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民居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与分类。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特色元素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理环境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多为山地和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形容四川为“天府之国”,即因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而得名。
四川的地理环境为民居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川的多山之地,使得四川民居常常出现独特的悬空建筑,以适应山地环境。
四川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湿润气候,也对民居的建筑材料和防潮措施提出了特殊要求,使得四川民居在建筑材料和防潮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二、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四川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传统的川西土楼建筑、川北的“黄龙府”、川东的“瓦厂”、川南的“宅院”等等。
其中,以川西土楼建筑最为著名。
土楼建筑是四川的独特民居建筑之一,它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和石灰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防潮性能。
土楼建筑通常由多层楼房组成,一层为家庭集聚之所,二层以上为住宅,最顶层则用于储存粮食和干燥谷物。
土楼建筑在外观上常常呈现出雄伟壮观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力。
三、四川民居的特色元素1. 四合院:四川民居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四合院,它的基本布局由正厅、次厅和庭院组成。
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注重庭院的利用,能够形成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环境,同时也能形成家庭成员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2. 前庭后院:四川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前庭后院的布局,即民居前部为庭院,后部为院落。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使得户内户外空间的界限清晰,同时也便于家庭生活的组织和管理。
3. 塔楼:四川民居中常常出现塔楼,塔楼常常用于存放家族文物、家谱和祭祀祖先。
塔楼在建筑形式和外观上常常具有独特的特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四川民居的分类根据地理区域和建筑特点,四川民居可以分为川西土楼、川北民居、“黄龙府”、“瓦厂”和川南宅院等几个主要类型。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点:1.川西藏南木结构的特点:四川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适应地震和山区多雨的气候条件。
川西藏南地区的木结构民居通常采用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以方便住户居住和日常生活。
2.川东平原的砖木结构:川东地区相对平原,土地肥沃,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地理条件和改善住房质量。
3.耐震性强:四川地处地震带,因此四川民居一直注重耐震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好的保护。
4.斗拱和剪刀撑:四川民居传统的屋顶通常采用斗拱和剪刀撑的结构,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5.丰富的装饰:四川民居装饰富丽而精美,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剪纸、彩绘等。
这些装饰物代表了四川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分类:1.川西藏南木结构民居:川西藏南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方便在多雨的气候中居住。
这些民居一般为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房屋外墙多使用木材和木板,屋顶采用石破、砖瓦等搭结构。
2.川东平原砖木结构民居:川东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建造,以提高住宅的质量。
这些民居一般为两层楼,使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更重视实用性和耐用性。
3.群体民居: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群体民居,它们通常由多户人家组成,具有共享的内部空间和设施,如天井、厨房和储物间等。
这种民居形式一直代表了四川人民的亲情观念和社区意识。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民居也出现在四川地区,但传统的四川民居依然是人们对家园的情感寄托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例析民居建筑艺术与现代住宅设计
例析民居建筑艺术与现代住宅设计四川是长江上游,西部内陆多民族、幅员辽阔的重要省份,古蜀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民居建筑作为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地理、气候、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民居形式多种多样。
并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它还融入了来自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因素和多元的建筑文化理念,形成了其独有的四川民居建筑风格。
这一建筑风格理应成为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源泉,成为其创作的条件和土壤。
一、四川民居的类型和一般特征(一)四川民居的类型四川民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成都十二桥杆栏式建筑遗址。
由于四川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且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居。
明末清初湖、广、赣、黔、陕、甘等地移民入川后,四川民居更形成了既具有传统色彩,又富于多元变化的民居特点。
同时四川幅员广阔,地貌特征多样,因此,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以及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差别,使四川民居的建筑样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川传统民居。
四川民居就其形态来看,有井干式、杆栏式、四合院式、碉房、帐篷等五类。
其中,四合院是四川传统民居中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民居样式,四合院按其使用功能又可划分为第宅、庄园、宅院、店居、农舍等五类。
(二)四川民居的一般特征1、整体布局合理。
四川地形复杂,为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巧妙利用地形,民居建筑群多沿山而行,顺江而建,因此四川民居整体布局顺应地形,灵活多变,规划合理。
2、单体布局特点鲜明。
四川民居在建筑单体的平面空间处理上,具有轴线明确、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的布局特点。
3、就地取材。
四川民居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用材经验,建筑用材十分广泛,在建筑材料上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
4、单体建筑富于变化。
四川民居单体外围封闭,内部空间开敞,多数都设有天井,但天井较小;建筑结构上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屋顶为青瓦坡屋顶,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出檐较大,有硬挑和软挑两种;墙壁材料因材致用,多用白粉涂抹。
地域性民居元素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省西充县双龙桥新农村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
地域性民居元素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省西充县双龙桥新农村综合体建筑设计为例丁蕾段威摘要: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遗存的瑰宝,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本活的建筑百科全书。
其所承载的建筑理念和建筑特色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从四川传统民居入手,着眼于四川传统民居的要素的研究,发掘其对现代民居设计建造的指导意义。
借双龙桥村综合体建设的契机,将四川传统民居要素和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和,应用于综合体民居的设计建造之中,设计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宅。
关键词:四川民居新农村综合体建筑设计1.前言传统民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民居形式记载着本区域内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传统民居较其他建筑类型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是在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经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创造出的属于本民族的艺术精华。
传统民居所承载的建筑理念、建筑文化、建筑形式、营造特点都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
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
四川省委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综合体的概念,即在场镇周边建成的、农户居住规模较大、产业支撑发展有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全的、能初步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比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片建设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1]。
在综合体规划设计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民居设计应“结合地域文化和传统民居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丰富外观立面、优化内部功能,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塑造自然和谐的农房建筑特色,防止出现呆板‘火柴盒’式的建筑造型[2]。
”因此,在对地域内民居元素深入研究之后,将地域内传统的民居元素融入至综合体建筑设计之中,是体现综合体建筑特色的有效方式之一。
2.四川民居的特征2.1民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巴蜀地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自古以来,四川人民就造就了灿烂的文化,掌握了一定的营建技术,创造出干栏式民居。
四川民居资料
四川民居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四川的乡村和城市,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四川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古代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传统四川民居的特点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著称。
在建筑形式上,四川民居通常采用独特的四合院或者多进多层的布局,建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常采用青瓦或茅草覆盖,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四川民居建筑材料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气候潮湿多雨,因此四川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木质结构既能够适应当地湿润的气候环境,又能有效抵御地震。
此外,四川民居中常采用石材来作为地基和墙体的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往往采用天然材料,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
四川民居的布局和风格四川民居在布局和风格上非常注重“四合五常六厅”的设计理念。
所谓“四合”,即院子四周建有房屋,院子中心留有空地,形成四合院布局。
而“五常”则指房屋中有前中后三间正房和两间辅房,呈叉字形排列,具有鲜明的层次感。
此外,“六厅”指正房内的分割,将房屋内部划分为前后廳、厅、厢房等区域,以满足家庭生活的不同需求。
整体布局上让四川民居显得宽敞、明亮且合理。
四川民居的装饰和风水四川民居在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绘画,并融入了中国传统风水理念。
门楣、梁头、柱子等处常常雕刻着狮子、龙凤等吉祥动物,寓意着家庭宁静和幸福。
在墙壁上,常常会见到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山水、人物、花卉等,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设计中,四川民居也十分重视风水,如“开门见山”、“背山靠水”等设计原则,让建筑更符合自然环境,为主人带来好运。
现代四川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四川民居逐渐演变为现代风格的建筑。
现代的四川民居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使建筑更加坚固、舒适、实用和美观。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居即使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各地民居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四川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其民居形式确有许多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
四川自然地理气候及材料概况(一)地形地貌四川全省地形大致以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的东部边界为线,划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差异显著的部分,其面积在全省(包括重庆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小各约占一半。
川西高原多为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四川盆地则几乎为汉族居住,仅川南及川东南边远地区有土家族、荷族等少数民族居住。
本节主要介绍四川汉族民居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基本特征。
此外,从行政区划分,重庆市已确定为宣辖市,但从自然地理角度看、重庆民居仍纳入四川民居作统一论述。
四川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外流盆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700米,除川西成都平原约占面积7%外,余多为正陵、低山,加上盆地内河流遍布,沟谷探堑,地形变化大,地貌形态丰富。
盆地四周高山峻岭,封闭围合,海拔1000—3000米以上,北及东北为米仓山、大巴山,东为巫山,东南及南为武陵山、大娄山、西及西南为大凉山、大雪山、耶睐山,西北则是眠山、龙门山等山脉。
这种独特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特征,世所罕见。
所以,自古即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四川省境内河川纵横,长江在三峡以上称川江,白宫宾以上又称金沙江.白西北青藏高原而来,从西至东横穿盆地南部.雅碧汀、眠汀、沦江、嘉陵江、渠江、乌江、涪江等十余条文干流注入长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又兼舟揖交通之便。
成都平原因有都江堰灌溉之便利、自古号称“天府之回”,富庶甲于天下。
全川地理特征丰富多样,平原匠陵、山地高原、草地湖79等淘兼而有之,名山大川精聚纷呈,自然景观中外称誉。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都堪称世界一流风景大观:巴山蜀水,地灵人杰,成为四川山地民尼异彩衬映的底景和生长的根基。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摘要: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1.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2.四川民居的地形地貌影响3.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四川民居的类型及特点2.四川民居的布局与结构3.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1.四川民居与当地民俗的关系2.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3.四川民居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将从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分类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四川民居的地域特色四川民居的历史背景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
四川民居在历史演变中,受到了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四川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砖石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竹子、土石等资源。
由于四川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四川民居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四川民居还广泛采用砖石、竹子等材料,使得建筑外观朴实、经济实用。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四川民居的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根据地域、气候、建筑材料等因素,四川民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成都平原地区民居:成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具有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布局严谨,以厅堂为中心,两侧设有卧室、书房等。
2.川南地区民居:川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民居建筑风格独特。
例如,自贡地区的盐商住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融合了川南民居与西方建筑元素。
3.川东地区民居:川东地区地势较高,民居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具有坚固、稳重的特点。
建筑外观多呈阶梯状,内部布局以厅堂为中心,周围设有卧室、厨房等。
三、四川民居的文化内涵四川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四川人民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和民俗风情。
四川民居的装饰风格多样,例如,川西民居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为主要装饰手段,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
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1四川民居元素的特征分类四川民居给人的总体映像是“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
但因东南西北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有所差异,因而,四川各地民居也略有不同。
具体表现在各个地域建筑的空间组成、构造技术、装饰装修、材料质感及色彩、艺术形式和风格等上面。
四川民居按大地域可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种类型。
1. 1 统一性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在建筑结构上,民居以悬山穿斗结构为主;屋面多用小青瓦,屋顶出檐较深;墙体是穿枋与木柱组成的方格套粉白竹编夹壁墙。
1. 2差异性1. 2. 1 川东民居川东民居建筑共同特点为:沿街面大出檐,宽街沿,山面多为竹编夹泥墙套白,木板壁墙,部分地区面街一侧用“七”字挑檐(图1)。
农村建筑平面多成“一”字形和“丁”字形。
相对于川西而言,四合院较少。
吊脚楼是川东的一大特色,如今龚滩、瓷器口保留较多。
龚滩被称为杆栏式建筑的博物馆。
图1“七”字挑檐墙体:在部分地区,民居外墙有的采用天然加工成石砖大小,以灰浆加以连接,显得古朴厚实(图2) 。
大门:大门多呈“八”字形,在门扉上常刻以字画。
屋脊: 常有龙凤虎狮之类饰物, 屋脊常上翘。
窗:川东居民爱用回字格,并有莲子、喜梅等饰物。
柱础:雕花细腻,题材常以龙凤、牡丹、云气纹、麒麟等为主图2石砖墙2. 1四川民居元素应用实例2. 1. 1 绵阳芙蓉汉城民居元素应用实例芙蓉汉城是将四川民居演绎得较好的一个范例,特别是在商铺的设计上,大胆地将四川民居加以提炼并与现代材料融糅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传统的美得以延伸,同时也丰富了地方建筑特色。
此外,还将四川民居的脊饰应用为园林小品,别有一番特色(图6, 7, 8) 。
图6传统和现代的结合2. 1. 2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民居元素应用实例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代表。
陈列馆沿用了川东民居的传统元素:穿斗、坡屋顶、粉墙灰瓦(图9, 10) 。
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艺术
川西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艺术川西指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又称成都平原,当地称之为川西坝子。
广义的川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峡山之间,中部的眠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
狭义的川西平原仅指都江堰、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传统的川西民居就是诞生于这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
川西民居,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从民居建筑采用的材质和样式来看,川西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穿斗”结构(又叫“穿斗式木结构”),这种结构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使用的材料一般来自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体现了川西民居建筑就地取材、自然生态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的木制构件均可以循环使用。
川西建筑的墙体无定规,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还有四川特有的竹编夹泥墙(先用竹片编织,现敷上泥巴,既透气,又吸潮,新津观音寺著名的明代壁画就是画在这样的竹编夹泥墙上,让壁画修复专家们瞠目结舌,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选择众多,以经济、廉价、易得的材料为主。
住宅外墙多采用利于阳光反射的白色为基色调,或者夯土原本的黄色,以解决四川地区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采光问题。
川西建筑的屋顶均为两面坡式,覆以小青瓦,采用的是“冷摊瓦”工艺,即在房顶仅用一厘米左右厚的小青瓦,不设木望板,不加黏合料,以“一搭三”的方法,散铺在瓦桷子上。
冷摊瓦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既可以遮挡阳光辐射,又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墙面或渗入屋内,而且透气性良好,对冬天保暖、夏天防暑以及房屋内外的气流交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推荐】川北民居范例-推荐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川北民居范例篇一: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1 四川民居元素的特征分类四川民居给人的总体映像是“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
但因东南西北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有所差异,因而,四川各地民居也略有不同。
具体表现在各个地域建筑的空间组成、构造技术、装饰装修、材料质感及色彩、艺术形式和风格等上面。
四川民居按大地域可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种类型。
1. 1 统一性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在建筑结构上,民居以悬山穿斗结构为主;屋面多用小青瓦,屋顶出檐较深;墙体是穿枋与木柱组成的方格套粉白竹编夹壁墙。
1. 2 差异性1. 2. 1 川东民居川东民居建筑共同特点为:沿街面大出檐,宽街沿,山面多为竹编夹泥墙套白,木板壁墙,部分地区面街一侧用“七”字挑檐(图1)。
农村建筑平面多成“一”字形和“丁”字形。
相对于川西而言,四合院较少。
吊脚楼是川东的一大特色,如今龚滩、瓷器口保留较多。
龚滩被称为杆栏式建筑的博物馆。
图1 “七”字挑檐墙体:在部分地区,民居外墙有的采用天然加工成石砖大小,以灰浆加以连接,显得古朴厚实(图2) 。
大门:大门多呈“八”字形,在门扉上常刻以字画。
屋脊: 常有龙凤虎狮之类饰物, 屋脊常上翘。
窗:川东居民爱用回字格,并有莲子、喜梅等饰物。
柱础:雕花细腻,题材常以龙凤、牡丹、云气纹、麒麟等为主图2 石砖墙2. 1 四川民居元素应用实例2. 1. 1 绵阳芙蓉汉城民居元素应用实例芙蓉汉城是将四川民居演绎得较好的一个范例,特别是在商铺的设计上,大胆地将四川民居加以提炼并与现代材料融糅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传统的美得以延伸,同时也丰富了地方建筑特色。
此外,还将四川民居的脊饰应用为园林小品,别有一番特色(图6, 7, 8) 。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传统建筑一直以来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演绎,其中四川民居和藏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个重要分支,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四川民居与藏式建筑进行比较和探讨,以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多样性。
一、四川民居四川民居是根据四川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类型。
四川民居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其建筑风格受到了汉族文化和川西藏族文化的影响。
四川民居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木材、砖瓦和石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两层和三层的楼房、四合院和独立的小屋等。
在建筑结构上,四川民居注重坚固耐用和适应地震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木材进行搭建,木结构牢固,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影响。
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考虑到了通风、采光和采暖等方面的需求。
四川民居的外观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感。
多数民居都有两个独立的庭院,分别位于前后两侧,形成了一个中心轴线,使整个建筑显得平衡和谐。
同时,四川民居也注重装饰和雕刻,常在门楣、门框和窗户上雕刻各种图案,体现了川西传统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藏式建筑藏式建筑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于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藏族民族文化的熏陶下。
藏式建筑以宗教寺庙为主,同时也包括了民居、藏医院和政府建筑等。
藏式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土坯和木材,建筑形式以独栋和多进院式为主。
藏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的高度和规模。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藏式建筑通常采用平顶或者斜顶的设计,以抵御寒冷的气候。
同时,寺庙建筑通常较大,规模宏大,体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崇尚和尊重。
藏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藏族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建筑的装饰上常常使用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和经文,以祈求祥和和吉祥。
同时,建筑内部也常常摆放佛像和经书,彰显了藏族人们虔诚的信仰。
结语通过对四川民居和藏式建筑的比较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川东北民居特色及其运用浅述
川东北民居特色及其运用浅述四川东北地区,东、南邻重庆,北接陕西、甘肃两省。
境内有涪江、嘉陵江等重要河流,其中,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区。
区域内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元、广安、巴中六市,地缘相邻,文脉相承,地貌相似,多属丘陵。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到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这里的民居建筑兼有北方建筑和南方建筑的特征,风味独特,自成体系。
一、四川东北地区民居的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平面形态多因地制宜,有“一”字型,“L”字型和“凹”字型以及四合院形态。
“一”字型是最为简易的样式,常见三开间,少见五开间,中间为堂屋,东为卧室,西为厨房。
农村常见在房屋山墙外修建单坡“偏厦”,用于圈养牲畜或储存杂物。
这种形制多用于普通的民居建筑。
“L”字型,即房屋的平面形态呈类似于“L”的拐角状,是由“一”字型衍生而来一种平面形态。
垂直于“一”字建筑主体,在一端加盖数间房屋,可作为卧室、厨房,堂屋仍然位于“一”字建筑的中间一间。
“L”型的建筑前亦形成了一个半围合式的院子,可用作晒场和户外活动场地。
这种形制的用房在当地十分常见,不论在山地、河谷还是平坝地形区都有分布。
“凹”字型,即三合院的平面形态,由“L”字型平面形态衍生而来,在垂直于“一”字建筑主体的另一端,再加盖数间房屋。
左右两侧房屋间数和体量视地形条件可以灵活布置,无需完全对称和相同。
堂屋仍多位于“一”字建筑的中间一间。
房屋三面围合形成的空地,配以篱笆栅栏等具有更好的私密性。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民居常见布局形式,在四川东北地区比较少,但亦有集中存在,如巴中市恩阳古镇的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
外观与色彩特征四川东北地区的民居多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结构外露,从外部可以直接看到突出墙体的深棕色的木梁和木柱,墙身多为白色的竹篾土夹墙,与棕色的木构架形成强烈的对比。
临街的铺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
广元等地有些民居受到陕西民居的影响,又具有北方民居围墙厚实等特点。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在中国南方的许多潮湿地域,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在地面立起木桩,并在上面建造房屋的方法,这种 形式的建筑在四川各地均有分布,还可以在山区及沿河的一些老场镇见到。从成都市十二桥出土的商周建筑遗址 来看,2800年前成都就已经采用木桩基础、木地梁,墙体和屋顶用竹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干栏式结构。到了汉 代又发展成高勒脚和架空地板的木结构楼房。 结构比较复杂的干栏式建筑,上层的前部有宽廊及晒台,后面是 堂屋与卧室,堂屋内设火笼或祭神台。有的大屋宽可达五间,高三层,楼梯可置于室外也可以置于室内。干栏式 建筑常常根据地形布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兴建,沿山而行,顺江而建,遇弯则曲,开合有致,不拘一格。干栏 式建筑有很强的山地适应性,多建于斜坡与河畔,靠近水源和道路,迎风朝阳,居高临下。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 点是房屋架空,这样既可以防水防潮,还可以抵御野兽虫蛇的侵袭。在农村,房屋下面的架空部分作为牛栏猪圈, 上面住人或贮存粮食。建筑的上层采光良好,下层空气流通,这在多雨潮湿的四川农村非常实用。
四川民居
在这里,你的空间观念会改变。一张小床,高度只能坐起,而不能在床上站立。空间不大,但个人的私密感 和庇护感却很强。室内光线虽不好,但临窗设一小桌,读书十分幽静,累了向外俯视。
近处是一片房顶,上面挂著五颜六色的衣服;远处是烟雾蒙蒙的江面肩来低沉的气笛声。这样的美景在其他 城市的高层建筑上是领悟不到的。这种随便意识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形成建筑风格的千变万化。这里的人们没 有愚公移山的气魄,却依附于自然,对自然撒娇,体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亲和而随意。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聚落民居和聚落建筑群。
其中,传统聚落民居以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为代表,这种民居基本上是围绕旧城核心形成的区域,在旧城改造的新建设中几乎没有保留。
典型的如阆中古城明清民居区,规模大,衔巷纵横,以华光楼为中心市楼,以十字街为主要布局形式,规则有序。
有90多条街道和小巷,商店众多,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一色木瓦房,青石铺地,街景散落,环境古色古香。
古城里有几十个民居庭院,各具特色。
另一类是聚落建筑群,数量最大的是民居,也是乡土营建的原型。
根据居住者的不同身份可分为普通民居、土司官寨、商居型住宅。
传统的藏族民居,无论规模大小,房屋从下至上均由三部分空间组成:底层圈养牲畜,以获取肉食、奶类、肥料等生活物质保障;中间层是人的居所,有主室锅庄房(也有称为茶房)、卧室,以及用于加工、储藏粮食和草料等功能的空间,是主要的起居场所;顶层是神的居处,设置经堂、煨桑台、插风马旗等,敬神礼佛,表达神在人之上的精神崇拜,体现出藏传佛教中“神、人、畜”三界共居的建筑格局。
大多数民居是集中式的独栋建筑,外观形体整洁,体量高大。
土司官寨由于既是住宅又兼有衙署的复合功能,不同功能分处于不同的建筑单体中,各功能房屋围合成院,自成一体。
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居型住宅,往往四周封闭围合,内部留出中庭天井。
以上就是四川民居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四川民居总体特点概括为: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边为川西高原,往东是川西成都平原、峨眉山平原,龙泉山,最后到达四川盆地。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盆地内多为丘陵低山,河流密布,盆地周围由高山峻岭围合,与外界相对隔离,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实属罕见。
(地形简图)四川人选择在山区丘陵谷地间的小盆地建造房子,这种小盆地俗称“坝子”或“平坝”。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而夏季东南季风又可长驱直入。
盆地由于地形的封闭状态,具有冬暖、夏热、春旱、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
盆地内极其边缘降水量大,因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在盆地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山地一带降水量大,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西蜀漏天”之称。
(简图)充沛的雨水常因夜晚温度较低而形成川中多夜雨的现象,所以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此处。
因此全川湿度很大,为解决闷热的不适,房屋的自然通风和除湿避潮成了普遍要求。
冬季阴冷,需要适当的采暖。
有时候秋冬季节很少见晴天,整日笼罩在低云浓雾中,对房子的朝向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
四川盛产竹子,有各种种类,比如楠竹、斑竹、寿竹、白夹竹等等,竹子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也可用来造房子,有一种所谓的“捆绑式结构”的房屋几乎全部是用竹材建成的。
四川山地多,森里密布,木材资源分布广泛,各种松、杉、柏、杨、槐以及香樟、楠木等高级木材,据说楠木所建的房屋,不生虫,不结蜘蛛网,且利于人身心健康。
举目是山的环境,开山采石,就地取材,是建房修路必然之举。
四川各地有桐树、漆树生长,盛产桐油和土漆,是建筑油漆装饰广泛使用的材料。
因此四川传统民居建筑所需的砖、瓦、砂、土、石及各种木材都是取自本土,使用多种多样的地方材料时,又会利用它们各自特点。
四川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高原和峡谷地区。
今天的四川人大多是躲避战乱移民而来,移民入川后可以“插标占地”,即自己随便插立标志,就占有土地。
案例分析
五、营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
•
在传统聚落中, 由于农耕为主癿自然经济、紧密癿血缘纽带, 加上相对宽松癿 政治氛围, 使得人不人之间癿交往频繁而顺畅。 罗城古镇强调人际交往、 邻里友善癿环境氛围, 人性化癿交往空间以及空间 序列结构、建筑形态布局、比例尺度等所体现出来癿精髓, 都是当前人居环境 营造中值得借鉴癿。
四、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
• 传统聚落鲜明癿个性往往在于其地域性。传统聚落中带有民俗特 点癿生活方式, 是其场所精神癿人文体现。 • 罗城癿布局和建筑风貌都体现出特有癿浓浓地域风情: 凉厅下宜 人癿休闲空间体现了地域文化氛围, 民居风貌体现出明显癿地域 建筑文化特色。在千城一面、万乡一貌癿今天, 人们癿领域感和 归属感正在逐渐消失, 而从传统聚落中吸取精髓、创造出具有地 域特色癿人居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
• 四川植被茂盛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如木、竹、松等 • 民间艺术 • 成都平原的民间艺术除了绘画、书法、雕刻、 剪纸、布艺外,最有地区特色的是川剧和蜀绣。 •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民居装饰的物质基础和 文化基础,充分了解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 环境,是了解
在传统聚落中, 人与建筑, 人与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它所创造的环境 经数代人的建设与修正, 富有新陈代谢性, 往往是理想生态环境模式的基本 雏形, 是现代人居环境所追求的目标。
• 罗城传统聚落癿形成经历了几百年, 其选址和布局适 宜于地域环境癿要求, 是先民面对自然环境丌断思考 所积累癿结果, 体现了先民对精神、物质癿群体性追 求。古镇癿街道空间形态和街道尺度, 体现了场镇对 于自然癿顺应和融合, 而凉厅和竹编隔墙, 则适应了场 镇自身癿气候特点, 具有生态性和节能性。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摘要:一、四川民居的特点1.依山临水,与环境融合2.历史演变:干栏式建筑3.建筑结构:穿斗式、抬梁式4.功能分区明确5.注重风水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围龙屋2.客家土楼3.庭园式民居正文: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川民居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四川民居的特点1.依山临水,与环境融合四川民居非常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大多依山临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
古林修竹、挖池堆石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运用于民居建筑中,使之具有特殊的韵味。
2.历史演变:干栏式建筑四川民居源于远古的干栏式建筑,经过殷商时期、汉代等地干栏式建筑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四川民居建筑风格。
3.建筑结构:穿斗式、抬梁式四川民居的建筑结构多为穿斗式、抬梁式,有撑拱、斗拱的作法,体现出四川传统民居的布局和风格。
4.功能分区明确四川民居多为四合院布局,分为前堂、后寝、厨房、望楼等四个院落,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5.注重风水四川民居讲究风水,建筑布局和设计都充分考虑风水因素,以求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二、四川民居的分类1.围龙屋围龙屋是四川民居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
围龙屋建筑呈圆形或半圆形,以山为依托,形成独特的建筑群体。
2.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四川民居的另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客家地区。
客家土楼高大、气势雄浑,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3.庭园式民居庭园式民居是四川民居的另一种形式,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
庭园式民居具有典型的四川传统建筑风格,强调庭园与建筑的融合,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一、独特的地域风格.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
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
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
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二、融环境为一体.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
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
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四、兼容性较强。
四川古建筑民居的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四川古建筑民居的类型及特点有哪些?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居既是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各地民居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四川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包括重庆市),其民居形式确有许多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
四川民居形式确有许多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
聚落形态川内人口密集,城镇乡场众多,汉族民居的分布从聚落形态角度论可划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县城以上的城镇民居,二是区乡以下的乡场民居,三是广大农村民居。
前两类为街坊聚居式,后一类为自由散居式。
(1)聚落城镇民居这类民居基本上是围绕旧城核心形成片区,在目前旧城改造的新建设中已保留不多,较典型的有阆中古城明清民居片区,规模较大,衔巷纵横,以华光楼为中心市楼,以十字街为主要布局形态,较为规整有序,大小街巷九十余条,店铺林立,商贸百业发达兴旺。
一色木构瓦房,青石铺地,街景错落有致,环境古色古香。
古城区内保留的民居大院数十座。
各具特色,名胜古迹如张飞庙、文庙、考棚、寺庙等成为民居群落的重要内容和文化景点。
阆中古城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社会城市居住功能与其他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布局。
类似的例子还有资中的清风—条街、巴中老城区、大足老城一条衔等等。
(2)聚落乡场民居乡场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贸易交往中心,聚居形态因地形条件而随宜变化,不论是傍山麓,临溪河,坐垭口,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成一体。
四川乡场布局形态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一是平行等高线的依山式,即利用较为宽展的台地,常是水平一条街式,一边傍水而筑,一边临崖吊脚。
或者只靠山面河,呈半边街式,如石宝寨下石宝场、宜宾月波场等。
二是依山绕缠式,即街巷布局随弯就势盘绕而上形成聚落,乡场内房屋错落,布量自由,街巷或断或续,溪涧穿插其间,空间变化十富。
如巴中恩阳镇、酋阳龚滩场等。
三是垂直等高线的爬梯式,即场镇街巷以梯道为主,背山面河,顺坡而上,可由河边直达山颠,十分壮观,如达县石梯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应用
1四川民居元素的特征分类
四川民居给人的总体映像是“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
但因东南西北文化习俗、地理环境等有所差异,因而,四川各地民居也略有不同。
具体表现在各个地域建筑的空间组成、构造技术、装饰装修、材料质感及色彩、艺术形式和风格等上面。
四川民居按大地域可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种类型。
1. 1 统一性
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在建筑结构上,民居以悬山穿斗结构为主;屋面多用小青瓦,屋顶出檐较深;墙体是穿枋与木柱组成的方格套粉白竹编夹壁墙。
1. 2差异性
1. 2. 1 川东民居
川东民居建筑共同特点为:沿街面大出檐,宽街沿,山面多为竹编夹泥墙套白,木
板壁墙,部分地区面街一侧用“七”字挑檐(图1)。
农村建筑平面多成“一”字形和“丁”字形。
相对于川西而言,四合院较少。
吊脚楼是川东的一大特色,如今龚滩、瓷器口保留较多。
龚滩被称为杆栏式建筑的博物馆。
图1“七”字挑檐
墙体:在部分地区,民居外墙有的采用天然加工成石砖大小,以灰浆加以连接,显得古朴厚实(图2) 。
大门:大门多呈“八”字形,在门扉上常刻以字画。
屋脊: 常有龙凤虎狮之类饰物, 屋脊常上翘。
窗:川东居民爱用回字格,并有莲子、喜梅等饰物。
柱础:雕花细腻,题材常以龙凤、牡丹、云气纹、麒麟等为主
图2石砖墙
2. 1四川民居元素应用实例
2. 1. 1 绵阳芙蓉汉城民居元素应用实例
芙蓉汉城是将四川民居演绎得较好的一个范例,特别是在商铺的设计上,大胆地将四川民居加以提炼并与现代材料融糅在一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传统的美得以延伸,同时也丰富了地方建筑特色。
此外,还将四川民居的脊饰应用为园
林小品,别有一番特色(图6, 7, 8) 。
图6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2. 1. 2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民居元素应用实例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代表。
陈列馆沿用了川东民居的传统元素:穿斗、坡屋顶、粉墙灰瓦(图9, 10) 。
但该处并未照搬传统的双坡屋顶,而是将其简化为单坡,显得简洁且不失民居韵味。
2. 2 绵竹市土门镇温泉工程迁建住区规划设计
该项目位于绵竹市土门镇沿山公路侧,建筑风格定位为当地民居风格。
绵竹位于
四川西部,当地民居特点是庭院式的小青瓦坡屋顶、悬山粉墙。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运用符号化的途径,对民居元素进行简化、变形;采用新工艺和材料;在空间上重新打散组合,使原有的民居元素变成了新的视觉符号。
如该建筑采用前庭后院空间组合,也是沿用了当地居民喜欢的院落式住宅。
住区3户为一组,因而,户与户之间的距离仅为一墙之隔。
考虑到安全与独享空间的因素,在户与户之间用硬山马头墙分割,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增强了建筑的视觉美。
马头墙虽不是本土的元素,但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人们已将马头墙融入了当地的建筑,并对其提取改变以适应当地环境。
在院落漏窗的处理上,摈弃了传统民居繁复的构造图案,而对其简化,采用锻铁这种现代材料,显得简洁且具浓厚的民居味道(图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