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手册
![信息安全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5602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信息安全技术手册信息安全技术是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中至关重要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系统的发展,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变得愈加紧迫。
本手册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全面指导,包括常见的安全威胁、防御措施和安全策略。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1 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
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未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崩溃以及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第二章: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2.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不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控制信息系统的行为。
2.2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是指通过植入或传播恶意代码来损害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2.3 数据泄漏数据泄漏是指非法获取和披露敏感信息的行为,通常是由于系统漏洞、人员失误或恶意内部人员的活动造成的。
第三章:信息安全防御措施3.1 认证和访问控制认证和访问控制是通过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来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3.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通过使用密码算法将信息转换为无法读取的形式,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
3.3 安全审计和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以检测和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第四章:信息安全策略4.1 安全意识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是指向组织成员提供有关信息安全威胁和最佳实践的教育和培训。
4.2 威胁情报和漏洞管理威胁情报和漏洞管理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最新的威胁情报和漏洞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
4.3 应急响应计划应急响应计划是指在遭遇安全事件时,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恢复正常运作。
结论:信息安全技术是当前数字化时代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常见的安全威胁、防御措施和安全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本手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促进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指南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dfa07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a.png)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指南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3)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 (3)1.1.1 定义 (3)1.1.2 重要性 (3)1.2 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3)1.2.1 技术挑战 (3)1.2.2 管理挑战 (4)1.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4)1.3.1 法律法规 (4)1.3.2 标准 (4)第二章: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4)2.1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4)2.2 信息安全岗位职责 (5)2.3 信息安全培训与考核 (5)第三章:信息安全政策与制度 (6)3.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的原则 (6)3.2 信息安全政策的发布与执行 (6)3.3 信息安全制度的监督与考核 (7)第四章:物理安全 (7)4.1 物理安全措施 (7)4.2 环境安全 (7)4.3 设备安全 (8)第五章:网络安全 (8)5.1 网络架构安全 (8)5.1.1 设计原则 (8)5.1.2 设备选型与部署 (9)5.1.3 网络分区 (9)5.2 网络接入安全 (9)5.2.1 接入认证 (9)5.2.2 接入控制 (9)5.2.3 接入权限管理 (9)5.3 数据传输安全 (10)5.3.1 加密传输 (10)5.3.2 安全协议 (10)5.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第六章:主机安全 (10)6.1 主机安全策略 (10)6.1.1 制定策略原则 (10)6.1.2 策略内容 (10)6.2 主机安全防护措施 (11)6.2.1 防火墙设置 (11)6.2.3 安全配置 (11)6.2.4 漏洞修复 (11)6.2.5 安全审计 (11)6.2.6 数据加密 (11)6.3 主机安全监控与审计 (11)6.3.1 监控策略 (11)6.3.2 监控工具 (11)6.3.3 审计策略 (11)6.3.4 审计工具 (12)第七章:应用安全 (12)7.1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12)7.1.1 设计原则 (12)7.1.2 设计内容 (12)7.2 应用系统安全开发 (12)7.2.1 开发流程 (12)7.2.2 安全开发技术 (13)7.3 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13)7.3.1 管理制度 (13)7.3.2 管理措施 (13)第八章:数据安全 (13)8.1 数据分类与分级 (13)8.1.1 数据分类 (13)8.1.2 数据分级 (14)8.2 数据加密与保护 (14)8.2.1 数据加密 (14)8.2.2 数据保护 (14)8.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8.3.1 数据备份 (14)8.3.2 数据恢复 (15)第九章:应急响应与处置 (15)9.1 应急响应组织与流程 (15)9.1.1 组织架构 (15)9.1.2 应急响应流程 (15)9.2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16)9.2.1 应急预案的制定 (16)9.2.2 应急预案的演练 (16)9.3 调查与处理 (17)9.3.1 调查 (17)9.3.2 处理 (17)第十章:信息安全评估与改进 (17)10.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7)10.1.1 风险评估目的与意义 (17)10.1.2 风险评估流程 (18)10.2 信息安全审计 (18)10.2.1 审计目的与意义 (18)10.2.2 审计流程 (18)10.2.3 审计方法 (18)10.3 信息安全持续改进 (19)10.3.1 改进目标与原则 (19)10.3.2 改进措施 (19)10.3.3 改进机制 (19)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1.1.1 定义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破坏或者丢失,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a83f21af45b307e87197c5.png)
(2)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制度,要 有与系统相配套的有效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起到 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鼓励和监督的作用。 如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审查;组织管 理上,免单独作业,操作与设计分离等。这些强 制执行的制度和法规限制了作案的可能性。
(3)管理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例如 对数据文件和系统软件等系统资源的保存要按保密 程度、重要性文件复制3~5份的备份,并分散存放, 分派不同的保管人员管理;系统重地要做到防火、 防窃;要特别严格控制各网络用户的操作活动;对 不同的用户、终端分级授权,禁止无关人员接触使 用终端设备。要制定预防措施和恢复补救办法,杜 绝人为差错和外来干扰。要保证运行过程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
(4)如何在实时(例如网络客户与网络服务 器间的数据流)和存储转发应用(例如电子邮件) 情况下保护通信秘密。
(5)如何确保信息在发送和接收间避免干扰。
(6)如何保护秘密文件,使得只有授权的用 户可以访问。
1.5 网络安全措施
过去人们往往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局限于通 信保密,局限于对信息加密功能的要求,实际上, 网络信息安全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至少应 包括三类措施: 一是社会的法律政策、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安 全教育等外部软环境。在该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企 业的主要领导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
1.2 信息安全的目标
信息安全目标有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三方
面。
如果把信息系统比拟成一个保险柜,系统的内 容则如同放在保险柜中的物品,除了有钥匙或号码 的特定人士外,外人根本无法得知保险柜中内容为 何,这就是机密性; 保险柜内保存的物品因保险柜的坚固而可保持 完整,不致遭人破坏,这就是完整性; 一旦取得该物品因其完整未被破坏而可利用它, 这就是可用性。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659d6958fafab069dc0287.png)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续)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确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权限的 人才能够访问到信息。信息的机密性依据信息被允 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 信息为公开信息,需要限制访问的信息为敏感信息 或秘密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将信 息分为不同密级。例如,军队内部文件一般分为秘 密、机密和绝密3个等级,已授权用户根据所授予 的操作权限可以对保密信息进行操作。有的用户只 可以读取信息;有的用户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 进行写操作。信息的机密性主要通过加密技术来保 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信息安全是“在 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 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欧盟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在既定的密级条件下, 网络与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 这些事件和行为将危机所存储或传输的数据以及 经由这些网络和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可用性、真 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完整性(Integrity)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证信息和处理方法的 正确性和完整性。信息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 使用、传输、存储信息的过程中不发生篡改 信息、丢失信息、错误信息等现象;另一方 面是指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正确性,执行不正 当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甚 至整个系统的瘫痪。信息的完整性主要通过 报文摘要技术和加密技术来保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一般 来说,信息安全是以保护信息财产、防止偶 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 破坏为目的,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和密码 等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存储、传 输和交换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6e381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f.png)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1 信息安全的定义及重要性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1.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1.2 信息安全的威胁1.2.1 黑客攻击1.2.2 病毒和恶意软件1.2.3 社交工程1.2.4 数据泄露和盗窃1.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1.3.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3.2 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规第二章:密码学基础2.1 密码学概述2.1.1 密码学的定义2.1.2 密码学的分类2.2 对称加密算法2.2.1 DES算法2.2.2 AES算法2.2.3 RC4算法2.3 非对称加密算法2.3.1 RSA算法2.3.2 ECC算法2.4 密钥交换算法2.4.1 DH算法2.4.2 ECDH算法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3.1 网络安全概述3.1.1 网络安全的定义3.1.2 网络安全的威胁类型3.2 防火墙3.2.1 防火墙的作用3.2.2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3.2.3 常见的防火墙类型3.3 入侵检测与防御3.3.1 入侵检测系统(IDS) 3.3.2 入侵防御系统(IPS)3.4 VPN技术3.4.1 VPN的定义及作用3.4.2 VPN的工作原理3.4.3 常用的VPN协议第四章:用户安全教育4.1 用户安全意识培养4.1.1 用户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4.1.2 用户安全教育的方法4.2 密码设置与管理4.2.1 强密码的要求4.2.2 密码管理的注意事项4.3 社交工程防范4.3.1 社交工程的手段4.3.2 防范社交工程攻击的方法第五章:应急预案和恢复5.1 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5.1.1 安全事件的定义5.1.2 常见的安全事件类型5.2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5.2.1 安全事件的报告与识别5.2.2 安全事件的分析与定级5.2.3 安全事件的处置与恢复5.3 应急预案和演练5.3.1 应急预案的编制5.3.2 应急演练的重要性5.3.3 应急演练的步骤结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您将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密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学会用户安全教育的方法,以及掌握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的编制。
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手册
![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0470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8.png)
网络信息安全防御手册第1章基础知识 (3)1.1 信息安全概述 (3)1.2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4)1.3 安全防御策略 (4)第2章物理安全 (5)2.1 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安全 (5)2.1.1 设备放置 (5)2.1.2 访问控制 (5)2.1.3 设备保护 (5)2.1.4 线路安全 (5)2.2 数据中心安全 (5)2.2.1 数据中心选址 (5)2.2.2 环境安全 (5)2.2.3 网络隔离 (6)2.2.4 安全审计 (6)2.3 办公环境安全 (6)2.3.1 办公设施安全 (6)2.3.2 访客管理 (6)2.3.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6)2.3.4 资产管理 (6)第3章网络边界防御 (6)3.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6)3.1.1 防火墙概述 (6)3.1.2 防火墙类型及选择 (6)3.1.3 防火墙配置原则 (7)3.1.4 防火墙策略配置 (7)3.1.5 防火墙日志管理 (7)3.1.6 防火墙维护与升级 (7)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7)3.2.1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概述 (7)3.2.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 (7)3.2.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配置 (7)3.2.4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联动 (7)3.2.5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日志分析 (7)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8)3.3.1 VPN概述 (8)3.3.2 VPN部署场景 (8)3.3.3 VPN设备选型与配置 (8)3.3.4 VPN功能优化 (8)3.3.5 VPN安全防护 (8)3.3.6 VPN故障排除 (8)第4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8)4.1 用户身份认证 (8)4.1.1 用户名与密码 (8)4.1.2 二维码扫码认证 (9)4.1.3 多因素认证 (9)4.2 权限管理 (9)4.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9)4.2.2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9)4.2.3 权限审计与调整 (9)4.3 访问控制策略 (9)4.3.1 防火墙策略 (9)4.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9)4.3.3 安全审计 (9)4.3.4 虚拟专用网络(VPN) (10)4.3.5 数据加密 (10)第5章加密技术 (10)5.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0)5.2 数字签名 (10)5.3 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PKI) (10)第6章恶意代码防范 (11)6.1 病毒与木马 (11)6.1.1 病毒防范策略 (11)6.1.2 木马防范措施 (11)6.2 蠕虫与僵尸网络 (11)6.2.1 蠕虫防范策略 (11)6.2.2 僵尸网络防范措施 (11)6.3 勒索软件与挖矿病毒 (12)6.3.1 勒索软件防范策略 (12)6.3.2 挖矿病毒防范措施 (12)第7章应用程序安全 (12)7.1 网络应用漏洞分析 (12)7.1.1 常见网络应用漏洞类型 (12)7.1.2 漏洞产生原因 (12)7.1.3 漏洞防御措施 (13)7.2 安全编码实践 (13)7.2.1 安全编码原则 (13)7.2.2 安全编码技巧 (13)7.2.3 安全编码规范 (13)7.3 应用层防火墙 (13)7.3.1 应用层防火墙原理 (14)7.3.2 应用层防火墙部署 (14)7.3.3 应用层防火墙优化 (14)第8章数据安全与备份 (14)8.1 数据加密与脱敏 (14)8.1.1 数据加密技术 (14)8.1.2 数据脱敏技术 (14)8.2 数据库安全 (14)8.2.1 访问控制 (15)8.2.2 审计 (15)8.2.3 加密 (15)8.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5)8.3.1 数据备份策略 (15)8.3.2 备份技术 (15)8.3.3 恢复方法 (15)第9章安全运维 (15)9.1 安全事件监控与响应 (15)9.1.1 安全事件监控 (15)9.1.2 安全事件响应 (16)9.2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 (16)9.2.1 安全审计 (16)9.2.2 合规性检查 (16)9.3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6)9.3.1 安全运维工具 (16)9.3.2 安全运维平台 (17)第10章防御策略与实战案例 (17)10.1 综合防御策略制定 (17)10.1.1 防御策略概述 (17)10.1.2 制定防御策略的步骤 (17)10.2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8)10.2.1 网络边界防护 (18)10.2.2 内部网络防护 (18)10.2.3 数据安全防护 (18)10.3 实战案例分析及应对措施 (18)10.3.1 案例一:勒索软件攻击 (18)10.3.2 案例二:网络钓鱼攻击 (19)10.3.3 案例三:跨站脚本攻击(XSS) (19)第1章基础知识1.1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保证其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篡改、破坏和丢失的措施。
1、信息安全概述
![1、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9ecf12310661ed9ad51f3dd.png)
1.2.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服务
ISO7498-2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
鉴别: 可以鉴别参与通信的对等实体和数据源。
访问控制: 能够防止未经授权而利用通过OSI可访问的资源。 数据保密性: 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而泄露。
数据完整性: 用于对付主动威胁。
不可否认: 包括带数据源证明的不可否认和带递交证明的不可否认。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1.2.3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性的度量标准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通常简称为通用准则(CC),是评估信 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安全特性的基础准则。通用准则内容分为3部分: “简介和一般模型”; “安全功能要求”; “安全保证要求”。 国际测评认证体系的发展 1995年,CC项目组成立了代国际互认工作组。同年10月,美国的 NSA和NIST、加拿大的CSE和英国的CESG签署了该协定。1998年5月 德国的GISA、法国的SCSSI也签署了此协定。 1999年10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DSD也加入了CC互认协定。证书 发放机构还限于政府机构。 2000年,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挪威、芬兰、瑞典和希腊等国也 加入了该互认协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也正在积极准备加入此协 定。目前的证书发放机构已不再限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的认证机构也可 以加入此协定,但必须有政府机构的参与或授权。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90年代
数字签名法 数据加密标准 电子商务协议 IPSec协议 TLS协议 CC for ITSEC 计算机病毒 黑客攻击技术
21世纪
非数学的密码 理论与技术
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对抗
ARPANET BLP模型
TCSEC "蠕虫事件“ Y2k问题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及相关解析
![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及相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edbaa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8.png)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资源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权泄露、更改和破坏,或者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认、控制和否认。
即确保信息发完整性、秘密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就是指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安全四个层面:设备安全、设备稳定性、可靠性、可用性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免受未授权的泄露去、纂改和毁坏内容安全、信息内容符合法律、政治、道德等层面的要求行为安全、行为的秘密性、行为的完整性和行为的可控性3.信息安全主要目标,相互关系①机密性:通常通过访问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获得机密信息,通过加密变换阻止非授权用户获知信息内容。
②完整性:一般通过访问控制来阻止纂改行为,同时通过消息摘要算法来检验信息是否被纂改。
③抗否认性:一般通过数字签名来提供抗否认服务。
④可用性:可用性是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性能可靠性的度量。
4.安全威胁1)中断、窃听、纂改、伪造、病毒、木马等2)被动攻击①获取消息的内容;②进行业务流分析主动攻击①假冒②重放③消息的纂改④业务拒绝3)安全业务保密业务、认证业务、完整性业务、不可否认业务、访问控制5.信息安全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密码研究,密码应用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安全实现研究,安全平台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研究、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测评等6.信息安全模型PD2R保护(Protect)采用可能采取的手段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检测(Detect)利用高级术提供的工具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提供黑客攻击、白领犯罪、病毒泛滥脆弱性。
反应(React)对危及安全的事件、行为、过程及时作出响应处理,杜绝危害的进一步蔓延扩大,力求系统尚能提供正常服务。
恢复(Restore)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尽快恢复系统功能,尽早提供正常的服务。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第一节密码学概述保密学:密码学+密码分析学(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加密(Encryption):对明文进行编码生成密文的过程,加密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
信息安全基础林嘉燕课后答案
![信息安全基础林嘉燕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c3a1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8.png)
信息安全基础林嘉燕课后答案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1.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什么?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中断或延迟等威胁的综合性措施和方法。
2.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什么?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信息资产的分类有哪些?信息资产可以分为现金、知识产权、客户信息、商业机密等不同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1.什么是对称加密算法?举例说明。
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相同的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算法。
例如,DES(数据加密标准)就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2.什么是非对称加密算法?举例说明。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算法。
例如,RSA (Rivest、Shamir和Adleman)就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进行加密,私钥进行解密。
3.什么是哈希算法?举例说明。
哈希算法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输出数据的算法。
例如,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就是一种常用的哈希算法,在计算过程中会将输入数据分块处理,并生成128位的哈希值。
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1.什么是防火墙?它的作用是什么?防火墙是一种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安全设备或软件。
它通过监视和控制网络流量,以及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来阻挡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内部网络资源的安全、过滤恶意流量等。
2.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IDS)?它的作用是什么?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恶意行为或未经授权访问的安全设备或软件。
其作用是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通过比对已知的攻击模式或异常行为来提供警报或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3.什么是虚拟专用网络(VPN)?它的作用是什么?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创建加密隧道连接的安全通信方法。
《信息安全基础》PPT课件
![《信息安全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a3714ca417866fb84a8ec2.png)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 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 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 息服务不中断。”(该定义着重于动态意义描述)
15
安全性攻击
被动攻击 (Passive attack):对一个保密系统采取截获密 文进行分析的攻击 – 攻击者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信息或数据文件, 但不对数据信息作任何修改 – 搭线监听、无线截获、其他截获、流量分析 – 破坏了信息的机密性
主动攻击(Active attack):非法入侵者(Tamper)、攻击者 (Attcker)或黑客(Hacker)主动向系统窜扰,采用删除、增 添、重放、伪造等窜改手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达到利已害 人的目的。 – 包括对数据流进行篡改或伪造 – 伪装、重放、消息篡改,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 – 拒绝服务,破坏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4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 依附载体
数据 表现形式
程序 处理工具
网络 传递媒介
管理 人为因素
物理威胁 漏洞、病毒、木马 网络攻击 管理漏洞
5
按照来源的信息系统威胁
自然灾害威胁 滥用性威胁 有意人为威胁
6
按照作用对象的信息系统威胁
(1)针对信息的威胁 – 信息破坏:非法取得信息的使用权,删除、修 改、插入、恶意添加或重发某些数据,以影响 信息正常用户的正常使用。 – 信息泄密:故意或偶然地非法侦收、截获、分 析某些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造成系统数据泄密。 – 假冒或否认:假冒某一可信任方进行通信或者 对发送的数据事后予以否认。
信息安全考试重点
![信息安全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e4cb44be1e650e52ea99ee.png)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被动攻击:攻击者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信息或数据文件,但不对数据信息作任何修改。
被动攻击手段:搭线监听、无线截获、其他截获、流量分析阻止被动攻击:加密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是预防,不是检测被动攻击使得机密信息被泄露,破坏了信息的机密性2.主动攻击:包括对数据流进行篡改或伪造主动攻击四种类型:伪装、重放、消息篡改、拒绝服务伪装、重放、消息篡改,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拒绝服务,破坏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3.信息安全的目标: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
完整性:Integrity,指信息在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被第三方篡改。
可用性:Availability,指授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其它信息安全性质: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可审查性,可控性4.信息安全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密码学研究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密码理论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抗否认性都依赖密码算法密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加密算法(保护信息机密性)消息认证算法(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数字签名算法(保护信息的抗否认性)密钥管理5.网络攻击方式:①泄密:将消息透露给未被授权的任何人或程序②传输分析:分析通信双方的通信模式③伪装:欺诈源向网络中插入一条消息④内容修改:对消息内容进行插入、删除、转换或修改⑤顺序修改:对通信双方的消息顺序进行插入、删除或重新排序⑥计时修改:对消息的延时和重放⑦发送方否认:发送方否认发过来某消息⑧接收方否认:接收方否认接收到某消息6.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身份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安全协议7.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和分析、入侵检测、防病毒等8.平台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用户安全和边界安全物理安全是指保障信息网络物理设备不受物理损害,或是损坏时能及时修复或替换,通常是针对设备的自然损害、人为破坏或灾害损害而提出的网络安全的目标是防止针对网络平台的实现和访问模式的安全威胁9.信息安全管理研究:①安全策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代价评估、安全机制的制定以及安全措施的实施和管理等安全策略是安全系统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的依据②安全标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等级划分、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安全体系结构标准、安全产品测评标准和安全工程实施标准等③安全测评研究,主要内容有测评模型、测评方法、测评工具、测评规程等第2章密码学基础1.研究各种加密方案的学科称为密码编码学,加密方案则被称为密码体制或者密码,研究破译密码的学科称为密码分析学数据安全基于密钥而不是算法的保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密码体制,其算法是可以公开的,但具体对于某次加密过程中所使用的密钥则是保密的2.根据密钥的使用方式分类:对称密码体制(秘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对称密码体制分为两类:序列密码或流密码,分组密码3.攻击密码体制一般有两种方法:密码分析和穷举攻击穷举攻击是指攻击者对一条密文尝试所有可能的密钥,直到把它转化成为可读的有意义明文如果无论有多少可以使用的密文,都不足以唯一地确定在该体制下地密文所对应的明文,则此加密体制是无条件安全的5.加密算法应该至少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之一:①破译密码的代价超出密文信息的价值②破译密码的时间超出密文信息的有效期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之一的密码体制被称为在计算上是安全的第3章对称密码体制1.雪崩效应:明文或密钥的微小改变将对密文产生很大的影响2.弱密钥:DES算法在每次迭代时都有一个子密钥供加密用,如果一个外部密钥所产生的所有子密钥都是一样的,则这个密钥就称为弱密钥。
信息安全技术期末考试指南之名词解释与简答
![信息安全技术期末考试指南之名词解释与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e5a0bad480eb6294dd886cbf.png)
名词解释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规程,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在众多网络攻击技术中是一种简单有效并且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进攻方法。
它通过各种手段来消耗网络宽带和系统资源,或者攻击系统缺陷,使系统的正常服务陷于瘫痪状态,不能对正常用户进行服务,从而实现拒绝正常用户的服务访问。
风险评估:利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脆弱性这三个因素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风险等级和优先控制顺序。
物理安全: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信息系统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过程中,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泄露或破坏,对计算机设备,设施(包括机房建筑,供电,空调等),环境人员,系统等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已有的关键数据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
灾难恢复:是指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的活动和流程。
访问控制:是指在保障授权用户能获取所需资源的同时拒绝非授权用户的安全机制。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漏洞:是指硬件、软件或策略上存在的安全缺陷,从而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控制系统。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公开密钥密码体制也称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是使用具有两个密钥的编码解码算法,加密和解密的能力是分开的:这两个密钥一个保密,另一个公开。
华为信息安全入职培训教材
![华为信息安全入职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7c587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6.png)
华为信息安全入职培训教材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和干扰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了解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章:华为信息安全政策华为致力于保护客户和公司的信息安全。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政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客户隐私政策、数据备份政策、网络安全政策等。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政策,确保信息安全。
第三章: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1. 电子邮件欺诈:包括钓鱼邮件、垃圾邮件等。
我们需要警惕这些威胁,并不轻易点击可疑的链接或下载附件。
2. 病毒和恶意软件:我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以防止恶意软件感染我们的计算机系统。
3. 社交工程攻击:攻击者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活动。
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漏给陌生人。
4. 数据泄露: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和存储客户和公司的敏感数据,避免数据泄露给第三方。
5. 网络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钓鱼等。
我们需要保护公司的网络资产,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遭受网络攻击。
第四章:保护信息安全的工具和技术1. 密码安全:我们需要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或将密码泄露给他人。
2. 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可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建议启用该功能。
3. 加密技术:加密可以保护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和正确使用加密技术。
4. 防火墙和网络安全设备: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要求安装和配置防火墙和其他网络安全设备,来保护网络资产的安全。
第五章:应急响应和事件处理1. 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我们需要了解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及时对不同级别的事件做出相应的响应。
2. 事件处理流程: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我们需要按照公司规定的事件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相关人员。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及隐私保护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及隐私保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b8d2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3.png)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及隐私保护技术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 (3)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 (4)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4)1.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1.2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 (4)1.2.1 传统信息安全阶段 (4)1.2.2 计算机安全阶段 (4)1.2.3 网络安全阶段 (4)1.2.4 信息化安全阶段 (4)1.3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5)1.3.1 最小权限原则 (5)1.3.2 分级保护原则 (5)1.3.3 动态管理原则 (5)1.3.4 综合防范原则 (5)1.3.5 适时更新原则 (5)1.3.6 人员培训原则 (5)第2章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与风险 (5)2.1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5)2.2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分析 (6)2.3 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6)第3章密码学基础 (6)3.1 密码学概述 (6)3.2 对称加密技术 (7)3.3 非对称加密技术 (7)3.4 哈希函数与数字签名 (8)第4章数据加密与保护技术 (8)4.1 数据加密技术 (8)4.1.1 对称加密技术 (8)4.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8)4.1.3 混合加密技术 (9)4.2 数据保护技术 (9)4.2.1 数据访问控制 (9)4.2.2 数据加密存储 (9)4.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3 数据加密与保护的最佳实践 (9)4.3.1 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政策 (9)4.3.2 采用多样化的加密算法 (9)4.3.3 强化密钥管理 (9)4.3.4 加强数据访问控制 (9)4.3.5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10)4.3.6 定期对数据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 (10)5.1 防火墙技术 (10)5.1.1 防火墙的原理 (10)5.1.2 防火墙的分类 (10)5.1.3 防火墙的应用 (10)5.2 入侵检测系统 (10)5.2.1 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 (11)5.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1)5.2.3 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 (11)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11)5.3.1 VPN的原理 (11)5.3.2 VPN的分类 (11)5.3.3 VPN的应用 (11)5.4 网络隔离与安全审计 (11)5.4.1 网络隔离技术 (12)5.4.2 安全审计技术 (12)5.4.3 网络隔离与安全审计的应用 (12)第6章操作系统安全 (12)6.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2)6.1.1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12)6.1.2 操作系统安全目标 (12)6.1.3 常见的安全威胁 (13)6.2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13)6.2.1 用户账户管理 (13)6.2.2 文件系统权限管理 (13)6.2.3 网络安全配置 (13)6.3 操作系统漏洞与防护 (13)6.3.1 缓冲区溢出漏洞 (13)6.3.2 提权漏洞 (14)6.3.3 网络协议漏洞 (14)6.4 操作系统安全审计 (14)6.4.1 审计日志 (14)6.4.2 安全审计工具 (14)6.4.3 审计策略制定 (14)第7章应用程序安全 (14)7.1 应用程序安全概述 (14)7.2 编程安全最佳实践 (14)7.3 应用程序漏洞与防护 (15)7.4 应用程序安全审计 (15)第8章隐私保护技术 (16)8.1 隐私保护概述 (16)8.2 数据脱敏技术 (16)8.3 数据匿名化技术 (16)8.4 隐私保护最佳实践 (17)9.1 移动设备安全概述 (17)9.2 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安全 (18)9.3 移动应用程序安全 (18)9.4 移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18)第10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9)10.1 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概述 (19)10.2 云计算安全防护技术 (19)10.2.1 数据加密技术 (19)10.2.2 访问控制技术 (19)10.2.3 安全审计技术 (19)10.3 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19)10.3.1 数据脱敏技术 (19)10.3.2 数据清洗技术 (20)10.3.3 数据挖掘安全技术 (20)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最佳实践 (20)10.4.1 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 (20)10.4.2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20)10.4.3 采用成熟的安全技术 (20)10.4.4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查 (20)10.4.5 建立应急预案 (20)第11章法律法规与政策 (20)11.1 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1)11.1.1 法律法规概述 (21)11.1.2 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1)11.2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21)11.2.1 政策概述 (21)11.2.2 政策的主要内容 (21)11.3 信息安全行业标准 (21)11.3.1 行业标准概述 (21)11.3.2 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21)11.4 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2)第12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 (22)12.1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22)12.2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 (22)12.3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3)12.4 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最佳实践 (23)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87317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2.png)
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教材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和篡改。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1.1 信息安全意识1.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护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
1.1.2 信息安全的威胁:信息安全面临着来自网络攻击、病毒、木马、钓鱼等威胁。
1.1.3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隐私的泄露会导致严重后果。
1.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1.2.1 《网络安全法》:该法规定了网络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1.2.2 《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保护了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规范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
1.2.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的管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组织结构、政策制定、风险评估等内容。
2.1 信息安全组织结构2.1.1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批信息安全策略和计划,统筹协调各项信息安全工作。
2.1.2 安全保护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的具体管理和技术支持。
2.1.3 安全管理员:负责监督和执行信息安全规定,处理信息安全事件。
2.2 信息安全政策和制度2.2.1 信息安全政策:以信息安全目标为基础,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和实施提出要求和指导原则。
2.2.2 信息安全制度:包括密码制度、访问控制制度、数据备份制度等,为信息安全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3.1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2.3.2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确定资产、评估威胁、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等。
第三章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方面,涵盖了网络设备、网络通信和网络应用的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feb92808a1284ac950431d.png)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信息受到保护.2.信息安全威胁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的威胁和非人为因素的威胁。
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无意识的威胁和有意识的威胁。
非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和技术缺陷等。
3.信息安全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法律、政策和管理问题。
信息安全事件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管理紧密相关。
4•网路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系统漏洞、协议的开放新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犯罪和信息安全管理缺失。
5•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从用户的角度提出的最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也称为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
6.怡0基于0$1参考互连模型提出了抽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五大类安全服务(认证(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否认性服务、八大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和完整的安全管理标准。
7.信息安全既涉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工程应用实践。
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制系框架由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技术体系组成。
技术体系可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五个层次,全面揭示了信息安全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施方案框架。
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工加密阶段、机械加密阶段和计算机加密阶段。
密码技术是现代信息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信息加密,还能完成信息的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功能。
按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又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2•移位密码、仿射密码、维基利亚密码和置换密码等是常用的古典密码案例,虽然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已经过时,但它们包含的最基本的变换移位和代替在现代分组密码设计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变换。
《信息安全》复习提纲
![《信息安全》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257fa9bcc22bcd126ff0cd4.png)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信息安全的发展阶段。
通信安全→ 信息安全→信息保障2、以下几个安全属性的含义: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可控制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这一点在电子商务中是极其重要的。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3、信息安全的三个最基本的目标。
答:信息安全包括了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1)保密性:确保星系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者实体。
(2)完整性: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篡改;防止授权用户对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证信息的内外一致性。
(3)可用性:确保授权用户或者实体对于信息及资源的正确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能而且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即PDRR。
a)保护(Protect)b)检测(Detect)c)反应(React)d)恢复(Restore)第2章密码学基础1、一个完整的密码体制包含的五个要素。
M——可能明文的有限集,成为明文空间C——可能密文的有限集,称为密文空间K——一切可能密钥的有限集,称为密钥空间E——加密函数D——解密函数2、移位密码具体算法是将字母表的字母右移k个位置,并对字母表长度作模运算加密函数:E k(m) = (m + k) mod q;解密函数:D k (c) = ( c – k ) mod q;此算法要会应用计算。
3、分组密码的工作原理。
加密:将明文分成若干固定长度的组,用同一密钥、算法逐组加密,输出等长密文分组。
解密:将密文分成等长的组,采用同一密钥和算法逐组解密,输出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不被破坏。构建安全系统的一个挑战就 是在这些特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它们 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三个特征是可以 独立,也可以有重叠 。
机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其它信息安全性质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 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不可抵赖性:也称作抗否认性,是面向通信双方 (人、实体或进程)信息真实统一的安全要求,它 包括收、发双方均不可抵赖。 可审查性:使用审计、监控、防抵赖等安全机制, 使得使用者(包括合法用户、攻击者、破坏者、抵 赖者)的行为有证可查,并能够对网络出现的安全 问题提供调查依据和手段。 可控性: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 机构对危害国家信息的来往、使用加密手段从事非 法的通信活动等进行监视审计,对信息的传播及内 容具有控制能力。
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的研究范 围非常广泛,其领 域划分成三个层次
信息安全基础理论研究 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信息安全基础研究
密码理论
数据加密算法 消息认证算法 数字签名算法 密钥管理
安全理论
身份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安全协议
信息安全应用研究
古典信息安全 辐射安Hale Waihona Puke 计算机安全 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安全性攻击
被动攻击
攻击者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信息或数
据文件,但不对数据信息作任何修改 搭线监听、无线截获、其他截获、流量分析 破坏了信息的机密性
主动攻击
包括对数据流进行篡改或伪造 伪装、重放、消息篡改,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 拒绝服务,破坏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信息安全的目标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保证信息不被非
授权访问。 完整性:Integrity,指信息在生成、传输、存 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被第三方篡改。 可用性 :Availability,指授权用户可以根据 需要随时访问所需信息。
信息安全性质之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致力于保障信息的这三个
系结构标准、安全产品测评标准和安全工程实施标准等。
安全测评研究
主要内容有测评模型、测评方法、测评工具、测评规程等。
信息安全涉及的知识领域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 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 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主要威胁是搭线窃听、密码学破解与分析
解决通信保密的安全问题 主要保护措施加密手段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和分析、入侵检测、防病
毒等。
平台安全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用
户安全和边界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安全策略研究
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代价评估、安全机制的制定以及
安全措施的实施和管理等。
安全标准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等级划分、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安全体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主要内容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信息安全的目标 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经过加工(获取、推理、分 析、计算、存储等)的特定形式数据,是物质运动 规律的总和。 主要特点:时效性、新知性、不确定性、是有价值的。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 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 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 息服务不中断。
主要威胁是非法访问、恶意代码、脆弱口令 解决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
主要措施是安全操作系统设计技术
•21世纪后
主要威胁是复杂多样的信息安全使实施措施与应对变得更加困难
解决如何进行信息保障(IA,Information Assurance)
主要措施是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信息安全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