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系统——MIS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dafc2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4.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MIS课程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MIS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介绍了设计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
二、设计目标MIS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性;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MIS应用软件;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MIS应用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在此部分中,学生将了解MIS的定义、组成部分、基本特性和发展历程。
学生还将通过案例分析了解MIS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MIS应用软件在此部分中,学生将学习诸如Excel、SPSS等MIS应用软件,熟悉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MIS应用案例分析在此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MIS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分析、解决和评估MIS应用问题。
在课程的这一部分,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应用MIS解决公司的业务问题,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4. 学生特定问题解决案例研究在此部分,学生将独立或小组解决针对他们自己的特定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案。
这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交际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四、实施过程1. 课堂教学MIS课程实施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MIS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基本知识,在学生中建立概念框架和认识体系。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课程设计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将就以上的学生特定问题解决案例研究进行课程设计。
这个项目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0848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e.png)
管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企业及其他组织内部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和管理的需要而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所开发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MIS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MIS原理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项目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练掌握MIS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MIS的建设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目标2.1 理论知识目标1.理解MIS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MIS的基本原理;3.掌握数据模型的设计方法;4.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5.熟悉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2.2 实践操作目标1.掌握常见的MIS工具的使用;2.熟练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3.能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及实现;4.熟悉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3. 课程设计内容本门课程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3.1 理论知识3.1.1 MIS概述1.MIS的基本概念;2.MIS的特点和功能;3.MIS的发展历程。
3.1.2 数据模型1.数据库基础知识;2.数据库设计方法;3.数据库管理系统。
3.1.3 系统分析与设计1.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及流程;2.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工具;3.UML建模和用例分析。
3.1.4 信息系统开发1.信息系统开发的概述;2.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3.信息系统开发的策划、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及维护。
3.1.5 信息系统管理1.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行;2.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3.信息系统性能评估和安全。
3.2 实践操作3.2.1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1.数据库的设计和正规化;2.数据库的实现和管理;3.数据库的维护和优化。
3.2.2 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1.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调研和分析;2.信息系统开发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3.信息系统开发的实施与维护。
4. 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门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理论考察和实践操作。
mis课程设计
![m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49a4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9.png)
mi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节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针对初中年级学生,旨在: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系统组成、功能及应用场景;2. 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任务;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3. 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 MIS 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和功能,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2. 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企业管理中常见的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3. 常用办公软件操作:教授学生使用 Word、Excel 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办公软件操作技能。
4. 信息系统操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查询、统计等,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mis课程设计豆丁
![mis课程设计豆丁](https://img.taocdn.com/s3/m/566056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4.png)
mis课程设计豆丁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MIS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掌握MIS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了解MIS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M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MIS设计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MIS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IS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首先,介绍MIS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MIS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讲解MIS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MIS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MIS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应用,体会MIS的实际价值。
最后,结合教材和现实例子,引导学生思考MIS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MIS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MIS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以及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籍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生动展示MIS的实践应用,网络资源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实验设备将让学生亲身体验MIS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我们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MIS成绩管理课程设计
![MIS成绩管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4e8be2f90f76c661371aa9.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成绩管理课程设计一. 系统概述(一)(1)需求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成绩查询,方便管理的网上的信息查阅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阅与自己相关信息,查看留言、提交留言。
教师可以通过成绩管理系统查阅学生成绩信息,教师信息,查看教师留言、学生留言、提交留言、留言的管理等相关操作。
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以上的所有功能,还有对学生的添加、删除、修改、教师的添加、删除、修改,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的还原等相关操作。
根据开发要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学、教务、教师以及学生的计算机化的管理。
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
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考试成绩而开发的数据管理软件。
它对于一个学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目前各个高校的基本情况是:每次考试结束,老师们都要统计大量的学生成绩,这些数据的归档、统计工作任务重,统计结束后往往错误百出。
工作量之大,查阅,维护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
所以,学生成绩管理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实现学生基本信息、成绩的录入,删除,查询,维护以及成绩的统计分析等几方面的功能,是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
(2)功能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包括九个模块:输入学生资料,输出学生资料,学生姓名按顺序排列,添加学生资料,按姓名查找,删除该学生资料,查找并显示学生资料,按姓名查找,修改该学生资料,从文件中读入数据,储存学生资料并退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MIS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MIS](https://img.taocdn.com/s3/m/92405fe34693daef5ef73dff.png)
《MIS》实验设计为了充分系统地掌握MIS的开发原理、技术、方法、工具和步骤,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和亲身体会开发一个MIS的全过程,这里特安排此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MIS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全面、系统地应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完成系统开发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工作;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技术等,以达到对本课程的综合知识的考察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MIS不等于程序设计,这是本课程需要使学生强化理解之处。
传统上的程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于计算机科学的领域,属于较抽象的范畴,而MIS则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出来,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过程,因此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就必须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能,包括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编写文档、源码设计与调试、使用工具等基本技能,这就是本课程课程设计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课程设计组织:MIS课程设计以小型题目为主,要求学生能把M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实际开发和设计中,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完成。
课程设计小组一般由2~3人组成,参与从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到软件测试运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上机安排(一)课程设计内容具体说明:1、问题理解和分析(分析)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进行问题定义。
明确“做什么(What to do?)”。
本阶段要产生软件需求文档,并提交给教师审阅。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方案)构思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明确“怎么做(How to do?)”。
在此阶段可考虑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并产生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3、详细设计和编码(设计)本阶段工作是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明确软件处理流程和程序算法,对存在数据(库)设计的题目,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
之后进行编码。
在编程过程中要求程序结构的清晰,避免出现明显的程序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提高程序调试效率。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1963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f.png)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M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方法和工具;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面向对象方法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书籍。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库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mis管理信息课程设计
![mis管理信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1bcc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0.png)
mis管理信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结构及应用场景;2.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3. 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报表生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组织中的信息需求,提出合理的MIS解决方案;2. 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信息录入、查询、分析和处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未来组织管理和服务于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介绍MIS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内容:MIS的定义、功能、结构,应用场景案例分析。
2. 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讲解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等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内容:信息处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信息传递与反馈。
3. 数据库管理: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以及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管理- 内容: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操作(查询、更新、报表生成)。
4. MIS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组织中的MIS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MIS应用案例- 内容:案例分析,讨论与总结。
mis课程设计
![m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ce997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6.png)
mis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在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与战略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掌握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原则以及相关工具和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认识到MIS对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其与战略的关系。
2.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其在各类中的应用。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原则及工具技术。
4.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其价值。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PPT课件、案例视频等。
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4.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博客、新闻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MIS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及表达能力。
2.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 creativity 和提交时间。
3.考试:期末考试将涵盖本章节的所有主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五章 MIS的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第五章 MIS的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bd5014ee06eff9aef8079b.png)
第五章 MIS的系统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从总体了解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和设计步骤,学会编制系统设计文档;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并能运用于实际中,了解系统平台设计的内容以及软硬件选择的原则。
2、理解代码设计的作用,了解代码的种类,掌握代码的设计方法和校验方法。
3、明确文件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
4、掌握输入输出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的内容格式,设备的选择,掌握流程设计的步骤及流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结构化设计思想和模块设计思想。
2、代码的设计方法,代码的种类及校验方法。
3、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的内容、评价。
设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1、结构化设计思想和模块设计思想。
2、代码的校验。
3、概念结构到逻辑结构的转化。
4、输入输出评价、输入校验。
采用任何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也均需进行设计,只是每种开发方法的系统设计的内容不同。
本章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为背景,说明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原理。
§5.1 系统设计的任务15.1.1 一般,系统设计包含以下内容:1、总体设计,包括:⑴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⑵功能结构图设计;⑶功能模块图设计。
2、代码设计——包括编码方法、设计规范等。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⑴计算机的配置(含外设、网络等);⑵ DBMS的选择。
3、数据存储设计——即数据库(DB)设计。
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⑴输出设计;⑵输入设计;⑶处理流程设计;⑷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实际工作中,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有所反复。
5.1.2 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即系统的整体性,比如,代码的一致性、规范的标准性、原始数据出处的唯一性等。
2、灵活性取决于“边缘/异常情况”的处理程度。
3、可靠性即系统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4、经济性2包括设备的成本—需求分析、模块的简洁性等。
§5.2 代码设计代码——表示事物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
一般,代码由数字、字母或其组合组成。
MIS课程设计ERP
![MIS课程设计ERP](https://img.taocdn.com/s3/m/691912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7.png)
MIS课程设计ERP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核心思想,掌握ERP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其功能,了解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设计合适的ERP解决方案;能够运用ERP系统进行日常的业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ER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我国ERP产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ERP的基本概念:介绍ERP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思想等。
2.ERP系统的主要模块:讲解财务、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等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介绍ERP系统的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及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设计合适的ERP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ERP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块和实施应用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企业的ERP实施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ERP系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ERP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地展示ERP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实施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ERP实验软件和相应的硬件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mis教务处课程设计
![mis教务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a5e3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0.png)
mis教务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流程。
2.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录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的基本数据库原理。
3. 学生能够描述mis教务处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mis教务处系统的登录与基础操作。
2. 学生能够利用mis系统进行课程查询、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等操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遇到操作障碍时,能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务管理系统操作的积极态度,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价值。
2. 增强学生的信息责任感和数据保护意识,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尊重他人隐私。
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评估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1. 教务管理系统概述- 系统简介:介绍mis教务处的定义、功能及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教务管理系统简介”2. 系统登录与操作界面- 登录与退出:讲解如何正确登录mis教务处系统,以及安全退出。
- 操作界面:介绍系统界面布局,讲解各功能模块的位置及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系统登录与操作界面”3. 基础操作功能- 课程查询:教授如何查询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等。
- 选课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选课,了解选课规则。
- 成绩查询:讲解如何查询个人成绩,了解成绩分布情况。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基础操作功能”4. 高级操作功能- 数据更新:介绍如何更新个人信息,如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教务管理系统(定稿)——MIS课程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定稿)——M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b3b019ba1aa8114431d979.png)
基于纺大教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MIS课程设计(20 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设计名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班级:--------------------------姓名:XXX(组长)XXX-------------------------------------指导教师:信管教研室----------------------------成绩:----------------------------地点:管院实验室----------------序号:2011年 12月14 日目录1 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 系统环境 (3)2 系统分析 (3)2.1 系统目标需求 (3)2.2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2.2.1管理上的可行性 (4)2.2.2技术上的可行性 (4)2.2.3经济上的可行性 (4)2.3 业务流程分析 (4)2.4 数据流程 (6)2.5 数据字典 (6)3 系统设计 (7)3.1平台设计 (8)3.2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8)3.2.1功能结构图 (8)3.2.2模块说明书................................................. . (9)3.3 代码设计 (11)3.4 输入输出设计 (12)3.5 数据库设计 (13)3.5.1 E-R图 (13)3.5.2 数据表设计 (14)3.6界面设计 (15)3.6.1 网站用户界面 (15)3.7系统安全设计 (21)4系统实施 (21)5 结束语 (25)5.1系统的优点及不足 (25)5.2总结 (25)参考文献1 概述1.1 项目背景教务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
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所以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种综合教务管理软件,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Mis课程设计的体会建议
![Mis课程设计的体会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0c155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9.png)
Mis课程设计的体会建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 MIS(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理解信息系统对组织决策、运营效率的重要性;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 MIS 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 MIS 进行决策支持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 MIS 学科的热爱,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安全、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 MIS 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MIS基本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功能、类型- 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MIS实践操作- 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 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 MIS软件操作与案例解析3. 信息伦理与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信息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MIS基本概念、功能、类型第二周: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第三周: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第四周: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第五周:决策支持系统及应用第六周:MIS软件操作与案例解析第七周:信息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第八周:信息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MIS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a058956bec0975f465e2e6.png)
目录第一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情况 (1)1.1 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背景 (1)1.2 项目开发目的 (1)1.3 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1.4课程设计所使用的编程环境 (2)1.5参加人员情况(见下表): (2)第二章数据库设计 (3)2.1 user_info表 (3)2.2 student表 (3)2.3 manager表 (4)第三章网站的设计 (5)3.1 系统登录界面 (5)3.2 用户注册模块 (6)3.3 学生信息浏览 (7)3.4 管理员登录 (8)3.4.1管理员登录 (8)3.4.2学生信息的添加 (9)3.4.3学生信息的修改 (10)第四章结论 (11)4.1网站的优点 (11)4.2 网站的缺点 (11)致谢 (12)第一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情况1.1 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背景现在各大学校提供的学生信息的服务多种多样,各块的实现功能也不同,但学生的信息管理必定包括这以下几部份: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等。
由于我们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有了相对的了解和接触,此次数据库设计只能在一些收集到的基本材料与个人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简单模仿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其开发。
1.2 项目开发目的学生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基本情况的管理包括学生学籍变动的管理、学生成绩的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要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些功能,为管理学生信息等工作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
1.3 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建设MIS的必要性取决于需求的迫切性和实现的可行性。
可行性并不等于可能性,它还包括必要性,如果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或各方面的条件不具备,就是不具备可行性。
(1).经济上的可行性该系统除了购置硬件设备外,操作简便,无须投入较大的培训费用、开发费用、维护费用等,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减少手工操作的步骤、加快了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学籍变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的速度。
(2).技术上的可行性本系统的开发采用是以java为平台,它通过设计、开发、配置和管理的紧密集成大大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2fdf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5.png)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和业务流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建议:
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
-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理解信息系统对组织的重要性等。
-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学生能够分析业务需求、设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
2. 制定课程大纲
-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列出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和学习目标。
-定义所需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并确定授课方法和评估方式。
3. 设计教学活动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
-确定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演示软件、数据库系统等。
4. 准备教学材料
-准备教材和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案例研究、实验指导等。
-提供学生参考资料和相关资源,以支持他们的学习和研究。
5. 评估与考核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作业、小组项目、期末考试等。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估标准,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6. 课程改进和更新
-定期评估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案例。
7. 实践与应用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或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提供机会让学生探索和尝试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
这些步骤和建议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起点。
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群体进行调整和补充。
MIS课程设计报告
![MIS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9853d83186bceb19e8bb69.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名称:MIS课程设计课题名称: 学生管理系统**: **小组成员: 张浩张旭周杨徐俊杰2014年 12 月 26 日目录第一章系统规划 (1)1.1设计背景 (1)1.2系统设计目标 (1)1.3 可行性分析 (1)第二章系统分析 (2)2.1组织结构分析 (2)2.2业务流程图 (2)2.3功能需求 (2)第三章系统设计 (4)3.1 界面设计 (4)第四章系统实施 (11)4.1 系统操作使用的简要说明 (11)4.2 系统评价 (11)课程设计总结 (13)参考资料 (13)第一章系统规划1.1设计背景学生信息系统是一项数据量很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全。
因此,对于学生信息的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功能的全面性,简便性要求也逐步增强。
1.2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是基于AxureRP软件设计搭接用户界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在校信息的全面集中管理。
1.3 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本系统采用AxureRP软件,软件具有以下优点:网站构架图(Site Structure) :AxureRP可以快速绘制树状的网站构架图,而且可以让构架图中的每一个页面节点,直接连接到对应网页。
示意图(Wireframe) :Axure RP内建了许多会经常使用到的widget元件,例如:按钮(Button)、图片(Image)、文字面板(Text Panel)、选择钮(Radio Button)、下拉式菜单(Droplist)。
流程图(Flowchart):AxureRPFlowDiagram快速建立流程图就像建立wireframe一样容易,Flow Widget中有设计流程图时会经常用到的形状,您可以轻松在流程之间加入连接线并设定连接的格式。
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 :大多数的widget可以对一个或多个事件产生动作,包括OnClick、OnMouseOver和OnMouseLeave等自动输出网站原型(HTML Prototype): Axure RP可以将wireframe,输出成符合InternetExplorer或Firefox等不同浏览器的HTML prototyp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MIS课程设计(20 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设计名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班级:--------------------------姓名:XXX(组长)XXX-------------------------------------指导教师:信管教研室----------------------------成绩:----------------------------地点:管院实验室----------------序号:2011年 12月14 日目录1 概述 (3)项目背景 (3)系统环境 (3)2 系统分析 (3)系统目标需求 (3)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管理上的可行性 (4)经济上的可行性 (4)业务流程分析 (4)数据流程 (6)数据字典 (6)3 系统设计 (7)平台设计 (8)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8)功能结构图 (8)模块说明书................................................. . (9)代码设计 (11)输入输出设计 (12)数据库设计 (13)E-R图 (13)界面设计 (15)网站用户界面 (15)系统安全设计 (21)4系统实施 (21)5结束语 (25)系统的优点及不足 (25)总结 (25)参考文献1 概述项目背景教务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
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所以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种综合教务管理软件,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是当前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 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也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面对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教务管理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重.改革教务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已是迫在眉睫.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务管理管理系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以Internet网络为平台,将解决异地,多点办学高校的教务无法统一管理的难题。
系统环境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集Client/Serve和Browser/Web Serve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管理各环节,面向包含公共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收费注册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选课管理,考试排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查管理,教师工作量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整个校园网乃至Internet网络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教务系统,无论是同城或是异地办学,在任意时间以不同身份来访问教务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的共享能力。
2 系统分析系统目标需求教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帐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务系统.以满足如下目标:实现对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计划、学生学习及学籍成绩、教材、教学评估、收费等数据进行网络化信息管理。
使各使用部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教师及其他各类人员查询数据极为方便。
它主要完成:◆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考试安排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完成学生选课,查询,教师录入成绩等应用;◆以及对教学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的管理。
特色与关键问题:对软件过程规范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在系统的开发前期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这在于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项目一旦开始以后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的复杂工程,可行性研究更为必要,也更复杂,更困难。
“可行性”是指在当前情况下,企业研制这个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
可行性的含义不仅包括可能性,还包括必要性、合理性。
管理上的可行性信息化教务管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教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渐成熟,也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主管领导对该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会大力支持。
技术上的可行性本系统采用Windows xp作为操作平台。
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8,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Windows xp上能运行,并提取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功能,可代替现有系统单据数据的手工传递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也选用Microsoft Visual 。
经济上的可行性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业务流程分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所以它的教务业务流程以这三方面为主,以下是对该业务流程进行的大略介绍:学生报到登记,注册学籍信息;教学研究办公司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及社会需求,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并将培养计划下发给教学运行办公室、有关教师以及学生自己;教学运行办公室根据指定的学生培养计划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进行课程、进度等多方面具体详细的安排,定制出相关课表以及教师的上课时间地点,分别下发给学生以及教师。
主要业务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注:相关人员和相关资料包括与学工管理管理系统相互链接的学生基本信息等数据)图2-2系统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表2-3 数据元素描述(部分)表2-4 数据结构(部分)表2-5 数据数据流表2-6 数据存储表2-7 数据存储处理过程3 系统设计平台设计表3-1 系统平台设计软件总体结构设计功能结构图图3-1功能结构图模块说明书(部分)表3-2 “登录管理”模块说明书表3-3 “系统管理”模块说明书表3-4 “信息管理”模块说明书表3-5 “帮助”模块说明书代码设计代码是表征客观事物的有序符号,是实体明确的、唯一的标识。
使用代码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同时也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可节省空间和时间。
本系统采用自检码设计,以下是对本系统的主要数据代码进行说明:学生学号:** ** ** ****入学年份所在学院专业编号班中编号教师编号:** ** **就职年份所在学院所属专业课程编号:** ** ** **授课学院课属专业教师编号所在班级以教师编号为例,例如:代码为:080101加权因子:173173模为11则S=1*0+8*7+0*3+1*1+0*7+1*3=60R=60mol(11)=5校验位为11-5=6所以自检码为0801016,其中6为校验位输入输出设计:(1)输入设计输入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输入信息正确性和满足输出需要的前提下,做到输入方法简便、迅速与经济。
输入设计要遵循最小量、简单性、早检验、少转换原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1.输入方式的选择输入方式根据数据产生的地点,时间,周期,数量及特性,处理要求的确定。
常用的输入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键盘输入、光电设备输入及声音输入。
本系统主要采用键盘输入。
2.输入数据的活动及输入格式的设计原始数据的获得需要考虑数据产生的部门,确定收集的时间和方法;了解数据产生的周期,平均发生量及最大量。
(2)输出设计输出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的特点和要求,以最适当的形式,输出最切合需要的信息。
其主要内容包括:1.输出方式的选择系统的输出方式根据输出信息的使用要求,信息量的大小、输出设备的限制条件来决定。
2.输出表的设计表内容要根据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对不同的用户,应当提供详细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表。
3.输出设计说明输出设计说明包括选用的输出设备,信息输出的频率和数量,各种输出文件及输出报表的格式及表格样本等。
数据库设计E-R图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如图3-1所示。
图3-2系统E-R图数据表设计由用户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最终设计了名为教务管理数据库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表如下所示:表3-6:登录信息表表3-7:系别信息表表3-8:学生信息表表3-9:课程信息表表3-10:成绩信息表界面设计系统界面风格基本一致,本着方便用户宗旨,在页面的设计上趋向于人性化,易于操作:﹡界面清晰明了、协调一致,同样功能用同样的图形﹡有清楚的错误提示,误操作后,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提示﹡使用用户的语言,而非技术的语言﹡方便退出,随时转移界面,很容易从一个界面跳到另外一个界面﹡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使其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网站用户界面(1)运行程序后,首先出现登录界面,用户根据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后进入主界面,如图3-3所示图3-3 登录窗口输入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选择用户权限为管理员(管理员可以使用系统所有功能,所以进入的主界面中所有菜单选项都是可用的),点击确定按钮。
如果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密码或权限,系统就会给出错误的提示信息,如图3-4所示:图3-4:登录时输入错误的警告(2)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用户权限后,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如图3-5所示。
其中系统菜单中包括修改密码和退出登录两个子菜单,系统用户管理菜单中包括用户管理子菜单,教务信息管理菜单中包括系别管理、课程管理、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四个子菜单,教务信息查询菜单中包括学生资料查询和学生成绩查询两个子菜单,帮助菜单中包括关于系统和关于用户两个子菜单。
图3-5 主界面(3)选择“系统”->“修改密码”命令,将弹出“修改密码”窗体,如图3-6所示,填写数据后,单击确定按钮就会完成密码的修改操作。
但是当输入的用户名为空或者用户名与原密码不匹配,或者用户名不存在以及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时都会给出相应的信息来提示和警告用户,如图3-7所示。
图3-6:修改密码图3-7:警告和提示信息(4)选择“系统用户管理”->“用户管理”命令,将弹出“用户管理”窗体,如图3-8所示,当你点击记录集中的记录时,相应的数据就会在左侧显示,而且当你输入的用户名或密码及权限为空时,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