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雕人物概述
古玉赏析:宋元玉雕童子
![古玉赏析:宋元玉雕童子](https://img.taocdn.com/s3/m/2995775833687e21af45a9ff.png)
古玉赏析:宋元玉雕童子古玉赏析:宋元玉雕童子在传世文物当中,有着大量衣着各异、形态不一的玉雕童子。
由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这类作品极其相似,考古发掘材料中又未见有玉雕童子出土,古文献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琢制玉雕童子的记载,因而,鉴定工作亦有一定的困难。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一批古代玉雕童子,其中有一组确系宋元时代的作品,研究这组玉雕作品,对了解玉雕童子的制造历史,推动鉴定工作的开展是不无益处的。
玉雕童子制作年代小考由于缺少科学发掘的同类作品作佐证,确定这组童子的制作年代,便只能依据绘画、雕塑、瓷器及现已掌握的玉器的时代特征来综合考察鉴定。
经过鉴定,初步确定这组童子分别为宋、辽金、元等时代的作品。
各时代的作品,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现择其代表,分别介绍并略加考证如下:宋代玉雕童子第一类为仿唐代飞天童子,例如青玉披帛童子,长5.2厘米,宽3.8厘米,厚1.3厘米。
童子身穿交领长衫,肥裤腿,呈侧卧状,一腿伸直,另一腿后踢,左臂曲于胸前,右臂插于腰际,双手持长披帛,弯转飘绕于上体,形似唐代玉雕飞天。
过去,曾有人视此件为唐代作品,主要依据是它的布局与唐代玉雕飞天相同。
但是把它同唐代玉雕飞天认真比较,则能看出它并不具备唐代玉雕飞天的特点。
唐代玉雕飞天的基本特点是:①脸形较胖;②上身多为裸体;③衣褶多而长,呈弧状,有些还裹在身上;④身旁缀以三岐云。
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现了金代石雕飞天,说明飞天类作品在唐以后仍广为流行,不过艺术风格已有改变。
同时,金代石雕飞天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鉴别同类艺术品的重要依据。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青玉披帛童子,既不具备以上列举的唐代飞天的特点,也不同于金代的飞天人物造型,其刀法古拙,沁色深重,观其形制,去唐不远,确定为宋代应是无疑的。
图一宋仿唐代飞天童子长5.2厘米,宽3.8厘米,厚1.3厘米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
为圆雕,作侧卧状披帛童子。
童子大眼直鼻,额顶留发髻。
倒八字眉,上身穿交领长衫,下着肥腿裤,双手持飘绕长披帛,一腿直伸,另一腿略翘起,形似飞天。
镇平县籍省级以上玉雕大师简介(59名)
![镇平县籍省级以上玉雕大师简介(59名)](https://img.taocdn.com/s3/m/06b1a4fe941ea76e58fa044b.png)
镇平籍省级以上玉雕大师简介(59人)一、中国玉石雕刻大师(9人)1、仵应文,男,汉族,河南镇平县人。
1954年8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现任襟抱斋工作室主设计师。
他的作品传神、大气、宏伟,造型优美、结构严谨、技艺精湛,尤其擅长水晶佛教人物的设计制作,被称为“中国水晶第一人”。
他设计制作的岫玉《双层转动花熏》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设计的黄水晶《大威德力士明王》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其代表作独山玉《悟道》、白水晶《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分别获全国“天工奖”金奖,水晶《三教九流图》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前总统普京。
2、魏玉中,男,汉族,1951年7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擅长器皿件、仿古件设计制作。
主要作品有:白玉《仿古双耳瓶》、《白玉瓜棱壶》等,其中白玉《云龙瓶》获2004年全国“天工奖”金奖。
3、孟庆东,男,汉族,1972年12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镇平县首届玉雕创作新星”。
现任紫气东来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作品以传统为基础,汲取了绘画、雕塑等现代艺术营养,作品简练明快、清俊文雅,具有时代气息。
主要作品有《踏雪寻梅》、《秋山行旅》等。
4、张红哲,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镇平县第二届十大玉雕创作新星”,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中国南阳首届‘独玉杯’十大玉雕创作新秀”,现任红哲玉雕创作室总设计师,擅长白玉把件的设计制作和国画创作,其代表作品白玉《五子闹佛》获全国“天工奖”玉雕精品展银奖,国画《猫》获2003年中享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
5、喻朝光,男,汉族,1972年12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镇平县首届十大玉雕创作新星”,“中国南阳首届‘独玉杯’十大创作新秀”,现任朝光玉雕工作室总设计师。
玉雕名家简介第二周
![玉雕名家简介第二周](https://img.taocdn.com/s3/m/11da3bd28bd63186bcebbc33.png)
• • • • •
•
•
•
1992年离厂自创中鼎玉雕工作室。 1988年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雕刻版毕业后,进苏州玉石雕刻厂从事玉雕工作。 2009年《渔樵耕读书镇》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金奖。 2010年作品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银奖。 2007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白玉花卉纹 瓶》, 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痕都斯坦梅 , 瓶》, 荣获“第二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荣获“行业杰出贡献奖”,荣 获首届“子冈杯”特别荣誉奖 2008年荣获第一届“苏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花卉“寿”字白玉花瓶》 ,荣获中国珠宝玉 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奖”铜奖《白玉香炉》 ,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 《白玉香炉》银奖《人参如意》 2009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薄胎花瓶》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青铜印象》 ,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 协会“天工奖”金奖《渔樵耕读》 ,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天工 奖”优秀作品奖《瑞兽》 2010年荣获江苏省“艺博杯”金奖《香炉》,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 会“天工奖”银奖,荣获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金奖《青铜印象》
中国玉雕大师
玉雕大师—瞿利军
(中鼎玉器工作室)
• 1970年出生,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 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 瞿利军,自幼酷爱绘画,曾从师学习纂刻、徽刻、雕塑。 • 1989年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雕刻班毕业后,进苏州王石雕刻厂从事 玉雕工作。1992年离厂自创中鼎玉雕工作室。二十多年来,在继承 苏州玉雕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 所作玉器均选用和田白玉,雕琢精美,无论是仿古挂件或摆件,无不 具有“空、飘、细、雅”的“苏作”风格。其中尤以制作白玉器皿件 为特长,其造型或厚重庄严,或薄胎空灵,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皇家风 范;其雕工或浮雕、或深雕、或镂雕,堪称巧夺天工。和田籽玉小件 设计风格或花鸟鱼虫、或江南水乡、或花草缠枝,均秀美纤巧,洋溢 着江南水乡的灵气、吴地文人的气息。 • 代表作品有:和田籽料挂件、“子冈牌”、“江南水乡”系列,把玩 小件及各式薄胎器皿。
各朝代玉翁仲造型特点
![各朝代玉翁仲造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87ea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f.png)
各朝代玉翁仲造型特点玉翁仲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中常见的造型,它通常代表了古代人们对长寿与吉祥的美好愿望。
不同朝代的玉翁仲在造型上有着一些特点和变化。
1. 西周玉翁仲:西周时期的玉翁仲通常是一对男女老人,男老人通常是面带笑容,头戴冠冕,身着华丽的衣袍,手持拐杖,身材丰满,体态庄重。
女老人则是身着华丽的衣裙,头戴发饰,手持花束,面带微笑。
西周玉翁仲的造型充满了庄重和尊贵的气息,体现了西周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 春秋战国玉翁仲: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翁仲的造型相对简约,更加注重表达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男老人通常是身着简单的衣袍,手持拐杖,面带微笑,体态轻盈。
女老人则是身着长袍,头戴发饰,手持花束,面带微笑。
春秋战国玉翁仲的造型更加亲民和朴实,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秦汉玉翁仲:秦汉时期的玉翁仲的造型更加丰满和富有神秘感。
男老人通常是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冠冕,手持拐杖,面容慈祥。
女老人则是身着华丽的衣裙,头戴发饰,手持花束,面带微笑。
秦汉玉翁仲的造型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隋唐玉翁仲:隋唐时期的玉翁仲的造型更加细腻和精致。
男老人通常是身着华丽的衣袍,头戴冠冕,手持拐杖,面容慈祥。
女老人则是身着华丽的衣裙,头戴发饰,手持花束,面带微笑。
隋唐玉翁仲的造型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表情的细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宋元明清玉翁仲:宋元明清时期的玉翁仲的造型相对简约,更加注重表达祝福和吉祥的寓意。
男老人通常是身着简单的衣袍,头戴冠冕,手持拐杖,面容慈祥。
女老人则是身着长袍,头戴发饰,手持花束,面带微笑。
宋元明清玉翁仲的造型更加亲民和朴实,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个朝代的玉翁仲在造型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长寿与吉祥的美好愿望。
从西周到清朝,玉翁仲的造型变化主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无论是简约还是华丽的造型,玉翁仲都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
玉雕界的四大雕工,个个雕工精湛,你更欣赏谁的雕工
![玉雕界的四大雕工,个个雕工精湛,你更欣赏谁的雕工](https://img.taocdn.com/s3/m/e0abb9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png)
玉雕界的四大雕工,个个雕工精湛,你更欣赏谁的雕工在古代,玉雕有南北之分,北派恢弘大气,南派精致小巧。
但随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了“北、扬、海、南”四大派,成为了构成我国玉文化的主力。
今天就来跟大家简单讲讲玉雕界的“四大门派”。
一、北派“北派玉雕”指京、津、辽宁一带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其中以“京派玉雕”为北派玉雕的代表。
京派玉雕受皇家文化的传统影响,以宫廷风格为主,散发着大气、华贵、雄浑、稳重的气息,擅长雕琢人物群像、立体圆雕花卉、佛道、仕女和薄胎工艺等,雕刻手法多以圆雕和浮雕为主,且玉雕师多以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等制作来发挥出其优势,其中尤以俏色见长。
其中以北京的“四怪一魔”最具代表性。
“四怪一魔”即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鸟儿张”和张云和。
北派:恢弘大气,造型简洁,文化底蕴深,传承皇家文化,简单来说气势足,力量感强。
不过也有“三太”,工价太贵,工时太长,鲜明代表人物太少。
二、南派南派主要位于广东、福建等地,其玉雕风格也极为鲜明,主要是受到东南亚各邻国艺术风格的影响。
风格以复杂的多变的镂空雕技艺为主,用料也多以翡翠为主要玉种,辅以本地广东信宜玉,极具地方特色。
在镂空工艺上,南派的多层玉球和首饰雕刻也独树一帜,造型丰满,呼应传神,工艺玲珑,是玉雕中的精品。
此外,南派玉雕原料多用缅甸翡翠,清代时,翡翠还是比较小众的玉石,较少人关注,而南派开先河精雕翡翠,得到了慈禧的赞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翡翠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开创了百年来崇绿逐翠的文化心理。
南派工的翡翠较多,和田玉雕件相对较少,貔貅就更少了,玉雕主要是做镂空的人物风水大摆件为主。
南工的镂空雕都做的很好。
三、扬派扬派,顾名思义就是活跃在扬州地区的玉雕风格。
“天下玉,扬州工”从这几个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扬州玉雕派系的过人之处!这也体现出扬州在我国古代工美文化中的地位,只一地就能自成一派,繁荣的经济是必不可少的。
近代玉雕大师大全
![近代玉雕大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10484dca45177232f60a2e0.png)
上海:洪新华:入行三十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乂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
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从艺5年,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
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 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
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
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易少勇是上海近儿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
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 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 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
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
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
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 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汉代玉雕人物特征
![汉代玉雕人物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2f43c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d.png)
汉代玉雕人物特征
汉代是中国玉雕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玉雕人物具有以下特征:
1. 造型简洁大方:汉代玉雕人物的造型通常较为简洁大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态的准确性,不过多追求细节的繁复。
2. 动态感强:汉代玉雕人物常以动态的姿势出现,如舞蹈、奔跑、战斗等,展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动感。
3. 服饰华丽:汉代玉雕人物的服饰刻画细致,常常饰有华丽的花纹和装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服饰的重视和追求。
4. 面部表情丰富:汉代玉雕人物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能够表现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
5. 寓意深刻:汉代玉雕人物常具有一定的寓意,如象征祥瑞的仙人、寓意长寿的老者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总体来说,汉代玉雕人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
![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2217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4.png)
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
以下是对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包括广泛的形象,如神仙、寿星、佛教人物、道教人物、刘海、高士、仙女、胡人、童子等。
这些人物形象通常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头大、脸长、鼻小,且阴线刻画细部。
其中,寿星和佛教人物在明代玉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形态生动,富有表现力。
此外,明代玉雕人物的发型也具有典型特点,多为短发,从根部向上前方冲。
人物的眼睛刻画精细,有圆眼、斜线形、竖线形和平线形等多种形式。
其中,“虾米眼”是明代玉雕人物眼睛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突出很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代玉雕人物的服饰和配饰也相当丰富,包括各种云纹、火焰纹等装饰物,以及卷云纹、山羊胡子样的腿毛等细节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明代玉雕人物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明代玉雕人物的特点是形象多样,刻画精细,富有表现力,且工艺精湛。
这些特点使得明代玉雕在中国玉雕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名家名作】为玉而生——玉雕大师刘忠荣
![【名家名作】为玉而生——玉雕大师刘忠荣](https://img.taocdn.com/s3/m/6bb7473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5.png)
【名家名作】为玉而生——玉雕大师刘忠荣人物名片刘忠荣,1958年出生于上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是当代海派玉雕的顶尖人物和领军人物,被誉为“雕刻全才”。
代表作品有《青玉兽面壶》、《仕女吹箫图》、《黑白玉调色器》等。
1984年玉雕《青玉兽面壶》被征集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青玉兽面壶马到成功天香白玉插牌莲花观音他传承前辈和古人的传统技艺,注重创新,走自己的路。
在布局与表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其作品主线分明刚柔相济,深浅互间,浮雕层次丰富,展现令人惊叹的气韵与生命力,佛雕造像简洁庄重,展现佛陀的妙像的庄严与菩萨的慈悲自在,使得传统线条艺术被重新唤起;刘忠荣先生的玉雕在布局与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他的一些作品在空间上呈现的视觉效果早已超过了玉雕的范畴。
望月怀远相马白玉牌西塘一隅迎财神刘忠荣对于线条运用和层次处理的精到与娴熟,可以说无出其右。
不论是直线、弧线,都显出“挺”、“劲”之势,跟脚处从不拖泥带水,利落干净;浮雕层次的掌控更是精妙绝伦,在一块小小玉牌上,最高最低点之间微小的距离上,他可以做出常人难于企及的丰富层次,无论人物、动物、花草、山水、物体,刘忠荣在设计上都能精准把控结构体积,采取抛面多重组合,使他的作品在立体感中,有一种温厚、顺畅、柔雅的光彩,叠加的山水景物互为契合,层次丰满,令把玩者叹赏不已。
现代太极兄弟竹堂侵叶开“六面围雕”,是玉牌从未有过的尝试。
传统的子冈牌,平板方正,它的厚度零点几,刘忠荣从厚度着手,从“抛线”、“抛面”、“两面抛”、“上下抛”等处理手法上下工夫,一改玉牌规整单一的程式,向多样化转换,加强厚度,从1厘米到1.2厘米,有时甚至加厚到2.5厘米。
这种新款的玉牌样式打破了常规,无论观感还是手感,都呈现多维变化,给藏家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彩蝶连年有余翡翠百佛钵刘忠荣一路走来,抱有深深的感恩。
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这一辈子是幸运的。
在我们之前的三代人,师傅、师爷、师爷的师傅,他们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名字,作品都已卖掉或者散失了。
我国著名玉雕大师介绍并展望现今玉雕艺术的发展
![我国著名玉雕大师介绍并展望现今玉雕艺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81208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6.png)
我国著名玉雕大师介绍并展望现今玉雕艺术的发展赋予玉雕人物新生命的第一人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在今天表现为民间无处不在的“玉石情结”——材质、题材各异的玉雕工艺品均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
然而,玉雕行业繁华背后却渐露疲态——商业化、规模化在带来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作品的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行家认为,一旦玉雕艺术无法为材料带来附加值,反倒损坏原材料的价值,收藏者可能转向收藏原石而放弃雕工。
溯源:良渚文化玉器高峰难企广义的“玉”,泛指为各种各样的玉种,包括传统的白玉、翡翠,和随后兴起的玛瑙、岫玉、黄玉、碧玉等。
与此同时,其他备受追捧的石种如黄蜡石、寿山石、鸡血石、田黄等的精品市场价值和影响力几近比肩玉种。
距今5000年~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
不仅如此,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感慨说,良渚的玉工至今难以超越。
良渚玉器气势雄伟,讲究对称均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虽然玉石雕刻工艺可追溯到兴隆洼文化时期,但市场中流通的多为清代民国玉雕工艺品。
玉雕工艺在清代时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宫廷内甚至设有玉器造办处督办玉料,宫廷中御用玉器极多。
其时,中国南北形成了多种玉雕工艺流派,主要包括以北京为代表并涵盖辽宁、天津、河北、河南、____等地的“北派”(也称“京津工”),其风格庄重大气、古朴典雅。
其次是以扬州为代表的“扬派”(也称“扬州工”),其特点是讲究章法、古雅秀丽。
“扬派”在清末民初影响力辐射至上海,与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新生的“海派”(也称“上海工”),其特点是细腻严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广东为代表、包括福建一带在内的“南派”(也有一说将其分为“广东工”、“福建工”)。
广东玉雕长期受广东牙雕和潮绣的影响,在镂空雕上独具特色,造型丰满传神。
除了历史的影响力外,广东目前拥有全国主要的四大翡翠玉石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更令其在玉雕行业中有重要的地位。
近代玉雕大师大全
![近代玉雕大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5a1d53312b3169a451a49d.png)
上海:洪新华:入行三十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又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
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从艺5年,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
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
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
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
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
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
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
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ab1b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6.png)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
【最新版】
目录
1.上海海派玉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上海海派玉雕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3.上海海派玉雕的传承和发展
正文
上海海派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在玉雕界独树一帜。
海派玉雕起源于 19 世纪末,历经几代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海派玉雕的代表人物有崔磊、杨曦、易少勇、洪新华、许海东、吴金星、吴德升等,他们的作品在玉雕界具有很高的声誉。
例如,崔磊的《妙笔生花》、许海东的《喜上眉梢》和吴德升的《十八罗汉》等作品,都展示了海派玉雕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上海海派玉雕在工艺上以求新、求变,善于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如绘画、雕塑、书法、石刻等。
同时,海派玉雕在题材方面也颇具特色,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现代的生活题材,充分体现了海派玉雕的创新精神。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前,海派玉雕正在走向世界,其在国际玉雕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总之,上海海派玉雕以其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在中国玉雕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页共1页。
历代玉雕蟾蜍鉴赏
![历代玉雕蟾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c52ed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8.png)
玉雕蟾蜍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历史悠久,形态各异。
以下是一些历代玉雕蟾蜍的鉴赏:
1.汉代玉雕蟾蜍:汉代玉雕蟾蜍形态较为简单,但雕刻精细,线条
流畅。
它们通常被制成小饰品,佩戴在身上或放置在家中,寓意着辟邪、招财、吉祥等。
2.唐代玉雕蟾蜍:唐代玉雕蟾蜍形态更加生动,雕刻技艺也更加精
湛。
它们通常被制成大型摆件,供放在家中或寺庙中。
唐代玉雕蟾蜍的寓意更加丰富,包括辟邪、镇宅、保平安等。
3.宋代玉雕蟾蜍:宋代玉雕蟾蜍在形态和雕刻技艺上都有所发展,
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
它们的形态更加逼真,有的还配有其他动物或场景,寓意着富贵、长寿、吉祥等。
4.元代玉雕蟾蜍:元代玉雕蟾蜍形态质朴,雕刻简洁明快。
它们的
寓意也更加多样化,既可以辟邪、招财,又可以保平安、富贵。
5.明代玉雕蟾蜍:明代玉雕蟾蜍形态各异,雕刻技艺精湛,有的还
配以宝石或金银等材料。
它们的寓意也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和雕刻技艺来寓意不同的吉祥含义。
总之,历代玉雕蟾蜍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雕刻技艺,寓意也各不相同。
鉴赏玉雕蟾蜍时,可以从形态、雕刻技艺、寓意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国内知名玉雕大师
![国内知名玉雕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b28a2c170b4e767f5acfcecd.png)
国内著名民间玉雕设计家大师彭鸿先生国内著名民间玉雕设计家大师彭鸿先生国内著名民间玉雕设计家大师彭鸿先生彭鸿居士,彭氏文化网名人堂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会员(男)四川省涪陵市人,1970年生,字雅儒,号博缘,易名:彭道启, 秉性淳朴,与人为善、喜神秘、好钻研。
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酷爱玉雕文华艺术和佛学。
16岁开始随父亲彭大良在缅甸和新疆(中国地质著名找矿专家高级教授)学习和鉴赏和收藏缅甸翡翠及新疆和田玉原石及原生矿矿石标本,在书、画、刻方面有一定造诣。
九十年代初又致力翡翠玉雕造型艺术设计,把原来的书理、画法融贯于斯,作品以自然型山水花鸟鱼虫系列为其代表,作品构思精巧,刻意求新,取材广泛,又有崭新的超前意识;雕琢细腻,生动传神,小中见大,大中求精,在中外玉器行业中颇有影响。
既有典型的传统风格,深受藏家喜爱。
现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师、东盟翡翠玉宋世义.男,1942年12月25日生于北京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后在北京玉器厂从事玉器设计和制作工作,从师著名玉器大师钱镐、刘文亨、王永海、王树森。
1989年在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干部研修班进修雕塑。
曾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1990年获轻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他从事设计近30年,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绘画和雕塑基本功扎实,作品题材广泛,技艺全面。
1987年设计制作的《松石黄道婆像》《玛瑙梦蝶》《玛瑙仙姿》等作品获全国玉器行业评比总分第一名。
1984年-1989年,设计的《玛瑙西双版纳月亮》等7件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获奖。
1990?年后设计的《丝绸之路》《长生殿》《四大佛教名山》等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等都分别介绍了他的作品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宋世义技法全面,手法多变,作品题材广泛,从巨制到小件,从浮雕到圆雕,从风景到人物,从传统到现代,无不涉足。
明清玉人
![明清玉人](https://img.taocdn.com/s3/m/b4a30ad86f1aff00bed51eb1.png)
明清玉人中华玉网 (2005-11-07)-------------------------------------------------------------------------------- 明清玉人明代玉人以立像为多,雕琢技术有不拘小节的特点,磨工注重表面,而器物的侧面、底部都很粗糙。
明代人纹形玉佩变化较多,雕出各种类型的人物,有仕女、老人、小孩;开脸也多种多样。
明代的玉人鼻子有蒜头鼻之称,还有楔形鼻,前者多用来刻划小孩鼻子,后者为成年人的鼻子,另外还有方鼻、八字鼻和钩形鼻等多种式样,总的来说,明代人物佩上的鼻子雕得大而明显。
这时期人物的眼睛一般紧靠着鼻子,也有近似元代玉人眼睛的,即在眼睛中间刻一阴线表示眼珠,但明代加的这一横道是在靠近鼻子这一半,不接近外眼梢。
明代玉人的嘴多用弧线来表示,有的雕得很大,好似在微笑,绐人以欢乐的感觉。
这时期人物衣纹有各种纹饰,有的仿宋代,但线条雕琢得又粗又深,刀法无力,不挺拔,远不如宋代纹饰。
清代雕刻的人物佩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有老翁、童子、仕女等,内容有太白醉酒、童子戏猫、童子逗狗、骑马打鼓及布袋和尚等,其人物有立式、蹲式和坐姿,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为历代所不及。
清代玉雕人物几乎都是圆雕立体形的,薄片状的人物几乎见不到;清代人物玉雕的面部雕刻,用行话说就是这时期人物开睑为“五官一把抓”,说明它五官紧凑集中,一把就可以抓起。
眼睛雕得有神,有的是用两道阴刻线压出一道阳纹线,好似双眼皮,眼睛总有笑眯眯的表情;嘴唇上下分明,向外稍稍凸起,两面颧骨突出;鼻子不像前几个时代那样,只用阴刻线来表示,而是在鼻子两侧去地,突出中间的高鼻梁,突出脸的立体感与写实感。
总之清代的玉人琢磨程度尤为讲究,多数打磨得很光润。
历代婴戏纹特点婴戏纹是一种以儿童形象为题材的玉器装饰图案。
这种纹饰始于战国,在宋元明清的玉雕中,极为常见。
此纹着意描绘儿童们稚真、活泼、顽皮的情态。
所刻童子圆头圆脑,肢体丰满。
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与苏琢史略考
![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与苏琢史略考](https://img.taocdn.com/s3/m/d51eaf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2.png)
明代琢玉大师陆子冈与苏琢史略考陆子冈(1504-1583),字伯辰,号云谷,又号穗窑,明代著名的玉石雕刻家。
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明代琢玉大师”。
在其创作生涯中,陆子冈与苏琢一事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陆子冈和苏琢两位大师的生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等方面加以考察,以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两位大师的传世之作。
陆子冈,生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江苏苏州人。
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后在京师向王铎学习玉雕技艺,并深受其影响。
陆子冈的玉雕作品以螭龙、麒麟、瑞兽等神兽形象为主题,刀工细腻,栩栩如生,被誉为“奇工巧匠”。
他的作品大都以玉石为材料,通过琢磨、刻画等工艺技法,将玉石雕刻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在艺术创作上,陆子冈强调形神兼备,注重细节塑造,将传统的中国民间神话、传说题材融入到玉雕作品中,其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陆子冈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后世也广为传颂。
他的作品被誉为“明代琢玉之冠”,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多见于博物馆、收藏家的私人收藏,备受珍视。
陆子冈致力于玉雕艺术的推广与传承,其弟子众多,影响深远,可谓是中国玉雕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苏琢(1501-1584),字子约,号其山,又字希山,明代著名的玉石雕刻家。
苏琢与陆子冈齐名,被誉为“明代琢玉第一人”。
他出生于江苏昆山,少年时曾在苏州陆家堰学艺。
后来他前往南京,拜陆子冈为师,深受其影响,继承并发扬了陆子冈的艺术风格,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苏琢的玉雕作品以宗教题材、神话传说为主题,多以佛像、神兽、人物等形象为题材,刀工独特,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擅长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和色彩来雕刻各种形态,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韵味。
在艺术创作上,苏琢讲究神似,注重形态的端庄与气韵的含蓄,以及工艺技法的精湛。
他的作品大都充满了神秘、宗教、神话色彩,展现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魅力。
苏琢的作品承袭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精髓,技艺高超,风格独特,备受赞誉。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2f8f8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c.png)
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名单介绍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上海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海派玉雕作为上海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流传至今。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几位上海海派玉雕的大师,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为玉雕艺术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第一位大师是李宗麟。
他是上海海派玉雕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玉雕家。
李宗麟先生师从著名的玉雕大师李宗盛,并拜访了许多国内外名家,吸取了各种玉雕工艺的精华。
他的作品精美绝伦,刀工精湛,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散发着深邃的艺术气息。
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年轻有为的玉雕师——张晨阳。
他从小对玉雕艺术充满了热爱,并师从多位著名的玉雕传承人。
张晨阳深知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同时也积极追求现代化的表达方式。
他的作品独具一格,充满了青春和创新的力量。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不容忽视的是,曹英华大师也是上海海派玉雕的瑰宝之一。
他擅长利用玉料的纹理与色彩,将自然造化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
曹英华大师的作品大都寄托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玉雕展览中获奖,享有很高的声誉。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杜明志。
他是上海海派玉雕的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玉器的研究者。
杜明志大师承袭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并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思想。
他的作品造型独特,意境深远,富有内涵。
不仅如此,杜明志大师还积极推动玉雕艺术的发展,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玉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上海海派玉雕大师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将传统工艺与时代的脉搏相结合,用心灵和智慧创作出了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温度,引领着上海海派玉雕艺术的新风向。
相信他们的创作会进一步推动上海玉雕艺术的繁荣发展,让更多人欣赏和体验到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国外五大玉雕艺术家及其作品
![国外五大玉雕艺术家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a2bac9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e.png)
9Title: Nautilus Shell III Material: Canadian jade, base: marble
10Title: Belle Pepper Material: Siberian jade
9Baby DracoKutcho jade from BC加拿大碧玉
10Eternally BoundDragonsof the Sun and the MoonPendants SiberianJade w. Gold
California Jade w. Silver俄西伯里亚玉、美国加州玉和铜
也就是近五十年里才有一些雕刻家开始对玉雕艺术渐渐产生兴趣这批艺术家主要分布在国外产玉区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他们选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玉石以碧玉石为主其玉雕艺术风格各俱特色在国际雕刻艺术界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国外五大玉雕艺术家及其作品
与中国玉文化历史相比,国外的玉文化土壤是相当贫瘠的。也就是近五十年里,才有一些雕刻家开始对玉雕艺术渐渐产生兴趣,这批艺术家主要分布在国外产玉区,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他们选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玉石,以碧玉石为主,其玉雕艺术风格各俱特色,在国际雕刻艺术界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现介绍其中的几位的作品,或许能让国内玉雕艺术爱好者耳目一新。
5ShibumiPolar jade & bronze加拿大碧玉和铜
6OhnaaWyoming jade& antiquedbronze美国怀俄明玉和铜
7AspenKutchojade & bronzeon granite sub-base加拿大碧玉和铜
8Jade Hawk DaggerOgden Mountain Jade & bronze加拿大碧玉和铜
清代玉雕童子特征
![清代玉雕童子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9be531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7.png)
清代玉雕童子特征玉雕童子由婴戏图衍变而成,是一种以童子为形象进行雕琢的玉器题材,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如意的祈祷,因此玉童子成为了玉雕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始现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的玉雕童子,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特点于历朝历代均有所差别,无不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
宋朝时期的玉雕童子,头型短而宽,以梳短发为多,头发分向左右两侧及脑后,露出宽大的脑门,也有的玉雕童子,其头顶只留一小撮短发且形如鸡心,或留在脑门心或留在一侧,头发以细密阴刻线条呈现。
玉雕童子五官开脸均以宽阴刻线勾出五官轮廓,面部简洁,表情沉静,眼如枣核,眼睛上下各用一刀,在服饰处理上常穿对襟衣、马甲或交领、圆领短衣,窄袖,百分之八十有纹饰,衣有十字纹,线条刻画较密集细软,或出现斜方格纹、米字纹、水字纹作点缀。
这个时期的玉雕童子,手中会执枝叶,如荷叶,且多用镂雕法。
《童子戏鹅玉霞帔坠》镂雕一童子玉佩,胸前手扶一鹅,背饰荷花。
元朝时期的玉雕童子,虽受唐宋玉雕影响会有时代交错,但也拥有元朝自身的时代特色。
尤其是执荷童子,荷叶呈现于童子脑后,莲梗横卧于左肩上,这与宋代荷莲居于头上或置于身体一侧之风格均有不同。
明朝时期是玉雕童子用刀风格“简、深、狠”,表现出粗疏的效果,与以往朝代的用刀风格有所不同,而且也与宋朝时期玉雕童子细密、匀称的桃形发式截然不同,明朝的玉雕童子面部开脸逼真传神,摒弃了宋元时期常见的简单或呆板。
此期的玉雕童子,眼睛在眼球上横刀阴刻一直线,与宋朝时期以阴刻两条对称弧线为上下眼睑的表现手法不同。
清朝时期的玉雕童子比较写实,身体较前更加短小丰满,头大脸胖,笑容可掬,神态更加真实自然。
此期的玉雕童子常作嬉戏状,生活气息浓郁而又丰富,有骑马、击鼓、捧瓶、耍猴、卧状、爬行、蹲跪等形态,童子的雕刻细腻精致,灵动感十足。
历代的玉雕童子沿袭至今,体现的是人们之精神产物与艺术创作,可惜玉雕童子在众多的琢制文献中记载甚少,其鉴别难度也往往大于一般的玉器题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玉雕人物概述(摘录)收藏人:珠江大鹏2013-12-22历代玉雕人物概述我国雕塑人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史前遗址中就发现有陶塑人像。
史前时代雕塑人像的质料有陶、骨、石、玉等,如最早石雕人像出土于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中。
玉质人像发现比较少,迄今不足10件。
这些玉质人像以平面雕刻技法制成,多数为人头像,以透雕手法表现其轮廓,以阴刻技法表现其细部。
玉雕人像是原始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及风俗在艺术领域的折射,同时也反映了史前人浓厚的宗教意识。
最早的玉雕人像是在四川巫山县大溪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其年代距今已在五六千年。
这些人面形玉佩呈棕褐色,高6厘米,为椭圆形。
玉佩正面雕出人面形象,作正视状,双目作圆圈形,直鼻梁,无耳,顶端有两个椭圆形穿孔,便于系挂。
这件玉佩表面磨制光滑,雕琢较精,大溪文化玉器中仅此一件,比较珍贵。
所刻画的人面近似于猴脸,三峡两岸茂林中自古以来多猿猴,唐代李白在《朝发白帝城》一诗中,就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描述,因此这件人(猴)面形玉佩亦可看作是三峡先民对常见动物猿猴所进行的生动描绘,也许远古居民将猿猴作为崇拜的动物神灵而把它神人化,—刻在玉石上作永久的保存。
属于陕北新华文化(距今4000年)的一件侧面人头玉雕像也比较富有特色。
雕像玉质呈白色,高4.5厘米,局部有褐色浸斑。
双面雕刻,头像作侧视,头束椭圆形高髻,团脸,鹰钩形鼻,嘴半张,阴线刻出橄榄形大眼,脑后有外凸的耳部,细颈,脸颊上钻一个圆孔,可供穿系(图)。
这件玉雕手法古拙,各部位比例虽失当,但形象传神,表现出健美与憨厚的神情。
我国史前时代的几件人体全身玉雕像,是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原始文化墓地发现的。
玉人作站立状,高8.1-9.9厘米,呈灰白色。
玉人的面部雕刻很细致,方脸长眼,粗眉,蒜头鼻,阔嘴,上唇较短,头戴圆冠,冠上的两排方格纹可能与冠饰有关。
两臂弯曲,十指张开置于胸前,腕部饰有臂环,腰部饰一周斜线纹,似表示腰带。
赤双足,左右脚均刻五趾。
这些玉人人体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展现了江淮地区原始先民的面貌和风采,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除单体人像外,远古时代的先民们还雕刻出一些双体人像,用以表现重大的活动场面。
台湾卑南文化遗址中出土有一些连体双人玉佩,这些玉佩玉质均为墨绿色,透雕出双手叉腰而立的两人。
形象均为平肩,细腰,双腿略分,脚下有踏板,膝部有一横道。
两人头顶一只侧卧的兽,尖耳张口,躬身翘尾,眼睛以未穿透的圆坑表示。
这些连体双人玉佩磨制平滑,雕琢较精,所表现的可能是祭祀场面。
商周时期的人体玉雕种类和造型,比原始时代要丰富得多,除少数为扁平侧身像外,其余均为圆雕头像和圆雕全身像,基本造型也都是圆柱体。
商周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社会中存在着以“礼”为主的等级制度,“衣服有制,宫室有度”。
人们必须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定来穿着装饰,只有这样,才能不失身份,符合礼仪。
因此,商周时期人物玉雕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服饰演变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商代人物玉雕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共有l0余件,这些玉人多数雕成跪坐、蹲踞或双手扶膝状,并根据身份,有不同的衣、冠和发式,而且着力描绘面部。
玉人面部特征都是高颧骨、大眼睛,具有比较明显的蒙古人种的共同特点。
它们发式则以短发为主,即自头顶向四周下垂剪齐,这或许是当时普遍流行的一种发式。
人物造型有跪坐、站立和侧身三种,另外还有玉人头。
跪坐人像雕刻比较精致,以“腰插宽柄器玉人”最为生动。
这件玉人高7厘米,作跪姿,即当时通行的坐姿,双手扶膝,长脸尖颔,弯月形细长眉。
“臣”字形双目目视前方,凸鼻宽平,小嘴闭口,头梳一条长辫,盘于头顶上,辫梢与辫根相接。
头上有用以束发的圆箍形“发卡”,额前有卷筒状饰。
玉人身着长衣,交领于胸前,腰束宽带,衣上遍饰云纹。
腹前悬一块长条形织物(称“蔽体”),脚着鞋。
腰的左侧插一支宽柄器,像是佩带着一种刀剑之类的武器,因被夸张而显得十分威武。
这种类似武器的东西,也起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观赏把玩时,可以手握柄部,取放自如。
这件跪坐玉人身体比例较为适当,刻画入微,神态生动,似在凝神沉思,又像是在倨傲正坐。
这件作品既是专供欣赏的文玩,又是件装饰品。
其形象可能即是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形象,也有可能是妇好的奴隶或臣仆。
站立形人雕中以裸体玉人最为奇特。
裸体玉人高12.5厘米,青灰色,呈裸体站姿,一面为男性,椭圆脸,双目微突,大耳外张,长眉扁鼻阔嘴,头上梳两根上翘的角状发髻,双肩略耸,两手置于胯间,显现男性生殖器,膝部略内屈,以不同线条表示肌肉;另一面为女性,形象与男性近似,双手置腹部,显现女阴。
玉人脚下有伸出的短榫作插嵌之用,是专门用于奴隶主贵族赏玩的艺术品。
中国史前时代即有陶制的男、女裸体形象及陶祖(男性生殖器形象),其寓意在于对生殖的崇拜。
这件男、女两面裸体玉人性具明显,均作显示其性具状,它反映的应是一种求合之相,是商代先民对子孙繁衍的祈望,艺术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殖崇拜观念。
侧身玉人在商代发现较多,可能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雕刻形式。
妇好墓中的一件侧身玉人,高11.5厘米,作侧身蹲坐状,头微昂起,目字形大眼,耳高耸,口微张,头上戴冠。
手臂卷屈在胸前,膝上抬,姿态不自然,反映的可能是妇好的奴隶或臣仆。
这件玉人写实性较强,表明商代玉匠师对人体的观察已十分细致,能善于把握人体的主要特征。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商墓中出土的一件侧身玉人套环非常精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件玉人高9厘米,造型上与妇好墓中的侧身玉人相似。
它的头顶后部采用掏雕的技法制出三个相联的链环,极为精巧,代表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图)。
在玉人的肋下雕刻有羽翼,其腿部也有羽毛。
有的学者推测,它实际上是一个“羽人”的形象。
我国古代有关神仙思想的起源很早,其中有表现人修行成仙后长出羽翼,飞到天上成为仙人的形象,这种有羽翼的仙人便是“羽人”。
这种纹饰到了先秦和汉代大量流行,成为当时铜器、陶器以及壁画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
西周的玉雕在工艺上、造型上都继承了商代的风格,但仍不失它自己的时代风格。
人形佩的脸部,不像商代那样面部下凹,到了西周晚期更近乎于平;值得注意的是眼睛,它是在“臣”字眼的基础上变化为眼梢长出眼眶,并勾卷,也有的是两边眼梢都长出眼眶,在眉毛中刻小短阴线纹的。
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视对纹饰的布局,线条渐趋繁复,以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较多地使用长弧线,阴纹纹饰开始出现互相勾连,阴刻线一面磨成坡状,有斜刀的痕迹,俗称“一面坡阴线”。
西周人形璜多见两边对称纹饰,此种人形璜的发型是从前面向后梳过去,眼睛接近“臣”字眼,耳朵比较写实,张着嘴,身上的纹饰流畅自然,非常潇洒,在两边人的头顶各有一穿孔。
这时期的人形佩以片状的为多,但已不拘于璜形佩了,这些人形雕刻的各部位灵活多变,不再那么图案化了,有蹲踞式,还有立式。
在人物的腰下中间出现斧形装饰物,有可能是表示腰中下垂的飘带,也可能就是服装纹饰,这种斧形装饰在西周前后都很少见到。
西周时期的玉雕人物,虽然数量上不及商代多,但更加细致入微。
例如山西曲沃县曲村晋侯墓中出土的一件正面玉立人,雕刻相当细致,尤以发式和衣型为精。
头顶发式卷起成穿孔以系绳,头周围蓬松如披发。
玉人浓眉大眼,阔鼻,身穿高领衣,领下右侧开短衽,束腰,衣裳下摆为梯形,前面有垂叶形装饰图案。
衣领、腰和衣下摆的边缘刻有交叉斜格纹饰(图)。
这件玉人亦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玉人雕刻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
我们可以看出从原始时代至商周时期的玉雕人物造型与图形,既充满着神秘而浑厚的宗教色彩,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实性较强。
但由于用于雕琢的玉材较小,不易表现人体动感,所以玉雕人物不似其它质地的雕塑品那样浑厚而有气势,然而它华丽的玉质感以及小巧玲珑、精工细琢所反映的外在美,使人爱不释手,玩味良久。
春秋纹饰在西周晚期出现互相勾连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卷曲相连的纹饰,布局满而密,不留空白。
战国玉器刀工精细,器物边角垂直锋利,磨工精良,器物表面,尤其是阴线槽内光泽强烈,孔洞内壁匀称光滑。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人佩,脸形接近西周风格,但发型截然不同;身上的纹饰精美细致,似小蛇在相互盘绕,都呈“S”形。
春秋时期一种典型的纹饰腰带也着意刻划得很细致,腰上的纹饰可称为席纹,像编织的席子一样,这种纹饰是这时期出现的新图案。
人物的发型是用细阴刻线表示的,刀法纤细密集,但丝丝不乱,其发式有扇形的,也有长发披肩的,还有从顶部再往两边勾卷的。
脸部五官给人的感觉是比前几代清秀,线条若隐若现,简单而舒展。
人物服饰雕琢华美,给人以绸缎质地的感觉,多见斜方格纹,有些近似于西藏的长袍,人物雕刻得气质高雅怡然,好似贵族。
战国中山王族墓中还出土了一些造型简洁的薄片状玉人佩,这些玉人有的是妇女形象,有的是儿童。
女俑们梳着牛角形发髻,身穿圆领窄袖方格纹长袍,与中原汉族的发式、服装迥异,显然是北方鲜虞族人的形象。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超脱世俗的新品种——玉雕舞蹈人佩,有单人和双人的佩饰,形象较为写实,器身装饰纹样,线条比春秋玉人少。
汉代玉器物的做工特点是善于运用阴刻线,线条豪放,但没有战国时代的做工精细。
器物棱角琢磨圆滑,穿孔器物的孔洞内壁往往不够光滑,常留有拉丝锯切割痕迹。
汉代的人物形玉佩,较常见的有两种:玉舞人和玉翁仲。
玉舞人是汉代常见的佩饰,多是舒袖舞人形象,即文献上记载的“翘袖折腰”,以透雕和阴刻线琢成。
汉代舞人在造型方面注重抓动态,强调舞女的韵律和气势。
雕刻刚劲有力,粗细线并用。
衣着简化,作风粗犷之中又显活泼生动。
玉雕舞人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
战国与汉代玉舞人都呈片状平雕,既有单舞人也有双舞人,均有穿孔,都是作为佩带在身上的装饰品,舞姿基本上是长袖舞。
但它们仍有不同点:就人物的发型来说,战国舞人发型雕刻极为精细,发型在头顶部呈扇形,两边披下,鬓角鬈曲,发根整齐,丝丝入扣,着意刻划出了女性秀发之美;而汉代则把发饰放在次要位置,不注重发型的修饰,头部没有雕刻,平顶,借助舞姿一手在头上,用长袖盖住头顶,另一只手在下面。
战国玉舞人面部五官雕刻得秀气淡雅,给人以俊秀文雅的感觉;而汉代是用简单的几刀阴线勾出眉、眼、鼻、嘴,雕琢粗糙,但给人以淳朴的美感。
服饰是战国与汉代玉舞人区别最明显的地方,战国刻划的形象是宽袍大袖,衣着瘦长,领缘较宽,绕襟随身躯旋转而下,尤其是袖口、裙边、腰部上的飘带多刻蜷曲弯勾的纹饰,使我们看到了战国服饰的华丽及用料的讲究,舞人好似在旋转,苗条秀丽,高贵潇洒,神形毕肖;而汉代舞人服装却没有过多的纹饰,只用简单的几道阴刻线来表示衣纹,没有细节雕刻,突出的是用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表现的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
汉代舞人的长袖是直筒,上下基本一样粗,呈现的是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以及粗线条、粗轮廓的构图方式,生动地显示出汉代艺术朴实无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