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标准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标准练
〔积累与巩固〕
一、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嗜学()媵人()皲裂()烨然()
负箧曳屣()()叱咄()容臭()
二、解释加点词。

1、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
4、负箧曳屣
...()()()
5、俟.其欣悦()
6、弗之.怠()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8、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9、腰.白玉之环()
10、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四、填空题。

1、本文作者,字,号,朝文学家,被称为“”。

“生”是对的称呼。

本文节选自《》。

2、文章第二段主要写求学的艰苦情况。

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

“”表明穷苦;“”表明路途险恶;“”,“”,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用原文回答)
3、文章开篇“”二字有统领全文的作用,为下文奠下基调。

五、选择题。

1、选出按人生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无误的一项是()
A、加冠孩提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
B、孩提加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
C、加冠孩提而立不惑花甲知命古稀耄耋
D、孩提加冠而立不惑知命古稀古稀耄耋
2、下列各句中对“以”字的用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连词,表修饰,来)请。

B、以(介词,因)是人多以(介词,把)书假余。

C、以(介词,用)衾拥覆,久而乃和。

D、以(介词,用)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说明排列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①代词,表示第三人称,可译为“他”。

②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可译为“的”。

③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用在倒置的动宾词组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六、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①不若余之专.( ) 弗敢专.有()
②有足.乐者()足.肤皲裂()
③久而乃和.()言和.百色夷()
④稍.降辞色( )廪稍.之供()
2.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

①遇其.叱咄()②一言以.复()
③久而.乃和()④圣贤之.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这段文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
〔运用与思考〕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采①,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②。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若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①寮采:官舍,此处用以代称“官吏”。

②金紫光禄:赠封官名,加金印紫绶,称金紫光禄大夫。

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请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2.文中“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这四种勤学情景,分别是指
哪四个人?
①②
③④
3.这篇文章开篇先列举了四种“古人勤学’’的情景,然后又列举了三个人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以论证。

这三个人的典型事例分别是指:



4.从文中叙述可知,朱詹夜晚“抱犬而卧”的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5.朱詹终于“为孝元所礼”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6.从文中叙述可知,臧逢世凭哪件事使得“军府服其志尚’’?
7.学了这篇短文,联系《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你对“古人勤学’’之事的感想。

八、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土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土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②达.者七十二人()
③经传无文.()④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A.据何文,以知之?
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从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买到。

2、引、提出;询问。

3、有时;训斥、呵责;周到。

4、书箱;拖;鞋子。

5、等待。

6、代读书。

7、旧絮;破。

8、服役的人;热水。

9、挂在腰间。

10、旅店。

三、1、“支”通“肢”,人的胳膊和腿。

2、“被”通“披”,批上或穿上。

四、1、宋濂;景濂;潜溪;明;开国文臣之首。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宋学士文集》2、负箧曳屣;深山巨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

3、嗜学。

五、1B、2D、3A、4D。

六、1.①专心;独自享有②值得;脚③暖和;平和④稍微;粮食2.①代先达②来③才④的3.①等到老师高兴了,就再向他讨教。

②因为(我)内心有值得高兴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4.①家境贫寒,无书可读,只得向人借阅。

②借到书后,即使在严冬,也要自己动手抄录。

③为求师奔走于深山巨谷,以致足肤皲裂。

④生活上甘于贫苦,自得其乐。

七、1.……虚∕……食∕……至∕……邻∕……业∕……士∕……军∕……礼∕……事∕……人。

2.①苏秦②孙康③儿宽④路温舒3.①梁朝人刘绮,以荻尺寸折之,燃明夜读,终于凭着自己的才华,做了国常侍兼记室。

②义阳人朱詹,贫困得冬日抱犬取暖,食纸充饥,仍刻苦读书,终于成为学士。

③东莞人臧逢世,用书纸边的空白处手抄了一本《汉书》,终于以精通《汉书》闻名于后世。

4.寒无毡被。

5.饥食书纸,寒抱犬卧,仍然刻苦读书。

6.在书纸边的空白处,手抄了一本《汉书》。

7.略。

八、1.曾经;贤达;文字记载;应对、回答。

2.A、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B、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人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简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