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个别辅导成功案例
特殊学生个别辅导成功案例题目:爱,定能让她“站”起来【情景再现】老师,小楠大便解出了!”“在哪儿?”“厕所里!”“怎么没看着她?”“她坚持不让我们扶进去!”“快拿毛巾和脸盆来!”一阵忙乱中,给小楠脱去外裤,简单地擦洗了一遍。
已入深秋,寒气逼人,只好拿来自己备用的外套裹住了小楠微微颤抖的身体。
等外婆匆匆赶来时,小楠身上的赃物已基本清除,坐在孩子们从教室内搬来的凳子上,用一双无辜的眼睛望着大家,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滑倒了,弄脏了……”她就是我们班的特殊成员,一个肢体残疾的可怜女孩。
一张白净的瓜子脸经常半仰着,一双迷茫的眼睛里充满着无助,整个上身始终艰难地伏在桌子上,话语很少且口齿不清,单独行走难以实行,双手握物基本困难,上下学靠家人接送,日常生活靠班级老师和孩子们照顾。
虽然行动不便,她却很少缺课,除了去医院复查的那几天。
一次,发现周记本里夹着张小纸条。
一看就知道出自小楠之手。
“老师,你能给我爸爸打个电话吗?我想他!”在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我终于看明白了字条里的意思。
拨了她提供的号码,却是空号。
查询了资料却发现家长栏里没有她爸爸的相关记录,平时接送基本上都是外公和外婆,直觉告诉我,这还是个来自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
【背景了解】1.直面谈心为了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我和她实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
从她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了解到她爸爸已经有几年没有回家了,而且连电话也没接到过一个。
她平时长期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妈妈也很少来看她。
“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听着孩子失望的话语,看着那双哭红的泪眼,我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了。
2.寻访家长放学时,年迈的外婆又来接孩子了。
随着祖孙俩我走进了小楠的外婆家。
这是个拆迁后的安居房,面积挺宽敞。
老人说拆迁后分到了两套房子,女儿住在另一幢,在家忙着带六岁的小女儿,不常过来。
问到小楠爸爸的去处时,外婆一脸的气氛:“她爸爸对母女仨不闻不问已经有近三年了,我女儿命苦啊!小楠又残疾,我和她外公老了还要受这份罪!”在外婆的哭诉中,了解到小楠父亲原来是个入赘女胥,是个油漆工,因为受不了这个家挺的重担(小楠妈妈有时会情绪失控,先天遗传)而出走了,听说在外面还有了个新的家庭。
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8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的父亲在他5岁时因意外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在学校和生活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与同学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母亲找到了我,寻求家庭教育指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背景特殊,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责任。
由于工作繁忙,母亲无暇顾及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陪伴。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小明的生活环境相对简陋,这也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小明的行为表现分析(1)上课不认真听讲:小明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与同学关系紧张:小明性格孤僻,不善沟通,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关系紧张。
(3)情绪波动大: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容易受到情绪困扰,情绪波动较大。
三、家庭教育指导方案1. 母亲教育观念转变(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母亲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母亲要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方法指导(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母亲要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课程等。
(2)加强亲子沟通:母亲要与小明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3)培养社交能力:母亲可以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帮助他结识新朋友,提高社交能力。
(4)情绪管理:母亲要教会小明如何调节情绪,遇到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校教育支持(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
(2)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与母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明的行为表现有了明显改善:1. 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德育案例特殊教育(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特殊教育中的德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关爱特殊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小杰,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中。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杰的自闭症状愈发严重,与同龄人的交流越来越困难。
在学校,小杰的学习成绩较差,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被同学嘲笑。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杰的父母倍感焦虑,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小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为了帮助小杰,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团队,对小杰进行个别化教育。
在德育方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关爱小杰,建立信任关系教育团队首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杰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制定出符合小杰特点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育团队还通过日常互动,关心小杰的生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建立信任关系。
2. 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小杰的社交能力学校在班级中开展各种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音乐欣赏等,让小杰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互动,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小杰的成长。
3. 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小杰的道德品质教育团队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从小杰的日常生活入手,培养他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团队引导小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的责任感。
4. 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杰克服心理障碍针对小杰的自闭症状,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杰的交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为他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三、案例分析1. 关爱特殊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特殊教育中,关爱学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本案例中,学校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小杰的生活,为他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特殊幼儿群体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幼儿群体的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特殊幼儿群体是指智力、听力、视力、语言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儿童。
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得到特殊的教育支持和关爱。
本案例以一位智力障碍幼儿为例,探讨特殊幼儿群体的教育方法。
二、案例描述(一)幼儿基本情况小宇,男,7岁,智力障碍。
从小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
由于家庭条件较差,小宇的早期教育相对滞后。
目前,小宇就读于我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接受言语、认知、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训练。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宇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简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2. 培养小宇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
3. 培养小宇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
4. 增强小宇的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三)教育方法1. 个别化教育针对小宇的智力障碍特点,教师采用个别化教育方法,为其量身定制教育计划。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小宇的兴趣爱好,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小宇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活动,如拼图、角色扮演等,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3. 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结合小宇的日常生活,设计了一系列生活技能训练活动,如穿衣、洗脸、刷牙等,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定期与小宇的奶奶沟通,了解其在家庭中的表现,指导奶奶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同时,教师还向奶奶传授一些特殊教育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照顾小宇。
(四)教育效果1.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化教育和游戏化教学,小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他能够简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家人和老师进行基本的沟通。
2. 认知能力提高通过生活化教学和游戏活动,小宇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认识颜色、形状、数字等。
自闭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十岁的男孩,患有自闭症。
从小他就与众不同,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与人交流时却显得异常困难。
他的父母为此焦虑不已,四处求医问药,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来到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始了他的特殊教育之旅。
二、案例描述小明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后,学校为他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教育方案,包括语言治疗、社交技能训练、感统训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教育案例:案例一:语言治疗的突破小明对声音特别敏感,但在语言表达上却存在很大困难。
语言治疗师通过声音、图片、动作等多种方式,逐渐引导小明开口说话。
起初,小明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开始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一次家长会上,小明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了“妈妈,我爱你”,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案例二:社交技能的训练小明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
学校专门为他开设了社交技能训练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分享、合作。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明主动邀请其他同学一起玩捉迷藏,虽然过程并不完美,但他展现出了极大的进步。
案例三:感统训练的成效小明在感知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空间定位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学校为他安排了感统训练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训练项目,帮助小明提高感知觉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明的空间定位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注意力也变得更加集中。
三、案例反思小明的教育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1.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自闭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者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耐心与关爱:自闭学生的教育需要大量的耐心和关爱,教育者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3. 多学科合作:自闭学生的教育涉及多个领域,需要语言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感统训练师等多学科人员的合作。
4. 家庭支持:家庭是自闭学生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特殊儿童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殊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认知、沟通和社交等方面的障碍,往往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专业的教育。
本案例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探讨其在特殊教育环境下的成长历程。
二、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8岁,被诊断为自闭症。
小明自幼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对于外界的声音和事物反应迟钝。
在学校,小明常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对于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互动均无反应。
家长对此十分担忧,四处求医,最终找到了一家专业的特殊教育机构。
三、教育干预1. 评估阶段在进入特殊教育机构后,首先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情绪行为等方面。
评估结果显示,小明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社交能力基本为零,情绪行为较为敏感。
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根据评估结果,教育团队为小明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
IE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能力培养: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认知能力。
(2)语言能力提升:采用ABA(应用行为分析)等方法,对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3)社交能力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与人交往。
(4)情绪行为管理:通过情绪调节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小明控制情绪,改善行为。
3. 实施阶段(1)认知能力培养:教育团队利用图片、实物、游戏等教具,引导小明进行认知训练。
例如,通过认识各种水果、动物等,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
(2)语言能力提升:采用ABA方法,对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例如,通过重复练习“苹果”、“苹果”等词语,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3)社交能力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与人交往。
例如,组织小明参加“过家家”游戏,让他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4)情绪行为管理:通过情绪调节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小明控制情绪,改善行为。
例如,当小明情绪激动时,引导他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掌握一些特殊案例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一基本资料:xxx,男,13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成员:爸爸(肢体残疾)、母亲、妹妹。
家庭教育状况: 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还有一个妹妹现在就读二年级。
一、学生情况介绍父亲二级肢体残疾,不能参加重体力活,家中生活多数靠母亲在农贸市场做点小生意维持。
个性特征:2010年我接到三年级三班时,第一眼看到的普泽灵是一个斯文、萎缩的小男生。
虽然年龄在班级中是最大的,但个头中等,每天就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交往,也不苟言笑,同学或者老师问他,他就用大眼睛看着你或者莞尔一笑。
上课就把手放在下面玩玩具,经常手上脸上都是墨水,时间久了,同学们似乎把他遗忘了,以前偶尔几个和他一起玩耍的也不愿意和他玩了。
二、原因分析1.2008年5月患脑膜炎,病愈后大脑严重受损,智力大大降低。
复学后,以前活泼聪明的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忧郁,沉闷。
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2、家长觉得孩子得了这个病后,脑袋出现了问题,变成了弱智,没有什么培养前途;于是忽略了对他的爱,把更多的爱给予了他的妹妹身上。
因为以前父母对他的爱甚于妹妹(农村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虽然智力影响了学习成绩,但孩子对家人的爱是很敏感的)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
时间久了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怕伤到他负不了责任)。
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孤独孩子。
到了三年级,知识内容难度加大,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到了极点,以前还要完成一点简单作业的他,现在的作业干脆不做。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与管理案例
用爱敲开孩子的心门——帮助特殊家庭孩子克服畏学心理的案例孩儿屯小学郑明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婚姻、家庭等社会意识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好多的家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地震。
近年来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是愈来愈多了。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最良好的教育要素。
反之,无一个完整的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或那的缺陷,我们称之为问题行为。
许多触目惊心的相关案例给家长,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个案情况:朱朱(化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今年新入学,长得清秀,有些腼腆。
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
在她还没有上学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
最终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朱朱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
父母离异后,朱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后来又娶,后母对她不错,甚至要她呆在自己的身边,对她照顾的很好。
父亲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
使得朱朱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亲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朱朱自卑,苦闷。
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朱朱对家庭无归属感,上课老是心不在焉,一副无所谓的状态,学习成绩差。
但是,这个可怜的小女生近段时间却出了状况:有时半夜醒来就开始哭,说心里害怕,不愿来上学。
父亲送她到学校后,她死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眼泪肆意流淌。
问其原因,总是摇摇头,光说一个“怕”字,但只要过一会儿也就没事了,照样认真学习。
第二天早上又这样,如此反复好几天,弄得父亲和我都精疲力竭。
个案分析:过了几天,她妈妈在送她来上学的时候,与我提到了一件事,她其实是朱朱的继母。
她埋怨这孩子的脾气一直很不好,哭起来没完没了。
像朱朱这样处在特殊家庭之中的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她的心态与平常儿童产生了不同。
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她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不良影响。
智障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智力发育迟缓,属于轻度智障。
自小学以来,小明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其智力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也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教育问题,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2. 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
3. 增强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 提高小明的家庭参与度,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三、教育措施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智力水平,教师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小明理解。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会使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小明通过操作教具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任务,这有助于他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同时,教师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支持教师和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给予他鼓励和表扬。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教师会耐心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
4. 家校合作学校定期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教育。
同时,学校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教育效果1. 认知能力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阅读简单的文字。
2. 社交能力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自我控制能力提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
特殊儿童的个案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三岁时,家人发现他语言能力发展迟缓,与人沟通困难。
经过医院检查,诊断为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小明的病情让家人十分担忧,于是他们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
二、问题分析1. 社会交往障碍:小明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冷漠、疏远,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语言交流障碍:小明说话含糊不清,词汇量有限,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兴趣狭窄:小明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且行为刻板,重复性强。
4.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小明的病情,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导致小明在语言、社交等方面发展缓慢。
三、教育目标1. 帮助小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
2. 培养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融入集体生活。
3. 引导小明关注周围的事物,拓宽其兴趣范围。
4.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小明的成长。
四、教育策略1. 语言训练:针对小明的语言障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声母、韵母、声调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帮助小明掌握汉语拼音。
(2)词汇训练:从简单词汇开始,逐渐增加词汇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句子训练:引导小明从简单句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句子,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
2. 社交训练:针对小明的社交障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观察学习:引导小明观察正常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学习如何与人沟通。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模拟情境中练习社交技能。
(3)情感表达训练: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
3. 兴趣培养:针对小明的兴趣狭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培养:(1)观察法:引导小明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其好奇心。
(2)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顾某(2篇)
第1篇一、基本情况1. 性别:男2. 年龄:15岁3. 家庭背景: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4. 学业成绩:成绩中等,但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问题5. 行为表现:与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有时会顶撞老师二、教育案例1. 案例背景顾某所在班级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好,但顾某的成绩却一直处于中等水平。
在课堂上,他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他的人际关系也较为紧张,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较多,有时甚至会与老师发生冲突。
2. 教育策略(1)关注顾某的情感需求针对顾某的家庭背景,教师应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他的期望,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2)培养顾某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顾某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顾某的注意力。
(3)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应与顾某的母亲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顾某的母亲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顾某的冲动行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加强心理疏导:通过谈话、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顾某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②制定行为规范:与顾某共同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奖惩措施,引导他遵守规则。
③树立榜样:邀请班级中表现良好的同学与顾某互动,让他学习榜样,改正不良行为。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顾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改善。
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不再与老师发生冲突。
同时,他的母亲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家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总结顾某作为一名特殊学生,通过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努力,逐渐改善了学习状态和人际关系。
这个案例表明,关注特殊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案例
“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案例一、基本资料:苏雅(化名)女11岁小学五年级家庭情况:六岁时,父母离异,她和妈妈、姥姥、姥爷一起生活。
个性特征:性格自卑而又倔强,与同学关系不友好,甚至冷漠,学习上不专心。
其父曾因想念她让给寄张照片,妈妈准备邮寄时,她却一把抢下撕掉说:“他都不要我了,还要照片干什么!”还曾一度嫌弃姥爷丢人而不让接送她上下学。
二、原因分析:父母离异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因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使她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
过早的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的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心灵受到创伤,心理上很自卑,性格倔强,对人不信任,与同学不友好,学习不上心。
三、具体教育措施:1.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主动与她接近,做朋友,经常询问她的温饱冷暖,使她感觉到老师的友好和关心,消除戒备和排斥心理,慢慢建立自信心。
告诉她父母虽不一起生活,不是她的原因,大人有大人的苦衷,但对她的爱,永远不会变。
2.学习上给予帮助,帮助特困生克服自卑感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经常询问她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
当她稍有进步时,及时表扬,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她不断进步。
3.在集体生活中,带动班上学生帮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同时也鼓励她与其他同学交流、游戏,多些机会共同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设有心理室,经常找特困生谈心,了解家庭情况,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给学生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寻求快乐、控制情绪的方法。
曾请苏雅大胆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告诉她要勇敢、坚强、不自卑。
心理课上教给她和同学们什么是快乐,快乐对生活的意义和影响,以及获取快乐的秘诀,比如要自信、保持微笑、和别人一块儿分享快乐、乐于助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等等;在不伤害他人更不能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如何缓解和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跑步、和布娃娃说话,锤枕头、痛快哭等等。
四、初步成效:经过多方努力,苏雅同学已有进步,虽成绩仍不突出,但已有好的表现:愿意完成作业了,结交了新朋友,和同学们相处也融洽了很多,上课也勇敢发言,自信心增强了,敢于并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也主动参加集体活动。
发育迟缓特殊教育案例(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男,7岁,来自我国某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小明的父母就发现他在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小明被诊断为发育迟缓。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和学校决定为他提供特殊教育。
案例描述:一、小明的现状1. 语言发展迟缓:小明说话晚,词汇量少,表达不清晰,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2. 认知发展迟缓:小明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较弱,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
3. 运动发展迟缓:小明动作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弱,难以完成简单的运动任务。
二、特殊教育干预1. 早期干预:在小明3岁时,家长便开始带他参加早期干预训练。
通过专业的训练,小明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障碍。
2. 个案管理:学校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个案管理计划,包括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干预措施。
3. 教学方法:(1)个别化教学:针对小明的个体差异,教师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游戏教学:利用游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认知能力。
(3)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情境中,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小明的学习效果。
4.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小明的特殊需求,共同促进他的成长。
三、教育效果1. 语言能力:经过特殊教育干预,小明的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认知能力:小明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得到改善。
3. 运动能力:在专业训练下,小明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运动任务。
4. 社交能力:通过特殊教育,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与同龄儿童进行简单的互动。
四、案例分析1. 发育迟缓的特殊教育需要个体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符合他需求的教育计划。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特殊教育效果至关重要。
智障幼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6岁,属于轻度智障儿童。
小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轻度智障。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习上存在诸多困难。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成长,但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们特此制定了本案例。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进行基本的沟通。
2. 培养小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吃饭等。
3. 提升小明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学习活动。
4. 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三、教育方法1. 个别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
2.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4. 情感支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鼓励。
四、教育过程(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1.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让小明认识各种物品和动物,并学习它们的名称。
2. 日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小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等。
3. 互动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穿衣训练:教小明如何正确地穿衣、脱衣,并逐步提高其穿衣速度。
2. 洗漱训练:教小明如何正确地刷牙、洗脸,并养成每天早晚洗漱的习惯。
3. 吃饭训练:教小明如何正确地使用餐具,并培养其独立进餐的能力。
(三)认知能力提升1. 认知游戏:通过拼图、找不同、记忆游戏等,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
2. 生活常识:教小明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等。
3. 数学启蒙: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数、分类等,培养小明的数学思维。
(四)社交能力增强1. 同伴互动:组织小明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班主任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班主任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团结好老师、引导好孩子、协调好家长、创设好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特殊学生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班主任特殊学生教育案例一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
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
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
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
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
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
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1)老师看顾某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
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残疾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由于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本文将以一个残疾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明,男,12岁,患有脑瘫,肢体残疾。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在学校,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更加自卑,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教师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关心、鼓励和尊重,让小明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困难,为他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针对小明的残疾特点,教师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教会小明穿衣、吃饭、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2)康复训练: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他改善肢体功能。
(3)学科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掌握基础知识。
3. 家校合作教师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为小明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4. 同伴支持教师鼓励班级同学关心、帮助小明,为他创造一个友善的班级氛围。
同时,组织同学开展互助活动,让小明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四、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2. 肢体功能得到改善,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
3.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兴趣。
4. 性格变得开朗,愿意与人交流,自信心增强。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小明的残疾特点,采取了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本案例的启示:1. 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一位名叫小杰的听障儿童为例,探讨特殊教育在听障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杰,男,10岁,来自我国某城市。
自出生以来,小杰就患有听力障碍。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杰为重度听力障碍,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杰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听力问题后,并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直到小杰5岁时,父母才将他送入特殊教育学校。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在小杰的家庭中,父母对其关爱有加,但缺乏对听障儿童特殊教育的了解。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主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教育。
这使得小杰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缺乏自信。
2. 学校教育小杰就读于我国某城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对小杰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杰的学习效果不佳。
3. 社会支持在我国,听障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一方面,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度较低,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歧视;另一方面,特殊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听障儿童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三、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1)提高家长对听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认识,了解听障儿童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教育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针对小杰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小杰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支持(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度。
(2)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为听障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
(3)倡导全社会关爱听障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特殊生帮扶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特殊生是指那些在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帮助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如家庭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难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我们选取了一所城市小学的特殊生帮扶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张,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自入学以来,小张在课堂上表现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流。
在作业和考试中,小张的成绩始终处于班级下游,且经常出现漏题、错题现象。
经过了解,小张的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此外,小张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
(二)帮扶措施1. 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的沉默寡言、不愿交流的特点,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帮助小张打开心扉,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2. 学习辅导:针对小张的学习困难,学校为其安排了专门的学习辅导老师。
辅导老师根据小张的学习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 家校合作:学校与小张的母亲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小张的成长。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助力小张的成长。
4. 班级氛围营造:班级教师积极营造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关心、帮助小张。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引导同学学会尊重、理解、关爱特殊生。
(三)帮扶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小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心理变化:小张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愿意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2. 学习成绩:小张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从班级下游逐渐进入中游水平。
3. 家庭关系:小张的母亲表示,自从学校开始帮扶小张后,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小张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家校合作和班级氛围营造等多种措施,帮助特殊生小张克服了困难,实现了从沉默到自信的蜕变。
特殊教育优秀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以“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为例,分析特殊教育中的优秀案例,探讨如何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二、案例介绍小王,男,7岁,患有自闭症。
从小王出生起,家人就发现他在与人交往、语言表达、行为等方面存在异常。
经过医院诊断,小王被确诊为自闭症。
面对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然而,他们没有放弃,带着小王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在了解了小王的病情后,当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接纳了他。
学校针对小王的特殊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以下是对这个优秀案例的分析:三、优秀案例分析1. 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小王的自闭症症状,学校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通过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澡等,帮助小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语言表达训练:通过语音矫正、模仿训练等方法,提高小王的语言表达能力。
(3)社交能力培养:通过集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王学会与人交往。
(4)兴趣培养:根据小王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中,学校采用以下创新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小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小王的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通过游戏,让小王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定期为小王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内容包括:(1)自闭症相关知识普及:让家长了解自闭症的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2)家庭教育方法指导:教授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有效教育,促进小王全面发展。
(3)心理辅导: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家庭学生案例分析
李淑丽
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使得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离异家庭大批出现。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问题孩子,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的平衡,因而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三住宿班,班中有一名女生刘嫣,就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认识她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学生经常愣神,自习课上几乎不动笔,能一节课盯着一页书,当然考试时成绩也不理想。
当我找她了解情况时,她说从小她妈不关心她,就想利用她,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养活她妈,从小就不让她出去玩,只能坐着看书,但她又不想看书,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在言语中她对母亲的埋怨的情绪非常强。
她对考大学没有欲望,特别想早些工作能够独立。
当问及她谈到对将来工作的设想,她认为只要离开学校,工作随便可以找,做什么都可以挣钱。
我对她看待学习的态度非常不认同。
首先,目前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激增,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你高中都没有毕业,如何跟别人竞争。
第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你不努力或取得的成绩特别不理想,如何能让人相信你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较好的能力。
第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自己的亲人能有美好的将来,这并不是什么过错。
这首先是对你负责,希望你有个美好的将来,不让你将来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而后悔。
和她谈完之后,刘嫣的情绪好了很多。
看来刘嫣和母亲的沟通不是很好。
我决定和她的母亲做一次交流。
在见到她母亲后,能够感到孩子身上实际都有家长的影子。
她母亲的情绪非常激动的,她一再声明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因为父母的离异,父亲的抛弃她们跟别人结婚,影响了孩子。
父母离婚那天,孩子离家出走了,她和老师找了一夜才找到。
否则孩子还会像小学时学习一样好。
她不断的控诉前夫的不是,得到一场宣泄。
等她情绪稳定后,我和她探讨了刘嫣的学习状况和原因,希望母亲今后能够减少埋怨,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目标,能够使孩子更快乐一些。
看来刘嫣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怎么能帮她一把呢?以后我更加注意她了,发现她总是独来独往,宿舍的其他同学跟她也不亲密,我找了几个同宿舍的同学分别了解,原来她们反映刘嫣不讲卫生,从来不讨论学习,还愿意传话。
有合适的机会我要找刘嫣聊聊,我告诉她我已经知道她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但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就觉得自己可怜,拒人千里之外或者希望别人可怜你。
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你不说,别人不会知道你是否是离异家庭,强者是不需要别人可怜的。
那些过分关注别人隐私的人也不受欢迎。
而且即使别人知道的话,如果你自强自立、乐观,别人对你只有佩服。
希望今后卫生情况好转,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这样的话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自己活的也更成功。
谈话过后,刘嫣的情况有所好转。
可是好景不长,期中考试时,刘嫣没有来参加考试。
第二天刘嫣的父亲领着刘嫣到了学校,刘嫣伤痕累累,都是被她母亲咬的。
她父亲说是报了警,将刘嫣从反锁的屋里救出来的,孩子的母亲精神压抑,以前就老与他和孩子动手。
以后刘嫣就跟着他父亲和后妈生活。
安慰了刘嫣之后,好一阵刘嫣的情绪都有些低落,不能恢复。
这种心灵上的伤不是很容易恢复的。
因为她也将情况告诉了同宿舍同学,所以我找到这些同学,嘱咐她们不要把这件事再向外传,另外要从各个方面多关心刘嫣。
因为大家真诚的关心,刘嫣从同学这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温暖。
刘嫣的母亲还是经常打电话,询问刘嫣的学习和情绪等状况,让我感觉她还是关心刘嫣的。
而且她还经常来学校看孩子。
可是大概学期末的时候,刘嫣来找我,跟我说,她妈让她签字,把属于刘嫣的房子卖了,而且她妈在拿到转让签字后跟她说,她以后学不学习都行。
她感到被她妈骗了。
刘嫣情绪非常激动,不停的哭,心脏难受。
她父亲接到电话,听了情况后,非常气愤。
刘嫣的父亲说当年他与别人有债务纠纷时,刘嫣的母亲将将所有的钱转移了不给他,导致他坐牢,因此两人离婚,但离婚时刘嫣的父亲还是将房子给了刘嫣。
现在刘嫣完全由他抚养,她却将房子给了她妈,让他无法接受。
而且对她平时的表现非常失望,比如她原来也和她妈拳脚相向,比如近来谎称高考报名费是300元钱,周末回家就是拿钱,拿完钱就走。
既然是这样,她要不然把房子要回来,要不然回去跟她妈过。
刘嫣最后倒是比较平静,她说还是去先去公证处看公证是否能够撤销,因为她实在是不想回原来的家天天打架了。
但是如果不能撤,她相信她父亲总不能把她硬撵出来。
这件事之后,我感觉刘嫣的成熟让人有种悲哀的感觉。
我还在想,刘嫣是否还能安心学习?刘嫣与母亲的感情裂痕还能弥补吗?刘嫣与其父、母之间的冷漠、缺乏交流、彼此不真诚等等的家庭矛盾是否是一个教师所能改变的?我所听到的、看到的似乎总是成功的案例,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但是我却感到我的无力和悲哀。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
多么希望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拥有一片蔚蓝的、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