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熟悉 DNA 复制、转录、翻译等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机制。

了解基因工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具有查阅和分析分子生物学相关文献的能力,能够跟踪学科前沿进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和一级结构DNA 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RNA 的结构与分类核酸的理化性质和研究方法3、基因与基因组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基因家族和基因簇4、 DNA 的复制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参与 DNA 复制的酶和蛋白质DNA 复制的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特点5、转录转录的基本过程RNA 聚合酶和转录因子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录后的加工和修饰6、翻译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特点tRNA、rRNA 和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翻译后的加工和修饰7、基因表达调控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调控8、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工具酶和载体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克隆基因工程的应用9、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10、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讲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指导生物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子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置1.第一章:绪论- 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解释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术语和概念2.第二章:DNA结构和功能- 讲解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讨DNA复制和修复的机制3.第三章:RNA结构和功能- 介绍RNA的类型和功能- 讨论转录和翻译的原理及过程4.第四章:基因调控- 解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探讨基因调控与细胞分化的关系5.第五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介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6.第六章:基因工程技术- 介绍基因克隆、DNA测序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 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7.第七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介绍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训练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理解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 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4. 熟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 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需按时参加考试,考核其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奠定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物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科学突破;2. 理解基本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3. 掌握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4. 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思维和设计能力;5. 培养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1.2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代谢1.3 基因结构与功能1.4 受体与信号转导1.5 基因调控与表达调控2. 分子遗传学2.1 DNA的复制与修复2.2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2.3 基因组学及其应用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3.1 DNA/RNA的提取和纯化技术3.2 PCR技术及其应用3.3 DNA测序技术及其应用3.4 基因克隆技术及其应用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与应用4.1 基因工程与重组蛋白表达技术4.2 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4.3 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4.4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和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的方式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2. 作业和报告: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期中考试: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统一测试。

4. 期末论文:撰写一篇关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展示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六、参考教材1. Alberts B, et al. (2014). 《分子生物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和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1.2 教学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1.3 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 参考书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综述》等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DNA/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2.3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组编辑及其潜在风险与伦理问题- 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理论授课-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 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实验操作步骤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2 实验操作- 安排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课程,如DNA提取、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3 讨论与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安排小组或个人报告,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 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讨论表现等4.2 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4.3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4.4 课堂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旨在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支持5.1 实验室和设备- 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验室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备- 培训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技能5.2 电子资源- 提供电子课件、学习视频等电子资源,方便师生教学互动和知识传递- 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教学资料和提交作业5.3 学术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学生评价- 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意见反馈-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6.2 教师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结语: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覆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的转录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蛋白质的翻译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遗传密码的解读第四章: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机制与转录因子- 染色质重塑与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第五章: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 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 基因测序与基因组学-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第六章:分子进化与系统生物学- 分子进化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分子钟假说与物种起源-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七章:细胞生物学中的分子机制- 胞内信号传导与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与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与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第八章:分子生物学与疾病- 分子诊断与分子标记- 分子靶向治疗与药物研发-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与预防中的应用第九章:实验技术与方法- DNA提取与纯化技术- 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蛋白质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结语- 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思维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系统有序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应用分子生物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开分子生物学本科教学大纲

南开分子生物学本科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总纲《分子生物学》是为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后开设的,总学时为45学时,2.5个学分。

采用我校陈启民教授等编写的教科书《分子生物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的部分章节为基本教材,同时选用英文编写的教科书《Molecular Biology》和《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Alberts B.等主编,Garland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为辅助教材。

(一)指导方针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建立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体系,对分子生物学的整体发展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研究策略,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能较熟练地查阅和阅读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英文文献,并能够理解和表述。

(二)教学方式采用中国语和英语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以中国语讲解为主,部分内容用英语讲述后,再用中国语简要说明,力求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完全理解。

以多媒体power point为教学辅助用具,部分内容采用动画和原版英语解说,最后再用中国语简要说明,力求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完全理解。

采用“教、学互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上台,组织学生课外论文报告会,由学生报告综述和课题设计开题报告。

在课堂上进行学术讨论,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

作业为每人写一篇综述论文,并选一篇英文论文翻译为中文,该作业计作为平时成绩。

(三)考核形式采取综合考核,包括笔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笔试为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成绩计100分;平时成绩包括写综述论文和以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为内容的英文论文翻译(英译汉),平时成绩优秀者,在最后成绩中适当加分,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可在最后成绩中适当加分。

第二、学习内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分子生物学概论,9学时;(二)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30学时;(三)分子生物学研究前沿,6学时。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024版

辅导答疑时间安排
课堂答疑
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留出一定时间供学生提问和 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预约答疑
学生可以与教师预约特定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答 疑,以便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在线答疑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答疑区,随时为 学生解答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前沿领域与热点 问题探讨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系统作用机制
详细阐述CRISPR-Cas9系统如何实现对特定DNA序列的精准编辑。
技术应用与疾病治疗
列举CRISPR-Cas9系统在遗传病治疗、癌症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伦理与安全性问题
探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争议和安全性问题。
阐述DNA损伤的类型、来源及其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细胞如何通过碱
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等机制进行DNA损伤的修复。
03
基因突变与疾病
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检测在疾病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03 实验技能与实践 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范及仪器使用
实验室安全制度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 安全规定,如化学品存放、 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等。
阐述DNA的分子组成、双 螺旋结构特点及其稳定性。
RNA种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种类RNA (mRNA、tRNA、rRNA 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 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阐述DNA复制、转录和翻 译等过程,揭示遗传信息 从DNA传递到蛋白质的途 径和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 上的调控机制,如启动子、增强子、 沉默子等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反式作用 因子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分子生物学(07021208)课程学分与学时:3 分/ 48 学时(课堂讲授 32 学时,实验实践 16学时,自主学习 0 学时)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总学时:48学时。

2.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二、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展望第二章 DNA的结构、复制和修复(4学时)第一节染色体一、染色体概述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三、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第二节 DNA的组成和结构一、DNA的组成二、DNA的一级结构三、DNA的二级结构四、DNA的高级结构第三节 DNA的复制一、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二、DNA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三、DNA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第四节 DNA的复制过程一、复制的起始二、复制的延伸三、复制的终止四、单链环状噬菌体DNA复制第五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一、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三、DNA复制的调控第六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一、DNA的损伤来源二、DNA的修复第三章遗传与变异(2学时)第一节遗传、变异、环境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二、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三、遗传和环境第二节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一、噬菌体的繁殖和遗传二、细菌的繁殖和遗传第三节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一、真核生物的繁殖二、真核生物的遗传规律第四节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突变一、基因的类型和特性二、基因组三、基因突变第五节染色体变异和DNA重组一、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二、DNA的重组三、DNA的转座第四章遗传信息的转录——从DNA到RNA(4学时)第一节 RNA转录概述一、RNA转录的特点二、转录的基本过程三、RNA聚合酶第二节启动子与转录的起始一、启动子的基本结构二、转录的起始三、增强子及其功能第三节转录的终止一、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二、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三、抗终止第四节转录后加工一、mRNA的加工二、tRNA的加工三、rRNA的加工四、核酶的作用特点及方式五、RNA的剪接、编辑和再编码第五章遗传信息的翻译——从mRNA到蛋白质(4学时)第一节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一、mRNA和遗传密码二、tRNA与氨基酸的转运三、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一、氨基酸的活化二、翻译的起始三、肽链的延伸四、翻译的终止第三节翻译后的加工一、 N端f-Met或Met的切除二、二硫键的形成和羟化作用三、化学修饰四、剪切第四节蛋白质的运输一、信号肽引导蛋白质到达靶部位二、翻译完成后被运输的蛋白质三、内质网内合成的蛋白质四、翻译的同时也被运输的蛋白质第六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4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二、降解物对基因活性的调节三、弱化子对基因活性的影响四、细菌的应急反应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一、转录水平的调控二、翻译水平的调控第七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4学时)第一节概述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二、真核生物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DNA水平的调控一、基因丢失二、基因扩增三、基因重排第三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一、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与染色质结构变化的关系二、顺式作用元件三、反式作用因子第四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其他水平上的调控一、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二、翻译水平的调控三、翻译后水平的调控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8学时)第一节 DNA操作技术一、核酸样品的提取、纯化二、核酸的凝胶电泳三、核酸的分子杂交四、PCR五、外源DNA导入宿主菌第二节基因工程技术一、基因工程概述二、目的基因的获取三、基因工程的载体四、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切和连接五、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六、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七、外源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转基因作物二、基因治疗三、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四、基因工程展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选用教材《分子生物学》是反映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书籍之一,知识新,容量大,很多知识点都只是一带而过,对于没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生而言,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且该课程的课时少,书本上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学完。

因此,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要求学生只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对那些研究前沿的内容只作了解。

同时,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又没有分子生物学实验方面的经验,我系实验室条件相对简单,分子生物学实验药品花费较大。

因此,根据我系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实验课的开设重在基础实验,并力争形成系统性实验,让学生基本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

因为实验内容安排为一个连续、完整而相互关联的实验,故全部安排在后半期。

在教学过程中,拟采取下列方法来尽可能实现教学目标:1)多媒体教学2)课堂提问3)多种形式的平时测试(40%)主要包括签到,课堂回答问题和平时作业三种形式。

平时作业至少4次4)期末考试(60%)集中闭卷考试5)课外辅导定时和不定时辅导6)开通《分子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授课课件在网上公布, 可帮助学生预习生词、了解教师讲解线索和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也大大减少了学生记笔记时间, 有利于学生专心听讲和思考;课后则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7)建议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采购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参考书。

《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ition), P.C.Turner[英] et al. 科学出版社 2003 《Gene Ⅷ》 Benjamin Lewin,Published b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4《Gene Ⅷ》 Benjamin Lewin(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5《分子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2000,科学出版社)的影印版和中文版;四、课程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成绩,占40%。

平时作业至少4次。

2.期末考核:闭卷考试,试题分为A\B两套,占60%。

五、其它(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1、作业方式:书面作业:4次,全批全改;实验报告:3次,全批全改。

2、教学辅导:全班集中辅导4次,随时进行个别辅导答疑。

(二)课程资源1、建议教材《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ition), P.C.Turner[英] et al. 科学出版社 2003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版)朱玉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主要参考书:《基因 X》 (美)J.E.Krebs等编著;江松敏译科学出版社 2016《Gene Ⅷ》 Benjamin Lewin,Published b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4《分子生物学》杨歧生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阎隆飞张玉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卢圣栋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分子遗传学》张玉静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0《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习题集》王金发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0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验技术课。

本实验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实验环节之一,本课程具有知识面宽、实验性强、精密仪器使用多之特点,其目的是使本科生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实验前,对染色体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PCR基因扩增等方面以及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使用有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今后课程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技能为主要目标,力图最大限度地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接触和掌握从事生物技术研究所必要的基础实验手段。

通过有限的实验室实践,涵盖分子生物学各个方面的实验内容,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一、植物染色体DNA的提取和纯度鉴定(6学时)1、实验类型:综合性2、开设类别:必修3、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染色体DNA的提取方法。

2)了解DNA纯度鉴定的一般方法。

3)熟悉高速离心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4)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采用SDS裂解细胞膜,使脱氧核糖核蛋白复合物(DNP)解聚,并用苯酚抽提法去除蛋白,从而提取染色体DNA。

并对其纯度进行鉴定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耗材名称。

基本仪器设备:台式高速离心机、塑料离心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耗材:丙酮、乙醚、95%乙醇、10%次氯酸钠、抽提液(2MNaCl---1mMEDTA)、 10%SDS液、氯仿—异戊醇、70%乙醇、TE缓冲液、SS苯酚项目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4学时)1、实验类型:验证性2、开设类别:必修3、实验目的:1)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

2)了解凝胶成像系统的使用。

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根据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DNA片段电泳速度不一样的原理,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样品。

5、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相关实验耗材名称。

基本仪器设备: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基本耗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硼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溴酚蓝、蔗糖、琼脂糖、溴化乙锭、DNA marker、检测样品、5×TBE、凝胶加样缓冲液项目三、PCR基因扩增(6学时)1、实验类型:综合性2、开设类别:必修3、实验目的:1)掌握PCR基因扩增的原理。

2)掌握PCR基因扩增实验技术。

3)了解PCR仪的使用4、实验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并用电泳检测扩增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