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合集下载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强度和硬度:合金元素如锰、硅、铬等,能有效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其更具耐磨性和耐久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能提高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2. 改善韧性:某些合金元素如钒、钛等,能细化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提升其韧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碳化物,这些碳化物能有效地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加钢的断裂抗力。

3. 改善工艺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加工性能,例如改善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性能等。

例如,磷可以提高钢的流动性,但过高的磷含量会导致钢的冷脆性增加。

4. 抗腐蚀性:合金元素如铬、镍等可以增加钢的抗腐蚀性。

它们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阻止进一步的氧化腐蚀。

5. 热处理性能: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效果。

例如,硅、锰等元素可以加速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而钛、钒等元素则可以减缓奥氏体化和冷却速度。

6. 改善磁性:一些合金元素如钴、铁等可以改变钢的磁性。

这些元素在钢中能影响铁磁畴的取向,从而改变其磁性能。

7. 降低导电性:合金元素如铜、镍等可以增加钢的导电性。

它们在钢中形成电子散射中心,增加电子的散射几率,降低电导率。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来优化钢的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合金元素时需控制适当的比例,否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结构材料复习资料

结构材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一、填空题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有以固溶体形式存在、形成强化相、形成非金属夹杂物、以游离态存在。

2、合金钢按用途可分成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刚三类。

3、按照与铁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合金元素分为 A 形成元素和 F 形成元素。

4、奥氏体形成元素降低A3点,提高A4点。

5、按照与碳相互作用的特点,合金元素分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和碳化物形成元素。

6、所有的合金元素均使S点左移,这意味着合金钢共析点的碳浓度将移向--- 低碳方向,使共析体中的含碳量降低。

7、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外)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其结果是降低了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提高了钢的淬透性。

8、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Al外)都使Ms、Mf点降低,因此淬火后相同碳含量的合金钢比碳钢的残余 A 增多,使钢的硬度降低,疲劳抗力下降。

二、名词解释合金元素:为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性能而特别添加到钢中的化学元素。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的铁基合金。

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3点↓,A4点↑,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奥氏体形成,即扩大了γ相区。

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3点↑,A4点↓,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进铁素体形成,依缩小γ相区的程度又分为两小类。

二次淬火:已淬火的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回火冷却中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

二次硬化:钢在回火时出现的硬度回升现象。

三、问答题1、合金元素在钢中有哪几种存在形式?这些存在形式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1)以溶质形式溶入固溶体,如:溶入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

(有利)(2)形成强化相,形成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

(有利)(3)形成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Al2O3、SiO2等),氮化物和硫化物(MnS、FeS等)(有害、尽量减少)(4)以游离态存在,如C以石墨状态存在(一般也有害)元素以哪种形式存在,取决于元素的种类、含量、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等。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1.碳(C)碳是钢铁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区分钢铁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决定钢号时,往往注意碳的含量。

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碳的存在,才能将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

当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其塑性和韧性下降;反之,则硬度和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由于碳含量在钢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钢铁中的碳含量也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硅(Si)硅在钢铁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还可形成硅化物,其形式有MnSi或FeMnSi等;也有少许以硅酸盐以及游离SiO2的形式成为钢铁中非金属夹杂物而存在;在高碳钢中可能有少量SiC形式存在。

硅能增强钢的抗张力、弹性、耐酸性和耐热性,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

故钢中含量硅一般不小于0.10%;作为一种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耐酸耐热钢及弹簧钢中、含量硅较高;而硅钢中含硅量可高达4%以上。

3.磷(P)磷在钢中以固溶体和磷化物形态存在。

磷化物形态有Fe3P,Fe2P等。

Fe3P是一种很硬而脆性大的物质。

当磷含量高时易形成Fe3P,增加钢的冷脆敏感性,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以及焊接裂纹敏感性。

一般认为在钢中含磷量高于0.1%,便会发生上述的危害性。

通常的情况下认为磷是钢中的有害的元素,但是它也是可利用的一面。

例如,磷和铜联合作用时,能提高钢的抗蚀性;它和锰、硫联合作用时,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硫(S)硫主要以硫化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

一般认为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之一。

硫在钢中易于偏析,恶化钢的质量。

如以熔点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时,将导致钢的热脆现象。

此外,硫存在于钢内能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

5. 锰(Mn)锰在钢中能形成固溶体。

在冶炼钢铁过程中,通常作为脱氧剂及脱硫剂而特意加入。

锰与硫能形成熔点较高的MnS,可防止因FeS而导致的热脆现象,并提高了钢的可锻性。

《微合金元素在钢》课件

《微合金元素在钢》课件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提高钢材强度 、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方面。
此外,随着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的不 断进步,对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行为 和作用机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微合 金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变机制和微观 组织演化,进一步揭示了微合金元素 在钢中的作用机制。
微合金元素的发展和应用 推动了钢铁工业的技术进 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 展。
02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01
碳、氮、氧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02
铬、镍、锰等元素
03
硅、磷、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置换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分类
碳氮间隙元素(如钛、铌、锆)、碳 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铬、钼)和 晶界强化元素(如硼、磷、砷)。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01
02
03
细化钢的晶粒
通过形成碳氮化物或氮化 物,微合金元素可以阻碍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从而 细化钢的晶粒。
改善钢的韧性
某些微合金元素可以改变 钢的韧性,例如钛和铌可 以增加钢的低温韧性。
微合金元素对钢强度的影响
显著增强
微合金元素可以与钢中的碳形成碳化物,这些碳 化物在钢中起到“钉扎”作用,抑制奥氏体晶粒 长大,从而在冷却过程中获得更细小的铁素体晶 粒,提高强度。
微合金元素如钛、钒、铌等可以细化钢的晶粒, 从而提高其强度。
通过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实现仅通过热处理 工艺即达到提高强度和改善韧性之间的平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的应用,对微合金元 素在钢中的研究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细化,有望实现更加 精准和高效的钢材性能调控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钢加热时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 碳化物形成元素:Ti、V、Nb、Zr……阻
碍晶粒长大 •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u、Si、Ni……阻
止晶粒长大;P、Cu促进晶粒长大。
课题一 概述
♥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的影响 实质上是对C曲线的影响
• 除Co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增加奥氏 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且非碳化物 形成元素Al、Ni、Si、Cu等不改变C曲 线的形状,只使其右移,碳化物形成元 素Mn、Cr、Mo、W等除使C曲线右移 外,还改变其形状。
当钢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时,有一部分溶于铁 素体内形成合金铁素体.
课题一 概述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方式
(2)形成碳化物 碳化物形成元素可形成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 A 合金渗碳体 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合力较弱,它的大部分是固溶 于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中,而少部分固溶于 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如(Fe,Mn)3C。
♥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影响
钢加热时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奥氏体化过程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剩余碳化物 的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均是由合金元素 和碳的扩散所控制。
•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 Co和Ni提高碳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加速奥
氏体的形成。Si、Al、Mn等元素,对C的扩散 速度影响不大。因而对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影响 不大。
课题二 结构钢
• 典型合金调质钢分类
• ♥低淬透性调质钢 • 钢。含合金元素总量<3 %, 40Cr、40MnB等 • ♥中淬透性调质钢 • 38 CrSi、35 CrMo 等,常用于制造较小的齿
轮、 • 轴、螺栓等零件。钢含合金元素总量在4 %左
右.
课题二 结构钢
• ♥高淬透性调质钢 • 钢含合金元素总量在4 %~ 10 %; • 38 Cr Mo Al A、40 Cr Mn Mo、25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一、钢中的合金元素
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碳钢的力学性 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钢的过程 中加入某些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合金钢----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 求的组织与性能,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的铁基合金。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 锰(Mn)、硅(Si)、铬(Cr)、镍(Ni)、 钼(Mo)、钨(W)、钒(V)、钛(Ti)、锆 (Zr)、钴(Co)、铝(Al)、硼(B)及稀土 (RE)元素等。 常见的杂质元素:Si, Mn, S, P 但是如果人为加入并可改善钢的性能,这些杂质元 素也为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并与α-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r相图(b)
这类合金元素有:Si、Al 和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Cr、W、Mo、V、Ti及P、Be等。但应该指 出,含Cr量小于7%时,A3下降;含Cr量大于 7%时,A3才上升。 ②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图1-4) 合金元素使A3升高,A4下降,使γ相区缩小 但不能使其完全封闭。 这类合金元素有:B、Nb、Zr、Ta等。
(3)在特殊条件下(如快速冷却凝固),可使某些 金属或合金形成非晶体相结构。 钢中非晶体相的作用目前仍缺乏较详细的实验 和理论依据。
三、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 (1)γ相稳定化元素 γ相稳定化元素使A3 降低, A4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奥氏体形成, 即扩大了γ相区。 根据Fe-Me相图的不同,可分为: ①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 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Mn、Ni、Co等。如果 加入足够量的Ni或Mn,可完全使体心立方的α相 从相图上消失,γ相保持到室温(即A1点降低), 故而由γ相区淬火到室温较易获得亚稳的奥氏体组 织,它们是不锈钢中常用作获得奥氏体的元素。

封闭γ相区元素

封闭γ相区元素

一、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后,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钢中。

即:与铁形成固溶体;与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钢中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溶于铁中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Pb外)都可溶入铁中, 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 按其对α-Fe或γ-Fe的作用, 可将合金元素分为扩大奥氏体相区和缩小奥氏体相区两大类。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亦称奥氏体稳定化元素, 主要是Mn、Ni、Co、C、N、Cu等, 它们使A3点(γ-Fe α-Fe的转变点)下降, A4点( γ-Fe的转变点)上升, 从而扩大γ-相的存在范围。

其中Ni、Mn等加入到一定量后, 可使γ相区扩大到室温以下, 使α相区消失, 称为完全扩大γ相区元素。

另外一些元素(如C、N、Cu等), 虽然扩大γ相区, 但不能扩大到室温, 故称之为部分扩大γ相区的元素。

缩小γ相区元素——亦称铁素体稳定化元素, 主要有Cr、Mo、W、V、Ti、Al、Si、B、Nb、Zr等。

它们使A3点上升, A4点下降(铬除外, 铬含量小于7%时, A3点下降; 大于7%后,A3点迅速上升), 从而缩小γ相区存在的范围, 使铁素体稳定区域扩大。

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完全封闭γ相区的元素(如Cr、Mo、W、V、Ti、Al、Si等)和部分缩小γ相区的元素(如B、Nb、Zr等)。

2. 形成碳化物槽钢和角钢低合金结构钢合金元素按其与钢中碳的亲和力的大小, 可分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

常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Ni、Co、Cu、Si、Al、N、B等。

它们基本上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Mn、Cr、W、V、Nb、Zr、Ti等(按形成的碳化物的稳定性程度由弱到强的次序排列),它们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基体相中,一部分形成合金渗碳体, 含量高时可形成新的合金碳化合物。

二、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的影响1.对奥氏体和铁素体存在范围的影响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元素均同样扩大或缩小Fe-Fe3C 相图中的γ相区, 且同样Ni或Mn的含量较多时, 可使钢在室温下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如1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和ZGMn13高锰钢等),而Cr、Ti、Si等超过一定含量时, 可使钢在室温获得单相铁素体组织(如1Cr17Ti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特性。

在钢中,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本文将介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并重点讨论一些常见的合金元素及其在钢中的作用。

一、溶解态存在在钢中,一些合金元素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

这些元素以原子形式分布在钢的基体中,与铁原子之间形成固溶体。

常见的溶解态合金元素包括锰(Mn)、镍(Ni)、铬(Cr)和钼(Mo)等。

这些合金元素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提高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

例如,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其冷加工性能。

镍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延展性和可焊性。

铬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形成耐磨层,增加钢的寿命。

钼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硬度。

二、析出态存在除了溶解态,合金元素还可以以析出态的形式存在。

析出态合金元素是指当钢经过淬火、时效等处理后,合金元素以化合物或固溶体的形式析出在基体中。

这些析出物可以形成弥散的颗粒或晶粒,在晶界或位错附近聚集,从而影响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析出态合金元素包括碳(C)、氮(N)、硫(S)等。

例如,高碳钢中的碳以马氏体的形式析出,形成硬脆的组织,提高了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氮可以形成氮化物,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硫可以形成硫化物,提高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耐蚀性。

三、化合态存在在钢中,合金元素还可以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化合态合金元素是指与铁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如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等。

这些化合物通常以颗粒、纤维或薄膜状的形式存在于钢中,并在晶界附近形成障碍,阻碍位错运动,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例如,氧化物可以形成氧化膜,提高钢的耐蚀性和高温氧化性能。

硫化物可以形成硫化膜,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硬度。

碳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合态合金元素,可以形成均匀分布的碳化物颗粒,细化晶粒,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总结起来,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溶解态、析出态和化合态。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钢铁中,以改变钢铁的特性和性能。

在钢铁中的合金元素存在形式主要有溶解形式和沉淀形式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会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溶解形式可以使钢铁具有均匀的组织结构。

例如,镍等元素可以在钢中溶解,使得钢铁具有面心立方的组织结构,提高钢铁的延展性和韧性。

另一方面,合金元素的沉淀形式会形成钢中的非均匀相,如碳化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等。

这些非均匀相可以改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其次,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铁的力学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溶解在钢中的合金元素可以通过固溶强化作用,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例如,铬元素可以增加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钼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耐蚀性。

沉淀在钢中的合金元素则可以通过位错阻力和弹性应变能的杂化作用,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此外,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对钢铁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产生影响。

合金元素的溶解形式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

例如,钼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镍元素可以增加钢铁的耐腐蚀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

另外,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可以影响钢铁的加工性能。

合金元素的沉淀形式会对钢铁的加工硬化率、红脆倾向以及可焊性产生影响。

沉淀相的形成会使钢的加工硬化率增加,加工性能降低。

而合金元素的溶解形式可以通过调整钢铁的化学成分,改善钢铁的可焊性。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等方面产生影响。

合金元素的选择和调控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钢铁的成分,以满足不同场合对钢铁性能的需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度等影响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2.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等,它们大多是过渡族元素,在周期表上均位Fe、Mn、Cr、Mo、W、V、Nb、Ti 于Fe的左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他们与碳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它化合物如AlN,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合金元素的基本定义bksc

合金元素的基本定义bksc

AB2相(拉维斯相)1、特点 钢和合金中的主要AB2相是具有复杂六方的MgZn2型,如MoFe2、TiFe2等,它是耐热钢和合金中的一种强化相。 当出现元素部分替换时,可出现复式AB2相,如铁基合金中的(W,Mo,Nb)(Fe,Ni,Cr)2 。
2、形成规律 在周期表中,符合原子尺寸 dA : dB=1.2 : 1的任意两族元素,都能形成AB2相。
AB3相(有序相) AB3相不属于稳定的化合物,处于固溶体与化合物之间的过渡状态。 Ni3Al相是典型的AB3相,fcc结构。在复杂成分的耐热钢或耐热合金中,Ni3Al的过渡相-γ/相具有较好的强化效果。 根据合金元素与Ni或Al在原子尺寸、电负性上的差异,可置换Al或Ni,形成AB3相:如Ni3Fe、Ni3Cr、Ni3V、Ni3Mn、(Ni,Cr)3Al、 (Ni,Mo,Cr)3Al等
缩小奥氏体区:
Cr、Mo、W、
V、Ti、Si、Al
合金元素对共析含碳量的影响
第二节 合金元素与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
从系统的能量考虑,基于原子的尺寸因素和电子因素等因素,合金元素将与这些晶体缺陷产生相互作用.以下是两种主要的作用方式:晶界偏聚: 溶质原子与界面结合;柯氏气团: 溶质原子与位错作用.
引起晶界偏聚的因素: 1、溶质与基体原子尺寸差异大,即 E↑→β↑; 2、溶质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即 Co↓→β↑; 3、温度低,即 T↓→β↑。
备注:固溶度是合金尺寸因素和电子因素的综合体现。
溶质原子的偏聚温度
晶界偏聚的其它问题
表:一些溶质原子出现晶界偏聚和柯氏气团的温度范围
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类型
1、简单密排碳化物或氮化物: 以MeC、MeN和Me2C、Me2N为主(合金元素含量少时)2、复杂密排碳化物: 以Me3C、Me7C3、Me23C6为主(合金元素含量多时)3、复式碳化物: 金属原子部分替换,如Fe3W3C、 Fe21Mo2C64、碳氮化物: C和N原子部分替换,如Ti(C,N)、(Cr,Fe)23(C,N)6等

合金钢中各元素作用及牌号

合金钢中各元素作用及牌号

合金钢各元素的作用及牌号碳钢是经热处理后又良好的力学性能,且冶金工艺简单,压力加工和机加工性能好,价格低廉,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

但存在淬透性低、不能用于大型结构件、不能在高温、低温、腐蚀性等特殊环境使用的缺点。

为此,人们在碳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以弥补碳钢的不足。

这些钢称为合金钢。

1合金钢按照合金元素总含量(质量分数)分类(1) 低合金钢<5%;(2) 中合金钢5%~10%;(3) 高合金钢>10%。

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常用合金元素Cr, Mn, Ni, Co, Cu, Si, Al, B, W, Mo, V, Ti, Nb,Zr, RE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1) 固溶体固溶于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2) 碳化物与碳形成特殊碳化物;(3) 金属间化合物与铁或其它合金元素形成金属间。

首先我来看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常用合金元素包括Cr, Mn, Ni, Co, 稀土等。

它们在钢中存在如下形式,一是固溶于奥氏体、铁素体以及渗碳体,二是与钢中的碳形成特殊碳化物,三是与铁或其它合金元素形成金属间混合物。

不同的形式将对合金性能起不同作用。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 合金元素改善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会减缓钢在加热、冷却及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1) 细化奥氏体晶粒加热时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除了Mn);(2) 提高淬透性冷却时阻碍过冷奥氏体转变(除了Co、Al);(3) 提高回火抗力,产生二次硬化,防止高温回火脆性。

回火抗力是指淬硬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首先,合金元素的加入,往往能够能够改善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这是因为大多数合金元素,在钢中不论以固溶态还是以化合物存在,一般都会减缓钢在加热、冷却及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因而会在热处理加热时,细化奥氏体晶粒,冷却时提高淬透性,回火时提高回火抗力或回火稳定性,并防止高温回火脆性。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 合金元素提高钢的强度:(1) 固溶强化固溶于基体中,产生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2) 第二相强化固溶于渗碳体,提高其稳定性。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除了铁和碳之外,钢中常常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钢中,合金元素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1. 固溶体形式:合金元素可以以固溶体的形式溶解在钢的基体中。

在钢的冷却过程中,合金元素会与铁原子形成固溶体,使钢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

固溶体的形成可以改变钢的晶格结构,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 化合物形式:合金元素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当合金元素与铁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能够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例如,钢中常常添加的铬元素会与铁原子形成氧化铬化合物,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3. 悬浮形式:在一些情况下,合金元素也可以以悬浮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钢中。

由于合金元素的溶解度有限,当超过一定含量时,合金元素就无法完全溶解在钢中,而形成悬浮的小颗粒。

这些悬浮的颗粒可以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多的悬浮颗粒也可能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存在形式之外,合金元素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于钢中,如析出物、过渡相等。

这些存在形式的不同会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钢材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量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钢材性能。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对钢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蚀性等方面的特性。

因此,在钢铁工业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不仅与合金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钢的冶炼工艺、热处理过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只有充分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才能更好地控制钢材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钢材性能的需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固溶体形式、化合物形式和悬浮形式。

这些存在形式的不同会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钢铁工业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是非常重要的。

金属材料学第一章

金属材料学第一章

△R,%
14.2
7.1
0.8
3.1

0.8
2.4
0.8
注:1、电子结构是3d层电子结构;2、原子半径是配位数12的数值
(1)Ni、Co、Mn与γ-Fe的点阵结构相同,原 子半径和电子结构相似--与γ-Fe无限互溶。
(2)Cr、V 与α-Fe的点阵结构,原子半径和 电子结构相似---与α-Fe无限互溶。
(a)Fe-C-Mn系 (b)Fe-C-Cr系 图1-3 M对Fe-C相图的影响
(2)对临界点的影响 A形成元素,随Me元素的增加,A1线下降; F形成元素,随Me元素的增加,A1线上升。
图1-4Me对共析温度的影响
图1-5 M对共析含碳量的影响
思考题: 1、40,40Mn2,哪个淬火温度? 2、40,40Cr 哪个淬火温度高? 3、40,40Cr,40CrMnMo这三种钢 P量排序? 4、65Mn在820-840℃温度淬火, 变形量大,硬度低,出现开裂 现象,解释原因?
合金元素: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和 使之获得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专 门加入的元素。 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有目的加入合金元 素,用以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及力 学性能要求的铁基合金,称合金钢。
钢中常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第二周期:B、C、N 第三周期:Al、Si 第四周期:Ti、V、Cr、Mn、Co、Ni、Cu 第五周期:Zr、Nb、Mo 第六周期:W 第七周期:稀土Re
复杂点阵结构:M23C6,M7C3,M3C 特点:硬度、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简单点阵结构:MC,M2C。又称间隙相 特点:硬度高,熔点高,稳定性好。
M6C型不属于金属型碳化物,复杂结构, 性能特点接近于简单点阵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溶入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以固溶体的溶质形式存在形成强化相,如溶入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形成特殊碳化物或者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非金属夹杂,如合金元素与O、N、S形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有些元素如Pb、Ag等游离态存在。

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1 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4点上升,A3点下降,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扩大无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Ni, Mn, Co有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C, Cu, N2. 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4点下降,A3点上升,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缩小完全封闭奥氏体区的元素:Cr, Ti, V, W, Mo, Al, Si缩小奥氏体区,但不使之封闭的元素:B, Nb, Zr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1.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B, N, Ni, Cu, Co, Al, Si等它们不能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可以固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右边2. 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Ti, Zr, Nb, V, W, Mo, Cr, Mn, Fe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左边它们都可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形成的碳化物的性质差别很大Fe-C相图是研究钢中相变和对碳钢进行热处理时选择加热温度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钢中有三个基本的相变过程: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以及淬火马氏体回火时的转变。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合金元素对减小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Ti、V、Zr、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晶粒。

W、Mo、Cr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中等。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u、Co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轻微。

Mn、P有助于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分解过程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外都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减慢珠光体类型转变产物的形成速度。

除Co、Al以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使马氏体转变温度下降。

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主要有Cr、Mn、Mo、Si、Ni、B合金元素对回火过程的影响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使回火过程各个阶段的转变速度大大减慢,将其推向更高的温度。

对合金钢的回火稳定性影响比较显著的为:钒、钨、钛、铬、钼、钴、硅等元素;影响不明显的为:铝、锰、镍等元素一、合金元素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1. 溶解于铁起固溶强化作用几乎所有合金元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溶于铁素体、奥氏体中形成固溶体,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使钢具有强韧性的良好配合。

2. 形成碳化物,起第二相强化、硬化作用按照与碳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常用的合金元素分为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和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

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Ti、Nb、V、W、Mo、Cr、Mn等,它们在钢中能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如TiC、VC、WC等,这些碳化物一般都具有高的硬度、高的熔点和稳定性,如果它们颗粒细小并在钢中均匀分布时,则显着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 使结构钢中珠光体增加,起强化的作用合金元素的加入,使Fe-Fe3C相图中的共析点左移,因而,与相同含碳量的碳钢相比,亚共析成分的结构钢(一般结构钢为亚共析钢)含碳量更接近于共析成分,组织中珠光体的数量,使合金钢的强度提高。

二、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1.对热处理的影响(1)对加热过程奥氏体化的影响:合金钢热处理可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合金钢中的合金渗碳体、合金碳化物稳定性高,不易溶入奥氏体;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扩散很缓慢,因此合金钢的奥氏体化速度比碳钢慢,为加速奥氏体化,要求将合金钢(锰钢除外)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和保温较长的时间。

除Mn外的所有合金元素都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尤其是Ti、V等强碳化物形成的合金碳化物稳定性高,残存在奥氏体晶界上,显着地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因此奥氏体化的晶粒一般比碳钢细。

(2)对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合金钢淬透性更好,可减小淬火冷速,减小淬火变形。

但残余奥氏体增多除Co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都使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使C曲线右移,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减小,淬透性提高。

这使得合金钢利用较小的冷却速度即能淬成马氏体组织,可减小淬火变形。

因此大尺寸、形状复杂或要求精度高的重要零件需要用合金钢制作。

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Ms点降低,使合金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比碳钢多,这将对零件的淬火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3)对回火转变的影响:合金钢耐回火性好,回火后强韧性配合更好,有些钢可产生“二次硬化”合金钢回火时马氏体不易分解,抗软化能力强,即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回火后能有更好的强韧性配合。

合金元素能提高马氏体分解温度,对于含有较多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当加热至500~600℃回火时,直接由马氏体中析出合金碳化物,这些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弥散,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但有些合金钢应避免“回火脆性”的产生。

2.对焊接性能的影响淬透性良好的合金钢在焊接时,容易在接头处出现淬硬组织,使该处脆性增大,容易出现焊接裂纹;焊接时合金元素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物夹杂,使焊接质量下降,例如,在焊接不锈钢时,形成Cr2O3夹杂,使焊缝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铬的损失,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下降,所以高合金钢最好采用保护作用好的氩弧焊。

3.对锻造性能的影响由于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使变形抗力增加,使塑性变形困难,合金钢锻造需要施加更大的压力吨位;同时合金元素使钢的导热性降低、脆性加大,增大了合金钢锻造时和锻后冷却中出现变形、开裂的倾向,因此合金钢锻后一般应控制终锻温度和冷却速度。

三、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

五大元素:硅、锰、碳、磷、硫。

五大杂质元素:氧、氮、磷、硫、氢。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硅可提高强度、高温疲劳强度、耐热性及耐H2S等介质的腐蚀性。

硅含量增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铬是合金结构钢主加元素之一,在化学性能方面它不仅能提高金属耐腐蚀性能,也能提高抗氧化性能。

当其含量达到13%时,能使钢的耐腐蚀能力显著提高,并增加钢的热强性。

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它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7、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镍钢铁性能有良好的作用。

它能提高淬透性,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能提高耐腐蚀性和低温冲击韧性。

镍基合金具有更高的热强性能。

镍被广泛应用于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中。

8、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钼能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硬度、细化晶粒、防止回火脆性。

钼能抗氢腐蚀。

9、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

改善焊接性能。

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可提高强度、细化晶粒,提高韧性,减小铸锭缩孔和焊缝裂纹等倾向。

在不锈钢中起稳定碳的作用,减少铬与碳化合的机会,防止晶间腐蚀,还可提高耐热性。

10、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

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钒用于固溶体中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细化晶粒,提高淬透性。

铬钢中加少量钒,在保持钢的强度情况下,能改善钢的塑性。

11、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

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12、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

铌可改善焊接性能。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13、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14、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

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