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使其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者拟就当前大学生心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8-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 1号)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这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普及,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管理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很多高校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认真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抓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规章制度、开展咨询与教育活动等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大学生心理管

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大学生心理管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关注这些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管理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心理管理的必要性

心理因素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体验则阻碍个人潜能的发挥,束缚人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管理者管理才能的发挥。心理管理是管理者遵循事物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保持良好心态,以实现共同目标而实施的

管理。大学生的心理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或静态管理,是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和把握,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及其方法,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最

大潜能的过程。实施大学生心理管理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让大学生学会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二是消除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

三是通过组织干预,解决或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低水平操作,缺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管理者只注重下达任务、一般号召、满足物欲等这种低水平的操作,缺少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发展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

点及规律认识不够和研究不深入。

2、重外在管理,忽视大学生心理的自我管理

从现实看,众多管理者在具体实践中忽视对大学生心理自我管

理的重要性认识和具体操作,心理管理工作还仅仅停留在收发上级文件,制定规划,应付检查,开展传统活动等外在管理上。组织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走走形式或应付交差,未能真正调动广大青年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内在积极性,缺少一种有效的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激励机制。

3、心理教育资源分散,缺乏协作与交流

在开展心理健康的科学研究、资源配置、教育教学、咨询服务、文化活动、普查筛选、危机干预和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各高校还是沿循传统那种“单干户”式的工作格局,各自孤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与兄弟院校

的业务合作或科研与学术交流甚少,即使在同一所高校,校医院、团委、学生处、健康咨询中心等机构还是各自为阵,缺少有效的支持与配合。

4、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管理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隶属关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各专业人员数量偏少,兼职人员水平较低,队伍不稳定,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5、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文化氛围稀薄

高校扩招以来,很多大学文化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大学生日益增

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学生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闲场地,使得

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贫乏和心理空虚。

另外一方面,西方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不良价值取向强烈冲击

大学这堵无形的围墙,这样一来造成了大学自身文化氛围不浓,大

学学生的审美和自我实现等成长性需要无法满足、负性情绪难以升华、潜能很难充分开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学生整体素质很难协调发展。这些为大学生心理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和困难。

三、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管理与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高管理者心理素质,加大对心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心理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让被管理者通过管理者的言行表现感受到管理者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充实的能力,而不是只看管理者的言语多么动听、宣言多么精彩。

管理者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心智素质不可缺少。必要的管理学、心理学知识、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凝聚力、创新能力等等都是必须具备的。此外,对从事学生心理管理的干部、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学生处工作人员、宿管人员、学生心理委员,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一般的普及性培训,不断提高其发现、鉴别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技能技巧。各高校要从改善队伍的学科结构的角度出发,适当引进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卫生学等专业人才。

有条件的高校要逐步尝试通过科学、严谨、慎重的方法,对拟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查,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特别是教师法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2、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调查研究

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比如:新生入学,就可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另外,还必须从国际国内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注意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重大影响)、高校周边环境以及高校教育自身等视角出发广泛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3、以学生生为本,把握大学生需要的特点

人要认识自身,就要了解人的本性,认识人的心理特点。人的生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不停地探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说,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自觉性,创造适度的自由发展空间,帮助大学生充分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大学生心理管理的重要一点。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