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弯沉试验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做好路基及桥梁的沉降观测,得出真实详细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依据。
二.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总体要求2.1.1 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施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评估路基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后续工序施工的的安全。
2.1.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1.3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1.4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2.1.5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分为路基面的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
2.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2.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过渡段的断面设置按过渡段的技术规定执行。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25米的间距加密设置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且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点位的附近1米处必须设加密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因过渡段观测断面或加密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的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以下是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的步骤:1. 通过皮尺的测量,确定合理的测试点,每个测试点均要处于车道内的轮迹带上,同时通过白油漆作出记号。
2. 调整试验车的位置,使其后轮隙对准测试点后方4±1cm的位置。
3. 将弯沉仪缓慢插入到车后轮间的缝隙内,仪器方向与汽车相同,且保证梁臂未与车轮碰触;对于弯沉仪侧头来说,放置到测试点上,在测定杆上固定百分表,并将其恢复到“0”位,之后轻轻叩打弯沉仪,观察百分表指针情况,判断指针稳定后是否能够再次回归到“0”位。
4. 向车辆驾驶员发布实验开始指令,随着车辆的移动,路面会出现一定的形变,检测杆获取这一现象后,可将形变量传输给百分表,当表针不再变化后,立即记录下示数L1;车辆继续行驶,指针逐渐向“0”位转动;当车辆经过弯沉影响半径(3m以上)后,向驾驶人员发布停止指令。
当表针停止移动后,记录下表盘示数L2。
5. 回弹弯沉值的测定:用贝克曼梁法测定时总弯沉及回弹弯沉值均以前轮平均值计算;轮胎检测法测定时分别以各轮的最大回弹弯沉值计算。
6. 完成测试路段布置测点,其距离随测试需要而定。
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划上标记。
7. 将实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的位置上。
8. 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仪测头置于测点上(轮隙中心前方3~5cm处),并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百分表调零,用手指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是否稳定回零。
弯沉仪可以是单侧测定,也可以是双侧同时测定。
9. 向车辆驾驶员发布实验开始指令,随着车辆的移动,路面会出现一定的形变,检测杆获取这一现象后,可将形变量传输给百分表,当表针不再变化后,立即记录下示数L1;车辆继续行驶,指针逐渐向“0”位转动;当车辆经过弯沉影响半径(3m以上)后,向驾驶人员发布停止指令。
当表针停止移动后记录下表盘示数L2。
10. 重复以上步骤2~9直至所有测试完毕。
2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_图文.docx

XX铁路X标段路基工程编号:X X X X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0实施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铁路客运专线X标段路基工程施工期I'可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祚轨道路段)。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沉降观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下发的相关技术文件,澄清有关沉降观测技术问题,熟悉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
制定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対施工沉降观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外业技术准备开工前合理配置沉降观测设备,主要为进行精密高程测最的电子水准仪、平面位移观测的全站仪等,所有测最仪器设备均须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才能用于沉降观测作业。
监测负责人要将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数据处理等技术信息详细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3技术要求3.1垂直位移监测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川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采川分级布网等方法逐级控制。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 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见表1。
n3.2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线下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
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冇特殊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
表2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H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信息化施工,必耍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酢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确轨道结构的安全。
8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边坡变形监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为了加强中铁五局武广客专项目经理部第八总队路基工程沉降、位移监测管理,及时监控路基的沉降量及位移变形,保障路堤安全填筑,检验地基处理效果,并根据监测提供的可靠数据确定铺轨支撑层及其以上结构的施工时间,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为了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经理部和各总队分别成立沉降监测室和沉降监测组。
二、监测工作程序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各监测组制定适宜的监测方案,报经理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监测小组在动态跟踪检测时,采集的数据经判别后,及时反馈路基稳定信息;如果出现失稳信号,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大监测频率。
监测工作程序如下:三、监测测试项目和内容1、路基变形监测路基变形监测,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
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层横坡大于20%时,应于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测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地段监测点应尽量布臵于同一路基基地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2m处设臵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
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5cm/d。
2、路堑高边坡的位移变形监测变形检测范围包括:1)、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2)、白垩系、下第三泥岩、粉砂岩、砂砾岩;元古界泥质板岩、千枚岩等软质岩高边坡;二迭、石炭、泥盆系的炭质页岩、砂页岩、煤系地层、泥岩等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的路堑边坡高度≥20m时;3)、第“2)”条的地层条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不利结构面发育,边坡高度≥15m时;4)、土质及全风化层,边坡高度≥15m时。
路基变形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7标段路基工程编号:MHTJ-17-LJZY06路基变形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 MHTJ-17标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批准:2016年03月14日发布 2016年03月15日实施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工艺流程 (3)5.施工要求 (4)6.劳动组织 (21)7.材料要求 (22)8.设备机具配置 (23)9.质量控制及检验 (23)10.安全及环保要求 (24)1.适用范围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17标段路基变形沉降监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制作各种监测元件,建立变形监测基准网,垂直位移监测网按沉降变形等级二等的要求(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施测,水平位移监测按二等规定执行。
3.技术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要求沉降变形测量按二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执行。
表3.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2)垂直位移监测网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等形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路基地段,建网按沉降变形等级二等的要求(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施测,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3.2执行。
表3.2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
(3)水平位移监测网要求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水平位移监测按二等规定执行,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3.3。
2表3.3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4.施工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建立监测控制网→制作监测元件→埋设监测元件→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整理→三检合格。
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试方法

Lr=L+Zα×SLr=该路段弯沉代表值,L=该路段回弹弯沉值的平均值,Zα=保证系数(一般市政道路二灰、灰土路基选1.645,沥青路面选1.5),S=该路段回弹弯沉值的标准差。
单点弯沉值计算方法:(初读数-终读数)×2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试方法试验一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一、试验目的1.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沥青路面的弯沉以路表温度20℃时为准,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二、试验原理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杠杆式弯沉仪测定轮隙弯沉。
三、仪具与材料1.标准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1的要求。
测试车可根据需要按公路等级选择,高速公路、一级及二级公路应采用后轴100kN的BZZ-100标准车;其他等级公路可采用后轴60kN的BZZ-60标准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 :1。
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m,前后臂分别为3.6m和1.8m.。
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宜采用长度为5.4m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并采用BZZ-100标准车。
弯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进行测量。
3.接触式路表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4.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测定弯沉用得标准车参数表1-1四、试验方法1.准备工作(1)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内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2)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磅秤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地轴重规定。
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载不得变化。
(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在平整光滑地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印上轮胎印痕,用求积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轮胎接地面积,准确至0.1cm2。
9.路基路面

1、贝克曼梁测试路基路面回弹弯沉1适用范围适用于测试路基及沥青路面的回弹弯沉,以便评价其承载能力;不适用于路基冻结后的回弹弯沉检测。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1)贝克曼梁(2)加载车:单后轴、单侧双轮组的载重车,双轮轮隙应能满足自由插人贝克曼梁测头的要求,轴载、轮胎气压等技术参数应符合表T 0951-1的要求。
(3)百分表及表架。
(4)路表温度计:分辨力不大于1℃。
(5)其他:钢直尺等。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检查并保持测试用加载车的车况及制动性能良好,轮胎气压应符合表T0951-1 的要求。
(2)给加载车配重,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及单侧双轮荷载等,均应符合表T 0951-1的要求,加载车行驶及测试过程中,轴重不应变化。
(3)若启用新加载车或加载车轮胎发生较大磨损时应测试轮胎传压面面积。
轮胎传压面面积测试方法如下:确保加载车双侧轮载及其轮胎气压满足表T 0951-1的要求, 在平整光滑的硬质路面上用千斤顶将汽车后轴顶起,在轮胎下方铺一张新的复写纸和一张方格纸,轻轻落下千斤顶,即在方格纸上印上轮胎印痕。
用求积仪或数方格的方法测算单个轮胎印迹范围内的面积,均应符合表T0951-1中单轮传压面当量圆面积的要求。
(4)在沥青路面上测试,通过气象台了解前5d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5)记录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类型、设计厚度等情况。
3.2测试步骤(1)将加载车停放在测试路段的测试位置,后轮一般应置于道路行车轮迹带上。
将贝克曼梁插人加载车后轮轮隙处,与加载车行车方向-致,梁臂不得接触轮胎。
贝克曼梁测头置于轮隙中心前方30-50mm处测点上。
用路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测点附近的路表温度。
可采用两台贝克曼梁对双侧轮迹同时进行回弹弯沉测试。
(2)将百分表安装在表架上,并将百分表的测头安放在贝克曼梁的测定杆顶面。
轻轻叩击贝克曼梁,确保百分表正常归位。
(3)指挥加载车缓缓前进,速度--般为5km/h左右,百分表示值随路面变形持续增加。
弯沉试验作业指导书

弯沉试验作业指导书弯沉试验检测5人,试验用时1-3分钟,每5公里需3.5-5小时。
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1.2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以沥青面层平均温度20℃时为准,当路面平均温度在20℃±2℃以内可不修正,在其他温度测试时,对沥青层厚度大于5cm的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标准车:双轴,后轴双侧4轮的载重车。
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应符合表T 0951的要求。
测试车应采用后轴10t标准轴载BZZ-100的汽车。
⑵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贝克曼梁由合金铝制成,上有水准泡,其前臂(接触路面)与后臂(装百分表)长度比为2:1。
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长3.6m,前后臂分别为2.4m和1.2m;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5.4m,前后臂分别为3.6m和1.8m。
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测定时,应采用长度为5.4m的贝克曼梁弯沉仪;对柔性基层或混合式结构沥青路面可采用长度为3.6m 的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
弯沉采用百分表量得,也可用自动记录装置进行测量。
⑶接触式路表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⑷其它: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标准轴载等级BZZ-100后轴标准轴载P(kN) 100±1一侧双轮荷载(kN) 50±0.5轮胎充气压力(M Pa) 0.70±0.05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cm) 21.3±0.5应满足能自由插入弯沉仪测轮隙宽度头的测试要求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⑴检查并保持测定用标准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轮胎胎压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⑵向汽车车槽中装载(铁块或集料),并用地中衡称量后轴总质量及单侧轮荷载,均应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道路检测试验指导书及报告

实验一、路基路面弯沉值测试方法1.实验目的及意义:〔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本方法测定的路基、柔性路面的回弹弯沉值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3〕本方法测定路面回弹弯沉可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养路修路计划提供依据。
〔4〕回弹弯沉值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且有很多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它不仅用于路面结构的设计中(设计回弹弯沉),用于施工控制及施工验收中(竣工验收弯沉值),同时还用在旧路补强设计中,是公路工程的一个基本参数,所以正确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试验方法:贝克曼梁法3.仪器设备:〔1〕测试车:采用标准车BZZ-100,双轴、后轴标准轴荷载100KN;每侧双轮荷载50KN;轮胎充气压力0.70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21.30cm;且轮隙宽度应满足能自由插入弯沉仪测头的的载重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3〕接触式路面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4〕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4.实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工作;〔2〕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其距离随测试需要而定。
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轨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画上标记。
〔3〕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的位置上。
〔4〕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仪于测点上(轮隙中心前方3~5cm处),并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百分表调零,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是否稳定回零。
弯沉仪可以单侧测定,也可以双侧同时测定。
〔5〕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数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dl,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3m以上后停车,读取终读数d2。
〔6〕整理读测数据,每一个测点的回弹弯沉值按照下式计算:Li=〔dl-d2〕×2 ;〔7〕完成实验报告。
线下工程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至××客货共线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路基)(DK103+150-DK119+050)中铁××局集团××铁路项目经理部××分部拟定:复核:审核新建铁路××至××客货共线线下工程作业指导书(DK103+150-DK119+050)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iii)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2.1人员及仪器配臵 (2)2.2 单位职责 (2)第三章沉降变形测量 (4)3.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5)3.2.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5)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5)3.2.3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5)3.2.4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6)3.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6)3.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8)3.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9)3.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12)第四章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3)4.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13)4.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5)4.3 观测技术要求 (19)第五章数据汇总 (21)5.1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21)5.2 监控量测管理 (22)5.3 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23)5.4沉降观测资料 (23)附表1 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 (24)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25)附表3 光学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26)附表4××铁路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27)附表5 ××铁路路基沉降资料汇总表 (27)附表6 ××铁路切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29)附表7 ××铁路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曲线图 (31)附表8 ××铁路路基沉降曲线 (32)第一章总则为规范××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工作,使监控量测的管理更科学合理,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58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 8号)、《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编制本实施细则。
路基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武汉~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TJ I标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1105ZZ—009编制:审批:受控状态:(盖章受控)编制日期: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I标五公司项目部1、编制目的铁路路基因组成材料颗粒之间存在空隙,在运营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铁路客运专线的路基,为满足在列车高速运行条件下线路的平顺,保障运营舒适和行车安全,必须对路基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有所掌握并严格控制。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借鉴国外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经验,并大量吸收近几年在秦沈、渝遂、京沪等铁路路基施工沉降变形的监测成果,在设计文件中,设置了路基沉降动态变形监测系统。
本作业指导书针对本项目部管段路基动态变形监测技术进行编制,主要为保证客运专线路基动态变形监测的顺利进行,确保客运专线路基的施工质量,确保路基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编制依据2.1、《武广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路基设计说明》;2.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2.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暂行标准》。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管段的路基沉降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
4、监测测试项目与内容与以往的普通铁路路基工程相比,武广客运专线设计中采用了比较完善的路基变形监测系统,包括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和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两大块。
路基变形监测工作总体分为两大项:一、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二、路堑高边坡的变形监测。
其中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又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检测、基底沉降监测、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和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六项内容。
4.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等。
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土层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控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路基)地段监测点尽量一同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角2m处设置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 主体内容及适用范围由于路基填料选择不当或施工时压实系数不达标,在列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线路轨面平顺。
2 作业目的掌握路基沉降的速率和沉降量,综合评估路基沉降的风险,为路基的沉降整治提供依据。
3 作业流程图4 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4.1 作业条件线上测量需在天窗点内作业。
4.2 机具和材料4.2.1 机具。
水准仪、铁锹等。
4.2.2 材料。
水泥、砂子、水等。
4.3 作业程序及要领4.3.1 根据施工单位移交的沉降观测资料和竣工资料,分析确定的运营阶段还要继续进行沉降监测的地段。
4.3.2 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地段埋设观测桩。
4.3.3 对下沉地段进行水准测量。
4.3.4 收拾工具,清理现场。
4.3.5 沉降数据分析,形成监测分析报告。
4.4 质量标准4.4.1 全线进行沉降普查监测的周期。
一般路基地段,运营后1—3年内每半年进行1次观测,第4年起每年进行1次观测。
路基过渡段等重点地段,运营后1—3年内每月至少观测1次,第4年起根据沉降情况可适当调整观测周期。
4.4.2 确定重点监测地段。
(1)验交前沉降评估分析确定的运营阶段还要继续进行沉降监测的地段。
(2)膨胀岩土、湿陷黄土、岩溶发育区等不良、特殊地质区段。
(3)路桥、路隧等不同构筑物过渡段,存在差异性沉降较大的区域。
(4)在运营阶段检查发现的异常变形地段(如出现边坡溜坍、桥台台尾路基与桥台间存在脱缝、水沟等附属构筑物存在变形等地段)。
(5)周边出现工程施工或其他特殊情况可能引起路基沉降时,要进行专项监测。
4.4.3 观测点布置要求4.4.3.1观测断面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沉降发生原因等因素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沿线路方向一般不超过5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增加观测断面。
(2)垂直于线路方向的观测断面考虑在两侧路肩、道心、路基中心、边坡等处分别设置观测点。
边坡的观测点应根据边坡长度均匀布置,原则上观测点间距为3—5m。
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实验作业指导书

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实验作业指导书1.目标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落锤式弯沉仪(FWD)标准质量的重锤落下一定高度发生的冲击荷载的作用下,测定路基或路面表面所产生的瞬时变形,即测定动态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弯沉及弯沉盆,并可由此反算路基路面各层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作为设计参数使用。
所测结果也可用于评定道路承载能力,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传力效果,探察路面板下的空洞等。
2.仪器设备:落锤式弯沉仪,简称FWD,由荷载发生装置、弯沉检测装置、运算控制系统与车辆牵引系统组成。
3.准备工作:3.1.调整重锤质量及落高,使重锤质量为200±10kg,其采用产生50±2.5kN的冲击荷载.3.2.在测试路段的路基或路面个层表面布置测点,其位置和距离随测试需要而定.当路面表面测定时,测点宜布置在行车车道的轮迹带上.测试时可利用距离传感器定位,通常20M测一个点.3.3.检查FWD的车况及使用性能,用手动操作检查,各项指标符合仪器规定要求.3.4.将FWD牵引至测定地点,通常对应整桩号,以方便选择测点,将仪器打开,进入工作状态.牵引FWD行使的速度不宜超过50km/h.3.5.对位移传感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标定,使之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4.测定方法:4.1.承载板中心位置对准测点,承载板自由落下,放下弯沉装置的各个传感器.4.2.启动落锤装置,落锤瞬即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又立即自动提升至原来位置固定.同时,各个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变形,记录系统将位移信号输入计算机,并得到峰值,即路面弯沉,同时得到弯沉盆.每个测点重复测定不少于3次,除去第一个测定值,取以后几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4.3.提起传感器及承载板,牵引车向前移动至下一个测点,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定.5计算:5.1.按桩号纪录个测点的弯沉及弯沉盆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评定路段的平均值、标准值、变异系数。
5.2.当为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力效果时,利用分开在裂缝两边布置的位移传感器测定的差异及弯沉盆的形状,进行判断。
9.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2外业技术准备作业仪器要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期限内使用。
3 技术要求3.1 路基沉降变形测量作业应符合下列规范和文件规定:(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客运专线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2 技术指标⑴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1 mm;⑵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⑶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时间。
⑷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筑速率,当坡脚边桩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d,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d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填筑恢复到限值以内进行填筑。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布设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元件→进行沉降观测→收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沉降观测流程图见图4.1。
5施工要求5.1观测项目图4.1 沉降观测流程图结合本工程特点、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安排本工程的沉降观测项目包括:⑴地基全剖面沉降观测:在地基表面埋设全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采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弯沉试验作业指导书
仪具及材料:
1、标准车:单桥、后轴双侧四轮的载重车,其标准轴荷载、轮胎尺寸、轮胎间隙及轮胎气压等主要参数见下表:
2、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准备工作:
1、作为标准车车辆应车况良好,轮胎符合规定充气压力。
2、向汽车车槽中加载(可用碎石),并用地磅称量后轴总质量,符合要求的轴重规定,汽车行驶及测定过程中,轴重不得变化。
3、检查弯沉仪百分表测量灵敏情况。
人员配备:
两台弯沉仪左右轮同时检测需配备人员五名:记录一人,弯沉仪测头安放两人,百分表安装及读数两人。
测点布置:
每车道每20m布置一个测点,检测车跨两个车道行进,两台弯沉仪
通过左右轮对两个车道同时进行检测。
测试步骤:
检测车先停在第一个测点上,将两台弯沉仪分别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弯沉仪测头置于测点上(轮隙中心前方3~5cm处),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将百分表顶起约5mm,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是否稳定回零。
指挥汽车缓缓前进(速度宜为5km/h左右),汽车起步保持平稳,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L1,汽车仍在继续前进,表针反向回转,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约3m以上),表针回转稳定后,再次读取终读数L2,汽车行进约20m后停在下一个测点上,继续下一测点的检测。
结果计算:
测点的回弹弯沉值依下式计算:L T=(L1-L2)×2
评定路段的代表弯沉依下式计算:L R=L+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