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作者:崔一心

来源:《历史教学》2002年第08期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又称"人本主义",是指与神本主义相反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由于当时的人文主义具有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显著不同的特点,所以通常被称为中国古典人文主义。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第一,现实主义。从春秋中期开始,季梁最早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而后子产又提出"天人相分"。春秋末年,孔子秉持并宣传"与命与仁"(既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完全否定未知世界)的主张。"命"虽具有泛神论的色彩,但孔子更注重现实,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动性。战国晚期,荀子甚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号召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总之,从现实主义出发,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了一系列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主张。

第二,倡导仁爱。在人文主义思想中,仁爱居于首要地位。儒家倡导仁爱,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墨家则提出"兼爱"主张,即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这表面上看起来更伟大,但实践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如果真的照此去做,会破坏等级制度。所以,孟子骂墨子的主张会导致人们"无君、无父",破坏社会秩序。儒家强调只有仁爱才是现实之路,治世之本。

第三,提倡礼治。"礼"是指特定的社会制度及其行为规范和礼仪。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不过,由于他无法在现实中找到一个理想的模式,所以到历史当中去找,主张按传统的周礼办事。后来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主张,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礼治主义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路线。

第四,重视道义。如果说"礼"是外部约束的话,"义"则是人们的自我约束和主观自律的原则。孔子提倡"礼",但更强调"义"。在儒家看来,维护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一个高尚人的主动的精神要求。孟子对儒家这一思想有更大发展,他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有的时候,人们不免会遇到"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因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离不开物质利益,但这应该有一个限度和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舍"利"取"义",义无反顾。当然,这个"义"是以特定历史时代的道德标准为前提的。

第五,强调学习。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的关系上,孟子认为人之本性是善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以保持先天的善性,抵御现实生活中物利的诱惑;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人更应该注重学习,用社会知识改造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如果任凭人的本性发

展,对社会将十分有害。孟子与荀子的主张从表面上看势如水火,实则殊途同归:都强调人们后天的自我学习和努力,强调人的自觉精神,使人成为高尚的社会化的人。

第六,倡导诚信。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诚是指对别人行为时的态度,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信是对别人行为的反映,相信别人说的话,不猜疑别人。因此,诚信虽从两个角度立论,说的实则是一回事。一个对别人诚恳的人,往往也易于相信别人;而一个狡诈的家伙,通常不会轻易信任别人。

上述六点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所谓"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从根本上说,五常是为三纲服务的,受三纲的制约。因而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人本主义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古典社会色彩。这正是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总特征。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对中国文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中世纪虽也曾再次受到宗教思潮的影响,但始终未能将中国社会拉回到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愚昧状态中去。这是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积极影响。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我们应抛弃"三纲",给"五常"注入现代内容,焕发其新的生机,使之成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

【责任编辑冯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