饮用水安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推进水生态修复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治理。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 施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 水平。
政策法规背景
国家政策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为实施生态环境保 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地方政策法规
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推动本地区 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减少大气污 染物排放。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
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 放监管。
推进扬尘污染治理
加强施工工地扬尘监管,推进道路扬 尘治理。
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高应对 能力。
土壤污染修复与改良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
全面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建立土壤污染档案。
0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
处置环境问题。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03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生态环境 保护工作持续改进。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健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2、原则: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全民参与、综合治理、源头防控、分类施策、创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淘汰和整治,鼓励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
4、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5、加强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好共同的生态环境。
四、保障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各地区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2、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督促和整改。
3、加强科研技术支持,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4、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才能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
希望各地区都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六、参考文献1、《生态环境保护法》2、《环境保护法》3、《生态文明建设规划》4、《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七、联系方式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通过邮箱(XXX)或电话(XXX)与我们联系。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
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
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承载力有限B.乡村空心化严重C.植被覆盖率较低D.灾害性天气多发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
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B.乙地雨林面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全球气候C.乙地雨林的形成与暖流、盛行西风有关D.甲地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地区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本文就结合一些现实案例,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进行探讨。
一、重视生态保护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态保护。
只有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地位,才能确保生态环境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维护生态环境。
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作,大理州成为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兼备的城市,一度被誉为“世外桃源”。
二、促进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高效能、低碳排放产业转型,能够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岛眼质量。
以德国的莱茵河流域为例,当地政府倡导可持续发展,将化工等传统高污染的工业转向环保、节能领域,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强环境监管,大幅提高了当地环境和居住质量。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也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
城市和乡村相互融合、互相支持,将有助于优化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内的循环发展。
以日本的京都府为例,当地政府发展“京都泛都市区”计划,促进城乡发展互为支撑,打造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生态连接带,有效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实力。
四、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
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可持续农业等新产业,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能够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以我国浙江省为例,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引领了“绿色发展”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保程度。
五、建立开放的环境建立开放的环境也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技术和资本,互通有无,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既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提示与建议1.从成因角度认识荒漠化的类型。
2.理解干旱与荒漠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析人口压力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的过程。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等自然因素与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退化、退化、退化而引起的土地、石质荒漠化和次生。
4.分布: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中国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以西,昆仑山一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宁夏、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西部山脉和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为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为界,以东属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5.生态环境(1)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微弱,物理风化和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利用不合理。
2.直接原因(1)过度,占32.7%(2)过度,占30.1%(3)过度,占26.9%(4)利用不当,占9.6%(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占0.7%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被迫放弃。
2.近代:大规模,人口剧增,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3.现代:、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总体上看,特别是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
生态环保工作在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态环保工作在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区域建设中,生态环保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生态环保工作在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工作是区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水源的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若不加以及时的处理,将引起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因此,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生态环保工作不仅关系到我们当前的生存环境,而且关系到下一代的未来。
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长远的意义,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创造出更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
二、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得到有效保护的生态环境下,土地、空气、水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更好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值的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环境损失的风险。
因此,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在于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局部和全局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三、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发展、经济繁荣都需要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作支撑。
而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又离不开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
在生态环境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同时,在生态环境得到充分净化的时候,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宜居、舒适,从而更加愿意留在这个区域,多所贡献。
四、提高道德风尚生态环保工作也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习惯于随意扔垃圾,破坏环境。
而生态环保工作则是通过教育和互动来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在生态环保工作的推动下,人们将会更加懂得自我约束和文明素养,积极参与环保和美好社会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 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 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 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 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源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 复种指数等。
精品课件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即可作答。第(2)题,西北地区
荒漠化扩大的自然原因是干旱,绿洲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樵
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第(3)题,针对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应采取
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等。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干旱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发生在
、
一些
地干区旱的土地半退干化旱,是
等自然因度的经济相活互动作用的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和
。
精品课件
[重点提示] 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 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 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 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 润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 些有效措施来防止日渐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
精品课件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 于荒漠化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 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 来源。 (3)多大风条件(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 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 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精品课件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 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 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精品课件
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 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 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 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因而荒 漠化的防治措施要有针对性,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及防治措施如下所示:
解析:(1)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2) 图中沙障位于沙漠和铁路线之间,因此沙障可以有效地阻止风沙掩 埋铁路,以保障铁路线的畅通。
答案:(1)A (2)B
精品课件
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 1.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 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 种主要形式。 2.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 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011年百校联盟模拟)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 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 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发展,威胁当地甚至生其存他地区人
们的
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
;
(2)利用 水资源
和
构筑防护体系
;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3)调节 农
林、 牧
、
的关系; (4)采控取制综人合口措增施长,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
(5)
精品课件
。
用地之间
[重点提示] 荒漠化防治中应以“防”为主 虽然在防治荒漠化的原则中有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 结合的要求,但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治沙还有一定的难度 ,应该以“防”为主,只是有重点地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 严重的地段。 因此强调“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要防与治并重”是 片面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失态衡环境
精品课件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 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
精品课件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
,影响区域经
济和社会持的续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精品课件
(1)与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无关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在铁路沿线设置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线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