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
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
留侯论1.重点词语⑴必有过人之节(节操、操守)·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哪里)·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隐约)·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利用)·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副词,实在)·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迎”是同义,欢迎)·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就、完成)·⑿非有平生之素(名词,早有的交情)·⒀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2.一词多义⑴过①超过,超越。
例:必有过人之节·②错。
例: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⑵见①同“现”,动词,显露、表现。
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②介词,被。
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⑶其①代词,他,他的。
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②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例:彼其能有所忍·③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
例:此其所以为子房欤·④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例:非子房其谁全之?·3.古今异义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⑶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⑷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⑸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4.词类活用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⑶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留侯论》知识点整理学生版
《留侯论》一、文本要点第一节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 )人之节.( )。
人情..( )有所不能忍者,匹夫..( )见.( )辱,拔剑而.( ).起,挺身而.( )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 者甚大,而其( )志甚远也。
译文:第二节夫子房受书于.( )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 )之?观其所以....( )微.( )见.( )其意者,皆圣贤( )相与..( )鬼物,亦已..( )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过.( )矣。
且其( ) 意不在书。
译文:第三节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一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第四节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 ) 牵羊以逆( )。
庄王曰:“其君能下( )人,必能信用( )其民矣。
”遂舍( )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臣妾( )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 )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 )子房才有余,而忧( )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 )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 )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 )之役,油然( )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 )也。
译文:第五节观夫高祖之.( )所以..( )胜,而( )项籍之( )所以( )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 )矣。
留侯论讲义
「留亱論」講義一、重要字詞二、國學常識(一)蘇軾1.時代〆北宋眉州眉山人。
2.字號〆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卒諡文忠。
3.生帄概要〆(1).帅聰慧,母程氏親授之書。
仁宗嘉祐二年,時廿二歲登進士第々主試的歐陽脩大為嘆服,稱〆「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2).神宗時上書指陳新法不切實際,與王安石不合,自請外放,任杭州通判。
(3).神宗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入獄,翌年貶黃州團練副使。
(4).哲宗元祐元年回京,累官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
四年出知杭州,建西湖蘇堤。
(5).哲宗紹聖年間新黨得勢,屢遭貶謫,曾遠貶惠州、儋州,後遇赦北歸,病死常州。
4.散文風格〆(1).思想恢弘,才氣縱橫,其文汪洋宏肆。
(2).長於說理,策議論辯之文均所擅長。
(3).其思想、文章風格頗受莊子、孟子及佛典影響。
(4).蘇軾談論文章寫作曾說〆作文「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這段文字也可視為東坡文章風格的描述。
(5).釋德洪說〆「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6).昔人曾謂〆韓(韓愈)文如潮,蘇文如海。
(或謂:韓文如海,蘇文如潮)5.詩作風格〆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兼有李白的浪漫與杜甫的寫實,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蘇轍說〆「公(蘇軾)詩本似李杜,晚喜陶淵明。
」燮星期《原詩》說〆「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仉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
」蘇軾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6.詞作風格〆豐富了詞的文學性,不受聲律限制。
詞作雄渾放,為宋代豪放詞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曾有歌者云〆「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々學士詞,頇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可看出蘇東坡豪放詞不同於婉約時風之處。
7.蘇軾評人之語〆(1).稱讚韓愈〆「一言而為天下法,匹夫而為百世師。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2).稱讚王維〆「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々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文言文:苏轼《留侯论》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苏轼这篇论⽂还给读者⼀个启⽰,好的素材还要善于运⽤,即使是⽂学⼤家也不能等闲视之,也需要有⼀个深⼊分析反复提炼的过程。
下⾯是⽆忧考分享的⽂⾔⽂:苏轼《留侯论》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留侯论》 宋代: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者,必有过⼈之节。
⼈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起,挺⾝⽽⽃,此不⾜为勇也。
天下有⼤勇者,卒然临之⽽不惊,⽆故加之⽽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其志甚远也。
夫⼦房受书于圯上之⽼⼈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秦之世,有隐君⼦者出⽽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不察,以为⿁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盛也,以⼑锯⿍镬待天下之⼠。
其平居⽆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其势未可乘。
⼦房不忍忿忿之⼼,以匹夫之⼒⽽逞于⼀击之间;当此之时,⼦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之⼦,不死于盗贼,何者?其⾝之可爱,⽽盗贼之不⾜以死也。
⼦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事,故⽈:“孺⼦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郑伯⾁袒牵⽺以逆;庄王⽈:“其君能下⼈,必能信⽤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归⾂妾于吴者,三年⽽不倦。
且夫有报⼈之志,⽽不能下⼈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者,以为⼦房才有余,⽽忧其度量之不⾜,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使之忍⼩忿⽽就⼤谋。
何则?⾮有⽣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命以仆妾之役,油然⽽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轻⽤其锋;⾼祖忍之,养其全锋⽽待其弊,此⼦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欲⾃王,⾼祖发怒,见于词⾊。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房以为魁梧奇伟,⽽其状貌乃如妇⼈⼥⼦,不称其志⽓。
留侯论知识整理
3.而世不察,以为鬼物 把(他)看作
4.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可贵,值
5.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得珍惜 代“富贵人家”
9
6.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下:居于……之下; 信:使……信服;用:使用(为他所用)。
a
10
5词类活用
1.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
臣妾:名词作动词,臣服。 2.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惊:使……受惊扰;怒:使……恼怒。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王:名词作动词,立王,称王
4.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形容词作动词,成全,保全。
a
11
6特 殊 句 式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
是匹夫之刚也
判断句
(2)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状语后置
(3)而命以仆妾之役
省略兼状语后置 a
12
(4)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被动兼状语后置 (5)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匹夫见辱 被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表现
a
7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非子房其谁全之
奇怪
以……为怪异,感到怪异,意动用法
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
所以微见其意者
用来 ……的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的原因
a
8
4.古今义
1.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持有怀有 (抱负)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用来 ……的
《留侯论》知识整理
a
1
1正字音
• 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挟持
• 鲜腆而深折之
留侯论知识整理
5.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使……折服 6.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只 7.然后可以就大事 成就
精品课件
8彼其能有所忍也 如果 9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迎接 10且夫有报人之志 报仇 11项籍唯不能忍 因为
精品课件
12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疲困 13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竟然 14不称其志气 相当、符合
精品课件
3一词多义
过人之节
超过,超越
亦已过矣 匹夫见辱
错 平民百姓,指一般人
以匹夫之力 独夫,一个人(多指逞勇无谋之人)
匹夫见辱 被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表现
精品课件
其事甚怪
奇怪
油然而不怪者 以……为怪异,感到怪异,意动用法
非子房其谁全之
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
《留侯论》知识整理
精品课件
1正字音
• 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挟持
• 鲜腆而深折之
• 孺子
• 欲自王
• 称其志气
精品课件
2.指出以下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必有过人之节 气度节操
2.皆圣贤 相与 警戒之义 相互 告诫 3.而世之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太 4.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正
下:居于……之下; 信:使……信服;用:使用(为他所用)。
精品课件
5词类活用
1.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 臣妾:名词作动词,臣服。
2.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惊:使……受惊扰;怒:使……恼怒。
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王:名词作动词,立王,称王
4.非子房其谁全之
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
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在当今社会,知识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习的内容,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留侯论文以此为出发点,旨在探讨知识整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知识整理的意义、常见的知识整理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
一、知识整理的意义知识整理是将散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体系进行分类、组织和总结,使其更易于获取和运用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它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全面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整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庞大而杂乱,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整理方法,我们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将信息分类、归纳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信息,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二、常见的知识整理方法和技巧1. 笔记整理法: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并进行分类和组织。
可以使用标注、编号、颜色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和关联。
2. 思维导图:通过画图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一个分支结构。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和关系。
3. 课堂笔记整理法:利用课堂笔记和教材,将知识点和例题归纳整理。
可以使用标题、关键词、箭头等方式来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4. 数字化整理:使用电子工具如Evernote、OneNote等软件,将知识点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分类。
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编辑,方便管理和共享。
5. 反复复习和总结:通过反复复习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做题、讨论等方式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并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理解。
三、培养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1. 养成记录和整理的习惯:无论是听讲座、阅读书籍还是上课,都应该养成记录和整理的习惯。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1.苏轼是个旷世奇才!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和他爸苏洵,他弟苏辙组成了一个超级无敌考试三人团,进京考公务员。
留侯论(整理篇)
张良简介
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 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 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 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 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 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 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 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 以使项羽不疑。
品味警句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 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 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 其志甚远也。 (《留候 论》)
书后习题明确
1、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 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 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 者的独到见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 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 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 特色。
文章层次: 一(1)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 “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 与“勇”的关系。 二(2-4)写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教 “忍”。 三(5)写留侯用“忍”。 四(6)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 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老 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 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 有凭借出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 之事,却只想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没有 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 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这样之后可以凭借这成就大 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 育了。”
留侯论苏轼原文翻译注释
留侯论苏轼原文翻译注释留侯论苏轼原文翻译注释《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散文。
这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侯论苏轼原文翻译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留侯论苏轼原文翻译注释1作品原文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留侯论》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留侯论》知识点整理(教师版)一、文本要点第一节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 超过 )人之节.( 气度、度量 )。
人情..( 人之常情 )有所不能忍者,匹夫..( 一般人 )见.(表被动 )辱,拔剑而.(连词,表承接。
).起,挺身而.(连词,表承接。
)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 同“猝”,突然。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 抱负 ) 者甚大,而其.( 他的 )志甚远也。
译文: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
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是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抱负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第二节夫子房受书于.( 在 )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考验 )之?观其所以..(用来……的 )微.(略微 )见.(同“现”,表现 )其意者,皆圣贤..(互相 )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贤人 )相与以为..( 把……看作 )鬼物,亦已过.( 错 )矣。
且其( 代词,代老人 ) 意不在书。
译文:张良在圯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状语后置),这件事确实很怪诞。
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可是世人不明白,把圯上老人看作鬼怪,也太错了。
而且老人的用意就不是向张良授书。
第三节当韩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亡,秦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方.(正)盛也,以(用)刀锯鼎镬....(泛指各种酷刑)待天下之士,其.(那些)平居..(住在家里)无罪夷灭者,不可胜.(尽)数,虽.(即使)有贲、育,无所..(无法)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利用)。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一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留侯论
1.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 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 呢? 明确: ⑴圯上受书;(见2节) ⑵狙击秦王;(见3节) ⑶辅汉建功。(见5节) 2.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 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于有“能忍”的过人之节,“忍小忿而 就大谋”。
《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 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 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高祖让 张良选择 3 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 “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 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第一段词语
超越 必有过人之节 气度、节操 必有过人之节 表被动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连词,表承接 通“猝”,突然 卒然临之而不惊 此其挟持者甚大 抱负,古今 异义
• 第一段作者谈论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法 突出这一中心?
张良拾履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 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
思考:你如何看待“忍” (2分钟时间准备,组织好语言,大胆展示)
• 忍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 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不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士可杀,不可辱。
苏 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 圯上受书( yí ) • 刀锯鼎镬( huò )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bēn ) • 倨( jù )傲鲜(xiǎn )腆( tiǎn ) • 肉袒( tǎn ) • 不称( chèn )其志气
留侯论知识点
留侯论知识点留侯(公孙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留侯论》的作者。
《留侯论》是一部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经验总结之一。
本文将从留侯论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留侯论将启迪我们对于古代智慧的认识。
首先,留侯论中提到了“人情利害”。
留侯认为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应该了解人们的情感和利益,只有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动机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同样适用,领导者需要善于倾听民意,关注民生问题,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其次,留侯还谈到了“用人之道”。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善于用人,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留侯强调了“知人善任”,即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潜力,将其安置在合适的职位上发挥其才能。
这对于管理者而言同样重要,只有合理利用每个人的才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留侯还提到了军事方面的知识点。
他指出了“备足粮草”,即在战争中必须确保充足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适用于现代军事和经济领域。
只有确保充足的物资保障,才能保证战争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留侯还提到了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
他强调了“即术必行,不论辛苦”,即领导者应该时刻以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为重,不论自己的辛苦和艰苦。
这对于一个良好的政权和稳定的国家至关重要,领导者必须有这种为民众付出的精神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合作。
综上所述,留侯论中的知识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留侯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智慧,也能启迪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认识。
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留侯论中的思想都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习留侯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
《留侯论》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古:怀有的抱负今:从两旁抓住3.其身之可爱古:值得爱惜今:令人喜爱的4.其君能下人古: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今:仆人重点词语1.必有过人之节节:节操、操守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匹夫: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3.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4.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哪里5.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微:隐约6.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乘:利用7.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是8.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9.非子房其谁全之全:保全10.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1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12.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13.油然而不怪者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14.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1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四、特殊句式1.而逞于一击之间(状语后置)五、重点句1.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译:以严刑峻法统治国家的,他的锋芒不可正面对抗,而且情势上也没有可利用的机会。
2.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译: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向吴国投降,做吴国的奴仆,三年之久都没有一点倦怠。
3.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译:与他没有平时早有的交情,突然在荒郊野外的乡间相遇。
4.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译:司马迁揣测张良,认为他是魁梧高大的男子,但看到他的画像,才知道他的形貌却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并不相称。
《留侯论》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留侯论》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开篇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指出他们必须具备过人的节操和胸怀。
接着,文章通过讲述张良在圯上受书的故事,说明了张良之所以能够成为“豪杰之士”,是因为他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
在这个故事中,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
张良最初想发怒,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为老人捡回了鞋。
老人认为张良“孺子可教也”,并将一部兵书传授给了他。
张良凭借这部兵书,帮助刘邦成就了帝业。
文章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忍住自己的愤怒和冲动,不被情绪所左右。
这种“忍”的功夫,是张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
文章还通过引用郑伯和勾践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忍”的重要性。
郑伯能够在国家面临危险时,放下个人的尊严和面子,向敌人屈服,最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勾践能够在被吴国俘虏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地复仇。
文章接着分析了张良能够“忍”的原因。
文章认为,张良之所以能够“忍”,是因为他有“大勇者”的胸怀和抱负。
他能够看到长远的利益,而不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
他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
这种“大勇者”的胸怀和抱负,是张良能够成为“豪杰之士”的关键。
文章最后对张良进行了评价。
文章认为,张良的状貌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但正是这种外柔内刚的性格,使得张良能够在关键时刻忍住自己的愤怒和冲动,不被情绪所左右。
这种“忍”的功夫,是张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
文章还认为,张良的成功,离不开桥上老人的启发和教育。
老人通过考验和磨砺,让张良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豪杰之士”。
《留侯论》这篇文章通过对张良在圯上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的分析,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章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
苏轼《留侯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留侯论》原文、翻译及赏析留侯论宋代: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完整版)进学解,留侯论知识点
《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对别人要求)很周全,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很低,所以自己的得益就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
德行提高了,诋毁也就随着来了。
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翻译: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保留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要求他的其它方面;就目前的良好表现而夸奖,不追究过去(的错误),小心谨慎的样子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爱的褒扬。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说的是怠惰和忌妒啊。
怠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大小方面都不舍弃。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时代开始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礼法,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留侯论》是中国汉朝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李斯所著的一篇政论文,文中批判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楚怀王的昏庸无能,提出了“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法治”,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
下面是《留侯论》的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昔者楚囚三百余人而齐人来赎之,楚人曰:“寡人贫不能赎,为之奈何?”齐人曰:“子固不能赎,我贫,以我赎之,齐楚之好也。
”楚人许之。
既而齐人欲为后市,楚人弗许。
齐人怒而去,尽杀其囚。
楚人大恨。
後五年,楚人囚齐人三百余人而齐人来赎之,楚人曰:“若寡人之时,子欲为后市,寡人虽不能许,然不却也。
今寡人欲为后市,子弗许,何也?”齐人曰:“楚人杀齐囚,齐杀楚囚,国家相仇,而子欲为后市,非所以弭兵靖让也。
”楚人默然,曰:“善。
”遂杀其囚而与之和。
翻译注释:昔者楚囚三百余人而齐人来赎之,昔者:古时候。
楚囚三百余人:楚国抓住了三百多个囚犯。
而齐人来赎之:然后齐国的人来赎他们。
楚人曰:“寡人贫不能赎,为之奈何?”楚人说:“我很穷,赎不起啊,怎么办?”齐人曰:“子固不能赎,我贫,以我赎之,齐楚之好也。
”齐人说:“你们确实赎不起,我很穷,让我来赎他们,这是齐楚两国的友好。
”楚人许之。
楚人同意了。
既而齐人欲为后市,楚人弗许。
既而:后来,后面。
欲为后市:想要交易。
弗许:不同意。
齐人怒而去,尽杀其囚。
怒而去:生气地离开了。
尽杀其囚:把所有的囚犯都杀了。
楚人大恨。
大恨:非後五年,楚人囚齐人三百余人而齐人来赎之,後五年:五年后。
楚人囚齐人三百余人:楚国抓住了三百多个齐国的人。
而齐人来赎之:齐国的人又来赎他们。
楚人曰:“若寡人之时,子欲为后市,寡人虽不能许,然不却也。
今寡人欲为后市,子弗许,何也?”楚人说:“在我困难的时候,你们想要交易,我虽然不能同意,但也没有拒绝。
现在我想要交易,你们却不同意,为什么呢?”齐人曰:“楚人杀齐囚,齐杀楚囚,国家相仇,而子欲为后市,非所以弭兵靖让也。
”齐人说:“楚国把齐国的囚犯杀了,齐国也把楚国的囚犯杀了,两国都互相仇视,你想要交易,这不是平息战争、化解纷争的好办法。
《留侯论》中的虚词与实词(共109处注释)
留侯论宋·苏轼古之1所谓2豪杰之3士者4,必有过人之5节6,人情7有所8不能忍者。
匹夫9见10辱,拔剑而11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12。
天下有大勇者13,卒然14临之15而16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17所挟持18者甚大,而19其志甚远也20。
1.之:<助>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
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所谓”是一个名词性结构,见注释2。
2.所谓:“所+动”组成所字结构,该结构在句中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在句中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诸如人、事物、处所等,按照“(所)动词+的+名词”这样一种格式来翻译。
“所谓”在此处翻译为“所说的人”。
3.之:<助>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
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4.者:<代>与词组组成“者”字结构,指代人。
5.之:<助>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两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关系。
此处表示修饰关系。
6.节:<名>节操。
7.所:“所+动+者”指示行为的对象,具有名词性性质。
8.人情:人之常情。
9.匹夫:<名>庶人,平民,亦泛指寻常的个人、普通人。
10.见:<动>被。
11.而:<连>表示并列关系。
12.也:<语气>判断句标志。
13.者:在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14.卒然:<副>表示突然。
15.之:<代>动词的宾语,用于某些动词后,指代作用趋于虚化,往往对动作进行强调等。
16.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17.此其:“此”作句子的主语,指代上文所说的事情,带有总括性,“其”是定语,与它后面的成分一起作句子的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说明。
这时“此其”应分开来读。
如“此其志不在小。
”“此”指代上文所说沛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的做法,作主语,“其志不在小”作谓语,“其志”即沛公之志,这句话可译为:“这就说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事上。
留侯论详解1
? 困:被围困
? 于:在
归:投降
? 臣妾:名词作动词,带着臣妾。
? 而:连词,表修饰
? 而:连词,表转折
? 是:这,代词
? 翻译:楚庄王讨伐郑国时,郑襄公曾袒露 上身,牵着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庄王 说:“一国之君能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 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于是放弃攻打郑 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而归 降吴国,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在那里 整整三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一 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 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翻译:那位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 但担心他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 年轻气盛的刚强暴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 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实现他远大的谋略。 为什么这样说呢?(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 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用奴仆所做 的事傲慢地命令张良,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 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 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 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以逆。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 舍之。勾践 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 而不倦。且夫 有报人之志, 而不能下人者, 是匹夫之刚也。
? 以:来,连词,表修饰 逆:迎接
? 下:居于……之下 屈尊,降低身份
? 信:使……信服; 用:任用。
? 舍:放弃
补充史实: 1、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 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 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 亡匿下邳。
2、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 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 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 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 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 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侯论知识点梳理
1.重点词语
⑴必有过人之节(节操、操守)
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
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哪里)
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隐约)
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利用)
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副词,实在)
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
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迎”是同义,欢迎)
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就、完成)
⑿非有平生之素(名词,早有的交情)
⒀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
2.一词多义
⑴过
①超过,超越。
例:必有过人之节
②错。
例: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⑵见
①同“现”,动词,显露、表现。
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
②介词,被。
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⑶其
①代词,他,他的。
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②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例:彼其能有所忍
③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
例: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例:非子房其谁全之?
3.古今异义
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
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
⑶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
⑷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
⑸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
4.词类活用
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
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
⑶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
⑷油然而不怪者(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
⑸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均为使动用法。
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
⑹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
5.固定短语
⑴所以
“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
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①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例: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②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⑵以为
①认为。
例:以为子房才有余/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②作为,用作。
例: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6.重点语句
⑴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译:以严刑峻法统治国家的,他的锋芒不可正面对抗,而且情势上也没有可利用的机会。
⑵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译: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向吴国投降,做吴国的奴仆,三年之久都没有一点倦怠。
⑶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译:与他没有平时早有的交情,突然在荒郊野外的乡间相遇。
⑷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译:司马迁揣测张良,认为他是魁梧高大的男子,但看到他的画像,才知道他的形貌却像妇人女子, 与他的志气并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