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编家谱的作用

合集下载

修编家谱的作用

修编家谱的作用

修编家谱的作用一、绪论:家谱的源流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家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由此延伸的姓氏学,是一门科学,是鲜活的社会发展史。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世谱、家史等;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脉源流、世系人物等多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其内容主要有历代祖宗像、谱序、族渊来历、发展历史、优良传统、迁徒情况、字派、世系图录、人物事迹、艺文华章……等。

家谱不仅名目众多,而且种类丰富,根据家谱传承记载方式不同,可分为结绳家谱、口述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书本家谱等。

其中书本家谱(即书写抄录、打印印刷在纸上的家谱,又分古籍和现代印刷家谱。

)又是我国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谱形式,数量在五万种左右。

中国家谱由来悠远,从夏代到今天编修家谱绵亘数千年,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史,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我国家谱的内容、体例和功能经过了不断丰富、逐步发展的过程。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家谱萌芽。

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但较简单。

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帝至春秋时期诸候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汉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此时已出现谱牒之名。

尤其在南北朝,门阀势力极度膨胀,官之升迁,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优劣,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

国家设谱局,出现审查机构,并出现谱学专家。

唐代:家谱发展,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击门阀势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计293姓,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来显赫的士族,列为三等,武则天掌权时,又组织人编《姓氏录》,将武姓列为一等,再次打击旧有的士族势力。

宋代:转折时期。

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功能,变为“尊祖,敬宗,睦族”的伦理道德功能,编修方式由官修发展为私修;内容更加丰富,体例因欧阳修编《欧阳氏谱图》、苏洵编《苏氏族谱》,创立新体例,人称欧苏体,成为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为家谱进一步发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

”中国人百善孝当先,寻根是人的天性,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

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字辈排行、家法、世系、传记、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领谱字号等。

修家谱的准备条件有哪些?修谱组织及经费、相关家族资料书籍及文稿、入谱人员登记表。

如何成立修谱委员会?1.家族内部召开筹备会议,统一思想,选举负责人;2.由家族成员中有影响力,威望,各支联络人及热心宗族事业的人员组成修谱委员会班底。

修谱委员会负责的工作有哪些?1.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2.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3.组织协调普查工作;4.确定家谱格式;5.汇总文字、图片资料;6.组织审查族谱草稿;7.联系修谱—制谱服务商;8.圆满庆祝发谱活动。

如何收集资料?1.发布族人修谱倡议书;2.填写家族成员信息登记表;3.利用旧谱资料;4.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他书籍、文献中抄录资料;5.利用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6.通过互联网络收集、补充资料;7.辑录族族人所撰诗文及其他文稿;8.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他材料;9.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10.参阅户口登记及普查旧档案。

如何筹集修谱经费?修谱的经费一般是来自入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其中还有一些族内有钱的成员的捐助。

如何选择修谱公司?在家谱资料收集完毕后,如有必要,可决定是否与修谱专业者合作。

家谱资料交给修谱公司后,会与修谱公司经常沟通联络,校对稿件,当排版完成后,修谱公司可以代为用户寻找印刷厂或与合作印刷厂来制作家谱,包括出片,校对、印刷、装订、运输。

这期间修谱公司会与印刷厂沟通、校对和跟进印刷制作的过程,而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修谱的作用和意义

修谱的作用和意义

修谱的作用和意义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

”家谱,又称谱牒,是记载着同宗同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典籍。

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

它包括家族的祖源宗本、世系繁衍、迁徙分布、婚姻嫁娶、行业职业、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的资料。

家谱,她是一个家族血脉相承的历史图集。

无谱不成家,一个家族无谱,就会象无根的浮萍一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既需要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更需要一个好的家族文化潜移默化和教育引领,需要家族的好榜样去引导,促成后辈子孙奋发图强,从小立志成才。

修族谱在于激励后人,激励后人在于培养人才,人才兴则家兴族兴国兴。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良好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本作用。

修谱的意义族谱者,一族之志也,是一个氏族起源、发展的印记,就是宗族血脉承传的全过程,是后人去认识前辈祖先的主要依据。

家谱蕴含着大量的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家谱是“纯正血统的可靠蓝本”,是一家一姓的根,它记录着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姓氏发源、生息、繁衍无始无终的过程。

因此,各家各姓都极为重视修撰谱牒。

一部完善的家谱,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鲜活的生命史和奋斗史。

而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们则可以从其中领悟出一个生命群体的强大力量,一种家族遗传的神秘密码,一种超越历史局限的广阔视野。

真可谓“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

修谱,赞美祖先,既要虔诚、热情,又要实事求是。

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也;无美而称,是诬祖也;实事求是,不忘祖也。

”只有深入调查、详细记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迹。

本乡本土、本宗本族的榜样才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切感,我们所续修的家谱也因此才更具有真实感和历史价值。

往古所以知今,明鉴所以照形,让先人的祥光永远佑裕子孙后代前程似锦、生活红火。

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倡议书

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倡议书

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倡议书尊敬的家族成员们:大家好!作为我们家族的一份子,我们有着共同的血脉和家族传承,背负着祖辈们的期望与责任。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我们倡议修家谱,并将修家谱的目的和意义分享给大家。

修家谱的目的:1. 传承家族血脉:家族是个体的集合体,家谱是我们宝贵的家族记忆,记录了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出生、婚姻、成长等关键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和家族成员的命运。

2. 弘扬家族文化:家族是我们根与魂的象征,通过修家谱,我们能够将祖先的智慧、人品和价值观传承下来,让家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3. 促进家族凝聚力:家族成员的联系与交流是家族蓬勃发展的关键,通过修家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族成员的现状和需求,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修家谱的意义:1. 了解历史传承:修家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演变,感受祖先们的艰辛和智慧,从中获得自豪感和归属感。

2. 探寻家族根源:通过修家谱,我们可以追溯家族的起源地和迁徙轨迹,寻找家族根源,增加对家族自身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 传承家族价值观:在家谱中了解祖先的品德、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原则,能够引导我们弘扬家族团结、勤劳、正直等良好品质,塑造家族的良好形象。

4. 促进家族合作发展:通过修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家族成员的专长和资源,为家族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激发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意识。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和意义,我们提议全体家族成员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修家谱的工作。

我们将成立一个修家谱委员会,负责整理和更新家谱,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一个家族信息数据库,以方便家族成员查阅和交流。

团结、合作、传承是我们家族的基石和发展之道,希望大家积极响应,共同努力,共同见证家族的繁荣和辉煌!家族,团结我们的纽带;家谱,传承我们的记忆!谢谢大家!【家族联络人签名】。

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

教子育人
家风、家规、家训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 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 民不尊敬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家谱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 后人的言行。家谱中收录了历代经典,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 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它能很好地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 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族争光,为国贡献。
为什么修家谱
乱世藏金,盛世修谱。
家谱是与国史、方志并称的重要历史载体,是中 华文化三大支柱,编修家谱的意义极为重大。
古人不修谱现在寻根苦,今人不修谱子孙不识祖。
溯源留根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 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 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承前启后
家谱文化传承
上对先人,下对后辈。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本族、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人 的事迹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 地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道本族历史使命
缘亲存档
一个家族的பைடு நூலகம்史
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先祖。中华民族 5000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家 谱,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本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本族 由来。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想了解本族 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家谱在手,家族情况一目了然。

修编家谱的作用范文

修编家谱的作用范文

修编家谱的作用范文修编家谱是记录和整理家族历史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传承家族文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过去的人物故事,以及家族的特点和精神传统。

家谱中往往会有一些家族重要人物的事迹、箴言和家训等,这些对于家族成员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修编家谱,家族文化和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使家族成员具备持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看清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和身份认同。

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血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自豪感。

人们在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血脉的基础上,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更强的归属感。

这样的身份认同也能够激发个人的动力和努力,以实现家族的荣誉和传承。

3.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修编家谱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记载,可以作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家谱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家族的迁徙、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

同时,家谱也是文化和传统的承载者,通过记录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名、官职、爵位、成就等信息,可以传承家族的分支文化,使其不至于被遗忘和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5.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遗产和权益:修编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的财产和权益,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关联。

通过家谱,可以清楚地了解家族的土地、财产、名下企业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家族的财富。

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家谱来了解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继承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修编家谱不仅可以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加强家族凝聚力和亲情关系,还有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以及了解家族的遗产和权益。

通过修编家谱,能够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为家族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族谱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多年发展的文类文化,极具有价值。

族人识字以来,族谱的编修历史就从少数民族族谱的以及汉族族谱的编修开始,它是家族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文化积淀。

据统计,迄今全国各族共编修族谱超过900种。

族谱编修中,人们创造了许多传统节日,如“辈次节”、“忠孝节”等,关心和支持族谱编撰工作。

它也为家族沟通使用,为家族进行婚联等生活活动提供了方便。

家族族谱为家族传承文化遗产和拉紧家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族谱编修研究更是受到了各种科学研究的追求,以及更多的热情参与者的爱好,并且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族谱的编修,不仅仅是传承家族文化的一种形式,它为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族谱编修中可以发掘出一些有价值的科学资料,比如家族历史源远流长,地方文化发展活跃等等;族谱编修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供国家、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民族文化记录,促进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

此外,族谱编修还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支持。

它让人们回望过去,让人们反思历史,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还可以从族谱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今后将为人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文物文献。

总而言之,族谱编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更是改善社会的重要工作。

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进
步,有助于社会繁荣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文化家园的感觉。

因此,族谱编修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望受到更多社会的关注。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一、家谱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

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

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

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二、家谱的目的与意义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

其实,这就是家谱。

三、为何修家谱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

故谱不可不修。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孝道,讲究寻根问祖,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祖宗先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而家谱,正是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根本。

家谱还是家族延续的真实记载,百科全书和历史档案。

通过修撰家谱,还能凝聚宝贵的血缘亲情,无论你漂泊何方,不会忘记家乡的那个“根”。

修家谱的作用与意义

修家谱的作用与意义

修家谱的作用与意义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血脉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文物。

修家谱是管理和维护家族族谱的过程,它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修家谱的作用与意义,并解释为什么修家谱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

首先,修家谱有助于了解家族历史与传统。

家谱是一个家族世系的年谱,通过记录每一代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修家谱的过程就是对家族历史的研究和整理,通过探究家族成员的典故故事、英名事迹、遗留文物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其次,修家谱有助于加强家族凝聚力与传承意识。

家族是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结合,通过修家谱,不仅可以使家族成员认识彼此的血缘关系,也可以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凝聚力。

当一个家族在修家谱的过程中,成员们可以一起回忆曾经的家庭故事和传统习俗,共同研究家族历史,分享记忆和情感。

家族成员通过这种集体活动的参与,能够深化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增强家族意识和传承意识,进而促进家族凝聚力的形成和传承。

修家谱还有助于实现家族财富与资源的管理和传承。

家族是资源共享的集合体,修家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仅了解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还可以了解每个成员的专业特长、职业背景、经商经验等,进而为家族成员之间的资源互通和合作提供基础。

通过修家谱,我们可以梳理和整理家族在金融、商务、文化等领域的资源和财富,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传承。

在家族企业的管理中,修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之间做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权益保障,避免家族资产不公平分配和争产等问题的产生。

此外,修家谱还能够促进家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族是社会的一部分,通过修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家族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家族成员可以通过修家谱活动,了解家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通过社会网络拓展家族资源和关系,实现家族的社会化发展。

家谱编辑文化

家谱编辑文化

家谱编辑文化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编辑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根源、家族历史和家族价值观。

下面将探讨家谱编辑的文化意义和方法。

文化意义1. 传承家族记忆:家谱记录了世世代代传承的家族记忆,包括祖先、族人及其事迹。

编辑家谱可以使这些珍贵的记忆得以传承,让后代了解自己的家族背景。

2. 弘扬家训:家谱中常包含家族的家训和价值观,通过编辑家谱,可以将这些家训传递给后代。

这有助于培养后代的家族责任感和传统文化意识。

3. 加强家族凝聚力:编辑家谱是一项集体项目,促进了家族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共同参与家谱编辑,家族成员之间更容易建立联系,加强家族凝聚力。

家谱编辑方法1. 收集资料:寻找家族成员提供的信息是编辑家谱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家族聚会、亲朋好友、族谱、旧照片、文献资料等途径,搜集有关祖先和家族成员的相关资料。

2. 确定家谱结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确定家谱的结构和框架,如分支、世系和辈次。

可以使用电脑软件、手绘图或专业家谱工具来呈现家谱。

3. 填写家谱内容: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确定的家谱结构,填写家谱内容。

应包括每位祖先或成员的姓名、出生年份和去世年份,以及相关的事迹和荣誉。

4. 校对与修订:编辑完成后,对家谱进行校对与修订,确保准确无误。

可以请家族长辈或其他熟悉家族历史的人士帮忙核实和修正。

5. 传播与保存:编辑完成的家谱可以通过印刷出版或电子形式传播。

同时,为了长期保存家谱,可以将其制作成册或储存在数字存储介质中。

编辑家谱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家谱编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先和家族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家谱编辑也是家族成员间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传承。

让我们一起开始编辑家谱,将家族的记忆和价值观传承给后代吧!。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俗话说得好,“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可见修家谱是件有意义的事,如同地方修志,国家修史一样重要。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

”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2、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人的言行。

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中国人为什么要修家谱?

中国人为什么要修家谱?

中国人为什么要修家谱?国史,地志,家谱为中国古代三大历史文献。

历代官方都会很用心的编修前史,除了总结前朝教训外,更重要的是想证明其传承的正统性。

官修史志,民修家谱,做为家族传承的家谱,每到太平岁月,就会有修谱的热潮。

中国人对寻宗问祖和修谱特别热情,即便身处海外也总希望魂归故土,落叶归根,这些行为早已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

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血缘家族和祖先信仰。

现代基因研究已证明,今天地球上的所有人类都起源于非洲。

在七万年前,东非的一个智人种群开始向北进入了中东,并逐渐遍布了整个亚欧大陆,最终在三四万年前通过印度和东南亚,并迁徙到了中国。

中国境内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这些只是我们智人种群的近亲,叫做直立人,属于另外一种古人类。

他们在20万年前就已灭绝,并不是今天中国人的祖先。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原始智人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就形成了各种崇拜,其中就有崇拜龙、蛇、鸟、树等动植物的图腾崇拜。

日月水火,风雨雷电,这些原始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引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

比如印第安人喜欢崇拜太阳神。

原始人还常常祈求死去的先祖能显灵,以保护他们的平安和利益,这就是最早的祖先崇拜。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人死后会去阴间,并永远生活在那里,于是每到清明节都要去上坟扫墓,给祖先寄去纸钱,祈求保佑。

祖先崇拜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人类早期各文明都有,但后来绝大多数的古文明都放弃了祖先崇拜,选择了对神明的崇拜。

直到今天,也只有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原始部落,还保持着祖先崇拜的习俗。

中国人始终没有建立起对神明的绝对信仰,即便后来道教和佛教的崛起,华夏子民们仍虔诚的崇拜着自己的祖先。

所以有西方学者称,中华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活化石。

祖先信仰也让中国最早进入了世俗社会。

在13000年前,原始的智人驯化了一批农作物和动物,人类开启了农业时代。

农业让人类摆脱了对传统自然的依赖,食物的增加让原始部落的人口越来越多,从原来的几十人变成了成百上千人。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

“国家有史,地⽅有志,家族有谱”,很多⼈都不知道修家谱的意义俗话说得好,“国家有史,地⽅有志,家族有谱”,可见修家谱是件有意义的事,如同地⽅修志,国家修史⼀样重要。

1、寻根留本古⼈云:“谱谍⾝之本也。

”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

⼈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孙。

”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来。

树⾼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万⾥江⽔,源起何处?⼀个⼈连⾃⼰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养你?修谱,意义重⼤,⼀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起流芳千古,⼆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辈和你⼀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起流芳千古。

2、清缘备查古⼈云:“⼦孙不知姓⽒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

”意思是说,姓⽒是⼀种⾎缘关系的标志,⼈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缘关系的本族⼈,有⼀种⽣⽣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的凝聚⼒和⽣命⼒。

⼀个⼈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的家乡,因为那⾥埋葬着他们的祖⼈。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们有着他⾃⼰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有关的⼈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增知育⼈古⼈云:“养不教,⽗之过。

”⼏⼗年来由于对⾃⼰⼦⼥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没有家庭观念和⼈伦的教导,君不君,⾂不⾂,⽗不⽗,⼦不⼦,上下不分,孝义全⽆,有⽼不养,有⼦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吃喝玩乐⽆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的⾔⾏。

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学不到的。

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舞我们热爱⽣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最近,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有人谈到了家谱的事。

其中有人说,修家谱,毫无意义,不知道为什么有人那么热心?就是先祖做了皇帝,当了宰相,与我也没任何关系。

我既沾不了光,也得不了利,纯粹是浪费感情!修家谱能干啥?不能吃,不能喝,还不是弄的闲干事?再回首,本人当年编纂家谱时,也有人对我说,你修家谱是吃了饭没事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的确,现在很多人对修家谱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修家谱是一项没有意义的事情,甚至认为修家谱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因此,有必要和大家谈谈个人的想法,谈谈编修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之所以有人认为修谱不重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修谱不能给他们带来某些物质、金钱方面的利益需求。

我们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的问题,其实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据本人了解,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修谱,主要是缺钱,这个占到很大的比例。

编修家谱不仅不能带来物质利益,还要自己掏钱。

在当下一些农村,因为经济还比较落后,因此不愿意出钱修谱的问题尤为突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没有懂谱的人才,没有老谱,没有时间(忙于生计)等等。

但是,如果有人发动唱大戏、舞龙灯、敬土地神、打牌赌博等活动,那场面就十分的火爆。

什么缘故?说来说去,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缺钱。

因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家谱编纂,重视家族文化传承,是当今国内各类宗亲组织的一项重要课题。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谱书、家牒、族牒,是记载一个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史实图籍,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

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中华礼制,家必有谱,家谱是一家之史,家谱成为了中华家庭中一种视为“传家宝”的神圣之物。

家谱看似家庭历史,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档案”,其与地方志、国史一样的重要,是华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移民问题、古代人物、人口优生、地方史、经济史、科技史、中外关系史、社会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重要史料。

关于家谱编修的知识

关于家谱编修的知识

关于家谱编修的知识
家谱编修是指对家族的血缘关系、家族历史和家族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和记录的工作。

它是一项重要的家族发展建设工程,有助于维系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家谱编修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资料:家谱编修的第一步是收集家族成员的姓名、籍贯、出生日期、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同时还应该了解家族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可以通过家族成员的口述、老照片、家书、历史档案等途径进行资料的搜集。

2. 整理分类: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家族数据库。

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段、世系、地区等进行分类,使得信息更加清晰明了。

3. 编纂修订:在完成整理分类后,需要对家谱进行编纂和修订。

编写家谱的核心内容包括每个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还可以加入一些别名、故事、轶事等丰富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编写家谱时要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设计出版:家谱编修完成后,可以进行设计和出版。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形式,如绘制成册、制作电子版等。

值得一提的是,家谱编修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或家族的事务,它
还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通过家谱编修,可以加深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同时还可以帮助保存和传承家族的文化和历史。

它是一项长期而需要持续努力的工作,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现代人为什么要编修家谱?

现代人为什么要编修家谱?

现代人为什么要编修家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亲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血脉亲情的重要体现,而家谱又是宗亲文化的重要产物,是氏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

那么家谱的编修对社会、对后人有什么好处呢?家谱族谱,作为姓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改朝换代,社会变迁,风风雨雨几千年,延续至今,充分说明,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形势下修(续)家谱,不仅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继承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为子孙后代留存一份无价的宝贵财富。

家谱延续血脉亲情家谱是以血缘为脉络,以姓氏作标记,编就的特殊史笈资料,是姓氏的生命史。

每个姓氏,要寻找它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的轨迹,只能从寻找家谱入手,因此,家谱,历来被当作是血缘延续的载体和依据。

家谱记录氏族发展家谱或族谱,记录一个氏族产生、发展和变迁,在时间上,是纵向的,是经线。

每个姓氏的人分布在天南地北,按血脉又衍生出千枝万叶,在空间上,是横向的,是纬线,经线经常交织,形成一个氏族的整体,氏族和民族,又组成一个国家的整体。

家谱促进社会和谐家谱族谱中的族规,要求族人遵纪守法,不抢、不盗、不嫖、不娼、不赌,不吸(毒)。

是法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谱族谱中的家训要求族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兄弟互携,妯娌相邦,家庭团结,邻里和睦。

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是完全一致的。

家谱族谱中记录的历史名人,尤其是明君帝王、贤臣良将、封疆大吏、高级官员,他们安邦治国,维护民族利益,耗尽毕生精力,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此教育后人,牢固树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观念和爱国、爱家、爱民族的情怀,共同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谱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记录了家族世系、成就、价值观和家族成员事迹,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家谱是家族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家谱被视为维系家族荣誉和地位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被纳入官方制度,政府设立了谱局和谱官来管理家谱的编修和保管。

家谱成为了评定官员品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也进一步强化了家谱在社会中的地位。

其次,家谱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家谱不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逝世等基本信息,还会详细记载他们的事迹、行为规范、家训等。

通过家谱,家族成员能够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传承和价值观念,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种传承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能够影响家族成员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得家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此外,家谱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面镜子。

家谱往往反映了不同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势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逐渐加强,家谱成为他们维护社会地位的工具。

这种家谱的政治功能在唐代和宋代进一步得到强化,通过家谱来确立家族的统治地位,提升社会声望。

随着社会的变革,家谱的作用逐渐发生了变化。

宋代以后,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地位更多地与个人才干相关,家谱的政治功能减弱。

家谱逐渐从政治工具转变为文化载体,注重家族价值观的传承和家族文化的弘扬。

总的来说,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家族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修续族谱(家谱)的意义、周期和忌讳

修续族谱(家谱)的意义、周期和忌讳

修续族谱(家谱)的意义、周期和忌讳
一、修续族谱(家谱)的意义
古代重视族谱(家谱)的延续,将修续族谱(家谱)的重要性概括为“敬宗收族”。

“敬宗”,顾名思义,就是尊重敬仰祖宗。

“收族”的意思含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更重要的含义是通过修续家谱,增强全体族人的家族观念,形成向心力,同时也是动员家族全体一起参与,共同完成。

延续家谱文化
二、修续族谱(家谱)的周期
古人将修续族谱(家谱)看作本家族繁衍发展的一件大事,按照传承下来的规矩,一般以30年为一个修谱周期。

每期修谱都要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成立“编修族谱(家谱)委员会”之类的议事机构,这是一个非权力、非常设机构,一般以宗庙祠堂为议事地点,各方人士一起研议族谱(家谱)的调查、组稿、编辑、审稿以及印制等。

修续家谱
三、修续族谱(家谱)的忌讳
修续族谱(家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胡编乱写将会贻害后世,修谱者切记两个忌讳:一是没有真凭实据的“乱认祖宗”,二是把同姓历史名人牵强附会,编入族谱(家谱),使得后人信以为真,造成以讹传讹,遗害百年。

《家谱世系》。

略谈家谱编修的传统与家谱的功能意义

略谈家谱编修的传统与家谱的功能意义

家谱,是记述姓氏家族起源、迁徙、繁衍、发展的历史文献。

它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和地方志、历史书,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三大根脉。

一、家谱编修的传统中国的家谱编修,和中国的文明发生基本同时。

这里无法叙尽5000年家谱编修的文化传统,只能择要略述其厓略。

其一,源远流长。

我国的家谱编修,经历了八个时期。

自母系氏族社会至商代是家谱的萌生期。

它的标志是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

《帝王世纪》《山海经》等典籍,记载了文字产生以前的家族世系。

这些家谱,首先是通过世代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都保留了“丗系事迹,口传相述”的习俗。

我国的满族保留有用绳打结记事的方法,用来记载本家族历代家族成员的情况,这是结绳家谱的遗存。

商代出现了甲骨家谱和青铜家谱,有一片甲骨家谱记述了兒氏家族的一十一代世系。

周代至汉代是家谱的诞生期。

周王朝建立了由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及嫡长子继承制。

为了“奠世系,辨昭穆”,周朝和各诸侯国都设立专门史官负责所有贵族家谱的记载与管理。

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还曾担任过记述与管理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谱系的三闾大夫。

周代谱系著作的代表作是《世本》。

它标志着中国家谱的正式诞生。

经秦汉过渡而至魏晋南北朝是家谱的勃发期。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官方为世家大族修谱。

家谱成为了选官、通婚、减免赋税的依据。

经隋朝过渡进入唐代是家谱的兴盛期。

为了树立李氏关陇贵族的最高地位,改变过往衡量族姓的标准,从李世民开始三修族谱。

如太宗时的《氏族志》,高宗时的《姓氏录》,中宗时的《大唐姓族系录》。

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当时新旧士族势力变化的真实写照。

宋代并延伸到元代是家谱的变革转型期。

此时,官修公谱废绝,私修家谱兴盛。

修谱宗旨大变,欧苏五世图法确立,内容更加丰富与完善,续修风气形成。

明代是家谱的完善期。

此时家谱的体例、内容更加完善。

统治者以孝治天下重视修谱,以朱熹三纲五常伦理思想为宗旨。

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

为什么要修家谱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编纂家谱是一个社会行为。

首先,续编好家谱是历史传统。

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族历史,也有着悠久的家谱编纂历史。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关于家谱的起源,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

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

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

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到了20世纪50年代,宗族制度崩溃,同门观念弱化,宗族制度解体。

特别是经过建国后那段特殊的时期的洗礼,中国的家谱编纂断档了四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编家谱的作用一、绪论:家谱的源流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家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由此延伸的姓氏学,是一门科学,是鲜活的社会发展史。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世谱、家史等;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脉源流、世系人物等多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其内容主要有历代祖宗像、谱序、族渊来历、发展历史、优良传统、迁徒情况、字派、世系图录、人物事迹、艺文华章……等。

家谱不仅名目众多,而且种类丰富,根据家谱传承记载方式不同,可分为结绳家谱、口述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书本家谱等。

其中书本家谱(即书写抄录、打印印刷在纸上的家谱,又分古籍和现代印刷家谱。

)又是我国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谱形式,数量在五万种左右。

中国家谱由来悠远,从夏代到今天编修家谱绵亘数千年,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史,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我国家谱的内容、体例和功能经过了不断丰富、逐步发展的过程。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先秦:家谱萌芽。

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但较简单。

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帝至春秋时期诸候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汉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此时已出现谱牒之名。

尤其在南北朝,门阀势力极度膨胀,官之升迁,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优劣,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

国家设谱局,出现审查机构,并出现谱学专家。

唐代:家谱发展,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击门阀势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计293姓,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来显赫的士族,列为三等,武则天掌权时,又组织人编《姓氏录》,将武姓列为一等,再次打击旧有的士族势力。

宋代:转折时期。

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功能,变为“尊祖,敬宗,睦族”的伦理道德功能,编修方式由官修发展为私修;内容更加丰富,体例因欧阳修编《欧阳氏谱图》、苏洵编《苏氏族谱》,创立新体例,人称欧苏体,成为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为家谱进一步发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明、清以及民国时代:家谱普及,私修家谱蔚然成风。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谱学鼎盛,家谱普及。

尤其在浙、苏、皖、赣、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续修达十余次(一般30年左右一修),少数民族也仿效修谱,修谱成为了全民性的一项文化活动。

近几十年:先抑后扬,续修新谱。

建国初期,尤其文革时期,受“左”的思潮影响,往往将家谱看作“四旧”,视为糟粕,有的甚至毁弃….,对家谱的修续整理也就自然停顿下来。

随着改革开放,思想开禁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起对家谱的修续工作。

二、编制家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

很多政治家、史学家及其他学者对家谱的态度十分明确,对家谱的重要作用、利用价值都曾有过精辟的论断。

毛泽东同志作农村调查时,每到一地都收集、翻阅地方志和家谱,以便获得他所需要的材料。

所以早在建国之初,他就发出号召:“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可汇集人文地理、家族聚散地理,是研究中国社会之宝贵资料。

”辛亥革命先驱、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曾说:“各族中总有连带的关系,譬如各姓修家谱。

常由祖宗几十代推到从前几百代,追求到几千年以前,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中国有了几千年,牢不可破,在外国人看起来,或者以为没有用处,但是敬宗亲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灭族危机,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绝,不由得不拼命奋斗,有了民族团结,还怕什么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清代历史学家章学诚强调:“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指出:我国有两座金矿未开发,“一是方志,一是家谱”。

周恩来说:“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家情、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著名学者梁启超倡导广收家谱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他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为不朽之盛业。

”文学家冰心在横岭谢氏族谱序中写到:“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于家史的注意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江泽民在参观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指出: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2004年,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成立55周年的讲话时说:“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就明确要求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家谱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提出来;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专门发文部署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家谱工作;2000年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北京,就地方志家谱等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2001年,文化部又就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发出通知:“家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上,家谱的内容、编撰的方式、功能和作用在不同时期都有所不同。

宋以前主要是官修,强调政治功能,目的是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务;宋以后主要是私修,目的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维护族权,为宗族睦族服务。

作为历史文献的家谱,在当代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1、家谱资源具有文物价值。

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存世数量应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的重要文物。

2、家谱具有教化功能。

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的内容,例如:“崇孝悌、敬祖宗、睦宗族、隆师道、务本业、尚节俭、戒赌博……”等伦理规范;同时家谱中记载的无数先辈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孝悌无双的优良传统,尊儒学经的育人风尚,重于忠烈、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

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辨证的统一,现代文明的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会有生命力。

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也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

3、家谱有寻根价值。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

”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子孙。

”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

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也就是“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也就是“问祖”。

寻根问祖不在于祈福于祖先,而在于明白我们自身。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不知道自己近五代祖辈的人更是为数较多,根本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修编族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起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4、修谱可以敦宗睦族。

家谱族谱可以联系宗族,增进宗亲情谊。

亲情、友情、乡情、族情是中国文化中的血缘传统。

江夏氏尽管支派极其纷繁,虽不同小祖宗,但都同大祖宗。

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烙印——,我们是同根一脉的,同宗共祖,我们应该爱家爱国、尊宗睦族、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使整个海内外氏家族以及中华民族世代荣昌,兴旺发达。

中华礼制,家必有谱,家谱是一家之史,家谱成为了中华普通家庭中一种至为“传家宝”的神圣之物。

家谱看似家庭历史,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档案”,家谱与地方志、国史一样的重要。

家谱是华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为移民问题、古代重要人物、人口优生、地方史、经济史、科技史、中外关系史、社会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重要史料。

我们从家谱中可以吸取多方面的教益,家谱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有多方面的价值,真是举不胜举。

5、家谱也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姓氏寻根作为姓氏为纽带的文化寻源活动,近年来引起海内外的多方关注;首届中国姓氏文化节2004年10月在河南周口市举行。

会议指出:中华姓氏文化节是弘扬伏羲圣德,将对弘扬民族精神、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伟大复兴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这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认识到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值得好好地整理修编。

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以及对家谱文化的重视,则对祖国大陆的家谱修续、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4年11月20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行文(国档会字[1984]7号)部署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家谱,并决定国家编纂《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又再次发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图书馆以及民间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

毫无疑问,收集、整理、修编家谱就是贯彻、执行政府有关文件精神。

三、编制电子版家谱的意义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网络时代家谱也应有新的编制传播方式。

因此编制电子版家谱可以让传统纸质家谱有了更好的传承机会;让子孙后代用现代科学技术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让久违的亲情在互联网上重新连接。

编制电子版家谱应时代而生,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传统纸质家谱,而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家谱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