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知识全整理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整理(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阅读基础修辞知识点总结
阅读基础修辞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具体含义的修辞手法。
比如“他像一只猎犬一样追逐着目标”,这里使用了猎犬作为比喻,来形容他的行为方式。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
比如“大地在微笑”、“风在耳语”,这些都是对自然现象进行人格化的表达。
3. 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特征或现象进行夸大处理的修辞手法。
比如“我一天要忙到变成两个人”、“他的笑声震耳欲聋”,这些都是对实际情况的夸大描述。
4. 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对并列结构的使用来强调或重复表达某一观点的修辞手法。
比如“天黑了,地黑了,心也黑了”,这里通过排比的形式强调了心情的沉重。
5.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强调其差异的修辞手法。
比如“他如鹰一般锐利,我如鸽子一般温柔”,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两者的差异。
6. 象征:象征是一种通过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象征某一抽象概念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比如“鲜红的玫瑰代表着爱情”,这里玫瑰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二、修辞目的1. 强调: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使之更加突出。
比如通过排比、对比等手法来强调主题。
2. 表达:修辞手法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之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喜悦或痛苦。
3. 隐喻:修辞手法可以用来隐含某一意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比如通过夸张、象征等手法来暗示一种特定的意义。
4. 装饰: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装饰,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比如通过排比、对比等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三、修辞应用1.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一句话都会用到修辞手法。
比如小说中常常会利用比喻来描绘人物形象,诗歌中会运用拟人来赋予自然景物人的感情。
2. 修辞在表达中的应用修辞在日常表达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比如我们在表达某种情感或抽象概念时,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大全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XXX;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秘闻;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伎俩及其感化意味: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起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陪衬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XXX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斗争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完整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文学作品类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常见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等)7、景物描写的内容:颜色、形态、香气等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1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规范答题基本原则:⑴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2)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4)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三、基本题型及解答思路1、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文首句:⑴总领下文;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⑷埋下伏笔;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文末句:⑴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2、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看修辞、关键词、标点符号)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3、 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内容:(关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完整版)阅读理解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三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总汇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有关知识一、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有关内容:1、修辞方法: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夸张、排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其中描写、议论和抒情是考察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
描写:从描写角度上包括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时即间接描写);从内容上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详略上又分为细描(即工笔),白描(即粗笔勾勒)等。
3、篇章结构: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表现手法:抑扬变化(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象征、联想、想像、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粗笔勾勒等。
4、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其中第二人称是考察重点。
使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可信;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好像与读者面对面交谈,便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二、表现手法:1、烘托与对比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
如描叙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反衬,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阅读鉴赏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进而影响正确的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语文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工具,掌握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他像烈火一样燃烧着青春的激情。
”2. 拟人:将非人格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性格和行为。
比如:“树叶低头,害怕脚下的泥水。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地球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两地相隔,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4. 排比:通过在句子或段落中重复使用同样的结构,使文章节奏感强,语言有力。
比如:“我飞翔在茫茫的云海中,我蔚蓝着天空,我绿草成茵,我点缀着大地。
”5. 对仗:将句子中的词语按照音节或韵律进行配对,使句子更加和谐。
比如:“杜甫立室七年余,篱落已争暖春色。
”6. 比照: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和对照,加深对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
比如:“读书如行路,书本是指南针。
”7. 设问:借用问句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亲情,还是友情?”二、语言表达知识点1. 成语与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搭配,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比如:“一叶知秋”、“冰雪聪明”。
2. 诗词和经典句子:诗词和经典句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用来装点语言的表达。
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情感表达: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描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比如:“他痛苦地弯下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4. 倒装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使句子更加突出和强调。
比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5. 感叹句:通过感叹词、语气词等来表达对事物的强烈感情和态度。
比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哎呀,我真是太开心了!”总结:通过学习和运用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我们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
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渲染、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设置悬念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比喻,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
比如艺术手法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指的是人称运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1.人称运用:略2.表达方式(1)叙述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平叙:也称“分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环境、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描写角度:动静,远近,古今、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抒情3.表现手法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象征具有一定的比喻性,但又比一般的比喻内容更深广,更有概括性。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学生阅读理解之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阅读技巧】常用写作手法(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只有5种)二、表现手法:对比、类比、象征、衬托、烘托、反衬、比喻、幽默、讽刺、联想、想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虚实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的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三、修辞手法:【常考】【常考】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常考】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常考】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常考】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注: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名称上既有重合又有不同,要学会分清两者的差别四、结构方式:【常考】前后照应、【常考】铺垫,【常考】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常考】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初中阅读题答题格式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初中阅读题答题
格式
在回答初中阅读题时,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答题格式的示例:
1. 表现手法:首先指出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衬托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其作用。
例如,“本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敢。
”
2. 表达方式: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本文通过抒情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
3. 修辞手法: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然后解释其具体的用法和作用。
例如,“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勇敢比喻为坚硬的石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坚定不移。
”
4. 描写方法:首先指出文中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本文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
在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各种手法的作用,避免过于笼统或泛泛而谈。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
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
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
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
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练习: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2、(说明)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
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
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
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
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
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议论)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
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
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
“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练习:1、本文的论点是4、(抒情)面对每一次的伤害。
一次一次。
每一次的疼痛。
一次一次。
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
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
陪伴我成长。
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
尽管。
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
不害怕。
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
5、(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
竹叶,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是、成为)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
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13【顶针】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
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
想象与联想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6、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8、“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二者有相同点。
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9、“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
比如“爱莲说”。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10、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