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杜甫详解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

举例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1.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啊,那是一种能让你心里沉甸甸的感觉。

就像里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在秋天,远离家乡,还疾病缠身,这孤独、这悲苦,一下就把人笼罩住了。

你想想,万里漂泊,老是在外面做客,这多难受啊,又生病,还只能自己一个人登高望远,那心里得多苦啊,这诗句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你心头。

2. 杜甫写诗就像一位沧桑的老者在诉说苦难。

他的沉郁顿挫在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都破碎了,可山河还在,春天来了,城里长满了深草。

这画面多凄凉啊!好像看到杜甫站在那破败的城前,满眼都是绝望,这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他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这种情绪就像黑暗的乌云,把希望的阳光都遮住了。

3.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得让人揪心呢。

拿来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哭得多么悲苦啊。

你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就像你自己站在旁边看着这残酷的一幕。

杜甫把这两种强烈的情绪对比着写,就像把冰和火放在一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老百姓的痛苦和官府的残暴,读着能不揪心吗?4.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啊,真的像一阵沉重的闷雷。

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送行的人拉着亲人的衣服,跺着脚哭,那哭声都冲到天上去了。

这得多悲痛啊!他把这种悲痛写得那么强烈,就好像要冲破纸张,扑到我们面前。

你说这场景,是不是让你也跟着难受起来了?5. 杜甫的诗有股子压抑又震撼的力量,这就是他沉郁顿挫的体现。

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自己已经这么可怜了,一群小孩还欺负他。

杜甫当时得多无奈啊,他的那种愤懑就像被堵住的洪水,在心里汹涌着。

可后面他又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自己那么苦,还想着天下人,这胸怀,真的是让人既敬佩又心疼啊。

6. 杜甫写诗就像在刻一幅苦难的画卷,满满的沉郁顿挫。

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确立论要

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确立论要

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确立论要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巨擘”。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民生疾苦,反映了时代变迁,还奠定了“沉郁顿挫”诗风的基础,不仅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究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确立,介绍其主要特点以及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特点1.以自然景物为背景2.写实主义风格3.表现社会现实4.个人情感的流露5.批判社会现象6.反映历史变迁7.大量使用对仗句8.戒骄戒躁的价值观二、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原因1.制度上的问题2.个人命运的变迁3.时代背景的变革三、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影响1、启发了历代诗人的写作2、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4、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五、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意义1、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开拓文学创作的新思路3、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贡献结论:杜甫“沉郁顿挫”诗风以其真实的反映社会和个人的苦难经历和情感的流露,以及其价值观的表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的生活状态,为后世诗歌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群众性、现实性、道德性、艺术性各方面都得到了发扬,开创了我国诗歌文学史上的新阶段。

1.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杜甫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将自然景物作为诗歌的背景,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

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写实主义风格杜甫创作的诗歌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他以庶民为中心,写实地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这种写实主义风格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他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表现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主题多是社会现实,包括战争、饥荒、灾难、官场腐败等。

他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激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4.个人情感的流露尽管杜甫的诗歌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但他从来不忘记将个人感情融入其中。

他认为,个人的苦难和喜悦反映了社会的全貌,因此在他的诗歌中,个人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000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厚的沉郁顿挫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源于杜甫自身的不幸遭遇和感性的性格,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的表现。

首先,杜甫的不幸遭遇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沉郁和顿挫的表示。

杜甫的诗歌中,表露出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灵魂和强烈的人性慨叹。

他亲身经历过蒙古入侵,以及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些经历和遭遇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经历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众多问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怯懦,他在诗中表达着对命运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沉郁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其次,杜甫的感性性格使其表现出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人,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情感和矛盾冲突,使得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反抗。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杜甫常采用粗犷豪放的风格,在诗中进行轰轰烈烈的宣泄,展现出极度的舒畅和激动。

再次,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使其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

诗歌是他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方式,他用诗歌去发泄他的恐惧、挣扎、憧憬和疑惑。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的评论和批判,更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中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性性格、以及对深度和内涵的追求上。

他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唐代的社会、人性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沉郁顿挫说杜甫

沉郁顿挫说杜甫

沉郁顿挫说杜甫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

他在《进雕赋表》中有提到过,但此表是在天宝年间作的,当时杜甫困守于长安,因其它代表作还没有产生,所以说这时的沉郁顿挫主要是表示他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

只是后来,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了人生的艰难困苦,在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

在他创作日趋成熟后,沉郁顿挫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

这才真正成为人们现在所说的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忧愤深广从哪里体现出来?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

这些诗歌的环境都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

在他的诗歌里有被抓应役的老妇,新婚就别夫的嫁女,无家可别的老兵,子孙死尽的老人等等。

特别是,当诗人写到自己的遭遇时,更是凄苦不堪,悲怆不已,如《逃难》,真是哀切之极。

又如《登楼》,作者作这首诗时是在成都,当时距写《春望》已近八年,可依然是“万方多难”,依然是花伤人心。

这种悲怆情感在心中累积,而导致了“沉郁”风格的形成。

这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时期的产物,也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反映。

入蜀后的十余年漂泊,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越到晚年愈更增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这些都说明了杜甫的诗歌具有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潜气内转的波澜老成又体现在哪里?杜甫在童年时期是很活泼的,青年时代则是意气风发的清狂,可是,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这位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他的诗变得感伤了。

他心头的悲愤之情涌到口边时又一口气把它咽了下去,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以致于在他的笔下流露出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的感觉。

如《咏怀古迹五首》,写时代的萧条,极为沉郁顿挫。

又如《秋兴八首》,其是杜甫在思念长安时所作的,蕴含着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

每个乐章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那伤感,互相支撑,使其诗具有抑扬顿挫的感觉,更突出表现了悲怆心情这个主题。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

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2. 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是“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此外,杜甫在诗歌语言上普遍具有“沉郁”的特点,且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他在意象选择上具有个性化,常出现的意象包括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在格律上,杜甫的诗歌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在体裁上,他有许多创新,例如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杜甫的沉郁顿挫名词解释

杜甫的沉郁顿挫名词解释

杜甫的沉郁顿挫名词解释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宏大的视野、瑰丽的语言和凝练的韵律著称,被誉为唐诗的高峰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充满了沉郁和顿挫,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

沉郁是指诗人的情感深沉、复杂,表达不出来的情感状态。

在杜甫的诗歌中,他经常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疾苦的关注,这些情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沉郁的氛围。

顿挫是指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采用的一种节奏和韵律。

杜甫的诗歌中,他经常运用顿挫的手法,通过抑扬顿挫的音调,来表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节奏感更加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除了以上的名词解释,还可以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内容来了解他的沉郁顿挫风格。

例如,他的《登高》一诗,通过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疾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通过对比月亮和故乡的遥远距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杜甫的诗歌常常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手法也是他的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沉郁和顿挫的情感,通过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注,展现了他深厚的思想和人文情怀。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他通过描绘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出深深的忧愤和悲痛。

这些诗歌常常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杜甫的诗歌,不论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篇小诗,无不涉猎国家大事和日常生活。

他通过描绘个人的命运和遭遇,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迁。

这种广泛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3.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常常有起伏和转折。

他通过沉郁的笔调,将忧愤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和矛盾。

同时,他的顿挫风格也表现在对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常常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常常用极少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警句和精炼的表达,这些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杜甫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表现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他通过对官场的腐败、贫富的悬殊、民生的疾苦等社会现实的揭示,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也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总之,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是一种深刻、内敛、含蓄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的广泛题材、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等方面表现出来。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沉郁顿挫”的内涵是什么?结合作品分析“沉郁顿挫”在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沉郁顿挫”的内涵是什么?结合作品分析“沉郁顿挫”在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沉郁顿挫”的内涵是什么?结合作品分析“沉郁顿挫”在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中展现出的沉重悲凉、动情沮丧的情绪和颓丧的情感状态。

这一内涵主要体现在其诗作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内容中。

首先,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悲凉和忧伤。

他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不公,通过描绘灾难、战争、饥饿、贫困等场景来表达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忧虑。

例如在《新婚别》中,他具体描写了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分离之痛,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

其次,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个人遭遇与人生抒情的哀伤。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身困境和命运不公的感慨和抱怨。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他借景抒怀,以楼为借喻,表达了自己的沉郁心情和不如意人生。

这种个体的抒情哀伤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体验。

此外,杜甫的诗作中透露出对时代变迁和历史兴衰的沉痛感慨。

他深切关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国家兴亡等问题,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登高》中,他以登高的景象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自身的沉寂,展现出沉郁的情绪和顿挫的表达。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歌中“沉郁顿挫”的内涵体现在他对社
会现实的悲凉表达、个人遭遇与人生抒情的哀伤以及对时代变迁和历史兴衰的沉痛感慨中。

这种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的共鸣,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意蕴。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自述创作甘苦之语,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

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笔者认为: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有其坚实的思想、情感和现实基础。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思想基础。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

在他的诗中“病树、桔楠、桔棕、古塞、秋云、……甚至高江、急峡、危城、孤舟、啼猿、翔鸟、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织女,堂前扑枣的老妇,重负下呻吟的老农,新婚成别的夫妻,那巧取豪夺的官吏,骄横跋扈的将军,粗暴无理的恶少,长安水边的丽人,都成为颇能代表杜诗风格的一象”。

表现了诗人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混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

二、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郁顿挫”诗风的现实基础。

杜甫现存诗1400多首,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诗人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国家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诗人的一生都怀着爱国的热诚:“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诗人对祖国是何等的热爱;“独使至尊受社稷,诸君如何答升平”(《诸将》),诗人对祖国前途是何等地忧虑;“必若救疮痍,应先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这是诗人为力挽国运,拯救人民而开出的药方;“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诗人的一片爱国至诚。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的诗歌艺术特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诗的风格特色是沉郁顿挫“沉郁”和“顿挫”,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意至而法也无不密。

”也就是说,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

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第一、丰富坎坷的人生阅历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原因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疾病缠身,穷愁潦倒,奔波衣食,但仍意志弥坚,矢志不渝,这些磨砺了杜甫,也玉成了杜甫。

因此,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而强烈的愿望,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原因之一。

第二:“万方多难”的时代特征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主要原因。

杜甫的一生,正值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既经历了繁荣昌盛的“开元全盛日”,也经历了“流血川原丹”《垂老别》的安史之乱,并看到安史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

可以说,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

紧扣时代脉搏,同情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衰是杜诗永恒的旋律。

杜甫的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苦难,也有深刻的感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北征》);希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对待被逼上反路的叛贼:“不可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有感》)。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的诗歌在表达上悲慨壮大、深沉缓慢,有着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作品《登高》、《春望》、《北征》等体现了他的沉郁顿挫风格。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例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春望》中,杜甫则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词精湛、贴切,体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天才和不懈的追求有关。

杜甫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他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这些特点也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体现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分析
何谓沉郁顿挫?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 法也。”
沉郁:情感
顿挫:章法(技巧)
杜甫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 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 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 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 伏,是为沉郁顿挫。
以《秋兴》《登高》《春望》《旅夜书怀》等四首诗分析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沉郁风格的产生:个人+时代 个人理想:穷达皆兼济天下,忧国忧民 时代背景:官场浑浊,安史之乱 个人经历:青年时期——游历天下,壮志满怀
写景蓄势 几欲喷薄
回环跌宕 缓缓释放
顿挫
小结: 沉郁——内心深厚凝重的情感 顿挫——喷薄处低回起伏的抒发
(2)沉郁情怀的积蓄:写景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歌多从时空角度写景,积蓄情感。通过写景 蓄势,沉郁之情,几欲喷薄。
顿挫的表现形式: (1)顿即停顿,挫为压下去之意。 2)顿挫的情感并非关闭或者结束,而是以另一种 形式缓缓表达。 《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记事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记事 《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写 《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描写
壮年时期——应试不第,困守长安 中年时期——短暂为官,无用之职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解释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解释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解释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的解释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歌颂着诗人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它的力量富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杜甫的诗歌带有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沉重的情绪。

他的作品涉及到自身思想感受的情感,比如其代表作《蜀道难》所表达的对国家的痛苦和对政治的挣扎,以及对家园故乡的悲叹。

这些情感抒发出的是杜甫实实在在的心声,它们在诗歌中不断重复,令人沉醉。

其次,杜甫的诗歌凸显了诗人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深沉思考。

他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一种赋格,但是深刻的思考是诗歌中最深层的含义。

杜甫的诗歌暗示着他的苦苦挣扎,他感慨着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挫折,不断地思考自己的命运。

这种思考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清醒的独白,它展现出了诗人最内心的思考。

再者,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激情,他的诗歌中不仅有深沉悲伤的情绪,也有迎接重生和盼望希望的期待。

他对生活的激情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歌里,而且还贯穿于他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中,他的激情也是期待未来更好的生活,他的激情也是希望生活可以更美好,这也是他对生活的深情抒发。

总之,杜甫的诗歌带有沉郁而顿挫的诗风,这种诗风让我们领略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也让人深深地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激情与期待。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详解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详解


及郭英口代武镇成都,英口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甫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口,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 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至维 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 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大历二年, 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 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 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 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 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风格小结:
• 沉郁和顿挫合为一体 ,沉郁凭借顿 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了杜诗的主要风格。《登高》这 首七律,将深厚浓郁的‚沉郁‛之情 寓于跌宕有致的‚顿挫‛之中,无疑 是窥测杜诗风格的一个重要窗口,具 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
作品评价
• 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 出奇无穷,殆不可以迹捕。如‚江山有巴蜀, 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 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 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藤王亭子‚粉墙 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 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藤王也。 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 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 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隘,尽成死法,不 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杜 工部诗话选》
• 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如诗中的‚萧萧‛ ‚滚 滚‛前人评点曰:‚‘萧萧’ ﹑‘滚滚’唤 起精神‛(杨万里《诚斋诗话》)诗中也有 脍炙人口的名句,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再如《蜀相》 “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千古传颂的 名句,曾引起多少悲剧英雄的共鸣!据《旧 唐书•王叔文传》,唐代推行永贞革新的王叔 文,预知政局将变大势已去,泪湿衣襟,但 吟此句不已。此句众口相传,其魅力即在写 出了无数悲剧英雄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眼前点兵到唐朝景象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 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 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 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映射 联想 由点及面)
第四层:急切倾诉朝廷抓兵、逼租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 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 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 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为官时期755-759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 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 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 夜》、《春望》、《哀江头》等 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 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肃宗怒, 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 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 吏”、“三别”。
一、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行二。曾居长 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祖审言,有诗名。甫七岁,始作诗文。 年十四,出入东都翰墨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 忧民,人格高尚,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西南漂泊时期759-770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 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 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 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旅夜书怀》 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 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 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712-746)
开元十九年,漫游吴越。 二十三年,归洛阳,举 进士落第,游齐赵。天 宝三、四载间,与李白、 高適同游梁宋、齐鲁间。 这一时期代表作:《望 岳》、《赠李白》。
二圣 右为李白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困居长安时期 74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55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 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 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 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 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 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 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 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 院,但并未得重用。
第一层:震人心弦的送别图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 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 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 空冲入云霄。(悲怆 绝望 愤恨 妻离子散)
第二层:征夫悲切控诉图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 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 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 部边疆去屯田。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 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边 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唐玄宗) 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悲愤 矛头直至最高统治者 穷兵黩武)
第五层:悲惨现实对心灵的摧残
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 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 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 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 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 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 啾的哭叫声。(寂冷阴森、哀怨)
中心思想
史学价值
• 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 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二、杜甫诗歌成就
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 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 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 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表达 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因而被誉为“诗史”。 “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 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 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 《无家别》和《垂老别》。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 1、杜甫的文化常识及其人生四大阶段 • 读书漫游—困局长安—战乱为官—西南漂泊 • (抱负)—(认清)—(揭露)—(穷困) 2、“沉郁顿挫”风格的内涵: 情感深沉苍凉;表现手法跌宕起伏、沉著蕴藉 3、《旅夜书怀》如何写景书怀? 寓情于景 乐景写哀情 壮阔之景 凄凉之情 4、《咏怀古迹五首》如何借古抒怀? “悲昭君以自悲” 美人遭妒以昭君自况 怀才不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