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第十课李斯谏逐客书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谏逐客书(课件)ppt课件
![谏逐客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02da7d763231126fdb1144.png)
3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
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 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
说yuè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 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
充后宫;而骏马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
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娱心意、说yuè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 珠之簪、傅玑jī之珥ěr、阿缟gǎo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 也。
10
【注释】(1)过:错。 (2)穆公:春秋秦君,姓嬴, 名任好,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在位三十九年。 (3) 由余:春秋晋人。入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 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 (4)百里奚:春秋 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走宛,为楚人所执。秦 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公羊)皮赎他,用为相。 (5)蹇 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迎为大夫。穆公出兵袭郑,蹇 叔谏阻,不听。秦军为晋军在殽地击败。 (6)丕豹:春 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用为大夫。 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用为大夫。荐孟明于 穆公,为人所称。 (7)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
11
《谏逐客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 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12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
A•《季氏将伐颛臾》
2•A
3•D
4,
A
5•D
6•C
7•C
8•C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
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 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
说yuè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 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
充后宫;而骏马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
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娱心意、说yuè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 珠之簪、傅玑jī之珥ěr、阿缟gǎo之衣、锦绣之饰, 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 也。
10
【注释】(1)过:错。 (2)穆公:春秋秦君,姓嬴, 名任好,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在位三十九年。 (3) 由余:春秋晋人。入戎,戎王命出使秦国,为秦穆公所用。 献策攻戎,开境千里,使穆公称霸。 (4)百里奚:春秋 楚人,字井伯,为虞大夫。虞亡,走宛,为楚人所执。秦 穆公闻其名,以五羖(公羊)皮赎他,用为相。 (5)蹇 叔:春秋时人,居宋,穆公迎为大夫。穆公出兵袭郑,蹇 叔谏阻,不听。秦军为晋军在殽地击败。 (6)丕豹:春 秋晋人,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因奔秦,穆公用为大夫。 公孙支:秦人,游晋,后归秦,穆公用为大夫。荐孟明于 穆公,为人所称。 (7)并国二十:指用由余而攻占的西
11
《谏逐客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 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12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
A•《季氏将伐颛臾》
2•A
3•D
4,
A
5•D
6•C
7•C
8•C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928e7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4.png)
【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所以】……原因。 【黔首】平民、老百姓。 【业】使成就霸业。 【藉】借。
• 【致】获得
【垂】悬挂。 【服】佩带。
• 【建、树】树立 【而】表转折。 【说】同“悦”,高兴,喜欢
• 如今陛下获得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衣上悬挂明月珠, 身上佩带太阿剑,乘坐纤离骏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 鳄鱼皮制作的大鼓。
• 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但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 呢?
【进】进献。
【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
【佳冶】娇美妖冶 【窈窕】妖冶貌。
【珥】耳环
用来装饰后宫的(宝物)、充实殿堂之下的(美女)、令人赏心快意、悦人耳目的东西, 如果一定是秦国生产的然后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点缀有宛地出产的珠宝的簪子,镶嵌着 珠子的耳饰,东阿所产的细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 些娴雅变化而能随俗、娇美妖冶的赵国女子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侍奉。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 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佳冶窈窕赵女 不立于侧也。
【所以……者】用来……的。
【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娱】使欢乐。
【说】同“悦”,使喜悦,高兴。
【傅】附着,加上。 【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
【并】吞并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六国客卿这件事,我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在西边从戎收用由余,在东边从宛地聘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 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不出生在秦国,但是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二十多个小国,于是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 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573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d.png)
《卫》、《桑间》,《韶》、《虞》、《武》、《象》者,
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
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
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Nicholas
用秦王政对于异国所产宝物的喜爱来说明逐客之荒谬。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以上三句直接说理,强 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 ——以上六句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秦山 、河海两个比喻是陪衬,“王者不却众庶”才是本意。
省略句:以之 ,因此
名词作状语,向西 之:
指示代词,这 占据成皋这 样的险地
结构助词,的
膏腴:土地肥沃
Julian
Designer
Cameron
Designer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
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
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荀卿告辞 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穷。”这两 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 慨是一脉相承的。
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 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 祸根。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给人以明快之感。观点明确,但 语气委婉。他对秦王下逐客令的前后因由只字未提,只是 对“逐客”发表看法,“窃以为”用自谦、商量的口气, 措辞婉转,十分注意讽谏策略。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 却把逐客的错误归之于“吏”,“臣闻吏议逐客”,针对 官吏的议论发表看法,避免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秦王, 让秦王有回旋的余地,便于收回成命。这样做的好处是去 除不必要的麻烦,为下文的展开提出一个总纲。
谏逐客书李斯(50张)PPT课件
![谏逐客书李斯(50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41a2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3.png)
赵国地处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壤 ,赵武灵王为增强赵国实力,推
行胡服骑射改革。
改革内容
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技术,建 立骑兵部队,提高赵国军队的战
斗力。
改革影响
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同时 ,胡服骑射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
文化交流。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谏言制度比较
中国古代谏言制度概述
李斯上《谏逐客书》不仅化险为夷,保住了 自己的官职,还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
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 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 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书信。
• 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 文鲜明的特色。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 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 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 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 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 复了李斯的官职。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提高“谏”能力的关键。要学会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03
学习表达技巧
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能够让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具说服力。要学会清
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声音
。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谏”的智慧
在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
行胡服骑射改革。
改革内容
学习胡人的服饰和骑射技术,建 立骑兵部队,提高赵国军队的战
斗力。
改革影响
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同时 ,胡服骑射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
文化交流。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谏言制度比较
中国古代谏言制度概述
李斯上《谏逐客书》不仅化险为夷,保住了 自己的官职,还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
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 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 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书信。
• 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 文鲜明的特色。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 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 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 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 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 复了李斯的官职。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提高“谏”能力的关键。要学会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03
学习表达技巧
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能够让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具说服力。要学会清
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声音
。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谏”的智慧
在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
《谏逐客书》ppt课件42张
![《谏逐客书》ppt课件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818288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假如,假使
通“纳”
这样
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威名
精读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梳理本段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得出结论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人物 对人才的态度 采取措施
结果
穆公
求五子 广纳人才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
用商鞅
变法治国 民盛国强,诸侯亲附
惠王
用张仪 四面扩张 破合纵,诸侯臣服
自主阅读第一段: 1. 明确字音 2. 梳理词义 3. 勾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驱逐 私下
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认为
秦穆公
西部少数名族
jiǎn
昔缪公求士, 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
名→状,在西面。 状语后置
yuān,地名
招致,招揽
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
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 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 目的是相违背的。
研读第三段
结合课下注释口译第三段,翻译原则: 一字一译,字字落实,同时结合语境想一下翻译出来的 词是否恰当,要能够根据认识的字和语境将不认识的、 翻译不出来的字猜测出来。
结论:重物轻人,非英主所为
5.第二段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分析 其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①第一层(段首至“何也?”): 举例论证,正面设喻。 ①第二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至“窈窕赵女不立于侧
也”): 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反面设喻。 ①第三层(“夫击瓮叩缶”至“适观而已矣”):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①第四层(“今取人则不然”至段尾): 对比论证。
谏逐客书PPT-图文
![谏逐客书PPT-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8886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6.png)
二、师荀子
便向西来到秦国,先在丞相 吕不韦手下作门客,取得吕的 信任后,当了秦王的侍卫。
三、吕不韦门下客
从长史到客卿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 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 上,党与成乎下。禁之 便。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 二世二年(B.C 208年)七月,具斯五刑, 论腰斩咸阳市。
▪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 ▪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秦泰山刻石
▪ 位于岱庙东御座大 殿露台前西侧,是 泰山石刻中时代最 早的作品。
自学与讨论
▪ 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 ▪ 领会本文的说理方法
解题
“谏……书”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
重点字词
缪mù 穰rǎng 皋gāo 瓮wèng
蹇jiǎn 鄢 yān 鼍tuó 髀 bì
施 yì 郢 yǐng 赍jī 駃騠jué tí
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
也。今弃击瓮扣缶而就《郑》、《卫》,退
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 ,适观而已矣。
▪ 搏髀:拍击大腿 ▪ 适观:适于观赏
译文
▪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 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 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 》《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 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 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等悦耳之音 ,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 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让心情 愉快,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
便向西来到秦国,先在丞相 吕不韦手下作门客,取得吕的 信任后,当了秦王的侍卫。
三、吕不韦门下客
从长史到客卿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 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 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 上,党与成乎下。禁之 便。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 二世二年(B.C 208年)七月,具斯五刑, 论腰斩咸阳市。
▪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 ▪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秦泰山刻石
▪ 位于岱庙东御座大 殿露台前西侧,是 泰山石刻中时代最 早的作品。
自学与讨论
▪ 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 大致了解文章结构 ▪ 领会本文的说理方法
解题
“谏……书”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
重点字词
缪mù 穰rǎng 皋gāo 瓮wèng
蹇jiǎn 鄢 yān 鼍tuó 髀 bì
施 yì 郢 yǐng 赍jī 駃騠jué tí
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 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
也。今弃击瓮扣缶而就《郑》、《卫》,退
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 ,适观而已矣。
▪ 搏髀:拍击大腿 ▪ 适观:适于观赏
译文
▪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 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 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 》《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 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 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等悦耳之音 ,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 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让心情 愉快,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036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f.png)
11.《谏逐客书》中,作者竭力陈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欢异国的奇 珍异宝、器乐玩好、美色音乐,与下文其“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用人 排外态度形成鲜明对照。12.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 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13.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 声”。1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 业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15.在《谏逐客书》中,李 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 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 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这样的不良印象。
3.形容词作名词东据成皋之险 险:险要之
地,要隘。4.名词作动词可宝者多
宝:当
做宝贝、珍视5.形容词作动词而愿忠者众
忠
:效忠
(九)特殊句式状语后置1.西取由余于戎,东得 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2. 不产于秦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4.佳冶窈窕赵女
不立于侧也省略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 省略“之”)
定语后置句1.并国二十(应为“并二十国”)2.举地千里(应为“举 千里地”)被动句3.百姓乐用4.江西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判断 句1.《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 乐也2.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3.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也4.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5.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 诸侯之术也。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7.在《谏逐客 书》中,李斯开门见山提出总的论点,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 ,却把逐客的错误归咎于“吏”,“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两句 措辞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 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 门”。9.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 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10.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 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 之功,进而提出诘问:“客何负于秦哉!”以驳倒“吏议”。
《谏逐客书》ppt课件(32页)
![《谏逐客书》ppt课件(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9e438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b.png)
(2)对比在“物”上的接纳态度,反 对在“人”上的排斥态度。
(3)得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 之术也”的结论。
(三)朗读第三、四段,疏通文意
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
句式的翻译。 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 让:辞让,拒绝。 择:同“释”,
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舍弃。
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
该装饰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为供玩赏的宝物,郑国、
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取。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 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 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 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 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 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 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 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郑》《 卫》《桑间》《昭》《虞 》《武》《象》者,异国
此五子者,不 并:兼并,吞并。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 产于秦,而缪 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
公用之,并国 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二十,遂霸西 移、易:改变
戎。孝公用商 以:因为。介词。
殷盛:殷实,富裕。
鞅之法,移风 乐用:乐于为用。
易俗,民以殷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
李斯
作者简介
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姓李,名斯, 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 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 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 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 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 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 力,各国诸侯都归附不是出生在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 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
(3)得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 之术也”的结论。
(三)朗读第三、四段,疏通文意
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
句式的翻译。 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 让:辞让,拒绝。 择:同“释”,
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舍弃。
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
该装饰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为供玩赏的宝物,郑国、
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取。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 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 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 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 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 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 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 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郑》《 卫》《桑间》《昭》《虞 》《武》《象》者,异国
此五子者,不 并:兼并,吞并。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 产于秦,而缪 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
公用之,并国 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二十,遂霸西 移、易:改变
戎。孝公用商 以:因为。介词。
殷盛:殷实,富裕。
鞅之法,移风 乐用:乐于为用。
易俗,民以殷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
李斯
作者简介
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姓李,名斯, 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 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 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 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 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 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 力,各国诸侯都归附不是出生在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 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9c10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0.png)
所以饰后宫,充下 所以:用来……的
陈,娱心意,说 充:使……充满
(yuè)耳目者,必出 娱:使……愉快
于秦然后可,则是
宛(wǎn)珠之簪
说:使……愉悦
(zān)、傅玑(jī)之 傅:附着,加上
珥(ěr)、阿( ē )缟 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
(gǎo)之衣、锦绣 佳冶:娇美妖冶
之饰不进于前,而用悦来人装耳饰目后的宫所、有广这充些侍都妾要、是爽秦心国快生意长、、
代表作:《谏逐客书》《行督责书》 《泰山石刻》《琅琊台石刻》
前237年,秦王嬴政
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 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 李斯身为被逐的行列,于 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 纳。
字音检测:
1.缪(mù )公 2.宛(yuān)
3.蹇( jiǎn)叔 5.商鞅(yāng)
4.丕( p)ī 豹 6.鄢(yān )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 废:废除 逐:驱逐
逐华阳,强公室,杜私 门,蚕食诸侯,使秦成 帝业。此四君者,皆以 客之功。由此观之,客
公室:王室
杜:堵塞、封闭
以:依靠
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 何:哪里 负:辜负,对不起
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
用,是使国无,接纳
臣闻地广者粟(sù)多, 兵强:武器锋利
国大者人众,兵强则 是以:因此
士勇。是以太山不让 让:丢弃,舍弃
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shì)细流,
择:同“释”,舍弃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 就:成就 却:嫌弃
却众庶(shù),故能 众庶:百姓
明其德。
明其德:彰显他的德行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 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e82f6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f.png)
提示:
•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 矣。”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给人以明快之感。观点明 确,但语气委婉。他对秦王下逐客令的前后因由只字未 提,只是对“逐客”发表看法,“窃以为”用自谦、商 量的口气,措辞婉转,十分注意讽谏策略。明明是秦王 下的逐客令,却把逐客的错误归之于“吏”,“臣闻吏议 逐客”,针对官吏的议论发表看法,避免将批评的矛头 直接指向秦王,让秦王有回旋的余地,便于收回成命。
提示:针对特定对象
• 《谏逐客书》针对特定对象而发,有的放矢。李斯上书的对象很明 确,就是专门给秦王看的。因此,李斯就要去揣摩秦王的想法,迎 合秦王的心理需求,否则就很容易碰壁。当时秦王最大愿望是统一 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愿望的意见,就难以被他接受;凡是利于实现 这一愿望的意见,就容易被他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 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文章的灵魂,贯串始终。李斯在论说的一开 始便以秦王赢政的祖先通过重用客卿所达到的成就去吸引秦王的注 意,接着又把重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然后 又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从而无敌天下的功业来打动秦王。 总之,文章的每个层次都在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 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的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 样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从而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收 回逐客令,最终达到上书的目的。
李斯
•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 楚国上蔡人 。 秦朝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
•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 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 秦王政十年下逐客令时,上书力 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 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 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 大业。
探讨与分享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c3c24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png)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 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 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 处耳!”
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从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便是要善“自处”,作“仓中 之鼠”。
基于此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 荀卿告辞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 穷。”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 时所发的感慨是一脉相承的。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 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 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 学”——“穷通所处”。
古今异义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古义:面向西 今义:方位名词,西边
②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 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 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 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江南金锡不为用: 被动句 ⑥西取由余于戎: 状语后置
第三,要讲道理,摆事实。李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 引入大量论据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做到了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最终才能说服秦王收回已下达的逐客令。
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法家大抵少 文采,唯李斯奏议,尚有华辞”。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体味 本文的语言特色。
1 举例历史事实说明客有功于秦 繆公用五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词类活用
⑧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意
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从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便是要善“自处”,作“仓中 之鼠”。
基于此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 荀卿告辞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 穷。”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 时所发的感慨是一脉相承的。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 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 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 学”——“穷通所处”。
古今异义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古义:面向西 今义:方位名词,西边
②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 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 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 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江南金锡不为用: 被动句 ⑥西取由余于戎: 状语后置
第三,要讲道理,摆事实。李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 引入大量论据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做到了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最终才能说服秦王收回已下达的逐客令。
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法家大抵少 文采,唯李斯奏议,尚有华辞”。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体味 本文的语言特色。
1 举例历史事实说明客有功于秦 繆公用五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词类活用
⑧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意
《谏逐客书》ppt课件(37页)
![《谏逐客书》ppt课件(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9f61eb7a98271fe900ef9d9.png)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
杀 ,后立为少赵子高胡所亥忌为,二于世秦皇二帝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
市,并夷三族。
背景介绍:李斯因何谏逐客?
郑国渠事件
秦王赢政元年,秦始兴建大型灌溉工程。由韩国
水工郑国设计,发动近万人,历时十年。全长 126.03公里,沟通泾水和洛河,灌溉面积达18万 公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渠道。
③称赞秦国祖先引进人才的成 就,暗合中国传统孝道更显 “吏议逐客”的错误。
探究第一段 3.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点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分析原因:四君取士的做法 与效果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公室:王室。 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 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 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 侵占。 以:依靠,凭借。介词。 负:辜负,对不起 向使:假使。 却:这里意为拒绝 内:同“纳”,接纳。 是:这。指示代词。
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 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 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 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 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 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 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仇人,在内则削弱 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 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杀 ,后立为少赵子高胡所亥忌为,二于世秦皇二帝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
市,并夷三族。
背景介绍:李斯因何谏逐客?
郑国渠事件
秦王赢政元年,秦始兴建大型灌溉工程。由韩国
水工郑国设计,发动近万人,历时十年。全长 126.03公里,沟通泾水和洛河,灌溉面积达18万 公顷,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渠道。
③称赞秦国祖先引进人才的成 就,暗合中国传统孝道更显 “吏议逐客”的错误。
探究第一段 3.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点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分析原因:四君取士的做法 与效果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公室:王室。 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 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 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 侵占。 以:依靠,凭借。介词。 负:辜负,对不起 向使:假使。 却:这里意为拒绝 内:同“纳”,接纳。 是:这。指示代词。
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 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 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 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 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 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 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仇人,在内则削弱 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 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谏逐客书李斯PPT课件
![谏逐客书李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df7ba8a5e9856a5712606a.png)
而独于用人“非秦者去”的错误,并揭示逐客之弊,
容
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海内必须广招人才的道理,试图劝
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
.
上一页
下一页
11
回目录页
课
文 研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研
一、本段提出了怎样论点?
读
二、作者为什么使用“吏议”、“窃以为”等字眼?
.
上一页
下一页
12
回目录页
提 论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返回
.
33
回目录页
提 表达效果
本文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辞采富丽,音韵铿锵, 酣畅淋漓,回环往复,使行文具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
示 势。本文上不失战国纵横家的风采,下开汉代散文的
先河,显示了散文辞赋化的倾向。
返回
.
34
回目录页
本
课
作
1.完成《习题册》中的其他练习。
业
2.预习《完璧归赵》。
.
上一页
35
回目录页
三、第一层的三个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采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上一页
下一页
23
回目录页
提 论点
逐客就是损害自己、帮助了敌国。
示
返回
.
24
回目录页
提 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论证不却众庶,广招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 功的道理。
示
第二层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 道理。
返回
.
25
回目录页
提 两层之间的关系
背 重用了不少客卿(在秦做官的外国人)。韩国地处秦
景
的东邻,秦若吞并六国,韩则首当其冲。于是韩国派 水工郑国入秦,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即郑国渠),实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7cf2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何也?
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以珠宝等物为例,正面指出秦王对数件宝物的喜爱,并
提出疑问:这些皆非秦所产,秦王却悦之,为何?只问
不答,耐人寻味。
随侯珠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 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 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 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 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随侯珠随秦始皇殉葬,在墓 室"以代膏烛"。
④今取人则不然,不 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
问可否,不论曲直, 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
非 秦 者 去 , 为 客 者 逐 。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 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
色、乐、珠、玉,而 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
所 轻 者 , 在 乎 人 民 也 。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这不
于是在西戎称霸。
史实论据1:秦穆公广纳他国贤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 易俗,民以殷盛,国以 富强,百姓乐用,诸侯 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改变 风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 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乐于为 用,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 魏国的军队,攻取上千里土地, 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者也。
啊。
反面论述,当下秦国,逐客国危。
这一段承接上一段最后一层,对比分析“用客治国” 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 之策。
值得 名作动,珍视
资助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
减少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09b8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7.png)
太宗十思疏》。
知识拓展
谏官的五种工作方式
委婉 巧妙 讲策略
直接
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 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顺谏——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 规谏——以正义之道劝谏; 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 直谏——当面直言得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读文正音
缪公 mù
大宛 yuān 蹇涩
秦惠王
疏通文意
使……强大
王室 抑制
贵族 豪门
逐步侵吞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阳,强qiáng公室,杜私门,蚕cán食诸侯,使秦
成就
凭借
辜负 假如 使……退却
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
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通“纳”,接纳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 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 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 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 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
作者李斯 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三句话来概括: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
知人论世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 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③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论证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
知识拓展
谏官的五种工作方式
委婉 巧妙 讲策略
直接
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 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顺谏——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 规谏——以正义之道劝谏; 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 直谏——当面直言得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读文正音
缪公 mù
大宛 yuān 蹇涩
秦惠王
疏通文意
使……强大
王室 抑制
贵族 豪门
逐步侵吞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阳,强qiáng公室,杜私门,蚕cán食诸侯,使秦
成就
凭借
辜负 假如 使……退却
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
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通“纳”,接纳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 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 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 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 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
作者李斯 李斯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三句话来概括: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
知人论世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 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③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论证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
谏逐客书(课件)ppt课件
![谏逐客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9984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5.png)
反对地域歧视,倡导民族平等观念
批判地域歧视
01
文章指出,地域歧视是一种狭隘的观念,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
民族的团结。
倡导民族平等
02
文章认为,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03
文章认为,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
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语句解读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篇点题,表明作者观点,认为逐客是错误的。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
通过列举秦穆公时期重用外来人才的例子,说明客卿对秦国的贡献。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
强调四君的成功都离不开客卿的帮助,进一步说明客卿的重要性。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
深远影响。
04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尊重人才,任人唯贤思想体现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 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贡献,因此应该 尊重人才、重视人才。
提倡公平竞争
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 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
倡导任人唯贤
文章反对以出身、地域等因素作为选 拔人才的标准,主张应该以个人的品 德和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依据。
古代散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古代散文可以培养气质、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更具文化底蕴 和审美眼光。
借鉴古人智慧
古代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现代社会中的 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李涂《文章精义》)
9
上书类文体
书 臣下对君王的奏疏,又称「上书」。
表 臣下对君王陈情用。
策 可分二种: 1. 对策:应诏陈言用。
2. 进策:探事献说用。
上书类文章名称之变迁:
1. 古代人臣言事于君,称为「上书」,又名「奏 疏」、「奏章」、「奏折」等。
2. 至汉代上书分为章奏表议,章以谢恩,奏以弹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12
13
课文讲解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吏,一般来说,在东汉以后,多指小官。 在先秦和西汉时,“吏”和“官”的区别主要在于: “吏”是指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吏”,不管
大官小官都叫“吏”。 “官”主要是指处所,也就是官府。 窃,自谦的表敬副词,常用的还有“忝、猥”等。 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 (《后汉书·杨赐传》)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3. 魏晋南北朝时把奏疏称为「表」。
4. 唐代称为表、状,又名为书、疏。
5. 宋代时称为「剳(札)子」。
6. 明清时统称为奏折或折子。
10
文章本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 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大抵 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 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3
•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 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 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 而夷三族。
•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 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 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 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 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 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 与周、召列矣。
20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互文, 应理解为“是使秦国无强大富利之名实也”。
以上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为秦国作 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之错提供依据。
〔宋〕李涂《文章精义》说:“起句即见事实, 最妙。”
21
谏逐客书
•
1
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曾与 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早年为楚小吏, 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 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死后,为赵 高陷害而被腰斩。
2
《史•记·李李斯者斯,列楚传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
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 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 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耳!”
7
• 李斯既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 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 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 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 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 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 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
8
• 起句即见事实,最妙;中间论物不出 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 不用,反覆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未易以人废言也。
14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产,指出生。现代汉语只说物产于某地,不能
说人产于某地,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孟子·滕文公》“陈良,楚产也。悦周公、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
15
引进地点的介词“于”有时不出现。这是秦汉 文献一个普遍的特点。
1)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 二十,遂霸【“于”不出现】西戎。
举:攻克占领。 治彊:治,太平、安定,治理得好。 彊:“强”之本字,强盛。 拔:攻取。攻城拔寨。 惠王攻巴蜀,目的是夺取那里的产粮地区,
以解关中困难。
18
割膏腴之地,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功施到今。
从:纵。六国合纵之计(苏秦)。 西面:面向西面。 施:延续。
19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向使,假使。 却:拒绝。 内,容纳,后来写作“纳”。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之官,卒用其计谋。 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 以斯为丞相。
11
郑国渠由今泾阳县西北引泾水东流,到今蒲城 东南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既是水利工程,又 能改良流经地区的盐碱地的土壤,渭北广大土地 由荒野而为沃土,郑国渠在秦帝国发展中为功厥 大。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代之 功。”
2)快意【“于”不出现】当前,适观而已矣。
16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 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移、易:改易,改变。 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殷盛:同义连用。殷实兴旺。 乐用:乐为所用。乐于效力。 亲服:亲附服从。
17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惠王 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4
李斯,可称得 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 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 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 体,小篆。其结构特 点,直接继承了《石 鼓文》的特征,比 《石鼓文》更加简化 和方整,并呈长方形, 线条圆润流畅,疏密 匀停,给人以端庄稳 重的感受。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谢榛:“李斯上秦皇帝书,文中之诗也。” (《四溟诗话》卷二 ) •归有光:“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已,以 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 (《文章指南》二 集) 金圣叹:“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 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往便一直径往, 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 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 也。”(《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鲁迅:“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 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 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 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之视 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 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9
上书类文体
书 臣下对君王的奏疏,又称「上书」。
表 臣下对君王陈情用。
策 可分二种: 1. 对策:应诏陈言用。
2. 进策:探事献说用。
上书类文章名称之变迁:
1. 古代人臣言事于君,称为「上书」,又名「奏 疏」、「奏章」、「奏折」等。
2. 至汉代上书分为章奏表议,章以谢恩,奏以弹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12
13
课文讲解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吏,一般来说,在东汉以后,多指小官。 在先秦和西汉时,“吏”和“官”的区别主要在于: “吏”是指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官吏”,不管
大官小官都叫“吏”。 “官”主要是指处所,也就是官府。 窃,自谦的表敬副词,常用的还有“忝、猥”等。 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 (《后汉书·杨赐传》)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3. 魏晋南北朝时把奏疏称为「表」。
4. 唐代称为表、状,又名为书、疏。
5. 宋代时称为「剳(札)子」。
6. 明清时统称为奏折或折子。
10
文章本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 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大抵 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 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3
•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 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 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 而夷三族。
•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 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 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 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 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 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 与周、召列矣。
20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互文, 应理解为“是使秦国无强大富利之名实也”。
以上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为秦国作 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之错提供依据。
〔宋〕李涂《文章精义》说:“起句即见事实, 最妙。”
21
谏逐客书
•
1
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曾与 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早年为楚小吏, 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 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死后,为赵 高陷害而被腰斩。
2
《史•记·李李斯者斯,列楚传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
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 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 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耳!”
7
• 李斯既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 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 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 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 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 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 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
8
• 起句即见事实,最妙;中间论物不出 于秦而秦用之,独人才不出于秦而秦 不用,反覆议论痛快,深得作文之法, 未易以人废言也。
14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产,指出生。现代汉语只说物产于某地,不能
说人产于某地,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孟子·滕文公》“陈良,楚产也。悦周公、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
15
引进地点的介词“于”有时不出现。这是秦汉 文献一个普遍的特点。
1)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 二十,遂霸【“于”不出现】西戎。
举:攻克占领。 治彊:治,太平、安定,治理得好。 彊:“强”之本字,强盛。 拔:攻取。攻城拔寨。 惠王攻巴蜀,目的是夺取那里的产粮地区,
以解关中困难。
18
割膏腴之地,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功施到今。
从:纵。六国合纵之计(苏秦)。 西面:面向西面。 施:延续。
19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向使,假使。 却:拒绝。 内,容纳,后来写作“纳”。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之官,卒用其计谋。 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 以斯为丞相。
11
郑国渠由今泾阳县西北引泾水东流,到今蒲城 东南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既是水利工程,又 能改良流经地区的盐碱地的土壤,渭北广大土地 由荒野而为沃土,郑国渠在秦帝国发展中为功厥 大。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代之 功。”
2)快意【“于”不出现】当前,适观而已矣。
16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 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移、易:改易,改变。 民以(之)殷盛,国以(之)富强, 殷盛:同义连用。殷实兴旺。 乐用:乐为所用。乐于效力。 亲服:亲附服从。
17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惠王 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4
李斯,可称得 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 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 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 体,小篆。其结构特 点,直接继承了《石 鼓文》的特征,比 《石鼓文》更加简化 和方整,并呈长方形, 线条圆润流畅,疏密 匀停,给人以端庄稳 重的感受。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谢榛:“李斯上秦皇帝书,文中之诗也。” (《四溟诗话》卷二 ) •归有光:“李斯《谏逐客书》,借人扬已,以 小喻大,另是一种巧思。 (《文章指南》二 集) 金圣叹:“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 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往便一直径往, 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 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 也。”(《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五) 鲁迅:“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 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 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 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之视 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 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