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体现等级制度的功能
5.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三、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古代:讲究装饰和等级 2.近现代:变革(吸收与淘汰)
3.解放后:统一趋势出现 4.改革开放以来:新式服装增多
作业
布置
1.怎样理解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2.简述我国的主要民俗节日?
课后
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民俗中的礼仪民俗、节日民俗和服饰民俗及礼仪民俗中的婚姻民俗。这些民俗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民俗的分类二民俗的特征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群体性三民俗的功能历史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规范功能四民俗与旅游一民俗与旅游关系的积极方面二民俗与旅游关系的消极方面民俗文化仪式化庸俗化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道德观念遭到质疑第二节礼仪民俗一礼仪民俗概述二人生仪礼民俗三社会交往礼仪民俗基本形式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一节 民俗概述
一、民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况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即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
(二)民俗的分类
二、民俗的特征
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群体性
6.重阳节
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 藏历年、旺果节、雪顿节
蒙古族: 那达慕、敖包会
壮族: 社日、壮年、歌圩节
回族: 开斋节、古尔邦节
傣族: 泼水节
第四节、婚姻民俗
一、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二、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1.抢婚2.不落夫家婚3.服役婚4.转房婚5.招养婚6.冥婚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天井窑又称“地坑院”、“地阴坑”、“地 窖”,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在庭院四周的人工崖面上开挖崖面窑洞,和 靠崖窑相似。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 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是农民生 活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 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居住史的 “活化石”。
北方民宅以大院为主,建筑气势威严,其高大华贵, 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 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其代表为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
对扩大,以引纳阳光,演化为东北大院。
四合院是汉、满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天津等 地,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 向纵深发展,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 的窑洞。
靠崖窑还可以向上发展形成层叠的窑洞,在 上的窑洞称为“天窑”。层与层之间,由木 梯上下。
在靠崖窑前加地面建筑和围墙,形成庭院, 是最普遍的窑居形式。
拱式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房顶 为拱形的窑洞,其布局可以像其他房屋一样 展开,有一层的,有两层的,也可以构成四 合院。
求吉保平安的镇宅
厌胜
稳居
在我国居住民俗中,一般情况在屋后不能挨着再起 屋,民间谓之“停丧”,损人口。
如果人在此屋居住则不吉利。在人们的观念中,一 般前下后上,前卑后尊。如果屋后再起屋,则势必 打乱已有的尊卑关系,为礼教所禁。在此观念下, 同样认为在三合式、四合式庭院内,厢房不得高于 正房,前房不得高于后房,谓之“奴不欺主”。
(2)居室的辅助性建筑:
在我国调解室内寒暑、干湿、阴暗的部位, 因地方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窗户的形 式、采光的方法、炉灶的类型、火塘的部位 等多种多样。如东北地区卧室以火炕为标志, 火炕直通炉灶取暖。尤其是满族的“口袋 房”,最能代表当地冬季御寒的居住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文化
上课时间
2018年9月29日1-4,30日5-6
课 题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能够分辨不同的建筑的屋顶代表的建筑等级。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提纲
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
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
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
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
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共性
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
教学内容提纲
一、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
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二、旅游文化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后记
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广大学生对于自然山水的观赏方式认识比较透彻,教学效果很好。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文化
上课时间
2018年9月27日1-4,,28日5-6
课 题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具体包括: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难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旅游民俗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其代表性和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游民俗文化概念:……特点:……分类:……代表性实例:……作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理解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景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解析1. 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这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表演性和商品性等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传统节日民俗”,第三节“民间艺术与旅游”,第四节“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2)介绍传统节日民俗,分析其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3. 例题讲解:(1)以端午节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民俗,并分析其地域特点。

(2)让学生谈谈对民俗旅游的看法,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2. 板书内容:(1)民俗文化概述(2)传统节日民俗(3)民间艺术与旅游(4)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以一个传统节日为例,分析其民俗活动及地域特点。

(3)谈谈你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平衡?2. 答案:(1)民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民间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现象。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难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民俗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讲解新课(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结合实例讲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

(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分析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舞龙、四川的变脸等。

(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一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我国两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认识。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2. 使学生认识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及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旅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①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深厚底蕴;②分析中国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观念。

(2)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①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现象;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更好地传播和交流文化。

(3)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①介绍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②分析如何通过旅游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旅游文化交流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2. 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3. 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所熟悉的旅游景点,谈谈其文化特点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旅游文化的特点;(2)开展跨学科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以及第三节“旅游中的民俗体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掌握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特色,学会在旅游中尊重并体验当地民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在旅游中尊重并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地域特色。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旅游活动中,提高旅游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

(2)介绍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民俗活动为例,让学生分析该活动的背景、意义及如何在旅游中体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民俗文化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或亲身经历的民俗活动,增强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概述定义分类作用2.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3. 旅游中的民俗体验尊重当地民俗参与民俗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定义及分类。

(2)举例说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民俗活动,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在旅游中如何尊重并体验当地民俗。

2. 答案(1)民俗文化:指在一定地域、民族、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性、传承性、变异性的民间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

《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编号:__________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旅游景点介绍1.2 旅游文化习俗1.3 旅游礼仪与道德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2 板书重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旅游景点推荐9.2 旅游文化主题活动9.3 课后实践作业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旅游景点介绍1.1.1 故宫1.1.2 长城1.1.3 西湖1.2 旅游文化习俗1.2.1 春节庙会1.2.2 中秋赏月1.2.3 端午划龙舟1.3 旅游礼仪与道德1.3.1 排队等候1.3.2 保持环境卫生1.3.3 尊重当地风俗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 了解中国的著名旅游景点2.1.2 掌握中国的旅游文化习俗2.1.3 理解旅游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2.2 能力目标2.2.1 能够介绍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2.2.2 能够讲述旅游文化习俗的故事背景 2.2.3 能够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2.3 情感目标2.3.1 培养对旅游文化的兴趣2.3.2 增强民族自豪感2.3.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1.1 理解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1.2 掌握旅游文化习俗的起源和演变3.1.3 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的具体实践3.2 重点3.2.1 介绍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3.2.2 讲述旅游文化习俗的故事背景3.2.3 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1.1 PPT课件4.1.2 地图4.1.3 图片4.2 学具4.2.1 笔记本4.2.2 笔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案如下:教师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旅游的兴趣和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涵盖第一节至第三节。

第一节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第二节重点阐述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第三节则深入剖析旅游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分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从旅游角度看待民俗文化,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与旅游的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分类及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讲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分析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3)探讨旅游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分类2.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3. 旅游与民俗文化的互动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举例说明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旅游与民俗文化互动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

其特点有: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地域性强等。

(2)例如:四川的川剧、广东的粤剧、江苏的昆曲等。

(3)旅游与民俗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旅游可以传播和弘扬民俗文化,同时民俗文化也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旅游文化》 教案 第六单元中国礼俗文化教案(1)

《中国旅游文化》 教案 第六单元中国礼俗文化教案(1)
布置学生阅读主题一,了解礼俗的起源,教师讲解礼俗的特点。
布置学生阅读主题二,古代礼仪文化内容,教师讲解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区别。并提问学生古代礼仪的主要内容,礼仪的作用。教师讲解现代社会对传统礼仪的传承,现代社会学习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布置学生阅读主题三,人生四礼,了解诞生礼、成年礼、结婚礼和丧葬礼四个人生四阶段的主要礼仪内容,教师进行指导。对难点成年礼进行讲解。
布置学生阅读主题六,中国姓氏称谓,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我国的姓氏称谓有一定的了解根底,但系统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尚属首次,因而本局部内容需教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提问的形式进行。同时,教师结合现代交往礼仪的内容,教导学生如何在与人交往中恰当的称谓表达。
布置学生阅读主题七,中国古代的崇拜和禁忌。对于本主题内容,学生比拟有兴趣,教师联系中外神话故事及外国禁忌和崇拜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比照教学。
附件1:教案例如〔新〕
教案
章〔节〕/模块
第六单元
内容
中国礼俗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概念及文化内涵。
2、要求学生了解人生四个重要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主要礼俗。
3、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节庆礼俗。
4、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崇拜和禁忌。
教学重点、难点பைடு நூலகம்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各种传统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试卷测试形式考察本章学习学生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仅仅以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本章节以模块学习的形式进行,第个模块均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以PPT的形式进行材料总结汇报,教师针对学生所做内容进行点评和必要的补充,这样学生感觉确实学有所得,并能表达每个人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送。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

详细内容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认识各地特色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详细解读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二、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三、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四、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针对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2. 答案:(1)答案要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2)答案要点:民俗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

(3)答案要点:加强立法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合理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俗文化现象,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的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各地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活动。

重点分析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特色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教学重点:主要节日的习俗、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俗文化。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六章内容,分析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活动。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及地域差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其他节日的习俗,并分析其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旅游民俗文化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民间艺术:剪纸、泥塑、戏曲等民间体育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等3. 地域差异:南方与北方的春节习俗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春节的起源及主要习俗。

(2)分析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3)举例说明民间艺术在旅游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地域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活动。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深度及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地域差异的理解和实地考察的开展。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

民俗文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俗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的节日民俗3.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4.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 身边的民俗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节日民俗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身边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民俗文化相关书籍、资料。

2. 课件:民俗文化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剪纸、风筝等民间艺术制作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掌握。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剪纸、制作风筝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感想,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的节日民俗3. 第三课时:分析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4. 第四课时:探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 第五课时:调查身边的民俗文化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节日民俗,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身边的民俗文化。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俗文化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节日民俗和民间艺术,让学生深入理解民俗文化。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身边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精神。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我国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庆习俗起源和演变、民间艺术种类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我国饮食文化地域特色、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民俗文化。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节庆习俗起源、演变和地域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我国各地特色饮食,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某一种民间艺术特点和传承现状。

作业答案:1. 答案示例:我国剪纸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寓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

传承现状:面临失传,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南方饮食文化:口味清淡,注重食材原汁原味;北方饮食文化:口味较重,喜欢用调料提升口感。

实例:南方代表菜肴——白切鸡;北方代表菜肴——红烧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俗文化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讲解节庆习俗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傣族传统民族服饰
傣族传统民族服饰
傣 族 传 统 民 族 服 饰
苗族传统服饰
苗族传统服饰
苗族传统服饰
维 吾 尔 族 传 统 服 饰
维 吾 尔 族 传 统 服 饰
朝 鲜 族 传 统 服 饰
朝 鲜 族 传 统 服 饰
节 日 活 动
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 藏族: 藏历年、旺果节、 藏历年、旺果节、雪顿节
蒙古族: 那达慕、 蒙古族: 那达慕、敖包会 壮族: 壮族: 回族: 回族: 傣族: 傣族: 社日、壮年、 社日、壮年、歌圩节 开斋节、 开斋节、
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 古尔邦节 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 民族共同的节日,通常把这一节日汉译为“宰牲节” 民族共同的节日,通常把这一节日汉译为“宰牲节”。 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 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 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 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 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 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 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 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广场上都要 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 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 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此外,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彝族、 此外,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彝族、白族的 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赶秋” 三月三” 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赶秋”、“三月三”、 藏族的浴佛节、雪顿节、黎族三月街、傈僳族“ 藏族的浴佛节、雪顿节、黎族三月街、傈僳族“刀杆 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壮族节日有 “三月三”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三月三” 歌节等 。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学习内容与活动设 计:
学习内容: 1、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2、中国古典园林的抑景手段 活动设计:
以图片展示各种园 林,让学生讨 论不同的园林 各有什么特色 、有哪些组成 部分,通过 讨论展开新课内容。
教学仪器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研室主任签名
累计课时
2 课时
byd 白洋淀旅游攻略
byd 白洋淀旅游攻略
不知李杜”) 江南三大奇石:玉玲珑(上海豫园)、冠云峰(苏州留园)、绉云峰(杭
州竹素园) 2、理水 理水之法:掩、隔、破 例:杭州西湖就是分隔十分得体的典范。白堤和苏堤把西湖隔成外湖、西里湖、 北里湖、岳湖、小南湖和湖西湿地等部分,湖中又有三个岛屿点缀。 3、植物 选择植物标准:姿美、色美 、味香。 季节与植物: 春天:玉兰 、牡丹 夏天:荷花 、紫薇 秋天:桂花 、菊花 、枫叶 冬天:天竺 、腊梅 植物的象征意义: 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刚直、清高、虚心。 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 莲花——清洁无暇;洁身自好 兰花——幽居隐士 石榴——子孙满堂 玉兰 、牡丹、桂花——荣华富贵 紫薇——高官厚禄 梅——坚定、孤高 4、动物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 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 万计。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讲解法、现场交流分析法
教学内容与组织实施过程:
一、皇家园林
1、 北京颐和园
2、 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
二、私家园林
1、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宋代):未入园林先成景,复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体现等级制度的功能
5.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三、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古代:讲究装饰和等级 2.近现代:变革(吸收与淘汰)
3.解放后:统一趋势出现 4.改革开放以来:新式服装增多
作业
布置
1.怎样理解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2.简述我国的主要民俗节日?
课后
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民俗中的礼仪民俗、节日民俗和服饰民俗及礼仪民俗中的婚姻民俗。这些民俗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
二、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民俗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元宵,又是传统观灯节。
3.清明节 亦称踏青节。民俗活动主要扫墓、祭祖、春游(踏青)等活动。
4.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俗称“端午节”。
5.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仲秋节,俗称“八月半”。
其它日常礼节:介绍礼节、称礼节
四、少数民族人生仪礼民俗简介
1.诞生礼 2.成年礼
3.丧葬习俗的主要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天葬 悬棺葬 衣冠葬
五、少数民族社会交往礼仪简介
藏族 蒙古族 壮族 回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藏族礼仪 回族礼仪
第三节 岁时节日民俗
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6.重阳节
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 藏历年、旺果节、雪顿节
蒙古族: 那达慕、敖包会
壮族: 社日、壮年、歌圩节
回族: 开斋节、古尔邦节
傣族: 泼水节
第四节、婚姻民俗
一、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二、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1.抢婚2.不落夫家婚3.服役婚4.转房婚5.招养婚6.冥婚
三、少数民族婚姻民俗简介
第五节、服饰民俗
三、民俗的功能
历史功能\教化功能\娱乐功能\规范功能
四、民俗与旅游
(一)民俗与旅游关系的积极方面
(二)民俗与旅游关系的消极方面
民俗文化仪式化、庸俗化
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统道德观念遭到质疑
第二节 礼仪民俗
一、礼仪民俗概述
二、人生仪礼民俗
三、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基本形式:跪拜礼 拱手礼 作揖礼 握手礼 鞠躬礼 招手礼 哭奠礼
题 目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学时
2
教学目标
与要求
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功能;正确认识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掌握礼仪民俗文化和节日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服饰民俗文化和婚姻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
重 点
民俗的定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节日民俗文化和礼仪民俗文化
难 点
礼仪民俗文化和节日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第六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一节 民俗概述
一、民俗概况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即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
(二)民俗的分类
二、民俗的特征
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群体性
一、服饰民俗的概念
(一)服饰民俗的定义
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在衣着穿戴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习惯和文化理念。
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文化发展史。
(二)服饰民俗的分类
1.服饰2.饰物3.体饰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中国人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