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的居住和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状况。

本调研报告主要介绍外国建筑史中的几个代表性建筑,包括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以及巴黎圣母院。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二、古埃及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迄今为止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一类古建筑。

金字塔内部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外部用大块的花岗石板覆盖,形成了独特的四棱锥形。

金字塔的建造技术高度发达,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古埃及人相信,法老去世后会进入永生,因此金字塔被认为是通往天堂的阶梯。

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对后世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现代摩天大楼中常见的金字塔形状。

三、古希腊神庙古希腊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以其优雅的设计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古希腊神庙通常由矩形石块砌成,有带有圆柱的廊柱和屋顶,整体呈现出统一而谐调的比例。

古希腊人追求理性和秩序,这种理念贯穿于他们的建筑设计中。

古希腊神庙的设计在西方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都有深远的影响。

四、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也被称为大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被用于进行角斗和其他娱乐活动。

斗兽场通常呈椭圆形,有多层的座位供观众观看比赛。

罗马斗兽场的设计和建造工艺非常复杂,显示了古罗马人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先进水平。

它也是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例子。

罗马斗兽场对后世的竞技场、体育场馆等建筑类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始于12世纪,成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哥特式建筑以其尖形尖塔、尖拱和高大的灰色飞扶壁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工艺相当精湛,通过使用螺旋楼梯和扶手,使得高塔和拱顶能够支撑起巨大的压力。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格式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古希腊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探究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影响,并对几个著名的古希腊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二、调研背景古希腊建筑是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是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其建筑风格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础。

因此,深入了解古希腊建筑对于我们研究建筑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先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古希腊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然后亲自前往希腊的几座著名的古希腊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四、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 重视对称性:古希腊建筑追求完美的对称性,尤其在柱廊和立面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平衡和和谐。

2. 运用柱式:古希腊建筑大量使用柱式作为建筑元素,主要有三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3. 空间布局合理:古希腊建筑注重创造合理而富有美感的空间布局,使人居住舒适,同时也展示了希腊人对美和理性的追求。

4. 精湛的浮雕雕塑:古希腊建筑的立面和柱廊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浮雕雕塑,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五、实地考察结果1. 帕台农神庙:帕台农神庙位于雅典的卫城上,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采用多立克柱式,立面雕刻精美,展示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2.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神庙之一,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柱廊中的雕刻和浮雕都非常精细,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而优雅的感觉。

3. 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爱奥尼柱式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最早采用爱奥尼柱式的神庙。

它的柱廊设计充满了优雅和精致,是古希腊建筑中的瑰宝。

六、结论古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技术为后世建筑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其追求完美的对称性、注重空间布局和精湛的雕塑艺术都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对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物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空间的需求。

其次,古罗马建筑注重把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再次,古罗马建筑尊重人体比例,注重建筑的美感,追求均衡和谐的比例关系。

最后,古罗马建筑强调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注重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古罗马建筑所采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石材。

石材被广泛应用于柱子、拱门、立柱和石砌墙等建筑元素中,因其坚固耐用、易于加工和美观而被广泛使用。

此外,古罗马建筑还使用了砖石、水泥和砂浆等材料,以增加建筑物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古罗马建筑还采用了一种名为“钢筋”的技术,利用铁条增强建筑物的结构,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古罗马建筑的技术非常先进,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具有独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拱和圆顶的应用。

拱是一种以几个圆弧形的石块组成的结构,能够支撑较大的重量,被广泛应用于古罗马建筑中。

圆顶是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的球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美观效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古罗马建筑中。

古罗马建筑还发明了一种名为“钢篮”的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好地支撑建筑物的重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古罗马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对后世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罗马建筑的特点、材料和技术。

通过对古罗马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实用性和美感,提高我们自己的建筑水平。

古罗马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要求:
2人一组选取闽南地区近代建筑(1840—1949年)作深入调研,研究近代时期外来建筑对闽南地域建筑的影响与传播,以及外来建筑的风格、材料、构造、色彩等特征,可以选取1栋建筑详细分析,也可以对一种风格、材料、大样等进行比较研究等,具体选题不限。

作业成果:
A.表达方式二选一:自绘a3图纸2张以上或者字数不少于3000字图文结合的论文;
B.图纸和论文中一切图、表均需注明来源(期刊书籍具体到页码,自己绘制标明自绘或者自制,网上资料标明访问地址和访问时间);
C.文字如有参考引用者,须用斜体字表达;
D.文章后面必须标明参考文献;
提交时间:5月23日,书面形式及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共同提交给班长)。

建筑史调研报告

建筑史调研报告

建筑史调研报告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史是对人类所建造的建筑物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科。

通过对建筑历史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人们对于建筑的认知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建筑史的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二、主体1. 古代建筑史古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建造露天祭坛和金字塔等宗教建筑,同时也出现了围墙和城市的建设。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古代建筑多以巨石和砖石为主要材料。

此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石镗技术,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精细和复杂。

2. 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古希腊和罗马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建筑强调对称和比例,在建筑中常常使用柱子和装饰物来营造美感。

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公共功能。

罗马人发明了拱桥和穹顶技术,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开阔感和气势。

3.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主要包括罗曼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性和厚重感,建筑中常常有浑圆的拱和坚实的柱子。

而哥特式建筑则追求空间感和垂直感,建筑中大量采用尖拱和飞扶壁等元素,使得建筑更加高耸和雄伟。

4.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受到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影响。

建筑师们尝试恢复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理想比例和对称,注重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也开始使用新的材料如石头和大理石,并在建筑装饰中加入雕塑等艺术元素。

三、结论通过对建筑史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建筑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建筑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和参考。

未来,我们还应该继续深入探索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建筑史,以丰富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2019年最新-外国建筑史调研-精选文档

2019年最新-外国建筑史调研-精选文档
门窗
门窗
2.7 志诚银行旧址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总结
TNANK YOU
BY F4
2.5 帅府办事处
门窗
2.6 边业银行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内部空间
2.6 边业银行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6 边业银行
门窗
内部空间
2.7 志诚银行旧址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6 边业银行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2 奉天省咨议局旧址
山花
门窗
砖雕
2.3 沈阳南关天主教堂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细部解析
1.门窗 2.内部空间
2.3 沈阳市南关天主教堂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2.3 沈阳市南关天主教堂
门窗
内部空间
2.4 大青楼
外国建筑史调研
BY F4
前言
近代,沈阳被俄国和日本侵占,在城市规 划和建筑上深受国外的影响,将中国传统和西 洋结合,产生了沈阳独特的沈阳建筑文化。我 们选取1910到1930这一段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近 代建筑为代表,进行实地调研。
1 历史背景
1901
1911
1919
1931
调研内容
一.沈阳站 二.奉天省咨议局旧址 三.沈阳南关天主教堂 四.大青楼 五.帅府办事处 六.边业银行 七.志诚银行旧址
整体概述
1.建筑年限 2.建筑布局 3.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里奥

西方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里奥

西⽅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师马⾥奥西⽅建筑调研——马⾥奥·博塔马⾥奥·博塔马⾥奥·博塔1943年出⽣于瑞⼠的提契诺州门德⾥西奥(Mendrisio),年轻时曾边学习边从事实际设计活动。

1969年毕业于威尼斯⼤学建筑学院。

1965年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室参加威尼斯市⽴养⽼院的设计。

1969年与路易斯·康相遇,合作设计了威尼斯新会议厅⼯程中的展览会。

1969年,在威尼斯⼤学建筑学院毕业时,与主考官卡罗·斯卡帕相遇。

1970年博塔在卢加诺开设了⾃⼰的建筑事务所。

1970年以来,在洛桑联邦⼯业⼤学以及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多所⼤学从事授课、开设研讨班等教学活动,并在各地举办个⼈作品展览。

1976年被瑞⼠洛桑联邦⼯业⼤学聘请为客座教授,1988年应邀担任美国耶鲁⼤学建筑学院的客座教授。

他的主要作品有旧⾦⼭现代艺术博物馆,兰希拉1号楼,圆柱体独家住宅等等。

1996年瑞⼠意⼤利⼤学孟德⾥索新建筑学院院长设计风格在结束跟随路易·艾瑟铎·康的学习之后,他逐渐开始形成⾃⼰的风格。

博塔深⼊研究了众多建筑风格,诸如:多⽴斯风格、爱奥尼亚风格以及科林斯风格等古⽼的建筑风格,他开始从这些历史风格中得出相应的⾊彩、材质、原料以及结构等⽅⾯的构思,其所有的⼯作都逐渐从后现代的古朴风格中得出其内在的联系。

博塔将各种对⽴的因素联系起来,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就呈现了极为独特的特征。

博塔对环境有极强的洞察⼒,因此他的建筑作品常常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展现不同的优势。

他说道:“每⼀项建筑作品都有它相对应的环境,在设计建筑时,其关键是考虑建筑所辖的领地”。

1980年,他增加了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当今建筑的精华来源于⽐较的程度:它只承认⼈为因素和⾃然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因素⼜来⾃当地⽣境。

”作为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根植于意⼤利理性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将欧洲严谨的⼿⼯艺传统、历史⽂化的底蕴、提契诺的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完美地表现在建筑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闭关锁国的国门,西方文化也在炮舰的护卫下涌入中国。

沈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逐步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营口开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为通商口岸,牛庄成为东北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里渐入东北腹地。

除了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中东铁路1 1896年中俄合作成立的中东铁路公司使外国人可在铁路沿线一定区域内拥有行政驻军司法采矿贸易减免税等特权,它也成为源源不断输送西方文化进入东北的大动脉。

2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夺得了中东铁路大量权益并圈占大量土地用于日本人居住和设置各种相应机构,称之为附属地,沈阳一段称奉天满铁附属地。

这一城区的建筑特点与当时日本国内的建筑样式几乎同步发展.商埠地的形成1906年划定奉天省城商埠地地界,大批西式建筑在这一地区形成,主要建筑类型是银行,娱乐设施,商行,小住宅等。

自主近代化1912-1931年是沈阳城市自主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兴盛期,奉系军阀官僚资本的形成发展与急剧膨胀,西方金融的大量涌入,使商埠地出现大量“西方古典式”建筑。

九一八事变1931-194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主权,这时期以日本人设计的建筑为最重要的部分。

铁西工业区形成,是近代工业建筑的集中地,造型平常,立面式样简单,建造活动逐渐停滞,二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现象总是滞后于政治进程,并表现为渐进而非突变。

协,形成一种对抗与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生成的建筑形态,既体现西洋风又渗透着东北风,洋式建筑大都不够正统,甚至不伦不类,但它具有再创造的性质,这使得近代沈阳建筑有三种类型: 1 传统建筑(略)2纯粹的西式建筑(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3 中西参杂的建筑(以“洋门脸”和“中华巴洛克”两种最具代表性)这几种建筑模式体现了沈阳建筑的近代化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过渡到对西洋建筑的简单模仿,再到西洋建筑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并逐步成熟的几个阶段和过程。

外国建筑作业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作业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作业调研报告外国建筑作业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工艺技术水平。

本文通过对外国建筑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外国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前往了法国、意大利和中国台湾等地,参观了著名的建筑景点,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拍摄。

其次,我们还收集了大量有关外国建筑的书籍和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研究。

三、调研结果1.法国法国建筑以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等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宏伟壮观、精致典雅。

法国建筑中常使用的材料有石头和浅色石材等,建筑表面通常装饰有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

2.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意大利建筑以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为主。

例如,比萨斜塔、圣马可大教堂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意大利建筑追求对称美,注重纵深透视效果。

3.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欧美现代建筑的元素。

例如,台北101大楼是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科技创新的设计方法。

此外,台湾的寺庙和古建筑也注重对称美和层次感。

四、调研分析1.各国建筑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这种差异反映了各国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2.法国建筑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反映了法国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欣赏。

3.意大利建筑追求对称美和纵深效果,反映了意大利人对空间和比例的精确把控。

4.中国台湾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展示了现代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五、结论与建议1.外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其精髓,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2.加强对外国建筑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3.通过建立与外国建筑相关的博物馆和展览,可以提升公众对建筑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威斯敏斯特教堂调研报告

威斯敏斯特教堂调研报告

威斯敏斯特教堂调研报告威斯敏斯特教堂调研报告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是英国伦敦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位于伦敦市威斯敏斯特区的威斯敏斯特宫附近。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威斯敏斯特教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参观情况以及对游客和教徒的意义。

威斯敏斯特教堂建于11世纪初,最初是一座几世纪前的修道院教堂。

它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哥特式,具有典型的拱顶和尖塔。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拥有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如壁画、彩绘玻璃和雕塑等。

在教堂内部,有许多皇室成员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墓地和纪念碑,包括伊丽莎白一世、沃尔特·罗利和威廉·莎士比亚等。

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是英国国家开国院士勋章(Orderof the Bath)的授勋地。

威斯敏斯特教堂对游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购买门票,参观教堂内部的各个区域,如中殿、侧殿和圣物殿等。

此外,教堂还提供由专业导游带领的参观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教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建筑细节,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除了旅游景点,威斯敏斯特教堂对教徒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英国国教会的总部和英国皇室的皇家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座重要的宗教仪式场所。

每年有许多重要的宗教仪式和庆典在这里举行,如王室婚礼、加冕礼和国葬等。

这些仪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代表了英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时刻。

此外,威斯敏斯特教堂还开设了每日的礼拜活动,为教徒提供宗教服务和祈祷场所。

鉴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重要性和受欢迎程度,我们建议教堂管理方继续改善游客服务体验。

首先,可以考虑增加导游的数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其次,可以改进教堂内部的引导标识和信息展示,方便游客更好地了解教堂的历史和档案。

最后,可以开设一些相关活动和展览,以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和了解教堂。

外国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1. 引言外国建筑设计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思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调研报告旨在介绍外国建筑设计的现状和趋势,帮助我们了解并借鉴其优秀的设计理念。

## 2. 外国建筑设计特点外国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风格多样外国建筑设计风格多样,涵盖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 2.2 创新设计思路外国建筑设计注重创新和实验,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

他们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追求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价值的完美融合。

### 2.3 注重绿色环保外国建筑设计强调绿色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他们在建筑材料、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3. 外国建筑设计案例分析下面我们将介绍两个典型的外国建筑设计案例,以展示外国建筑设计的优秀之处。

### 3.1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Bratislava Castle)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位于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市,是斯洛伐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这座城堡始建于9世纪,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如今成为了一个博物馆和文化中心。

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以其宏伟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而闻名。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风格,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同时,城堡内部的展览和文化活动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 3.2 阿拉贡塔(Aragon Tower)阿拉贡塔是英国伦敦的一座住宅摩天大楼,其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模式。

这座高耸的塔楼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创新的设计而备受关注。

阿拉贡塔的外观呈现出错层的结构,营造出动态和流动感。

这种设计不仅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还为住户提供了更好的景观和阳光照射。

此外,阿拉贡塔注重绿色环保,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的技术,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建筑调研报告

世界建筑调研报告

世界建筑调研报告在世界建筑调研报告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历史,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空间利用和美学追求的不懈探索。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1. 莫斯科红场——俄罗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

其标志性的红色砖墙围绕着广场,边上还有伊凡喷泉和圣巴西利大教堂等建筑。

红场起初是军事防御要塞,后来成为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2. 夏威夷美济寺——美国夏威夷美济寺位于夏威夷的一个小岛上,是一座典型的夏威夷建筑。

它使用了传统的岛民建筑技术,如草屋和平板墙,融合了夏威夷文化和日本建筑风格。

寺庙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海景而闻名。

3. 法国卢浮宫——法国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以其丰富的艺术藏品和华丽的建筑设计吸引了全球的游客。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展示了法国宫廷的豪华与卓越。

4. 印度泰姬陵——印度泰姬陵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之一,也被誉为印度的爱情之城。

它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由著名的孟加拉大理石雕塑师建造。

该陵墓以其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是对爱情的永恒纪念。

5. 中国北京故宫——中国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其建筑风格独特,以黄色琉璃瓦和红色墙体为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执政的场所,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必访的景点之一。

通过对这些世界建筑的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筑是文化、历史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彰显了不同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

同时,建筑还承载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空间的利用创新。

这些世界建筑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并让我们感受到了建筑对于塑造城市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宫殿建筑:最早发现 于1500年前的商代河 南偃师二里头村;隋 唐五代十国时期大明 宫、含元殿、麟德殿 均位处高地、雄踞于 全城之上、居高临下;
• 拜占庭建筑:希腊十字式平面的教 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形式在 技术方面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就 西方中世纪时期主要分 是创造了将穹顶支撑的4个或更多 为拜占庭时期的建筑、 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解决了 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 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渡问题; 三种建筑风格 在建筑装饰方面,墙面内墙装饰色 公元397年罗马分裂成东、 西两个帝国,由于地理 彩丰富,十分精美,拜占庭中心地 因素的原因,在中世纪 区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或石块。 欧洲分为两大宗:西欧 (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 为天主教;东欧为正教。 马可主教堂) 宗教建筑成为建筑成就
• 西方工业革命对建筑产生深远 的影响,产生了建筑的新技术、 新材料和新类型,钢铁结构的 房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代表: 巴黎埃菲尔铁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与分析
中方:
•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多以简 单的、有组织的、有规律 的布局为主,其中以庭院 式组群最为突出。基本采 用对称方式,主要以木材 和砖瓦为建筑材料,表达 的是人的精神文化和内在 修养,风格上相对平和、 含蓄。大多以人为主。
西方
的最高代表。东欧的天 主教堂大力发展了古罗 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 形式。西欧则大大发展 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 巴西利卡形制。
• 西欧罗马风建筑: • 古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 被哥特人灭亡,西欧由此 形成封建制度,在愚昧和 野蛮的状态下,基督教迅 速发展,教堂和修道院继 承了古罗马末年的初期基 督教教堂的形制。早期罗 马风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 建筑,并采用半圆拱、十 字拱等传统做法,教堂的 平面多采用有长短轴但罗 马风建筑的外观常常比较 沉重,墙体巨大而厚实, 为减少沉重感,墙面用连 列小券,的拉丁十字式,

”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历史建筑中的体现“调研报告

”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历史建筑中的体现“调研报告

“西方古典建筑在沈阳的体现”实地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6.11.19调研地点:沈阳市中山路,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调研人:付舰于,翟诗棋,阿卜力克木吾吉麦麦提,王森调研内容:一.古希腊柱头样式的体现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观察发现了许多建筑的外立面都采用了古希腊柱式的柱头样式。

古希腊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中山广场东南角的沈阳市总工会建筑外立面壁柱柱头就采用了希腊柱式中科林斯柱式的柱头样式。

古希腊科林斯柱头样式在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沈阳市总工会外立面的壁柱柱头沿用古典科林斯柱头的样式,通过复杂精美的花纹和雕刻展现出建筑的华美和精致,柱身部分分布有凹槽,但是柱身的细长比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科林斯柱式的柱身进行设计,而是将细长比一定程度上的增大。

总工会的入口大门则采用了多立克柱式的样式。

多立克柱式的柱头装饰较为简洁,柱身部分的特点是没有柱础,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此外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总工会大门所采用的柱式基本符合古典的多立克柱式。

中山广场的东北角是华夏银行,这座建筑的外立面壁柱的柱头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的柱头样式。

爱奥尼柱式的柱头部分的特点是柱头有装饰带且由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华夏银行的柱头沿用了这一装饰手法,柱身部分并没有与古典的爱奥尼柱式相同,其柱身没有凹槽,细长比也不相同。

沈阳市总工会总工会大门(多立克)华夏银行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沈阳市总工会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的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手法。

法国古典主义的特点是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强调中轴对称,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提倡富于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构图手段,追求外形的端庄与雄伟。

沈阳市总工会的立面采用双柱的壁柱式,整体设计按照三段式的构图,建筑的一层为横截面的下段,二三层为横截面的中段,檐部为横截面的上段,水平方向上,建筑立面强调沿中轴线的完全对称,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范文古希腊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古希腊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建筑技术和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之处,还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瑰丽和立体构造的艺术性。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古希腊的建筑遗迹,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并对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调研内容1. 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雅典、特鲁埃斯、帕台农神庙和阿卡迪亚为考察地点。

这些地点是古希腊建筑的代表性遗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 调研方法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地考察时,我们仔细观察遗迹的建筑构造、装饰等方面,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在研究文献方面,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古希腊建筑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文章,以补充调研的内容。

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 影响的研究古希腊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了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

2. 建筑构造古希腊建筑在结构上以石材为主要材料,采用了柱式结构。

常见的柱式包括离子柱式、多列式和科林斯柱式。

柱式在保证建筑稳定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古希腊人追求和谐的审美追求。

3. 装饰和雕刻古希腊建筑的装饰和雕刻是其独特之处。

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浮雕、壁画和彩陶。

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还传达了建筑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四、文化和社会影响古希腊建筑与古希腊文化和社会紧密相连,反映了古希腊人民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建筑物如帕台农神庙和阿卡迪亚等被视为宗教殿堂,用于祭祀和举行庄严的仪式。

这些建筑还反映了古希腊人民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五、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古希腊建筑的影响延续至今,它的柱式结构、比例原则和装饰手法经常被现代建筑师运用。

例如,离子柱式常被用于建造公共建筑和博物馆,以展示其庄严和优雅。

同时,古希腊的几何形状和对称性也常被运用于当代建筑设计中,以营造空间的和谐和美感。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外国建筑史的研究

外国建筑史的研究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建筑史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对 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筑史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
建筑史的研究涉及到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才能更全面地揭示建筑 史的内涵和价值。
绿色建筑
要点一
总结词
绿色建筑是当代外国建筑史中一个重要的理念,通过建 筑设计、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使建筑更加环保 、节能和健康。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绿色建筑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使用可再生 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实现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 同时,绿色建筑也强调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例如采 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生活品 质。
02
古代外国建筑史
古代埃及建筑
1 2 3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作为法老 的陵墓而建,最著名的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
石碑
古埃及的石碑是用来记录历史事件和成就的纪 念碑,通常由花岗岩或石灰石制成,如埃及卢 克索神庙的巨大石碑。
庙宇
古埃及的庙宇是供奉神祇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 方,建筑风格独特,如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 庙。
万神庙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罗马市 中心,是供奉众神的庙宇。
科洛塞奥
科洛塞奥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宫殿建筑,以其巨大 的圆顶和豪华的装饰而著称。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公共建筑,用于举 行角斗士比赛和公共娱乐活动。
古代伊斯兰建筑
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伊斯兰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以其精 美的摩尔人风格而著称。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影响以及保护和传承情况。

二、调研方法采用实地参观、查阅资料、查找文献等方法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 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古罗马建筑以宏伟、稳重、精美而著称,其特点包括:(1)大规模、雄伟壮观:古罗马建筑多数规模庞大,如凯旋门、圆形剧场、伟大的浴场,展现了古罗马人强大的建筑能力和雄伟的气势。

(2)石结构:大部分古罗马建筑采用混凝土与石块的结合形式,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3)弧形拱券:古罗马建筑中广泛使用拱券,如圆形剧场、穹顶、拱门等,为建筑提供了稳定的结构支撑。

(4)对称平衡:古罗马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以保持建筑的美感和稳定。

(5)壁画和雕塑:古罗马建筑常常装饰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底蕴。

2. 古罗马建筑的历史背景古罗马建筑起源于公元前753年成立的罗马城,随着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崛起和发展,古罗马建筑进入了鼎盛时期。

在此期间,古罗马人不断提升建筑技术,并通过建造宏伟的建筑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实力和文明程度。

3. 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古罗马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包括:(1)在建筑技术方面,古罗马建筑采用的拱券、壁画等技术对后世的建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在城市规划方面,古罗马建筑的城市规划思想成为后世城市规划的重要借鉴。

4. 古罗马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情况目前,许多古罗马建筑保持着良好的保护状态,成为人们观赏和学习的对象。

世界闻名的古罗马建筑遗址包括:罗马斗兽场、罗马庞贝古城、帕努辛宫等。

这些古迹得到了相关机构和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四、结论与建议古罗马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其特点和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宝藏,建议相关机构和国家加大古罗马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研究和教育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罗马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鼓励旅游机构开展与古罗马建筑相关的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

古罗马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古罗马建筑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古罗马建筑进行调研,探讨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1. 巨大的公共建筑古罗马建筑以巨大的公共建筑为特点,如竞技场、剧院、浴场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古罗马帝国的强大实力和社会秩序。

2.采用拱形结构古罗马建筑广泛采用拱形结构,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耐久。

拱形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并且可以将压力均匀分散,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3.使用大理石材料古罗马建筑常用大理石作为建筑材料,使得建筑物更加豪华和耐久。

大理石具有优美的纹理和色彩,为古罗马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4.精湛的建筑工艺古罗马建筑工艺精湛,特别是在建造拱形结构和穹顶方面。

他们发明了许多工具和技术,如圆顶建筑中的克利奥尼杯,使得建筑物更加精确和完美。

三、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历程 1. 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建筑主要以公共建筑为主,如罗马论坛和剧院。

这些建筑以实用为主,体现了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帝国时期是古罗马建筑的鼎盛时期,各种宏伟的建筑相继建成,如罗马斗兽场和巴西利卡。

这些建筑体现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文化成就。

3.后期古罗马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后期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但仍保留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特点。

这一时期的建筑多为宗教建筑,如圆形教堂和修道院。

四、古罗马建筑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拱形结构的应用古罗马建筑的拱形结构对后世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拱形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如哥特式教堂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2.公共建筑的设计理念古罗马建筑中的巨大公共建筑对后世建筑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影响。

现代的政府建筑和体育场馆等仍然受到古罗马建筑的启发。

3.精湛的建筑工艺古罗马建筑的精湛工艺对后世建筑的技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外国建筑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调研报告
外国建筑调研报告
概要:本篇报告将对外国建筑进行调研分析,主要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筑风格
外国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法国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为主,具有浓厚的欧洲古典风格;日本的传统建筑风格注重自然和谐,以木结构和独特的屋顶设计为特点;美国的建筑风格多元化,既有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也有古典风格的希腊复兴建筑。

二、建筑材料
外国建筑的建筑材料也多种多样。

欧洲的建筑多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如大教堂和城堡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耐久性较好;日本的传统建筑采用木材和竹子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美国的建筑更加注重创新,除传统材料外,还广泛应用玻璃、金属和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三、建筑技术
外国建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步一时。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飞檐和拱券结构,为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奠定了基础;英国的伦敦塔桥是全世界第一座由钢结构建造的悬索桥,开创了新的桥梁设计理念;中国的长城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

结论:外国建筑风格多样化,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外国建筑材料也具有各自的特点,选材因地制宜;而外国建筑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相信通过对外国建筑的调研,可以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注:以上报告仅为模拟示例,内容不具实际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调研报告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华闭关锁国的国门,西方文化也在炮舰的护卫下涌入中国。

沈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逐步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营口开埠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为通商口岸,牛庄成为东北近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这里渐入东北腹地。

除了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

中东铁路1 1896年中俄合作成立的中东铁路公司使外国人可在铁路沿线一定区域内拥有行政驻军司法采矿贸易减免税等特权,它也成为源源不断输送西方文化进入东北的大动脉。

2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夺得了中东铁路大量权益并圈占大量土地用于日本人居住和设置各种相应机构,称之为附属地,沈阳一段称奉天满铁附属地。

这一城区的建筑特点与当时日本国内的建筑样式几乎同步发展.商埠地的形成1906年划定奉天省城商埠地地界,大批西式建筑在这一地区形成,主要建筑类型是银行,娱乐设施,商行,小住宅等。

自主近代化1912-1931年是沈阳城市自主近代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兴盛期,奉系军阀官僚资本的形成发展与急剧膨胀,西方金融的大量涌入,使商埠地出现大量“西方古典式”建筑。

九一八事变1931-1948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主权,这时期以日本人设计的建筑为最重要的部分。

铁西工业区形成,是近代工业建筑的集中地,造型平常,立面式样简单,建造活动逐渐停滞,二沈阳近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现象总是滞后于政治进程,并表现为渐进而非突变。

妥协,形成一种对抗与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生成的建筑形态,既体现西洋风又渗透着东北风,洋式建筑大都不够正统,甚至不伦不类,但它具有再创造的性质,这使得近代沈阳建筑有三种类型:1 传统建筑(略)2纯粹的西式建筑(以英法传教士为媒介引进的个别对西洋教堂的模仿式建筑)3 中西参杂的建筑(以“洋门脸”和“中华巴洛克”两种最具代表性)这几种建筑模式体现了沈阳建筑的近代化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过渡到对西洋建筑的简单模仿,再到西洋建筑与本土文化深度结合并逐步成熟的几个阶段和过程。

洋门脸: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上仍沿用传统方式,仅将建筑入口等重要部位做成西洋古典式中华巴洛克:日本人对沈阳近代具有西洋建筑形象的折衷主义建筑类型所赋予的专有称谓三调研概况调研内容时间从属时期小南天主教堂1878始建,1900年义和团焚毁。

1912年重建。

形成期清政府赔款后对教会建筑的重建属于纯粹的西式建筑张氏帅府1914-1933年经历了沈阳建筑近代化的几个过程存在多种不同形态中街建筑群(老城区) 吉顺丝房1914年扩建兴盛期民族工商业发展时期产生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奉天满铁附属地建筑群满洲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1926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美国花旗银行旧址1928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辽宁宾馆(原大和旅馆)1927-1929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现沈阳市总工会办公楼1926年兴盛期西洋风已经盛行的成熟时期四具体案例1小南天主教堂1.1概况沈阳小南天主教堂,沈阳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

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是法国传教士方若望所建。

现存建筑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会所在地。

1.2历史始建于1878年,1900年沈阳义和团运动爆发,焚烧了当时在沈阳修建的所有外国建筑,天主教教堂被焚毁。

1908年法国主教用清政府赔款在原址重建,1912年竣工。

1.3现状小南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小南天主教堂的主教堂的形制是拉丁十字式的。

小南天主教堂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结构,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小南天主教堂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特点:(一)内部空间:1.尖券: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2.平面:基督教早期的巴西利卡(但这种典型的西式建筑平面进入沈阳后也做了适应性改变,如建筑的主入口为适应寒冷的地域气候而设计为双层门)(二)外部处理:1.立面:对塔夹着中央的山墙,垂直地划分为三部分,水平方向利用栏杆雕像等也划分为三部分,中央是圆形玫瑰窗,底层是三个门洞。

2.透视门3.强化竖向线条,墙和塔均是越向上分化越细,越多装饰,并且上端设有小尖塔,所有的建筑细节上端都是尖的。

追求向上的升腾之感。

富有雕刻,基本没有了古典建筑的因素。

4.玫瑰窗: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5.束柱:在主教堂里面有许多修长的束柱。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1.4 与本土文化的结合采用了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不过在某些方面大相径庭。

教堂双塔的设置就与典型的法国哥特式教堂不同,设置在了南面,整个的横厅并不是东西向而是南北向。

在传统的建筑技术上也有所变革。

1)砖墙的建筑材料与砌筑方式小南天主教堂虽然采用沈阳传统的青砖砌筑(这是由于沈阳当时只有烧制青砖的砖亩,据记载,特殊形式的青砖有梁亨利神父亲自指导工匠专门烧制而成,在青砖的砌筑方式上,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的“三顺一丁”的砌筑方式,这在沈阳是首次的尝试)小南天主教堂没有采用当时在教堂建筑中盛行的哥特式墙体系统2)传统工艺四分拱利用传统工艺创造出内部大厅的天花四分拱。

在西方的哥特建筑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抵消横向推力的一种结构形式即是扶壁,但由于其沉重的体量不仅厚重遮光,而且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所以飞扶壁应运而生,通过凌空两侧的飞券,在中厅十字拱的四角的起脚处抵住侧推力,从而解决水平分力的问题。

而小南天主教堂并没有釆用飞扶壁结构体系,却采用了“两层皮”的做法(屋顶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三角形木屋架,架与中厅两侧墙的壁柱上,而下面的四分拱则是木条吊顶完成,即通过木条抹灰顶棚做成四分拱外形,起券于壁柱上的垫石,拱助也是由木条拼制而成,外面涂抹灰浆,并用青灰画成青砖的质感和砖缝)这样不仅解决了屋面的结构问题,也取得了想要的四分拱的艺术效果。

2张氏帅府2.1概况张氏帅府建筑群始建于1914年,完成于1933年,由中院、东院、西院加上院外的建筑群这四部分组成。

其中包括中国东北传统四合院,西洋楼以及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少帅府等风格不同的建筑。

它的变化反映了沈阳建筑发展的全过程,是沈阳近代建筑史的缩影。

2.2早期中路的四合院建筑是最早开始建造的,接着是1916年增建的小青楼。

这一时期张作霖刚进入奉天,同时也是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建筑延续了中式建筑的传统风格,中路四合院则是典型的代表是同一时期沈阳城内最有时代特征的建筑。

它是一座传统的仿王府式建筑,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和装饰手法,并延续了前朝后寝的建筑功能。

小青楼同许多早期建筑相同,在中式传统建筑中增加一些西方的元素:带有女儿墙的平顶屋面,屋顶的线脚,拱券形门洞窗洞口,宝瓶式栏杆。

主体还是沈阳地方传统建筑的凹字形平面,五开间口袋房,硬山顶,抬梁式构架,举折屋顶,石雕雀替与青砖外墙。

2.3中期大青楼和帅府办事处分别建于1922年和1925年。

这一时期是沈阳近代建筑由早期以中式传统建筑穿插西方元素到中期大量模仿西方建筑的过渡阶段,也是中西文化不太成熟的融合时期。

大青楼共三层,是仿罗马式(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富丽堂皇,外部有精美的立体浮雕。

建筑主要立面采用对称式构图,有明显水平向划分。

三段式构图配合竖向的柱式分割,一层是柱廊加壁柱,二三层都是壁柱。

柱式是简化的爱奥尼和多立克柱式,有拱券式门洞圆形窗和屋顶三角形的山花这些西方建筑元素,而材料上使用的是中式的青砖结合混凝土。

帅府办事处在材料上相较于大青楼有了一些进步,增加了石材的使用减少了混凝土,它与青砖结合更为和谐。

入口处八根柱子形成了柱廊式空间突出入口,二层往上是平面化的壁柱,柱子也分柱头柱身柱基三部分,使用的雕刻样式却是一种中式的图案。

建筑四角有四个塔楼,中间设钟楼,都是西式的设计样式,也有一些中式的元素融合在其中。

结构上,墙体和柱子混合承重,开敞的空间是简单的框架体系,房间还是砖墙承重。

细部上,屋顶的栏板采用了中式的砌筑方式,宝瓶栏杆,层叠线脚,露台等都是西洋风格。

2.4晚期沈阳近代建筑的晚期以西路少帅府为主要代表,它建于1929年是一组集办公住宅为一体的建筑群,也称西院红楼群,由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

整体建筑风格是都铎哥特式,少帅府在艺术的融合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典的西洋格调中融入了传统的中国元素,达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这种西式的形式与中式的意境体现了沈阳近代建筑晚期的较高水准是近代晚期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少帅府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砖墙砖砌柱和三角形屋架,形成了坡屋顶的形式;居住建筑的阁楼利用老虎窗采光弥补了传统屋顶结构形式的不足也更具有生活气息。

立面构图强调竖向并使用竖向的窗洞,强化竖向视觉效果,建筑挺拔庄重有体量感。

建筑材料都选用了红砖,而不是大小青楼的青砖;细节上,墙角窗框等位置都用清水砂浆修饰。

办公部分建筑仍是对称式纵横三段式的构图方式,中间部分,三角形山花高于主体建筑,入口向外突出而居住部分更为灵活,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它的开窗尺寸较小,立面元素更加活跃,办公与居住整体上风格统一,这些特点使少帅府成为英式都铎哥特风格与中式结合的优秀作品。

3中街建筑群4奉天满铁附属地建筑群4.1中山广场建筑群日本统治时期,设计师仿效欧洲巴洛克城市规划的手法设计了放射式广场。

主要由7栋近代建筑围合而成,广场建筑群代表着20年代沈阳外国建筑的设计思潮主流,即以样式建筑为美的设计原则。

概况:1.现辽宁宾馆(原大和旅馆):始建于1927年至1929年,由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建设和经营管理。

总体建筑共七层,是当时附属地一带最高建筑,也是沈阳地区最早,中国最早的大型豪华、高档次宾馆之一。

2.现沈阳市总工会办公楼(原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东侧。

1926年由日本人设计,该大楼建成后会社遂迁至于此。

3.现华夏银行中山路支行(原日本朝鲜银行):位于中山广场东北角的两栋钢混办公楼是伪满洲兴业银行旧址,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为2881平方米。

4.现招商银行中山支行(原三井物产会社):位于中山广场北端南京北街196号。

总建筑面积6142平方米。

5.现沈阳市公安局(原大和警务署):位于中山广场西北端,建于1906年,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共建七栋楼房。

6.现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中山支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西侧。

1905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沈阳城内中街设立奉天出张所,1921年该支店从城内迁入日本租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