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毛概如何看待剥削

如何看待中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一剥削的定义1含义剥削是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超过社会公平允许的范畴,通过某种方式,强制地无偿占有别人产品,就叫剥削。
) 2 剥削的本质剥削的本质就是人类主体之间(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过程中的不等价性。
3 剥削的根源生产力发展而发展水平不高是剥削产生的根源。
二存在剥削的历史必然性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等三种不同剥削社会。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
例如,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是以直接暴力的和对劳动力耗竭性使用的野蛮方式进行的。
大致从封建制开始,剥削已不再主要借助于暴力了。
封建制剥削主要是以人身依附为主要内容的超经济强制。
资本制剥削形式,主要借助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借助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剥削方式。
从奴隶制到资本制,一方面反映了从局部私有、小私有到社会私有、大私有的历史演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剥削方式和手段的逐步经济化。
剥削形象和经济发展是很难分开的。
正像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既是取代平等的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三存在剥削的现实合理性剥削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一定历史阶段,剥削对生产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产物,是造成社会贫富不均的根源。
然而,剥削同样的起到了提高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作用,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资金的作用。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剥削是一种正价值。
允许私营企业主占有部分剩余价值,不仅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繁荣经济,增加国家税收,还有利于扩大就业。
从研究劳动入手,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从研究劳动入手,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剥削现象在我国社会中逐渐浮现。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其合理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劳动者往往遭受到各种剥削,在保障其权益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从研究劳动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的剥削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剥削现象的现状1、职业技能被剥削在我国,有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员工培训看做浪费资源和成本,并不愿意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花费过多的资源,这种行为在很多行业都有体现。
如设备制造行业,很多企业连普遍的培训费用都不给,劳动者在工作中接受的是靠自学的方式,这就使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技能很难得到提升。
这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不太注重人才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也不是必要的条件,这就使很多员工只能呆在同样的岗位上,无法有所发展。
2、无保障的劳动者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小企业为节约成本,很多雇主转而雇佣劳务派遣公司,将劳动者的劳动力卖到劳务派遣公司,这样,劳动派遣公司就负责了员工的工作和福利问题。
劳务派遣的员工常由于雇主或者劳动派遣公司违反工资法的相关规定而得不到相应的工资、社保、福利等权益。
3、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尽管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和每周44小时,然而能否真正兑现这样的规定还颇具争议。
在很多企业,员工强制加班的现象非常普遍,有很多的零工经济在背后支撑了电子、物流、外卖等不同领域的业务,在给使用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雇主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
4、拖欠工资现象2018年1月,互联网流传一则中国四川绵阳多个企业工人长期没有拿到工资欠薪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类似的事件在我国已不是首次出现,拖欠工资对于员工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不可挽回的的损失,同时对于企业也是巨大的威胁,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正常经营。
5、雇佣合同不规范中国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由于很多的企业并不重视该岗位,或者讨价还价,所以,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上不仅会出现合同期限、薪资、社保等问题,而且也没有透明的标准计算。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摘要】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剥削现象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其根源,具体表现以及危害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应对剥削现象的措施和建议,强调了正确认识剥削现象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迫切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剥削现象,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对待剥削现象,我们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剥削现象、当代社会、正确认识、影响、定义、分类、根源分析、具体表现、危害、挑战、措施、建议、重要性、公平公正社会、社会秩序。
1. 引言1.1 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指的是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剥削现象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剥削现象。
经济领域是剥削现象最为突出的地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和资本家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侵占劳动者权益等手段获取暴利,对劳动者进行剥削。
政治领域也存在着权力上的剥削,一些官员和权贵通过滥用权力获取私利,对普通民众进行剥削。
社会生活中,一些群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剥削的现象,例如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对弱势群体进行勒索。
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带来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心灵的伤害,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势在必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严重问题。
1.2 剥削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剥削现象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加剧。
在被剥削的群体中,往往是弱势群体占据多数,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权利和资源,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剥削现象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剥削现象会导致部分群体的生存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加剧,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在一个存在剥削现象的社会中,公平竞争和创新精神受到阻碍,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作者: 刘明虎
作者机构: 广州军区政治部政研室 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红旗文稿
页码: 26-28页
主题词: 新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剥削现象;雇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原则;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本质区别;政治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我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存在,在我国基本消灭了的剥削现象重新出现。
这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既要正视一定范围和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又不能任意夸大这种现象,更不能把这种现象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类比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和城镇出现了专业户雇工和个体经营者雇工现象。
这种。
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的认识

墨 题 讨 问 探
中图分类 号:F 1.9 文献标识码 :A 0 5 4 文章蝙 号
■■■■■ ●●●■●
0 6 1 8 2 0 1 一0 5 -0 0 —0 f 0 2 0j 0 2 2 5
_
人占有而无偿 占有他人劳动及其成果的
的, 即主要通过租种地主的土地并 向其 收入中还包括存款利息、馈赠、遗产、
缴纳地租来实现。在资本主义社 台, 资 转移支付等等, 纯粹 由于他们投资而无 本家的财产主要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 , 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部分, 一般
即通过暴力对小生产者财产的剥夺而实 才应视为剥削收人。 是, 但 有剥削收人 现的 。 剥夺人 民群众 的土地是 资本 主 的人不一定就是剥削者, 只有 剥 削收 义生 产方式的基础 。 “ 本 自来到 世 人作为 主要生活 来源的人 才属于剥 削 资
在封建 杜会 土地 是最重要 的生产 资 人 最 后, 我们要把作为非劳动收人的 料, 掌握 在地 主手中, 民必须依 附 剥削收入与一般的非劳动收 ^严格 区别 它 农 于土地才能生存, 民实 际上 井不拥有 开来。剥削收入 属于 非劳动 收人, 农 但非
多少财 产,他们与 财产 的关系是 间接 劳动收入并非都是剥削收入。 非劳动 在
我们 剥削现象,从一般 意义上讲 , 是指 剥削现象就依然存在。另一 方面, 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 团凭借他们对生产 叉必须把藏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与 资料的 占有或垄断, 无偿地 占有那些没 历 史上存在 的阶级剥削严格区别开来。
存 在 的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不再是社 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 的人或集团的剩余 首先, 会占主体地 位的阶级剥 削, 而是依附于 劳动和剩余产品。 剥削现象实质上是依靠对财产的私 井服务于社会主义公有关系的一种剥削 我 人 占 从而无偿 占有他人创造的社 会财 现象。其次 , 国私营企业主的初始资 有 而主要是 富的一种经济关系 。马克思说过 : 财 本不是靠对别人财产的剥夺, 再 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 关系: 人把 靠个人劳动积累所形成的。 次,我们 他的生产的 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 , 要把 私有经济中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收入 目前我国 看作是 自己的, 看作是与他 自身 的存在 与非劳动收入严格区别开 来。 作 起产 生的前提。 ”历史上 出现的剥削 的私营企 业主一般 是 自己管理企 业。
剥削

一、剥削的种类。
剥削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种是个人对个人的剥削。
如私营企业主对单个工人而言的剥削。
一种是个人对团体的剥削。
如私营企业主对企业的全体工人而言就是个人对团体的剥削。
还有一种情况,如南方某些村庄,雇佣了大量外来民工,但对外来民工和本地村民采取了有较大区别的工资政策和福利政策,这种情况既体现了村民全体对单个外来民工的剥削,同时也体现了村民团体对外来民工团体的剥削。
上述情况包括了团体对个人的剥削和团体对团体的剥削两种类型。
社会中的剥削可根据不同途径,可分为“权削”、“资削”、“技削”这三种剥削类型。
首先从权削说起,所谓“权削”就是:“借肋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可称特权暴力)直接略夺被剥削者的劳动果实,这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的剥削方式,比如:奴隶主对奴隶,贵族对贱民,地主对农奴等。
只有当人类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基本上逐渐实现社会政治权利的人人平等,但权削也并没完全消失,而是转入地下,以隐蔽的腐败行为或是不合理的体制得以延续。
所谓的“资削”就是“私人借肋其占有的非普遍垄断大资产,把资本在社会中的自然再生价值据为个人所得”。
资削是当前社会中最重要、占比额最大的剥削方式,是一种合法、但不合理社会分配方式。
众所周知,人的劳动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资本),一个缺乏生产资料的人尽管其有怎样的聪明能干,其的生产能力也不会比一只猴子高多少。
比如生产某同一商品,持大资本的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总比持小资本的人成本要低利润要大。
私人占有不等的资本自身再生价值,扭曲了社会的劳动价值。
假如他们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大资本自然会形成对小资本的剥削。
所谓“技削”就是“借助个人持有的垄断性生产技术作为无形资本,通过索要高报酬或以高利润的商品交易来作为剥削的手段”。
技削是三种剥削方式当中唯一种社会带良性的剥削方式。
虽然技术垄断对社会发展是有害的,但技术创新却是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为达到鼓励个人技术创新目的,容忍一定程度内的技术垄断,作为技术创新奖励是可取的。
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和贫富分化问题(初稿)

贫富差距是正常的现象,这个社会每个人的付出不一样所以获得的也就不一样,因此贫富差距目前为止必然存在,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解决,如果真的要解决那就等到"共产主义"的到来吧剥削与两极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与两极分化所赖以存在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还依然存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相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富分化究竟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扩大这一难题,一种思路认为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另一种思路认为关注社会公平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这两种思路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将效率和公平自然而然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存在6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拉大,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1倍左右;三是有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4倍以上;四是行业内部一些企业经营者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超过了20倍;五是从城市财富分布来看,10%的财富多的人占有城市全部财富的45%,10%财富少的人占有城市全部财富的1.4%;六是从财政分配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14年时间下降了4个百分点。
怎么来看待这组数据?总体而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在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以及财富差距明显扩大,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如果追究收入差距因何产生,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既要看到绝大多数人是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通过合法手段富裕起来的,也要看到确实存在因分配机制不科学等原因而产生了不合理的收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让学生客观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让学生客观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与阶级社会的剥削不同,它在局部范围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消亡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学生要客观看待、正确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非公有制生产力秋季学期,我还给学生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当讲到社会主义本质一章时,有学生提出了问题: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身边的剥削现象仍然可见,比如,个体餐馆老板对雇员的剥削等等,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应当肯定,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敏感而严肃,相信也是很多学生的不解吧。
作为教师,我也作了些思考,仓促写了这篇粗浅的短文,以期通过它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客观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一、让学生明确剥削的概念和实质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从经济学本质意义上讲,剥削是协作劳动过程中由主客观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离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利益分割现象,是客观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对部分或全部应归劳动主体的剩余产品的无偿占有,其实质是依靠对财产的私人占有从而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一种经济关系。
剩余劳动,即是恩格斯所说的超出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时间以外的劳动,以及这种剩余劳动的产品被别人占有,即对劳动的剥削。
剥削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剥削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社会形式的共同点。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对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所有和支配,他们无情占有和掠夺他人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现象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剥削。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_孙芹丽

“ 消灭剥削” 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是 源。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出 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 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社会经济 现了少量剩余产品,才为剥削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 私有制的形成, 或者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关
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非 系在一定程度、 一定范围内的存在, 使得对生产剩 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重 余产品所必需的一切生产资源, 包括对生产资料和 要组成部分; 二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允许和鼓励 资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是劳动力 市场逐步形成, 劳动雇佣关系成为普遍关系。这些 变化无疑带来了许多问题, 如工人出卖劳动是否遭 受剥削,大量的非劳动所得是否属于剥削收入; 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允许剥削存在; 怎样认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等。对这些问题, 必须作 出科学的回答。 一、 剥削的含义及其存在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剥削就是一部分人凭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剥削 在 +,3# 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以后,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不存在 了, 但剥削现象在现阶段依然存在, 它的存在具有 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 剥削 +9: 生产力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劳动力乃至劳动者人身的占有成为现实。私有制决 定了剥削制度的产生和剥削行为的普遍化, 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决定 了 剥 削 作为一种现象在一定程度、 一定范围内的存在。
由十五大提出并由新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认包括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合法地位从而肯定了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合法性
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

To Rightly Treat the Exploitation in the New Stage
of China
作者: 刘相;杜福
作者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济南250001
出版物刊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8页
主题词: 现阶段;剥削;生产力;消灭
摘要:剥削是指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垄断而无偿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行为,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又未达到较高程度时期客观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与之相适应,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方面还存在着私有制企业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我国目前是存在剥削问题的;在我国现阶段,剥削的存在具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合理性和积极作用的一面,因而把剥削视为洪水猛兽有失偏颇;由于在我国现阶段剥削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所以剥削就无法避免,而且也不可能和不应当人为强行取消.消灭剥削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
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通过占有和
控制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并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而获取利润的过程。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组织生产。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而工人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
获取生活所需。
由于工人不拥有生产资料,他们只能依靠出卖劳
动力来换取工资,而工资相对于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来说往往较低。
其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控制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资水平等手段,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
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后所残留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再次,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竞争与垄断,垄断资本家通过压低价
格购买劳动力,增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使更多
的剩余价值流入自己的口袋。
同时,垄断资本家还通过控制市场
价格和市场准入等手段,剥夺其他竞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进一
步加剧了剥削现象。
此外,资本主义还存在社会阶级的划分,富有的资本家阶级通过
积累资本实现财富和权力的集中,而劳动者阶级则被迫在生产过
程中劳动,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基本生活。
总的来说,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
家占有和掌控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以及通过雇佣工人剥夺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所导致的。
这种剥削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加
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剥削现象和贫富差距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剥削现象和贫富差距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剥削现象和贫富差距作为一个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迁也正在印证库兹涅茨“倒U 型曲线”假说。
问题在于,中国人对贫富差距的容忍力本来就较小,而我们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各项改革措施又不甚配套,以至于近10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且可能呈现继续加大的趋势。
过大的贫富差距,目前已引起一部分人的“仇富”心理。
人们对富人的不满情绪在逐渐滋长,也容易使人们在评判贫富差距问有失偏颇。
其实,在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形成之前,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常态,甚至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
从理论上说,平等(不平等)可分为机会的平等(不平等)和结果的平(不平等)两大类。
从结果的平等而言,存在着“效率与平等替换”规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所提出的原理)。
至于机会上的平等,则大体是同效率相互促进的。
贫富差距的扩大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富有效率的表现。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贫富差距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从正面效应来看,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能力的高低、投入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
因此,合理的贫富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
从负面效应来看,由于机会的不平等,贫富差距有时并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努力和贡献大小所致,在导致这种差距的众多因素中,如果客观的自然或社会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或过大,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不仅不能激发人们去自我提高和自我奉献,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贫富差距的正面效应表明了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而我们只能对其进行调控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贫富差距的负面效应表明它的存在有时也有其不合理性,因而我们要积极创造让大部分人都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平等机会。
当然,如果贫富差距过大而出现两极分化,在道义上,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有悖于人道主义精神;在政治上,容易使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蔓延,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财富的过分集中可能妨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经济均衡而高效地成长。
小议我们社会主义下的剥削现象

小议我们社会主义下的剥削现象人类社会随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出现并产生了剥削现象,剥削曾经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却又是其后期发展的阻力,是造成社会各成员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之一。
社会主义里不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出现剥削是为了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剥削现象。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认知社会。
我了解到社会主义下的剥削现象有三种:第一,资本剥削形式。
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各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等经济成分中,尽管资本数量、质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且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得利润。
因此称之为资本剥削。
第二,产权空位造成的剥削。
有些人通过地位和权力占有实际的产权,这些人在产权空位的情况下并没有提供与其所获相等量的报酬,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不劳而获”。
当代社会权力常常变相可以获得财力第三,差别剥削。
因为人们的地位不同、所处的行业和地域不同、智力条件不同形成的剥削。
比如,当IT行业的CEO的工资比当清洁人员的工资高出不止百倍。
知晓了社会的剥削种类,我们会想,为什么在最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还存在着剥削现象呢?我们知道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而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剥削是由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化,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按马克思发现的价值规律,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形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让整个社会的资料掌握在了大资本家手里,生产资料私有化了。
从人类文明开始,自从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后,剥削便一直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着。
我们会疑惑,远远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以共产主义为为最高追求的社会,怎么还会存在剥削呢?我们知道剥削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所有制中真真切切地包含有私有化: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等等。
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要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那是因为,首先消灭剥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条件,而目前我们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还不发达。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怎样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和贫富分化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确实存在着剥削,剥削的发展产生了贫富分化。
那么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和贫富分化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剥削也一样。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剥削将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发展轨迹。
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从无到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社会剥削经历从有到无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也并不认为剥削绝对不好,例如认为有剥削的奴隶社会,取代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是一大进步。
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更快更高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展生产力是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剥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目前,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领域中,还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存在着剥削的现象。
这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贫富分化。
一般地,社会主义是不应该有剥削的,但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殊的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单靠国家有限的财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难以完全解决如此众多的人口的就业和生计问题。
因此,引进外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这样做,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剥削,但是归根结底对社会主义有利,对人民有利,因为它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以及当前我国的剥削现象

文章编号 :6 3 29 (0 0 0 — 0 10 17 — 5 6 2 1 )8 06 — 2
剥削是一 个非 常敏感 同时又是一个 我们必须正视 的问 题。正确认识剥削 , 有助于我们认清 当前 的社会矛盾 ,团结 “
一
在了理论 界面前。这就需要我们保持 与时俱进 的精神状 态,
客 观 的科 学 的分 析 和把 握 剥 削 的 基 本 内涵 。
众所 周知 , 马克思 、 恩格斯虽然对资本主义剥 削给予最
彻底 、 最猛烈 、 尖锐 的批判 和揭露 , 最 但却 从未否定资 本主 义剥削存在 的合理性和历史必要性 。在《 资本论》 , 中 马克思
曾 经 不 止 一 次 地 肯 定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的历 史 作 用 。 他认
二 、 克 思 的 剥 削 理 论 主 要 内 容 马
切可 以团结的力量” 尽快 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的奋斗 , 目标。本文尝试回到经典著作 , 认真 厨渎领会马克思经典博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剥 削 的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劳 动 价 值论 和 剩
学理论 , 以此 分 析 多 种 剥 削 观 点 , 就 如 何 认 识 我 国现 阶段 并 的剥 削 现象 提 出新 看 法 。
之 外 的 物 与 物 之 间 的 社 会 关 系 。”筛 四 ,只是 社 会必 要 劳 “
从未对剥削专门下过定义, 但在马克思 主义的经典 著作 中对
剥 削尤 其 是 资 奉 主 义 的 剥 削 问 题 有 过 大 量 的 分 析 。马 克 思
在《 资本论》 中为 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 的本质及其发展现律, 在通篇论述中, 每一个 问题都直接或问接地 与剥 削这个 问题 相联系 。这主要是 由于剥削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决定 的, 也就是说, 主义经济制度 的确立和 发展 . 资本 始终是 与剥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毫不夸张地说, 削是资本 主 剥 义经济制度的核心 内容 。
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浅析

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浅析【摘要】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剥削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及其原因。
接着探讨了剥削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加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中剥削问题的建议,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等。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剥削、发展现状、剥削现象、原因分析、影响、解决方法、社会、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当代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日益壮大,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着一些剥削现象,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寻找解决之道,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剥削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旨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比重逐渐增加,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在不断涌现,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发展都十分活跃,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四是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几点思考

#
收稿日期: E$$%A#EA#E 作者简介: 周骏(#DFEA ) , 男, 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人文学院 E$$H 级研究生, 研究 向为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 。
! 政 治 、 社 会 学
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几点思考
$ 周骏!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 ]
#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除了原始社会, 每个社 会形态 都存在 剥削。对现 阶段我 国社会 主义社会 中所存 在的剥 削现象 是 否具有清晰的认识, 从而更好理解私营经济 的实质和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地规范引导, 以促 进国民经济 的更快更 好地发展具 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私营经济; 剥削; 强制剥削 !"#$%&’$: ! &’() *+, -,./00/0. (1 +2)30 4(5/,*6, ,75,8* 8’/)/*/9, 4(5/,*6,*+, ,78:(/*3*/(0 +34 ,7/4*,; /0 ,9,’6 4(5/3: 1(’)3*/(0< =( )3>, 3 5:,3’ 20;,’4*30;/0. (1 *+, 52’’,0* ,78:(/*3*/(0 *+3* ,7/4*4 /0 (2’ 4(5/3:/4* 4(5/,*6 /4 .((; 1(’ 24 *( .,* 3 -,**,’ 20;,’4*30;/0. (1 *+, ,44,05, (1 8’/93*, ,5(0()6 30; *3>, 30 ,11,5*/9, 30; ’,34(03-:, .2/;, (1 /*< ?0; /*@4 4/.0/1/530* 1(’ 8’()(*/0. *+, ;,9,:(8),0* (1 03A */(03: ,5(0()6< ()* +,%-# : ! 8’/93*, ,5(0()6; ,78:(/*3*/(0 ; 5()82:4(’6 ,78:(/*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剥削现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剥削是把“双刃剑”,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中有利的一部分,也要以坚定的态度取缔威胁生产力发展的剥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
标签:剥削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并发展生产力,摒弃剥削,拒绝两级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当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即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换言之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的角度而言,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的私有制经济,决定着剥削的存在。
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国家不能正确面对这一问题,针对这一点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首先就是正确对待、科学认识这一阶段所特有的剥削现象。
一、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的积极作用1.剥削现象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活力私人所占有的生产资料,通过结合雇佣劳动者而产生利润,即私营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渠道。
换言之即兴办工厂为私营企业带来了利润来源。
当然这也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经营资本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特别是对私人资本来说更是这样。
毋庸置疑在这一过程中为获得利润最大化必然需要雇佣劳动力,而这也契合了生产的最终目的,另外在这一过程中,雇佣工人就成为了受剥削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国内外私人企业资本都会选择到能够获得利润的地方投资建厂。
而这也决定著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迎来投资,而各方面均具优势的投资市场则是私营企业的最好选择,而这样即可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再生产,并优化劳动生产率,积累投资资本。
[1]因为有了雇主对生产利润率的不断追求,使得私营经济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当代社会私营经济中的剥削则体现在雇佣劳动上。
虽然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私营业主是因为管理劳动者而获得劳动报酬,但是显然通过这一方式获得劳动收入的私营业主只是冰山一角,而雇佣劳动则是私营业主们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并通过不断扩大、积累资本和再生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且在相互整合、相互促进中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我国的财政收入,特别是社会财富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私营经济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
2.剥削现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技术的同时,私营企业还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理念,积累管理经验,从而强化劳动生产率,久而久之能够夯实我国的总体竞争实力,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接近,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融合了最大限度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而这也契合了市场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与竞争。
另外,正是因为私有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市场经济增添色彩。
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利益的驱动,才能够进一步完善、繁荣经济,促进再生产。
“三资”充分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当然这也契合了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形式。
因此在适当的发展“三资”企业的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化、产业化生产,而这繁荣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之一。
[2]3.剥削现象为社会的稳定起到推动作用私营企业为广大就业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就业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给国家财政提供可观的税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得到大大增加。
在农民工入进城务工的浪潮中,私人企业当仁不让的成为这些农民工的首选,而这一过程必然会受到私营企业主的某种程度的剥削。
当然了这一种剥削的存在是必然的,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显然如果没有进城而守在农村或是没有工作,或是就在农村参与劳动都不可能获得与在城市一样丰厚的收入。
换言之也就是说虽然在农村没有被“剥削”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比被“剥削”高。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虽然受到了私营企业主们的不同程度的剥削,但是他们还是愿意承受这样的“剥削”的。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离不开私营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岗位,使他们有机会“脱离贫困”,从而走向更为幸福的生活,因而从广义的角度上说,这也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私营资本在发展中开始涉足公益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岗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改善、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建设。
[3]二、我国当代社会剥削现象的消极作用1.剥削现象的存在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剥削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两面性。
一方面剥削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强化生产力;另外一方面剥削却极大的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是为了他人劳动,还是为了自己劳动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其中差异最大的就是劳动的积极性了。
比如在被雇佣而劳动的过程中,雇主往往存在希望最大限度的强化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其劳动力最大化。
与此同时,雇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避免透支劳动力和被掠夺劳动力。
因为这样一来,如果剥削越大,那么就越会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
[4]2.剥削现象的存在阻碍劳动者自身全面发展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雇主通常情况下都会有意的“缩水”劳动者的工资,而这样,对于劳动者而言为了满足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就无法投入更多的金钱用于培训教育、再生产以及抚育下一代等。
特别是对于那些迫于生计,而收入却不高的劳动者而言,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的,或者无奈的选择那些相对机械性的、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即意味着很难有时间再发展自我。
3.剥削现象的存在导致收入差距两极分化社会成员之间也会由于剥削的存在,而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
特别是一些成功的私营企业其年收入更是相当可观的。
另外在资本不断积累,再转化过程中,剥削收入使其进一步变成投资,这就意味着剥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而这对于其它社会成员而言,这种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果不加予控制,而是任由这一种剥削制度的无限发展的话,那么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4.剥削现象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由于剥削的存在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剥削的资本为他们的私欲、奢靡等不良倾向提供物质基础。
剥削者以榨取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为目的,通常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生活骄奢淫逸,精神空虚,道德堕落。
这些都违背了我国当代社会大力提倡和发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这个角度讲,剥削具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
我们必须重视和正确引导剥削现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其转化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新活力。
三、科学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1.积极引导我国当代社会合法的剥削现象显然不管是外资经济还是私营经济都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剥削现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因而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保护这一合法剥削,积极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处罚违法的损害合法剥削现象的力度。
另外一方面也要积极制定,出台各种有利于保护合法剥削现象的方针以强化监督管理。
比如说在发展中,不管是非公有制企业还是其它私营企业,甚至是外资企业遭遇了发展瓶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还可专门出臺一定的扶持政策。
另外要确保私营企业能够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之中,让这些私营企业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享有“国民待遇”。
除此之外还要契合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并完善一定的经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力。
另外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适当放宽对于私营企业的贷款力度。
不仅要让私营企业享受与其它类型的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减轻负担,必要的时候还可减免一定的税收及税率等等。
另外要真正的为私人企业的“减负”而努力,从根本上避免“收费养人以及养人收费”现象[5]。
以社会主义发展为航标,最大限度的为各种非公有制企业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在发展中还要让这些私营企业结合各种具体的措施,优化综合素质,最大限度的为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广大私营业主了解党的政策,使他们从心里认识到只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并坚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推进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为核心,为实现中国特色而保驾护航。
努力培养私营企业的道德水平、涵养。
换言之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等方式,使这些私营企业们能够自行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避免盲目追求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私营企业主的作用,而这也是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举措。
2.坚决取缔一切非法剥削现象所谓非法剥削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指采用野蛮的方法,剥夺了广大雇主的权益,而置劳动法不顾,比如雇佣童工、不按照要求让私营企业职工们有机会享受休息日,或者不按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以致频频发生各类工伤事故等等[6]。
而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法律的作用。
通过立法的方式不仅能够打击过度、非法剥削劳动者的权益,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捍卫雇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从客观上说,在不断积累从劳动者身上剥削而来的财富,使得两者之间的贫富更加的悬殊。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社会化的前提下,在私有制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的情况下,以剥削为前提而存在的贫富差距,必然会使得两级分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而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剥削,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这里的消灭剥削指的就是消灭所有剥削现象或者制度,简而言之也就是使少部分人无法再以剥削的方式,压榨大部分人的基本利益。
这里的两级分化,指的就是使用财富以及占用财富等方面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即避免一边享受过多的财富,而另一边无限制的忍受贫困。
值得一提的是消除两级分化还是有另于平均主义的,消除两级分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税收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中的作用,合理化收入差距,为共同富裕而努力[7]。
所以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以立法的方式,打击剥削行为,捍卫雇工的基本权益。
以宏观调控的角度,优化税收政策,压缩贫富差距,消除两级分化。
总之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中有利的一部分,另外也要以坚定的态度取缔威胁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剥削现象。
参考文献[1]石勇,秦秋. 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10(31).[2]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3]张蕾. 关于剥削的一些认识[J].黑龙江史志,2009(24).[4]萝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剥削问题[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10).[5]吴光斌. 论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剥削[J].经济体制改革,2002(1)[6]樊秋莹. 也谈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剥削问题[J].长白学刊,2005(5).[7]张永丹. 浅析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中的剥削现象[J].经济研究导刊,2007(5).作者简介:黄婷婷(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