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感的培养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校区边晓华内容摘要: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
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感诵读生活规律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来进行语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诵读体味,形成语感。
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现在语言学习普遍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造成学生语感能力较弱。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语言范例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在朗读中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譬如领会词句的意思,把握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语序、标点、停顿的作用等,经过反复体味进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分辨出言语的细微差别,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些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滋长、积累的过程。唯有如此,良好的言语习惯才会养成,语言修养才会加强,最终具备良好的语感。
a、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声请并茂地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
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特别是一些风景优美,语句生动的课文。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b、采取多样形式,进行朗读。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可以分组或者全班齐读;感情婉约的,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轻读;情景交融的,可以帮他们配上音乐朗读;而对一些故事类的,特别是对话较多的,则可分角色朗读。当然,一篇课文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春日》这首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然后再由教师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一些,我们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c、提倡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可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花钟》这篇课文时,我们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第一个班,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交流;在第二个班,则放手让学生品读,熟读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两相比较,后一个班的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优秀的地方,而且还能提出一些质疑,虽然略显得有点幼稚,却也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两者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朗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d、多次朗读,强化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说,多次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诗词或抒情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一直到会背诵,体味出文中的美味,促使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增强语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情感,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2、联系生活,获得语感。
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
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在课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多多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联系已有的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从而唤起有关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比如在教学《风筝》这一课时,可事先组织一次放风筝的活动,让他们感受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在教学时,让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时的心情,然后再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孩子们那快乐的心情了。
3、掌握规律,强化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要在严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在语感训练中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由易到难,要求逐步提高才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但语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感性经验层面上,还要在学习分析语文知识中取得认识和经验,并在新的语言活动中广泛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语感的质量。如,在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不仅要充分的理解课文,还要有感情的朗读。这不仅增强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加强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等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为语感培养提供了经验,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且各个方面都互相渗透。具有了敏锐的语感,就有利于获得较强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