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
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汪露露【摘要】The diversity index, Lorentz space curv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location entrop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 use in Xuzhou in the year 2015.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land use in this city was evaluat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he overall planning practice of land use in Xuzhou in 2020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value of land use in Xuzhou was about 91.8, and the land use basically reached the planning goal. However,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diversity degree of land use type be-tween Quanshan district and other counties ( districts) . In addi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 village land, and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in Xuzhou had a high concentration degree, while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were relatively scattered. The land use types with obviou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 all districts or counties were less and not the same. On this basi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hop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Xuzhou.%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6页(P134-139)【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分析;徐州市【作者】汪露露【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F301.24土地经过人类长期开发、改造利用,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的成果,由水文、矿藏、岩石、土壤、植被和大气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1]。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整治的成效进行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
全域综合整治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国土空间进行综合性的整治,包括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整治。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旨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绩效,全面评价国土空间整治的成效。
一、土地利用方面的指标1.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评估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的科学性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适度性。
2.土地资源的保护:评估土地资源是否得到保护,包括农用地的保护、耕地面积的稳定等。
3.土地利用效益:评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等。
二、城乡规划方面的指标1.城乡规划的完备性:评估城乡规划的制定是否全面、合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乡村规划等。
2.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估规划实施的情况,包括规划的落地情况、规划的实施程度等。
3.城乡一体化程度:评估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包括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城乡功能的融合等。
三、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1.生态环境保护: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保护地的建设等。
2.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评估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包括水资源的利用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3.环境污染治理:评估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水体污染物的处理等。
四、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1.经济增长:评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等。
2.城乡收入差距:评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包括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消费水平的提高等。
3.就业率:评估就业率的提高情况,包括城镇就业率的提高、失业率的降低等。
五、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1.社会稳定:评估社会稳定程度,包括治安形势的好转、社会秩序的稳定等。
2.公共服务水平:评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情况,包括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解读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解读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是用来评价和衡量特定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它通常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益等因素来进行计算和评估。
具体来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可以反映出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计算通常涉及到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例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土地利用强度的大小、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然后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得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通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优势和不足,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对于农业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可以帮助评估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指导城市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规划。
总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是一个综合评价土地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1. 引言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适宜性和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评价指标的分类、选取方法以及常见的具体指标,并探讨其应用范围和意义。
2.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2.1 生态环境类指标生态环境类指标主要从生态保护、景观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植被类型多样性等都是生态环境类指标。
2.2 农业生产类指标农业生产类指标主要从农作物产量、耕作制度、灌溉条件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粮食产量、农田灌溉率、农作物结构等都是农业生产类指标。
2.3 经济社会类指标经济社会类指标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土地利用效益、就业机会、人口密度等都是经济社会类指标。
2.4 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主要从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形条件等方面来评价土地利用状况。
例如,土壤肥力、坡度、水源条件等都是土地资源特性类指标。
3.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在进行土地利用评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取方法:3.1 目标关联法目标关联法是根据评价目标来选取相应的指标。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例如,如果评价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则可以选取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等生态环境类指标。
3.2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出影响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首先收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然后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主要的评价指标。
例如,可以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农田灌溉率、粮食产量等农业生产类指标。
3.3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经验和专家意见来选取评价指标。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区⼟地集约利⽤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区⼟地集约利⽤程度评价1 评价指标确定与计算1.1 评价指标确定开发区⼟地集约利⽤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区⼟地集约利⽤程度评价⼯作,应从⼟地利⽤状况、⽤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开展。
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标、⼦⽬标和指标三个层次。
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指标权重区间表⼟地⾯积、累计闲置⼟地⾯积、累计应有偿使⽤⼟地⾯积或累计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式出让的⼟地⾯积为0时,有关指标现状值直接赋值为100。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2.1 权重确定原则2.1.1评价指标的权重应依据评价的⽬标、⼦⽬标、指标对开发区⼟地集约利⽤的影响程度确定。
2.1.2评价⽬标、⼦⽬标、指标的权重值在0~1之间,各⽬标权重值之和、同⼀⽬标下的各⼦⽬标权重值之和、同⼀⼦⽬标下的各指标权重值之和都应为1。
2.1.3评价⽬标、⼦⽬标的权重值应符合本规程6.2.3条款的要求。
2.2 权重确定⽅法2.2.1指标权重可以采⽤特尔斐法确定。
指标权重结果应填⼊附录E相应的表中。
2.2.2特尔斐法通过对评价⽬标、⼦⽬标、指标的权重进⾏多轮专家打分,并按公式(1)计算权重值:1Ewni jji n==∑(1)式中:w i——第i个⽬标、⼦⽬标或指标的权重;Eij——专家j对于第i个⽬标、⼦⽬标或指标的打分;n——专家总数。
实施要求:a)参与打分的专家应熟悉城市、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利⽤状况,⼈数⼀般为10~40⼈;b)打分应根据评价⼯作背景材料和有关说明,在不相互协商的情况下独⽴进⾏;c)从第⼆轮打分起,应参考上⼀轮打分结果进⾏;d)打分⼀般进⾏2~3轮。
2.3 权重区间要求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指标权重区间要求见表2。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3.1 理想值确定原则3.1.1理想值为开发区⼟地集约利⽤各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应达到的理想⽔平。
3.1.2理想值应依照节约集约⽤地原则,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制定的技术标准、⼟地利⽤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开发区实际确定。
土地利用规划学综合评价方法最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综合评价方法最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方法和实施评价。
下面是一套较为常用的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的最佳方案: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评价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指标的设置应该合理、科学,能够反映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需要。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自然资源条件:地形、水文、气象、土地资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交通等。
(3)城市环境:景观、生态、环保等。
(4)土地利用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5)土地利用方式: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2. 制定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对应的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1)定量方法:采用数据量化、归一化处理并赋权的方法,将各个评价指标转化成统一的数值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
如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主成分分析等。
(2)定性方法: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专家、群众的意见进行综合评价。
3. 实施评价
将评价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收集数据、计算指标值、分析指标结果、制定评价报告等步骤。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方法可行性、数据来源、可操作性等。
总的来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评价需要多种评价指标和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才能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的一种综合性工作,常见于城市化进程中。
为了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项目目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介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指导相关工作。
一、项目目标方面:1. 质量目标: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土地资源的整合水平、规划合理性和整地质量。
2. 完成度目标: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程度,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延期情况。
二、经济效益方面:1. 收入效益: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如增加土地收入、增加税收等。
2. 投资效益: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投资回报率、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表现。
3. 就业效益:衡量项目对当地就业率的提升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
三、环境影响方面:1. 生态保护: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情况等。
2. 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土地利用强度、能源消耗等。
四、社会效益方面:1. 公共设施: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改善情况,如道路、桥梁、水电站等。
2. 居民福利:衡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提升,如住房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等。
综上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项目目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的指标。
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绩效,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向更加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指针对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利用不合理、开发不协调、管理不规范等面临的问题,通过综合整治措施,实现国土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是对整治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为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
1.国土资源利用效益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多功能利用等指标,评价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
2.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森林覆盖率增加情况、湿地面积增加情况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3.城乡发展均衡指标:包括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情况、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情况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城乡发展均衡的促进作用。
4.城市建设质量指标: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程度、城市风貌提升情况、城市功能提升情况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城市建设质量的改善效果。
5.社会生活改善指标:包括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情况、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情况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社会生活的改善效果。
6.经济发展推动指标:包括综合整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综合整治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治理能力提升指标:包括综合整治对国土管理能力的提升、综合整治对治理体制机制的改进等指标,评价综合整治对治理能力的提升效果。
以上指标可以分为基础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
基础指标主要是对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如土地利用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等;综合指标是将基础指标综合考虑,对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如农村城镇化水平、城乡发展均衡情况等。
需要注意的是,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可操作的、科学的、可比较的。
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和特点,采取综合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土地功能,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和经济价值的行为。
土地整治的绩效评价是对土地整治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估,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体系。
1.整治土地面积增加率:这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果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土地整治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该指标一般以年度增长率或累计增长率来衡量。
增加率越高,说明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显著。
2.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率: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单位土地面积所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该指标可以通过衡量土地产出值的增加率来评价。
增加率越高,说明土地整治工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强了土地的综合经济价值。
3.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土地整治工作应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
评价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土地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土壤质量的改善、水土保持能力的增强等。
4.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是影响土地整治成果的重要因素。
评价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可以考虑土地整治工程的设计、施工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工程的使用寿命等因素。
5.社会效益: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果还应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如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增加就业等。
社会效益可以通过评估农民的收入增长、农村公共设施的改善情况、就业机会的增加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6.经济效益:土地整治工作也应当追求经济效益,评价土地整治工作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如投资回报率、土地增值等。
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用来判断土地整治工作是否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的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并提高土地整治的绩效。
土地评估中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
土地评估中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成为了决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土地评估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指标土地利用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地资源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可以采用以下指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农业、工业、城市等各个部门的产出和效益之和。
该指标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利用方式的效益,评价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2.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土地的利用程度。
通常以建筑面积、耕地面积或人口密度来衡量。
高土地利用强度表示土地得到了高效利用。
3.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单位投入所获得的产出或效益。
农业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产值、农业综合劳动生产率等来评价,而工业和城市则可以通过相应的指标进行衡量。
4.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模式的分析方法,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1.遥感和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信息。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的分类结果,并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模式。
2.历史数据比较法:对比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模式。
3.环境承载力分析: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环境承载力分析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04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A2)=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A3)=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建设利用率(A4)=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草原载畜量(A6)=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 水面利用率(A7)=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人口密度(A8)=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林地覆盖率(A9)=林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建筑密度(A10)=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容积率(A11)=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A12)=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
15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一般来讲,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 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 一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①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②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 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和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 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 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 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 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 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经济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增值率、土地利用强度等。
土地利用效益可以通过计算土地所创造的GDP、税收等经济指标来衡量。
土地增值率是指土地价格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率,主要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
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密度,反映土地的利用水平。
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污染程度等。
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考察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因素。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资源价值,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
土地污染程度是指土地受到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社会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公平性、住宅用地供应等。
土地利用公平性主要从土地分配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来评价,包括农民土地权益、城市土地规划等。
住宅用地供应是指城市中住宅用地的供给情况,包括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住房价格等。
以上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主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分配。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和问题,为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使用和管理的全面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这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政府制定土地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供参考。
然而,在建立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评价指标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避免片面性。
其次,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主观偏见。
最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城市的具体特点和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问题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土地使用的状况和问题,为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自然因素指标包括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在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常用的自然因素指标有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率、气候条件等。
土壤质量是评价土地肥力和水分透析性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气候条件是评价土地适宜性和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经济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土地价值、土地利用效率等。
土地价值是评价土地利用收益和潜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它与土地的位置、资源、用途等因素密切相关。
土地利用效率是评价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社会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的社会适宜性和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的社会适宜性是指土地利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它考虑了土地利用对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
社会影响是评价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的关键指标,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不同的影响。
最后,政策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管理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是评价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是否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和政策相符合的重要指标。
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情况是评价土地利用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的关键指标,决定了土地规划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评估多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价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潜力的指标体系。
它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的权重确定土地利用的综合评价结果,以指导实际决策和管理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第一章测试1.土地利用系统由多系统复合而成,其中不包括哪个子系统()答案:循环系统2.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三大程序包括()答案:准备工作;规划实施;编制规划3.土地具有多种特性,如资源特性、资产特性、生态特性、工程特性等。
()答案:对4.土地是由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系统。
()答案:对5.规划是对事务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影响绝对地租量的因素不包括()答案:土地位置差异2.按物质形态划分,地租可分为()答案: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3.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4.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
()答案:对5.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是()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答案: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答案:对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答案:对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___与___答案:null第四章测试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土地利用权属调查3.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答案:对4.土地垦殖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孙志波,许月明(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在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结构与布局、土地投入程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持续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22-6020-02In d e x S y s temon U rba n Lan d In te n s iv e U t iliza t ionSUN Zh i-bo e t a l(B u sin ess C o lleg e o f A g r icu ltu ra l U n ive rsity o f H ebe i,B aod in g,H ebe i071001)A b s tra c t In th is pape r,based onth e an a lyse s o f th e conn o ta tion o f u rbanlan d in ten s ive u tiliza tion,th e m e th od o f co llig a tion eva lu a tion w a s adop ted to e stab lish ev a lu a tion in dex sy stemfromth e five aspects o f stru ctu re an d d is tr ibu tion,in ve stm en t deg ree,u tiliz in g in ten sity,u tilizin g e ffe cts an d su sta in ab le deve lopm en t.K e y w o rd s U rban lan d;In ten s ive u tiliza tion;E va lu a tion;Inde x sy stem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1949-1996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变化
1949 年 面积 土地 总面积 1、耕地 2、园地 3、林地 4、牧草地 5 、城乡居 民点及工 矿用地 6、交通 用地 7、水域 8、未利 用地 1996 年 面积 (+) (-)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乡居 民点及 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 域 未利 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1.土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2.人地关系条件
(1)人均土地 (公顷/人) (2)人均耕地 (公顷/人) (3)人均园地 (公顷/人) (4)人均林地 (公顷/人) (5)人均牧草地 (公顷/人) (6)人均市地 (公顷/人)
3.土地利用程度
4.土地利用效益
(1)单位土地产值率(万元/公 顷) (2)单位利用土地产值率(万元 /公顷) (3)单位土地农业产值(万元/ 公顷) (4)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公斤/公顷) (5)耕地单位面积产值 (元/公顷) (6)单位市地产值 (万元/平方公里)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土地资源均以一定量存在于地表空间。土地资 源的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 地、林地、牧划、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 规划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掌握各种地 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 地资源的数量。 例:耕地 着重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耕地内部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人均耕地占有 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利 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福建
江西 山东
4.09
3.24 4.34
2.728
2.288 2.449
6.866
6.489 6.304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七章全):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及规划后评价
二、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 规划后评价的内容
4、守法评价 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违法案件的数量及其所产生的原因的评价
规划后总评价:主要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得到对规划实施的评价总数,借以判定规划实施的等级 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本章结束 THANK YOU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分析
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率、实际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并与土地 利用先进水平或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大利用率、产出 率进行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评价体系指标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 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1、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变化分析
对象: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情况 分析内容:客观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与特点,分析引起土地资源变 化的原因,分析土地资源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分布是否合理,重点对农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 耕地的比例、分布、增减去向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变化的规律与特点。 对象: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地、交通、水域、 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及其分布情况 分析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差异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评价方法——评价系数法 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 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的方法。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例题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例题1. 背景介绍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资源利用等方面。
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和效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价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包括农业产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利益。
•经济效益:衡量土地利用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等。
•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包括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等。
2.2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价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土地退化、土壤污染和生态景观改变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程度,包括植被覆盖率、物种丰富度等。
•环境污染:评价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2.3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价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居民生活质量、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等方面。
•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包括居住环境、教育医疗资源等。
•社会稳定:评价土地利用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影响程度,包括社会矛盾、社会安全等。
•公平正义:评价土地利用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影响程度,包括土地流转、土地占用补偿等。
3.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3.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给出评价结果的主观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⑵.土地利用率(A2)=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100%; ⑶.土地农业利用率(A3)=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 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⑷.土地建设利用率(A4)=建设用地面积/—K地总面积 ×100%;
类型相对变化率。
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2、土1地.1利土用地结利构用分现析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区位熵:也称专业化率,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 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 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Q-—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a-—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A-—全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b-—该地区土地总面积; B-—全区域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1)
(1)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C1) =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 积); (2)粮食耕地年单产(C2)=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 种面积×复种指数); (3)单位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 面积产值(C3)=种植业产值(或各业产值)/老牛地(或 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 (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C4)=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 积;
1、土1地.1资土源地的利数用量现分状析分析评价的内容
➢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 ➢相对量分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 ➢土地利用变化速率
式中:K-—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a、Vb-—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 用类型的数量,T-—研究时段。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
式中:Ka、Kb-—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基期和报告期末的面积,Ca、 Cb-—全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基期和报告期末的面积;R-—单一土地利用
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4、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
❖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或对 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评 价排序。
❖ 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 利用水平,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指 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明确未来土地 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通过计算某一地区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地区在整个区 域内具有一定地位的专门部门,并可根据Q值的大小衡量 其专门化,Q值高,地区优势明显,反之,则是劣势。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土地利用综合效果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2)
⑹.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B6)=土地总投资/土地总面积, 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 ⑺.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B7)=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入 总值,此项指标可以按各类用地和按货币、实物、能量分 别计算; ⑻.单位用地产值率(B8)=土地产出价值/用地面积,此 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1)
(5)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C5)=建设部门总产值/建设 用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城建、交通、水利等产业分别计 算; (6)单位土地净产值(国民收入)(C6)=(产品总产 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 用地和建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 (7)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C7)=(产品总 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此项指标可按农业用地和建 设用地或乡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分别计算。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6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 1.2
目的
评价 内容
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目的
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 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 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合理 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 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 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土1地.1利土用地Biblioteka 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2)
⑸.耕地复种指数(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 积×100%; ⑹.草原载畜量(A6)=各类放牧性畜头数傅原面积; ⑺.水面利用率(A7)=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 ×100%; ⑻.人口密度(AS)=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可以分别计 算城市和乡村人口密度;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3)
⑼.林地覆盖率(A9)=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 地面积×100%; ⑽.建筑密度(A10)=建筑物基底面积/m地总面积 ×100%; ⑾.建筑容积率(A11)=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 ⑿.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A12)=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 口总数。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1)
⑴.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⑵.耕地灌溉率(B2)=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⑶.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B3)=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⑷.单位耕地耗电度数(B4)=生产用电总度数/耕地面积 ⑸.单位耕地用工量(B5)=用工总量/耕地面积;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3)
⑼.单位产值占地率(B9)=用地面积/土地产出价值,此 项指标可按各类用地分别计算;
⑽.交通密度(B10)=交通线总长度/土地总面积; ⑾.城镇化水平(B11)=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 。
3、土1地.1利土用地现利状用评现价状指分标析体评系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