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词语与成语

词语与成语

成语和词语有什么区别
词语的定义:文辞;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区别在于词语适用范围更广,成语只有特定句子才能用。

1、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2、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成语的定义如下:“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显然这个定义是非常宽泛的,以致于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界定一个短句究竟是不是成语。

成语和四字格有什么区别

成语和四字格有什么区别

成语和四字格有什么区别四字词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常用词。

四字词语是指广义的概念,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

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

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最正确答案所谓成语是言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言语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闻。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局部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缺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一般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一般词组比拟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是什么词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词语呢,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它比较简单、直白,往往就是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或者事物。

比如说“树”这个词语,很直接地就指向了那种有树干、树枝、树叶的植物。

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词语。

像我们说“我今天吃了饭”,这里面的“我”“今天”“吃”“饭”都是词语,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表达。

词语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只要是能够表达一个基本的语义内容的,都可以叫做词语。

成语就不一样啦。

成语是一种很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它一般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当然也有其他字数的,不过比较少。

成语往往是从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文化传统中来的。

就像“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它背后是有一个故事的。

说有个人在船上把剑掉下去了,却在船上刻个记号,等船停了才去找剑,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

这个成语现在就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拘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人。

成语的表达效果非常强烈,用一个成语就能把很复杂的意思给表达出来。

从形式上看,词语很简洁明了,结构比较简单。

而成语就像是一个压缩包,它把很多的意思、故事都压缩在那几个字里面了。

比如说“高兴”这个词语,就是简单地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

但“兴高采烈”这个成语,不仅表达高兴,而且还描绘出那种非常兴奋、充满活力的状态。

从使用的频率上看,词语在日常对话中无处不在,因为它简单方便。

而成语呢,在正式的书面表达或者比较文雅的口语表达中用得更多。

比如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如果能用几个合适的成语,那文章就会显得很有文采。

不过在日常的闲聊中,要是总是说成语,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装腔作势呢。

总之,词语和成语都有它们自己的特点和用处。

词语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基础,成语则是汉语文化中的瑰宝,它们共同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导读:本文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四字词语和成语是不是相同

四字词语和成语是不是相同

四字词语和成语是不是相同魑魅魍魉:成语发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 成语释义: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成语名称:抽抽搭搭成语发音:chōu chōu dā dā 成语释义:形容抵声哭泣.成语名称:泾浊渭清成语发音:jīng zhuó wèi qīng 成语释义:泾水浊,渭水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成语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成语名称:惺惺惜惺惺成语发音:xīng xīng xīxīng xīng 成语释义: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成语示例:古人有言:,好汉惜好汉.”量这一个泼男女……终何作用!众豪杰且请宽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成语名称:汹涌澎湃成语发音: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成语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成语示例: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成语名称:源清流洁成语发音:yuán qīng liú jié 成语释义: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成语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成语示例:,本盛末荣.(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成语名称:宜室宜家成语发音:yí shì yí jiā 成语释义: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成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成语示例:有风有化,.(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成语名称:悠悠忽忽成语发音:yōu yōuhū hū 成语释义: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以下不算成语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 喳喳嘈嘈浊泾清渭喋喋叨叨唧唧喳喳叽叽喳喳唠唠叨叨。

四次四字成语有什么意思吗

四次四字成语有什么意思吗

四次四字成语有什么意思吗“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在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表达意义的整体性等方面不同。

1、概念意义不同:四字成语就是成语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成语多为四字,也存有三字、五字、七字的成语),成语就是中国汉字语言中的定性的一种存有特定特色的词。

四字词语是词语中词组的一种,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2、结构形式相同:四字成语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一般成语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结构说法,不能随意更改。

四字词语就是由语素共同组成的词,其没紧固的形式建议,其格式也就是多种多样。

在采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同的须要展开修改,3、表达意义的整体性不同四字成语在意义上具备整体性。

其意义并不是直观的成分形成展开共振,而是展开了进一步的拓展出来特定的意义。

四字词语往往只是字面意思,可以拆开使用,整体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没有更深一步概括。

有关“鱼”的成语【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待人,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亲密。

(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惠。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

(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任真货。

【鱼米之乡】指紧邻水边的富饶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行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被拘捕出狱。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以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难有关“鸟”的成语【一石二鸟】比喻搞一件事赢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胆怯的样子,惹人羡慕。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

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属于家。

区分成语和四字词语的方法

区分成语和四字词语的方法

区分成语和四字词语的方法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存有古书上的成句,也存有从古人文章中放大而变成的词组,除了源自人民口里常说道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认知,有些从字面上就难于认知,特别就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似,但是也有所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习用语和谚语就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于书面,属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就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存有一定的原文。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

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

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11.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

指经验不多。

2.横槊赋诗:槊:长矛;赋:吟。

横着长矛而赋诗。

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3.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4.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5.唇枪舌战:舌如剑,唇象枪。

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6.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

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7.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8.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9.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0.奇谈怪论: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

11.弥天大谎:弥天:满天。

形容天大的谎话。

12.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13.水泄不通:泄:排泄。

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

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14.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5.得天独厚:天:天然,自然;厚:优厚。

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16.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7.入不敷出:敷:够,足。

收入不够支出。

18.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19.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0.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

感到像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21.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

成语和四字成语的意思

成语和四字成语的意思

成语和四字成语的意思“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在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表达意义的整体性等方面不同。

1、概念意义不同:四字成语是成语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七字的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中的定性的一种有特殊特色的词。

四字词语是词语中词组的一种,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2、结构形式不同:四字成语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一般成语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结构说法,不能随意更改。

四字词语是由语素组成的词,其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其格式也是多种多样。

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更改,3、表达意义的整体性不同四字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其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成分构成进行叠加,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特殊的意义。

四字词语往往只是字面意思,可以拆开使用,整体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没有更深一步概括。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中文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一、定义
1.中文成语:指简短而可归纳为一句的汉语结构,它是含有艺术文化、历史信息的语言精华,表现形式具体而翔实,强调思想的紧密,含义深沉精辟。

2.四字词语:是指除了代表一种共有的概念或意向的短句外,具有典型的语法成分的句子,通常由口语特有的语义结构及感情色彩所组成。

二、特点
1.中文成语:文字多,涵盖广,由具体内容引申归纳之后,即可概括为一句;句式偏褒,语句突出建设性、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较精练,表达比较明确。

2.四字词语:词少,提示性强,其形成有模糊性,且含有比较明显的民俗文化内涵,即使一句四字词语和长句相比,含义及含蓄性也是等价的;句式偏贬,突出谴责和否定的思想内容,表达多有晦涩不明。

三、用法
1.中文成语:一般用在文章中,作为表达,作为提示,作为结尾;也可以单独使用,表达完整的思想,造成深远的影响。

2.四字词语:一般用来用作俗语,表达内心的情绪,表达一些口头上的大意,亦可单独使用,表达较具体而浓重的思想。

以上就是中文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四字词语一定是成语吗

四字词语一定是成语吗

四字词语一定是成语吗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相同:科学术语就是则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则表示通常概念的。

比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就是由几个字共同组成的紧固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

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

例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相同:歇后语就是一种紧固的句子,一定必须由两部分形成,前一部分就是用事物并作比喻,后一部分从负面并作表明。

小论文范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小论文范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小论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小论文范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的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导读: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的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

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

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

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

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

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

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先甜后苦。

"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

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

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

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

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

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

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

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

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

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

"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

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

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

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

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

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

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小论文范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1.成语和四字词语2.四字词语和四字成语3.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4.abcd式的数字词语和四字成语5.动物词语四字成语6.词语大全四字成语7.词语大全四字成语8.带海的词语四字成语上文是关于小论文:《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