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规范(ppt 160页)

合集下载

酱品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酱品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保健作用
纳豆中富含纳豆菌和优质缮食纤维,可以抑制肠内病原菌 生长,清理肠道,防止便秘,改善消化系统;还具有除皱、 抑制雀斑的美容功效。
纳豆中起码有5种抗癌物质,特别是异黄酮,它能有效预防、 治疗乳腺癌。纳豆中富含的优质蛋白和卵磷脂极易被人体吸 收,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营养。
纳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22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10种 矿物质,对小儿挑食厌食,对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病症都 用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
大豆曲重量40%的24 oBe′的盐水及约10%的细盐。 然后翻版均匀,使食盐全部溶化。置室温下发酵4~ 5d,即可改善成品风味。
为了增加豆酱风味,还可把成熟酱醅品温降至 30~35 ℃,添加酵母培养液,再发酵1个月,其味 更佳。
三 、大豆酱的质量标准
成熟的酱醅,其质量应符合下表所列各项标准 豆酱质量 单位:%
4、后熟(活菌低温休眠)
➢ 在38~42℃的恒温下发酵14~36小时,然 后放在冰箱内低温熟成数小时后,做好的 纳豆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会更好。因此 建议纳豆做好后,先放入冰箱内低温熟成 数小时以后再食用或长期保存。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5 发酵酱类生产技术
5.4蚕豆酱生产
蚕豆酱生产技术
蚕豆酱是以蚕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酱 类,具有其应有的滋味。另外还可以蚕豆 为主料与其他辅料相混合制成其他酱类。
蚕豆酱工艺流程
种曲(或曲精) 面粉
蚕豆 去皮 豆瓣

入池 发酵
自然 升温
食盐 配制
澄清
浸泡 蒸熟 冷却
混合 接种 制曲
加第一 次盐水
盐水
保温 发酵
加第二 次盐水 及盐
翻酱 蚕豆酱
制曲
原料处理:蚕豆去壳有干法去壳和湿法去壳。干法 是将干蚕豆用宽缝隙的锤式粉碎机锤开蚕豆,再 将豆皮用风吹去。湿法是将蚕豆在沸水中煮沸15 分钟后,捞入冷水迅速降温后用橡皮滚筒机轧去 皮。

黄酒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黄酒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9黄酒生产技术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起源
❖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因其 颜色大多呈黄色或褐色,故称为黄酒,迄今已有 3000多年历史。
❖ 据考证,现大多数人认为我国酿酒起源于龙山文化 时期(公元前2800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古书记 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事物纪原》中有 “少康作秫酒”等记载。仪狄是龙山文化之后夏禹 时代的人,少康(又名杜康)是殷商时代的人。历 史记载传说中仪狄、杜康所酿的酒就是黄酒的原始 类型。
❖ 加香黄酒:
❖ 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 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 植 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黄酒的分类
摊饮酒
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使米饭在空气中 冷却,然后再加入 麦曲、酒母(淋饭酒母)、浸 米浆水等,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
深厚文化积淀
❖ 1、先秦时期:自我国先秦古籍中,最初记 有酿造黄酒工艺和酿酒理论始见于《书经》、 《周礼》、《淮南子》等古籍。如:《尚书, 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 《诗、豳风、本月》:“八月剥枣,十月获 稻,以此为酒,以介眉寿”。
❖ 《淮南子·时则训》:乃命大酋,秫稻必齐, 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 火齐必得、无有差忒。
❖ 糯米为原料→浸米蒸饭——拌曲落缸→开耙发酵→榨酒→煎 酒→黄酒装坛。
❖ 2、秦汉时期:班固《汉书·食货志》卷下,记载酿 酒原料配比。汉魏曹操撰《上九酝法奏》,介绍一 种九酝春酒法。湖南长沙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养生方》记载稻米酿成药酒。
❖ 3、魏晋南北朝:
❖ 晋人崔浩《食经》中,作白醪酒法
❖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一种用干姜、胡椒、安石榴 汁配黄酒酿造“胡椒酒法”

[工学]第六章发酵食品生产工艺

[工学]第六章发酵食品生产工艺

6.1.3 发酵条件与过程控制
⑴ 培养基 在生产上是为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代谢的需要。
成分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发酵产品的 质量。一般分为:
斜面培养基:提供菌种繁殖扩大之用,要使菌体长得 快、健壮。浓度不宜高,碳氮含量不宜过多。
种子培养基:使菌种纯净、健壮、活力旺盛并有足 够的数量。浓度不宜太高,控制碳氮比。
特点:是酱醪稀薄,便于保温、搅拌和输送适 合于机械化生产,而且酱油滋味鲜美,酱香和酯 香醇厚,色泽较淡。但生产周期长,设备利用率 低,压榨工序繁杂,劳动强度高。
⑵ 固稀发酵 即先固态后稀醪,二者分阶段性结合起来,而且
蛋白质原料与淀粉质原料分开制曲,高低温分开制 醅及制醪发酵。一般固态发酵温度保持在40 ~ 50℃,然后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水,进行稀醪发 酵温度保持在30~40℃。
⑹染菌与控制 发酵过程染菌是很严重的问题,主要的原
因有菌种带菌,设备渗漏,空气系统带菌等。 原因多种不尽相同。
要注意环境卫生;车间设计要合理;消毒方 法要适当;利用发酵条件控制杂菌生长。
6.2 酱油生产技术
6.2.1 概述
酱油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以粮食作物为原料加 工制成的发酵调味品。
每l00mL酱油中含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达7.5~10g,含糖分2g以上,此外,还含有较丰富
﹡适合的菌种 ﹡适合的代谢条件 ﹡适合的生化反应器 ﹡适合的分离方法与设备
6.1.2 发酵基本过程
⑴ 发酵食品的形成
在原有酶及微生物产生的酶的共同作用下,原料有机物产生大分子 降解,如淀粉降解、蛋白质降解、脂肪降解、纤维素降解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个过程 也称为原料的液化阶段。
原料降解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代谢产物,决定了发酵产物的最终取向 。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number {01}
目录
• 发酵食品概述 •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基础 • 常见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 发酵食品生产实践操作 • 发酵食品创新与发展
01
发酵食品概述
发酵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发酵食品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生产的食品,具有独特 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根据发酵微生物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 同,发酵食品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酸奶、酒、面包等。
02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基础
微生物发酵原理
1 2
3
微生物种类与特性
介绍发酵过程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酵母菌等,以 及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和特性。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
阐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环境 因素(如温度、pH值、氧气等)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 谢。
发酵动力学
介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产物形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 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来优化发酵过程。
发酵食品生产实验与实训
实验一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实验二
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实验三
产物提取与精制工艺的探索
实训一
小型发酵罐操作与控制
实训二
中试规模的发酵生产
实训三
企业实地参观与学习
05
发酵食品创新与发展
新型发酵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新型发酵乳制品
如益生菌酸奶、发酵乳饮 料等,具有改善肠道菌群 、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
总结词
发酵食品富含益生菌、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如改善消化系统、增强免疫力等。
详细描述
发酵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质和益生菌等。这些成分对人 体有很多益处。例如,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健康;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可以提供必 要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此外,一些发酵食品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癌、抗炎等作用。

食醋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食醋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课件)
➢ 3、闻香气。优质醋带有浓郁的醋香,质量差的醋味较 淡;用筷子蘸一点醋入口中,酸度柔和,微带甜味,回 味绵长,有醇香,入喉不刺激的是优质醋。
七、醋做法指导
➢ 1、吃饺子蘸醋或食用醋较多的菜肴后应及时漱口以保 护牙齿;
➢ 2、作菜时,加醋的最佳时间是在两头,即原料入锅后 马上加醋及菜肴临出锅前加醋,第一次应多些,第二次 应少些;
(2)蒸煮方法:蒸煮方法随制醋工艺而异,一般 分为煮料发酵法、蒸料发酵法、生料发酵法、 酶法液化糖化发酵法。
(3)蒸煮过程中原料组分的变化
➢ 淀粉和糖 :淀粉水解,糖量减少。 ➢ 蛋白质:在常压蒸煮时,蛋白质凝固变性,使可溶
性态氮含量下降,不易分解。 ➢ 脂肪:在高压下产生游离脂肪酸,易产生酸败气,
➢ 醋在中国菜的烹饪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用于 溜菜、凉拌菜等,西餐中常用于配制沙拉的调味 酱或浸制酸菜,日本料理中常用于制作寿司用的 饭。另外它还具有保健、药用、医用等多种功效。
一、食醋生产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 醋,是由古代酿酒大师杜康的儿子黒塔发明而来,因黒 塔学会酿酒技术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由此不经意酿 成了“醋”。
五、醋的美容功效
1、减轻皱纹 ➢ 晚上洗脸后,取1勺醋、
3勺水混合,用棉球蘸饱, 在脸上有皱纹的地方轻 轻涂擦,再以手指肚轻 轻按摩,洗净即可。这 种方法可帮助消除脸部 细小的皱纹。
醋的美容功效
2、柔嫩肌肤 ➢ 先洗净脸部和双手,然
后浸入加入食醋的温水 中洗脸和手,5分钟后换 用清水洗净,长期这样 做,可让皮肤光洁、细 腻,水中加入的醋量宜 少,以水不变色为准。
常压下变化甚少。 ➢ 纤维素:吸水后产生膨胀,但在蒸煮过程中不发生
化学变化。
(3)蒸煮过程中原料组分的变化

演示文稿第八章发酵面制品ppt

演示文稿第八章发酵面制品ppt
(五)面包烘培.面包烘培分三段式烘烤,各阶段炉温和烘培时间有所不同 。①上火不超过120℃,下火180~185 ℃;②上下火同时升温,达 200~210 ℃;③上火温度220~230 ℃,下火温度140~160 ℃。
(六)面包冷却和包装.面包冷却适宜温度为22~26 ℃,相对湿度为75%
。面包冷却过程水分由中心向表皮移动,表皮同时蒸发和保留水分,使得
(3) 淀粉的分解代谢. ①破损淀粉 淀粉糊酶 精+麦芽糖
②麦芽糖
麦芽糖葡酶萄糖
•麦芽糖值高有利于发酵时面团软化、成形快;提高产气能力,改善面团延伸性,弹性 好,不易老化。
•过高会使面团柔软、发黏。
第13页,共27页。
(4)蛋白质及面筋变化.气体形成膨胀压力,面筋形成的网络中 小气孔膨大,气室间面筋组织延伸成薄膜状。延伸中所产生的 相对运动,缓慢进行结合和切断,不断转化-SH和-S-S-基团。
生产馒头,既解决传统发酵剂蒸制馒头存在的 缺陷,又充分利用了乳酸菌的特性,还保留面 包酵母的优势。
第24页,共27页。
(二)馒头发酵的原理
淀粉
淀粉酶
糊精+麦芽糖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糖酵解酶
葡萄糖
丙酮酸 酵母菌 乙醛
还原
乙醇
CO2
第25页,共27页。
三、馒头制作工艺
(一)馒头生产方法
第26页,共27页。
(二)馒头加工技术
1. 面团调制.(参考面包调制部分) 2. 面团发酵. 控制温湿度条件下完成。 3. 加减中和. 发酵中产生的酸常用纯碱来中和,使成品符合人
们口味。 4. 成型. 发酵成熟的面团经过挤压揉搓,切割制成一定大小的
馒头坯。 5. 醒发. 面团最后一次发酵。 6. 蒸制. 将醒好的生馒头放入蒸笼内,常压/高压下经蒸汽加热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发酵食品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食品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味道、口感、营养价值和保质期等特性的食品。

以下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的一些常见方法:
1. 酸奶发酵技术:将牛奶加热至80℃左右,冷却至40℃左右,加入酸奶菌发酵,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成酸奶。

2. 泡菜发酵技术:将蔬菜切成适当大小,加入盐和其他调料,放置于密闭容器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成泡菜。

3. 豆腐发酵技术: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沸,然后加入凝固剂(如石膏、卤水等),经过一定时间的凝固,即可制成豆腐。

4. 面包发酵技术:将面粉、水、酵母和其他配料混合,揉成面团,放置于适当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成面包。

5. 酱油发酵技术:将大豆、麦麸等原料经过发酵、蒸煮、压榨等工艺处理,加入盐、糖、香料等调料,放置于适当的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成酱油。

6. 味噌发酵技术:将大豆、麦麸等原料经过研磨、发酵、
晾晒等工艺处理,加入盐、酵母等调料,放置于适当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即可制成味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发酵食品生产技术,不同的发酵食品生产技术有着不同的工艺流程和调料配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规范.pptx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规范.pptx

2)破碎
豆饼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 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 泌量。
如果粗细颗粒相差悬殊,会使吸水及蒸煮程度不一致, 影响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和原料利用率,因此需将豆饼轧 碎,并通过筛孔直径为9mm的筛子。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 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 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我国酱油酿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方法采用野 生菌制曲、晒露发酵,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卫 生条件差。
现代酱油生产在继承传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在原料、 工艺、设备、菌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生产能力有
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日益丰富。
酱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按发酵工艺的类型来 区分。
将成曲加入多量盐水,使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 的混合物称为酱醪;
3)润水
润水就是向原料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并经过一定 时间均匀而完全的吸收,其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 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 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常用的原料配比为豆饼60%~67%,麸皮 30% ~ 40%,加水量为豆饼重量的80% ~ 100%。应随气温高低调节用水量,气温高则用水 量多,气温低则用水量少。
淀粉质原料
生产酱油用的淀粉质原料,传统是以面粉和小麦为 主,现在多改用麸皮。
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富含淀粉、蛋白质、 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麸皮 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 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
生产中也有选用地瓜、玉米、碎米、大麦等作为淀粉 质原料。
固态低盐发酵法的工艺流程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谷氨酸的发酵工艺PPT课件

谷氨酸的发酵工艺PPT课件
第16页/共58页
三、谷氨酸合成途径
1.谷氨酸合成的方式
(1)氨基转移作用
-酮戊二酸 + 氨基酸
谷氨酸 + -酮酸
(2)还原氨基化作用
-酮戊二酸 + NH4+ + NADPH2 谷氨酸+ NADPH + H2O
第17页/共58页
2、谷氨酸合成途径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几个途 径 主 要 有 :
发酵液的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途径。 • 发酵前期如果pH偏低,则菌体生长旺盛,长菌而不产酸;
如果pH偏高,则菌体生长缓慢,发酵时间拉长。在发酵前 期将pH值控制在7.5~8.0左右较为合适。 • 而在发酵中、后期将pH值控制在7.0~7.6左右对提高谷氨 酸产量有利。
第35页/共58页
(3) 通风
氨 基 酸 发 酵 是(典中间型代的谢产代物)谢 控 制 发 酵 , 它 的 积 累 是 建
立在对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抑制上。
关键:能否打破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调节,人为 的控制发酵。
第8页/共58页
一、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其处理
谷氨酸的作用:
(1)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其他氨基酸。 (2)降低血液中氨中毒作用。 (3)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
(1)糖酵解途径(EMP途径) (2)磷酸己糖途径(HMP途径) (3)三羧酸循环途径(TCA循环) (4)乙醛酸循环途径(DCA循环) (5)伍德-沃克反应(CO2固定反应) (6)α-酮戊二酸的还原氨基化反应
这6条途径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图所示:
第18页/共58页
过谷 程氨 中酸 的的 几生 个物 途合 径成
第3页/共58页
味精 主要内容: 的发酵工艺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说课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说课

食品企业实习
食品检测分析技术 食品质量管理等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食品生物工艺等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化学、现代仪器分析
2、课程教学目标

发酵菌种培养、诱变、选育岗位


原材料验收、处理岗位


发酵工艺过程控制岗位

重点

岗位 产品品质控制与管理岗位

2、课程教学目标
从职业实际出发,对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
析。
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 能够进行发
素质目标
﹎﹎﹎﹎﹎﹎
﹎﹎﹎﹎﹎﹎
酵产品设计

爱岗敬业、
熟悉食品行业
加工
遵守工作制
标准和信息
能够按照国

掌握发酵食品
家标准分析
团结协作、
的配方设计

适应岗位
掌握发酵食品
测发酵产品
实事求是、
的生产工艺
能够对发酵
精益求精
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
突出评价 学生的职
业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校内部分:多媒体课件助学、按照生产过程设置真实的任务情 境,启发教学,分解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项目完成方案、 项目小组间讨论、教师点评、修正方案、教师批准方案等多种 教学手段与方法。依据学生特点以及项目特点进行学生分组, 每组制定负责人,不同项目完成过程中角色互换。根据项目完 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教师作为顾问身份。 校外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以生产者身份参与 到实践中。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课程标准-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课程标准-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33804课程名称: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英文名称: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fermented food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实验(训)学时:16学分:4.0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以食品微生物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淸选分级、糊化、糖化、发酵、包装等),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酒和调味品,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发酵食品生产简况、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有关洒以及调味品的生产工艺等方而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有关洒及调味品生产的相关技术操作。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基于典型发酵食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案,将相关教案工程整合到一个教案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课程内容,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做到统筹得当。

工程及任务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技能增长规律,综合理论知识学习.生产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一体。

本课程理论知识介绍了蒸餾酒(白洒).酿造酒(匍萄洒、黄酒和啤酒)、调味品(酱汕.食醋)以及其他发酵产品的工艺生产所需原料的特点及其作用、菌种及其扩大培养、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的分析、发酵产物的提取及精制等方而的内容。

通过仿貞. 软件模拟啤洒生产过程,让学生掌握啤洒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包括实现课程目标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要点提示。

基于满足区域经济发酵食品岗位的需求而构建课程内容。

其课程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而:①以典型发酵产品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构建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职业性;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实际生产需求选择教案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区域适应性:③可以根据发酵食品岗位需求、职业资格鉴立要求、教案需求和课程评审结果.分解部分内容或增加新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1. 引言发酵食品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食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生化反应,并产生特定的风味、气味和口感的食品。

在当今食品行业中,发酵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培养更多的发酵食品生产技术人才,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培训课程。

2. 培训目标本培训课程的目标是:1.了解发酵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发酵食品生产工艺和方法;3.熟悉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的作用;4.学习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卫生要求;5.掌握发酵食品的品质评估和改良方法。

3. 培训内容3.1 发酵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发酵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发酵食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发酵微生物和酶的作用机制。

3.2 常见的发酵食品生产工艺和方法•酸奶的生产工艺和方法;•酱油的生产工艺和方法;•豆腐的生产工艺和方法;•酒精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3.3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的作用•发酵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发酵酶的种类和功能。

3.4 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卫生要求•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流程;•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卫生要求和规范。

3.5 发酵食品的品质评估和改良方法•发酵食品的主要品质评估指标;•发酵食品品质改良的方法和策略;•发酵食品的储存和保鲜技术。

4. 培训方法本培训课程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

4.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讲解发酵食品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等内容,配以多媒体展示,使学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发酵食品的生产技术。

4.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4.3 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员亲自参与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水平,本课程将进行培训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采用螺旋输送式或旋转式蒸煮锅加水润水, 也可完全人工翻拌加水。一般润水时间为1 ~ 2h。 润水时要求水、料分布均匀,使水分充分渗入原 料颗粒内部。
原料的种类不同,所采取的处理工艺也有区别。
热榨豆饼在制取过程中,由于经过了一定的热处理, 蒸煮时间可以短一些;而冷榨豆饼和大豆则宜温度高些 或时间长些。
某些水溶性氮指数偏高的豆粕,为防止结块,以利制 曲,可以先干蒸,然后再润水蒸煮。若在一定的压力下 蒸煮时间偏短或在一定时间内温度偏低,则蛋白质不能 达到适度变性,不易被酶分解,产生许多蛋白质的初级 结构,分子量较大,既不同于大豆中的可溶性蛋白质, 也不同于酱油中的可溶性胨和肽,难于再分解,稀释加 热后易产生沉淀。
将成曲拌加少量盐水,使呈不流动状态的混合 物,称为酱醅。
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 稀发酵、固态发酵。根据加盐Βιβλιοθήκη 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 酵。
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
1.1 酱油生产方法
稀醪发酵 固稀发酵 固态发酵
1.稀醪发酵
稀醪发酵是指原料制曲后,在成曲内一次性加入 相当成品重量约250%的盐水,使之成为流动状态的 酱醪而进行发酵的方法。
大豆
豆粕
麸皮
小麦
蛋白质原料
酱油酿造过程中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 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氨基酸,成为酱油的营 养成分以及鲜味来源。另外,部分氨基酸的进一步反应 与酱油香气的形成、色素的生成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蛋白质原料对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非常重要,是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酱油酿造一般选择大豆、脱脂大豆作为蛋白质原料, 也可以选用其他蛋白质含量高的代用原料如豌豆、蚕豆。 生产中人们发现大豆里的脂肪对酱油生产作用不大,为 合理利用粮油资源,节约油脂,目前多以豆粕和豆饼作 为主要的蛋白质原料来使用。
我国酱油酿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方法采用野 生菌制曲、晒露发酵,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卫 生条件差。
现代酱油生产在继承传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在原料、 工艺、设备、菌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进,生产能力有
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日益丰富。
酱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按发酵工艺的类型来 区分。
将成曲加入多量盐水,使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 的混合物称为酱醪;
淀粉质原料
生产酱油用的淀粉质原料,传统是以面粉和小麦为 主,现在多改用麸皮。
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富含淀粉、蛋白质、 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麸皮 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 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 廉,使用方便。
生产中也有选用地瓜、玉米、碎米、大麦等作为淀粉 质原料。
固态低盐发酵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菌种→种曲
成曲拌盐水



原料→润水→蒸煮→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拌盐水
→入池发酵→成熟酱醅浸出淋油→生酱油→加热→调配
二油或三油
→澄清→检验质量→成品
1.2 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生产
1.原料及处理
1)原料 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 盐、水及一些辅料。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1 酱油生产技术 2 食醋生产技术 3 啤酒生产技术 4 其它发酵酒生产技术
1 酱油生产技术
酱油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以粮食作物为原 料加工制成的发酵调味品。
每l00mL酱油中含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达7.5~10g,含糖分2g以上,此外,还含有较丰 富的维生素、磷脂、有机酸以及钙、磷、铁等无机 盐,是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
3)润水
润水就是向原料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并经过一定 时间均匀而完全的吸收,其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 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 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常用的原料配比为豆饼60%~67%,麸皮 30% ~ 40%,加水量为豆饼重量的80% ~ 100%。应随气温高低调节用水量,气温高则用 水量多,气温低则用水量少。
一般有常温发酵和保温发酵两种。常温发酵生产周 期长,一般长达半年以上;保温发酵的酱醪温度保持 在42~45℃,2个月左右可完成发酵。
稀醪发酵的特点是酱醪稀薄,便于保温、搅拌和输 送,适合于机械化生产,而且酱油滋味鲜美,酱香和 酯香醇厚,色泽较淡。但生产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 压榨工序繁杂,劳动强度高。
2.固稀发酵
固稀发酵,即先固态后稀醪,二者分阶段性结 合起来,而且蛋白质原料与淀粉质原料分开制曲, 高低温分开制醅及制醪发酵。一般固态发酵温度保 持在40 ~ 50℃,然后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盐水,进 行稀醪发酵,温度保持在30~40℃。
特点是吸取了二种发酵各自的优点,先固可促使 蛋白质及淀粉先充分水解,后稀可使醇类、酸类及 酯类发酵合成风味浓郁、醇厚的产品。但生产工艺 复杂,劳动强度大,周期较长。
食盐是酱油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使酱油 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与氨基酸共同给 予酱油鲜 味,起到调味且抑制杂菌的作用。
水 酱油生产用水需符合食用标准,凡可饮用的 自来水、深井水、清洁的河水、江水等均可使用, 但必须注意水中不可含有过多的铁,否则会影响 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 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 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 长及原料分解。
3.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可分为固态无盐发酵和固态低盐发酵。
固态低盐发酵是在成曲中拌入一定的盐水而进行保温 发酵。其特点是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生产周期 大约15d。成品色泽浓润、滋味鲜美、后味浓厚。
固态无盐发酵排除了食盐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生产 周期较短,仅56h,设备利用率较高;而且用浸出法代 替压榨,节省压榨设备。但由于是采用高温发酵,成品 酱油风味较差,缺乏酱香气,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卫生 条件要求较高。
2)破碎
豆饼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 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 泌量。
如果粗细颗粒相差悬殊,会使吸水及蒸煮程度不一致, 影响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和原料利用率,因此需将豆饼轧 碎,并通过筛孔直径为9mm的筛子。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 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 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