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新模式

合集下载

“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通过“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

2.活动主题: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活动的主题,如经典名著、当代小说、诗歌散文等。

3.活动内容: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写作等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活动形式:将阅读活动与写作、表演、展示等形式相结合,设计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5.活动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表现、作品创作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二、活动实施1.活动策划: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和活动形式,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2.活动组织:组织学校的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员,共同策划和组织活动,提供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写作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3.活动推广: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班级会议等途径,向学生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活动实施:按照活动计划和组织安排,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讨论活动、写作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活动效果3.培养审美情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

“项目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感。

通过详细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达到活动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小学低中年级整本书课外阅读新模式探究刘玉

小学低中年级整本书课外阅读新模式探究刘玉

小学低中年级整本书课外阅读新模式探究刘玉发布时间:2023-05-15T13:04:55.47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5期作者:刘玉[导读] 孩子真正的独立阅读是从小学开始的,而且是能独立完整地读完整本书才称得上是独立阅读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孩子真正的独立阅读是从小学开始的,而且是能独立完整地读完整本书才称得上是独立阅读。

从小学一年级入校开始,我就带着孩子们积极探索整本书课外阅读的新模式,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咱们班的每日阅读课外书好习惯已经养成,并且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很低。

这十本课外书共读探索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整本书浅层次探索式阅读根据著名儿童文学家刘绪源先生提出的课外阅读三大主题,我首选“爱的母题”。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渴望爱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

我选了两本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先在班级多形式进行共读。

然后要求孩子回家亲子共读。

“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是低年级孩子目前无可替代的读书最基本方式。

第二阶段:整本书深层次渐进式阅读在一年一期的寒假我开启了第二阶段的课外阅读指导——选择了被誉为“爱的使者”金波先生的《小脚丫的奇遇》这本书进行共读。

之前的两本绘本已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爱,《小脚丫的奇遇》则是来自于从陌生人到朋友的爱,这是“爱”的主题进一步的深化。

第二阶段是整本书推进式深层次阅读,我分为三个步骤实施。

1、线上读、思、说相结合我按照班级的小组模式成立了微信寒假阅读小组长训练营,组长家长再分别建立了小组群,共八个小组。

我发现其实大部分家长是懂怎么去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于是我手把手教家长怎么读作者、读书名、读封面、读封底,然后家长再去教孩子认识这些,紧接着我开始布置具体阅读任务——先读第一章的内容,读完后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然后需要提一个问题,并与家长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

2、线下听、说、议相结合为了引领阅读的进一步深入理解,我策划了线下阅读沙龙活动方案。

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授课基本课型授课模式东台市第一小学目录第一部分基本型归纳⋯⋯⋯⋯⋯⋯⋯⋯⋯⋯⋯⋯⋯⋯⋯⋯⋯⋯⋯⋯⋯⋯⋯⋯⋯⋯⋯1第二部分各型授课模式及操作明⋯⋯⋯⋯⋯⋯⋯⋯⋯⋯⋯⋯⋯⋯⋯⋯⋯⋯⋯⋯⋯2第一物推介⋯⋯⋯⋯⋯⋯⋯⋯⋯⋯⋯⋯⋯⋯⋯⋯⋯⋯⋯⋯⋯⋯⋯⋯⋯⋯⋯⋯⋯2第二中交流指⋯⋯⋯⋯⋯⋯⋯⋯⋯⋯⋯⋯⋯⋯⋯⋯⋯⋯⋯⋯⋯⋯⋯⋯⋯⋯⋯2第三成就⋯⋯⋯⋯⋯⋯⋯⋯⋯⋯⋯⋯⋯⋯⋯⋯⋯⋯⋯⋯⋯⋯⋯⋯⋯⋯⋯⋯⋯4第三部分典型例授课⋯⋯⋯⋯⋯⋯⋯⋯⋯⋯⋯⋯⋯⋯⋯⋯⋯⋯⋯⋯⋯⋯⋯⋯⋯5《姆·索》推介授课⋯⋯⋯⋯⋯⋯⋯⋯⋯⋯⋯⋯⋯⋯⋯⋯⋯⋯⋯⋯⋯⋯5《的奇遇》中交流指授课⋯⋯⋯⋯⋯⋯⋯⋯⋯⋯⋯⋯⋯⋯⋯⋯⋯⋯⋯⋯6《三国演》成就授课方案⋯⋯⋯⋯⋯⋯⋯⋯⋯⋯⋯⋯⋯⋯⋯⋯⋯⋯⋯⋯⋯⋯9第一部分基本课型归纳一、依照不相同分类标准的课型划分依照文本体裁,可分为诗歌阅读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朗诵课、赏析课、读写课、诗配画欣赏课、诗歌阅读链接课等;故事阅读课,基本课型有故事复述课、赏析课、表演课、续编课、画故事课等;小说阅读课,基本课型有小说赏析课、名著导读课、表演课、创编课等。

依照授课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读物介绍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介绍课;方法指导课,基本课型有读书笔录指导课、阅读方法专题指导课等;交流赏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赏析课;成就显现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朗诵课、故事表演课、读书知识竞赛课、读书演讲课等。

依照文本包括的主题分类,可分为母爱类主题、爱国类主题、诚信类主题、友情类主题等。

二、基本课型的确定1.课型划分的交织与交融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织”,“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相同的等级”,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楚,“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

我们试一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由于划分的基点不相同,分成了三大类,但是这三大类中其实是有交织的,比方经典诗歌指导课课型中也可因授课形式的不相同再划分出经典诗歌介绍课、交流赏析课、成就显现课;而经典小说指导课课型也可由于主题的不相同选择划分出诚信主题的、勇敢主题的、成长主题、爱国主题的等等课型。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就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为三个重要环节,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读”环节“教读”环节是教师主导的环节,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义、分析句子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读”环节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读”环节之后,学生需要进行“自读”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导,进行独立阅读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进行思维梳理。

学生还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句子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自读”环节中,学生需要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环节是整个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在“课外阅读”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引导,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课外阅读”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创新点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创新点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果创新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指的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人阅读相结合,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成果创新点。

一、构建多元化的阅读环境为了促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构建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例如,设立阅读角、开设图书馆、创建电子阅读平台等。

这些举措可以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作文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引入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子阅读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互动式阅读活动,例如在线讨论、网络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指导课、组织阅读小组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此外,学校还可以推广阅读辅导书籍、提供阅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

五、创新评价方式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需要创新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长。

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阅读日记、读后感、口头报告等,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阅读量统计软件,定期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统计和评估。

六、加强家校合作课内外阅读一体化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阅读课怎么上

阅读课怎么上

阅读课怎么上阅读课需要选择适合的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指导式。

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这种课型的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目的是扶着学生走上独立阅读的道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推荐式。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

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

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读式。

就是让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或读某篇文章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1.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 适时点拨,情感共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 要抓住重点,明确要求。

当学生明确了训练目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就会主动地阅读。

提出要求的作用还在于促使学生联系讲读上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地用来学习新课文,锻炼阅读能力。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查阅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查到弄明白为止。

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

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

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做出标识,必要时还可简单地进行旁注。

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略谈五种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略谈五种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略谈五种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作者:迟森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年第02期阅读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所以,探究高效实用灵活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推进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素养的提升、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等。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注重个性化阅读。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一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之所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主要是针对以往的“标准答案”、“答案唯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阅读,这种阅读忽视读者自身的背景、经验、能力、特质等对阅读的限制,忽视和泯灭人的个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本解读最常出现的误区是: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好的文本大都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文学品位的作品,其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而是民族心理的折射。

阅读这样的文本,如果学生缺少一个精细而完整的个体阅读过程,缺乏情感的体验,单纯技巧上的说教肯定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如在读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时,由于文本的哲理意味非常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一个章节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会进行评点,然后课上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这样就会产生各种思想的融汇,更利于学生理解这些人生哲思。

二、“主问题”阅读教学模式“主问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能从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或者对教学内容整体理解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

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达到“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优化教学思路,避免随便的连问和简单的碎问。

这些主问题可以是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重点难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的主要问题、重点问题或核心问题,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

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

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

课外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最新7篇)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前置作业: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三、小组讨论1、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2、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四、交流展示:生汇报讨论所得。

五、拓展延伸: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六、课堂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人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我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从传统文化中选取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围绕着“春节”这一主题,重组教材,挖掘民间文化,引入民间传说,拓宽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识字和理解能力,但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从小就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教具选择和引导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文本的内容和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阅读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第四,开展阅读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角色扮演、阅读互评、阅读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读书比赛和阅读俱乐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之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也许量是达到了,但质却跟不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等。

一、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大概讲什么内容?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

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

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教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

而《绿野仙踪》一课,则是用好了书本的目录,引导学生从书本的目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

《一百条裙子》一书的导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的创新是一项长久的工程,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积极阅读、不断探索的好习惯,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一、创建阅读情境,营造氛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型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将抽象的文章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艺术美,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学习“白雪皑皑”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向学生展示白雪的画面或者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再辅以语言的讲解,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词语的内涵,这样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创新阅读方式方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这样学到的才是技巧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接受知识和信息。

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的作用,带动课堂气氛,而教师则是指导性地帮助学生,通过朗读、齐读、领读等多种方式,在理解文章大体内容的基础之上,培养阅读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三、阅读中积累优美语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用心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创作途径、文采构思、优美语句,仔细研究每一句话,细细品味。

教师还可以选取重点的段落或者句子精心细致地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将优美的语句进行积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创新一、彻底摒弃“灌入式”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小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当今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形成了一种对教师依赖的习惯,教师带着他们阅读,他们便一讲就懂;可是如果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己阅读,他们便不知道怎么样去读。

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言功能发展和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及实施方案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及实施方案

“人心向学,悦读先行”——**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的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一个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教”,学会学法的迁移和应用。

为了贯彻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基于我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现状,特在小学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悦读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中质疑,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性阅读,培养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于海量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四)积累经典,厚实文化底蕴。

背诵六本《经典诵读100课》,阅读100本绘本、100首儿童诗、100本整本书籍(校园文学、童话故事、百科全书等)。

(五)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内容(一)经典诗文积累背诵——《经典诵读100课》,每学年完成一册。

(二)课外悦读指导课程——形成分级悦读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系列。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英语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探讨针对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是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通过阅读英语文章、故事书、儿童文学等形式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方式。

与学校课程有机衔接,起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水平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英语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感,增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

目前主要有自主阅读、导读式阅读和小组合作式阅读等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自主阅读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独立进行阅读。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导读式阅读模式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对阅读材料进行简要介绍,讲解一些重要的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并且在学生阅读时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式阅读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阅读和讨论一些英语文章或故事书,并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以上几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自主阅读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上缺乏指导,难以确定阅读的难度和深度;导读式阅读模式虽然能够提供辅导和指导,但可能过于局限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小组合作式阅读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可能存在学生分工不均和讨论效率低下的问题。

点面结合“内”“外”兼修

点面结合“内”“外”兼修

点面结合“内”“外”兼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

有效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它也明确提出了,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拓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于是我们恍然,书,对学生而言,绝不仅是课内,更是课外!点面结合,内外兼修――方是读书之道!一、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形成点面结合的阅读体系为了使课内外阅读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师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找准结合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课外作品。

以“课内带动课外、点面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内知识内容,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发展。

1.整本书进课堂如果说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课文是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一扇扇窗,那么,“整本书进课堂”就是带领我们走出这扇窗,驶进更广阔阅读海洋的巨轮!那么,选择怎样的一本书,又以怎样的方式让它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呢?我们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丰盛的课外书籍大餐。

《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青铜葵花》《80天环游地球》《呼兰河传》《城南旧事》……精彩读物都作为推广对象介绍给了大家。

每个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到两本,进行“整本书进课堂”的阅读活动。

2.单元主题阅读单元主题阅读意在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

它可以围绕本单元教学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和补充,选编具有相关性的文本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

3.向作家、写作背景延伸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却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为了我们现在的教和学而创作的,而是为了在自己的语境中像自己所实际面对的对象或自己的假象读者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而创作。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2.推荐式。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

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

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诵式。

就是使学生写作儿童读物或念某篇文章展开存有表情的朗诵。

5.游戏式。

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故事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

6.图画式。

就是运用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重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

7.叙述式。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8.交流式。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平衡和维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以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意见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交流式的方法。

此方式就是非政府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斩获或体会;也可以非政府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展开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9.欣赏式。

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断、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

10.书评式。

就是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刊、文章,刊登自己的心得体会、体会。

《木偶奇遇记》阅读指导江心小学方丽【设计说明】:《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

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匹诺曹的鼻子一撒谎就可以变短;孩子可以因为好吃懒做变为驴子;除了那位永远不退出对孩子的期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匹诺曹成长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了许多肤浅而意义深刻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读书过程中体悟文字的迷人,并培养“不颤抖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一、读物推荐课向学生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儿童书刊。

主要是把学生的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课内主要起“导引”的作用。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引向课外。

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列提纲、摘录、写札记、编手册、做卡片、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

三、读书交流课根据学生所阅读的书,让学生自由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谈谈读书后的收获;说说喜欢的书中人物及原因……方式也可灵活多样,可小组内部讨论;也可小组讨论集中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可自由地你一言我一语,也可让学生先把观点用语言组织好,作重点发言……四、读书唱游课把课外阅读和游戏、音乐等形式结合起来。

比如,教唱一些已经配了曲的诗词,像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静夜思》等。

把学生一些喜闻乐见的歌曲的词改为难记的诗词,如把《兰花草》改为《游子吟》,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改为《春日》等,用唱歌代替背诵。

修改的原则就是让诗词歌曲的曲风相吻合。

还可试着与学生共同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

此外还有品味性精读法、类比读书法、联想记忆法等。

七、美文听赏课: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

八、美文析赏课: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九、美文读赏课: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十、佳段编赏课: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熟读成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有图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以可视化思维工具在“1+X”阅读模式中的实践应用为例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以可视化思维工具在“1+X”阅读模式中的实践应用为例
比较、类比、分类、理清顺序等。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在当下的阅 思考完全是内隐性的,教师无法从学生的神态和表情中观测到
读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导致在阅读过程 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思考程度,而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
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或是学生被动地接受 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在审阅和评价学生所作的
学生略读能力,第二个问题则是对孩子精读能力的考察,只有通
过细致地阅读文本,
学生才能够从字里行间感知到人物的品质。
3. 利用双气泡图,
找出比较对象间的异同
双气泡图的作用在于帮助找出两个比较对象间尽可能多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绘制双气泡图时,要求学生反复读文,发现
多个故事中的相同与不同[6]。
在我上主题为《神话里的英雄崇拜情节》的“1+X”阅读课
须》为
“1”

以《陈嘉庚办学》
《詹天佑》
《怒吼吧,
黄河》
《为什么不挂
中国国旗》为“X”,设计了如下问题:1. 提取信息:读完这组文本,
你能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吗?2. 尝试归纳:
文中主要人物
的爱国情怀,
体现在他们的哪些行动中呢?通过这些行为你感受
到了什么品质?尝试用气泡图进行描述。第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2):58-59
[2]高健,郑光耀,徐伟悦 . 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学校党建
果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又如在教授主题为《井然有序》的阅读课时,我让孩子们用
流程图的方式画出一组写景文的顺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

“1+X”主题阅读开启语文新教学

“1+X”主题阅读开启语文新教学

“1+X”主题阅读开启语文新教学“1+X”主题阅读,即“一本教材+多种阅读”,是指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导,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教材内容局限于课内知识,缺乏对课外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的引导和开发,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不足,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1+X”主题阅读的内涵和特点“1+X”主题阅读是一种以教材为载体,以多种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为补充,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其内涵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教材与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

教材作为主体,选取精品文学作品作为延伸,教材与阅读材料相互补充,形成一种融合性的教学模式。

2. 注重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引入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包括课外文学作品、名家名著、报刊杂志等,开阔学生的阅读领域,提高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和情趣。

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1+X”教学的主题方向和阅读内容,科学规划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研究、读书笔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积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

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多种写作活动,如仿写、创作、评论等,促进学生的文学创新和表达能力。

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

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

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部编版教材充分凸显读书意识,特别倡导整本书阅读。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教学课型,力求学生读有所获。

以《草房子》课外阅读教学为例,展示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推荐课、推进课和推广课。

三种课型由兴趣到方法再到获得,贯穿学生阅读过程的重要节点,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标签:课外阅读课型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部编版教材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编排变化和指导思想方面凸显特色。

②结合前后情节为下列文字中的秃鹤补充内心独白。

补充内心独白的三个情节分别是:广播操比赛扔帽子事件;班级分组受排斥事件;文艺汇演递小纸条事件。

(3)感悟成长的真谛秃鹤所承受的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秃鹤的故事,回答问题:“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4)课堂小结归纳方法:梳情节,抓节点,品语言,探主题。

(5)布置阅读任务利用课堂上总结的阅读方法,课下选择书中另外两个人物完成阅读卡。

阅读卡设计如下:本节课上以秃鹤这个人物为突破点,带出整本书人物的阅读分析方法,实现由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

具体做法是由“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这一主要任务引出梳理情节、寻找成长关键点等几个分解任务。

推进课侧重于方法的指导与调整,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规范化、有深度的策略指引,力求将单篇阅读方法延伸到整本书阅读中,让学生有效阅读。

三、推广课——交流分享,收获阅读推广课是在阅读完成之后,学生就阅读的体会和收获进行分享,让阅读成果得到推广。

推广课的形式更为灵活,可以设计成活动课,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草房子》推广课设计如下:(1)分小组进行表演教師要提前对剧本写作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然后指导学生将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编成剧本再表演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教学新模式****年级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们常常会发现,每个年级都会给语文课本配备课外读本,可是这样的课外读本如果教师没有安排阅读,一个学期下来,常常是崭新的。

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根本没有兴趣,自然不会主动阅读。

学生有时也会阅读课外书,但很多学生阅读图书只是为了消遣,并不能对自身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有时还恰恰因为这些阅读而影响了学习与生活。

由此越发显出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阶段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把课外阅读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占据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必要的。

课外阅读教学新模式——层次样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我探索出了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教师——语文阅读小组长——组员”三级“输出——反馈”的层次样式。

层次样式图如图1所示:教师输反读书小组出馈组长一组长二组长三组长四××读书小组××读书小组××读书小组××读书小组组员二组员三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在本图中,教师、组长、组员作为三级存在,联系彼此的是各种读书小组。

教师组织组长们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

此读书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利用课外时间或阅读课时间,每次讨论的内容是教师两周前布置阅读的书籍,每位参与者必须有这两周读书籍后的读后感。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轮流阅读或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每位学生介绍完毕后,其他学生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出对这位学生的观点的看法,或由教师提出一些从学生的小论文中反映出来的,与本书的理解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对书籍能有更准确、深刻的理解。

每次的讨论会后,组长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简单的修改后,公布到班级专为课外阅读所设置的壁报上。

撰写的论文的公布也给其他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本。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第一层级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师与组长之间进行。

通过读书小组的形式,教师给组长们进行了文学讨论会的示范,由此,组长可以组织自己的组员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

组长根据自己学到的经验,合理制定自己读书小组的周期,让组员撰写论文,平等讨论。

与前一层级的小组活动不一样的是,组长要安排自己的组员将本组的讨论文章设计成简报的形式张贴于班级壁报上。

教师根据壁报给各组打分。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第二层级的输出与反馈:组长与组员;并完成了大的“输出”与“反馈”:教师的指导实际传递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阅读体会以壁报的形式传递给教师和其他同学。

第一层级的读书小组主要是为了培养组长组织阅读活动的能力,教会他们活动运行的程序。

第二层级的读书小组数目众多,每班有6-9个,组长负责制的实施,使组长能起到教师不能起到的细致入微的督促作用;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公布阅读成果的要求,各小组均能在要求的时间内认真读书,认真写报告,认真讨论,有不合要求者也会受到来自同组同学和组长的压力。

最后,能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

层次样式所展现的只是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下文将详细介绍整个的阅读教学的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课教学准备——硬件与软件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课前,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的硬件支持,使课外阅读教学具备了活动开展的场所与教材。

在图书馆,学校除了设立对学生和教师开放的公共阅读室之外,专门为语文课准备了四间阅览室。

每间可同时容纳54名学生,教室周围是根据语文组教师开列的书目所购买的图书,每个阅览室图书种类相似,为270余种图书和十多套文库。

每种图书均有五至六册,以供多名学生同时阅读的需要。

这种安排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那么,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硬件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使课外阅读教学不至于“退化”成为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外阅读,真正地发挥老师在课外阅读课上的作用,如何设置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就成为开展课外阅读课前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进行第一次课外阅读课前,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学会确立选题,并根据选题搜索资料。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先安排:1、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可自由结组),每组3-6人左右。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担任组长。

2、上课前将研究专题公布,要求小组选好研究专题,如能提前定好研究专题并撰写论文提纲更好,如定不好可在第一次阅读课上边读书边研究边确定。

3、要求学生在出发前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二、组队前往阅览室,按小组分桌坐好。

保持安静。

三、小组长下座位去书橱取书,其他人在座位上保持安静。

组长保持小组同学每人至少一本。

四、看书,可低声耳语讨论研究,不能大声喧哗。

老师可深入一些小组参与谈论研究,或听取汇报(如在课上选题,教师可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确定一个适合他们能力的选题)。

五、如在课上选题,选题或任务确定后,方允许个人去换书。

此后,本小组不允许再讨论。

保持安静看书状态。

六、两节课连上,最后十五分钟十分钟用来小组讨论总结,五分钟由教师点评每组的选题或研究情况。

可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有所感悟。

七、布置任务:如在课上选题,要求组长在第二天交选题报告,包括选题及初步步骤。

教师结合选题找小组单独讨论。

给予学生指点。

并再次将步骤细化。

如是提前定好研究专题和撰写论文的提纲的,那么,可以布置撰写研究论文的相关事宜。

八、要求小组组长每两周到一月时间交一次选题研究进展汇报,300-500字,教师结合汇报给予小组指点。

九、研究成果:期末前完成探究论文一篇(一万字以上,有目录,有内容,有参考书目等),期末前交齐开汇报会(汇报会可在本班召开,限定每组发言几分钟,论文可给一个分,记在期末平时分里)。

此方案只是在实行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的一个设想,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遇到此方案不能实施的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调整。

二、课外阅读课教学流程——读书小组、多专题阅读的出现和简报的设计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上述流程中的不同选择。

如果班级整体水平较高,可让学生实行自由分组结合;如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则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每组的组长是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学生。

他们将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工作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开始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只是想让每组有一个负责的同学能汇报本组的阅读情况,可是后来发现组长并不知道组员的进展。

有些学生存在着根本不知如何读书,甚至读什么书的情况。

于是,我设计了读书的形式,在教师——组长的读书小组中,组长的组织能力与引导能力得到培训;组长随后组织组员成立一个个小组,并为之起名,使各小组能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能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相互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和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原来的设想中,是由各组给出一个选题,或者从老师制定的选题中选择一个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个学期的阅读都围绕此选题进行。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小组表示他们有更感兴趣的阅读课题,如萧红、汪曾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初一的学生很难让他们一个学期只关注一个专题的书籍,一位作家的作品。

他们更愿意接触更多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或不同时期的作品。

从课外阅读是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的角度,我认为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由此产生的对阅读课方案的调整是让他们自报选题(通常只是一本书)并制定阅读这本书的日程安排,以表格的形式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书籍情况和小组的实际接受,有时让组作出一定的调整。

表格设计如图示:读书小组日程安排表小组名称阅读书籍阅读时间讨论会日期简报形成日期备注图2如果小组所报的阅读书目的是一篇短篇小说,通常要求阅读时间是一周,一周后的第二天进行讨论会,讨论会后一至两天内简报面世。

教师根据小组提供的日程安排表来检查组长和活动,结合简报给出恰当的分数。

简报需要具备的因素有:1、报头:**小组阅读简报;2、期号:第*期;3、组员论文;4、意见区(供其他组成员和教师发表意见);5、分数栏(供教师打分)。

当然,各小组在设置简报时会注意美观大方,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赢得教师的高分。

典型的读书简报设计格式见图3。

本学期初一年级共安排了6节阅读课,在这6节阅读课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坐在一起进行阅读,教师或组织组长进行读书小组的讨论会,或直接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中,讨论热烈但不会影响其他小组的阅读。

学生或利用此时间进行讨论,或利用此时间完成阅读任务,或向教师请教,均能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从而使阅读教学课在学生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课外阅读教学层次样式理论探讨一、接受美学观点作为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层次样式最核心的是读书小组。

读书小组的主体是学生,任何的讨论都是在学生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师在学生阅读前不给学生以启发,完全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甚至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教师只作为一个讨论的个体平等地参与讨论,对学生明显的理解错误给以恰当的质疑,引起阅读者的思考,让他本人或在场讨论的他人帮助得出正确的结论,所幸的是,在几次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多能自己对他人的不同观点进行争论,在争论中发掘出文章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体现了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

接受美学第一次把读者的阅读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作者、作品、读者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因此,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生在他们的阅读经验基础上对作品的读解。

如果教师在他们的阅读中越俎代庖,告诉他们文本的意义,那学生的阅读是无效的。

在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的阅读给以提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思考,使学生与作品间的交互作用能得以深入,最终学生将在这种富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阅读经验与能力。

小组读书简报第期各小组阅读小论文意见栏分数:图3二、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运用每班的读书小组是以小组形式组成的,在一个完整的阅读程序中,小组成员一起商定阅读书籍,确定阅读时间,写作阅读体会,讨论阅读论文,制作阅读简报。

小组长只起到组织作用,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是平等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督促完成的作用。

在小组的监督与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在说出自己的声音的感召下,多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太爱思考问题,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均能积极参与本读书小组的一切活动。

结语当然,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一些问题。

如有些同学没有阅读文本,仅在网上下载评论作为自己的论文,说明这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未能有效地得到调动;在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同学会固执己见,不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由于组长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小组整个的阅读执行过程显得比较混乱,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小组的问题,及时予以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