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染 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和化 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产业,生 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也成 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财富能力。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区域经济要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 ;要协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应明确区域内各经济主 体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完善区域性的生态利益交易与补偿机制;应建立 适应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 ;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 展中的作用。
思考题
• 1 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所 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 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或 教训。
• 2 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 从 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 态环境利益 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 予以说明。
•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
区域经济学课件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一)存在问题: • 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 ; •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发 展比例关系也很不协调。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7
(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8
(5)结构性效益 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 的最终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归宿。 如果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好,并且这个较 好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那 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相反,如果 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不好,而且这个较差 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不合理。
“雁行形态说”与“产品循环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参 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非平衡增长论”与“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解决了如何 带动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机制问题。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5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域产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4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在理论上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
区域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5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 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 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 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 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断层。
经济地理教案8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PPT课件
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 没有发展的增长。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7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 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 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8
区域经济学:
区内 区外
供给:资本、劳动力、技术、 自然资源等
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空间结构:位置、距离 区际贸易 区际生产要素流动 外部空间结构:距离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三种类型。 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域初试资本积累的源
泉之一。
11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92、197
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 度。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区域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
的依赖程度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
6
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 长。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 标和人均指标。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 构的演进。
区域经济发展有更广泛的内涵,增长+结构 前者侧重于规模,后者注重机能。
4
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12% , 达 到 1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达 到77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3以下;城镇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 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件
技术创新
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增长的重要性。
结论和展望
总结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和主要发现,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 件
探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概述
了解区域经济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探索它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解读并说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 概念和作用。
重要性
探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就业、 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2
市场竞争
分析市场竞争全球化
解读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
多元化
多样化产业
探索多样化产业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风险分散的作 用。
协同发展
合作与联盟
评估合作与联盟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的 影响。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解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 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合作。
常见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
1 农业驱动型
分析农业驱动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 制造业集聚型
探讨制造业集聚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挑战。
3 高科技发展型
评估高科技发展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潜力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解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定 位的策略。
人力资源
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引 导的战略。
政策支持
探讨政府政策在塑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的 重要性。
市场需求
评估市场需求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 和策略。
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增长的重要性。
结论和展望
总结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的重点和主要发现,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 件
探索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概述
了解区域经济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探索它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解读并说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 概念和作用。
重要性
探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就业、 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2
市场竞争
分析市场竞争全球化
解读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
多元化
多样化产业
探索多样化产业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风险分散的作 用。
协同发展
合作与联盟
评估合作与联盟对区域经济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的 影响。
创新驱动
协同发展
解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 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合作。
常见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
1 农业驱动型
分析农业驱动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 制造业集聚型
探讨制造业集聚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挑战。
3 高科技发展型
评估高科技发展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潜力和机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
解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定 位的策略。
人力资源
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引 导的战略。
政策支持
探讨政府政策在塑造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方面的 重要性。
市场需求
评估市场需求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 和策略。
区域经济学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 线辐射 :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 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 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 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 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 开。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②居民之间的思 ①摊饼式辐射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 比 异较小,在推进 辐射效率更高。 较 过程中,摊饼式 辐射遇到的阻力 也较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产业结构精品PPT课件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没有产业 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 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民众 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他们由传统的农民转化为现 代产业工人,集聚到城镇中从事着效率更高的第二、第 三产业活动,从而带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因为 如此,人们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两条 主旋律,缺一不可。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
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实 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 经过6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 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 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 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
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源自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的社会经 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习惯上,将第一次产 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分别简称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那么第三 产业则主要是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 富的生产。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件
06
案例研究
案例一: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总结词
广东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 了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
VS
详细描述
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产业结 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传统产业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逐步形成了 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 体系,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为当地居民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提 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技术创新
社会稳定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促进技术创 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理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社会稳 定和和谐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经济风险 。
02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概述
01 总结词
产业结构优化分析法是通过分 析产业结构的特点和问题,提 出优化建议的方法。
02
详细描述
该方法主要关注产业结构的高 级化、合理化和高效化。通过 分析各产业的占比、发展趋势 和竞争力等因素,可以提出针 对性的优化建议。
03
总结词
04
产业结构优化分析法有助于提升 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课 件
• 引言 •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概述 •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 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 案例研究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分 析方法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员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 方面的专业能力。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可以了 解各产业的附加值率、就业创 造能力等指标,从而评估其竞 争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投入 产出分析法预测未来产业结构 的变化趋势。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三阶段:1979年——1995年
n 农业发展加快,比重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加快。
n 工业在前一阶段下降,后上升但缓慢。对以往二产比重过 高进行矫正,内部结构日趋合理;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新 兴产业如电子、电气、汽车等大幅度增长。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n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的专门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出规模 大,产值比重大,关联效应强,是区域经济的主 体或核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n 关联产业: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 产业,在投入产出或工艺上与主导产业有直接联 系。包括后向关联(上游产业)、前向关联(下 游产业)和侧向关联。
n 三产发展迅速,比重由1979年的21.4%上升到1995年 的30.7%。劳动力的比重增加12.2个百分点。
n 经济生活改善,产业之间关系趋于协调。农产品增长快, 市场供应充足。乡镇企业吸纳一亿多劳动力。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四阶段:1996年后
n 中级以工业为主、二产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n 高级以第三次产业为主、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
n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过程基本一致。第一产 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 缓慢上升。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 图示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第八章大都市圈经济空间地域结构
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 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 、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 功能主要表现在: • (1)联结功能。 • (2)调控功能。 • (3)决策功能。
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作用方式:城市流
• 4.资金流 • 资金流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资金流的量,而且取决于
会实体。 • 2.大都市圈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 3.大都市圈运行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 4.大都市圈在空间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圈层结构,这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 • 大都市圈是指城市发挥其机能时与周边地区所形成的
种种密切联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以一个或多个中心 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联系为依托,吸引和辐射周 边区域,是一个超越城市行政地域、景观地域的功能 地域概念。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 (二)大都市圈的特征 • 1.大都市圈是一个具有密切职能联系的经济实体和社
城市经济空间发展中的主要联系
联系类型 自然联系 经济联系 人口运动联系 社会相互作用联系
服务传输联系
政治、行政和组织联系
联系要素
道路网络河流和水运交通网络铁路网络 生态的相互依赖
市场类型原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生产 的前向、后向和侧向联系消费和购物类
型收入流部门和区域间的商品流
暂时和永久的迁移工作旅行
(一)经济联系作用量分析法
• 3.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量 • 经济联系量,或称作空间交互作用量,是用来衡量城市
域际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 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够反映周围地区对 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 区域经济联系量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 之分。 • 绝对经济联系量是指某经济中心对某低级经济中心辐 射能力或潜在的联系强度大小;相对经济联系量是在 绝对经济联系量的基础上,结合低级经济中心本身的 接收能力,并比较其在区域内所有同级经济中心中条 件的相对优劣来确定的。
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作用方式:城市流
• 4.资金流 • 资金流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资金流的量,而且取决于
会实体。 • 2.大都市圈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 3.大都市圈运行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 4.大都市圈在空间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圈层结构,这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 • 大都市圈是指城市发挥其机能时与周边地区所形成的
种种密切联系所波及的空间范围,以一个或多个中心 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联系为依托,吸引和辐射周 边区域,是一个超越城市行政地域、景观地域的功能 地域概念。
一、大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 (二)大都市圈的特征 • 1.大都市圈是一个具有密切职能联系的经济实体和社
城市经济空间发展中的主要联系
联系类型 自然联系 经济联系 人口运动联系 社会相互作用联系
服务传输联系
政治、行政和组织联系
联系要素
道路网络河流和水运交通网络铁路网络 生态的相互依赖
市场类型原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生产 的前向、后向和侧向联系消费和购物类
型收入流部门和区域间的商品流
暂时和永久的迁移工作旅行
(一)经济联系作用量分析法
• 3.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量 • 经济联系量,或称作空间交互作用量,是用来衡量城市
域际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 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够反映周围地区对 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 区域经济联系量有绝对经济联系量和相对经济联系量 之分。 • 绝对经济联系量是指某经济中心对某低级经济中心辐 射能力或潜在的联系强度大小;相对经济联系量是在 绝对经济联系量的基础上,结合低级经济中心本身的 接收能力,并比较其在区域内所有同级经济中心中条 件的相对优劣来确定的。
区域经济学第八章课件(高洪深)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 = L1 / L2
L1为研究区域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L2为较高层次区域 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B2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 动生产率上升率。 B2>1,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B2<1,这个行业不具 有比较优势。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1]郝寿义等.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 ]周起业,刘再兴等 . 区域经济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 3 ]卢中原 . 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 经济研究, 1996(7)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20
2.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第一,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第二,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受央企上划、下 放影响显著)。 第三,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第四,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业之间,难以形 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0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5
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1)比较成本: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8章)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的生产活动,属于一种生存经济。
另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自然因素,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于生
产条件改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2、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1.乡村土地市场
乡村土地市场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土地流通中发生的所有经济关
(1)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人口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集
聚,推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产业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为满足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多样化产品
需求,需要发展更高效的城市产业,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产
业承载力。
(3)地域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这主要是指城市边缘地区,如城
3.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
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不成功的企业将解聘劳动力,而成功
的企业将会扩大雇用劳动力。这意味着,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
程,为失败或倒闭的企业的劳动力向正迅速发展的企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 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4.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
现实世界中,劳动力技能水平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之间并非总是匹配
的,如果出现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不匹配现象,那么企业要支付很高的培训成
本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因此,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程,
可以实现劳动力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匹配,进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5.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地理上的相互接近使得人们相互交换知识和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这是
结果,最终使这两个城市的就业人口和效用水平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种情况可以用效用曲线来解释。小城市的效用曲线具有正斜率,这
另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自然因素,是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于生
产条件改进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2、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1.乡村土地市场
乡村土地市场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土地流通中发生的所有经济关
(1)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人口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集
聚,推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产业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撑。为满足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多样化产品
需求,需要发展更高效的城市产业,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产
业承载力。
(3)地域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这主要是指城市边缘地区,如城
3.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
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情况下,不成功的企业将解聘劳动力,而成功
的企业将会扩大雇用劳动力。这意味着,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
程,为失败或倒闭的企业的劳动力向正迅速发展的企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 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4.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
现实世界中,劳动力技能水平与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之间并非总是匹配
的,如果出现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不匹配现象,那么企业要支付很高的培训成
本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因此,产业和人口聚集所推动的城市化过程,
可以实现劳动力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匹配,进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5.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地理上的相互接近使得人们相互交换知识和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这是
结果,最终使这两个城市的就业人口和效用水平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种情况可以用效用曲线来解释。小城市的效用曲线具有正斜率,这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也很不协调。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强资源导向;同 时通过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 适度地发展一些加工制造业。 有两种观点要进 一步研究 1.不现实: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应该引进 采用高精尖技术,跳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 阶段,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2.现实:加工增值。这是强化资源导向、并向结 构导向转化的一个中心环节,但也要适度。
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断层。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在西方,二重结构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状况: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 所占比重不到一半。
(2)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 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 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 技术低的中老年。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 3.产业专门化 4.区位商 5.产业专业化系数 6.产业结构变化率 7.相关系数 8.相似系数 9.产业结构效益 10.结构影响指数 11.效益超越系数 12.偏离—份额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三、二重结构的变化和消失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B1<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B1>1,不具备比较优势。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 =L1 /L2
L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L2 为 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B2 为研 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1,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B 2<1, 这个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 几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中国的二重结构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 构与就业结构水平很不一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1.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重点问题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三、小结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质上都是通过宏观调节,将国 家、地区发展的总战略在实际经济组织层次上展开和具 体化,并以此约束、引导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要素更有效地配置到从总体 上看效益最好的方面,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注意: (1)综合平衡:既要把有限资源进行倾斜式的投向和配
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
即: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与技术出 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4.非平衡增长论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 产业 (也叫战略产业,类似于上面讲的地区专业化产 业)加以重点发展。其选择的原则: (1)需求收入弹性原则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3)防止过度密集原则 (4)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
“雁行形态说”与“产品循环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 参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非平衡增长论”与“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解决了如 何带动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机制问题。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 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 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 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我国做法持重点循序西移的布局战略。 第二,不发达、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国
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地方这一极要依托和服务于中央企业与国家
的重点建设 ,加快发展步伐。 第四,在中间这个环节上,加强中等城市的经济实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以上所作的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和多层次、 多角度的分析都是定性描述的。为了使这些分 析和评价做到尽可能的准确和具体 ,将做定量 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1)比较成本:
B 1 =c 1/c 2
c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c2 为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行业同产品的 销售成本;B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比较 成本。
分,这是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一般是在内部没有充分准备、经济基础还很 薄弱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 (3)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第一、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第二、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 第三、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第四、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 不能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 资源结构指生产要素结构,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 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 重要任务。
(3)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结构性效益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 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 (1)技术导向。 (2)结构导向。 (3)资源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一)存在问题: 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 ;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发展比例
业之间,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三、二重结构的淡化和消失
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这是破除 二重 的社会经济条件,成就比较显著的是日本。 1.日本的主要做法是: (1)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2)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破产倒闭;其余,通 过政府 扶持,增强其内部活力。 (3)在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4)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融合。
力,充实它们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 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1.动态比较费用论
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 是可以转化的。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 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 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 产业。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 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 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业三者 之间的关系。 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 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 5.工业结构分析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 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 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市
场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
时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产品循环说
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 发点 ,表现: 第一,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 第二,,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第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第四,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
置,又要使这种倾斜度不致过度。 (2)内外兼顾:把握区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势,适时
地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要从区域的条件、需 要出发,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相关分析法
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 也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 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 变动的相关性。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总结: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 度,论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强资源导向;同 时通过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 适度地发展一些加工制造业。 有两种观点要进 一步研究 1.不现实: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应该引进 采用高精尖技术,跳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 阶段,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2.现实:加工增值。这是强化资源导向、并向结 构导向转化的一个中心环节,但也要适度。
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 相当大的断层。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在西方,二重结构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状况: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 所占比重不到一半。
(2)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 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 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 技术低的中老年。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 3.产业专门化 4.区位商 5.产业专业化系数 6.产业结构变化率 7.相关系数 8.相似系数 9.产业结构效益 10.结构影响指数 11.效益超越系数 12.偏离—份额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三、二重结构的变化和消失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B1<1,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B1>1,不具备比较优势。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 =L1 /L2
L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L2 为 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B2 为研 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
B2>1,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B 2<1, 这个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
(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 几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中国的二重结构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 构与就业结构水平很不一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二、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1.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重点问题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三、小结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质上都是通过宏观调节,将国 家、地区发展的总战略在实际经济组织层次上展开和具 体化,并以此约束、引导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要素更有效地配置到从总体 上看效益最好的方面,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注意: (1)综合平衡:既要把有限资源进行倾斜式的投向和配
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
即: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与技术出 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4.非平衡增长论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 产业 (也叫战略产业,类似于上面讲的地区专业化产 业)加以重点发展。其选择的原则: (1)需求收入弹性原则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3)防止过度密集原则 (4)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
“雁行形态说”与“产品循环论”:从不同角度指出了 参加国际分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途径;
“非平衡增长论”与“相关分析法”:进一步解决了如 何带动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机制问题。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二、不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 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 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 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我国做法持重点循序西移的布局战略。 第二,不发达、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国
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地方这一极要依托和服务于中央企业与国家
的重点建设 ,加快发展步伐。 第四,在中间这个环节上,加强中等城市的经济实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以上所作的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和多层次、 多角度的分析都是定性描述的。为了使这些分 析和评价做到尽可能的准确和具体 ,将做定量 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1)比较成本:
B 1 =c 1/c 2
c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c2 为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行业同产品的 销售成本;B1 为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比较 成本。
分,这是构成二重结构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一般是在内部没有充分准备、经济基础还很 薄弱的情况下,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 (3)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发展战略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二重结构的消极影响 第一、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第二、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 第三、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第四、技术力量富集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 不能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 资源结构指生产要素结构,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 和科学技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 重要任务。
(3)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结构性效益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 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 (1)技术导向。 (2)结构导向。 (3)资源导向。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导向
(一)存在问题: 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 ;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发展比例
业之间,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三、二重结构的淡化和消失
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这是破除 二重 的社会经济条件,成就比较显著的是日本。 1.日本的主要做法是: (1)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 (2)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破产倒闭;其余,通 过政府 扶持,增强其内部活力。 (3)在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4)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融合。
力,充实它们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 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1.动态比较费用论
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 是可以转化的。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 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 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 产业。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 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 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业三者 之间的关系。 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 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 5.工业结构分析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 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 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市
场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
时间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产品循环说
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 发点 ,表现: 第一,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 第二,,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第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第四,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
置,又要使这种倾斜度不致过度。 (2)内外兼顾:把握区外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势,适时
地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要从区域的条件、需 要出发,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相关分析法
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 也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 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 变动的相关性。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总结:
“动态比较费用说”: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角 度,论证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