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ppt课件

Lisheng Liu , et al. Hypertension Research. 2009;32:1032-40
9
MOSES研究: 依普沙坦 vs. 尼群地平对于卒中二级
预防的效果
1405例2年内有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平均治疗2.5年,主要脑血管事件是TIA
Schrader J, et al. Stroke. 2005 Jun;36(6):1218-26.
28% (17 to 38)
• 重要血管事件
高血压 240/1464 331/1452
无高血压
218/1587 273/1602
总事件 458/3051 604/3054
29% (16 to 40) 24% (9 to 37)
26% (16 to 34)
0.5
1.0
2.0
Hazard ratio
PROGRESS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01;358:1033-41
2
2013年ASA指南创新 A与FSraCmiVngDham预风险防评分的相比风,增险加了评种族估和糖手尿病段
3
TIA 和小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复发危

危险因素
评分
Age 年龄大于60
1
Blood pressure 血压> 140 / 90 mm Hg
1
Clinical features
偏瘫
2
构音障碍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
1
缺血性卒中的长期复发危险
卒中复发风险
复发危险因素
血管性危险因素:年龄、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症状性血管病:卒中、 MI、PAD
不稳定血管病:内囊预 警综合症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PPT课件

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一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医院和社区的资源,建立多学 科协作机制,共同推进预防工作。
实践经验二
个性化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践经验三
加强患者教育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 其复发风险和改善预后。
提高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对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和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与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对缺血性卒中二级 预防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规范诊
疗行为。
促进患者及家属对缺血性卒中二 级预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高
06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未 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1 2 3
新型影像技术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磁共振 成像(fMRI)技术,更早更准确地识别脑缺血病 灶,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新型药物研发
研究开发针对缺血性卒中病理机制的新型药物, 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
03
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便于
及时发现并干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抗凝治疗
对于特定患者,如房颤患者, 可考虑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降低卒中风险。
戒烟限酒
鼓励患者戒烟、限制饮酒,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级预防的难点与挑战
长期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长 期坚持二级预防措施,导致预防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演示课件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演示课件
疗 •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7
危险因素控制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吸烟 • 饮酒 • 肥胖 • 体育活动 • 代谢综合征
8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血压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收缩压每增加 10mmHg
脑卒中发病 相对危险
49%
舒张压每增加 5mmHg
22
危险因素控制——血脂
指南对降脂治疗的建议
•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 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 物(Ⅱ级推荐,B级 证据)。
23
危险因素控制——血脂 小结
• 所有降脂药物中只有他汀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他汀预防卒中的机制 是降脂及多效性作用
• 按危险分层给予卒中患者积极的他汀治疗
临床描述
危险分层
启动他汀
他汀
的LDL-C值 治疗方案
LDL-C 目标值
缺血性卒中/TIA,属于以下 任一种情况:

•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

•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危
(I)
缺血性卒中/TIA,伴以下
任一危险因素: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极 高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持续吸烟
(II)
其它缺血性卒中/TIA (除外心源性卒中)
•ASAP •ATROCAP •SPARCL-颈动脉亚组 ……
20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7.
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机制
调控脂蛋白
抗动脉粥样 硬化
神经保护
稳定斑块
其他 抗血栓 调整血压
21
危险因素控制——血脂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05
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 实施与监测
实施策略
风险评估
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进行全面 的风险评估,包括血管、心脏、 代谢、生活方式等方面,以确定 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 压药物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非药物治疗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 素(如吸烟、饮酒、肥胖等)、 进行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展其适应症范围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动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实践与创新
加强指南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指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对指南的 认知和遵循程度。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 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高血压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TIA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复发风险。
03
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策略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抗凝治疗
对于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 林、达比加群等,以预防心脏内血栓形成和卒中复发。
实。
06
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进展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等危险因素的有效控 制是预防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重要措施。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 中和TIA患者,抗血小 板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 的主要手段。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72页】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72页】
IA
危险因素控制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指南写作组,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54-160
最新
IA
Hunt, S.C. et al., in: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 209-35
21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心源性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小/微血管病变
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直径小于15mm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该穿支动脉的父动脉和供血动脉无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
诊 断
急性起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脑CT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靶向: 有危险因素但没有卒中的人群。筛选脑血管病的高危个体,对未发病者提供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靶向:卒中病人。有过一次急性卒中事件包括TIA,脑梗死等,防止再次发生卒中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推荐意见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复发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都可以做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PPT课件
发病机制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血管 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多个方面。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易导致血管狭窄或 闭塞。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因缺血部位和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类似,但通常较轻且短暂,不超过24小时。
氯吡格雷
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 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可考虑使用阿 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华法林
对于伴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进行抗 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作为华 法林的替代药物,用于特定患者的抗 凝治疗。
由神经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影像科 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指南制定小组,确保指 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缺血性卒中 和TIA二级预防的研究进行证据评价,为指 南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意见形成
指南更新与修订
基于证据评价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 专家经验,形成针对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 预防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以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药物治疗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降 脂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
饮食与运动治疗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 维的食物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高血压患者
女性
风险评估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ppt课件
Lancet Neurol 2019;6:961969
2019年CHANCE研究
研究设计:一项多中心(中国的114家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纳入人群:发病在24h内的高危TIA患者(ABCD2 ≥4)和轻型卒中患者(NIHSS≤3
)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90天卒中事件(缺血或出血性);
主要终点:90天卒中再发风险
安全性终点:出血风险
90天卒中再发风险
绝对风险度降低 -3.8%; 95%CI: 9.4-1.9% P=0.19
风险差异[95%CI] P值
颅内出血 1% [-0.4 to 2.4] 0.5
颅外出血 重度 0.5% [-0.5 to 1.5] 1.0 中度 1% [-0.4 to 2.4] 0.5 轻度 0.5% [-0.5 to 1.5] 1.0
强化内科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架置入组, 且大出血发生率显著更低
主要终点事件
大出血事件
药物治疗组 支架置入组
P=0.0009
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 任何大出血事件发生率
随访时间(月) 主要终点:入组30天内卒中或死亡、血运重建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31天至随访结束的缺血性卒中
Lancet. 2019;;383(9914):333-41.
基于CHANCE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2019指南推荐意见: 发病在24h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 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 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 ( I,A),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48(4):258-273
基于SAMMPRIS 研究证据,2019版指南新增推荐建议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PPT课件
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参与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如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成功关键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管健康状况,降低缺 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
失败案例:未及时识别与控制危险因素的后果
总结词
未及时识别与控制危险因素
详细描述
患者未能及时识别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缺血性 卒中复发。
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或超重,有助于降低卒中的风险。
药物治疗与控制危险因素
01
02
03
高血压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 糖水平,通过药物治疗和 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 式,降低卒中的风险。
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对卒 中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卒中患者的支持群体,提 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适应与调整
引导患者逐步适应卒中后的生 活,重新建立生活信心和目标

05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长期药物治疗的风险
新型药物的研发进展缓慢
提高生活质量
缺血性卒中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级预防通过减少复发和改善患者功 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 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节约医疗资源与降低医疗负担
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大。
二级预防通过降低复发率,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医疗负担,实现医疗资源 的合理配置。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可能增加出血 等副作用的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从急性期到二级预防PPT课件

0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 中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 防。
02
公众可以通过参加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的健康讲座、阅读相关科普 文章和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增 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了解。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 中的风险。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 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视力 模糊等症状。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如CT或MRI。血液检查和血管检查 也可用于评估病情和确定病因。
02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 疗
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快速识别
及时识别卒中症状,如肢体无 力、言语不清等,并立即拨打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 进食、洗澡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
言语和吞咽治疗
针对语言和吞咽障碍,通过特定的 训练和代偿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 言和吞咽功能。
护理措施
急性期护理
长期护理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 供生活照顾和日常护理,预防并发症。
03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定期监测和控制高血压,保持 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减少
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 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血脂异常
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降 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
吸烟和饮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避免烟草和 酒精对血管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构成比(%)
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
2
中国的卒中二级预防形势严峻
脑血管病死亡率迅猛攀升
标化死亡率 1/10万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30 15
0 1985
脑血管病
冠心病
肺癌 肝癌 交通事故
疗 • 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7
危险因素控制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吸烟 • 饮酒 • 肥胖 • 体育活动 • 代谢综合征
8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血压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
收缩压每增加 10mmHg
脑卒中发病 相对危险
49%
舒张压每增加 5mmHg
4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54-160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
•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对脑卒中病因 的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认识
• 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血管损伤的 部位、危险因素及依从性,决定了患者脑 卒中再发的风险不同。
• 应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
5
应该何时启动二级预防
15
危险因素控制——血脂
• 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较大。 • 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和使
用他汀类药物。 • 各种降脂治疗(包括他汀类药 物、氯贝特、烟酸、
胆汁酸多价螯合剂、饮食)的大型荟萃分析显示, 只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危险,他汀类 药物可以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 展, 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 ≤140/90mmHg
/TIA
(理想血压130/80mmHg)
II 级推荐 B级证据
缺血性脑卒中
/TIA +糖尿病+高 血压
严格控制血压 <130/80mmHg
I 级推荐 A级证据
11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指南对降压治疗的建议
• 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 压治疗(Ⅱ级推荐, B级证据)。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
急诊室是二级预防的第一战线 • 卒中后应尽早启动二级预防,降低致残率 • 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依从性越好 • 二级预防越早,病人的二级预防效果越好
6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 》治疗点
• 危险因素控制 •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 •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非药物治
脑卒中发病 相对危险
46%
我国人群高血压对卒中发病影响度是西方人群的1.5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9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 降压治疗使卒中患者显著获益(I级推荐,A级证据) 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I级 推荐,A级证据)
事件发生率(%)
16
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重要地位 的认识始于 SPARCL研究
一级预防 无卒中/TIA病史
二级预防 有卒中/TIA病史
二级预防 有冠心病史
一级预防 无冠心病史
4S LIPID CARE MIRACL GREACE
包括7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评估降压治疗对卒中 患者心脑血管风险的影响
所有 卒中
致死性 非致死 卒中 性卒中
心梗
总血管 事件
0
-10
-20 -24
-24
-21
-21
-24
-30 P=0.005
P=0.08 P=0.01 P=0.03
P=0.01
10
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
指南对降压治疗的建议
血压控制目标值 证据推荐级别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1
中国的卒中二级预防形势严峻
卒中复发率高
急诊卒中登记研究中国vs加拿大:
中国患者复发卒中所占比例更高
房颤
高血压

心肌梗死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卒中史/TIA史
吸烟
8.8 13.0


13.0

16.3

22.0
17.9
29.0
20.0 16.9
21.0
41.5
58.5 56.0
中国 加拿大
指南对控制血糖的建议
控制目标
证据级别
糖尿病
血糖HbA1c<6.5%
(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
I级推荐,A级证据
血压<130/80mmHg,
糖尿病+高血压 ACEI和ARB等药物显著降低心脑血 I级推荐,A级证据
管事件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联合他汀药物可降低脑卒 中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
• 钙通道阻滞剂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明显 优势。一些荟萃研究也显 示,在减少脑卒中事件 方面,钙拮抗剂较利尿剂或B受体阻滞剂能更好 地减少脑卒中事件。
12
《美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 》(新建议)
• 药物和目标值的选择应当个体化,根据药物特性、作用机 制,还要考虑患者的特点(比如颅外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肾功能损害、心脏病和糖尿病)可能适合某些特定药物
(Ⅱa类;B级证据)
• 现有的数据提示利尿剂以及利尿剂与ACEI合用是有用的(I 级推荐,A级证据)。ARB在卒中后二级预防中的地位未被 确立。
13
危险因素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血糖控 制不良与脑卒中复发有关(I 级推荐,A级证据)
■ ADVANCE研究:11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平均年龄66岁,平均病程8年,平均HbA1c 水平7.5%,分强化降糖治疗组(目标水平HbA1c<6.5%)或标准治疗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为主 要大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相关死亡)和微血管病变(新发或恶 化的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复合终点。 随访5年后,结果显示:
强化降糖使HbA1c降得更低
强化降糖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标准降糖
HbA1c=7.3% 标准降糖
强化降糖
强化降糖 HbA1c=6.5%
相对风险 下降10%
HbA1c(%)
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随访(月)
N Engl J Med 2008;358:2560-72.
随访(月)
Hale Waihona Puke 14危险因素控制——血糖糖尿病
乳腺癌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疾病, 1991-2000
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
3
与时俱进,首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 》出台
2005脑血管病指南
2010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卒中二级预防 形势严峻 •更多循证医学 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