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之日就是民族复兴之时。

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那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学生向历史上创新人物学习。

我们中学生很多都喜欢学习历史学科,特别是我教历史和生物这两科后的感受较深。

因为历史教学中有他们十分喜欢的历史人物和有许多勇于创新的历史故事。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最根本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优秀民族。

从春秋战国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直到邓小平同志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不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思想。

历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例就是通过勇敢地否定原有的落后因素,然后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例如:北宋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的积弱积贫状况,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对守旧,勇于创新进行变法,挽救北宋统治阶级的统治。

近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反对封建顽固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腐朽、没落、守旧的思想,提出“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的观点,主张维新变法,从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在学习中国历史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大胆创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一国两制”等策略,都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列举史实,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向创新英雄人物们学习。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亲其师而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在给予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生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部创新史 。 要 善于运用历史事实 ,让学生n N置身于创新 的时代激流和氛 围之 中去体 < . i 兴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培养创 新精神 。
史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就历 史课 堂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谈几 点拙 见 :

题, 然后请学生 比毫‘ 变‘ 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你对美国、 ; 台湾
和 中 国 政府 发 表 一 下 自 己的 见 解 。 生 各 抒 己见 , 思 广 益 , 终 得 出 结论 : 学 集 最
的功效 。我们还要不失时机 地对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微 小成绩予以肯定 、 表扬 , 鼓励学生 不断进 步, 培养其积极进 取的精神 , 同时与他们共 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从而
首的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并没有完全照搬 苏联的模式, 而是走 自己的路, 建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
三 、 养 学 生 “ 作 探 究 , 思 善 问 ” 精 神 培 合 多 的
涛主席在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讲话中强调 : 必须提 高 自主创新能力 , 自主 把 创新 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 的战略基 点和调 整产 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 中心环节 , 大力提 高原始创新能力 , 集成创新 能力和 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能
因。使学生在近距 离中感悟到前人 的创新成就 的同时, 激发学生为振兴祖 国

引用历史人物 、 事件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台湾 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 己
所 不 欲 , 施 于 人 , 国 用 自己 的 方 式 维 护 了 国 家 的 统 一 , 不 要 干 涉 别 国 勿 美 也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而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

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

历史教学如何冲出传统教育,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科教兴国做出积极的贡献,值的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现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的新观点、新发明,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四大发明及九年级中的三次工业革命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无数科学家用他们的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如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教育的知识点,并立足于当代社会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动学生搜集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且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各种历史材料。

对于历史教材中有关创新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展开课堂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创新的重要。

2.运用教材插图、挂图、录像、幻灯片等直观教材,展示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再现历史表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历史教学更形象、生动。

特别是在讲科技史时,因教材内容比较枯燥、难懂,如能利用图片、幻灯,使学生身临其境,就更能感受到创造的召唤。

如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录像材料,介绍中国的科技成就,并讲述其没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创造性地学习,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重新审视,使历史变得鲜活。

其次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不但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此外,教师还需传授学生思维方法,交给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

一、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水平亟待提高。

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

(二)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审视,创设全新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三)中学历史教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

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

相反,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能力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概要:通过问题设计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去认真地阅读课本,从而找到那些隐藏在课本中,甚至是课本之外的答案。

这样在读与学、学与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高。

思维的形成是有许多不同作用的,这还需要更多热爱历史教学的同仁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让历史课教学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一种动感的、舒畅的、悦耳的声音,随着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所传递出来的内容,必定会为学生带来舒适感和聆听的意愿。

特别是那种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娓娓道来的语言艺术,会在课堂给听课的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听觉的盛宴。

1.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历史课,一是因为历史课的内容多、线索复杂,时空跨越大;二是因为教师讲课索然无趣,经常使课堂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无形压抑之中。

如果历史教师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夸张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这样不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在谈笑间既完成了教学的任务,甚至还会结下深厚的友情。

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和极大注意力。

2学生的体验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

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教学课时设置较少。

再加上历史课教学大都以“填鸭子”式的枯燥教育方式为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激情始终难被调动起来。

因此,要让历史课发挥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的作用,就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2.1创新教学方法历史课重传统说教,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爱学历史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课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对抗式的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各抒己见式的对抗性辩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相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看法,并与其他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精彩甚至激烈的辩论。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气和判 断。 生通过 积极 思考 , 出疑 问, 学 提 这一行 为本 身就蕴 涵

了学 习的 方法 , 步入攀 登科 学巅峰 的阶梯 。 才是
例如, 世界 史中有关改 革的 问题 。 日 、 国等 国发 生过 重 本 俄
大的改革 , 重点分析 了大化 改新 的原 因、 我 内容 、 响 , 学 生理 影 使
解 大化 改新 。那 么, 以后 学习“ 在 明治维新 ” 时候 , 的 我就 让学 生 参考 “ 大化改新 ”分析 其原 因 , , 学生 就会 以分析“ 化改新 ” 因 大 原
的立场 、 观点和 方法作借 鉴 , 而得 出。 从 由于封建统 治的危 机 . 阶 级 矛盾 尖锐 。 内忧 外 困, 同时辩 出 两者的 不 同 , 者是奴 隶社 会 前 的阶级 矛盾 尖锐 , 后者是 封建社 会的 内外 交困的危机 。 当讲 完 每 同一类 问题 时 , 都要 总 结 出这一 类 问题规 律性 的 东西 , 分析共 性 和 个性 ; 当讲 完所有 改 革 时, 引导 学生 思其共 同原 因, 少学 我 不 生能归纳 出“ 落后 的制度 阻碍 了社 会的发 展 , 致危机 的 出现 ” 导 , 能够从 现 象分析到 本质 。通过 实践 , 我认 为 , 师不仅要 教给 学 教
意识 。 有意识 地提 醒学生成 为创新性人 才. 独创性 人才 。如 以讨 论 、 论等 形 式 , 学生各 抒 己 见 , 人之 所 不想 , 辩 使 想 见人 之所 不 见, 做人 之所 不做 . 从而优化 学生 的创新 心理 环境 , 发他们 想 激 象的冲动 , 想的新 颖 , 联 思路 的开 阔 , 一 堂课 , 每 我都要 给 学生一 个“ 自由” 的空间 , 他们大胆 的 想、 、 刚开始 绝大部 分同 学 让 问 辨 胆 小 , 不知如 何提 出 问题 , 就设计 问题 , 也 我 引导学 生思考 , 讲 如 维新 变法运动 时 , 我设 计 了这 样一个 问题 , 假如 没有 慈禧 太后 发 动的政 变, 你认 为 变法的结果 会怎样? 鼓励 学生大胆 作答 . 只要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 新 课改雾 践中 思
如 何在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0吉林省通化市第二 中学 曹雪梅
“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 , 国家兴 旺 到尊重和认可 , 是 最终取决 于教师 的教育观念。 创 石。 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 , 提 有利于启
发达 的不竭动力 ”创新 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 的 新教 育要求 学生参 与到教 学 活动 的每一个 环 迪学生的创造 “ , 潜质”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

能、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个维度 。 一 与教学大纲规定 的“ 教学 目的” 比 , 程 目标 相 课

两大课程观走 向融合
2 0世纪我国的化学课程曾在 “ 学科中心”: 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术语 , 其操作性更强 , 更加全
和“ 社会 中心” 两大课 程观之 间摆 动 , “ 如 以硫 一 面体现了科学素养的要求 ,尤其突 出了过程与
上 的品 质 , 大 胆 、 敢 、 如 勇 自由 、 自主性 、 晰 、 明 整
马斯洛说 :创造性首先强 调的是人格而不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只需突出基本 的教学思想 “
节。我们可 以采取学 、 、 练的教学方式 , 议 导、 这
样 学 生 动 脑 动 手 的 机 会 就 多 了 ,创 新 能 力 的 空
三、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有这样 , 才能调动每个学生 的聪 明才智 , 不断塑
质疑是产生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 神的萌 造其创造精神 ,使 中学历史的教学成为锻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 习过程 中能否受 芽 。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 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一课 。
考并 实践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 。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历史教学充满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中学历史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造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欲望,才能调动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激活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情境创设必须遵循的目的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除此之外,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在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建议,希望能帮助中学教师更好的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一、情境创设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情境教学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中学历史教师应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历史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总原则,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

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意识,能够让教师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发展。

教师应该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欲望和兴趣,除此之外,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统一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历史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性。

目的性原则还要要求教师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控制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合理的用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健康的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多样性原则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的多样性包括教学方法多样性、授课内容多样性和评价方式多样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讲解历史内容改变“先讲解,后示范,再练习”的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有富余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一下本课堂所学的历史故事,因为历史再现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还能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多样性原则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保证授课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随着教学进程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呢?一、介绍新观点,拓展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而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例如,在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时,我介绍了现在史学界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的争论,并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

再如,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有意识地介绍了现在史学界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认识”的三种观点,然后让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后还意犹未尽,课后又去找资料,而且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小论文。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而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

这样就能不断让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讲到19世纪40—60年代的清王朝的统治时,大多数学生想到的就是腐败无能,但我让学生从探索方面去考虑时,很多学生就又想到了清政府政策的调整(洋务运动)等,从而对清政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力前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相应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既要有观点、史实,又不能太笼统。

例如,“有关《马关条约》中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那么我们应不应该这样称呼李鸿章呢?说明理由。

”这一问题不是“是或否”所能定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回答,也可以从教材的重点史实出发,只要我们能够基本说明问题即可,不要刻意去追求讨论结果。

无论是哪种说法,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均可得分,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分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历史课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主要的实施渠道,中学历史教育应该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培养学生释疑和质疑能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学习空间合理开拓、将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以及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等方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观念,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培养释疑能力创新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赋予素质教育最为深刻的内涵,素质教育如果想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道路的迫切需求,就必须强化创新教育模式。

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四十几分钟利用好,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通常胜过责任感。

”由此可见,兴趣是促进学生开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能力的源泉和最基本保障。

所以,在职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打个比方来说:可以用较为幽默、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抓住学生的眼睛和耳朵,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力,巧用设悬念方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喜好提出发散性思维问题,使学生自主讨论课堂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添加幽默信息和理性信息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从感官方面刺激学生的记忆力,比如在讲解昭君出塞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描绘出昭君出塞图,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本文的记忆深度,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主动了解昭君出塞时的历史风情和地理环境,使学生充分遐想昭君出塞时的各种奇闻异事等。

二、培养学生释疑和质疑的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机械式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了解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它既有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包含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思维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思辨性,而思辨性是创新的最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起了快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历史素材的应用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积累和运用历史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课题来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比如编写历史故事、制作历史PPT、设计历史模型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和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说明创新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就这一问题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在新的世纪里,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教师作为传播者,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受。

叶圣陶指出:“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学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例如,记得我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授其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而我们在下面似懂非懂地听着,听完后老师也只是要求我们牢牢记住里面的“重点”。

我在讲授这一课内容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教”变成了“学”,简要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疏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如下作业,(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革命过程中主要有几件事?(3)革命的影响(国内、国际)是什么?革命过程有何特点及其说明了什么等,学生完成后,公布自学结果,教师再对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串联讲解,最后,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把思维的触觉点升华到理论高度,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双向交流的气氛。

这样就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二、激活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最大的学习主动性,以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努力获取知识,对学习中的艰辛不再感到苦涩。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容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创造性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历史教材在设计编排上选入了许多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与建议”、“学习与发现”等内容。

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现问题留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巧用课堂教学,培育创新意识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习牢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

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

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特别的问题进行鼓励,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历史教学;创新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只有把学生放在知识发现的环境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完发现知识的历程,就会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应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等,这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素材这将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明确“探究”与“活动课”的定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自我创新则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关键。

作为素质教育主体阵地的课堂及主渠道的学科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学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创新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历史,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条条框框。

其次,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的特点1.1实践性。

“探究”与“活动课”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

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参照汉代造纸工序,尝试制作一张纸,原材料不限。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课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这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并用来创造性地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聚合思维等。

这是学生正确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并将此迁移到学生新知识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求贯穿以具体的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即史论结合。

这是历史学科所独具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

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变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

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说明,并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做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在知识与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创新越来越重视,是否是现代人才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所以教育也就承担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又不断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逐步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轴心”。

我在教学中结合岳麓版教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看作新世纪的价值趋向。

教学中,我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所注重的创新能力培养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利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根据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那种传统地、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行为,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探索;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渠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我让学生借助电脑和网络获得有用的信息;改变以往的单纯地学习教材知识,视野狭窄的局面,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能力,这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了实现开放式教学模式,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我在和学生学习“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课时,在课前提出了与本课有关的几个小知识,让学生先借助网络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搜集,在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总结,得出最佳答案。

这样学生还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起到了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在自然社会与生活中对研究专题做出选择与确定,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进一步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历史教学是素质教学的有机载体和重要学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

关键词:兴趣改革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简谈几点浅见拙识: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说明了兴趣是一个人探知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奋发求知的内部动力。

倘若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就激发不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无动力探索历史知识,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的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引导学生采取编写诗歌的形式来记忆历史要件。

通过学习思考,有的学生便写出了“赤壁之战208,孙、刘联军抗曹家。

全国统一未实现,各据一方把国建。

此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曾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以情激趣、设疑激趣、以电教激趣、以热点激趣、以影视激趣等。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应试教育,而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灌输式。

这种观念和模式,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变灌输式为讨论式、问答式、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力求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搭设一个宽广的平台。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到:
1、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创新教学能力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有关心理专家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学习欲望便会自然且能以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来。

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总之,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民主的讨论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说:“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同学们怎么评价他呢?”于是同学们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一是他用人多疑,不会招贤纳士;二是事无大小他都亲自过问;三
是他缺少勇气和判断。

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种现象就蕴涵着创造思维的火花。

再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时,指出“大战除了对人类造成灾难和对世界造成损失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诱导学生对战争应辨证的看待,除了看到其危害、灾难等消极的一面外,更要看到战争对社会、科学的推动,对世界各种力量的调整等积极的一面。

2、更新观念改革模式。

我们面对的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学生,如果你还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去教书育人,学生肯定不会买你的帐。

我认为,现在有大部分教师接受或使用过“五环教学方法”或是“目标教学方法”。

约在七八时年代左右采用的五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为:①提问②新授③课堂小结④课堂训练⑤布置作业。

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为“主演”。

而在九十年代前后,采用的目标教学法为:①前置教学②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出示在课中或课后)③课堂达标④题组训练⑤布置作业。

目标教学法较前者有了一大进步,就是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但是,就教学的过程来看,“主演”仍然还是教师,它们同样只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上课时学生按照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方法去做,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更谈不上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论,只是给我们提出了教学中要体现的三大目标(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具体的教学模式没有强调,这一点,才正好与“教无定法”相吻合。

至于教学时怎么去体现,完成这三大目标,就给我们的教师、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三维目标”教学论所内涵的教学方法,我认为用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来概括最合适,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因此,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做到教育观必变,教学模式必改,好的教学经验必学。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强化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进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技术,有效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想象性,使学生感受历史史实时,形成历史的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更透彻。

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诱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要放眼于未来,要不失时机的实施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大胆的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挖
掘历史教材中蕴藏的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素材,设计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的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