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陆相层序地层全解

陆相层序地层全解

陆相盆地中,应该寻找控制和影响层序及体系域发育的最主要因素。 建立陆相盆地特有的层序模式。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盆地,必须掌握
层序地层学的本质特征(刘震,2000):
(1)地层边界的等时性 不整合的层序边界、体系域边界、准层序边界均具有等时果控制因素呈旋回性,则层序框架亦具有旋回性。 这种旋回性是地层对比和岩性预测的依据。(陆相的构造旋回、气候旋回)
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湖泊层序无指导意义,湖平面变化不具全球可对比性, 变化相当频繁,与海平面周期完全不同,控制地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构造、 气候、沉积物供给等。
早期的经典的层序地层学是以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为第一主控因素 建立的,将构造沉降视为常量,基本没有考虑沉积速率和气候变化。 ——只是对被动大陆边缘的简化模式。
(2)最大湖泛面的识别
a. 层序中的最远湖岸上超点对应最大湖泛面位置,同相轴强振幅、 高连续,稳定,其上有下超点。 b. 厚层暗色泥岩、油页岩、泥灰岩; c. 富含较深水条件下的生物化石; d. 上下的地层叠置样式明显不同; e. 沉积物有机质丰度高,生油密集段; f. 明显的电测曲线响应。
3.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
2.气候对陆相盆地层序的控制作用 影响陆相层序的重要因素。 (1)影响降雨量、风化强度、河流 类型、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温暖潮湿有利于层序的发育。 (2)影响湖平面的升降变化, 这种变化控制了地层的叠置样式 和沉积相的分布
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旋回性,天文地质周期可划分6个级次。
与气候相关的三级、四级、五级周期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和发育。如: 干旱的沙四段与潮湿的沙三段之间为百万年级,米氏四级周期为几十万年. ……….,不同级次的气候变化产生不同的层序。
测井资料反映的地层突变接触、垂向叠置样式的转变、 地层倾角矢量模式的无序特点、扫描成像测井等。

4层序地层学-海相碎屑岩层序

4层序地层学-海相碎屑岩层序

2)具陆棚坡折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样式 (1)低位体系域 -盆底扇形成
盆底扇(Basin floor fan)是指沉积 在盆地底部或大陆斜坡下部的海底扇, 其形成与斜坡上的峡谷侵蚀以及陆棚暴 露地表发生河流回春下切作用密切相关。
由于陆棚部分或全部出露地表遭受剥蚀, 沉积物越过陆棚和大陆斜坡,通过深切 谷和斜坡峡谷以点物源的供应方式在盆 底形成盆底扇。
(2)海岸上超向下迁移至沉积滨线 坡折带向陆一侧并形成由进积到加积 准层序构成的陆棚边缘体系域。
二、具陆棚坡折盆地的层序地层样式
层序地层样式除了受4个因素 控制外,还受盆地类型的影响
1.具陆棚坡折边缘的Ⅰ型层序地层样式 1)具陆棚坡折边缘的盆地特点
1.具陆棚坡折边缘的Ⅰ型层序地层样式
1)具陆棚坡折边缘的盆地特点
分支河道截切深度 和充填物厚度接 近于下伏三角洲 泥岩沉积水深
缺少陆上暴露标志
分支河道与三角洲 平原及河口坝沉 积相伴生
第一节 被动型边缘盆地层序地层学
一、层序边界及识别标志 (4)相对海平面明显下降造成层序 界面处的古生物化石断带或绝灭。
东营凹陷纯11井古生物组合突变
第一节 被动型边缘盆地层序地层学
象 ;以及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的变化
一、层序边界及识别标志
地震反射终止关系
地震反射终止关系
满南地区形成的不整合面遮挡圈闭
东营凹陷地震反射剖面
第一节 被动型边缘盆地层序地层学
一、层序边界及识别标志
(8)层序边界上、下地层所含的地球 化学微量元素类型和含量、古地磁极性 和构造运动面、古气候和水深等方面都 有明显的变化,
Ⅰ型层序由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2)具陆棚坡折边缘的I型层序地层样式

层序地层学讲义-第四章

层序地层学讲义-第四章
在碳酸盐岩中,4个主要变量控制着地层分布模式的变 化和岩相分布,它们是:①构造沉降,它产生了沉积物的 沉积空间;②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它是控制地层分布模 式和岩相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Vail and Todd,1981);③ 沉积物的多少,它控制古水深;④气候,它是控制沉积物 类型的主要因素,其中降雨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岩、蒸发岩 的分布、对于硅质碎屑沉积的类型和数量是相当重要的。 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与构造沉降的结合产生了海平面 的相对变化。由于构造沉降相对于海平面的变化要缓慢得 多,因而用线性关系曲线表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形成沉 积物的可容纳空间。沉积的厚度主要受构造沉降作用控制, 沉积地层的分布模式和岩相分布则受控于海平面相对变化 速率,这一点表现为相对海平面曲线斜率的变化,它主要 受全球海平面升降控制(图4-1)。
二 、 沉 积 剖 面 和 相 带
第四章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2)区域性进积滩和(或)台地
以进积型式为特征,其前缘 斜坡坡度为5º ~35º 以上。浅滩厚 度从几米到数百米,进积作用可 达数公里。这些浅滩表现为S形、 S~斜交形和斜交形进积型式。 层序内常见的演化是坡地或低角 度S形进积向斜交形进积的变化, 这很可能是由高水位期末海平面 下降引起的。
二 、 沉 积 剖 面 和 相 带
第四章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二 、 沉 积 剖 面 和 相 带
(2)浅海陆 架相 该相 带通常由 从潮下的 骨屑泥状 灰岩和粒 泥灰岩到 似球粒或 骨屑的泥 粒灰岩和 粒状灰岩 变浅的准 层序组成。
第四章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2)浅海陆架相
该相带通常由各种类型的灰岩构成向上变浅的准层序。 在正常的海水条件,动植物群就会很丰富,包括珊瑚、软 体、腕足、海绵、节肢、棘皮、有孔虫和藻类。生物扰动 作用很常见。这种环境分布在潮坪的向海一侧,水深一般 不大,最多10~20m。 陆架或台地内部相和潮汐相的地震显示一般都是席状 或楔形单元,具平行反射且底部表现为上超。在以碳酸盐 为主的相域中反射的连续性差,振幅低;在碎屑或蒸发盐 和(或)碳酸盐的混合背景中,则连续性好,振幅高。陆架 可以含有局部的碳酸盐岩隆,具有丘状地震形态。这种丘 形反射在底部有下超,在顶部为平行或削截。上覆层位表 现为披盖或上超。在块状~层状岩隆或礁岩隆中,反射的 振幅低、连续性差,而在成层性很好的碳酸盐沙滩沉积体 内,反射的振幅高、连续性好。

4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4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接受大量重力流沉积
深大洋环境
以远洋沉积为特征, 主要是从上覆水体中 缓慢沉降的细粒沉积 物
半深海相 沉积物也主要为泥质、浮游生物和碎屑三部分组成 水动力主要为洋流、风暴浪和等深流 无植物发育,生物以腹足类为主,生物扰动构造较发育 深海相
发育于大洋盆地,水深2000m以下,平均深度为4000m
底栖生物稀少。种类单调
沉积物也主要为软泥 ,陆源沉积物
海相学派的特点
1 强调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成因和相分布 的内在机制,可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对比。 2 将构造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供 给、气候变化作为影响层序产生的四大控制 因素。 3 对成岩作用的影响考虑较少。
被动大陆边缘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type continental margin) 定义: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 大陆边缘。 特点:拉张裂离作用显著,断陷盆地发育,缺乏海沟俯冲带,无 强烈的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的大陆边缘。 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 实例: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 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 。 活动大陆边缘(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Pacif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 定义: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强烈活 动的大陆边缘。 特点: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实例:安第斯、苏门答腊、亚平宁半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等。
1) 具陆棚坡折边缘的盆地特点
(1) 存在着明显地形分异的陆棚、陆坡和盆地地形。 (2) 具有明显分割陆棚沉积物与陆坡沉积物的陆棚坡折,两 侧存在突然的浅水到深水的过渡。 (3) 具有倾斜的斜坡沉积地层样式。当海平面下降到陆棚坡 折带以下时,形成峡谷以及斜坡扇和盆底扇。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ppt课件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ppt课件
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地质 特征和实际资料情况确定层序地层学研究流程。 层序地层学工作流程的制定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既能反映层序地层 理论的先进性和综合性,又 能反映工作流程的实上用超顶性超下超。层序地层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 究基础
一、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和 程序
1.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 2.层序地层学研究程序
速率的差异,可以发生海进、海退以及海岸线
的停滞不动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2)区域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的编制
区域性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的编制是在掌握区域地
质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那些穿过不同构造单元和不同盆地地形带的高分 辨率地震测线构成区域地震测网。地震剖面应具有清楚的 海岸上超记录、较为简单的构造变形和较充足的控制井
图上,以反映各个层序的地质时代范围、各层序相对接触
关系及其空间展布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4)确定海平面相对升降周 期,确定海岸上超的垂向 分量即海岸加积量及其与 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进 而确定同一层序内各个海 岸上超点处的海岸加积量 以及它们的累计量,即这 个层序的海平面相对上升 幅度。测定该层序的最远 上超点与上覆另一个层序 的最低海岸上超点之间的 海岸加积量,并以此作为 海平面下降的幅度,然后 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得出 各层序的海平面相对变化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曲线
二、海平面升降变化分析
1.估算全球海平面变迁幅度的方法
一、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1.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2.钻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3.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层序边界识别与层序年代 标定方法
2.利用海岸沉积物上超确定海平面 的相对变化
三、沉积速率、古气候和构造 沉降分析

层序地层学第4-6章

层序地层学第4-6章

基底面的整个形态由向上凹形变成平面行最终变为向上凸形。
31
5 体系域Systems Tracts
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1. 基准面快速上升形成陆架退积相,大部分河流相沉积在河流至浅海相中。 2. 浪蚀作用侵蚀下伏三角洲,继续为深水区提供砂体;低密度浊流在陡峭大陆斜坡处 被搬运下来(流水能量>沉积物负载),在低梯度盆地变成加积。
未下切河流或分流河道充填 简单,通常只包括河流沉积体系 高,有潜力接近1000:1 未下切 和并列单元高对应关系 保存在对应整合面的层段 平均 22
5 体系域Systems Tracts
下降期体系域Falling-stage systems tract
层序地层格架和下切河谷系统
23
5 体系域Systems Tracts
海侵地层的地层响应
海退体系域可能由两个不同的楔状体组成。一个位于陆架,一个位于
深水环境,在陆架边缘附近被沉积物路过区或剥蚀区分隔。
13
第五章 体系域 Chapter 5 Systems Tracts
14
5 体系域Systems Tracts
a低水位体系域:b海进体系域:c高水位体系域
经典层序地层模式 (Vail等,1987)
第四章 地层界面 Chapter 4 Stratigraphic Surfaces
1
4.2 地层终止类型 Types of stratal terminations
2
4.2 地层终止类型 Types of stratal terminations
厚度小于地震分辨率的顶积层的地震显示
3
4.3 层序地层界面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urfaces

层序地层学-第4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4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2 具有陆棚坡折边缘盆地的Ⅰ型层序模式
最大海泛面:以退积到加积式准层序
组的转变为特征,常为HST的下超面
密集段
高水位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SB1
上超、海岸上 超向下转移、 没有削蚀和下 陆架边缘体系域 切谷。微弱的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二、具有陆棚坡折的盆地的层序地层模式
1 具有陆棚坡折边缘盆地的特点
2 具有陆棚坡折边缘盆地的Ⅰ型层序模式 3 具有陆棚坡折边缘盆地的Ⅱ型层序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1 广泛出露地表的陆上侵蚀不整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1 广泛出露地表的陆上侵蚀不整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SB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三、首次海泛面识别标志
2 首次水进面为进积型准层序组(复合型准层序组)与退积型 准层序组的分界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海洋地质与资源教研室 辛仁臣
层序地层学
第四章 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
2 最大水进面为与达最远位置上超点对应的反射界面,该 界面之上具有一系列前积层的下超现象

《层序地层学》重点课程建设

《层序地层学》重点课程建设

《层序地层学》重点课程建设收稿日期:2018-04-16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教改项目“《层序地层学》重点课程建设”(2014-00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教改项目“《层序地层学》在线课程建设”(2015-002);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层序地层学》在线课程建设”(2016-ZX-408)作者简介:朱筱敏,男,教授,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教学科研工作。

当代地球科学正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科学化、综合化和数据化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修订、创新传统的地质理论或观念,充分利用多种信息,集成多种地学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新交叉学科[1]。

层序地层学适应了当今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它的出现在地质学以及与沉积学研究相关的科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影响[2]。

自1988年《层序地层学》诞生之后,中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和能源行业院校为研究生开设了学位课《层序地层学》,不断构建了合理先进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1992年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层序地层学》学位课,2000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层序地层学》教材,2002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品牌课,是一门特色鲜明、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生学位课程。

《层序地层学》教材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研究生教学用书”。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的支持下,《层序地层学》进行了20余年的重点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先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受益面广的、具有示范或辐射作用的精品课程。

下面是《层序地层学》重点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建设团结向上、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团队是开展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石。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第五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结论
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和 程序
1.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 2.层序地层学研究程序
二、海平面升降变化分析
1.估算全球海平面变迁幅度的方法 2.利用海岸沉积物上超确定海平面
(3)编制层序年代地层对比图,将地震剖面上解释的层序 地层剖面转换成纵坐标为地质年代、横坐标为距离的剖面 图上,以反映各个层序的地质时代范围、各层序相对接触 关系及其空间展布
(4)确定海平面相对升降周 期,确定海岸上超的垂向 分量即海岸加积量及其与 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进 而确定同一层序内各个海 岸上超点处的海岸加积量 以及它们的累计量,即这 个层序的海平面相对上升 幅度。测定该层序的最远 上超点与上覆另一个层序 的最低海岸上超点之间的 海岸加积量,并以此作为 海平面下降的幅度,然后 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得出 各层序的海平面相对变化 曲线
1.沉积速率分析
沉积速率研究可以分析盆地沉积物的充填历史, 为层序地层学的地层叠置样式研究、可容空间分析提供
资料。沉积速率系指单位时间沉积的沉积物厚度。对于
层序地层学研究来说,应该求取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沉积
的原始地层厚度,这就要求做盆地埋藏史分析。目前, 用于盆地埋藏史分析的方法有沉积速率法,回剥法和岩 石骨架纵坐标法,其中回剥法是最常见的方法。所谓回 剥法就是忽略地层横向拉伸等问题,认为单位地层在埋
岸上超作为海平面变化的可靠标志。海平面 相对上升的可靠标志是海岸上超向陆迁移, 海平面相对静止的可靠标志是海岸沉积物的 顶超现象,海平面下降的标志是海岸上超向 盆地中央方向的迁移。显然,盆地边缘的高

层序地层学复习纲要.doc

层序地层学复习纲要.doc

《层序地层学》夏习要点第一章层序地层学概论1.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层序地层学是在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同位素测年技术等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据地震、测井和露头资料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地层的新技术(方法)。

2.层序地层学的发展阶段:概念萌芽阶段(1948—1977) ................. . …… ------------- 层序概念建立阶段孕育阶段(1977-1988) ------------------------ -------- -------- 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论系统化阶段(1988年一现至) ------------- ----- ■层序地层学综合发展阶段第二章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学派1.控制层序的四个因素是什么:一个沉枳层序的岩性和地层叠苴样式常受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影响: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速率、气候2.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可表述为:遵循多个沉积学和地层学第一性原理的沉积地层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这种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在地质历史中周期性地出现,因而具有可预测性。

3.简述层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概念及准层序组的类型。

答:层序: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它是顶、底为一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一套相对整-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单元。

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体系域(system tract),体系域根据其在层序中的位置以及由海平面所限定的准层序组和准层序的堆积型式确定。

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准层序: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由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所限定的、有成因联系的一组相对整合的层或层组序列(Van Wagoner, 1985)。

准层序组:是指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种地层序列,其边界为一个重要的海泛面和与之可对比的面,有时它可与层序边界一致。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的不完全对称亚类型;C2.近完全—完全对称亚类型(实际资料来自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
图4-4 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常见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结构
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亚类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亚类型;C1.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C2.近完全—完全对称型(实际资料来自济阳盆地胜坨油田胜一区沙河街组二段)
图4-6 湖底浊积扇沉积体系中常见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结构类型
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B1.低可
容纳空间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非对称型;C1.近完全—完全对称型;
C2.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1)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
此类型以层序中仅保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下降半旋回则处于侵蚀冲刷状态而具有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结构,以及层序的底、顶界面都为冲刷面为显著特征。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此类型均可广泛发育,虽然沉积微相、沉积构造和物质组分的组合特征不一样,但由粒度变化显示的沉积序列非常相似,其共同的特点为:A.仅保存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下降半旋回表现为冲刷间断面;B.层序底界面为冲刷面,向上以发育变细的沉积序列显示“变深”的半旋回结构;C.主要发育在物源供给非常充沛的条件下;D.按岩性组成特征和保存状况,可细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两种亚类型:
图4-12 尤塔盆地绿河组河流-三角洲-湖泊体系体积划分
与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对称性变化
(据邓宏文,1995.略作修改)
2.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和沉积序列
短期旋回是根据野外剖面露头、钻井岩芯或测井曲线等实际资料所能识别的较小成因地层单元(表2-1),此类层序以Ⅴ级界面为层序边界(表2-6),与Vail的Ⅵ级旋回或准层序级别相当,厚度为数米至十数米级,时限跨度为0.1~0.5Ma,一般由数个具相似结构和岩性组合的超短期旋回层序叠加而成,个别与单个超短期旋回层序相当。在沉积序列上,通常为若干个微相叠置所构成的相组合和相序,可明确指示沉积环境变迁的方向。层序的结构类型和分布模式与超短期旋回层序基本一致(图4-2至11),亦可细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3类基本层序,以及低或高可容纳空间,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等7个亚类型(图4-1),显示此类层序的形成与超短期旋回层序有着相似的地层过程和沉积动力学条件。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

层序地层学教案-作业第一章: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1.1 层序地层学的定义1.2 层序地层学与传统地层学的区别1.3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2.1 地层单元的定义与分类2.2 地层序列的构成与特征2.3 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的研究意义第三章: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3.1 层序地层学的划分原则与方法3.2 层序地层学的对比技术与应用3.3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第四章: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与实践4.1 实习目的与任务4.2 实习地点与剖面选择4.3 实习过程与要求第五章:层序地层学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某盆地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5.2 案例二:某油田层序地层学应用实例5.3 案例三:某地区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成果分析第六章:层序地层学数值模拟与预测6.1 层序地层学数值模拟方法6.2 层序地层学预测技术6.3 数值模拟与预测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实例第七章: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分析7.1 沉积相的概念与分类7.2 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的关系7.3 沉积相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8.1 生物地层学的基本概念8.2 层序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相互关系8.3 生物地层学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层序地层学与构造地层学9.1 构造地层学的基本概念9.2 层序地层学与构造地层学的相互关系9.3 构造地层学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章:层序地层学实验技术与方法10.1 层序地层学实验技术概述10.2 实验操作流程与方法10.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岩心分析、地震资料解二、地层单元与地层序列难点解析:区分不同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和时间关系,以及地层序列在空间上的变化。

三、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难点解析:掌握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技术,包括关键层识别、时间地层单位划分等。

四、层序地层学野外实习与实践难点解析:如何在野外实际操作中识别地层单元和层序界面,以及如何记录和分析地质数据。

地震资料解释 11地震资料的沉积解释学生

地震资料解释 11地震资料的沉积解释学生
面升降 变化、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因素(不如上述的四个主要)如地壳负 载、主要沉积物类型(如硅质碎屑或碳酸盐)、 盆地类型和差异压实。
可容空间是由全球海平面变化和盆地沉降 产生供沉积物沉积的场所。在大多数情况下盆 地沉降可认为是恒定不变的(Posamentier, Vail,1988)。可容空间等于海平面变化率和盆 地沉降率的差值。
孕育阶段(1977-1988)-地震地层学形成和发展
以P.R.Vail(1988)等人编著的
《海平面变化综合分析》 以及Sangree,Wagoner和Mitchum等人 的层序地层学文献的发表为标志。
1989年,随着可容空间概念的建立,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趋于成熟、实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Cross)、
1980年 “地震地层学”被引进 (徐怀大,牛毓荃等,1980)
1988年 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实践, “陆相断陷盆地区域地震地层学研究”问世
(张万选等,1988) 1989年 组织编译了“应用层序地层学”
(张宏逵等,1990) 1993年 《层序地层学原理――海平面变化分析》
一书出版(徐怀大等,1993) 1995年 T.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派的理论、
• 即每个层序包括三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 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I型层序),或者是陆架边缘体 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II型层序)。这 些概念是层序地层学的核心,是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 的依托。
海相学派的特点
1 均强调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层序成 因和相分布的内在机制,可用于全 球范围内的地层对比。
Exxon
Vail
等1987
经典层序地层
Galloway 成因地层层序

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

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操应长教授《层序地层学》复习资料⼀、定义层序地层学:是根据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综合解释的学科。

时间的概念:界⾯是⼀个时间段旋回性:⼀套层序就是⼀个旋回,与地层旋回⼀致。

时间格架:全盆地对⽐的等时沉积体系。

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在层序内部没有主要的间断⾯。

定义:基于属性分析定义的地层学分析:岩性地层学,⽣物地层学,磁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异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性地层学:基于岩⽯性质分析,岩⽯地层单元间的界⾯常为不等时的岩性界⾯。

层序地层学:异地层学:介于岩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

基于边界不连续⾯界定的地层单位,其界⾯为不连续⾯(以岩性地层接触关系为表现)⼆、⼆、发展三阶段:(⼀)概念的提出(⼆)地震地层学反射波速度反映密度差异核⼼:全球海平⾯变化具有⼀致性,海平⾯变化控制了层序发育的特点。

应⽤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可预测和确定盆地的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和区域分布。

(三)层序地层学的综合发展阶段三、层序地层学的特点⼀)科学性1、统⼀性:构造运动、海平⾯变化2、等时性:等时界⾯3、时间性:层序界⾯代表⼀个时间段。

⼆)预测性三)综合性多种资料、多个学科的综合四、层序地层学⾯临的问题五、概念和术语的统⼀问题1、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成因问题2、层序地层学单元的级序划分3、深⽔层序地层学研究4、陆地沉积的层序地层研究:closs、vail第⼀章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海(湖)平⾯与可容空间绝对海(湖)平⾯/全球海平⾯:指海(湖)⾯相对于⼀个固定基准⾯如地⼼的⾼度,与盆地内局部因素⽆关,其升降变化多受盆地位置、⽔深、盆内沉积物量等因素控制。

相对湖(海)平⾯:沉积盆地的基底距离湖(海)⾯的⾼度,反映湖(海)盆基底的局部沉降或上升,其升降变化受控于湖(海)平⾯和湖(海)盆基底的位置。

湖(海)⽔深度:指沉积湖(海)盆内沉积物表⾯距湖(海)⾯的⾼度,其⼤⼩受控于相对湖(海)平⾯的位置与已形成的沉积物厚度。

13第四章地层学的其他方法和理论

13第四章地层学的其他方法和理论

13第四章地层学的其他方法和理论地层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地壳不同层位的岩石、构造、沉积特征以及形成演化,以揭示地球历史和动力学。

除了经典的相对年代学和绝对年代学方法,地层学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和理论,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对地层的研究。

一、地球物理方法:1.地震波法地震波法基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利用地震波速度衰减曲线和地震记录来确定地下地层结构。

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可以推断地下不同层位的岩性、厚度和构造。

2.重力法重力法根据地球物体引力的性质,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值,并绘制重力异常图。

地层的厚度、密度和地下构造变化会导致重力异常的产生,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地下地层的特征。

3.磁力法磁力法利用地球磁场的性质,测量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磁场强度和方向,并绘制磁力异常图。

地层的磁性差异和磁化过程可以导致磁力异常的产生,通过分析磁力异常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地下岩性和构造。

二、生物地层学方法:1.化石记录化石记录地层学是利用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层序。

化石的形态、种类和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特定的规律,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研究,可以建立起化石时代标尺和化石地带,从而推断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层序。

2.古生态学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群落和环境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环境偏好的分析,可以推断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变化。

不同生物群落和物种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通过对古生态环境的重建,可以揭示地层的演化和变化。

三、层序地层学方法:层序地层学是基于地层的垂直序列和侧向变化的特点,研究地层的时空格局和沉积动力学。

层序地层学方法包括:1.标尺地层学标尺地层学是建立地层序列和划分地层单元的基础。

通过对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和化石含量的研究,可以建立起地层序列和划分地层。

2.沉积层序学3.改变指示法改变指示法是利用特定事件、岩石特征或化学特征来划分地层序列。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 sequence stratigraphy):研究旋回式的、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 或无沉积作用面) 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 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学科,是地层学的分支学科。

——就是根据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曲线对比的共同点:1、突变界面2、沉积旋回3、沉积背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层序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层序地层学的萌芽阶段——概念萌芽阶段(1949-1977)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建立了层序地层学赖以发展的地质基础,包括以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及动力地貌学为依据建立的一些层序、旋回及均衡剖面理论等。

1、地质学的核心-地层学;地层学的核心——国际地层表(或国际地质年代表)成了讨论任何与沉积地质学有关问题的准绳和尺度。

2、国际地层表的根本问题:①地层表中各代、纪、世、期的命名没有反映出各地质时代的地质特征和它们内在成因联系,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

部分“系”是两分的,部分“系”是三分的。

②地层划分指南中提出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是一个三元分类系统。

没有把此三元分类系统统一到带有纵向成因演化特征的“年代地层单元”这一最根本的客观标准上3、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层序”概念的提出。

1)Hutton (1788)首次指出“不整合面”是区分隆起、剥蚀和沉积旋回的物理界面。

2) Lyell和Agassiz(1835,1840)提出的冰川理论中就初步讨论了海平面变化与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3)Suess (1906)发展了冰川理论并进一步讨论了海平面升降与沉积物上超和下超之间的关系。

4)Chamberlin (1909)论述了地壳运动控制了世界范围内海平面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Chamberlin 是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先驱。

4、层序的概念:“层序是以主要区域不整合为边界的地层集合体”二、地震地层学形成发展阶段——孕育阶段(1977-1988)1、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出现1) 精确定年方法:同位素年代定年;古地磁测量定年;超微生物分带定年2)板块构造理论发展成熟——深海钻探计划(ODP)的实施(1)地球物理和盆地分析方法去分析地壳的垂向升降、横向伸缩以及各种构造活动、(2)火山活动、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和规模(3)不同板块演化阶段和不同板块部位发育不同沉积类型组合3)古地理背景研究古沉积:沉积体系的概念和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古水深:沉积岩性、古生态学、特殊矿物古气候:孢粉组合、沉积岩性以及颜色古水温和古盐度: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包裹体4)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质学家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能够反映地下地层形态、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的不同维数的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边界受逆冲断层控制,盆地局部构造多呈线状或雁列式排列。

以东的拉张型沉积盆地,如松辽、渤海湾和珠江口盆地,,
盆地内基底断裂发育,盆地均以正断层为界,盆地的演化经历了燕
山期、喜马拉雅期的演化过程,都具有明显的断陷一拗陷双层结构。
由于盆地内部正断层的差异活动,造成了盆地凹凸相间的盆地结构,
盆地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缓坡,有时盆地中央发育隆起带。
关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盆地
的成因机制,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
是热沉降作用,即由于太平洋板块向
欧亚板块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挤压,
造成东部地壳向东蠕散、拉张减薄,
拉张作用造成软流圈上拱,盆地早期
以裂陷为特征,晚期因热流扩散岩石
圈冷却收缩,盆地下沉,以拗陷为特
征。陆相断陷盆地的拉张裂陷作用具
有阶段性、旋回性的特点,是一个不
3.拗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与油气勘探
二、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
1.层序和体系域边界特征
1)层序边界特征 2)体系域边界特征 3)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
2.体系域特征和层序地层样式
1)陡坡层序地层样式
2)深洼层序地层模式
3)马北斜坡带层序地层样式 4)马家铺高垒带层序地层样式 5)盆地层序地层样式
3.湖平面升降曲线特征
中,由于盆地基底差异沉降作用,形成了具有不同堆砌样式的盆地 充填序列
.
9
4)盆地构造演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不连续的、间歇的或幕式的盆地构造演化是形成 陆相层序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一般来说,一个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包括基底沉 降的快速期和基底沉降的静止或上升期,从而形成了 与百万年至千万年旋回相对应的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学
彭军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
1
讲 课 提 纲
绪论
第—章 层序地层学理论框架
第—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周期
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 海相层序地层学
第—节 碎屑岩层序地层样式
第二节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样式
• 陆相湖盆受构造和气候作用影响大、盆地类 型和结构复杂、湖盆水域浅小、近物源和多物源 供源方式、湖平面升降变化频繁、沉积体系类型 多且相变快、湖盆缺少明显的地形坡折等特征明 显不同于海相沉积盆地,所以,海平面升降变化 曲线对湖泊层序研究无指导意义。
• 要在陆相地层中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就必须要对陆相盆地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基 准面和沉积物的供给进行全面研究,才能作出能 反映陆相盆地地质特征的. 层序地层研究成果。5
1)湖平面升降变化曲线的制作
.2)湖平面升降变化曲线特征
3
4.断陷型湖泊层序地层样式与油气勘探
第一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一、湖盆构造作用和气候变化
1.湖盆构造作用及其对层序的控制
1)陆相湖盆成因机制
2)陆相湖盆结构特征
3)陆相湖盆的构造演化特征
4)盆地构造演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2.陆相盆地气候特征
1)中国陆相盆地中新生代气候特征
2)气候对陆相盆地层序的控制作用
二、湖平面升降变化
1.湖平面升降变化的确定依据
2.湖平面升降变化曲线的特征
三、湖盆的沉积旋回特征
.
4
• 由于湖泊等陆相沉积环境的异旋回沉积作用 与受控于海平面相对变化的海相盆地沉积作用具 有相似性,所以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海相碎屑 岩层序地层学原理能应用于陆相地层的研究。
连续的幂式沉降过程,这个阶段沉降
作用控制了盆地充填. 物的旋回性
7
2)陆相湖盆结构特征

根据盆地构造成因,以贺兰山、六盘山为界将中国陆块沉积
盆地划分成三种类型

以西的挤压性沉积盆地,如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
盆地结构受控于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盆地往往
呈不对称状,发育了明显的中新生代山前拗陷,无明显岩浆活动,

以及处于过渡型沉积盆地的基底坚硬,盆地结构表现为东西不对称
的特点,西缘多发育逆冲断裂带
.
8
2)陆相湖盆结构特征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受基底性质、断裂构造运动的影响, 盆地结构类型多样且复杂。根据盆地基底差异沉降的特点,可将中
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结构划分成三种类型,即单断箕状盆地、双断 裂陷盆地和断层活动很弱的坳陷盆地 。在不同结构类型的陆相盆地
一、湖盆构造作用和气候变化
1.湖盆构造作用及其对层序的控制
1)陆相湖盆成因机制
人们普遍接受的有两种沉积盆地形成机制。第一种盆地形成机制是 洼地内沉积物按地形法则发生堆积,由于岩石圈的负载作用,岩石 圈发生并不流动的弹性变形。岩石圈凭借其弹性可承受宽度等于其 深度量级的负载,这种均衡下沉可以导致沉积物的总厚度达到初始 地形异常的2~3倍,从属这种成因机制的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 和大陆裂开的地区 。第二种盆地形成机制就是热沉降作用。由于地 幔深部物质上涌,在大陆岩石圈之下形成热点,大陆岩石圈受热被 拉张变薄。随着均衡上隆,在地壳上部足以产生断裂的裂陷盆地, 从而导致盆地的沉降和沉积物的沉积 。这种断陷盆地的沉降受多种 因素的控制 ,随着盆地中沉积物负载作用的加大,盆地区域下沉作 用就显得更加明显,此时,盆地就由断陷向拗陷转化,构成一个盆 地演化和沉积充填发展旋回。这种. 由断陷向拗陷转化的盆地发6展过 程在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是非常普遍的。
二、湖平面升降变化
1.湖平面升降变化的确定依据 2.湖平面升降变化曲线的特征
三、湖盆的沉积旋回特征
1.层序界面特征
1)层序界面在构造和古生物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2)层序边界在岩心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3)层序边界在地球物理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2.体系域类型及特征
1)首次湖泛面 2)最大湖泛面 3)体系域类型及特征
第四章 陆相层序地层学
第一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第二节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
第五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结论
.
2
第四章 陆相层序地层学 第二节 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
第一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一、拗陷湖泊层序地层样式
一、湖盆构造作用和气候变化
1.湖盆构造作用及其对层序的控制 1)陆相湖盆成因机制 2)陆相湖盆结构特征 3)陆相湖盆的构造演化特征 4)盆地构造演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2.陆相盆地气候特征 1)中国陆相盆地中新生代气候特征 2)气候对陆相盆地层序的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