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们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
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
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8+4+8+4=24(厘米)!”“8+4+8+4=24(厘米)!”……师:“谁有更好的方法?师:“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
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那么能不能利用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用其他算式来表示。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教学目标《表内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题速度,为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乘法口诀表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要掌握1-9的乘法口诀表,并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
2. 表内乘法的综合运用: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计算。
3. 乘法的运算法则:学生要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够应用这些法则解决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乘法口诀表,巩固基础知识。
3.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表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乘法口诀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拓展与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5.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巧,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整理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法,将乘法口诀表的应用融入到生活实际情景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思考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注重实际运用:在学习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了解乘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学历单”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学历单”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为新课改的核心原则之一,生本原则强调围绕“生”来开展教学,即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及方式等都需要围绕“生需”和“学情”,尽可能地满足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等主观学习需求[1]。
然而,以往小学低年级段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反复性”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使许多学生失去了计算兴趣,导致数学计算能力最终也无法顺利提高。
而“学历单”可以真正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是助力学生数学计算水平提高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强化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历单”的概念与特征“学历单”实际上就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基于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采取导学的手段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角色,协同学生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2]。
对“学历单”而言,其本身涵盖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与学习评价三大要素。
在基于“学历单”的学习目标支持下,学生在导学下完成自主学习活动,之后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开展学习评价,通过自我检测的方式来及时查漏补缺。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学习经历进行充分体验和感受,真正贯彻落实了学有所得这一目标。
对“学历单”而言,其特征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生本性。
“学历单”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高效开展有很大帮助。
二是高效性。
在“学历单”支持下,教师退居“幕后”,不再主导课堂、主导学生学习思路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引导与支持学生自学性学习,这样不会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全面性。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学历单”不是面向于某个教学过程或阶段,而是一种系统性学习方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保证了“学历单”可以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
其四,灵活性。
在“学历单”支持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也可以设计质量更高的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案,整体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灵活性特征都更加突出。
二年级下《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数学计算》教学反思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以下是对这些教学策略的反思和总结:1.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教学的初期,我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通过讲解示范和练,我帮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我鼓励学生多加练,掌握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
因此,我制定了个性化的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来安排不同的课堂活动和练内容。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计算教学为了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我经常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的同时,我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4.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除了教授基本的计算技能,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和开展数学游戏等活动,我帮助学生发展出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反复巩固和复为了确保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我采取了反复巩固和复的措施。
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布置一些练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复。
同时,我定期进行小测验和综合测试,帮助学生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实施,我观察到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仍然有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我会继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这学期的《数学计算》教学反思,我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进行反复巩固和复习,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缺乏实际操作: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多以书本上的题目为主,缺乏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兴趣不高。
2.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以机械的计算和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
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3.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往往以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来进行,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受到限制。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
1.引入实际生活应用:通过将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
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入游戏化教学的元素,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数学计算活动和
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个性化教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水平,采取差异化
教学策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互
动教学软件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5.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
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改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个性化教学,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师也需要不
断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探究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推理、引申等各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而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半模式思维阶段,很难将抽象的概念理解为可视化的图形。
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1.重视直观教学法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或板书展示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更好地掌握概念,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
2.注重练习技能大量的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的确保。
应当在课堂上注重练习技能,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计算方法和套路。
3.鼓励分解问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会觉得一些问题过于难以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问题分解,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并增强学习动力。
二、创设教学环境的教学策略1.创建优秀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育环境可以引导学生用新的方式思考问题,通过多种引入,增强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应当非常注重课堂布置,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2.充分运用学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具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观察、摸索、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数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实践,通过实验体验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应用,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注重启发式教育的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式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教育非常注重抛出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摸索的方式获取专业技能。
2.让学生发现规律通过例题提示学生去发现规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机是设计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探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小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积极面对学习的挑战,并愉快地度过自己的小学时光。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
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
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下面,就结合自已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积、商的变化规律,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
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有意识地估算教学。
在当前,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
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不然,计算有误。
三、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估算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键语 句 、 关键 字词 , 即 寻 找 题 目的 “ 题眼 ” 来掌 握题 中
讲 的是 一 件 什 么 事 ?经 过 怎 样 ?结 果 如何 ?教 师 要 引 导学生领会所创设的现实应用性情境 . 理 解 题 目 中的
条件与问题 , 初步从整体上把握其数量关系。
通过 对人教版教材 的整体解读 , 我们 了解到 “ 两
步计 算 解 决 问 题 ” 处 在 以下 几个 阶段 : ( 见表 )
( 二) 源 于 困 境 的 透视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每 个 阶段 解 决 的 重 点 是 不 一 样
阶段 二 年 级 解 决 问 题 的 内容
算 解 决 问题 ” 究竟该怎样教 , 在 教学 “ 两 步 计 算 解 决 问
一Leabharlann 的. 因此 , 在 具 体 的 实 践 教 学 中 出 现 了 以 上 提 到 的 问
题. 究其原因 , 主要 有 以下 几 点 :
1 .课 改 已 经 多 年 .老 师 中 研 究 解 决 问题 教 学 的 也有很多 , 但在实 践中 , 我 们 发 现 很 多 老 师 往 往 削 弱 “ 两 步计 算 解 决 问 题 ” 教学 . 使得 “ 解 决 问题 ” 仿 佛 成 为 其 他 教 学 内 容 的辅 助 练 习形 式 , 或者 说 是 其他 内容 练 习时 捎 带 着 解决 的 问题 。
原先争先恐后的小手, 慢 慢 的偃 旗 息 鼓 了 。
一
、
思考 : “ 两步 计算 解 决 问题 ” 难 的本 源
剖 析
( 一) 来 自教 材 的梳 理
题材开放 , 经 常 以 图画 、 对话 、 表 格 等 形 式 呈 现 实 际 问 题 的生活原型 , 但 部分学生理解 时会多义 , 由此 影 响 学 生 解 题 时 的 策 略选 择 。 面对 这 些 问 题 ,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 “ 两 步 计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数的运算》教学反思1在进行“数与运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然后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5大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最后进行练习。
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题目,通过学生的解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对运算定律本质的理解。
部分学生能进行简便计算,但不能正确说出使用的是哪一条运算定律。
尤其是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互相混淆,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乘法分配律本质的理解。
如(4×40)×25,很多学生将它与(4+40)×25混为一谈。
2、缺乏对运算顺序及简算依据的整体把握。
在小学阶段,如27+73 ,25×4一类的题目被反复操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类似的数据形成了“条件反射”。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凑整的“条件反射”会让学生只关注数据特点,而不从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来考虑。
比如,在25×4÷25×4中,“25×4”给了学生很大的.刺激,他们忽视了整体的运算顺序,把注意力集中在凑整上。
3、缺乏简算意识。
简便计算能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充分的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习惯做“标准”是简便计算题,在遇到需要“转个弯”才能简算的题目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力与创造条件简算的意识,如5/12×7/16+7 /12×11/16大多学生认为不能简算。
还有的学生在式题中能主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受数量关系的影响,不能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2本人通过对《数的运算》的复习,有好大一部分的学生对数的运算定律已记得不太牢固了。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个别学生竟然忘了加法的结合定律。
当时我真是有一股怨气,可怨谁呢?学生、学生的父母、还是以前教他们的老师?数的运算教学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
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谈“运算教学”的整体性
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谈“运算教学”的整体性摘要:数的意义是运算的基础,数的运算是对数的意义的再解读,为我们进一步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对数与运算这一主题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具体。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对“数与运算”这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准知识的“关键点”,确定重要的课例,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形成一些整体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运算一致性;数学活动经验结构化;核心素养前言:按照2022版课标,数学的本质以及数与运算一致性的高度和核心素养高度来理解,我们幼儿园学的这点数学就是皮毛了。
在此背景下,笔者引领老师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开展了课例研究,以此推动这一内容领域教学的改革。
一、导入环节建议从四位老师的课来看,都能依据教材主情境图创设真实情境。
或从复习引入,或以主情境图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建议:1.用五句话引领学生学习,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五句话即“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回答诸如“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你借助以前的学习经验试着算一算”。
这五句话中,前两句旨在落实“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通过观察,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四句话旨在落实“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学生通过对获取到的信息和对应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解决问题的初步模型,列出算式,并思考这样列式的道理,培养初步的推理意识。
第五句话旨在落实“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一核心素养2.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每种运算的价值,及各种运算之间的相互联系。
(1)估算估算教学的价值在于可以确定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有两种结果:把145看作100,这个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145四舍五入到百位,把12看作10,估算的结果为1000;也可以把145看作150,这个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145四舍五入到十位,把12看作10,估算的结果为1500。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
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垫江县新民小学校殷相民(通讯地址:垫江县新民小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8303 )义务教育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人以全新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方向和创新之处,是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在新课标下,笔者就新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近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展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或经历过的,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也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新教材第一册中“快乐的一天”,在进入儿童乐园清点人数时“我排第几”,“我前面2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及玩乐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引言
一、认识计算能力的概念
计算是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时期,计算能
力的培养将对学生日后数学学习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计算能力是指学
生在数字的认识、数字的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1.游戏化教学
2.渐进式教学
3.实践中培养
计算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将计算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去,如购物、游戏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基础差异大
2.学习动机不足
3.计算技巧的掌握
结论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游戏化教学、渐进
式教学和实践中培养等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面对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动机不足和计算技巧的
掌握等问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本课题自2014年11月份开题以来,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要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历经两年艰辛,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效,现将课题研究情况作如下汇报:一、我们的思考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
XXX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肩发展的阶段。
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材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好时期。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通过实践研究,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教学内容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具有敏感、主动的“数形结合”意识,能够根据需要去发现数学问题中的“数”与“形”,并且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相关问题。
”的研究目标。
二、我们的研究历程有了XXX的认识,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肯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针、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课例实践,扎扎实实地展开了课题的各项研究活动,使课题有序、扎实地展开起来,基本做到了课题研究的常态化。
1、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议,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在接到教育厅课题立项通知的一个星期内,课题组负责人与成员多次交流了“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的研究方案、计划等方面的意见,共同起草了“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等草案,于2014年11月21日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修改并通过了开题报告、计划、方案等草案,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分工、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步骤,明确各阶段的研究重点。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深思的一个课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教材,找到教学基点教材是集学科知识与教学理念为一体的,是师生得以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但是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有时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区的学生,为此很多专家、教师都在倡导灵活运用教材,鼓励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编或再创造。
1、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隐含着编者的意图,特别是教材中的主题图,更是明确地贯穿着整个知识点的脉络。
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为什么要用这个例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一)》中,教材编排了一个上船情景,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00以内),这部分内容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材的[例1]中安排了“23+31”、“32+39”两道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口算,掌握口算的方法,感受两个算式的不同(一个是进位加法,另一个是不进位的加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计算时对进位加法引起注意。
只有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上主题图、例题和习题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挖掘它们的内在价值,发挥它们的作用。
2、拓展教材的“空白资源”有时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不能划等号,作为教师,要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恰当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可以达到填补教材中的“空白资源”的作用。
在口算加、减法教学后的练习十九第3题中,教材编排是让学生选择两种学习用具,并算一算要多少钱。
我将这题改了一下,要求学生估计如果小朋友带了100元钱能买哪两种用具?这下课堂活了起来,学生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收音机和闹钟只要七十几元就够了,有的说不能买收音机与书包,因为超过100元了。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研究摘要:小学生低年级段,刚刚走入义务教育,此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尤为关键。
小学生学习事物喜欢凭借自身喜好,如能在一开始就获得对数学学习的好感,必能未来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现状,提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引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超越传统课堂束缚,使学生置身于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从整体过程习得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使其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情况,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技巧为教学目标,开展低年级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首先是忽略学生身心特点。
部分教师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身心特点认识不足,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成果。
其次是忽略学习习惯培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其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必须由教师引导督促,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是教学活动脱离学生实际。
部分教师组织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采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或事例,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影响教学活动效果。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策略(一)重视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尽可能贴合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来,才能取得学习成果。
经过笔者学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如下:首先,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不成熟,学习事物时更加偏向于使用视觉接收信息,经常忽略来自语言方面的刺激[1]。
其次,小学低年级学生受自身情绪波动影响大,学习事物也更加偏向自身喜好,对于讨厌的事物会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最后,小学生非常喜欢新奇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但比较抵触重复学习之前学习过的内容。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
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难点内容,要采取化难为易、分步突破的策略。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如何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
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任务和成员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教材分析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1.用100米篱笆,在空地上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并对实践中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得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
2.用100米篱笆,利用一堵足够长的墙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
在实践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
最后,借助多媒体资源的直观性特点进行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探究中,经历动手实践、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推理的实践活动过程,探索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
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1.认识到运用图表分析法收集信息、探索规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学会“问题——实践探索-——解释——再实践、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数与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需要持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以期在数与计算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回顾数与计算教学的经验在数与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数和计算的内在联系,将数与计算的概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与计算的本质。
教师要注重数与计算的动手实践,通过实际物品、图形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感知数与计算的规律,从而加深对数与计算的理解。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巩固数与计算的知识,例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与计算的知识。
数与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数与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要积极开展数与计算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数学建模、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与计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数与计算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创新,以期提高数与计算教学的效果。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和开发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数与计算教育软件、教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们可以开展课程设计的创新,例如增加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研究课程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与计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开展数与计算教学的课堂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元化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
我们还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数与计算教学水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数与计算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究,使教师在数与计算教学中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数与计算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数与计算教学的水平。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的思考与实践作者:朱冬梅陈怡农来源:《教育界》2024年第12期【摘要】开展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的研究是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路径。
文章结合实践研究,阐述运算教学评价的价值和内涵逻辑,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运算教学评价的进阶策略,以期有效突破评价的重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学习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课堂评价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运算教学一直占据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半壁江山”。
运算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育人导向作用,是运算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研究尤为重要,是实现知识教学向素养教学转变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模式。
笔者从认识视角、教学逻辑、进阶策略三方面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课堂评价。
一、梳理与整合: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的认识视角要想认识运算教学课堂评价,应充分考虑运算的本质内涵,有效结合运算教学的典型特征,具体实施教学评价,形成运算教学课堂评价的整体结构。
(一)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应体现单元结构化特征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应体现单元结构化的特征,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整合,构建整体结构和体系。
单元结构化视域下的运算教学,是基于学生对数学运算核心概念的需求,对教材内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优化与重组,推动整体教学的教学方式[1]。
比如,对于运算律内容,苏教版教材是以运算形式为线索,先安排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再安排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其他教材版本如北师大版是以运算律为线索,先安排交换律的内容,再依次安排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研究完加法交换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疑问:加法有这样的运算定律,那乘法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运算规律?此时教师安排探究活动,学生容易通过迁移所学知识学习乘法交换律,这样的学习顺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由此,对于运算律这一内容,教师应以整体思维进行单元序列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从计算教学的前后脉络来看,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基础,其中形成的很多数学思想、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将一直沿用到中高年级,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中。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比重最大,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好。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进行了定位: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一、联系生活经验,使计算教学与问题情境结合
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新颖、有趣、好玩的事物。
教师通常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选择富有趣味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呈现方式上追求生动活泼,如表演、游戏、比赛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寓教于乐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呈现出活跃的气氛。
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前的教材对混合运算的处理比较枯燥,学生只需照本宣科地练习和熟记,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仍容易混淆,不易掌握。
这种学法是非常机械和抽象的。
新教材的编排把计算教学和日常生
活实践相结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原理。
虽然知识点本身是抽象的,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起来更有依据,学起来有生活实践作为依托,可以不费力地去解释计算顺序原理。
如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二下《买鲜花(混合运算(二))》创设了去花店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
图中康乃馨每束8枝,共24元,每枝玫瑰5元,求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便宜多少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能列出的综合算式为5-24÷8,学生结合这一问题情境,很自然就能理解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了。
学生已经获得了体验知识的感受,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想到这一问题情境,就很容易类推到其他问题情境中。
通过鲜活生动的问题情境,计算题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在生活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热情参与和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更轻松、更乐于接受知识。
二、借助直观模型,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结合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而算法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是计算经验的积累。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算理和算法是有内在联系的。
新课程标准遵循其内在联系,指出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掌握算法。
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得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完全体验。
教学过程中,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应有效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高质量地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下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二下10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章节的教学中,我遵循先理解算理,再总结算法的规律,分别借助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等常用直观模型分别探索算理,从而总结出竖式计算方法。
以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一下《图书馆(进位加法(一))》为例:在探究28+4的算法的过程中,我在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孩子利用手中的学具,使用每一种直观模型——小棒、小方块、计数器、竖式的探究过程,并让学生集体汇报和黑板展示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和所得结果。
之后,在每一种直观模型的操作过程或结果中,询问列式中的2、8、4分别在哪里,结果中的3和2分别在哪里,进位的“1”又在哪里。
通过这样全面、细致的操作和问答,学生借助每一种直观模型进行运算的算理都能理解得准确到位。
学生能够关联竖式中每一个数所对应的直观模型中的含义,因此,书写竖式时不用再死记硬背,不用担忧记不住格式,因为每写一个数,每对齐一个数位都有直观模型作为依据。
这样进行细化教学开始进度会非常慢,尤其是在一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前几课时,一年级小学生的桌面上需要摆小
棒、小方块和计数器三种学具,并且操作任务繁重,让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些难度。
通过慢慢引导孩子进行循序渐进地摸索和练习,鼓励孩子向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孩子就能慢慢变得熟练,接受知识的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对于数较小的运算,最实用和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直观模型是小棒,但随着数的增大,小棒作为一维的直观模型已不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三维的直观模型小方块和更抽象的计数器。
所以,我的想法是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直观模型的时候就让孩子熟悉这三种模型,而不是随着教学的进行当小棒不实用时再突然大力推广使用小方块。
我相信通过我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他们运用直观模型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越来越强,不断通过探索算理的过程强化对算法的认识,应对中高年级的计算学习将会更得心应手。
三、开展课堂讨论,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计算。
因此,在一个班级中,很多孩子的算法不一样,这就产生了算法多样化。
孩子们很乐于当众阐述自己的算法,这就达到了课堂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也重点展示了同一计算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如教材一下《发新书(进位加法(二))》展示了4种19+18的计算方法:
(1)10+10=20,9+8=17,20+17=37;
(2)19+10=29,29+8=37;
(3)20+18=38,38-1=37;
(4)竖式计算方法;
我在教学时,这几种方法孩子们都想到了,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
另外孩子们还想出了两种书上没有提及的计算方法:(5)20+20=40,40-1-2=37;
(6)19+20=39,39-2=37。
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能够很快举一反三,通过别人计算方法的启示,想出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算法,给孩子充分展示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算法多样化满足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提高和收获。
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只呈现多样的算法而不做优化。
在呈现多样的算法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各种算法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在上述例子中,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得出结论:(3)、(5)和(6)都运用了“凑十”的思想;(1)、(2)和(4)思考方法类似,都是个位和十位分别计算。
深入分析得知(3)、(5)和(6)方法对于加数不接近整十数时不好用,有局限性;(1)和(2)适用于口算,书写较繁琐;竖式计算方法(4)书写简洁,同时又易于理解,是笔算的基本方法,是这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方法。
这样进行分析、综合和优化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竖式计算这一重点内容上,
做到了“算法多样化”目标归结为“算法优化”,两者有效结合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郭胜乐.浅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中华少年,2012(9).
[4] 陈丽珊.新课程下的小学计算教学[j].师道·教研,2012(2).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