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构建活力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有效情境构建活力课堂教学

摘要:现在的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作为从教20年小学数学教师,尝试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探索最恰当的导入方式。

Abstract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emphasis that: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 should have experience of life。They should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 problems into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so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mathematics can understand it. A 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get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 attitude ,view of values and other aspects .How to create effective situation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s the author who taught math in primary school for 20 years,I try to explore the most appropriate introduc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courses.

作者简介:裴薇,1993年起在合肥市长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教至今,从事数学教育20年内,先后获得长丰县拔尖人才、合肥市第一

届骨干教师、第二届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

关键词:课前导入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正是顺应了这个原则。可见,“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基本上成为教师们上好课、上好优质课的必备环节。但有的情境却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失去了意义,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的缺乏挑战性、针对性,给人以为情境而“情境”之嫌,造成课堂宝贵时间白白流失。那么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究竟如何创设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组织领导、动手操作等外在手

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

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因而,教师课前要从分准备熟知教材,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符合教材内容的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

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猫钓鱼”的童话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让鱼处于小猫的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让学生上来演示,小猫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几格才能钓着鱼,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

分析、探索、比较、感悟,找准以谁为基准进行移动。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目的性”,做到事半功倍

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常量,因此,要珍惜宝贵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曾观摩多堂《轴对称图形》教学,在感知“对称”概念时,多数教师会出示一定数量具有对称特征的实物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学生却一脸茫然。仔细回味,其中固然有其原因,如它们的共同特征并不显然,也不唯一,以至于有的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彩色的等等,节外生枝。当然,也有教师“引导”了的,最后得出都具有对称的特征,就算不论其情境的有效性,

费时已显而易见,芝麻是否捡到不得而知,总之西瓜肯定是丢掉了。所以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有对称特征的蜻蜓和蝴蝶,说明它们为什么可以飞翔,观察它们的翅膀有什么特征。结果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出答案并提取出对称表象,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剖析了对称的概念,学生的思维没有漫无边际地乱跑,直奔主题。此举激活了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要有“延展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教学应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利

用学生已学的平行四边面积公式来推导,让学生分成三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让小组派代表上来演示,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指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最后强调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什么是底*高/2。通过这个情境教学

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思维能力得以延伸。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