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9
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 适。
梁启超证婚人的祝词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 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 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 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 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 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 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38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建筑美,音
乐美,绘画美。新月派
1、 建筑美(形式),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字数相近 错落排列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 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9
2、音乐美(语言),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3
学习目标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ppt课件361依依不舍挥手作别云彩图2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33对康桥的永久恋情青草水底招摇图44更加欢喜和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5感情达到高潮撑篙漫溯寻梦图6情绪低落黄昏夏虫沉默图7依依不舍招手惜别云彩图感情基调首尾呼应ppt课件37三轮诵读知人论世?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

《再别康桥》ppt课件(共55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共55页)
不幸遇难,死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再别康桥课件(30张)

再别康桥课件(30张)

解读第二段诗歌,并分析诗歌的意象。
3
第三部分
解读第三段诗歌,并分析诗人的内心独白。
考试备考
考试重点整理
分析历年考试重点,并总结 考试出题规律。
考试技巧分享
题讲解
分析历年经典题目,并解析 考试难点。
总结
在本节中,我们将总结课程内容,并提供建议和反馈。感谢大家的参与,课程到此结束。
再别康桥PPT课件(30张)
这是一份精彩的PPT课件,介绍了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通过赏析诗歌和 备考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备考相关考试。
前言
康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许多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本节将介绍康桥的 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诗歌赏析
1
第一部分
解读第一段诗歌,并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2
第二部分

第6课 再别康桥(共3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6课 再别康桥(共3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B、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 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4、 这些情景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
雄壮
的军营生活、

壮烈 豪壮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 中作者体会到了吗?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 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 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 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 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 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 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 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 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 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 托在所写的词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抑扬顿挫 身临其境 声情并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再别康桥课件ppt

再别康桥课件ppt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 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诗歌所表达的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其 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它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及文化传承价值
父母都是文化人,父 亲是名士徐申如,母 亲是富商之女。
康桥的魅力
康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 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 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子前来
求学。
康桥是徐志摩的母校,也是他成 长和成名的地方。
徐志摩与康桥的故事
徐志摩在康桥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金岳霖、胡适 等。
在康桥,徐志摩受到了英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徐志摩在康桥创作的诗歌《再别康桥》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
02
《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
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诗 的灵魂,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名章�还有一个字, 想不起来了。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开始诗歌创作。
VS
通过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形成了 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金柳”、“ 青荇”、“星辉”等,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和情感。
传统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再别康桥》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优秀元 素,如对仗、平仄、押韵等,同时又融入了 现代诗歌的自由和开放。
诗中运用了古典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使得 整首诗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古典的
《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 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再别康桥》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课件(共40张PPT) 统编版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

形 式 之 美
新月派的“三美”三美:音来自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有停顿,有平仄, 有韵脚,有节奏。
• 绘画美: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 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整齐。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三 美
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
任务三:思考下列问题。
1. 满载一船星辉,诗人想放歌,但为什么不能放歌? 诗人意识到要与康桥离别,悄悄的离去,心情无奈、
依恋,他觉得不能放歌,唯有叹息,生怕打搅仿佛沉睡在 梦里的他所心爱的康桥。
任务三:思考下列问题。
2. 如何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语? 笙箫是一种乐器,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 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 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 和“康桥理想”;
朗 诵 诗 歌
河 畔( pàn ) 青 荇(xìng ) 揉 碎(róu ) 长 篙(gāo )


康徐 志 摩


1. 体会诗人独具特色

的意象选择

2. 感受诗歌的诗意美

和形式美
相 关 背 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
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 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 家。一生中他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 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 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 《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新月 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品影响深远,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再别康桥》课件 (共36张PPT)
梦想就像一粒种子,一旦被埋入生 活的沃土中,它就会因对果实的迫 切渴望而产生努力向上的力量。
再别康桥
朗诵者 刘熙媛
徐志摩
徐 志 摩
1916年考入北大, 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 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 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 仪离异,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 司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 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 得,我命。”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 筑学家,家。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她的感情 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丈 夫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 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 娶的金岳霖 。 她的文学代表 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 说《九十九度中》等。 梁思成,建筑学家,梁启 超的儿子。创建了中国第一个 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 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 《中国建筑史》。
学习。在这里,他度过 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 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一河康 条,桥 水我的 。敢灵 说性 是全 全在 世一 界条 最河 秀上 徐 丽; 志 的康 摩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 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他曾动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 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 的,我的自我意识 剑桥大学所在地。 是康桥给我胚胎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 的 ……” 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澜里/放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品读情感】
星辉:忘情
清潭:执着,
理想
青荇:陶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是有意假装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过的沟渠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作家
俄国 契诃夫 《变色龙》《一个小官员之死 》
法国 莫泊桑 《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美国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 诗》《最后一片树叶》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新知储备
1 意象 意境 意象是指蕴藏着诗人浓烈思想情感的事物。
意境是指诗歌整体上所营造的氛围,带给人的感 受。
2 新诗简介 由胡适、周作人、郭沫若等人首创。淡化韵律,
强调以现代人的语言抒发现代人的情感,强调诗歌 的现实意义。
自由
夏虫:沉重 惜别
金柳:欢喜,
离别 云彩: 感伤, 理想
云彩:迷恋, 珍爱
【品读意境】
云彩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夏虫 云彩
作别康桥,略显伤感; 陶醉美景,喜不自禁; 撑船寻梦,纵情放歌; 回到现实,别情依依。
《再别康桥》的“三美”
全诗每句字数基本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
音乐美 四行一节,十分整齐;单行与双行错开一格排
始终充满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爽快淋 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 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
沟通真善美的桥——康桥
以康桥为原点 天上:云彩;彩虹;星辉 地上:金柳 ;新娘; 榆阴;笙箫 ; 夏虫 水上:柔波;浮藻;青草;船 水中:艳影;青泉;长篙 水下:软泥;青荇;水草
主要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 之情
5感情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吸烟与文化
写作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 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 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 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26年;旅行经过英国;再次游览康桥;写下散文 我所 知道的康桥 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独自悄悄来 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自然千缕柔情 万种感触涌 上心头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再别康桥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概括之:抽象与具体结合 现实与回忆结合
诗歌赏析
撑篙漫溯寻梦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船星辉”象征的是诗人在康桥 的生活。
特意采用“斑斓”一词,表达了自 己热烈的喜爱之情,快乐的心情达 到了极点。
进而因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 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 禁不住想要放歌。
2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 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 性——林徽因。
3
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诗人 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同时与 英国伟大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 更斯结为挚友。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 志摩曾游学于此。
据说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子,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的康桥情节
1
在这里,他形成以 "爱、自在由在、才美"为核心 的人生观。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堂测:请你用两句古诗来宽慰“不走一片云彩”的徐志摩。
•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代李白《赠汪伦》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其
一) •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6.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唐]王昌龄《送魏二》
惜别云彩图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内容上: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 情、更加眷恋,层层递进。
②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形成 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③“悄悄的”表达了诗人不愿惊动 康桥、不舍离去的情感。
堂测:
• 说说“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什么区别? • 【明确】“轻轻”有用力小、不想去打扰、不能被破坏等意思,“悄悄”,有
1.挥别云彩图 2.金柳倒影图 3.青荇招摇图 4.榆阴清潭图
5.撑篙寻梦图
6.夏虫沉默图
7.惜别云彩图
结构脉络
色彩绚丽
金柳 青荇 清潭 星辉
招手
绘画美 富于动感
荡漾 招摇
揉碎
比喻形象
新娘 彩虹
激情探究
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为什么要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什么 样的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鼓励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牵萦

《再别康桥》PPT免费课件

《再别康桥》PPT免费课件

我认为《再别康桥》)的诗歌,抒发了一份 )的诗人。
康桥情结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 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 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 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 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意象,欣赏诗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 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了 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 社”主要成员之一。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1918―1922年先后在 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 《云游》等。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四节: 榆阴深潭图
船行深处,行至在榆树下,那榆树下的一泓清泉在作者的眼 中幻化成了最绚烂、最美好的彩虹,那清泉中寄托着作者最美好的 梦。但那美好并没有持续下去,而是被揉碎了,在浮藻间揉碎了, 沉淀了。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五节: 漫溯寻梦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康河更深处寻求。寻得满 载而归,寻得一船星辉,破碎的梦似乎又一次重现,以至于作者情 难自禁,想要为寻得梦而放声高歌。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六节:夏夜离别图
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梦如幻可是诗人不 得不跟康桥告别他心上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想要和康桥话别诉说离 情,可是伤感百转千回终是默默无语,心中悄悄升起笙箫吹响的离 歌我的心情有谁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虫该是懂的吧!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内容:使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地深邃隽永, 给读者丰富的联想与回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音乐美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几乎每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并且每节换韵,整齐中富有变化。 韵律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 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
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
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 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康桥那个地方,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叹号,情感强烈。
三重矛盾: ①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②“悄悄”无声,“笙箫”有声 ③“沉默”与“!”
解读:“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而实际上,“沉默”的是诗 人自己。沉默,是诗人内心深藏情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林徽 因。
1921年,徐志 摩经狄更斯介 绍在皇家学院 作旁听生。与 狄更斯、罗素 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 ,他随泰漫游 欧洲,其诗作 大程度上受到 了泰的影响。
何谓再别?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求学。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问】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 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总结】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
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讨论】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总结】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 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从上节:寻梦,回到离别:现实中,一个但字表 现出心绪:转折与起伏,在缓缓: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跌宕感。第四、五、六顾:首段和尾 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效 果。)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 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 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 、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2. 试和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忧愁—— 沙扬娜拉!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 变为第七节:“悄悄:”,在原来轻柔:感情 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色彩。但“挥 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 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洒脱,毫不犹 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 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 丝毫:残损,轻柔:叹息般:韵律与依依别 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再别康桥》朗诵指导公开课教学课件PPT

《再别康桥》朗诵指导公开课教学课件PPT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赏析: 绿油油的水草如人 一般地在柔波里招摇,像是在向 诗人招手致意,诗人甘愿化为一 条水草,承受康河的爱抚。可见 诗人内心对康桥的依恋是何等的 强烈,又是何等的缠绵啊!
三、感性体验 掌握技巧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 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 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 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 口音),有轻有重。
三、感性体验 掌握技巧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赏析:第一节写诗人与康 桥离别的情景。诗人写的是夜 晚的康桥。这时,万籁俱寂, 诗人不原意破坏这宁静之美, 于是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 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念和不 忍离去的哀怨。
➢2、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有没有突 出来。
➢3、音量是否适中,音调是否舒缓得 当。
➢4、是否投入感情。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朗读
的技巧方法,大家也进行了课堂 训练,但还有很多同学掌握诗歌 朗读的技巧还不熟练,课后还需 要多加练习。
课后作业: 朗读诗歌《乡愁》、
儿童诗《欢迎小雨点》
读诗——是为 了遇见美好的心灵。
朗诵时要热情奔放,语调高昂, 语速稍快 掌握技巧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由梦幻回到现实,要离 别了,情绪低落。朗读时要 低沉些,反映出深沉的感情。
三、感性体验 掌握技巧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梳理:体会情感的起伏
星辉:快乐 激动 忘情 清潭:赞美 向往 执着
青荇:无限的柔情,不尽的爱慕 金柳:深情 爱恋 不舍 云彩:作别的伤感
.
笙箫:难舍 低落 云彩:惜别 珍爱
10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 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第六节自主学习:
◇为什么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
8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第七节自主学习:
◇末节和首节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表达了诗人 什么感情?
.
9
再别 康桥
第一部分: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探究:徐诗是如何体现音乐美的?
.
14
再别
康桥 第二步:走出诗歌,欣赏三美
绘画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 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 富于色彩感。
探究:徐诗是如何体现绘画美的?
.
歌,欣赏三美
建筑美: 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 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
11
再别 康桥
第二步:走出诗歌,欣赏“三美”
.
12
再别
第二步:走出诗歌,欣赏三美
康桥
了解:什么是“三美”?
闻一多和徐志摩创建了新月诗派, 在诗歌形式上,闻一多倡导新诗创 作的“三美”主张,即诗歌的音乐 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
13
再别
康桥 第第二二步步::走走出出诗诗歌歌,,欣欣赏赏三三美美
音乐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 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
19
探究:徐诗是如何体现建筑美的?
.
16
再别 康桥
小结:诗的内核——真挚的情感
诗的外形——艺术的美感
字句清新 韵律和谐 比喻新奇 意境优美 富于灵动
.
17
再别 康桥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18
熟读背诵
第二节引导:
◇意象“金柳”融入了诗人什么情感?“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 什么情感?
.
5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第三节引导:
◇意象“软泥”“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的“青 荇”“柔波”有何特点,融入了诗人什么情感?
◇“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毛诗序》
.
1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2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
3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第一节引导:
◇三个“轻轻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意象“西天的云彩”如果改成“西方的康桥”,效 果有何不同?
.
4
再别 康桥
第一课时: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
.
6
再别 康桥
第一步:走进诗歌,体会情感
第四、五节自主学习:
◇由清泉到彩虹似的梦,由梦到寻梦,由寻梦到满载放 歌,诗人的情感状态是什么样的?
◇讨论:第五节,二四句并没有押韵,是不是诗作 的一个瑕疵?
.
7
再别 康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