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 班级管理 三次形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耶拿制:是在耶拿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彼得森主持,在1924 年以后实施的。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耶拿制的特色是,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将全校儿童分成三个团体。其主导观念是,在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年制班级中,个人是教育的中心。
2. 团体自立:是指团体自身拥有指导、管理的力量。也就是说,在团体内部产生自我指导与自我管理的力量。因此,为了培育自立的团体,就得在儿童团体中培育自我指导的力量与自我管理的力量
二、简答题(共2 道试题,共40 分。)
1. 简答班级内筛选的几种机制
(一)来自他人的标签作用
教师主要是根据学业成绩的情况来筛选儿童的,并且对成绩上位与下位者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这就无疑是给该儿童贴上标签,也给成绩上位、下位的儿童贴上了相应的标签。
(二)自验语言
所谓“自验语言”是指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的预期常在自己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这一现象的含义是,事先预期些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语言。
(三)筛选假设的机制
大学入学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拥有决定谁能升学谁不能升学的选拔功能。这种选拔决定一定数量的儿童可以升学,而其他儿童不能升学的相对竞争场面,是旨在进入定额范围内的竞争。这里面有两种假设。其一,班级内的分化在进行,同时,未来选拔的筛选过程也在进行。其二,用标签论和自验预言的概念说明这种筛选过程也按照什么机制进行的。
2. 简述教师在说服学生时用到的特殊的说服技巧。
教师除了对儿童进行直接说服的影响之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团体干部或是团体的形成,使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朝一定方向变化。角色扮演是指模拟性、假想性、即兴式地表演某一情境中的角色,掌握、训练特定的态度和行为,或者藉此改进人际关系。通过班级团体的干部和友人进行说服的方法相当有效。运用团体决议的方式,按照团体规范、气氛去从事说服工作,也可以引导儿童朝一定方向改变。还有运用团体规范和团体动力学促进个体的方法。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使儿童学会合作
基于竞争原理的班级管理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不铲除这个根源,问题便不能根本解决或者无从着手。仅仅抛弃竞争原理并不是一个好的替代方案。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引进可以替代竞争原理的新的指导原理。竞争原理最好的替代品就是合作原理。儿童们必须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不合作便无法生存”。如果以竞争原理来支配班级,儿童们便会丧失学会合作这一重要的原理的机会。或许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不求胜负能够生存下去吗?”事实恰恰相反,只有抛弃了竞争原理,以合作原理生存的人,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而生存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在班级中实现合作原理呢?首先应当了解的一点是,所谓合作,无非就是平等。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所谓平等就是相互尊重。班上儿童是创造明日世界的人,仅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尊重。要教育儿童,就得和儿童建立起信赖关系。没有相互间的信赖,便没有教育,这里的相互,强调是教师方面的主动,指的是教师尊重儿童,信赖儿童。要平等的对待儿童,就得切忌批判儿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绝对不要伤害儿童的颜面。尤其是10岁以上的儿童,切不可当着其他儿童的面批判他。教师要和儿童交朋友,时刻和他们保持友好关系。要循循善诱,避免批判他们、伤害他们、羞辱他们,或指责他们的失败。教师只要提供替代方案——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尽可能避免责问“为什么”,而要随时掌握“怎么办”的问题。儿童总是负荷了成年人莫大的期待,而且总是受到指责,未能满足各种期待。教师应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在你身上有不少优点。”当儿童了解到“我的这个特点不是缺点,好好发挥这个特点一定会变成优点”,那他们一定会如愿以偿。教师倘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就是在实施基于竞争原理的教育。杜绝任何命令句,代之以商量的语气吧!倘若儿童听进去了,一定报之以礼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说:“谢谢大家的合作。”成人以身作则是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倘若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不断的向儿童示范怎样才算是适当的行为,那么在这种成人的身边成长的儿童一定不会成为问题儿童。如上所述,尊重儿童,不批判儿童,别用命令语气而用商量语气,这一切将对儿童产生良好的影响。它们将成为良好的范例,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解决。
2. 结合实际谈谈班级“患病”的原因
答:在现行中小学校中,几乎所有班级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厌恶学习,有迟到早退、不写作业、旷课逃学者,有吸烟、喝酒、偷盗、沉溺网络者,更有打架斗殴、污辱同学、顶撞老师者。问题学生是班级患病的一种症状,就像感冒发高烧一样,感冒的病因是病毒,它集结于呼吸系统形成病巢,并产生种种毒素,遍布全身,破坏了全身的平衡,结果发烧。那么,班级患病的病因是什么?是立足于竞争原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这里,我把竞争原理视为班级患病的病菌,或许会令许多人反感,他们会认为,学生将来要通过考试这一竞争关卡,进入以竞争原理为支配重心的社会,所以在学校就早早准备,早早体验竞争原理对学生成长会有好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下面我来分析一下竞争原理之所以成为班级病菌的原因。
以学习成绩的竞争为例。如果鼓励全班同学竞争好成绩,结果全是少数学生取得胜利,晋升入高层,但大多数学生势必隶属于低层。成绩排名在前的优等生会产生优越感,并鄙视成绩在后的劣等生,而劣等生也会有自卑感,并对优等生既妒又恨。这样,班级不幸分裂为
两半了。而教师又偏心于优等生一方,致使周围终日围绕着大量的优等生,使劣等生离得远远的。这样更加激发了劣等生的敌对情绪,使他们产生遭人嫌弃的感觉,久而久之,问题学生便产生了。
这里只是粗略讨论了教师不能让学生针对分数竞争的道理。其实不管什么竞争,道理都一样,教师只要把竞争原理引入班级,就一定会产生问题学生,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危害。
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患病状态的班级中,会在心理上或人格上产生致命的危害。因为学生,是在人际关系中成长的,这时伙伴关系是无价之宝。学生正是在与伙伴的关系中彼此尊敬、相互信赖,体验合作的喜悦,得到受他人信赖的满足感受、有益于他人的充实感、归属于团体的安心感等,从中摄取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所需要的精神营养。有人说,三岁之前的育儿方式可以决定人一生的性格。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三岁之前的教养会对人生有影响,但决定人一生性格的是小学至中学时代。这一时期学生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便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一个班级由于过度竞争而分崩离析,学生之间都处于敌对状态,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一些人甚至会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的常客。
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患病状态的班级,会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危害。一少部分优秀学生成绩也许是不错的,但竞争会使他们形成一种一心求胜,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打击的软弱性格;一部分成绩不稳定者,由于不能稳操胜券,不敢拼搏,于是越来越落后;大部分学生遭到的是竞争中的失败,他们遭受多少次的屈辱,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或是停滞不前,或是节节退步,成为彻头彻尾的残兵败卒。这样,就在班级中产生了少量的软弱优等生,大量丧失积极性的差生以及若干问题学生,就既无所谓优等生,也无所谓差生了,这就背离了在学习上展开竞争,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全班学生成绩的初衷。
既然如此,治疗班级疾病成为当务之急。具体措施便是清除竞争原理这个病原菌,服下合作原理的良药,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完全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之间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互相帮助的朋友,是友好的伙伴。学生不再看重学习上的名次,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不再把战胜同学当成快乐,而是把自己人每天都学到一些知识当成快乐;学生之间不再敌视保守,而是友好合作,全体同学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而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更容易打破隔膜,学生不再惧怕高高在上的老师,敢于也乐于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倾诉成长中的苦恼、交往中的障碍,求得教师正确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一来,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老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所以采用合作原理管理班级,是治疗班级疾病的良药,它会变班级混乱紧张的气氛为和谐愉快的气氛,变苦学为乐学,变成绩停步不前为成绩逐步提高,变问题学生为健康学生。
班级患病了是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班级管理中采用竞争原理是病根所在。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在班级中采用这一模式管理又早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所认可,要想拔除它,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极大的胆实和魄力,并付出决心、爱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