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

合集下载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答:(1)政策科学的定义“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政策科学作出了界定。

综合不同学者对政策科学做出的解释和界定,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

政策科学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大量的知识和方法为基础,几乎所有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政策研究之中。

②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政策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或基础研究,而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政策科学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③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

政策科学是对一般选择理论的研究,而选择则以价值(观)作为基础。

因此,不仅关心事实,而且更关心价值和行动;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④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软科学是指那些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课题为目的,应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

政策科学已成为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答:公共政策研究的包括两种范式:一是政策科学范式,二是政策分析范式。

(1)政策科学范式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这被人们当作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中外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之比较

中外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之比较

中外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之比较伊茹罕①摘要:公共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研究范式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范式经历了传统公共政策的理论范式、行为主义的理论范式、后行为主义的理论范式与新管理主义的理论范式等的变迁。

本文通过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特色的分析,对比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说明西方公共政策理论的经验对于我们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研究范式特点趋势公共政策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对各个时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策研究体系初步建立,同时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它们为以后的公共政策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的巨大成功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使政策问题比其它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构成了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政策分析及其基础理论研究从此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策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研究体制,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化、高效化和民主化水平,等等。

因此,对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与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未来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公共政策研究范式发展演变(一)传统的公共政策理论范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除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之外,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紧密相关。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作用下,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扮演着“守夜人”角色,较少干预经济①内蒙古大学共管理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学硕士,学号:31210044.和社会生活。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群体牲事件的一个重要范式

公共政策理论:研究群体牲事件的一个重要范式
决社会问题”为取向的科学。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是这

科学知识体系发展的动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 它要求研究者将理论工作、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这一知识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制定科学、民主、可行、有效的行为规范,去解决社
公共政策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
具备了作为一种范式的属性和作用。首先,公共政策
国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 9.6 00
政 治 学 - = 5公 其 管 理
公 政 理 :究 体 事 的 个 要 式 共 策 论 研 群 牲 件 一 重 范
昌 业 云
( 南 行 政 学 院 ,济 南 2 0 1 济 5 0 4)
[ 摘 要 ] 在 公 共 政 策 理 论 视 角下 ,群 体 性 事件 产 生 的原 因在 于政 策 性 损 害导 致 利 益 受 损 群 体 对 政
则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出版专业刊物,实现政策研
被学者们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派生出多种 理论范式,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
社会问题已经被多种理论范式来分析考量。用不同的 理论范式分析群体性事件,会对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做
出不同的判断 , 进而 在对群体性 事件 的处 置 中采 取不
多的具有必要的学术素养和实际经验的学者、科学家、 政策顾问都感到要有 明显具备跨学科特点的政策科 学” 。因此公共政策科学是 “ 注重科学的方法和观
在此基础上为冲突的解决提出方 向性的对策。社会冲 突理论把冲突看作是社会的一种常态的现象 ,冲突可 以释放不满而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这种理论范式 可以使我们跨越社会形态以及某个社会形态下的社会 发展阶段来认识群体性事件的常态性,从而采取以疏

公共政策理论的模型与范式

公共政策理论的模型与范式

从阶级利益到人民(一定不同阶级的联合)利益 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共产党的政策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的利益; 毛泽东:人民的利益; 江泽民:三个代表。
公共政策理论建构的范式
一、分析型理论建构范式(拉斯韦尔) ⒈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是个人与集体的选择,它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 前提。 ⒉目标: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⒊特点: 1)对时间的敏感性: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 a.重视对未来的研究,从现状提出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b.全球的观点:将全世界各个民族看作密切相关的共同体(共同利益); c.发展的概念:以社会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对变化、创新、革命的研 究; 跨学科性:最终目的是建立可检验的理论,用实证的方法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靠学者和官员共同研究; 评价: 评价: ⒈方法论进步不是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唯一动力; ⒉在价值上采取中立立场,欲把政策科学变为纯科学(引入大量数学模型, 抽象化)。
四、功能过程理论模型(拉斯韦尔)
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决定过程,要经过七个程序: ⒈收集信息; ⒉提出建议; ⒊作出规定,产生相关文件; ⒋行使职权(“规定”加上“权力”,使得规定具有了合法性); ⒌法律和规则的运用; ⒍对政策的评估; ⒎对政策的终止。 评价:运用决策理论对政策过程进行解释,力图建立科学的政策理 论。但是,在论述政策形成过程的时候,没有看到政治环境对于 政策制定的作用。
“总体政策”型的学科理论建构模式(德洛 尔)
⒈公共政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缺少一种理论模型(将多学科中与公共政 策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自成体系); ⒉将管理科学家提出的方法论同行为科学家提出的个人意志决定论结合起来; ⒊具体运用:1) 必须明确理解、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 必须与客观政策密 切相关,能够包容每一个微观具体的政策的宏观性格;3) 对时间的敏感, 把现在看作是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⒋特征:1) 重视系统化的知识和理性化的认识;2) 客观处理超理性过程和 非理性过程现象,反映政策制定现实;3) 注重传统科学,特别是行为科 学与管理科学的联系,整合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公共政 策制定的跨学科系统;4) 强调在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架起桥梁;5) 政策科学除了使用现成的研究方法外,还要把那些个人经验和不证自明 的知识当成本学科的知识来源; ⒌评价:德洛尔的范式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他希望将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 整合在一起),而将各种知识融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将管理 科学和行为科学融合——两者出发点不同,管理科学的出发点是个人服 从集体;行为科学则要求集体先满足个人的兴趣、需要,两者之间存在 矛盾。

从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到(新)公共管理学

从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到(新)公共管理学

(3)公共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 原则的探索。公共行政学者们大都相信,在行政管 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原 理或一般原则,行政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者们一方面由于要使行 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方面由 于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 响,所以大都热衷于一般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
(4)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 准。这一时期的行政学者认为,通过对行政现象 的研究,可以推出行政管理的几种原则,如统一 指挥、协调控制、功能部门化等,这些原则既概 括了行政学的理论成就,又为有效的行政管理提 供种种准则,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标准,即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所有的管理原则 都可以概括为“效率标准”。
4.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以上信念构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式”或“研 究纲领”,它既反映了早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成就, 又充分显示了其缺陷或局限性。
——它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 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 对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它将政治与行政绝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 管理过程的影响;
科学管理运动的另一 代表人物、法国的法约尔 (M.Fayal)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一书 中:
——确定了工业企业的六大类活动(技术活动、商 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 会计活动和行政活动);
——认为行政管理活动包含了五种职能(计划、组 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
——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 力和职责,纪律,命令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集权,权力线,秩序,公平,人员任期稳定,首 创精神和集体精神等)。

第四讲 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

第四讲 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

2.关于政策过程的理论

系统理论 制度理论


博弈理论
2.1 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代表人物:托马斯· 戴伊 政治学角度的政策分析应回答三个问题:

政府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政府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核心问题是分析社会环境、政治系统特征 和公共政策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理性决策的障碍:理性层面

获取充分的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如时间耗费等。 要全面了解所有的政策方案,是不可能的
人的预测、计算能力不足,无法完全了解政策方 案的成本与效益 各种政策方案结果的不确定性:促使政策制定者 可能萧规曹随,以降低风险性



大型官僚体系中,政策制定必须专业化分工,这 造成决策的协调困难

强调了决策过程中通常被忽略的因素和机制:
决策结果与决策负荷有密切关系; 时间压力是影响决策结果的重要因素; 决策结构十分重要。

治理垃圾箱的建议:
成功地调动注意力可以有意识地把多种独立的过程调 动在一起,达到预期目标。 合理组织设计以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在决策过程中插入期限是诱发决策结果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期限常常导致不同的结果


(2)系统分析的效果

利用系统决策模型,若能对下列问题做出 圆满解答,会对政策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成 果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 政治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公共政策如何作用于环境并反过来对政治系统 发生作用?

该模型没有很好地说明一项决策中的决定是如何 做出的,但它能很好说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动 态性 无论在何种环境里,它都可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 象,因而它有广泛的应用性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答:(1)政策科学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政策科学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政策科学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

与此同时,政策科学并不是由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拼凑堆积而成的,而是在新的学术框架中将种种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政策科学是一门行动取向的学科,它是适应人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需要而产生的。

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策实践或实际的政策过程,它的目的和功能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政策实践服务。

政策科学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③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说它是描述的,是因为它同样追求有关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知识;说它是规范的,是因为它重视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和批评有关的公共政策价值的知识主张,或推荐应该采取的行动过程。

④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软科学是指那些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课题为目的,应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

政策科学已成为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答:公共政策研究的包括两种范式:(1)政策科学范式①政策科学的特征在拉斯韦尔看来,政策科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a.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它涉及个人的选择,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b.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它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c.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即它所选择的政策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问和空间上加以明确的记录;d.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它要依靠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e.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f.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建构”的概念,它以社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建立起动态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与决策科学化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与决策科学化
? 来自 --2006 年2 月24 日 | 文章来源:南方新闻网
? 18世纪英国首相--威廉·皮特
什么是公共政策?
为什么需要有政府的公共政策呢?
公共政策产生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公共政策的限度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一、公共政策及其过程分析解读(Unscramble)
? 在公共卫生领域,一些卫生、健康指标恶化。在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名列144位。
?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中国最昂贵的死亡
? 一位老人在哈尔滨某医院住院67天,住院费用139.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
? 加大贫富差距?
? 巩献田: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讲平等,就是要把乞丐的要饭棍和少数人的汽车、机器平等保护,要把普通居民的住房、危旧房和那些高级别墅一样保护,这样形成的,不是劳动的平等,而是资本的平等,这与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
? 起草人:物权法不是财产分配法,是对财产分配结果的确认。无论富人穷人的财产,只要是合法获得的,物权法都要确认和保护。至于社会财产如何分配,另有专门的法律加以规定,比如税法。此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我国有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予以保障,这些不是物权法调整的范围。
? “完美执行”的条件:
? (1)具有绝对权威的单一行政体系确保中央控制;
? (2)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规则;
? (3)对于绝对控制的绝对服从;
? (4)完美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 (5)充裕的时间以便动员各种行政资源。
政策执行的各种变量关系

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公共 权 力 运 行 的具 体 体 现 , 政 府 实 施 公 共 管 理 的 是 重要 途 径 , 政 府 维 护 公 众 利 益 的 主 要 手 段 。 日本 是
构 , 共 性 表 现 为 交 易 双 方 相 互 独 立 又 相互 依 赖 , 公 并 通 过 多 种 方 式 累加 双 方 的共 同 利 益 , 衡 双 方 的 交 均 易风险 , 交 易关 系保 持 较 高 的稳 定 性 和持 续 性 。 使
述 。政 治 学 学 者 戴 维 ・ 斯 顿 ( a iE s n 从 政 治 伊 D vd at ) o
公 认 的 自身 特 有 的 分 析 范 式 。根 据 科 学 哲 学 家 托 马
斯 ・ 恩 ( o s Ku n 的 观 点 , 范 式 ” 为 进 一 库 Th maS. h ) “ 是 步 的科 学 研究 提 供 模 式 的 特 定 的科 学 成 就 , 相 当 是 多数 研 究 者所 认 同 的 一 套 成 文 或 默 许 的 制 度 , 括 包 学 科 术 语 、 论 假 设 、 法 预 设 、 作 规 则 、 维 习 理 方 操 思 惯 、 值 逻 辑 等 。公 共 政 策 是 以 “ 共 ” 其 逻 辑 基 价 公 为 础 的 , 公 共 性 ” 描 述 现 代 公 共 政 策 乃 至 政 府 活 动 “ 是 的基 本 性 质 和 行 为 归 宿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析 工 具 。 因
表现 为公 正性 、 公平 性 和公 开性 三 个基本 维度 , 是公 共政 策 问题 分 析 、 定分 析 、 行 分 析 、 估 分析 的价 值基 础 和 制 执 评
精 神 内核 。“ 共 性 ” 缺 失 必 然 违 背 公 民 意 志 , 害 公 众 利 益 , 曲 公 共 政 策 。 因 此 , 公 共 性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是 公 公 的 损 扭 对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成~⑴博弈→次序→非正式约束(如贯例)→正式约束。制度 往往是临界点上各种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制度与政策形成的路径有所 区别。⑵制度的产生和建构涉及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 交易成本问题。(张五常的《佃农理论》 )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行政机构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研究的官僚政治范式及其启示

行政机构如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研究的官僚政治范式及其启示

治模 型 的分析 框架 , 使之更 加 明确具 体[ 3 1 。 作为 官僚
政 治 模 型 的另 一 个 代 表 人 物 , 霍 尔 珀 林 曾 在 约 翰

官僚 政 治 范 式 的产 生 与 发 展
逊、 尼 克松 、 克林 顿 政 府 中不 同 的对 外 政 策部 门任
职, 1 9 7 4年 出版 了 运 用 官僚 政 治 模 型 分 析 美 国外
行 政 权 力 的扩 张 是 2 O世 纪 以 来 各 国公 共 行 政 领 域 的 普遍 现 象 , 一方面 , 行政 机关 不 但 负 责公
共政 策 的执 行 . 还 越 来 越 多 地 承 担 起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功能 。 在较 早 关 注 到这 一 问题 的保 罗 ・ 阿普 尔 比( P a u l A p p l e b y ) 看来 , “ 公 共 行 政 就 是 制 定 政 策” f l 】 ( P l 。 行政 机关 承担 起越来 越 多的政 治功 能 . 这
-O一六年 第十二期 ( 总第3 1 1 期 )【
2 o 1 6 年 1 2 月 1 o 日 出 版I

ACADE MI C F ORUM
行 政 机 构 如 何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 —
公共政策研究的官僚政治范式及其启示
姜 尔林
【 摘 要】随 着行 政 权 力 的扩 张 , 现代 国 家的行政 机 构 不但 负责 公 共政 策 的执 行 , 还越 来越 多地承担 起 公 共政 策 制 定 的功 能。官僚政 治范式 立足 于从 权 力结构 及 组 织过 程 的视 角 对政府 行政 部 门的 决策及 其执 行进 行研 究 . 为公 共政 策研 究提供 了新 的路 径 。官僚 政 治 分析 范式与我 国公 共政 策过 程 的特 征具 有较 强

公共政策分析新范式

公共政策分析新范式

1 2
适应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旧有的公共 政策分析范式已无法满足新的挑战和需求,需要 进行转换以适应时代发展。
提高政策效果
新范式能够更好地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公 共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政策效果。
3
促进学科发展
范式转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够推动公共 政策分析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学科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多 个利益相关方,需要跨学科、跨 领域的综合分析方法。
政策科学的进步
政策科学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 方法不断涌现,为政策分析提供 了更多可能性。
政策分析的重要性
保障公共利益
有效的政策分析能够确保政策制定和 实施符合公共利益,提高政策效果和 社会福祉。
促进科学决策
新范式可以应用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 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
高教育质量。
社会福利政策
新范式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福利政策的 制定、执行和评估,提高政策的公平 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与管理
新范式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 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
04 新旧范式的比较与转换
转换的必要性
转换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范式的接受度和应用范围有限,需要克服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同时,新范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尚不完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机遇
新范式能够为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 和精细化;同时,新范式的应用和发展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分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政策回应性和可持续性
新范式关注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政 策的回应性和可持续性。
提升政策公信力

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1 2 YC T C J Y 0 2 9 o
【 作者简介】 杨海华 ( 1 9 8 1 一 ) , 男, 山东济宁人 , 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 院教师 , 研究方 向: 公共行政与公共政 策。

1 O 0・
发展困惑。
根 据 西 方 公 共 政 策 理 论取 得 的最 新 进 展 , 国际公共政
的建构需要在借鉴西方公共政策 理论成果的同时 , 更重要
的是根据 中国公共政策 的制度环境 和历史背景 , 积极融人
当前 我国公共政 策科学研究 面临最 主要的理论 困境
就是 “ 过” 又“ 不及” 的问题 : “ 过” 主要是指 我国公共政策科 学 的研究过分依赖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理论 ; “ 不及 ” 主要就
【 摘
要】我 国公共政 策科 学的研 究经历 了2 0多年的发展 , 取得 了明显的成绩。但是 , 由于我 国公共政 策
科 学过 于依赖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理论体 系和研究方法, 导致 了我 国公共政 策科 学发展 受到一些瓶颈 因素的制 约: 本土化程度不 高; 理论创新能力不强 ; 工具理性 不高等等。因此 , 我 国公共政策科 学要更加偏 向本土化研究 ,
政策制定转 向了政 策执 行和评估 ; 政策学科 综合化趋势加 快, 学科基 础由政治学向经济学转 变 ; 学科分 支加 快 , 比较
公共政策和政 策伦理方而的研究 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I 2 而
的移植和继承 , 没有 突破和创新 , 导 致 了我 国公共政策研
的理论框架 , 公共政策科学已经初步形成 了一批具有专业
化 素质的研究 队伍 , 也 取得 了丰硕 的研 究成果 , 学科 建设 越来越规 范 , 公共政策科学在整个社会科 学领域的地位也

公共政策的理论范式

公共政策的理论范式

公共政策的理论范式现代政策科学被确立为一门学科,是以美国政治学学者哈罗德•拉斯维尔与他的同事合著的名为《政策科学:近年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文为发端标志的。

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5个理论范式:1、马克思韦伯:官僚体制(1930年)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思韦伯是公认的现代社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韦伯认为:官僚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形同于国家机器的社会组织。

他提出了一个现代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应具有哪些特点:首先是非政治化,也就是国家机器要去政党化。

其次是层级制,即等级制度。

最后是终身雇用制度,即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开始扩展到社会,要实行合理合法的人事管理,以实现结果公平。

2、新公共行政(1960)新公共行政的观点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倡导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

这段时间世界上产生了很多福利国家,而福利国家要求国家要集中社会50%-70%的财富,这部分由政府来进行分配,以实现公平。

3、新公共管理(1980)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政府改革大潮,当时提出以效率为核心的观点,并宣称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掌舵指的是掌控效率,而划桨在市场中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喊出很多口号:“企业家政府”、“再造政府”、“顾客导向”,代表人物是《再造政府》的作者奥斯本。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执政影响非常巨大。

在里根总统就任的8年里,大幅度地削减税收、大幅度地削减国家债务等措施,都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影响的具体表现。

4、新公共服务(1990末)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以公民为核心,提出船的所有者是公民,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服务者而不是掌舵者。

个人在市场里的身份是市民,即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

市民权利包括财产权利和生命权利;公民权利包括市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自由权利)。

政治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和选举权。

公共政策分析常用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分析常用理论模式
政党在选举前的政策立场利益团体和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利益团体的利益要求和利益要求变化政策立场的形成和变化政府的某些和最广大公众利益相关的或者特定群体的政策制度主义公共政策和政府制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制度特点对政策输出有重要影政府的结构结构各部分之间的法系各政府机构的功能在政府结构中的地位等相对稳定的政策某些政策的出笼新制度主义制度清晰的法定的规则和暗含的非法定的规则界定了人的行为
政策立场的形成和变化,政府的某些和最广大公众利益相关的或者特定群体的政策
制度主义
公共政策和政府制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制度特点对政策输出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结构、结构各部分之间的法定的和真实的关系、各政府机构的功能、在政府结构中的地位等
相对稳定的政策,某些政策的出笼
新制度主义
制度(清晰的法定的规则和暗含的非法定的规则)界定了人的行为。
理性主义
理性的政策是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政府选择的政策应该能使社会收益大大超过支出,对收益和支出的算计包括所有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价值,不是只能用货币计量的价值。
对社会最大收益的界定,最大收益的政策选择,二者之间的关系等。
为什么制定出某项政策?
渐进主义
公共政策是过去政府行动的继续,由于受到各种制约(时间、信息、支出等)只是渐进的修改,而不是建立在清晰的社会目标和出自精确的支出-收益算计;接受已实行政策的合法性和策略性地继续先前的政策。
规则(rules)对个人或团体行为的约束或促进
制度作为政策输出的自变量
博弈理论
两个或者更多的参与者要做出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的最佳选择都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这是竞争状态下的理性选择,博弈理论有专门的模型
不同的博弈模型适应不同的政策分析
冲突形式下的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分析常用理论途径(理论范式、理论模式程理论

公共性_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公共性_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

2002年7月第31卷第4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 ocial Science of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 V ol 131 N o 14Jul 1,2002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Ξ陈 潭(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元属性,一般表现为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三个基本维度,是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制定分析、执行分析、评估分析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内核。

“公共性”的缺失必然违背公民意志,损害公众利益,扭曲公共政策。

因此,对公共性的认识和理解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政策;一般范式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529(2002)0420046205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在国外取得了相当规模的理论成就,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而且也形成了公认的自身特有的分析范式。

根据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S.K uhn )的观点,“范式”是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模式的特定的科学成就,是相当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一套成文或默许的制度,包括学科术语、理论假设、方法预设、操作规则、思维习惯、价值逻辑等。

公共政策是以“公共”为其逻辑基础的,“公共性”是描述现代公共政策乃至政府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行为归宿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因此,公共性是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最基本的价值范式和思维范式。

一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理性和公意选择,是规范、引导公众和社群的行动指南或行为准则,是由特定的公共权力机构制定并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1](P7)。

它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主要手段。

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经简明扼要地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2](P2)。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用事物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条例、规范等。

目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1、公共政策学产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产生标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奠定了政策科学诞生的基础。

2、政策科学初步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1)、政策分析范式产生并迅速成长壮大。

“政策分析”一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罗姆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范式发展的原因是运筹学家、系统分析家和应用数学家的推动2)、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

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的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契机。

3)、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

20世纪70年以前,政治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政治学,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此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政策研究范式仍占主导地位,忽视政策过程中其他环节的研究,而且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要改善全人类的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它在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与对立的条件下,抽象的谈改善政策制定系统,缺乏可行性,因而又被别人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

3、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主题进一步拓宽,体现在:A加强了对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的研究。

B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日益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C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D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E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4)公共政策学发展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A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导论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

导论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

三、政策分析的三种基本类型 1. 未来的政策分析 也称为事前(pre hoc)分析或期待(anticipatory)分析。顾名思义, 这种分析是在政策发起和执行之前进行的,它要期待或预言政策 结果,产生和转变有关信息,目的主要是对备选方案的选择。 2. 回溯的政策分析 又称事后(post hoc )分析或描述的(descriptive)分析,它是在政 策执行后进行的,既可以表示对过去政策的历史分析,也可以表 示一项被执行的新政策的评估。 3. 整合的政策分析 未来的政策分析与回溯的政策分析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这就 产生了第三种政策分析类型——整合的政策分析。它将实践者对 事前信息的产生和转变的关心与对事后信息的产生和转变的关心 结合起来。
●小麦克雷(Ducan Macrae, Jr.)和巴顿(Carl V. Patton)等人则对 政策分析作了较狭义的理解,即认为政策分析主要研究备选方案 的评估和选择; ●韦默尔(David L · Weimer)等人则强调政策分析的职业化方向, 即政策分析以当事人为方向,并突出政策分析与价值(观)的相关 性。 3. 我们的界定 我们倾向于采用奎德和邓恩等人的次广义的政策分析概念,将政 策分析定义为: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 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 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 个政策过程。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 ●政策分析产生的必然性●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政策分析的对象、性质和类型 一、什么是政策分析 1. 学科术语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和“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几个经常用来表示政策研究领域 的术语;“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 Lindblom)首先使用的。

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范式

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范式

作者: 王曼[1]
作者机构: [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69-7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建国60年;公共政策;范式转换
摘要:范式是一种被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一套成文或默许的制度。

不同的政策范式有着不同的政策取向、政策风格及政策语言,政策范式的不同可以在一个国家的某个社会阶段的特定政策领域中识别出来。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范式经历了从红色政策到以经济发展政策为主,再到重视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政策的螺旋式的演变过程。

建国60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式发展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的曲折发展历程,也彰显了我们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精神。

当前,在我国公共政策着力解决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社会不公平问题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的风格及实施工具已发生了有益的变化,以生态和谐为基调的绿色语言范式也必将成为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之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2012年12月26日15:21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期作者:张润君任伊扬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9【内容提要】公共政策科学总以特定的政策问题为其研究对象,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确定政策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解决政策问题。

政策源于问题又回归于问题,从问题就是“心中的一种理想、期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一定义出发,可以阐发出一种将理想追求与现实分析有机结合的政策科学研究范式,即“问题”范式。

【关键词】公共政策科学“问题”范式政策问题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难题,如环境、人口、健康、能源、交通、教育、疾病、贫困、犯罪等。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公共政策科学的逐渐成熟和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建国初,我国人均GDP不足100美元,2003年达到100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五年涨了两倍。

[1]2011年已达到5432美元,居世界87位。

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往往是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时期,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增多,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社会伦理需要完善的重要时期。

[2](P40)政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的出现被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科学革命”(德诺尔、里夫林)、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冯贝米)以及“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罗迪)[3](P1),公共政策科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富有研究活力的学科之一,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日趋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P37)公共政策科学从拉斯维尔的奠基到德罗尔的发展,再到政策过程研究的展开,已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和特定的研究途径以及研究范式,如政治学研究途径、经济学研究途径、伦理学研究途径。

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政策科学和政策分析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政策研究角色的分化和专门化与城市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复杂化有关;近代政策研究程序的改变则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当代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则特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政府组织的迅速成长。

[3](P12)第二,政策科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将初创时期内涵的各个要素和内在张力充分表现了出来。

政策科学已经并不是由单一的维度构成,其间存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紧张。

德罗尔曾呼吁通过综合哲学基础与构建本体理论,引入现实主义研究方法与开创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改进元政策制定系统对公共政策进行理论建构。

[5](P23)第三,我国政策科学研究与实践步入正轨较晚,公共政策科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的独立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落后,定量分析手段缺乏,对现实政策问题研究不深等现状,与当前我国现实对公共政策科学的期望相去甚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尤为迫切。

与各种常规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公共政策科学实现了一定的范式转换,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范式。

它将科学知识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决策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政策科学的倡导者们力求指出当代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褊狭性,提出一门能把各种知识和方法直接运用于改进公共决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新学科,因而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政策科学的新框架中获得了新的意义。

[3](P15)可以说,公共政策科学总是以特定的一个社会问题为其研究对象,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公共政策离不开社会问题。

从问题就是“心中的一种理想、期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一定义出发,可以阐发出一种从理想追求到现实分析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范式,即我们所谓的“问题”范式。

二、“问题”范式的涵义1962年,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首次提出范式(Paradigm)概念,因其内涵的丰富性和解释科学发展的革命性观念而受到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公共政策学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罗尔就提出了政策科学范式的思想,但是将政策范式作为一种操作化的定义对公共政策实践进行研究的当属彼得·霍尔。

霍尔认为,政策范式就是“政策背后的大致目标,决策者为了实现该目标必须解决政策背后的广泛的目标以及相关问题和难点,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用到各类手段以达到目标。

”[5](P22)霍尔的政策范式具体由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问题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并且这一范式业已得到公共政策科学界的广泛认同。

在公共政策的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政策目标的确定,还是政策工具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对政策问题正确界定和有效解决这个基点上的。

其实,界定问题就是在确定政策目标,解决问题就是在选择政策工具,一切都是紧紧围绕政策问题而展开的。

由此,我们可以从什么是政策问题这一命题中阐发出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问题”范式的涵义。

公共政策问题首先表现为社会问题,进而表现为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经过一定的政策议程,方可成为政策问题。

严格地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社会问题是外延最广的概念;社会问题如涉及社会上相当多的人或影响较大,那么这部分问题就是公共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很多,只有少数能被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这些被处理的问题就是政策问题。

[3](P50)什么是问题常见的定义有以下几种:(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必须研究或者讨论的矛盾和疑难;(3)关键或者重要之点;(4)事故或者意外。

什么是社会问题代表性观点大致有:(1)乔恩·谢泼德和哈文·沃斯在其代表作《美国社会问题》一书中把社会问题定义为: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6](PP.1—2)(2)琼斯认为,社会问题可以定义为产生“一些人的需要、挫折或不满足,由本人所认定,或被他人所认定,而寻求解决方法”的环境或状况。

(3)安德森认为,社会问题可以定义为某种条件或环境,这种条件或环境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补偿。

(4)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问题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5)马奇和西蒙认为,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3](P50)(6)我国学者谢明认为,从抽象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PP.102—103)由此可见,社会问题以及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状况,而且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政策)问题的实质,必须将其主观性和客观性有机结合。

社会问题是客观的,即指它的存在状况及其数量(比例)大小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如经济状况、老龄化倾向和失业问题等。

但是,客观性仅仅是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社会问题主要还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

如果某种状态并不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认定为社会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状态就不会构成社会问题,尽管有时候在旁观者和其他人眼中,这种情况的确是社会问题。

在定义社会问题时,人的价值判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政策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历来都是制约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乃至终结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为了将主客观统一起来,也为了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可以将社会问题理解为人们对人类自身、社会事物健康发展的理想、期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差距越大,说明问题越大,差距越小,说明问题越小。

由此,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范式具体包括三个要素:问题的应然性、问题的实然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

而范式的展开对应地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正确回答问题的应然性(这个问题理应是什么),即在价值理性的前提下,正确界定、分析政策问题,寻求这一问题的最佳状态,或理想状态,进而制定正确的政策目标;其次,正确回答问题的实然性(这个问题实际是什么),即在工具理性的前提下,准确反映事物的客观状况,把握客观现状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正确选择政策工具;最后,准确表达二者的差距,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和主要症结,进而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范式的展开(一)应然性问题的产生及分析应然性问题或者问题的应然性,即这个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指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理想和期盼,即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析以及解决方法的一种最理想的期盼。

由于社会成员及其形成的利益团体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社会分工不同,因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析、解决方法的最理想的期盼是不同的。

问题的应然性有其绝对的一面,也有其相对的一面,这完全类似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问题的应然性源于人们对人类社会、人性和人格最理想的期盼、探索和不懈追求。

它揭示的是人类的目的和本性要求,属于价值理性范畴。

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以人及其行为为研究对象。

对人性的研究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

从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性的研究来看,哲学对人性的思考是最深刻的,文学对人性的揭批是最深刻的,宗教对人性的坚持是最深刻的,管理学对人性的应用是最深刻的。

特定的价值判断是确定政策目标的前提条件,这种内在的价值判断使认定政策目标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政策目标到底为何物,这取决于社会群体及社会成员个人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取决于群体及个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相关利益、伦理道德、传统与历史等因素,特别是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在政策目标确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科学所倡导的民主、共识和发展,在分析问题的应然性,进而确定政策目标时,应坚持价值理性的基本原则。

①基于对社会问题研究、解决的现实要求,要弄清问题的应然性,需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1.解读相关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前人对某一问题的经典描述、分析或解释,它代表了一定时期人们对某一问题认识、分析、解决的最高水平。

因此,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国内外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助于对某一问题来龙去脉的把握。

所以,对一个问题较为规范的研究来说,必须先进行文献综述,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献综述包括两层意思,或可分两个步骤。

第一,综。

即把某一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理论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从某一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按照时间或自身的逻辑顺序,列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