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国的诗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说课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b9f48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3.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出自宋代诗人陆游、宋代诗人林升和清代诗人龚自珍,它们在题材、风格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示儿》是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代的关爱。
《题临安邸》是林升在游览临安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流放途中所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注释和自己的努力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同时,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朗读、讲解、讨论、图片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79b7d0152b160b4e777fcf44.png)
写作背景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 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 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 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 最后的抗战号召。
jì nǎi
家祭 乃翁
祭乃
上下结构 独体字
词语解释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同】统一。 【无忘】不要忘记。 【定】平定。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 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 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 闷、迟滞的局面。
比较探究:本文中的三首诗表达的感情 有何异同?
相同:都表现了深沉的爱国情。 不同:《示儿》是临终的遗愿,遗恨不 能看到祖国统一;《题临安邸》是对统治者 的谴责、讽刺,对百姓命运的担忧;《己亥 杂诗》是深情呼唤,亟待通过变革振兴国家。
风雷
比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 尖锐猛烈的改革。
万马齐喑
比喻
在清朝统治下,人 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令 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哀”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痛惜之情
爱国之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请求天公再 振作一下精神,为神州大 地送来各种英杰俊才。
1.“不拘一格”在这里指什么?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末年,那时候清政 府用死板、单一、陈旧的科举制度来选拔人 才,用“四书五经”来禁锢人们的思想。所 以这里的“不拘一格”指的是打破死板、陈 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写作背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第二次回 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帝王 将相、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 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 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 烂的生活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 了。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的现实而作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ce38d22a7fd5360cba1adbf0.png)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旅店。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释古诗
山外青山楼 外楼,
句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 望不见头;
西湖歌舞几时
休?
杭州的著名风 景区。
什么时候休 止。
句意: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 才能停休?
吹,用于温暖馥 郁的风。
暖风熏得游人 醉。
句意: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 醉醺醺的;
即汴京,今河南开 封市。
直把杭州作汴 州。
简直。
句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 那汴州。
古诗赏析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 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 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 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 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 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 来第一流”。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本来就知道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家的
只
你的父亲
军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 宋朝当时的社会现实
•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 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 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 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 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 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之前的灭亡 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 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 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 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 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228463240c844769eaeefd.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爱国之情古诗
![爱国之情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dd6b16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a.png)
爱国之情古诗
以下是一些体现爱国之情的古诗词:
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8eb51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8.png)
古诗三首(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1、《示儿》的大意: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与我无关;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题临安邸》的大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达官贵人们寻欢作乐,这种情况何时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使贵人们沉醉其中,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的古都汴梁。
“醉”的意思是沉醉,“游人”指的是只顾玩乐的权贵。
我感受到诗人愤怒和忧虑之情,这句话可以用悲愤的语调来读。
《题临安邸》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国难,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己亥杂诗》的大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社会变革的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4、《示儿》中,诗人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原句回答)。
5、《己亥杂诗》中的“九州”指的是全国。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的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才辈出,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6、《己亥杂诗》:“己亥”指的是年份。
“杂诗”一般是指诗人随感而做的无题诗,诗题的意思是己亥年诗人随感而做的诗。
少年中国说(节选)1、《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梁启超,文章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
2、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的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其中写到的景物有:(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这一段读的时候,语气应该高昂一些,理由:这一段歌颂了中国少年发愤图强的精神,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充满豪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国的诗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国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060c6c75bd64783e08122b0f.png)
部编版部编版爱国的诗句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3.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https://img.taocdn.com/s3/m/f79ec9cdfd0a79563c1e72d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鉴赏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d5ba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d.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所谓教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和决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https://img.taocdn.com/s3/m/a516ef03240c844768eaee41.png)
示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来应聘小学学段,语文学科的2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示儿》。
(板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示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1首古诗,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当时金兵肆虐,不断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江山破碎。
陆游在弥留之际写下了这首诗,既包含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愤,更有对祖国山河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心。
《示儿》这首古诗语言简洁,朴实无华,但情感深厚真挚。
学习这首古诗,应联想陆游所处的时代和创作背景。
这样才能走进陆游心中,领会到诗人炙热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
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仍有不足,对古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
加之诗人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因此如何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都是本节课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两个生字,理解整首诗的含义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中理解诗文意思,感受作者不见祖国统一之悲,和坚信祖国必将统一的信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根据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元”和“九州”等词语,体会诗文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悲愤以及祖国山河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念。
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创设情景,领悟诗歌意境。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课在写法上偏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吟诵,以读生情。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9e7f5bc8d376eeafaa3154.png)
诗 要是有这么大的中国想要重新朝气蓬勃, 靠的是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 一样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
意 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某种规格而降下 更多的人材。
层次梳理
青山 楼外楼
题 临
虚假的繁 荣景象
歌舞 几时休
安 邸
淫靡的精
暖风 游人醉
神状态
杭州 作汴州
荒淫腐化 醉生梦死
极大的愤怒 无尽的隐忧
图解课文
概括主旨
此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针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黑暗现实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 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己亥杂诗
作者简介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遣的悲痛和遗憾心境,那就 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 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 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明了诗人虽然沉痛,但并 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有了这 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题临安邸
临安:在今浙江
[宋]林升
杭州市,曾为南宋都城。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几时休:什么时候 才能够停止。
句导读: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71dd944c453610661fd9f467.png)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 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 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 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shì yīn dǒu sǒu jiàng 万马齐喑/究可哀。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①邸:官府,官邸。 ②休:停止、罢休。 ③直:简直。④汴 (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⑤暖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 “暖风”。⑥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 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 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 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 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入诗境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那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悟诗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简直。作:当作。直 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 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 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 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 怒和无穷的隐忧。
醉生梦死
悟诗情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和辛辣讽刺)。
读诗韵
请大家跟着 音乐练习读 诗,读出诗 句的含义, 读出作者的 感情。
古
题 诗
三
首
临
第
安 二
课 时
林
邸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37603804d2b160b4ec07d.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2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2课 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911b18250e2524de5187e62.png)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走近作者
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 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 孝宗朝(116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 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 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 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 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造句:杭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 和弯钩要宽展。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 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 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
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 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 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 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 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 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 深切忧虑。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nǎi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188d53968011ca200919d.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译文+赏析蝉【唐】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伯施,余姚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
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
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
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
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
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37ab2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参考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 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 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 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二)、学程设计
第一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借助课文插图或辅以图片,结合“山外山”“楼外楼”想象画面。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插图,想想湖面,读好停顿。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个体接力展学,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同学们认真倾听,认真评价,积极补充。以及对其他学生的要求。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题临安邸 》。《学弈 》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 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 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
爱国的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3.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
1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