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财阀
揭秘掌握日本政治以及经济的五大政治家族和四大财阀
揭秘掌握日本政治以及经济的五大政治家族和四大财阀控制日本政治的五大政治家族:分别是鸠山家族、小泉家族、安倍家族、麻生家族和福田家族。
1,鸠山家族:鸠山家族有着“日本的肯尼迪家族之称”。
鸠山家族就像美国的肯尼迪家族一样在日本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也像美国的肯尼迪家族一样多个家族的成员在政府担任要职。
2009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第93代、第60位日本首相。
鸠山由纪夫的曾祖父鸠山和夫在日本明治时代曾任众议院议长,祖父鸠山一郎曾任日本首相,并连任三届,也是日本自民党的创始人。
父亲是前外相鸠山威一郎,弟弟鸠山邦夫曾任麻生内阁中的总务大臣。
鸠山家族的财富也不可小觑。
鸠山由纪夫的外公,是世界最大的轮胎及橡胶产品生产商普利司通公司创始人石桥正二郎。
2,小泉家族:如按其成员在日本政坛持续在任的时间算,小泉家族是日本当之无愧的第一政治家族。
小泉家族事业的奠基人名叫小泉由兵卫。
在明治维新时,日本积极扩充军备。
小泉由兵卫趁势做起了军火生意,并积累起巨额财富。
自那以后,小泉家三代(包括小泉纯一郎及父亲小泉纯也)都是国会议员,而小泉纯一郎更是登上了首相宝座。
小泉纯一郎卸任后,其二子小泉进次郎子承父业,当选议员。
3,安倍家族:安倍家族背景非常复杂。
安倍家族与岸家族(以岸信介为代表)和佐藤家族(以佐藤荣作为代表)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安倍家族甚至于与日本天皇的皇族(宽仁亲王)都可以扯上亲戚关系。
在安倍晋三之前,其祖上一共出过两名首相。
一个是岸信介,另一个是佐藤荣作。
二人其实是亲兄弟。
岸信介长期为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从事经济工作,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但因其亲美反共立场颇得美国青睐而于1948年获释,后来担任第56任、57任首相。
岸信介作为侵华战争甲级战犯之一,在中国坏事干绝,据说灭绝人性的731细菌战部队就是他资助建立的。
他在首相任期内曾出访台湾,支持蒋介石返工大陆。
1960年,岸信介不顾国内民众强烈反对而强行修订日美安全条约,并宣称台湾包括在该条约“远东”地区适用范围,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犯领土主权。
日本六大财团之主要会社(老揭整理)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三菱财团 金曜会 三菱银行 三菱信托 明治生命 东京海上 三菱商事
丰田 东芝 制造业企业 索尼 三井造船
NEC 松下 马自达 住友化学
三菱重工 三菱汽车 三菱电机 旭硝子
制造业企业
石川岛
住友金属
立邦漆
另有四大财阀和十大财阀的说法: 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 十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日产、中岛、野村、浅野、大仓、古河。
行和住友银行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
该财团派系众多, 该财团在金属业、金融 结合松散,是六大财 该财团组织松散, 业以及电气产业方面有 团中成立时间较晚 前身是安田财团。 该财团的核心成员结合程 较强的实力。在石油化 而成员最多的一个 富士财团在日本制 度弱,在钢铁制造业、通 工、钢铁、有色金属、 财团。该财团在化 造业、商业和金融 讯业、液化气、陶瓷、橡 精细化工等部门有基 工纤维、金融、光 业等各重要领域有 胶等行业有较强实力 础,后来又经营海洋开 通讯、计算机、石 较大的影响力 发和核能 油开发、食品等方 面较有优势
三菱东京金融集团 三和财团 三水会 三和银行 东洋信托 日本生命 富士财团 芙蓉会 富士银行 富士信托 富士生命 安田海上 日商岩井 日棉 夏普 NTT 京瓷 三得利 日产汽车 佳能 日立 日清 丸红商事
瑞穗金融集团 第一劝银 三金会 第一银行 朝日生命 富国生命 日产海上 伊藤忠商事
富士通 五十铃 旭化成 川崎重工
神户制钢
日本油脂
古河电气
、浅野、大仓、古河。
相关行业
该财团化工、重型 机械、综合电机、 汽车制造、房地产 、核发电、半导体 、医疗及办公电子 设备等行业拥有优 势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三井财团 经理会议名称 二木会 樱花银行 三井银行 金融公司 三井生命 三井海上 三井物产 商社 住友生命 住友海上 住友商事 住友财团 白水会 住友银行 住友信托
日本财团的力量
日本财团的力量作者:王素清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1年第08期不能让利益决定核泄漏的处理方案。
发生于3月11日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已过去近一个月,有两个最基础问题的答案越来越“荒唐”。
一个是“核泄漏面前,民众应该相信谁?”肯定的答案是:“相信政府。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应该相信谁?”肯定的答案是:“相信日本东京电力公司。
”但,当东京电力公司的做法和披露信息不正确和不属实时,民众又应该相信谁?日本政府正在面临这样的尴尬。
3月27日上午,东京电力对外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的表面辐射量达到通常反应堆内冷却水的约1000万倍。
这一数字公布后,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等方面提出质疑。
随后,东京电力紧急再次测试。
3月28日凌晨,东京电力所公布的数据直接由先前的1000万倍上升至10万倍。
眼下,东京电力公司正因“不断错过处理核泄漏的最佳时机”而处于舆论的声讨之中。
3月30日,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胜俣恒久对外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1到6号机组将被废弃。
背后的利益目前,有一种说法,日本这次的核泄漏之所以造成如此的严重后果,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决策迟缓有直接关系。
在危机关头,东京电力公司选择的做法是极力保住核发电机组,将大股东的利益的损失将至最低,将日本民众的利益“弃之”。
日本核泄漏引发了全世界拥有核发电国家的反思和对于核发电安全性的关注。
实际上,时至今日核发电的清洁型和高效性无可置疑,但如果为利益而放弃“安全性”这比其本身更可怕。
自日本核泄漏以来,社会的焦点集中在东京电力公司背后的“神秘财团”。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电与政府保持着错综复杂的政商联系,曾接收多位前日本政府的高官要员在公司任职。
其实,这在日本已是被许多民众所熟知的事实。
日本传统的政治体制中,诸多的政府高级官员及政治家在退休前或退休后转任相关财团法人、社团法人的一把手或负责人,这些机构往往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维持生计;同时,这些政府高官、政治家依赖其曾经在政府部门中的人脉,成为大企业拥有“特权”的通行证。
日本的六大企业集团
日本的六大企业集团(财团)作者不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当时支配着日本经济的财阀一个接一个被盟军总司令部(GHQ)解散。
这是因为盟军认为财阀们与军部密切勾结,导致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化。
根据GHQ的指示,财阀家庭的资产被冻结,家庭所有股票被没收。
四大财阀按照安田、三井、住友、三菱的顺序一个接一个被解散,家庭和干部们从经济界被清理了出去。
财阀的下属企业也不能继续使用财阀原有的厂名和商标,因此所有的公司都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公司名称。
战后,人们都认为通过这样解散财阀,这些巨大的资本全部都会被毁灭,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财阀体系中,唯有银行不在解散之列。
因此,战后随着占领政策的变化,以这些残存的财阀银行为中心,开始是住友,接着三菱、三井等旧财阀又重新集结起来,组成了“社长会”。
为与此对抗,芙蓉(旧安田系)、三和、一劝也开始了企业集团的重新集结,形成了今天的六大企业集团。
这在当时被看成“财阀的重建”,而鼓噪一时。
但是在今天,尽管是同样的商标,内容却有所不同。
与战前那种单方面持有股票的“纵向系列”关系不同,现在是相互持股、派遣干部、通过融资银行和客户而结成的独立企业之间的水平的横向系列。
不用说那些已放弃了所持股票原财阀家庭再也没有复活。
现在,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一劝企业集团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政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代表着日本的企业的大部分都加盟了上述的某一个集团,而且每一个成员企业又拥有很多关连企业和子公司,这个企业本身就形成一个巨大的企业集团。
赴日招商话你知李肖日本的商务礼仪日本人爱讲究商务礼仪,招商工作中要注意:(1)信函书写:一般不要把对方的姓名和职务分开两行书写,这样不礼貌。
(2)工作约会:须事先打电话约定(一般要提前一星期),并要守约,缩短原定约会时间及中途退席为不礼貌表现。
首次约会对方一般应由对方定时间。
(3)接待:一般要2人或以上在场,在主持人未到时应告知对方待候时间,并送上茶水、杂志,让客方安静等候。
日本真正的教父:决定日本经济的六大财团
日本真正的教父:决定日本经济的六大财团决定日本经济的六大财团众所周知,美国有十大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
在日本,也存在着六大“以资本为纽带”的“财团型”企业集团。
丰田、本田、佳能、松下、东芝、索尼、NFC……站在这些光环耀眼的日本金牌制造业企业背后的,是拥有全球独有商业模式运营的日本六大财团。
它们才是真正水面下的巨鲸,是日本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庄家、幕后操盘手。
日本财团就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它不再依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
“二战”以前的财阀是法人,集团有组织、有总部;而“二战”以后不再有财阀,日本《反垄断法》公布之后,50%以上的股东控股都不被允许了,家族控股、家族管理的形式完全没有了,股东十分分散,股份比例不能超过5%,成为了完全的股份制结构。
所有集结到财团下的成员企业相互之间只有参股行为,可以说是兄弟公司,“亲戚”关系,却不再由“爸爸”来当总管或统领。
没有了“父子”隶属关系,也就没有了“集团公司”、“总部”这样的行政机构,没有“财团”的组织形式了。
如今的财团就像是一个“品牌”下的利益共同体。
其特点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各成员企业之间只是一种横向联合,主要是为了相互提携业务,因而它只是松散的联合体;虽然集团以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为核心,最高权力机构是“经理会”,但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以“总经理会议”为纽带的战后日本财团,表面看起来松散,而实际上确是联系紧密,这一点在最高领导人的任用上就可见一斑,被称为东芝“重建之王”的前任社长土光敏夫曾经是三井财团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社长,在东芝经营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时任东芝董事长石板泰三(后出任日本经团联主席)直接任命土光敏夫为东芝社长。
美国十大财团、日本四大财团
战后美国十大财团——美利坚帝国的实际操纵者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
工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
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这次企业兼并的产物。
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0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
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和两家商业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1955年合并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
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
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
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具体表现在:生产的高度集中。
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 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 增加到71%。
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
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人类历史上首位十亿美元富翁一、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富的家族。
J.D.洛克菲勒是这个财富家族的创始人,他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位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翁。
《战后世界史》讲课材料
日本财阀日本近代以家族资本为中心经营和控制各种工商、金融事业,并操纵日本政治、经济的大垄断资本集团。
主要有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合称“四大财阀”。
此外,还有许多较小的财阀。
从财阀的资本结构来看,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为基础的综合性财阀,如三井、三菱和住友;②以银行资本为主体的金融财阀,如安田;③有巨大的产业资本,但没有银行的财阀,如大仓、古河、浅野等。
日本财阀大都是从明治初年在政府扶植和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财阀,是在江户时代形成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基础上受到明治政府保护而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尽管已经发展为垄断资本的形态,但仍多少留有封建色彩。
这是日本财阀的特点之一。
此外,在历次战争中财阀资本的急剧积聚和集中,使财阀处于日本资本主义的主导地位,并具有军国主义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解散的日本财阀系统的企业逐步聚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军通过日本政府推行“解散财阀”措施,旧财阀为之解体(见日本战后改革)。
1948年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美国占领军的压力开始缓和。
1949年起,《禁止垄断法》不断修改,旧财阀系统的企业有了重新聚合的可能。
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日本成为军需资材和劳务供应基地,因此获取巨大利益。
由于“解散财阀”时未触动财阀的银行,从50年代初期起,以旧财阀银行为中心联合原系统各大企业的经理陆续组成经理会。
至70年代初,先后形成以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财团为首的一批垄断资本集团。
与旧财团相比,战后垄断财团不存在带有封建性的家族统治和金字塔形的持股公司,财团各大企业间采取环形相互持股方式。
日益向综合性发展。
产业合理化日本通产省于1957年发表《产业合理化白皮书》,强调以下四点:企业内部的合理化、企业外部条件的合理化、行业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战后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1、日本经济基础,人才储备2、战后改革,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和军国思维,经济改革,社会形势稳定。
低调的经济帝国——解读日本财团
2012年02月21日
马克思和凯恩斯在天国相遇,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两人因为见解不同,意 见怎么也不能统一。只有在谈到一个 话题时达到了一致。‘真正体现了我们 理想的国家是哪个?两人异口同声答 道——日本’。”
——早坂隆所著《世界的日本人笑话集》
2
日本财团 基本情况介绍
7
日本财团的历史演进
但这种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财阀很快就重新回到了日本经济的中 心。
一是因朝鲜战争的爆发导使美国改变其全球策略的考量,欲期重新定位 日本为远东的军需工厂与反共堡垒,故使日本的财阀获得重整旗鼓的机 会。 二是日本产融分离后,出现了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政府也变的不稳 定。 三是日本政府出台了强有力的商社培植措施。
战前财阀系的企业因而急速地展开企业集团化。旧财阀的金融机构 重新聚集了原来的下属企业,以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高 度融合为基础,形成新的战后财团。
8
日本财团的历史演进
“原来的家族成员被赶走之后,经营企业的都是职业经理人。” ——白益民
二战前的财阀体制是以家族为中心,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 二战后的财团实际上是以交叉持股,是相互关联的球状结构。不再是依 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 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依靠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在维 系整个财团体制的稳定。 财团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稳定、从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相互紧密依赖, 有共同文化理念的人群的集合体。它围绕全套完整的产业链而构造,使 整个产业协调统一发展。经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它已经成为了真正 的社会企业,被日本人称为“国民企业”。
19
富士财团(芙蓉财团)
该财团在日本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等各重要领域有较 大的影响力。 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 酒、日立、丸红、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 “日本精工” 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 经理会称“芙蓉会”。
成功人故事——“科工贸财阀”住友-堀田庄三
成功人故事——“科工贸财阀”住友/堀田庄三利润第一,不断应变,住友为日本近代工业和四国岛繁荣贡献重大,银行工业商事称雄全球住友集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阀之一,是由住友家族统治的财阀而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住友财阀以重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拥有直系、旁系以及子公司共50家左右,为推进日本现代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住友财阀的整体实力大大低于三井财阀和三菱财阀,而居于第3位;其金融实力又次于安田财阀。
依靠利润第一,不断应变的经营要诀,50~60年代,在住友银行总经理(后任董事长)堀田庄三的领导与影响下,住友集团所不同程度控制的几十家企业是日本垄断资本中膨胀速度最快的财团。
此间,日本经济从二战的灾难中迅速恢复的发展,这其中,住友集团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在住友集团的快速膨胀中,至70年代初,堀由所领导的住友银行已跃居日本的第二大商业银行;日本电气和住友化学工业分别跃居电子计算机和化工业的霸主,住友商事、住友金属、住友水泥、住友重机械等企业均称雄世界。
早在16世纪,住友财阀的创始人住友政友,在京都开办了一家药铺,经营得较为红火。
随后,住友政友又创办了出版印刷所,使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在明治维新时代,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以利润第一,不断应变作为经营要诀地住友家族,及时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筹措大笔资金投资于四国,先是开办铜矿,尔后开办煤矿,接着又向冶炼、机械、金属、化学、电机、电力等重化工领域全方位进军。
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住友家族使得不毛之地的四国岛,到处呈现一批现代工业的新气象。
在重化工领域积累巨额资本后,住友家族又加强了金融机构,并于1912年成立持股公司--住友合资公司。
至此,住友家族便形成了以金融垄断企业核心的,包括几十家大型企业的住友财阀。
发展到30年代,住友财团的家族集权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在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度,住友家族的第16代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左右。
三井
三井三井概要三井的起源及发展产业组织者日本经济“牵引车”历任社长及领导三井概要名称三井物产株式会社(MITSUI & CO., LTD.)商标成立时间1947年(昭和22年)7月25日法人董事长枪田松莹注册资金295,766,378,678日元 (2006年3月31日数字) 公司人数相关从业人员40993人(正式员工6089人)(2006年3月31日数字)机构设置合计:172(2006年6月1日数字)日本国内: 19(本部1,分部6,分公司10,营业所2)日本国外: 153(海外分部60,当地独立法人93[本社45])主营金属、机械、信息、化学制品、能源、生活产业、物流、金融等领域,运用遍布全球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实力,多方位开展商品的国内贸易、进出口、外国间贸易以及资源开发和新领域的技术开发等各种事业。
其中日本农药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农药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是集团主要的农药构成部门。
股票信息股票发行总数:2,500,000,000上市流通股票数:1,725,018,515股东数: 121,503名主要股东:三井住友银行 / 中央三井信托银行 / 三井生命保险 / 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 / 日本Master Trust信托银行(The Master Trust Bank of Japan)/ 日本Trustee Services信托银行(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 大通曼哈顿银行,伦敦(The Chase Manhattan Bank, London)/道富银行和信托公司(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mpany.)主要业务银行三井住友银行 / 瑞穗实业银行 / 三菱东京UFJ银行 / 中央三井信托银行 / 国际协力银行 (2006年3月31日数字)三井的起源及发展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其经营实力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发展。
日本财团_百度百科
日本财团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日本六大财团是“以资本为纽带”的“财团型”企业集团,其特点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是“以资本为纽带”的;但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只是一种横向联合,主要是为了相互提携业务,因而它只是松散的联合体;虽然集团也有核心(主要以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主),最高权力机构是“经理会”,但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目录奋斗目标简介日本六大财团介绍:三菱财团,三井财团,住友财团,富士财团,三和财团,第一劝银财团,当代日本三大金融控股集团的由来日本四大财团简介:日本财团简介三井财团简介:三井财团历史前身发展三菱财团简介:三菱财团历史住友财团简介:住友财团- 财团历史创立发展富士财团简介:富士财团- 发展历史我国对日本财团的研究“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中国需掀第三次“学习日本潮”近年研究状况编辑本段奋斗目标日本财团创立于1962年的日本财团(Nippon Foundation)是一个国际化的非盈利的慈善机构,由日本著名的慈善家和企业家笹川良一出资创建。
不仅在日本国内,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财团成立以后,日本财团以海事和船舶事业为重点开展工作,力图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岛国日本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工作扩展到教育、社会福利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活动范围遍及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日本财团最根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国际社会,让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成员的基本人权都能够得到保障。
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财团一方面需要尊重根植于各种文化的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超越分割世界的政治、宗教、人种、国家等各种界限。
同样,日本财团借以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也是靠不断的努力去顺应时代潮流,了解社会形势,把握国际社会最紧迫的需求。
我们深知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是捕捉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按照灵活机动的原则,选择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进而即全面又细致地为解决问题付出努力。
日本真正的教父――决定日本经济的六大财团
决定xx经济的六大财团众所周知,xx有十大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
在日本,也存在着六大“以资本为纽带”的“财团型”企业集团。
丰田、本田、佳能、松下、东芝、索尼、NFC……站在这些光环耀眼的日本金牌制造业企业背后的,是拥有全球独有商业模式运营的日本六大财团。
它们才是真正水面下的巨鲸,是日本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庄家、幕后操盘手。
日本财团就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它不再依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
“二战”以前的财阀是法人,集团有组织、有总部;而“二战”以后不再有财阀,日本《反垄断法》公布之后,50%以上的股东控股都不被允许了,家族控股、家族管理的形式完全没有了,股东十分分散,股份比例不能超过5%,成为了完全的股份制结构。
所有集结到财团下的成员企业相互之间只有参股行为,可以说是兄弟公司,“亲戚”关系,却不再由“爸爸”来当总管或统领。
没有了“父子”隶属关系,也就没有了“集团公司”、“总部”这样的行政机构,没有“财团”的组织形式了。
如今的财团就像是一个“品牌”下的利益共同体。
其特点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呈环状持股,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各成员企业之间只是一种横向联合,主要是为了相互提携业务,因而它只是松散的联合体;虽然集团以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为核心,最高权力机构是“经理会”,但集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集团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以“总经理会议”为纽带的战后日本财团,表面看起来松散,而实际上确是联系紧密,这一点在最高领导人的任用上就可见一斑,被称为东芝“重建之王”的前任社长土光敏夫曾经是三井财团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社长,在东芝经营出现极大问题的时候,时任东芝董事长石板泰三(后出任日本经团联主席)直接任命土光敏夫为东芝社长。
这种高级经理人在财团内部流动,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现象比较类似于中国国有大型企业间的高层变动。
三井PPT
日本家族企业成长模式小结
• 制定家训、家族宪法,告诫自己和后人。 • 家族是社团法人,重视家名、家业,家业永存。 • 通过领养、招婿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进入家族企业。
三井成长模式之家族治理结构大元方的建立
• 为了解决三井随着事业规模扩大而面临的一系列管理问题: • 把三井的事业按照业务种类分割成了三个分公司,由所有 者同族来支配,每一部分业务委托给业务执行雇员,并在 三个分公司下设立系列公司。 • 同时,设置了统辖三井同族全部财产和全体事业的家族治 理结构一一大元方。三井家的总资产、即“三井十一家” 的总资产,由“大元方”总管。 • 共有九家营业店直属大元方并被确认为由其直接投资 。
三井成长模式之综合商社
• 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的核心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综合商 社。 • 三井物产拥有子公司1100多家,在日本国内拥有34个机 构,在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事务所89个 。 • 它有两个关键职能:第一是通过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服务 促进客户的国际贸易活动;第二是全球性地调动信息、人 力、财力等资源和客户共同努力,从而创建新的业务、新 的公司,并进入新的产业。
三井财阀简介
• • • • • • • • 三井财阀,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 三井财阀 其最初为三井高利创立的三井越后屋。 17世纪中叶,三井高俊在家乡开办当铺和酿酒业。当时,他采用了小 量商品贩卖以及薄利多销等创造性的商业手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76年,三井银行和三井物产(综合商社)创立。此后,三井财团不断 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1909年,设立了三井合名会社,当时已经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二战结束后,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三井财阀和其他财阀一样, 经过了解散和复活的过程。但是,三井财阀由于同政府关系长期较为 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一直到50年代后期,三井财阀的核心企业才走上正轨 。三井银行、 三井信托银行、大正海上火灾保险、三井人寿保险等4家金融机构, 恢复了经营活力,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 。 到20世纪60年代,三井再次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财团。
揭密:日本6大超级财团
揭密:日本6大超级财团小编说:随着中日关系日渐紧张,抵制日货的情绪也开始高涨起来,可是理性的在思考下,日本不过弹丸之地,居然可以掀起那么大的波澜,在抗日战争时期,把中国欺负的不要不要的,大和民族如此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小编思考了多年,得出的结论是匠人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就像近期任正非人老爷子说的那样,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能专心的做好一件事,那中国真的是太厉害了,可这样的专注,真的坚持下来又谈何容易呢?一件事情坚持做到底你就能成为神,半途而废再去转行,对不起,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专注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平庸的人造就奇迹,这篇文章带大家了解日本的六大财团,希望可以给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带来一定的启示,愿我中华民族也诞生几个如此强大的财团!日本目前有六大财团:三菱、三井、住友、芙蓉(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共计控制日本全国60%以上的总资产;55%以上总资本;60%以上的销售额;20%左右的就业人员。
其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是第一劝业。
1、三井财团由25家大企业组成。
其核心企业有三井住友银行(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
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
核心成员有25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
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
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
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2、三菱财团由29家大企业组成。
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本田、麒麟啤酒、旭玻璃、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 三菱(从事建筑行业)、三菱铝业(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从事房地产业)、三菱自动车、三菱树脂、三菱信托银行、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纤维(“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等等。
企业论第六章
企業論.財閥↓六大企業集団↓四大金融グループ財閥●非常に大きい独占的な資本家または企業の事である。
●別名ではコンツェルンとも呼ばれる。
●一族経営を行うことが多いのが特徴。
三大財閥●三井財閥:呉服店その後銀行物産紡績業、鉱業、機械などにも進出日本最大の財閥になった。
●解体後:三井グループトヨタ自動車東芝など三大財閥●三菱財閥:三井、住友が三百年以上の歴史を持つ旧家なのに対して、三菱は、岩崎弥太郎が明治期の動乱に便乗し政商として、巨万の利益を得てその礎を築いたという違いがある。
造船業・鉱業・鉄道・貿易などあらゆる分野に進出●解散後:三菱グループ三菱東京UFJ銀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業三大財閥●住友財閥:製造業を主業としていた。
もっとも歴史のある財閥である(400年)。
●解体後:グループの中核・住友銀行が三井グループの中核銀行(さくら銀行)と合併して三井住友銀行が誕生したことに伴い金融面では三井住友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が誕生。
財閥の組織構造アメリカ政府からの指令●アメリカ政府は1945年9月6日、「降伏後におけるアメリカの初期の対日方針」という指令を発した。
●この中で「日本国の商工業の大部分を支配してきた産業上及び金融上の大「コンビネーション(combination)」の解体計画を支持すべきこと」として、財閥解体の方針を明らかにしていた。
日本政府案●四大財閥の本拠である各持株会社は所有する一切の証券およびあらゆる商社、法人、その他の企業に対し有するいっさいの所有権、管理、利権の証憑(しょうひょう)を日本政府の設置する整理委員会に移管し、これによって解体を受け取ること。
●この各持株会社の移管財産に対する弁済は十年間換価譲渡を禁ぜられた日本政府公債を持ってなされること。
日本政府案●三井、岩崎、住友、安田一族の一切の成員はすべてその銀行及び事業に占める現職から引退すること。
●各財閥の持株会社の取締役及び監査役などの役員も同様にその地位を退く(しりぞく)こと。
日本财阀式家族制企业向现代法人企业形态变迁的启迪
日本财阀式家族制企业向现代法人企业形态变迁的启迪一、日本财阀式家族制企业的历史与变迁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为止,主导日本经济的主角是财阀企业。
二战结束后,日本财阀企业被强制解散,财阀家族持有的股份被卖给了公众。
但不久之后财阀很快又重新回到了日本经济的中心。
1.明治时期对财阀式家族制企业的大力扶持明治政府为日本的传统家族企业和新兴的家族企业成长为大型的财阀企业集团提供了第一推动力。
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出资兴办了大量的工矿企业,1880年明治政府大规模低廉地出售“国有企业”。
三井、三菱、住友等当时已经有一定实力的家族企业都从中购买了一些重要企业,从而各自掌握了一些日本的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等。
很多研究日本的学者认为,这是日本财阀的真正“起点”。
正是这些产业,尤其是矿山,为这些家族企业的扩张、进入其他领域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财阀家族与明治政府也发展出了类似的一种互相支撑、互相利用的互惠关系。
三井家族通过在最初几年的困难时期里大力支持了明治维新运动而得到政府的信任,承担明治政府的金库代理业务。
这使其发展出了庞大的全国性的分支网络。
三井物产,获得了日本国有煤矿优质煤出口业务的垄断经营权。
业务扩张导致这些家族企业开始以组建新形式的企业——公司来吸收家族之外的股权资本,包括公众资本,但是家族保持控股地位。
这样逐渐形成了最上层是家族,家族持有绝大多数股权的财阀总公司(本社),往下是一层、二层、三层,并构成了层层控股的企业。
2.财阀式家族制企业向现代法人企业形态的渐变到了20世纪之后,在不放弃家族对企业绝对控制权的前提下,日本家族企业进行了更多的外部股权融资。
1936年,日本公司的股票市值总额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即使今天,也只有美国和英国等极少数国家公司股票价值总额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
除了股权集中度相对还是比较高之外,总体上可以说一种股东至上和股东所有权主导的公司治理文化。
财阀家族除了对本社(就是控制财阀集团企业的总公司)和重要的第一层子公司保持着很高的股权比例之外,财阀整体对下属企业的控股比例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四大财阀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团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垄断财团。
如今,三菱、三井、住友、富士(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掌握着日本的经济命脉,控制着日本的大量公司。
住友财团住友集团(すみともグループ)是日本最古老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
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7世纪由住友政友(すみともまさとも) 1585-1652 在京都创办的“富士屋”发祥而来。
从经营铜制乐器的商号开始,元禄4年 (1691年) 到取得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之后283年铜的生产得以持续,住友也因此不断成长。
经历了明治维新混乱时期的别子铜山,在引进外国的技术和机械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飞跃。
之后在吸收西洋技术不断扩展铜生产量的同时,机械工业、石炭工业、电线制造业、林业等关连事业也相继得以开展。
后发展成为以矿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的近代财团。
住友财团 - 财团历史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
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
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
随着战后财团的解体,住友旗下的企业也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
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
在不同的事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书》作为住友的企业精神被代代传承。
现在住友集团已经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企业集团之一。
旗下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过去住友集团的核心系被称为“住友三大家”的是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三家企业。
其中,住友银行的地位最高。
住友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容量上,还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银行的前列。
因此,同系统的金融机构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的资金能力也很强大。
住友金属工业是住友集团的另一核心。
以前,住友金属工业只是单纯地生产平炉的企业。
此后,在川崎制铁企业迅猛发展的刺激下,与高炉生产厂家小仓制铁合并,成为铁钢流水作业生产厂。
住友金属工业的进一步改造不仅提高了自身在住友集团中的地位,也相应地促使了住友集团力量的强化。
住友化学是住友集团的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化学工业成长之前,住友化学只是一个肥料公司。
在通产者的"石油化学工业扶植计划"下,引进外围技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到现今的21世纪,住友商事、住友电器工业、日本电气三家公司作为现时住友集团新的核心而被称为“住友新三大家”。
住友集团现有主要的企业有20家企业名(英文名)业种日新电机株式会社(Nissin Electric co.,Ltd)输变电、控制、载能束应用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 Ltd.)化学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机械、造船株式会社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金融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钢铁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非鉄金属住友商事株式会社(Sumitomo Corporation)综合商社住友信托银行株式会社(The Sumitomo Trust & Banking Co., Ltd.)金融住友生命保险相互会社(Sumitomo Life Insurance Co.)生命保険住友石炭矿业株式会社(Sumitomo Coal Mining Co., Ltd.)矿业株式会社住友仓库(The Sumitomo Warehouse Co., Ltd.)仓库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非鉄金属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损害保险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Nippon SheetGlass Co., Ltd.)硝子NEC(NEC Corporation)电器机器住友不动产株式会社(Sumitomo Realty & Development Co., Ltd.)房地产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水泥住友轻金属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Light Metal Industries, Ltd.)非铁金属三井住友建设株式会社(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建设住友酚醛塑料株式会社(Sumitomo Bakelite Co., Ltd.)化学住友林业株式会社(Sumitomo Forestry Co., Ltd.)木材、住宅住友橡胶株式会社(Sumitomo Rubber Co., Ltd.)橡胶产品白水会——作为住友集团的管理核心,由当时的住友集团领导人负责成立的总经理会议"白水会"是在1915年前后成立的,目前其成员已增加到二十家企业。
其中住友轻金属、住友建设、住友林业等4家企业是在1977年加入的。
此外,住友集团中还拥有许多准住友系统企业,以及松下电器产业、马自达、朝日啤酒等住友周边工业。
这些准住友系统企业与住友周边企业的存在形成了住友集团"外延膨胀作战"这大特色。
住友集团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稍逊于三菱与三井,但集团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常有"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团结的住友"这一说法。
三井财团三井财团(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
资产总额为至少3600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
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
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
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
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历史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
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
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同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
到明治维新时,在日本明治新政权与德川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如为政府筹集会计基金和壬辰战争的军费、发行“太政官札”、创立汇兑公司、以“为替方三井祖”名义管理官方钱财,发行“正金兑换证劵”(三井札)等。
通过以上与明治维新政府的合作计划及建立深厚合作伙伴关系,在明治政权初年,三井家族将自己身份由御用特权商人转为新时代的政商,确保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不受政权更替而产生影响。
1876 年(明治9年),由于在明治维新初年转到新朝廷方面,并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
三井家族在此时通过整合三井兑换店以及其附属金融机构及以掌握当时的官银为基础开办起自己的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银行。
接着三井家族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
在1888年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1892年成立三井矿山公司。
当时的公司负责人中上川彦次郎随即着手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大元方,以同族会议理事会为核心,确立工业、土地两大部门和银行、矿山、物产三大公司的所谓”两部三社制。
”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控制了芝浦制造厂、王子造纸公司、北海道煤矿、轮船公司和钟渊纺织公司等。
1909年通过成立资本达五千万日元的“三井合名会社”。
1910年改组“三井合名会社”同时建立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体系;最终成为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于战争需要,当时的政府逼切需要一家大财阀作为政府供应军需物资方面的核心和后盾;此时的三井财团看准了时势,与执政者签下了大量合作协议合约,因而在当时的军需品发展上大发横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
而在战后不断出现的本国经济危机中,通过乘机合并一大批弱小企业来扩充增强了自己的体系。
到1931年(昭和6年)三井合股公司拥有资金三亿日元,直系和旁系公司达到四十个;但因购买美元事件受指责,合股公司理事长团琢磨遭暗杀。
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并对财阀进行攻击。
因此三井财阀转变方向,向公共事业捐款,且三井家族退出第一线及不再公开持股数目等等。
随着战时体制的实施,三井财阀又与军部合作,向军需工业和占领地事业扩展,最后在二战前发展成为拥有151个直系、旁系和投资公司的大财阀。
其中仅三井物产的营业额40年代前期便达到30亿日元。
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
其经营实力很快就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通过此次银行合并得到更加雄厚及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快发展的机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的规模是三菱财阀的1.5倍、住友财阀的2倍、安田财阀的3倍左右;三井财团所属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数量共达273余家,包括东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日本精工等。
三井集团实缴资本接近日本全国公司实缴资本总额的10%,可见该集团体系十分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军对日本实行战后管制,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其中一件工具,三井财阀在此期间曾一度被政府要求进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