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和影响 (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1、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纯粹的财政政 策在刺激经济方面是无效的; 2、由于政府支出(或投资)往往是非生产性 的, 而私人投资一般是生产性的,因而 “挤出”发 生的结果往往会降低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 策无助于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反而会 引起通货膨胀,降低国民经济增长。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1
第5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 和理性预期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诞生的背景
20世纪 6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严重动 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 1、难以解释滞胀现象。 2、难以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3、长期的政府干预导致严重后 果。
弗里德曼:价格指数P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Y 发生变化时,所需要的货币数量M同比例变 化,故此M应该是P和Y的一次齐次式。则:
f ( λ P , rb , re , r P , ω , λ Y , u ) = λ f ( P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约 定:
1 λ = P
P E` P` P E
AS`S AS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D y ` y* y` y
一、货币主义(货币学派)
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 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 代表之一。1932年在拉特格斯大学毕业,1933年获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1937年在美国自然资源 委员会工作,1941-1943年在美国财政部赋税研究署 工作。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芝 加哥大学任教,1948年任该校教授。1977年退休后 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67年任 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1969-1971年任尼克松总统经 济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货币中介目标体系的要求:可测性、可控性和关联性 9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 系顺应实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一系列变 化。继80年代后期入低通胀时代后,新西兰(1990), 加拿大、以色列(1991),英国(1992),瑞典、芬兰和澳大 利亚(1993),西班牙(1995)等独立工业国家纷纷放弃了 货币供应量指标,而采取了核心CPI,综合CPI和 RPIX(除抵押贷款支出之外的居民物价指数)等指标体 系,设定了高于零的中心目标和上下目标区间,进行 监控操作。同时仍然保持着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以及 利率、汇率等传统价格变量的监控,并加强了对劳动 力市场和资本品等要素供求的观测。从操作实践上来 看,货币当局最直接和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发行债券或回购,限定最底贷款利率和最高存款 利率等,使短期利率和通胀指标达到目标水平。
(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 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 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三)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 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四)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三、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货币学 派分离出来的一个宏观经济学派。70年代,资本主 义国家出现“滞胀”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发生危机。与凯 恩斯主义相对立的货币学派的理论和经济政策在扭转 滞胀局面时也无显著效果。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比较 年轻的经济学家从货币学派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 新的学派,即合理预期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 (Jr·R·E·Lucas) 、明尼苏达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 (T·J·Saygent)、尼尔·华莱士(N·Wallace) 和曼彻斯特大 学的罗伯特·巴罗(R·J·Barro) 等。
2、自然失业率假说的理论、政策含义
π π P 4 0 P U 2 0 2 P C A 4 D B P` VF P U P`
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结论:在短期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 业率人为地控制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 但是,必须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为代 价。而在长期中,这种政策不会成功。 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会随着积极的货币政策的 执行而移动,以至使所谓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成为一条垂直线。
货币主义的形成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 出挑战。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 了理论基础。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 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 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 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 了论据。 除了弗里德曼的追随者 外,英国的沃尔特斯、莱德勒、帕金和奥地利的弗里希等 也是著名的货币主义者。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和政策建立在合理预期 的基础上,认为人们可以掌握信息,预测经济变 化,作出明智的抉择,使政府政策措施落后于人 们的预期而失效。因此,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 是不必要的。因为一个方面自由市场经济本身是 能够自动调节的,若不遭到政府的反复干预,经 济基本上是稳定的;另一方面人们在意识到经济 形势即发生变化时,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 管理的预期。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社会经 济应由其自身进行调节。
M = L( y, r) = L1 ( y) + L2 (r) P
2、新货币数量论 1956年,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
述》
1 dP M = f ( P, rb , re , ⋅ , ω , Y , u) P dt
约 定:
1 dP ⋅ rP = P dt
M = f ( P, rb , re , rP , ω , Y , u)
案例:奉行货币主义的撒切尔政府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上台,公开实行一整 套完整的货币主义政策以治理当时严重的“滞胀” 现象。1980年7月,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 21.9%,一年后便下降到8.7%,以后几年基本保 持在5%左右,然而失业率却由撒切尔夫人上台时 的5.5%左右直线上涨至14%,开创了英国半个世 纪以来的最高纪录。撒切尔政府认为只要把 “胀”(通货膨胀)病治好了,“滞”(失业问题)病就会 顺理成章地一并得到救治,使高失业率降低并保 持在弗里德曼所鼓吹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但事 与愿违,“自然失业率”并未出现,而出现的却是 不堪容忍的长时间的高失业率。
第二节
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 (一)新货币数量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 (1)交易方程 [美]欧文·费雪、马歇尔
Py = MV
P: M: y: V: 价格总水平或者价格指数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实际国民收入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2)剑桥方程式
庇古
M = kY = kPy
Y: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k: 经常持有的货币量,k=1/V y: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经济历程回顾
“滞胀”较早地发生在意大利和英国。它们在60年代末期开始 出现物价大幅度上涨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的现象。在1969-1973 年,意大利的物价年均上浮率从1954-1968年的3. 4%提高为7%, 经济增长率从5. 3%降为4.3% ;英国物价年均上涨率从3. 2%提高 为7. 4%,经济增长率从3.1%降为2. 9%;加拿大和法国虽然物价 持续上涨,但经济发展较快,这几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还高于19541968年的水平;前期分别为4.5%和5. 3%,后期分别为5. 3%和5. 5%;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虽然出现了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率降 低的情况,但有的国内消费需求旺盛,有的固定资木投资强劲, 停滞现象尚不明显。然而,从1974-1975年危机开始,几乎所有西 方国家都陷入滞胀,经济增长率普遍降低;原料危机、石油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传统工业危机、国际债务危机等接踵而至,整个 资本主义经济都处于剧烈动荡之中。
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被认为是供 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吉尔德的《财富与 贫困》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 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70年代末,供 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 派。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 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滞 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1929~ 1933年 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 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 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 是错误的。
(二)反对权衡性的货币政策
波 动 的 幅 度 A B 时间
认识时滞
制定与决定时滞 政策时滞
实现时滞
权衡性的“微调”政策无效
(三)单一货币规则(力主单一规则的货币 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无法限定利息率” “利息率是一个 把人们引入歧途的指示器。”
1 dP M = f ( P , rb , r e , ⋅ ,ω ,Y , u ) P dt
假定
λ
=
1 Y
M P = f ( rb , re , r p , ω , , u ) Y Y
1 V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 f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普遍观点:1、通胀是货币现象;2、凯恩斯主 义彻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二、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 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 而得名。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 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 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 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 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70年代后半期,拉弗,万尼斯 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
二、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 首先,影响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因素 是相互独立的。 其次,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利用新货 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 期中仅仅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 是不变的数量,则货币供给量便是影响名义 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影响货币 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M = f (rb , re , rP ,ω , y, u) P
影响货币需求数量的四个因素: 1、总财富 y 2、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ω ω越大,货币需求也越大; ω越小,货币需求也越小。 3、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rP 1 dP = ⋅ P dt
4、其他影响因素,如资本品的转手量等。
Y = Py = V ( rb , re , r p , ω , y , u ) ⋅ M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
1、自然失业率假说: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 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 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人都已就业,因为这时有 的工人嫌现行的工资太低而不愿就业,有的则 因正在进行自愿的工作变动而不能就业。 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人数+摩擦失业 人数)/全体劳动力数 技术水平 风俗习惯 资源数量 自然失业率
只是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 的经济学家。 ——F·A·哈耶克 在我年轻时他是魔鬼般的人物。只是着时间的推 移,我才开始勉强地对他产生尊敬。而随着时间的 进一步流逝,我对他的尊敬越来越发自内心。” ——劳伦斯·萨默斯
经济学界泰斗 “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一 伟大的哲学家与演说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