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银行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信贷服务不足首先,银行在信贷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银行作为主要的信贷机构,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然而,很多实体经济主体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着审批时间漫长、手续繁琐、担保要求过高等问题。
这限制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阻碍了其发展。
改进策略: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批效率,简化贷款手续。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科技手段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减少对担保的依赖。
此外,银行还应优化利率政策,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贷款利率,吸引更多实体经济主体借款。
二、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创新不足其次,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银行的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没有及时满足实体经济的新需求。
改进策略:银行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需求调研力度,了解其发展趋势和融资需求。
基于这些调研数据,银行可以开展产品创新,推出更加贴合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
例如,针对新兴行业或创新项目,可以设计风险投资产品;针对小微企业,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小额贷款产品。
三、金融服务定制化程度不高再次,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时,缺乏足够的定制化。
不同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需求差异巨大,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却相对标准化。
这导致了实体经济主体在选择金融服务时的困惑和不满意。
改进策略:银行应注重客户需求的多样性,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可以通过开展定制化的咨询服务,深度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银行还可以推出不同的服务套餐,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
四、风险管理不到位最后,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风险管理不够严密。
实体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应在信贷审批、风险评估等环节中加强风险管理。
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建议
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建议《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建议》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银行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解决。
本文将讨论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是信用风险。
制造业企业的转型项目通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表现可能并不稳定。
这使得银行在考虑是否提供贷款时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困难,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借款企业具备转型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风险。
其次,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中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制造业企业通常对市场趋势、技术进步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有限,这使得银行在评估企业转型计划的可行性和风险时难以获得充足的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可以与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咨询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对制造业企业转型需求和趋势的了解能力。
第三,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是利率风险。
由于转型项目的周期较长,而且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转型初期可能不稳定,银行可能需要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银行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根据转型项目的不同阶段和风险程度进行定价,并提供灵活的贷款方式,如分期付款和股权融资等,以降低利率风险。
最后,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难点之一是监管要求的限制。
银行需要遵守监管机构制定的各项规则和要求,这些规定可能会限制银行对制造业企业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银行可以与相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扩大贷款额度等。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资金流向问题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较多的资金被倾斜至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造成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容易被短期利益所驱动,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支持。
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应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金融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提供低利率贷款和创业支持等措施,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些实体经济部门。
同时,银行应更加注重长期发展规划,通过与实体经济企业合作,深度挖掘市场潜力,并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和风险评估服务。
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需要面临信贷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评估和监管机制,一些企业存在还贷能力不足、项目风险高等问题,导致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应加强信贷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
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降低不良贷款率。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企业的跟踪审查和追踪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分摊信贷风险。
三、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些传统金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和投资需求,银行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
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应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借助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创新金融技术,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实体经济企业的需求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和投资需求。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与实体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材料(最新分享)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材料(最新分享)近年来,农商银行面向市场经济主体,聚焦“三农”、小微企业,抢抓市“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对政务大数据在信贷领域、风控领域、管理领域等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实践,创新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一、银行主要经营特色一是做小、做微。
截至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二是专注三农。
目前,涉农贷款余额*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三是信用为主。
目前,信用贷款余额*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四是覆盖广泛。
目前存量授信*户、*元,户均授信*元,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户,覆盖谯城区*家庭单位。
五是数字赋能。
政府大数据应用在全国银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选为产业创新团队。
二、服务实体经济主要经验做法(一)推动“金融+政务”共建。
市政府“智慧城市”项目入库公安、人社、卫健等*家单位*类数据,共享库数据总量达*条,形成了企业数据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数据库、医疗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等一系列城市基础数据库,是全国范围内质量最高、更新最快、范围最广的“大数据”平台之一。
农商行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政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征,实现政府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并结合行内金融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开创性的建立了“金融+政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政务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创造了“1+1>2”的社会效应。
(二)推动“金融+普惠”惠企惠农。
农商行通过调整信贷业务投向和产品优化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信贷资源不断向高效行业转移,用实际行动支持实体经济。
一是推广“金农易贷”,让数据跑腿。
以*省联社手机银行(个人网银)为载体,推出客户足不出户线上贷款申请、系统自动准入检查、自动评级授信、自动利率定价、自主借款还款、自动风险预警、自动电子档案管理的“金农易贷”产品,为辖内18周岁至65周岁的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法人企业主提供*元以内信用贷款支持。
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建议
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竞争力,经常需要进行转型发展。
银行作为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银行在支持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点。
本文将分析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难点分析1.资金需求难题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用于科技创新、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等。
然而,由于制造业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资金回报周期较长,银行在提供资金时往往存在审慎态度。
制造业企业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贷款利率高等问题,这给它们的转型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2.业务理解难题银行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点了解不深,可能无法充分理解企业的转型发展需求,导致无法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这种缺乏业务理解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很难得到真正满意的金融支持。
3.风险控制难题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
银行在提供金融支持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但由于制造业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出现一定的难题。
二、建议提出1.建立专业化团队银行应组建专业化的团队,负责专门服务于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这个团队应该由对制造业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组成,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的需求,并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2.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银行应根据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发展需求,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例如,可以推出定制化的融资产品,灵活调整还款方式、利率等,以满足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
3.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时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为了确保风险可控,在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银行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或进行风险分担,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
4.加强合作与资源整合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指银行业的活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银行业的服务和支持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银行业的发展。
因此,要深入研究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和联系,改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和质量,对构建国家经济格局和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着重关注发展中小企业问题。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关键的支柱,能够促进就业,创造优质的就业问题,对改善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的发展受到资金供给、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银行业的服务要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支持,改善资金供应结构,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扩大融资渠道。
其次,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
金融科技将有效改善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从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提高审批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构建网络的债权转让机制,降低融资成本,使实体经济受益更多。
最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应注重业务形态创新。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困难,客户需求多样化,市场高度竞争。
因此,银行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深入挖掘民众金融需求,通过业务形态的创新和转型,加大金融服务对农村客户的便利性,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总之,要深入研究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和联系,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问题,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加强业务形态创新。
最后,银行竭力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为企业搞特色活动,有助于丰富国家经济格局,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就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实现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同时,实体经济的繁荣也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市场机会。
因此,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1. 资金投向不够精准:在一些情况下,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并不够精准。
部分银行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向相对成熟和风险较低的行业,而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不够。
2. 利率政策不合理:银行业的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前我国利率相对较高,这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融资成本压力,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这也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有限,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3. 风险管理不完善: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没有严格把控风险,导致一些不良贷款的产生。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1. 利益驱动:一些银行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将资金投向相对成熟和风险较低的行业,忽略了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这使得一些优质项目得不到资金的支持。
2. 管理机制不完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贷款审批过程中的风险把控欠缺,导致了不良贷款的增加。
同时,一些银行缺乏对实体经济的深度了解,在资金分配上缺乏精准性。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1. 完善金融政策: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供给等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批机制,严格把控不良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实体提供融资、风险管理等服务的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在货币市场中进行资金的调配,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资金,并通过信贷、担保、保险等多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一、提供融资服务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是其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银行通过信贷渠道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客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此外,银行还通过贴现、票据承兑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短期融资支持。
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可以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管理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银行需要积极管理风险。
银行可以通过向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减轻实体经济的风险压力,同时也能有效控制自身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债券远期、期货等等,帮助客户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客户的利益。
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商业银行作为经济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推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银行可以依托自身的金融优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可以开发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网络金融等新业务,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物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总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融资服务、管理金融风险、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银行自身的发展。
首先,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融资难、融资贵。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银行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却往往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提出较高的要求,导致很多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同时,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往往存在较高的利率和费用,使得企业负担加重,影响了其发展和竞争力。
其次,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二是风险控制不足。
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然而,目前银行在对实体经济进行融资支持时,往往忽视了对风险的充分评估和控制,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倒闭等问题。
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造成了一定冲击。
第三,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服务创新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然而,目前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创新力度还不够大,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使得企业在与银行合作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服务匹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效果。
最后,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而目前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往往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银行更多地关注短期回报和风险控制,而忽视了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频繁面临着变更条件、重新评估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风险控制不足、服务创新不足以及缺乏长期合作机制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银行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推动服务创新和个性化定制,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增强银行业改革创新 促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增强银行业改革创新促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银行业作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银行业在改革创新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风险管控不到位等。
要增强银行业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金融创新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才能为银行业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和安全性。
还需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
加大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迅猛,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
银行业要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传统银行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等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还要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在银行业的落地实施。
加强金融创新规范和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改革的推动力量,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银行业要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就要加强金融创新的规范和风险防范。
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还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应对和处置,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第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渠道,要增强银行业改革创新能力,就必须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全面、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
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
还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银行业的改革创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要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理财、支付、结算等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存在信贷歧视和融资难的问题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着信贷歧视和融资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银行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信贷偏低,如果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会面临比较严格的审查。
此外,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融资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经营指标等方法进行评估,忽略了许多非财务因素,如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看好程度和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等,这会使得许多优质企业无法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
二、存在风险管理困难的问题在银行的业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客户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造成违约或是亏损的情况,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但是,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困难,如何在保证贷款利益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是银行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为只有在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下,银行才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长期、稳妥的融资服务。
三、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不足的问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的是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客户真实可靠的信息,而客户却可以获得银行足够的信息。
这就使得银行的服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由于银行的服务范围比较局限,有时候银行的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适应实体经济需要的多种金融服务,这就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所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银行业不重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而是需要寻求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银行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注重用户需求和客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银行需要在风险管理和信息透明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材料最新分享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材料最新分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及相关启示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银行的角色和责任,并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自身使命和责任的核心之一。
银行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确保贷款项目的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质量以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贷款和存款业务之外,银行还应该发展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抵押贷款、信用保证等,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银行还应积极探索创新金融工具,如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第三,银行要加强与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了解其需求与风险,并为其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和支持。
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风险,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此外,银行还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第四,银行要加强技术创新,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应积极采用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例如,银行可以推出互联网银行、手机银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和查询。
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数据分析,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最后,银行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合规管理,严格自律,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风险。
因此,银行需要积极参与金融立法和监管事务,并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 资金倾向于流向有抵押或担保的大企业和国有企业,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支持不足。
这是由于银行往往更愿意借贷给有稳定收入和高信用等级的企业,而较少考虑中小企业的风险。
2. 银行的信贷流程繁琐,审批时间长。
中小企业经常面临急需资金的情况,但由于银行的审批程序复杂,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及时获得贷款支持。
3. 银行服务中的利率问题。
银行通常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时收取相对较高的利息,这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使得企业的贷款偿还压力增加,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4. 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银行一般更擅长处理大企业的金融需求,缺乏对中小企业特殊需求的理解和满足。
5. 银行对于创新和高风险项目的支持不足。
银行往往更偏向于传统和稳定的投资项目,对于创新型企业和高风险项目的支持相对较少。
6. 缺乏定制化金融服务。
银行通常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银行经验材料: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放管服”改革
银行经验材料: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放管服”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职责。
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银行业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推动金融“放管服”改革,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首先,在放松金融管制方面,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简化手续等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实体企业融资门槛。
同时,银行还加快推进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融资服务。
其次,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银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银行通过建立综合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投资、支付、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银行还积极开展金融培训和咨询活动,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帮助实体经济提升发展水平。
最后,在强化风险管控方面,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银行加强债权管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同时,银行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确保对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服务风险可控。
银行还积极参与金融创新,推动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将聚焦金融“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未来,银行业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而银行作为其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积极参与金融“放管服”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首先,银行在深化金融“放管服”改革中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和优化审批流程,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融资的时间和成本压力。
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社会发展——银行终工作总结
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社会发展——银行终工作总结2023年已经到来,银行终工作总结也如期而至。
回首过去,桃李满天下。
银行不仅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做好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社会发展方面的具体工作和成效。
一、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表现自2018年以来,国家就一直在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银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服务手段,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在这方面,银行的工作总结如下:1. 创新融资模式,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更多领域。
银行不仅仅提供传统贷款业务,还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例如,为各类企业提供了信用、担保、保理、企业财务咨询、税务筹划等金融服务。
2. 多渠道开展授信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银行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合担保等机构紧密合作,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门槛。
同时,银行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了线上融资等新渠道,让更多小微企业有机会获得贷款资金。
3.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通过发放低息贷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融资难和其他金融瓶颈问题,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二、银行在助力社会发展方面的表现除了服务实体经济之外,银行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在这方面,银行的工作总结如下:1. 活跃社区环境,建设文明城市。
银行关心社区发展,积极投入资金、物力、人力资源,在城市环境美化、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培育等方面展开了多项工作。
例如,在某城市,一家银行投入了100万元的善款,用于道路扩建及路边植绿和行人广场的建设。
2. 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银行积极响应政府的倡议,主动作为,深度参与慈善事业。
例如,在某银行的倡导下,该银行员工倡导其他员工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组织爱心义卖,并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各项援助。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总结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总结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职责。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总结,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实践中,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首先,银行作为资金的中介,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信贷产品,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融资方案,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其次,银行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经营。
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银行需要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做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管理工作,防范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业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再次,银行需要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银行可以通过建立科技金融平台,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银行还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这些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最后,银行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银行可以通过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银行还可以加强对客户的金融教育,提高客户的金融素养,引导客户理性理财,降低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支持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银行业能够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依托着各种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
然而,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银行业的重要议题。
一方面,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承担者,过于追求高利润,存在服务实体经济不足的状况。
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繁荣、虚拟经济盛行的当下,银行更倾向于把资本放在高风险、高利润的金融市场上,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小。
这会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银行需要调整自身定位,维护金融服务的本质,更多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另一方面,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有待改进。
当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要体现在银行贷款、融资、信用证等方面,这些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银行的传统模式。
然而,这些传统模式没有完全考虑到实体经济的差异化需求,无法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
因此,银行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符合实体经济特点的金融工具,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各种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体之一,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和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金融服务。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真正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进、 共 同发展 。银 行作 为 支持 实体 经济 发展 的重 要 较 明显 。 金 融 力量 , 帮 助 实体 经 济 渡过难 关 并 实现 可持 续 发 展 势在必 行 。 二、 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情况
第二个层面 , 银行贷款融资市场 内部 、 银行与银行
之 间的竞争不足。 随着银行业改制 , 不 同资金规模和股 权结构类型的银行 不断涌现 。现代银行体 系框架逐渐
( 三) 调整激励机制 , 激发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为全面落实集 团公 司“ 煤为基础 , 化为方 向” 的发
的同时 , 充分发挥科研 单位的前瞻性 , 不断创 新 , 促进 展战略 ,指导和督促化工企业树立危机意识 、目标意
识、 责任意识 , 全面快速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推动 化工企业运营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 精细化 、 规范化 ,
1 1月召开 的十八 大 ,关于我 国金融 改革亦有 相关论 期规律 的作用 , 加之席卷全球 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 我国
述: 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 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 的现代 实体 经济 的发展遇到 了严峻的挑 战, 面临很多困难 , 如
金融体 系。目前 , 关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 经济 的 产能过剩 、 增速放缓 、 出E l 受挫 、 融资 困难等。 目前 , 我
方 面探 讨 如 何 提 高金 融服 务 实体 经 济 的 效 率 。
【 关键词】 银行 ; 实体经济; 贷款; 利率市场化 2 0 1 2年 1月召开 的第四次全 国金融工作 会议 明 的战略意义。
确提 出“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 2 0 1 2 年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 的支持。经济发展周
形成 , 但银行之间存在 比较严重的同质竞争 , 特色不 明 显, 市场细分程度不高。 ( 二) 经济风险过 多积聚在银 行体 系而不能得到有 由于银行贷款是企 业融资 的主渠道 , 那 么企业所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浅谈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银行业的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越发凸显。
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对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的研究。
一、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融通者,对信贷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信贷模式下,银行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项目提供信贷资源,而对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
这导致中小微企业在资金上面临着困难,难以获取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制约了其发展空间。
二、服务品质不高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的服务品质也是一个存在问题的方面。
传统的银行业服务模式还停留在柜台业务和传统信贷业务上,对于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产业缺乏专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导致实体经济在获得金融服务上面临一些困难,也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潜力。
三、风险管理不到位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银行对于风险的认知较为保守,往往倾向于提高贷款利率以规避风险,导致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业在风险管理上也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考量。
四、监管不力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银行业还面临着监管不力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银行业对于监管的态度较为消极,导致了一些违规操作或者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
而监管部门也需要在制定监管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上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银行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以上所述只是对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的部分研究,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银行可以从制定金融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针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和企业制定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专业、更贴近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和风险管理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客户需求,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风险的把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摘要】文章在说明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阐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必要性,考察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市场竞争特征不明显、经济风险在银行系统积聚、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风险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情况,从提高市场化程度、借助上市融资分散银行系统风险、差异化市场定位和拓展金融服务外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关键词】银行;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市场化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2012年11月召开的十八大,关于我国金融改革亦有相关论述: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目前,关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必要性鉴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以及我国部分金融资源亦出现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强调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作用,加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临很多困难,如产能过剩、增速放缓、出口受挫、融资困难等。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投融资规模的扩大、资金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正是金融业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和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二、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情况(一)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融资占主体根据我国中央银行的定义:“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
”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及其构成情况,可以了解银行体系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银行体系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虽然2012年以来,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优势地位。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和企业债券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之和不足30%,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很低。
(二)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多元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银行机构开始着力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品领域。
目前,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的金融产品除了贷款以外,还有结算、代理、顾问咨询、信用承诺、受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
中国16家上市银行最近几年的财务报告显示,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增长迅速,个别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20%。
各银行机构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如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以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
三、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市场竞争特征不明显根据经济学原理,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市场类型是完全竞争市场。
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应该具有交易主体多、资源流动不受限制、市场调节价格等特征。
我国资金市场尚不具备此特征,体现在市场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与股票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之间竞争不足。
银行贷款产品的替代品——债券融资或股票融资的规模太小,对贷款产品不能构成足够的外部压力和威胁,银行议价能力很强,卖方优势地位比较明显。
第二个层面,银行贷款融资市场内部、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足。
随着银行业改制,不同资金规模和股权结构类型的银行不断涌现,现代银行体系框架逐渐形成,但银行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竞争,特色不明显,市场细分程度不高。
(二)经济风险过多积聚在银行体系而不能得到有效分解由于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那么企业所面临的增速放缓、出口受挫,甚至亏损倒闭等风险将会直接导致无法如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风险管控技术水平的提高,各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如果从不良贷款率这个指标来考察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连续几年各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如果从不良贷款余额这个指标来考察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根据银监会《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 788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可观,表明资金利用效率尚待提高。
(三)银行定价空间增大可能带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随着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大多数银行都不同程度地调高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下一步银行机构一方面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升高;另一方面根据具体项目及企业风险进行差别定价的空间增大,资金成本差异化趋势明显。
这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视企业博弈能力强弱而定。
大企业议价能力强,贷款融资成本上升幅度有限,如果贷款利率太高,大企业可以转向债券市场融资,而中小企业则处于贷款定价的弱势地位,又缺少可供选择的其他融资工具,将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四)小微企业依然融资困难虽然银行贷款是中国实体经济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银行贷款分配不均,贷款结构不尽合理。
根据银监会《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
虽然从相对数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比较迅速,但从绝对数来看并不是很乐观。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为50.2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28.3%左右。
四、对策探讨近些年,中国银行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创新,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战略深度考虑,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重心,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各银行机构分工明确,金融产品和服务比较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
为实现这个目标,现阶段金融体系内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领域。
(一)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市场价格机制1.增加资金供给主体和供给量从两个层次入手,第一,继续稳健发展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贷款融资市场形成充分竞争与制衡,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第二,在宏观货币政策信贷收紧的情况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形成多种股权结构类型、资产规模大小不同的资金供给主体。
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贷款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量,又可以避免资金体外循环,扭转民间借贷成本高的局面。
2.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市场供给主体的增加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迫使银行机构在各个领域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及金融风险。
为了减少整个社会成本,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银行机构应该尽早退出市场。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为银行机构设计一套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条文的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以及公众风险意识的培育等等。
3.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在资金市场上,价格即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机构能够根据申请项目及企业的风险等级来确定贷款价格,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而企业只有严格筛选拟投资项目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才能顺利获得低成本的贷款。
在这样的机制约束下,金融资源能够实现有效配置。
(二)推动更多银行机构上市融资,分散银行系统风险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只有16家,其中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大行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只有3家。
近几年,随着银行业改制,各地城商行数量逐渐增多,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及竞争实力逐渐提升,区域特色比较明显。
在确保上市银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推动更多的城商行上市融资,既可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又能够改善城商行的股权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三)明确服务实体经济的差异化定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为避免同质竞争,各类型银行以及各银行主体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高效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
第一,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侧重点不同。
大银行侧重服务于关系国家战略实施、外部效果和社会效益明显的重点项目,调节金融资源行业及区域分配不平衡问题;中小银行立足服务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机构扎根服务于“三农”。
第二,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业务领域,要继续发挥优势并形成鲜明特色。
比如,有的银行在科技金融创新领域实践经验较多,有的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成绩突出,有的银行在金融衍生业务上处于领先地位等等。
(四)拓展金融服务外延,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利率市场化也存在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因此服务实体经济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银行业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考虑到银行业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
第一,贷款重点投向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项目,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充分利用贷款合同设计、跟踪调查、动态管理等手段,监督信贷资金流向,严格控制信贷资金向虚拟经济蔓延。
第三,利用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优势协助具有潜质的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比如对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对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金融支持、对企业资金运营与管理的金融支持等,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R].[2]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3] 谢晓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15):28-29.[4] 张明坤.信贷收缩下的金融创新监管[J].中国金融,2012(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