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熊妹教学频道·交流

E-mail:280545335@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文︳张翠蓉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一、设问,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设问”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在设问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使问题的难度刚好在学生能“跳起来摘桃子”的水平。

1.求异式提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是战争单元。对《小英雄雨来》和《夜莺之歌》这两篇课文做对比教学时,我把切入点定位为小雨来与小夜莺的换位:如果小雨来面对这一对德国兵他会怎样?如果小夜莺被鬼子抓住,会不会也像雨来那样成功脱险?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对文本深入探究的兴趣,学习热情很高涨。

2.迁移式提问。即通过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引申到广阔的生活或其他学习对象上,使学生产生共鸣、感悟、联想,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说声对不起》之后,我提问“学了本文,我们对作者及其同学的做法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将学生置于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场景中,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学生写出了《消失的三八线》《鸡犬不宁》《远亲不如近邻》《都是小纸团惹的祸》等精彩习作。

3.想象式提问。它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李绅《悯农》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我这样提问:“请结合作者的生活处境,想象一下,功成名就的李绅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一路走来,当他看到‘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场景和路边饿死的农夫,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言行和心理活动呢?”这是一种相似联想、再造性联想,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诗歌艺术的空白。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学生深切理解了诗歌主题“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体会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课外延伸,扩大探究面

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应善于抓住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身边小事,将之导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心灵互相撞击,迸发出灿烂火花。

如2016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我在教学《飞向月球》时结合这件举国欢庆的大事设置了“你对我国或世界的航天事业了解多少?”“你对宇宙知多少?”等相关问题,要大家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了解到了许多航天知识,培养了爱国情感。课后,我还设置了《未来的……》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书面作文的形式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又如,教学《东施效颦》一文,我这样引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施的美在哪儿,东施又为何不美呢?生活中有东施效颦的例子吗?”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很快就明白了“自然之美”的道理。随后,我又拓展到《邯郸学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不能盲目模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第一小学)

2019·2B·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