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班班通的有关背景
2000年始,国家实施了目标规划期长达10年的“校校通”工程。《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第三款第15点中,提到了“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08年后,刘延东任国务委员,主管教育,部领导发生了一些变动,相应调整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进程。当时有不少人对“堂堂用”提出质疑,后来被解释为想用即能用的可能性。后来这个说法,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鲜有出现,但在各级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专业人士和教育信息化企业中,“班班通”成为一个术语,被大家广为使用。新颁布的“教育中长期发展改革纲要”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内容见第十九章中的三条,和第二十一章:“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二、班班通的内涵
课堂空间并非简单的教室的实体,而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及其承载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立体网络状的信息系统。要在课堂空间内实现信息化,必然要求对课堂空间整体系统的信息呈现方式、流通方式、存储方式等各方面特征加以规约、提升和优化,以实现促进教与学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班班通工程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班班通”包含了如下不同层次的涵义。
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须配备一定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不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班班通”。最基础的“班班通”类型是使最基本的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将简易多媒体教室纳入“班班通”,主要是出于与“农远工程”模式一兼容的考虑;其次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
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这是“班班通”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三大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手一机”,在未来甚至可能发展到“一人多机”的形式。
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硬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信息化的资源。资源是学习内容的数字化表征,是信息化教学及其应用的基础。不同的硬件设备,与之相适的资源种类不相同,资源来源也不尽相同。
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的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方法不仅仅指课堂信息化有效教学,凡是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信息化有效应用都可以作为其表现形式,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电子备课、数字化学习型学校建设、家校互联等等。由此可见,“通”方法才是“班班通”最后落脚点,其本质是打造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班班通”不是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它与“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班班通”也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该用不该用都得用,而是应该用的课应该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用的上,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像运用粉笔和黑板那样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教学智慧与机智。
三、班班通的意义
(一)班班通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有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现在全国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大中型城市,班班“通”硬件和“通”网络基本实现,而农远工程覆盖的农村中小学,班班“通”硬件和“通”网络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这意味着今后学校教育信息化将实现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深入有效应用转型。
“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的、有效的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它教育业务之中。它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问题,因此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班班通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方向的转变
从“校校通”到“班班通”,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由“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转向“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即“从装备转向应用”,为解决“数字鸿沟”的核心问题(资源共享与应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解决途径。
“班班通”是一个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从“校校通”到“班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与模型,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不仅是城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上的延伸,解决了应用信息化资源全面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瓶颈,而且也是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有效解决让所有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三)班班通将开创基础教育的全新局面
“班班通”是一线教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班班通”实现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四、班班通的三要素及其中的硬件环境
“班班通”涉及硬件环境(包括网络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大要素。基础硬件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基础,教学活动是在当前硬件环境之下合理有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过程。“班班通”的关键在于“在合适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技术完成合适的教学
任务和学习任务”,这三个“合适的”最终落脚点都在教学活动上。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正是力图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配套什么样的资源,采用什
么样的教学活动是合适的”这一信息化教学系列规则,以指导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