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文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对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英译I'm in the evening feeling depressed, then drov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Kyoto Changan Yueyou yuan. I saw thesun emits charming sunset, but all this beauty will be fleeting, will soon be the night enveloped by.注释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原文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登乐游原》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登乐游原》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1《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
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
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登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登乐游原翻译及赏析《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前言】《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2024年《登乐游原》赏析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把:拿着。
一麾(huī):旌旗。
江海去:吴兴在长江以南,东南近海,故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登乐游原》赏析2
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进士, 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宣歙观察使幕。文宗朝任左补阙,转膳部、 比部员外郎。武宗时出任黄、池、睦三州 刺史。宣宗时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又出为湖州刺史,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其为诗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 擅长近体,绝句尤为出色。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诗。
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座游览胜地,地势较高,便于观赏风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色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心情不畅,驾车前往古原散心的场景。
这里的“古原”即指乐游原。
诗人此时登上乐游原,或许是想借欣赏风景来排解内心的郁闷。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夕阳美景。
夕阳映照下的景色千变万化,壮丽无比。
然而,这美好的景色终究会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失。
这里的“只是近黄昏”意味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同时,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光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总之,《登乐游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意味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感悟,展现了夕阳美景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乐游原》赏析思想感情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唐诗三百首】《登乐游原》赏析
【唐诗三百首】《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呼吸困难,驱车尼里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荣登乐游原,心想把苦恼收编。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较长时间。
赏析这首诗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解“意呼吸困难”的情怀而荣登乐游原时,看见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寸心感叹。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穷不好,只是将近黄昏”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衬,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衰败之美感,家国迷失之苦,身世迟暮之忧,一起锻造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穷不好”就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切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回,转回至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就是诗人无力说服美好事物所收到HANDBOOKS的感叹。
这两句就是浅不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色之所以如此妩媚,正是因为在吻合黄昏之时才变得无穷幸福。
这近似于格言式的感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指出夕阳就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慨;也有人指出此为诗人爱好生命、执著人间而心光不攻灭,就是积极主动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就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播发,也就是对时代所收到的感慨。
诗人李商隐借由当时唐帝国的暂经济繁荣,预料到社会的轻微危机,而借此抒写一下内心的无奈体会。
这两句诗所蕴藏的灵秀而精细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为提及,并且借予至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衍生、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小消极为积极主动,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李商隐诗词《登乐游原》的诗意赏析
李商隐诗词《登乐游原》的诗意赏析李商隐诗词《登乐游原》的诗意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本秦时宜春苑,西汉时宣帝建乐游苑于此,故名。
唐时在长安城内,为士女节日游赏胜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东北。
向晚:傍晚。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
赏: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
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玉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了吧。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1】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2】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诗中无僻词冷典,似乎人人都可通解。
其实不然,历来向有两种解说,一种将理解的重心放在“只是近黄昏”上,缘此而认为“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杨诚斋语)“以末句收是‘向晚’意,有身世迟暮之感。
”(《诗法易简录》):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总之,都认为“美景不常”。
惟有今人周汝昌先生将重心放在第三句上,他不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人惊叹和陶醉!“(《诗词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84页)周先生将此文付诸《唐诗鉴赏辞典》,见辞典1136页。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1] ,驱车登古原 [2]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好。
适:惬意舒适。
[2]古原:指乐游原。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解读】乐(lè)游原:即乐游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本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修乐游庙,因以为名。
关于此诗,历来评论者解“只是”二字为“怎奈”、“但是”、“只不过”,以为此诗表达的是一种感慨时光流逝的感情,并以李商隐同题七绝为证:“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赏析【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赏析】玉溪诗人(即李商隐),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登乐游原》原文及译文
《登乐游原》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乐游原》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乐游原》原文: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登乐游原》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
如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登乐游原》全文赏析
《登乐游原》全文赏析《登乐游原》全文赏析《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接下来,店铺为您介绍了《登乐游原》全文赏析,赶紧来看看吧!【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评析】玉溪诗人(即李商隐),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文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对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英译I'm in the evening feeling depressed, then drov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Kyoto Changan Yueyou yuan. I saw thesun emits charming sunset, but all this beauty will be fleeting, will soon be the night enveloped by.注释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
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玉谿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谿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谿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谿,又何莫不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
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
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
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
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
玉谿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大约此二语乃玉谿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
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谿之诗心句意乎。
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
愿共探讨,
以期近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