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本色课堂彰显语文核心价值——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评析

本色课堂彰显语文核心价值——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评析
( 等 了一 会 )有 吗 ?我 们 看 了录 像 ,我 们 再 读 了文
生 :剑 拔 弩 张 。 师 : 这 个词 你 会 写 吗 ? 来 ,写 到 黑板 上 。 ( 该 学 生 上
与 作 品 思想 情 感 的 关 系 ” 。 本 课 教 学 她 设 计 了 五 个 环 节 :
检 查 预 习 , 学 习词 语 ; 观 看 短 片 ,在 具 体 情 景 中 感 受 安 塞 章 … … 大家 都认 可 黑板 上 的 ? 腰 鼓 的气 势 : 整 体 感 知 ,指 导 学 生 朗 读 课 文 , 感 受 文 章 的
以 后 妃 之 身 份不会做采葛 一类的重活 ’其实这 毛诗序
( 董业铎 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 系 0 6 7 0 0 0 )
 ̄ '
2 01 4 0 9



有 “ 语文价 值 ”的地方是 “ 作 品 的词 语 、句 式 等 表 达 形 式
师 :还 有 同学 愿 意用新 的 词语 来描 述你 的感 觉吗 ?
师:写得对 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剑 拔弩张”是 什 么意思 ?后 面那个
《 安塞腰鼓 》这一课 的核心价值 。王荣生教 授评价郑 老师 男孩子,你来讲。 这节课 “ 依据 学情 ,关联 体式 ,流程清晰 ,落点准确 ”,
无 疑 是 中 肯 到位 的 。
生 :形 容 形 势 紧张 。
师 :这里是形容 形势 紧张吗 ?用 “ 剑拔弩 张”来形 容
多 么 自然 的 引 导 , 多 么 恰 切 的 评 价 。 郑老 师 曾说 “ 如
断调整 自己的教学行为。
果 老师从来就 不好好倾 听学生发言 ,怎么能指望学 生懂得

指向思维培养的初中语文专题阅读教学——以郑桂华老师执教的《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指向思维培养的初中语文专题阅读教学——以郑桂华老师执教的《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维的培养便无从谈起。东北师范大学孙立权老
师在 2019 年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首届语文教学
称呼的丰富性,如《邓稼先》中对邓稼先的称呼达
25 项之多。郑老师以此作为贯穿全课教学的核心
抛给学生。学生在惊诧之余,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进而专注于文本寻求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维
高峰论坛暨核心素养教学与评价研讨会上指出学
·4
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语文·教学经纬
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
“思维
深刻体会,生发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自豪之情。如
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
此,能助推“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落实。
应接,互为印证”。语文课程所要培养和提升的“思
章以郑桂华老师开展的《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
郑老师深谙此理,敏锐发现并挖掘出《邓稼先》
《说
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专题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在语
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两篇回忆性散
文专题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路径。
文与本单元其他文章所有的共性之外的特性:人物
一、
创新视角:
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不想学习,
时有没有想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怎么看
章组织教学,帮助学生通过梳理探究,构建起对回
待这些评价?”课堂以如何做人、如何看待评价的发
忆性散文的认识,进而去解读同一主题、同一类型
问结束。郑老师的这节课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
的文章。这种由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学习思维
系、培养思维的同时,还在指引学生感受相关人物
是短暂和肤浅的,思考的兴趣才是深刻的,理智的

语文课堂凸显文本核心价值——郑桂华老师《想北平》研习

语文课堂凸显文本核心价值——郑桂华老师《想北平》研习

语文课堂凸显文本核心价值——郑桂华老师《想北平》研习黄静 延边大学摘要:“教是为了不教。

”为切实达成这一愿景,语文教学研究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一步探索,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以引导学生从单纯掌握知识的层面向探寻规律性方法的层面过渡,帮助他们“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名课,是名师的智慧结晶,读名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前行,研习名课,提升自我。

关键词:语文核心教学价值;《想北平》;实录研习;教学策略“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

”①郑桂华老师的这种理念,在她的《想北平》教学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本文将以语文核心教学价值为出发点,对该课进行研习,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如何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

一、关于语文核心价值的思考当我们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会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

它并不像其他学科明确地规定具体教学内容、指导教师教学,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达到何种目标。

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内容的模糊性,导致语文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只能根据自身的学识、经验、考卷以及教参等因素进行教学。

实际上,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等十分不利。

因此,为语文教学内容以及核心价值的选择确定一项统一的标准迫在眉睫。

郑桂华认为,语文教材选文虽有诸多教学内容,均可作为语文教学的抓手,但教师更应当将关注点放在语文核心教学价值。

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无疑就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

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从关注文本内容转到重视文本形式上来,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的统一”②。

二、《想北平》教学实录研习《想北平》人教版高二年级语文教材选文,以其独具个性化的特征成为老舍名篇,在现代散文领域占一席之地。

从一道常考题的指导谈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从一道常考题的指导谈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从一道常考题的指导谈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常见修辞方法表达效果的分析是各地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常见题,很多老师认为自己对这道试题的指导很充分,在两到三轮的复习教学中,语文老师也都会花一定的教学时间在修辞这个知识点的复习上,但是学生实际答题情况往往并不理想。

也有老师将学生出现问题归纳为三点:概念不清、答题用词不准以及步骤不全,并一一举例进行再指导。

可是,学生听了这样的指导之后,还是不得要领,很难提高思考、答题的准确性。

教师信心满满,费时不少,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相应的对策又在哪里?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可以改进教师对该类试题的指导,甚至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进一步来反思自己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析试题和参考答案,寻找语文复习教学的出路所在。

语文试卷往往被很多人批评,试题设计主观,答案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样的情况确实在一些试题中存在,甚至有大作家考语文试卷得很低的分数,文章作者做试题得分奇低等。

但是,分析试题与参考答案,明确其测量目标,还是可以提高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1. 试题的基本稳定与参考答案的不稳定上海近7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考察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试题共5道,分值为3-4分。

试题与参考答案分别如下:年份选文及其类型分值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年记叙文《第一声喝彩》3分22.第②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玫瑰花瓣的红,为下文我为主人公的慈爱而喝彩做了铺垫。

2011年记叙文《龙眼与伞》3分2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附画线句: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花飞舞时轻盈、娇媚的姿态。

(2分)2009年记叙文《在可可4分24.第○15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比喻或者夸张(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思西里回头》运用了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如何走出“化约思维”的困境——郑桂华《爱莲说》教学设计评析

如何走出“化约思维”的困境——郑桂华《爱莲说》教学设计评析

如何走出“化约思维”的困境——郑桂华《爱莲说》教学设计评析【教学目标】1.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背诵全文。

2.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体会文言经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错落、层次的丰富和文气的缜密等。

3.感受君子对自我品性操守的坚守,体会洁身自好、崇尚独立的人格。

评析:三条教学目标,两条关注形式之美,一条关注君子人格之美,体现了形意统一中突出“形”的思想倾向,很好地守住了语文体性。

精致,不仅指句式、句序等形式上的精致,也应指情思上的精致——爱莲的情思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道出,非要先勾勒一下爱菊、爱牡丹的爱花流变史,再津津有味地谈自己的爱莲之由?爱莲之由谈罢即可结束,为什么又来介绍一下菊花、牡丹、莲花的象征义,还顺带对三种爱花现象品头论足一下?这种不厌其烦的类比、烘托,就是为了让“自然莲——君子莲——我之莲”的审美复合体,更精致、蕴藉地表现自我的情思。

之所以不纯粹地说“思”,还要加上“情”,是因为《爱莲说》含了先秦“游说”的影子,有“喻巧而理至”的特点,与韩愈《师说》撇开譬喻说理,直接切入思想病根的阐析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路数。

教者认为《爱莲说》是表现坚守自我,崇尚独立的君子品性,似乎是对比德传统的一种回应。

可通观全文,周敦颐在强调君子品性的同时,更是为了突出我之品性——“予独爱……”“同予者何人”便是不断强化的标识。

没注意到这一点,文本挖掘的深度显然不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择定,则可能偏颇。

【教学过程】活动一:朗读中初步理解文意1.读文章,看看文章写了点什么。

不懂的字词参看注释或查阅字典解决。

朗读活动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部分学生朗读片段或全文,全班齐读课文(读3-4遍)。

2.组织交流:文章写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字词?提醒学生对注释中的一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对文章大意,学生能大致讲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强调概括的精练,这篇文章本就简练得很。

这个环节的活动重在排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郑桂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郑桂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郑桂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一路不觉美,回望是风景——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一开始教作文,就像梦里陷身于茫茫的汪洋中,四顾无边无际,却无处着力。

知道写作在语文中占大头,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过不了写作教学关,无论自己对课堂的感觉还是职业尊严都会是问题,于是不管走的方向对不对,只是不敢停下脚步。

我三十多年在写作教学上的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是新手上路,急病乱投医;后来做过主动探索,算是偶有心得;再后来做教师教育,对写作教学就想得更多一些。

回想起来,其实每一步都是在勉力维持,有的还是花笨力气,但愿有限的经验教训能对青年教师有所启发。

新手上路,以模仿为主1990年6月我本科毕业,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初中语文。

二附中的语文教师都是有水平又有个性的,在写作教学上也各有特色。

比如有的经验丰富,就像熟悉季节时令的老农,什么时节抓读书、什么时节练笔、什么时候抓应试,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单等秋季收获;有的有绝招,平时似乎并不怎么教写作,但带学生办刊物,做社会考察,请名家来讲座;还有几个宿儒类的老教师,满腹学问,学生很佩服,愿意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当然也有按部就班教学生写作技巧的。

作为语文教师队伍中的“小白”,我两手空空,情急之下,只能四处求教,跟样学样,看到什么法用什么法。

有的教师每节课前组织5分钟口头练说,我也要学生口头练,讲成语故事、寓言童话故事,介绍一首古诗词,发表时事评论;有的教师要学生读书,我也布置学生读时文、读整本书,也不管效益高低;有的教师要学生回家观察生活细节写周记,我也要学生写,当然周记收上来要每篇都看,还要写评阅意见;有的教师办班级刊物,我也学着办,刊名、编委、前言、后记都齐全。

当时有个老教师主编初中阅读指导,找不到人帮忙,问我要不要试一试。

其实我教书还没入门,但感觉这是个学习机会,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于是边查资料边下笔,现学现卖,畏难胆怯陪一路,最后在前辈的催逼下才勉强交稿。

不过,写书等于逼着自己将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知识系统梳理了一遍,这对我的知识结构和写作教学有很大帮助。

郑桂华教学反思

郑桂华教学反思

郑桂华教学反思郑桂华教学反思一个教师上出几堂好课并不难,难的是上一次课进一小步,逐渐从天然状态到达自由状态,郑桂华教学实录。

看郑桂华老师的讲堂实录,感觉她的课真正体现了"朴素的语文,本真的讲堂",实在向往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凸显文本的焦点价值现代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焦点问题是,如何用最小的时间成本,使学生获得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从讲堂教学的角度看,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基本路子,是将语文学习文本--课文所隐含的语文焦点价值凸现出来,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触感染力和表达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达成的教学方针,而适本地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教育价值、社会生活认识价值和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一句话,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问题是,一篇课文通常有数个语文教学点,这些点都可以作为教学预设的抓手工劳动。

在教学预设的时候,选择什么才好?我认为,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去预设教学思绪,开展教学活动,从一点出发带动全篇学习,才便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之妙,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效率。

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无疑就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焦点价值"。

第二、在对话中天生教学内部实质意义其实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让师生都有说话的机会,不是表面语序上的"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它照旧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与思维活动。

戴维.伯姆认为,从素质上说,人类的思维并非是对客观实在的完全真实再现,每个人都是有限的媒体,靠近正确的意见天生于集体之中,在集体的对话中不断修正与维持。

因此,对话的学习价值,不完全在于学习新常识,也在于借助信息的交流整合思维,还在于养成倾听、尊敬、容情他人的人文精神。

语文讲堂的师生对话有明显的双重性,即既有文化层面的沟通,又有教育层面的交流;既有互相尊敬的要求,又有教师引领学生的需求。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以郑桂华老师《说“木叶”》为例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以郑桂华老师《说“木叶”》为例

文苑雅香 >>16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以郑桂华老师《说“木叶”》为例刘 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文本内容,制定出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高效的适合学生的“学的活动”,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文以郑桂华老师的《说“木叶”》为例,探究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学的活动;教的活动;说“木叶”;阅读教学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流弊甚深,将课堂教学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转变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是语文课堂重建的关键。

[1]以往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的活动”为基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以学生的“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是现代教师应当重视并且实践在课堂中的,也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本文以郑桂华老师的《说“木叶”》为例,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中的问题指向三方面论述其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

一、以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前提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全面推广,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学丰富多样且有结构,因此,对教师的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并且通过清晰的师生对话,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的活动”充分展开,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经验和理解。

郑桂华老师指出典型的课堂学习状态下的阅读活动至少有两重目的,分别对应自然状态下的阅读和课堂学习状态的阅读。

《说“木叶”》是一篇课堂学习状态下的阅读材料,因此,以发现文章的阅读图式、积累阅读经验和策略为主。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充分展开“学的活动”的前提。

在分析了郑桂华老师的教学实录以及相关的文章后,大致还原出以下教学目标:1.辨析“木叶”“树叶”“落叶”“落木”等概念的异同,把握文章大意。

如何做到好课的寻常化——以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为例

如何做到好课的寻常化——以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为例

如何做到好课的寻常化——以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为例柯华桥;熊婉君【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3页(P64-66)【作者】柯华桥;熊婉君【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郑桂华老师的课有着淡淡的家常味,寻常平实又营养丰富。

(一)《安塞腰鼓》案例简述(教学详细过程略)导入:1.互动,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程度。

2.看《安塞腰鼓》录像(2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初步感知。

初探文本: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教师通过问答启发诱导,层层深入,学生初步感知。

2.启发学生从文本出发,学生自己感受句子。

3.学生朗读,交流感受深的语句,教师启发引导。

探究合作:1.分小组探知文本,派代表发言,同学讨论交流。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细化、深入的感知文本。

结课:1.总结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文本引到作者,引导学生意识到语言是精神情感的表达。

(二)王荣生老师的评析“郑老师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

”是王荣生教授对郑桂华老师教学风格、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肯定。

王教授从课堂的生态、教学的流程与教学内容的落点这三方面,给出了他对此课的探讨与评析。

课堂生态方面,王荣生首先从教师的观课评教谈起。

评课结果与参评教师的观念、习惯、素养等有很大关系。

国内大部分教师的观教往往将目光聚焦在教师的教上面,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学生的学。

这种观课形式,更像是观看一场表演。

教师的课编排得好,教师表演的技艺高超,课堂看似活跃实则浮夸,难道就是好课的标准?在此,王教授给出了回答,这些都不是。

只有观课评教者把目光聚集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学的常态作为衡量标准的观课评教才是正确而有意义的。

对《安塞腰鼓》,王荣生正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评析的,正如他所说的“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先怎样、再怎样、后怎样,关注课堂的生态及其演化”。

郑桂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郑桂华-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暑假读书笔记的12种模样
• 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 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 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 建议。
• 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 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 历了什么。
• 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 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 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3.丰富的活动形态:学生参与度高的 一个秘诀。
1. 肖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 2. 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聊一聊你的烦恼。 3.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4. 李丹同学说得怎么样? 5. 说烦恼。具体说一说
推荐句式 ➢ A.……可真让人心烦……你瞧…… ➢ B.唉,最近别提多烦恼了……
4.作业设计分析
的学习
区分三种学习结果
①既不能记住什么,也不能理解或应用 什么,这就是“无效学习” ;
②虽然能记住什么,但没有理解也不会 应用,这就是“机械学习”;
③不仅能记住,还善于应用和迁移,这 就是“意义学习”。
分析学习需要
• 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教学吗? • 如果不需要教学,那么应运用什么样的
弥补策略? • 如果有必要开展教学,那么应该教些什
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够的作业。 • 写一篇作文《我不再烦恼》 • 课后,希望同学们集思广益,写信或发邮
件向有关部门、商家或名人提出合理可行 的建议。(出示作业任选一题) (1)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如何规范广告行业 的建议。 (2)向商家或者名人提出在商业广告行为中 的建议。
布置有意义的作业
• 指向教学目标 •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 适合教师检查批阅
发现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
• 具有语文特点 • 具有明显的特征 • 具有统领性 • 便于上升为规则

浅谈郑桂华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

浅谈郑桂华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

浅谈郑桂华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写作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郑桂华教授在《中学教学设计》一书中特意强调要培养学生写作“读者意识”的观点,这让我们深受启发。

一、“读者意识”概念解析与路径转化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心中要有特定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并据此选择材料、确定观点、运用语言,让表达回归交际功能。

“读者意识”概念由来已久,夏丐尊曾认为“读者意识”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方法,提出培养读者意识的六大标准。

朱自清提倡写作要有“假想的读者”,强调写作的交际目的。

叶圣陶更是指出写作的第一步是要弄清写作的对象,只有确定了写作对象才能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写作方式。

可见,“读者意识”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读者意识”概念被人逐渐忽视。

学生写作对象变成了单一的“老师”,写作目的变成了“应试”。

这种写作的盲目性也导致越来越多学生文章脱离真情实感的表达,变得假大空,学生也逐步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

为此,郑桂华教授提出了四条基本路径,即“让作文题目变成写作任务”、“建议学生列读者清单”、“借助某些应用文体的格式”以及“调整写作评价标准”,试图重新建立学生的“读者意识”,解决以上写作过程出现的问题。

在这里我将对此路径做具体的分析解读:第一“让作文题目变成写作任务”是指在作文题目中包含读者及表达目的等信息,以此帮助学生定位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和写作场合。

通过创设写作情境方式,进而强化“读者意识”。

这一点是针对写作命题设置上的转变,虽然实际操作上有难度,但是如果这种命题模式发展得当,将会打破传统读者单一局面,极大改善学生消极写作思维,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因此这种模式仍值得我们去积极探索。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创建写作情境,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时处于真实的社会环境,而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交际情境。

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来感知环境,以对话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起学生的言语表达欲望。

让诗意栖息在语文课堂中——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诗意栖息在语文课堂中——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诗意栖息在语文课堂中----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高明(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语文教什么?郑桂华教授在谈语文的核心教学价值时指出:“语文教学应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

”如果说历史课让学生领略到了儒家思想的璀璨,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举措喝彩、点赞,那么语文课能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那应该是在这片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流淌了三千年的诗意;是与颜回、陶渊明、刘禹锡在不同时空中精神相契的诗意;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遣词造句传递出来的诗意。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特级教师王卷舟老师提出了好课的三重境界,突出了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授课者引领学生一起进入文本中,从而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王榕舟老师称之为:诗意语文。

这“诗意”二字看似平淡,却是语文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

那么,如何让诗意融入语文课堂中呢?有些语文老师定会质疑:难道所有的语文课都能教出诗意吗?处在这种困顿中的语文老师,教书对他们而言充其量只能算作谋生的手段。

须知,先祖们创造的每一个文字,从它诞生之时,就具有了生命,同时也被赋予了独特的诗性和诗意。

因此,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在教学中诗意地解读作家笔下创造出的具有生命和灵魂的文字。

―、树立用诗意解读文本的意识王宓舟老师曾提出“文本秘妙”这一概念。

“秘妙”是作品成为经典的灵魂。

但不同的授课者的教学境界是不一样的,要做到诗意地教授语文,需要授课者在课程理念上有追求诗意的意识。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诗意醇厚的经典之作,文本秘妙在一“痴”字。

多数老师教学时都会围绕着“痴”字展开,按照“痴行”“痴景”“痴心”“痴情”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深入解读张岱的“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痴”字有了教科书式的认知。

印象中一位老师直接从解读“痴”字开启了文本阅读。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痴呆”“痴傻”“痴脊”,大家乐此不疲,全然沉醉于嬉笑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课研习”案例 ——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课研习”案例 ——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名课研习”案例——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听郑桂华老师的课,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她的课里都变得愿说、能说、会说,哪怕借班的原任老师在课前再三抱歉自己的这班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学习主动不够、上课发言很少。

看郑老师的课例,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她的课学生都能有收获,是大多数的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

郑桂华是我国大陆目前唯一的从事中学课堂教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她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

对《安塞腰鼓》[1]这堂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关于课堂的生态;关于课堂教学的流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落点。

我相信,研习郑桂华老师的课,将促使我们改变观课的方式,因而也会调整我们的“好课”观念。

一、关于课堂的生态钟启泉先生曾比较中日老师在教学观摩课的不同表现:日本的老师观课时,眼睛朝着学生;而我国的老师观课时,眼睛则死盯着上课的老师。

有的观摩课在舞台上,聚光灯对着讲课的教师,黑压压一片观课者,看的是学生的侧面,乃至背面;有的观摩课,舞台场地太小,学生就坐在礼堂的前排,不是近前的观课老师连学生的背影也难得看见,而课照样看得津津有味;有的观摩课是在教室里,听课的老师挤在贴后墙的加座,眼光跳过学生的头顶,生怕漏掉讲课教师的一举一动。

钟老师痛恨这样的观课方式,叫“目中无‘人’”,因而大反“公开课”。

我深有同感;尽管我不一概地反对“公开课”,而主张“公开课”功能分化:是比赛就照比赛,是展示就按展示,是观摩就应观摩,是研讨就像研讨。

我以为比赛应该局限在比赛者的范围,展示应该讲明白展示什么,观摩应该先培训如何观摩,就大部分的“公开课”来说,我曾建议,观课者应该面朝学生,背对着讲课的教师。

听郑桂华老师的课,是很应该面朝学生的,至少观课者的眼光要时时留驻在学生的身上。

看郑老师《安塞腰鼓》课例,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先怎样、再怎样、后怎样,关注课堂的生态及其演化。

(1)上课开始,老师询问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多数学生做过的,标出节号、找出生词,有的还圈了重点词语;一件是只有少数同学做过的,朗读课文。

有效教学的观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观念与策略

4.1 关注教学目标到关注学习结果
• 教学目标是计划中的,学习结果是事实上 的; • 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 教学目标是预设的,学习结果是生成的; • 教学目标是教师想教的的,学习结果是学 生实际学到的。
反思教学目标
• 模糊不具体的目标很难带给学生学 习的成就感。 习的成就感。
2.激发学习动机 2.激发学习动机
• 动机作为期望×价值的结果 动机作为期望× • 人们愿意花在任务上的努力取决于以下两 项的积:(1)他们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期 项的积:(1)他们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期 望(进而对成功完成任务将带来的回报的期 (2)他们看重这些回报或参与活动的 望);(2)他们看重这些回报或参与活动的 机会的程度,即价值。 机会的程度,即价值。
21Biblioteka (四)学习内容与评估内容一致
• 评估内容与学习内容是否一致? 评估内容与学习内容是否一致? • 评估内容与学习内容的难度是否一致? 评估内容与学习内容的难度是否一致?
小学数学题: 小学数学题:
• 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0米深的坑里,用 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0米深的坑里,用 了1秒钟,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 ——《文汇报》 20090602第7版 《文汇报》 20090602第
风格与学习成绩
个体的学习成绩可能受认知风格与下述几个 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 教学材料的组织方式; 教学材料的组织方式; • 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 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 • 教学内容的类型。 教学内容的类型。
回忆与呈现方式
4.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4.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 教什么:关注教学目标到关注学习结果 教什么: • 怎么教:开展符合学的逻辑的教学活动 怎么教:

让语文课再“语文”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让语文课再“语文”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之映尘沙, 未足贬其高洁也。
又卷下范云、 邱迟条 : 范诗清便宛转, 如流风回雪。邱诗 点缀映媚, 似落花依草。
价值被不恰当 地放大, 文本言语本身却不断边缘化。文章 “ 说了什么” 有时候并不重要 , 关键是它是“ 如何说的” 。我
们且看文章的第一小段 : 家乡的端午 ,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 丝线拧成小绳 , 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 洗脸时沾 了 水, 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 粽子 , 里头装了香面 , 一个一个串起来 , 挂在帐钩上。贴五 毒。 红纸剪成五毒 , 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
文本细读 语文教材与其他课程的教材最大的不同是 : 它不直接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瓶颈。 近
年来 , 语文课程改革非常关注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技巧 的锤炼、 教学模式的设计 , 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研究。 学科
内部的建设直接指 向教育的内涵发展 , 不提升语文课的文
化品格和教育品质 , 有效教学研究也就丧失了应有的厚度 和深度。 因此 , 我们既要有广阔的课程视野, 又要有专一的
文章的内容很难理解么?不难 !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
用汪老先生这样的笔法去描述日 常的事物昵? 这不恰恰需 要老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细读文本, 唤醒文本, 学习汪老
先生个性化或者说陌生化的言语表达“ 技巧” 甚至“ 智慧” , 达成言语上的自我实现, 从而懂得挖掘、 分享 日常生活的 诗意, 学会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吗? 应该说 ,很多教师在执教时过度 关注文本 的思想 内 容 , 目拓展文本的人文内涵 , 盲 不能把握语文教材 的教学
教学 ,就一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 , 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

最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精品

最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精品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新河中学邓国辉10月28日,参加了在郴州市六中举行的2019年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观摩与研讨会。

活动期间观摩了来自湖南省各州市8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比武课,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郑桂华教授的精彩课堂点评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知识讲座,颇受启发。

笔者结合此行的收获,认真反思我们平时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钻教材备学生,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战场上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才能保证战斗有序、顺利的进行。

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走上讲台要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不做无头苍蝇,就必须精心设计教案。

而要设计好教案,就必须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学段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部分对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学与教的要求,这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认真研读,合理安排。

例如,同样是小说单元的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提出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位小说的语言。

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提出的要求是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显而易见,教师在设计小说的教学目标时,不能千篇一律的都从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理解主题等方面面面俱到,而应根据学段的教学要求有所侧重。

《我的叔叔于勒》应侧重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的探讨,《变色龙》应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故乡》应侧重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
• 具有语文特点 • 具有明显的特征 • 具有统领性 • 便于上升为规则
阅读教学的重心
• 由关注文本内容转向关注文 本表达特点
5. 几组教学目标的平衡
• 基本目标与附加目标 • 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 目标的隐藏与明示 • 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 三维目标的关系
二、开展符合学的逻辑的教学活动
么? • 谁是教学的预期对象? • 教学应达成什么目标,即最终应让学生
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3.有效教学目标的特征
• 单节课目标: 正确、具体、 弹性、集中
• 单元教学目标:连 续
安德森认知目标二维分类
连续的目标:以情感领域目标为例
• 克拉斯沃尔等人给情感范围提出了从最少 介人到最深介入的5个基本目标。包括: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教什么:关注教学目标到关注学习结果 • 怎么教:开展符合学的逻辑的教学活动
一、对“教什么”的思考
• 从关注教学目标转向关注学习结果 • 对几种学习结果的反思 • 有效教学目标的特征 • 确定有效教学目标的依据 • 思考几组目标的关系
1. 关注教学目标到关注学习结果
• 教学目标是计划中的,学习结果是事实上 的;
暑假读书笔记的12种模样
• 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 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 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 建议。
• 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 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 历了什么。
• 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 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 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意的一件事或一个物体而脱离正在进行的 活动 • 避免赘述和分割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著,田庆轩译,《中学 课堂管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7月,第119 页
2. 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内容
• 关于对话的性质,戴维·伯姆认为,对话不是 无目的的闲聊,不是为争输赢的辩论,不是 共分利益的“协商”,而是一种“谈”, “其意图是为了实现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 无束的交流和沟通,在谈话过程中去探索和 发现真知与灼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 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 出” 。
的学习
区分三种学习结果
①既不能记住什么,也不能理解或应用 什么,这就是“无效学习” ;
②虽பைடு நூலகம்能记住什么,但没有理解也不会 应用,这就是“机械学习”;
③不仅能记住,还善于应用和迁移,这 就是“意义学习”。
分析学习需要
• 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教学吗? • 如果不需要教学,那么应运用什么样的
弥补策略? • 如果有必要开展教学,那么应该教些什
• 1.接受:知道或听到某事。 • 2.反应:作为体验的结果的新行为。 • 3.价值评估:显示出某种介人。 • 4.组织:把一个新价值融合到已有价值之
中。 • 5.价值内化:坚持按新价值标准行事。
4.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的依据
• 学生
——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 课程标准 • 教材 • 教师
• 体验课程:指学生实际学习或经验的课程。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229页
反思:
• 教师想教的与应该教的一致 • 教师想教的与实际教的一致 • 教师实际教的与学生学习的一致 • 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接受评估、检测
的内容一致
2. 对几种学习结果的反思
• 区分偶然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 区分无效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
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够的作业。 • 写一篇作文《我不再烦恼》 • 课后,希望同学们集思广益,写信或发邮
件向有关部门、商家或名人提出合理可行 的建议。(出示作业任选一题) (1)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如何规范广告行业 的建议。 (2)向商家或者名人提出在商业广告行为中 的建议。
布置有意义的作业
• 指向教学目标 •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 适合教师检查批阅
• 贯穿线索:主问题或者重要项目,教学 进程要环环相扣;
• 教学活动:在对话中生成教学内容;活 动节奏、活动形式等;
• 教学板块:启动性活动-发展性活动- 总结性活动(注重作业设计)。
1. 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
• 学习活动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 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
逻辑关系
提醒:
• 避免突然转移话题 • 避免“因刺激而受阻的事件”:因无须注
• 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 教学目标是预设的,学习结果是生成的; • 教学目标是教师想教的的,学习结果是学
生实际学到的。
古德拉德(J·I·Goodlad,1979)认为有五种 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层次运作。
• 理念课程(idea curriculum) • 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 • 知觉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 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 • 体验课程(experienced curriculum)
3.丰富的活动形态:学生参与度高的 一个秘诀。
1. 肖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 2. 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聊一聊你的烦恼。 3.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4. 李丹同学说得怎么样? 5. 说烦恼。具体说一说
推荐句式 ➢ A.……可真让人心烦……你瞧…… ➢ B.唉,最近别提多烦恼了……
4.作业设计分析
• 理念课程:诸如政府、基金会或特定的专业团体探
讨的课程问题、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都属于“理 念课程”。
• 正式课程:指由州政府或地方董事会核准的课程方
案,可能是各种理念课程的综合或是修订,也可能 包括其他课程政策、标准、科目表、教科书等。
• 知觉课程:指学校教师对正式课程加以解释后认定
的课程。
• 运作课程: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执行的课程。
• 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 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 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 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 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 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 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 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 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 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无趣,都从书 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 本书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